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 3.4 双曲线大题归类一、热考题型归纳【题型一】双曲线中点弦 【题型二】双曲线韦达定理基础型 【题型三】五个方程转化型 【题型四】双曲线中直线过定点 【题型五】双曲线直线过定点:斜率和定值型 【题型六】双曲弦直线过定点:斜率积定值型 【题型七】 双曲线中的定制线型【题型八】 双曲线中的定值 【题型九】 双曲线与圆过定点 【题型十】 最值范围型 二、培优练【题型一】双曲线中点弦【典例分析】1.已知点在双曲线上.(1)求双曲线的方程;(2)是否存在过点的直线l与双曲线相交于A,B两点,且满足P是线段的中点?若存在,求出直线l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提分秘籍】A,B是双曲线C: 上两点,M为A,B中点,则(可用点差法快速证明)【变式演练】(2023春·云南保山·高二校联考期末)2.设双曲线的焦距为6,点在双曲线上.(1)求双曲线的方程;(2)已知的右焦点为是直线上一点,直线交双曲线于两点(在第一象限),过点作直线的平行线与直线交于点,与轴交于点,证明:为线段的中点.【题型二】双曲线韦达定理基础型【典例分析】3.已知点,,动点满足直线与的斜率积为,记的轨迹为曲线.(1)求曲线的方程,并说明是什么曲线;(2)已知直线:与曲线交于两点,且在曲线存在点,使得,求的值及点的坐标.【提分秘籍】利用韦达定理解决双曲弦与直线相交的问题(1)设直线方程,设交点坐标为;(2)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方程,得到关于(或)的一元二次方程,必要时计算;(3)列出韦达定理;(4)将所求问题或题中的关系转化为、(或、)的形式;(5)代入韦达定理求解.【变式演练】4.已知双曲线为坐标原点,离心率,点在双曲线上(1)求双曲线的方程;(2)如图,若斜率为的直线过双曲线的左焦点,分别交双曲线于两点,求的值,并求出外接圆的方程【题型三】五个方程转化型【典例分析】5.设双曲线,F是右焦点,O是坐标原点.(1)若过和F的直线与C的一条渐近线垂直,求C离心率e的值;(2)若直线l过F且交双曲线右支于A,B两点,已知的最大值为,求当取得最大时直线l的方程.【变式演练】(2023·重庆巴南·统考一模)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的内切圆与直线相切于点,记点M的轨迹为C.(1)求C的方程;(2)设点T在直线上,过T的两条直线分别交C于A、B两点和P,Q两点,连接.若直线的斜率与直线的斜率之和为0,试比较与的大小.【题型四】双曲线中直线过定点【典例分析】7.已知F1(,0),F2(,0)为双曲线C的两个焦点,点在双曲线C上.(1)求双曲线C的方程;(2)已知点A,B是双曲线C上异于P的两点,直线PA,PB与y轴分别相交于M,N两点,若,证明:直线AB过定点.【提分秘籍】过定点问题的两大类型及解法(1)动直线l过定点问题.解法:设动直线方程(斜率存在)为,由题设条件将t用k表示为,得,故动直线过定点;(2)动曲线C过定点问题.解法:引入参变量建立曲线 C的方程,再根据其对参变量恒成立,令其系数等于零,得出定点.【变式演练】8.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两条准线间的距离为.(1)求C的标准方程;(2)斜率为k的直线l过点,且直线与C的两支分别交于点A,B,①求k的取值范围;②若D是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证明:直线AD过定点.【题型五】双曲线中直线过定点:斜率和定之型【典例分析】(2023·全国·高二专题练习)9.已知点为双曲线上一点,的左焦点到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1)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不过点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若直线PA,PB的斜率和为1,证明:直线过定点,并求该定点的坐标.【提分秘籍】定点问题解决步骤:(1)设直线代入二次曲线方程,整理成一元二次方程;(2)根与系数关系列出两根和及两根积;(3)写出定点满足的关系,整体代入两根和及两根积;(4)整理(3)所得表达式探求其恒成立的条件.【变式演练】(2023秋·江西宜春·高三统考开学考试)10.已知双曲线,四点,,,中恰有三点在双曲线上.(1)求的方程;(2)设直线不经过点且与相交于两点,若直线与直线的斜率的和为证明:过定点.【题型六】双曲线中直线过定点:斜率积定值型【典例分析】11.已知椭圆的长轴为双曲线的实轴,且椭圆过点.(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设点是椭圆上异于点的两个不同的点,直线与的斜率均存在,分别记为,若,试问直线是否经过定点,若经过,求出定点坐标;若不经过,请说明理由.【提分秘籍】求定点问题常见的方法有两种:(1)从特殊入手,求出定点,再证明这个值与变量无关.(2)直接推理、计算,并在计算推理的过程中消去变量,从而得到定点.【变式演练】12.点在双曲线上,离心率.(1)求双曲线的方程;(2)是双曲线上的两个动点(异于点),分别表示直线的斜率,满足,求证:直线恒过一个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题型七】双曲线中的定直线型【典例分析】13.