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煤、石油和天然气》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0《煤、石油和天然气》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10《煤、石油和天然气》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最多的物质是(  )
A.铁 B.煤 C.盐 D.砂
2.下列不属于开采煤炭、石油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是(  )
A.农田塌陷 B.水体污染 C.交通拥堵
3.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均拥有量较低
B.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不存在短缺问题
C.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4.奇奇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汽车上用到的汽油是从(  )中提炼出来的。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5.根据(  ),可以推断出煤可能是由古代植物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
A.煤大多数是黑色或褐色的,而木头烧焦后也是这种颜色
B.煤块里会发现植物枝叶或树干的痕迹
C.敲打煤块,很容易碎裂
D.木头可以燃烧,而煤也是可以燃烧的
6.石油的炼制品很多,下列不属于石油炼制品的是(  )
A.汽油 B.柴油 C.食用酒精
7.下列关于煤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煤田一般位于远古时代草原茂盛的地区
B.地下的煤矿资源很丰富,我们可以随意使用
C.煤的形成需要经过亿万年的复杂变化,短期是不可再生的
8.(  )来自地球深处,这种热能储量非常大,且越往地下越热。
A.地热能 B.核能 C.潮汐能
二.判断题(共5小题)
9.我国煤炭资源约64%集中在华北地区。( )
10.煤、石油、天然气是迄今为止最常用的三种能源。( )
11.煤炭在开采时会对土地、村庄、水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 )
12.埋在深处的植物,在地底高温高压的环境下,需要亿万年的时间才能变成煤。 ( )
13.石油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 )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4.我国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书中读到“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句话,觉得很奇怪,实地考察后发现了一种褐色液体,老百姓用它烧火、做饭、点灯和取暖。沈括给它取了一个新名字“石油”,指出“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并且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1)石油被称为    ,它的形成与    有关。
(2)判断:现在来看“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这个观点是     的(填“正确”或“错误”),因为石油是一种    资源。
(3)沈括的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现在成为了现实,我们把它和煤、天然气等称为    。
(4)老百姓用石油烧火、做饭,点灯和取暖,是将石油的    能转换成    能和    能。
15.
模拟石油开采实验
(一)实验材料:广口瓶、小石子、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玻璃导管、橡皮管、烧杯、红色水
(二)实验步骤:
(1)在广口瓶中先倒入    ,再加入    ,用    塞紧瓶口。
(2)将长颈漏斗穿过橡皮塞伸入    ,将玻璃导管穿过橡皮塞,伸入    。(选填“瓶底”和“瓶中部”)
(3)把与玻璃导管相连的橡皮管另一端放入    中。
(4)向    中缓缓倒入红色水,猜测并观察出现的现象。
(三)实验现象:橡皮管里流出了    。
(四)实验原理:食用油模拟    ,小石子和广口瓶模拟    ,长颈漏斗模拟    ,玻璃导管和橡胶管模拟    。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6.煤、石油和天然气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分析】海洋资源指的是自然资源分类之一。指形成和存在于海水或海洋中的有关资源。
【解答】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能量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最多的物质是盐。
故选:C。
2.【分析】煤炭、石油是传统的化石能源,它们不仅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在开采的过程中,也容易对环境造成影响。
【解答】煤炭在开采时对土地、村庄、水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容易造成农田塌陷。石油在开采和运输时,如果油管泄漏,会造成大面积水域污染,水生物受到严重破坏。在使用过程中会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但在开采过程中不会造成交通拥堵。
故选:C。
3.【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看似很丰富,实则非常短缺,比如,矿产资源总储量虽位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矿产资源储量仅居世界第53位。石油、富铁矿、铜矿、钾盐等重要矿产严重短缺。可有些人并没有意识到它的严重性,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看到浪费资源的现象如:饮食浪费、彻夜亮灯等。
【解答】A、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量较低。A的说法正确。
B、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实则非常短缺,比如,矿产资源总储量虽位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矿产资源储量仅居世界第53位。石油、富铁矿、铜矿、钾盐等重要矿产严重短缺。B的说法错误。
C、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如饮食浪费、彻夜亮灯等。C的说法正确。
故选:B。
4.【分析】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资源。
【解答】石油是个十分复杂的混合体。通过炼油厂的常减压蒸馏、加氢等方法,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不同的产品,剩下的“渣”就是用来铺路、防水的沥清。
故选:A。
5.【分析】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大自然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由几千万年前甚至数亿年前的微生物和动植物在高温、高压等条件的作用下形成的能源。
【解答】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大自然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由几千万年前甚至数亿年前的微生物和动植物在高温、高压等条件的作用下形成的能源。根据煤块里会发现植物枝叶或树干的痕迹,可以推断出煤可能是由古代植物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
故选:B。
6.【分析】地球资源特别是煤、石油、铁矿石等不可再生资源,其供给能力有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我们应该节约使用。
【解答】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可以用来提炼出许多有用的物质。石油提炼的主要产品有汽油、柴油、煤油、石脑油、润滑油、煤油灯油、液化石油气等。食用酒精又称发酵性蒸馏酒,主要是利用薯类、谷物类、糖类作为原料经过蒸煮、糖化、发酵等处理而得的供食品工业使用含水酒精。
故选:C。
7.【分析】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资源。
【解答】A、科学家们发现,煤田一般位于远古时代草原茂盛的地区。地底下发现的煤,一般都是位于煤层中,A观点正确;
B、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煤是植物遗体埋在地下经过亿万年后形成的,将来必定会用完,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些宝贵的资源,不要随意浪费,B观点错误;
C、煤的形成需要经过亿万年的复杂变化,短期是不可再生的,因此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C观点正确。
故选:B。
8.【分析】自然界中能够产生、提供能量的物质或资源叫做能源,能量是能源的表现形式,能源是能量的来源。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像煤、石油、天然气,其储量是有限的,这些能源不能在短时间内再次产生出来,因此称为不可再生能源。而像风能、水能、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等,能循环使用,在使用后会在短时间内重新形成,因此称为可再生能源。
