2.2.3杂化轨道理论 课件(共24张PPT) 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3杂化轨道理论 课件(共24张PPT) 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3课时:杂化轨道理论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分子的空间结构
1. 认识分子结构以及杂化轨道理论。
2. 分析杂化类型与分子空间结构的关系
3.能运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简单共价分子和离子的空间结构
资料链接——甲烷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H4
空间构型:正四面体形
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
4个氢原子完全相同,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上;
4个C-H键的长度相同;
键角都为109°28'。
简单又不简单的分子:甲烷
问题来了:
碳原子有4个成单电子吗?为何它可以与4个H原子形成4个C-H ɑ键呢?
请写出碳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达式,并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甲烷的空间构型。
C : 2s22p2
正四面体构型
2s
2p
共价键的饱和性
键角
90°
CH2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美国著名化学家鲍林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
环节一:复习旧知,发现问题
一、杂化轨道理论
1、杂化的概念
杂化:在外界条件影响下,原子内部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会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原子轨道的过程。
莱纳斯·卡尔·鲍林
(1901年2月28日-1994年8月19日)
美国著名化学家,两获诺贝尔奖
(解释简单分子的空间结构)
杂化原子轨道:重新组合形成的新的原子轨道,简称杂化轨道。
环节二:提出理论,解决问题
(1)只有在形成化学键时才能杂化
(2)只有能量相近的轨道间才能杂化
2、杂化条件:
3. 杂化轨道的特征:
(1)杂化前后轨道的成分、能量、形状、方向发生改变,原子轨道数目不变
(2) 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和容纳孤电子对
4. 常见杂化类型:
sp sp2 sp3
环节二:提出理论,解决问题
平衡应用
环节二:提出理论,解决问题
sp3杂化轨道是由1个ns 轨道和3个np 轨道杂化而成,每个sp3杂化轨道都含有 s 和 p的成分,sp3 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109°28′,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
2s
2p
基态
激发
杂化
2s
2p
激发态
sp3杂化轨道
杂化态
CH4中 C : 2s22p2
1. sp3 杂化
思考:sp3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分布?
x
y
z
s
px
x
y
z
x
y
z
py
x
y
z
pz
+
+
+
109°28’
混合杂化,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
4个sp3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分布
1s
1s
1s
1s
形成4个s-sp3 σ键
环节二:提出理论,解决问题
CH4
知识回顾
环节三:结合实例,发现规律
价层电子对数 孤电子对数 VSEPR模型 空间结构
H2O
NH3
CH4
H2O和NH3、CH4的VSEPR模型相同,都是正四面体形,因此它们的中心原子也是采取sp3杂化。所不同的是,氨分子的氮原子的sp3杂化轨道中有1个被孤电子对占据,水分子的氧原子的sp3杂化轨道中有2个被孤电子对占据。
V形 105°
三角锥形 107°
正四面体形
109°28‘
4
2
四面体形
四面体形
四面体形
4
1
4
0
环节三:结合实例,发现规律
NH3 空间结构:三角锥形 键角:107°
氮原子的3个sp3杂化轨道与3个氢原子的1s原子轨道重叠形成3个N-H σ键,其中孤电子对占有1个sp3杂化轨道。
→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能力较强,故键角小于109°28′,为107°
模仿NH3的中心原子N的杂化和成键过程,尝试用杂化轨道理论来解释H2O的空间结构。
环节三:结合实例,发现规律
H2O 空间结构:V形 键角:105°
杂化
2s
2p
基态
sp3杂化轨道
sp3杂化态
O原子的2个sp3杂化轨道与2个氢原子的1s原子轨道重叠形成2个O-Hσ键,其中有2个sp3杂化轨道中占有孤电子对。
环节三:结合实例,发现规律
常见杂化类型:sp3、sp2、sp
sp2:1个ns轨道和2个np轨道杂化
特征:3个sp2杂化轨道用于形成σ键,
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用于形成π键,呈平面三角形
环节三:结合实例,发现规律
常见杂化类型:sp3、sp2、sp
sp:1个ns轨道和1个np轨道杂化
特征:2个sp杂化轨道用于形成σ键,
未参与杂化的2个p轨道用于形成2个π键,呈直线形

B原子的3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3个F原子的2p轨道形成3个p-sp2σ键.