已知双曲线:(,)实轴端点分别为,,右焦点为,离心率为2,过点且斜率1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另一点,已知的面积为.(1)求双曲线的方程;(2)若过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试探究直线与直线的交点是否在某条定直线上?若在,请求出该定直线方程;如不在,请说明理由.【提分秘籍】 【变式演练】14.已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一个焦点到该渐近线的距离为.(1)求C的方程;(2)设A,B是直线上关于x轴对称的两点,直线与C交于M,N两点,证明:直线AM与BN的交点在定直线上.【题型八】双曲线中的定值【典例分析】15.已知F1(-,0),F2(,0)为双曲线C的焦点,点P(2,-1)在C上.(1)求C的方程;(2)点A,B在C上,直线PA,PB与y轴分别相交于M,N两点,点Q在直线AB上,若+,=0,证明:存在定点T,使得|QT|为定值.【提分秘籍】【变式演练】16.已知双曲线C与双曲线 有相同的渐近线,且过点.(1)求双曲线C的标准方程;(2)已知点,E,F是双曲线C上不同于D的两点,且,于点G,证明:存在定点H,使为定值.【题型九】双曲线与圆过定点【典例分析】(2023·广东广州·广州市从化区从化中学校考模拟预测)17.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且到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1)求的方程;(2)过的左顶点且不与轴重合的直线交的右支于点,交直线于点,过作的平行线,交直线于点,证明:在定圆上.【变式演练】(2023春·福建福州·高二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校考期中)18.已知双曲线上任意一点P(异于顶点)与双曲线两顶点连线的斜率之积为,E在双曲线C上,F为双曲线C的右焦点,的最小值为.(1)求双曲线C的标准方程;(2)设O为坐标原点,直线l为双曲线C的切线,过F作的垂线,垂足为A,求证:A在定圆上.【题型十】最值范围型【典例分析】19.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点在双曲线的右支上,,的最小值,,且满足.(1)求双曲线的离心率;(2)若,过点的直线交双曲线于,两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轴于点(异于坐标原点),求的最小值.【提分秘籍】最值思维:1.可以借助均值不等式求最值.2.分式型,多可以通过构造来求最值,如下几种常见的.分式型:以下几种求最值的基本方法(1)反比例函数型,可以分离常数,利用“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画图;(2)与型,可以设mx+n=t,换元,简化一次项,然后构造均值或者对勾函数求解.(3)型,判别式法,或者分离常数,然后转化分子为一次,再换元求解6【变式演练】20.椭圆上有两点和,.点关于椭圆中心的对称点为点,点在椭圆内部.是椭圆的左焦点,是椭圆的右焦点.(1)若点在直线上,求点坐标;(2)是否存在一个点,满足,若满足求出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设的面积为,的面积为,求的取值范围.(2023·全国·高二专题练习)21.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且C的一条渐近线经过点.(1)求C的标准方程;(2)是否存在过点的直线l与C交于不同的A,B两点,且线段AB的中点为P.若存在,求出直线l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2届高三第五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题)22.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双曲线的离心率为,且.(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过椭圆的右焦点且斜率为1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点在轴上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于点,求以为直径的圆的方程.(2023秋·河北秦皇岛·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23.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渐近线方程为.(1)求双曲线的方程;(2)过的直线与交于两点,过的左顶点作的垂线,垂足为,求证:.(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24.已知双曲线的虚轴长为2,点到C的渐近线的距离为.(1)求双曲线C的标准方程.(2)若斜率不为零的直线l与C交于A,B两点,y轴恰是的平分线,试问:直线l是否过定点?