【解答】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地热能是蕴藏在地球内部的天然能源。地热能是地心因放射性元素衰变放能产生的热量向地表传递,加热地下水形成的热能。地热能是一种新的可再生的洁净能源,在当今人们的环保意识日渐增强和能源日趋紧缺的情况下,对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题目观点错误。地热能来自地球深处,这种热能储量非常大,且越往地下越热。
故选:A。
二.判断题(共5小题)
9.【分析】煤、石油、天然气都是非可再生能源,随着开发而耗竭,所以煤、石油、天然气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解答】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已经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可采资源量的66.8%;其中64%集中在华北地区;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煤炭探明储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
故答案为:√。
10.【分析】不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经过亿万年形成,短期内无法恢复且随着大规模开发利用,储量越来越少总有枯竭一天的能源称之为非再生能源。
【解答】能源是指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是物质的运动。煤、石油、天然气是迄今为止最常用的三种能源。它的形成需要经过漫长的年代,不能够短时间内再生,我们把它们称为非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
11.【分析】煤、石油、天然气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资源。
【解答】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已经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可采资源量的66.8%。煤是古代植物遗体经成作用后转变成的固体可燃矿产。古代植物遗体渐渐被泥沙掩埋,在长期的压力、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变成了煤。煤炭在开采时会造成了地面的破坏和塌陷,导致矿区地下水资源枯竭和矿区严重的大气、水源污染,所以会对土地、村庄、水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
故答案为:√。
12.【分析】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大自然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由几千万年前甚至数亿年前的微生物和动植物在高温、高压等条件的作用下形成的能源。
【解答】在亿万年前,地球上生长着大片茂密的森林。在湖泊、沼泽等低洼地带,死亡的植物大量堆积,被泥沙层层掩埋。随着时间推移,有更多的泥沙堆积,更多的植物被掩埋。埋在深处的植物,在地底高温高压的环境下,需要亿万年的时间才能变成煤。
故答案为:√。
13.【分析】煤、石油、天然气都是非可再生能源,随着开发而耗竭,所以煤、石油、天然气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解答】煤、石油、天然气被称为三大化石燃料。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故答案为:×。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4.【分析】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像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些能源的储量是有限的,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和再次生产出来,因此称为不可再生能源。像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能够循环使用,在使用后会在短时间内重新形成,称为可再生能源。人们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已被广泛应用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把常规能源之外新开发利用的能源称为新能源。
【解答】(1)煤、石油、天然气被称为三大化石燃料。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石油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储存了亿万年前低等生物的遗体,而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太阳,所以归根结底也可以说成它们所储存的化学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2)储量是有限的,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和再次生产出来的能源,称为不可再生能源。“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3)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现代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石油。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描述了我们现今使用的石油,并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把它和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其储量是有限的,这些能源不能在短时间内再次产生出来,因此称为不可再生能源,也是常规能源。
(4)能量有电能、光能、声能、磁能、风能、机械能、化学能、水能、热能等,不同能量间可以相互转换。老百姓用石油烧火、做饭、点灯和取暖,是将石油的化学能转换成热能和光能。
故答案为:
(1)“工业的血液”;太阳能。
(2)错误;不可再生。
(3)常规能源。
(4)化学;热;光。
15.【分析】煤、石油和天然气是远古时代生物的遗骸在漫长的地质年代经过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可燃性矿物质,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在燃烧时会转换为光能、热能或动能。石油和天然气燃烧后,能释放出比煤更多的热量。
【解答】模拟开采石油的实验材料:广口瓶、小石子、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玻璃导管、橡皮管、烧杯、红色水、食用油。
实验步骤:(1)首先,组装“模拟开采石油”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中先倒入食用油,再加入小石子,用双孔橡皮塞塞紧瓶口;
(2)第二步,将长颈漏斗穿过橡皮塞伸入瓶底,将玻璃导管穿过橡皮塞,伸入瓶中部;
(3)第三步,把与玻璃导管相连的橡皮管另一端放入烧杯中,实验装置组装完成。
(4)最后,向长颈漏斗中缓缓倒入红色水,猜测并观察出现的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向长颈漏斗中缓缓倒入红色水后,可以看到橡皮管里流出了红色水,流入了烧杯中。
实验原理:模拟开采石油的实验过程中,食用油模拟石油,小石子和广口瓶模拟地下储油层,长颈漏斗模拟注水泵,玻璃导管和橡胶管模拟出油管。由此可以明白,石油开采需要向地下注水,增加地下压力,将石油压出。
故答案为:(1)食用油;小石子。
(2)瓶底;瓶中部。
(3)烧杯。
(4)长颈漏斗。
(三)食用油。
(四)石油;地下储油层;注水泵;出油管。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6.【分析】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资源。
【解答】煤是几亿年前的植物遗体被埋入地下,与空气隔绝,在长期的压力、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的。石油和天然气像煤一样,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储存了亿万年前低等生物的遗体,而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太阳,所以归根结底也可以说成它们所储存的化学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煤、石油和天然气成因相同,都具有可燃性,都能提供能量,储存的是太阳能,都是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和天然气状态不同,热值不同,成分不同,用途不同,价格不同,开采方式不同等。煤运输方便,燃烧容易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
故答案为:
相同之处:成因相同,都具有可燃性,都能提供能量,储存的是太阳能,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不同之处:状态不同,热值不同,成分不同,用途不同,价格不同,开采方式不同等。煤运输方便,燃烧容易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