BF3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类似的还有SO3、NO3-等
2. sp2 杂化
分子 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数 价层电子对数 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分子的空间结构
BF3
3
sp2杂化
平面三角形
环节三:结合实例,发现规律
① BF3中的B原子杂化
② CH2=CH2中的C原子sp2杂化

C原子的2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2个H原子的1s 轨道形成2个s-sp2σ键,另一个sp2杂化轨道与另一个C原子的sp2杂化轨道头碰头形成1个σ键。两个C剩余未参与杂化的2p轨道肩并肩形成π键
注意:有机物中形成双键的碳原子均为sp2杂化
环节三:结合实例,发现规律
①BeCl2中Be原子的杂化
3. sp 杂化
Be原子的2个sp杂化轨道分别与Cl原子的3p轨道形成σ键
Cl
Cl
sp
px
px
环节三:结合实例,发现规律
分子 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数 价层电子对数 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分子的空间结构
BeCl2
0
2
sp
直线形
②CH≡CH分子中碳原子的sp杂化
3. sp 杂化
两个碳原子的1个sp杂化轨道相互重叠形成sp-sp σ 键,另外1个杂化轨道与氢原子1s轨道重叠形成两个s-sp σ 键,未参与杂化的2个2P轨道相互重叠形成2个π键。
注意:有机物中形成三键的碳原子均为sp杂化
环节三:结合实例,发现规律
价层电子对数 杂化轨道数目 杂化轨道类型 杂化轨道构型 VSEPR模型
2 2 sp 直线形 直线形
3 3 sp2 平面三角形 平面三角形
4 4 sp3 四面体形 四面体形
[规律] 杂化轨道数目、价层电子对数、杂化轨道类型、杂化轨道构型、VSEPR模型之间的关系。
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杂化轨道数
化学式 中心原子 孤电子对数 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VSEPR 模型 中心原子杂化类型
HCN
SO2
NH2-
BF3
H3O+
SiCl4
CHCl3
NH4+
SO42-
0
1
2
0
1
0
0
0
2
2
2
3
3
4
4
4
sp
sp2
sp3
0
4
直线形
平面三角形
四面体形
平面三角形
四面体形
正四面体形
四面体形
正四面体形
正四面体形
sp2
sp3
sp3
sp3
sp3
sp3
【解决问题】
环节三:结合实例,发现规律
杂化轨道理论与VSEPR模型联用
价层电子对数
杂化轨道数目
VSEPR模型
杂化轨道理论
分子的空间结构
预测
解释
四、判断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的方法
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数=价层电子数=σ键电子对数 + 孤电子对数
①当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时,其杂化类型为sp3杂化;
②当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时,其杂化类型为sp2杂化;
③当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时,其杂化类型为sp杂化。
杂化轨道只能用于形成σ键或者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而两个原子之间只能形成一个σ键。
1. 根据杂化轨道数目判断
2. 根据杂化轨道的空间分布判断
①若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分布为正四面体或三角锥形,则中心原子发生sp3杂化
②若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分布呈平面三角形,则中心原子发生sp2杂化
③若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分布呈直线形,则中心原子发生sp杂化
①若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为109°28′,则中心原子发生sp3杂化
②若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为120°,则中心原子发生sp2杂化
3. 根据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判断
③若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为180°,则中心原子发生sp杂化
sp3
sp3
sp3
sp3
sp2
sp2
sp
sp
sp2
sp2
4. 有机物中根据结构判断
(1)CH3CH2CH3 (2)CH3CH=CH2 (3)HC≡C-CH=CH2
平衡应用
杂化轨道理论
联用
VSEPR模型
1、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2、常见的杂化类型
3、杂化轨道数、杂化轨道类型、杂化轨道构型之间的联系
预测并解释分子的空间结构
1、杂化轨道数目与价层电子对数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