若过定点,求该定点的坐标;若不过定点,请说明理由.25.已知椭圆的左右顶点是双曲线的顶点,且椭圆的上顶点到双曲线的渐近线距离为.(1)求椭圆的方程;(2)点F为椭圆的左焦点,不垂直于x轴且不过F点的直线l与曲线相交于A、B两点,若直线FA、FB的斜率之和为0,则动直线l是否一定经过一定点?若存在这样的定点,则求出该定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这样的定点,请说明理由.(2023秋·河北邢台·高二邢台一中校考期末)26.设双曲线的右焦点是椭圆的右顶点,且椭圆的右顶点到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3.(1)求双曲线的方程;(2)为双曲线上一定点,为双曲线上两个动点,直线的斜率满足,求证:直线恒过一个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2023·全国·高二专题练习)27.已知双曲线:的实轴长为2,两渐近线的夹角为.(1)求双曲线的方程:(2)当时,记双曲线的左、右顶点分别为,,动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于,两点(异于),直线,相交于点,证明:点在定直线上,并求出定直线方程.28.已知双曲线C:经过点(2,3),两条渐近线的夹角为60°,直线l交双曲线于A、B两点.(1)求双曲线C的方程.(2)若l过原点,P为双曲线上异于A、B的一点,且直线PA、PB的斜率、均存在.求证:为定值.(3)若l过双曲线的右焦点,是否存在x轴上的点M(m,0),使得直线l绕点无论怎样转动,都有成立?若存在,求实数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9.已知双曲线为双曲线的左 右焦点,焦距为4,点在上,且满足.(1)求的方程;(2)过点作直线交双曲线于两点,轴上是否存在定点,使其恒在以为直径的圆上?若存在,请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0.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F为双曲线的右焦点,直线l过F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于两点,且当l垂直于x轴时,;(1)求双曲线的方程;(2)过点F且垂直于l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求的取值范围.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1)(2)不存在,理由见解析【分析】(1)代入点的坐标,解方程可得的值,即可得双曲线方程;(2)假设存在,设过的直线方程为:,,两点的坐标为,,,,代入双曲线方程,再相减,运用平方差公式和中点坐标公式,及斜率公式,即可得到所求直线的斜率,进而得到直线方程,代入双曲线方程,检验判别式即可判断.【详解】(1)解:已知点在双曲线上所以,整理得:,解得:,则所以双曲线方程为:.(2)解:由题可知若直线存在则直线的斜率存在,故设直线的方程为:且设交点则 ,两式相间得:由于为中点,则则即有直线的方程:,即检验判别式为,方程无实根.故不存在过点的直线与该双曲线相交A,B两点,且满足P是线段的中点.2.(1)(2)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列式运算求解,即可得结果;(2)根据题意求直线的交点结合韦达定理分析证明.【详解】(1)因为焦距为6,所以,将点代入的方程,得,又因为,解得,所以双曲线方程为.(2)如图所示: 是直线上一点的横坐标为,设直线的方程为,则,联立方程组得,设,则,且,则,直线的方程为,①又直线的方程为,②,由①②消去得,在中,两式相除,得,则,则,,故为线段的中点.【点睛】方法点睛:对双曲线定值定点类问题的常见设线法分为以下几步:(1)画出双曲线;(2)设相应的直线方程;(3)联立方程组;(4)韦达定理;(5)化简分析.3.(1):(),是除去左右两个端点的双曲线(2)时,,当时,.【分析】(1)利用斜率公式列出方程即可;(2)将直线与曲线联立消去,设,利用韦达定理得和,再设 ,由列方程解出的值即可.【详解】(1)动点满足直线与的斜率积为即:(),是除去左右两个端点的双曲线(2)将直线与曲线联立得,设,则,设,由得,即,又因为,解得,所以当时,,当时,.4.(1)(2),【分析】(1)根据条件列方程即可(2)设直线方程与双曲线联立,再运用韦达定理即可求出,由OP,OQ垂直,知PQ为外接圆直径,即可求出外接圆方程.【详解】(1)由题知,解得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2)直线,设联立,得所以所以外接圆圆心为直径为,即半径所以外接圆的方程为5.(1)(2)【分析】(1)利用垂直时斜率乘积为-1即可.(2)联立直线与双曲线,计算出的正切值,利用基本不等式计算出的最大值即可.【详解】(1)由题意可知,的渐近线方程为,直线的斜率为,则 ,即 ,即 ,解得 ,故 ,所以C离心率e的值为;(2)设直线l的方程为 ,联立,可得.不妨设A在第一象限,且A(,),B(,),则,.所以,化简可得,.由题意,,所以.另外,显然,.所以,.所以,.此时,.即直线l的方程为: .