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益分析 课件(共29张PPT)- 《旅游经济学》同步教学(西安电子科技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章 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益分析 课件(共29张PPT)- 《旅游经济学》同步教学(西安电子科技版)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七章 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益分析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旅游综合效益的含义及其研究内容,掌握旅游微观效益及其主要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了解旅游宏观的含义以及旅游宏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旅游环境效益的评价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教学难点:旅游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节 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益
一、旅游旅游发展综合效益的含义
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益
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益又称旅游效益,指旅游的发展对整个社会产生的综合影响,主要包括旅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可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也可分为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
二、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益的内容及其关系
(一)旅游经济效益
旅游经济效益是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较。
投入是活劳动、物化劳动的消耗和;固定资产的占用。
产出是指投入所获得的成果。
旅游经济效益可分为微观经济效益和社会的宏观经济效益。
一般可用生产同样数量和质量的产品所消耗和占用的劳动量来衡量。
对旅游经济效益的研究,要注重两方面:
旅游的直接部门和间接部门。
(二)、旅游社会效益
旅游社会效益是反映的旅游发展对整个社会产生的影响。
对社会的影响有正面和负面影响
正面效应:基础设施和社会环境的改善,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保护及文化的交流,提升目的地的形象,增加就业。
负面效应:文化的冲突,传统文化的消退,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设施的不足。
(三)旅游环境效益
旅游环境效益是指由旅游发展所引起的环境质量的变化。
旅游活动对环境可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产生消极影响。
要注重经济、社会、环境三效益的有机结合。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发生变化都会另外两种效益产生影响。
第二节 旅游发展的微观效益分析
一、旅游微观经济效益的概念
旅游微观效益是指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旅游微观经济效益的评价
(一)主要评价指标
1、旅游企业的经营收入
指旅游企业通过提供和出售旅游产品有服务所实现的收入。TS表示。
2、旅游企业的经营成本
指旅游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所耗费的全部成本费用。
经济成本分为:营业成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营业成本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直接支出的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以及企业统一负担的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金融机制手续费、筹资发生的其他费用。
用TC表示经营成本,Co表示营业成本,Cm表示管理费用,Ca表示财务费用。
TC= Co+ Cm + Ca
按成本的性质,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FC表示固定成本,Vc表示变动成本,Q表示产量。
TC=FC+ VcQ
3、旅游企业的经营利润
旅游企业的全部收入扣除其全部成本和所缴纳税款之后的余额。
由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构成。
营业利润:经济收入中扣除经营成本及税金之后的余额。
投资净收益:企业向外投资获得的利息、股息、投资回收或转让款项与帐面投资净值的差。
营业外收支净额:企业的固定资产盘盈和变卖的净收益、无法支付的应付款和其他收入等营业外收入扣除固定资产盘损、赔偿金我、违约金、罚金、公益性捐助等营业外支出的净额。
R表示营业利润,TR表经营总利润,T表示税金,I表示投资净收益,D表示营业外收支净额。
R=TS-TC-T; TR=R+I+D
经营利润反映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二)主要评价方法
1、损益平衡分析法
也称为盈亏临界点分析法。
当企业处于不亏损的情况时,其利润为零。即销售收入等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和。
也就是产品的销售收入与总成本相等的临界点。也称为量本利分析法。
PQE=FC+VCQE
QE=FC/(P-VC)
QE表示损益平衡销售量,P是单位产品价格
若考虑营业税率,则
QE=FC/[P(1-TS)-VC]
TS为总销售收入。
TS为总销售收入线,FC为固定成本线,TC为总成本线,E为损益平衡点。QE为损益平衡销售量。
由于产品的销价和变动费用往往会随着销售量的扩大出现相应变化,如高低单位产品价格,也可能管理上的需要或疏漏使变动费用上升,总收入和总成本在销售量上升到某一点时会出现再次相等。如下图
2、目标利润分析法
在成本和价格不变的情况下:
Q=(FC+R)/[P(1-TS)-VC]
这里的R为目标利润。
在目标利润既定情况下,可以得到目标价格和目标变动费用。
P=[(FC+R)/Q+VC][1/(1-TS)]
VC=P( 1-TS )-[(FC+R)/Q]
此外,其他因素不变时,产品的销售结构变动对企业利润额增减的影响也很大。
由于不同单项服务的边际贡献不同,所以要努力扩大边际贡献大的产品的销售量。
3、最佳利润法
产品的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达到最佳利润。
即MC=MR
4、边际收益分析法
边际收益分析也叫边际贡献,指每增加一单位销售量所到的收入超过所增加的成本的部分。
Mr=P(1-TS)-VC
当Mr>FC/Q时,企业有利可图,当Mr=FC/Q时,企业刚好保本,当Mr5、成本结构分析
经济杠杆是总利润对产销量变化的敏感度。
DOL=(ΔR/R)/(ΔQ/Q)
DOL为经营杠杆,DOL大,为市场指向型,要通过扩大销售量,DOL小,为成本指向型号,则主要通过节约成本。
三、提高旅游微观经济效益的途径
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降低成本就是加强企业内部经济核算,降低物质消耗程度。一是通过财务分析,减少消耗;另就是提高员工素质,减少人力消耗。
增加收入就是扩大客源,增加产品的销售。
第三节 旅游发展的宏观效益分析
一、旅游宏观效益的概念
指社会投入的活劳动、物化劳动及自然和社会资源的占用与消耗即成本,与旅游业及全社会收益即宏观收益的比较。
宏观成本和宏观收益见表7-1所示。
二、旅游宏观经济效益分析
(一)衡量旅游宏观经济效益的指标
1、旅游外汇收入和旅游总收入
2、旅游投资系数和旅游投资回收期
3、旅游税收
4、旅游乘数
(二)旅游卫星账户(TSA)
是在国民帐户之外设立一个虚拟帐户,将所有涉及旅游部门的由旅游引致的产出部分分离出来单列在其中,用以测度旅游业的规模及其经济影响。
主要包括:对GDP的贡献;总体规模;就业岗位数量;投资数量;税收收入;旅游消费;对收支平衡的影响;人力资源特征。
(三)旅游增加值的测算
旅游增加值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增加值是各旅游产业的增加值。
广义增加值是一切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产业和部门的增加值。
旅游增加值的测算:
1、计算旅游业内各行业的增加值率
2、计算旅游业内各行业的旅游收入
3、计算旅游业内各行业的旅游增加值
三、旅游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
(一)旅游发展的社会效益分析
主要是就业意义重大,但也要考虑给当地居民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直接附加成本和间接附加成本)。
间接附加成本:与游客相关的附加成本;财政成本的估计量。
总成本是附加成本与旅游服务成本的和。
(二)旅游发展的环境效益分析
1、环境问题的经济学解释
就是产生经济主体的成本和收益与社会成本和收益的不一致,出现“外部不经济性”。
2、旅游环境效益评价
主要通过环境承载力来评价
四、提高旅游宏观效益的途径
(一)转变观念,强化对旅游综合效益的认识
(二)明确政府职能,改善宏观调控
(三)加强科学规划,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旅游产品结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