【点睛】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关问题,一般需要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方程,利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进行整体代换.6.(1)(2)【分析】(1)根据内切圆的性质得到,从而结合双曲线的定义得到轨迹方程;(2)根据条件设,,,,,,根据直线与双曲线方程的联立,由韦达定理得到,,结合弦长公式得到,从而证明,进而可得相似于,由四点共圆的知识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因为点、,的内切圆与直线相切于点,所以,因此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可知,点的轨迹为以,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设点的轨迹C的方程为,焦距为,所以,,所以,,,所以点的轨迹方程C为(2)由题意,直线的斜率互为相反数,记,则,,,,,设,则直线,.联立直线和双曲线方程,整理得.该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则根据韦达定理可得,,同理可得,.又因为,.,.则,同理可得即进而可得相似于,即,,也即A,B,Q,P四点共圆,可得从而得.因此【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双曲线的综合问题.关键在于直线与双曲线方程的联立,进而通过韦达定理的转化得到,进而得到相似于,由A,B,Q,P四点共圆,可得从而进而得到答案.本题考查学生的数据运算与分析能力、数形结合能力、转化与化归能力,属于难题.7.(1)(2)证明见解析【分析】(1)由题意得,再结合,可求出,从而可求出双曲线的方程,(2)设直线AB的方程为,,将直线方程代入双曲线方程消去化简,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表示直线PA,PB的方程,从而可求出点M,N的坐标,再由化简计算可求出的关系,从而可证得结论【详解】(1)设双曲线C的方程为(),由题意知,因为,所以解得∴双曲线C的方程为(2)设直线AB的方程为,,由,整理得,则,,得,直线PA方程为令,则M(0,),同理N(0,).由,可得,∴0,0,∴,∴,∴,∴∴,∴当时,此时直线AB方程为恒过定点,显然不可能∴,直线AB方程为恒过定点8.(1);(2)①;②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列出两个关于的方程,解出,再根据的关系求出,即可得到C的标准方程;(2)①设直线,,,联立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由且,即可求出k的取值范围;②设,令,将的值代入即可求出,从而可知直线AD过定点,从而得证.【详解】(1)由已知得 可得 ,又双曲线中,所以C的标准方程为:.(2)设直线,,,由,消去y可得,,则,,,①因为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支,所以且,即,解得:;②设,令,,即直线AD过定点.9.(1)(2)证明见解析,定点为.【分析】(1)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出,再将点代入双曲线方程求出,可得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联立直线与双曲线方程,利用韦达定理得、,再根据斜率和为列式,推出,从而可得直线过定点.【详解】(1)设到渐近线,即的距离为,则,结合得,又在双曲线上,所以,得,所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2)联立,消去并整理得,则,,即,设,,则,,则,所以,所以,所以,整理得,所以,所以,因为直线不过,即,,所以,即,所以直线,即过定点. 【点睛】关键点点睛:利用韦达定理和斜率公式推出是解题关键.10.(1)(2)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代入相应的点运算求解即可;(2)设直线的方程以及的坐标,再根据题意结合韦达定理运算求解.【详解】(1)易知双曲线关于轴对称,,关于轴对称,故,都在双曲线上,若,,在双曲线上,则,解得,不满足;若,,在双曲线上,则,解得,满足;综上所述:双曲线的方程为.(2)设直线与直线的斜率分别为,如果直线斜率不存在,则,不符合题设,设直线:,,,,联立,整理得,,化简得:.则,,则,整理得,即,化简得:,解得或,当时,直线的方程为,令时,,所以直线过定点,又因为直线不经过点,不合题意;当时,直线的方程为,当时,,所以直线过定点;综上所述:过定点. 【点睛】方法点睛:过定点问题的两大类型及解法(1)动直线l过定点问题.解法:设动直线方程(斜率存在)为,由题设条件将t用k表示为,得,故动直线过定点;(2)动曲线C过定点问题.解法:引入参变量建立曲线 C的方程,再根据其对参变量恒成立,令其系数等于零,得出定点.11.(1)(2)过定点,理由见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得,,求出,从而可得椭圆方程,(2)分直线的斜率存在和不存在两种情况讨论,设出直线的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直线与的斜率,再由列方程可得参数的关系,代入直线方程可求出直线恒过的定点.【详解】(1)因为椭圆的长轴为双曲线的实轴,所以,因为椭圆过点,所以,,得,所以椭圆方程为;(2)①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其方程为,由,得, ,所以,,所以,,因为,所以,所以,所以,所以,化简得,即,所以或,当时,直线的方程为,则直线过定点(舍去),当时,直线的方程为,所以直线过定点,②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设直线为(),由,得,所以,所以,解得(舍去),或,所以直线也过定点,综上,直线恒过定点.【点睛】处理定点问题的思路:(1)确定题目中的核心变量(此处设为),(2)利用条件找到与过定点的曲线的联系,得到有关与的等式,(3)所谓定点,是指存在一个特殊的点,使得无论的值如何变化,等式恒成立,此时要将关于与的等式进行变形,直至找到,①若等式的形式为整式,则考虑将含的式子归为一组,变形为“”的形式,让括号中式子等于0,求出定点;②若等式的形式是分式,一方面可考虑让分子等于0,一方面考虑分子和分母为倍数关系,可消去变为常数.12.(1)(2)证明见解析,定点【分析】(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求得a,b,可得答案;(2)分类讨论直线AB的斜率是否存在的情况,斜率存在,设出直线方程并联立双曲线方程,得到根与系数的关系,表示出,结合根与系数的关系化简,可得参数之间的关系式,结合直线方程,求得答案.【详解】(1)由题意点在双曲线上,离心率可得; ,解出,,所以,双曲线的方程是(2)①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则可设,代入,得,则,即,解得或,当时,,其中一个与点重合,不合题意;当时,直线的方程为,它与双曲线不相交,故直线的斜率存在;②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的方程代入,整理得,,设,则,由,所以所以,,即,整理得,即,所以或,若,则,直线化为,过定点;若,则,直线化为,它过点,舍去综上,直线恒过定点另解:设直线的方程为①,双曲线的方程可化为,即②,由①②可得,整理可得,两边同时除以,整理得③,,则是方程③的两个不同的根,所以,即④,由①④可得 ,解得,故直线恒过定点.【点睛】本题考查了双曲线方程的求法,以及直线和双曲线相交时直线过定点的问题,综合性较强,计算量大,解答时要明确解题思路,注意分类讨论,解答的关键是利用联立方程得到根与系数的关系,并利用该关系式化简得到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直线过定点问题.13.(1)(2)在定直线方程上【分析】(1)联立直线方程与双曲线方程,可得点,进而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出的值;(2)分直线斜率 和不存在两种情况讨论,求出两直线交点,代入化简即可求解.【详解】(1)设直线的方程为,联立,得,又,,代入上式得,即,∴,解得,∴,,∴双曲线的方程为.(2)当直线点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的方程为,直线的方程为,联立直线与直线的方程可得的,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的方程为,,,联立得,∴,,∴直线的方程为,直线的方程为,联立直线与直线的方程可得:,两边平方得,又,满足,∴,∴,∴,或,(舍去)综上,在定直线上,且定直线方程为.14.(1)(2)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渐近线方程得到,结合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求出,利用求出,写出双曲线方程;(2)联立直线与双曲线方程,写出两根之和,两根之积,表达出直线AM与BN的方程,联立后求得交点横坐标满足.【详解】(1)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所以.又焦点到直线的距离,所以,又,所以,,所以双曲线C的标准方程为.(2)证明:联立方程组消去y,并整理得.设,,则,.设,(),则得直线AM的方程为,直线BN的方程为,两个方程相减得,①因为,把上式代入①得:,所以,因此直线AM与BN的交点在直线上.【点睛】直线与双曲线结合的题目,一般处理思路,设出直线方程,与双曲线方程联立,利用韦达定理得到两根之和,两根之积,再利用题干条件列出方程,将问题转化为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问题,代入求解.15.(1)(2)证明见解析【分析】(1)待定系数法列方程组求得的值,即可得到双曲线C的方程;(2)设出直线AB的方程并与双曲线C的方程联立,利用设而不求的方法得到M、N的坐标,利用题给条件+求得直线AB的过定点,再由=0可得使|QT|为定值的定点T.【详解】(1)设双曲线C的方程为,由题意知,∴双曲线C的方程为(2)设直线AB的方程为,A(、),B(,),P(2,-1),则,,∴直线PA方程为,令,则,同理N(0,),由,可得∴∴∴∴∴∴,当时,,此时直线AB方程为恒过定点P(2,-1),显然不可能∴,直线AB方程为恒过定点E(0,-3)∵,∴,取PE中点T,∴T(1,-2)∴为定值,∴存在T(1,-2)使|QT|为定值.【点睛】求定值问题常见的方法有两种:(1)从特殊入手,求出定值,再证明这个值与变量无关.(2)直接推理、计算,并在计算推理的过程中消去变量,从而得到定值.16.(1);(2)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给定条件,设出双曲线C的方程,再将点的坐标代入求解作答.(2)当直线斜率存在时,设出其方程并与双曲线C的方程联立,由给定的数量积关系结合韦达定理求得直线过定点,再验证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进而推理判断作答.【详解】(1)依题意,设双曲线C的方程为,而点在双曲线C上,于是,双曲线C的方程为,即,所以双曲线C的标准方程为.(2)当直线斜率存在时,设直线的方程为:,设,由消去y并整理得,有,且,即且,有,又,,由,得,整理得,于是,化简得,即,解得或,均满足条件,当时,直线的方程为,直线过定点,与已知矛盾,当时,直线的方程为,直线过定点;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由对称性不妨设直线的方程为:,由解得或,因此点的横坐标有,即直线过定点,综上得直线过定点,由于,即点在以为直径的圆上,为该圆圆心,为该圆半径,所以存在定点,使为定值. 【点睛】思路点睛:与圆锥曲线相交的直线过定点问题,设出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圆锥曲线方程联立,借助韦达定理求出直线斜率与纵截距的关系即可解决问题.17.(1)(2)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求出即可得解;(2)由题意可设PA,的斜率分别为,设直线AP的方程为,联立双曲线方程,求出,由三角函数可得,即化为得证.【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C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设到渐近线的距离为,所以,所以的方程为.(2)设C的左顶点为A,则,故直线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所以可设PA,的斜率分别为,故直线AP的方程为.与C的方程联立有,设B),则,即,所以当轴时,,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易知当不垂直于x轴时,直线的斜率为,故因为,所以所以因为所以所以为定值,所以点Q在以为圆心且半径为4的定圆上.【点睛】方法点睛:利用韦达定理法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的基本步骤如下:(1)设直线方程,设交点坐标为;(2)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方程,得到关于(或)的一元二次方程,必要时计算;(3)列出韦达定理;(4)将所求问题或题中的关系转化为、(或、)的形式;(5)代入韦达定理求解.18.(1)(2)证明见解析.【分析】(1)设,根据两点表示斜率公式可得,结合计算即可求解;(2)易知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点A在定圆上;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联立双曲线方程,根据根的判别式可得,利用两直线求交点坐标可得,计算化简即可求解.【详解】(1)由题意知,双曲线的顶点为,设点,则①,又P与双曲线两顶点连线的斜率之积为,所以,即②,由①②得,,因为,所以③,又的最小值为,所以④,由③④和得,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2)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则点A为双曲线的顶点,此时点A在圆上,符合题意;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若,不符合题意,故.,,整理得.由(1)知,因为,所以,,解得,即,所以,所以点A在圆上.综上,点A在定圆上.19.(1)2(2).【分析】(1)由双曲线的性质知,,利用化简可得双曲线的离心率;(2)当时,双曲线的方程为,设出直线的方程,与双曲线方程联立,消去并写出韦达定理,表示出弦长,并由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得出点的坐标,进而把表示成关于的式子,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最小值.【详解】(1)由题意知,.由双曲线的性质知,,∴,∴,故双曲线的离心率.(2)当时,,.∴双曲线的方程为,.由题知直线的斜率存在,设为,则,直线的方程为.联立消去并整理,得.设,,则,,∴.又∵,线段的中点的坐标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令,得,∴点的坐标为,∴,∴,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的最小值为.20.(1)(2)不存在,理由见解析(3)【分析】(1)先求得两点坐标,进而可得直线的方程,将点坐标代入该方程,解之即可求得点坐标;(2)假设存在符合条件的点,列方程去求点坐标,再以点,在椭圆内部去判别是否存在;(3)先求得的表达式,再去求的值域,进而求得的取值范围.【详解】(1)解:因为点和,在椭圆上,所以,代入椭圆方程可得,所以,直线方程为,又点,在直线上,所以,,解之得,所以,;(2)解:椭圆的两焦点;假设存在一个点,满足,所以,点一定在双曲线的左半支上,因为,所以,点一定在双曲线的左半支上,又因为,所以,,解得,又因为点在椭圆内部,所以,得,所以满足条件的点不存在;(3)解:由题知在椭圆上,点,在椭圆内部,,所以,直线的方程为,点到直线的距离,所以,,同理,直线的方程为,点到直线的距离所以,,令,,所以,,由,可得,,即,由,可得,,<0,即,综上,的取值范围为,所以,则的取值范围为.【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第三问解题的关键在于结合(2)中,再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进而结合分段函数的性质求解最值.21.(1)(2)不存在,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得到,得出,再由C的一条渐近线经过点,求得,联立方程组,求得,即可求解;(2)设直线的斜率为,且,代入曲线方程得到,由,求得,得出直线的方程为,联立方程组,结合方程没有实根,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解:因为双曲线C的右焦点为,所以,可得,又因为双曲线C的一条渐近线经过点,可得,即,联立方程组,解得,所以双曲线C的标准方程为.(2)解:假设存在符合条件的直线,易知直线l的斜率存在,设直线的斜率为,且,则,两式相减得,所以,因为的中点为,所以,所以,解得,直线的方程为,即,把直线代入,整理得,可得,该方程没有实根,所以假设不成立,即不存在过点的直线与C交于两点,使得线段的中点为.22.(1)(2)【分析】(1)由题知,进而结合题意,根据椭圆的离心率公式得,进而得答案;(2)根据题意得直线方程为,进而与椭圆联立方程得,进而得,再求解圆的方程即可.【详解】(1)解:双曲线的离心率,,其中,所以椭圆方程为:(2)解:由题知,故直线方程为,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得,,其中点为所以,垂直平分线为:以为直径的圆的圆心为:,半径为,以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23.(1)(2)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求得,从而求得双曲线的方程.(2)设出直线的方程并与双曲线方程联立,化简写出根与系数关系,由得到直线与直线垂直,利用相似三角形证得结论成立.【详解】(1)的右焦点为,渐近线方程为,,,的方程为:;(2)设方程为,联立得:,,,设,则,,,,,直线与直线垂直,在中,,,即. 【点睛】求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主要是根据已知条件求得,是两个未知数,要求得两个未知数,需要知道两个已知条件,如本题中焦点坐标以及渐近线的方程,再结合双曲线中的“隐藏条件”,即可求得.24.(1)(2)直线过定点【分析】(1)根据虚轴长可得,再根据点到C的渐近线的距离求出即可得解;(2)由题意可知直线l的斜率存在,设其方程为,联立方程,利用韦达定理求出,,根据y轴是的平分线,可得,从而可求出,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双曲线C的渐近线方程为,则点到渐近线的距离,又∵,∴,∴双曲线C的标准方程为;(2)直线l过定点.理由如下:由题意可知直线l的斜率存在,设其方程为,∵y轴是的平分线,∴,即,联立,消去y并整理,得,则,且,即,则,,∴,解得,∴直线l的方程为,且,其过定点,∴直线过定点.【点睛】方法点睛:圆锥曲线中直线过定点问题通法,是先设出直线方程,通过韦达定理和已知条件若能求出为定值可得直线恒过定点,若得到和的一次函数关系式,代入直线方程即可得到直线恒过定点.25.(1);(2)存在,.【分析】(1)由双曲线顶点求出a,再由点到直线距离求出b作答.(2)设出直线l的方程,与双曲线方程联立,利用韦达定理及斜率坐标公式计算、推理作答.【详解】(1)双曲线的顶点坐标为,渐近线方程为,依题意,,椭圆上顶点为到直线的距离,解得,所以椭圆的方程为.(2)依题意,设直线l的方程为,、,点,由消去y并整理得,则,,直线FA、FB的斜率之和为,即,有,整理得,此时,,否则,直线l过F点,因此当且,即且时,直线l与椭圆交于两点,直线l:,所以符合条件的动直线l过定点.26.(1);(2)证明见解析,定点.【分析】(1)根据双曲线焦点和椭圆顶点坐标公式,结合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双曲线渐近线方程进行求解即可;(2)根据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结合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直线斜率公式分类讨论进行求解即可.【详解】(1)椭圆的右顶点为,故双曲线的右焦点为,双曲线的渐近线为,依题意解得:,故双曲线的方程为;(2)①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则可设,代入,得,则,即,解得或,当时,过点,不合题意;当时,直线的方程为,它与双曲线不相交,不合题意.②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的方程代入,整理得,,设,则,由,所以,,即,整理得即,所以或,若,则,直线化为,即,过定点;若,则,直线化为,即,它过点,舍去.综上,直线恒过定点【点睛】关键点点睛: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结合直线斜率公式进行求解是解题的关键.27.(1):或:(2)证明见解析,定直线【分析】(1)根据实轴长度确定a的取值,再根据渐近线夹角确定渐近线斜率,从而确定b的取值,写出解析式;(2)首先联立直线与双曲线方程,根据韦达定理确定,两点坐标关系,联立方程,再利用点斜式表示出直线,的方程,代入列出等式,代入韦达定理求解出即可,【详解】(1)由题知,得,或,得或,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或:.(2)由(1)知,当时,:,设,,联立直线与双曲线得:,,方程的两根为,,则,.,,则:,:,因为直线,相交于点,故,,消去,整理得:,,因此,故点在定直线上.【点睛】方法点睛:求解双曲线方程的题型一般步骤:(1)判断焦点位置;(2)设方程;(3)列方程组求参数;(4)得结论.28.(1)(2)证明见解析(3)存在;【分析】(1)根据题意得到,解方程组即可求出结果;(2)设出点的坐标,结合根据两点求斜率,化简整理即可求出结果;(3)设出直线的方程,结合韦达定理得到,从而可得,即可得到结果,注意检验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即可.【详解】(1)由题意得,解得所以双曲线C的方程为.(2)证明:设点A的坐标为,则由对称性知点B的坐标为.设P(x,y),则,由得,所以.(3)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与双曲线方程联立消y得,所以,得且,所以.假设存在实数m,使得,则对任意的恒成立,所以,解得.所以当时,.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由A(2,3),B(2,-3)及M(-1,0)知结论也成立.综上,存在M(-1,0),使得.【点睛】(1)解答直线与双曲线的题目时,时常把两个曲线的方程联立,消去x(或y)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借助根与系数的关系,并结合题设条件建立有关参变量的等量关系.(2)涉及到直线方程的设法时,务必考虑全面,不要忽略直线斜率为0或不存在等特殊情形.29.(1)(2)存在,【分析】(1)先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得到,再根据焦距得到,即可求出,即可求解;(2)分直线的斜率为0和斜率不为0两种情况讨论,联立直线的方程与双曲线方程,利用韦达定理即可求解;或分直线的斜率存在和不存在两种情况讨论,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直接求出的坐标,直接求出的值;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联立直线与双曲线的方程结合韦达定理和即可求解.【详解】(1)由得.设双曲线的半焦距为,由双曲线的焦距为4,得,,双曲线的方程为(2)解法一: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不妨设,由得;当直线的斜率不为0时,设,联立消去得,则,若,则,此时.综上所述,存在,使得,即以为直径的圆恒过轴上的定点.解法二: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此时不妨设,若,则;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联立消去得,则,,若,则,此时.综上所述,存在,使得,即以为直径的圆恒过轴上的定点.【点睛】本题考查双曲线的定义与几何性质 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考查推理论证能力 运算求解能力,考查逻辑推理 数学运算核心素养.30.(1)(2)【分析】(1)根据通径,直接求得,再结合离心率为2即可求双曲线的方程;(2)通过对转化为,从而简化计算,利用韦达定理求解即可.【详解】(1)依题意,,当l垂直于x轴时,,即,即,解得,,因此;(2)设,联立双曲线方程,得:,当时,,,当时,设,因为直线与双曲线右支相交,因此,即,同理可得,依题意,同理可得,,而,代入,,,分离参数得,,因为,当时,由,,所以,综上可知,的取值范围为.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