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5张PPT)第一章 营养学基础***一、脂肪及其功能二、脂肪酸的分类及功能三、类脂及其功能四、脂类的消化、吸收及转运五、膳食脂肪的营养学评价六、脂类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脂类(lipids)磷脂(phospholipids)类脂(lipoids)占体重的10-20%脂肪 95%(fats)固醇类(sterols)*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三个脂肪酸结构不同因其所含的脂肪酸链的长短、饱和程度和空间结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性和功能*分布:存在于脂肪组织,被称为贮存脂肪分布于皮下、大网膜、肠系膜及脏器周围特点:在体内含量不稳定,受营养状况和机体活动的影响而增减,为“可变脂”和“动脂”(variable fat)*(1)贮存和提供能量1克=39.7KJ(9千卡) 脂肪细胞可不断地储存脂肪 机体不能利用其分解的二碳单位合成葡萄糖、分解蛋白质—节食危害*(2)维持体温(3)保护脏器(4)内分泌作用瘦素、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抑制物、血管紧张素原、雌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结合蛋白3、脂联素、抵抗素(5)有效利用碳水化合物、节约蛋白质(6)机体重要组成成分:细胞膜*增加饱腹感:肠抑胃素改善食品风味与感观提供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大多数脂肪酸含有偶数碳原子基本分子式:CH3 [CH2] n COOH分类:1.按碳链长度 长链(14-24)、中链(8~12)、短链(≤6)一些VCFA(very long-chain fatty acid) 分布于大脑和一些特殊组织中,如视网膜和精子脂肪组织中含有各种长度的脂肪酸,食物中以18碳脂肪酸为主*2.按饱和程度 饱和(saturated FA如棕榈酸)、单不饱和(mono-unsaturated FA如油酸)、多不饱和(poly-unsaturated FA如亚油酸和α-亚麻酸)*总脂肪百分数(%)种类 S M P猪油 43 44 12棕榈油 42 44 12椰子油 92 0 8可可油 93 6 1* 摘自中国营养科学全书*氢化: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不饱和键与氢结合植物油发生氢化后可以加工为人造奶油氢化过程中,一些不饱和脂肪酸由顺式转为反式3.按空间结构 Cis-FA顺式 Trans-FA反式自然状态下,大多数不饱和脂肪酸为顺式脂肪酸,少数为反式脂肪酸(牛奶、奶油)*是普通植物油经过人为改造变成“氢化油”过程中的产物。经过人工催化,向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的植物油中适度引入氢分子,就可以将液态不饱和脂肪酸变成易凝固的饱和脂肪酸,从而使植物油变成黄油一样的半固态甚至固态。其中,有一部分剩余不饱和脂肪酸发生了“构型转变”,从天然的“顺式”结构异化成“反式”结构反式脂肪酸?*能够延长保质期,还会增加食物的可口程度含反式脂肪酸的氢化油脂比普通植物油的熔点高,室温下能保持固体形状,会让食物外形美观,让烘焙食品,如饼干、面包等口感更酥软含反式脂肪酸的氢化油成本低廉,效果却可以与天然黄油相媲美为什么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中招了吗?*目前中国人的摄入水平有没有问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评估结果显示,北京、广州这种大城市居民反式脂肪酸供能比仅为0.34%,远低于WHO的建议值(<1%)但仍有一些城市居民(约占0.42%)的反式脂肪酸供能比超过了1%*如何避免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首先,鉴于(精炼)植物油是中国人摄入反式脂肪酸的最主要来源,应当适量控制烹调中植物油的用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议,每日植物油摄入量应控制在25-30克,而我们实际平均每天吃了将近40克,还有很多人超过了40克,即使从合理膳食的角度考虑,这也是不健康的。其次,含氢化植物油的加工食品,如威化饼干、奶油面包、派、夹心饼干等食物的反式脂肪酸含量相对较高,不宜过多食用。**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粮农组织在《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2003年版)中的建议“TFA最大摄取量不宜超过总能量的1%”。由此折算,大概一位每日摄取能量2000千卡左右的人1天的TFA摄入量不应超过2克。根据这一建议量,那些高TFA含量的街头奶茶,只要喝半杯多,一天的TFA摄取量就要超标了。这还不算上可能从烹调油、点心、糖果中摄取到的反式脂肪酸份额。孩子们的每日消耗总能量少于成人,TFA最大摄取量可能要低于2克,因此更要少选择那些TFA含量高的街头奶茶店的奶茶。即便偶尔喝,每次饮用量也最好控制在1杯以内选奶茶别添果粉喝原味**美国加州2010年起禁止使用反式脂肪 2008.7.26美国加州州长施瓦辛格当地时间25日签署法案,要求该州餐馆从2010年起禁止使用反式脂肪,从而使加州成为美国第一个作出类似规定的州。**4.按双键位置n(ω)*名 称 代 号丁酸(butyric acid)己酸(caproic acid)辛酸(caprylic acid)癸酸(capric acid)月桂酸(1aur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反油酸(elaidic acid)亚油酸(1inoleic acid)α-亚麻酸(α-1inolenic acid)γ-亚麻酸(γ-1inolen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二十碳五烯酸(timnodonic acid,EPA )芥子酸(erucic acid)二十二碳五烯酸(鰶鱼酸)(clupanodonic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enoic acid,DHA)二十四碳单烯酸(神经酸)(nervonic acid)C 4:0C 6:0C 8:0C10:0C12:0C14:0C16:0C16:1,n-7 cisC18:0C18:1,n-9 cisC18:1,n-9 transC18:2,n-6,9,all cisC18:3,n-3,6,9,all cisC18:3,n-6,9,12 all cisC20:0C20:4,n-6,9,12,15 all cisC20:5,n-3,6,9,12,15 all cisC22:1,n-9 cisC22:5,n-3,6,9,12,15 all cisC22:6,n-3,6,9,12,15,18 all cisC24:1,n-9 cis常见的脂肪酸*EFA:人体需要且自身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EFA包括亚油酸(n-6)和α-亚麻酸(n-3)*磷脂的组成成分 构成细胞膜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 血管舒缩、神经传导等与胆固醇代谢有关参与类二十烷酸合成:PG、TXA、LT等,调节血压、血脂、血栓形成及免疫反应等*摄入量每天应不少于总能量的3%缺乏:发生于婴幼儿(脱脂或低脂)、长期全胃肠外营养者、慢性肠道疾病患者影响:生长迟缓、生殖障碍、皮肤损伤(湿疹样皮炎)及肾脏、肝脏、神经和视觉疾病等。过多:氧化物、过氧化物、能量*体内合成较慢,食物补充最有效*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维持视紫红质正常功能所必需,增强视力DHA、EPA在体内具有降血脂、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凝集、阻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形成等功效,对心脑血管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DHA亦可提高儿童的学习机能,增强记忆花生四烯酸(AA)是合成前列腺素的主要成分。前列腺素D,是花生四烯酸在脑中的主要代谢产物,它在脑内涉及有关睡眠、热调节和疼痛反应等功能DHA和AA是大脑中最丰富的两种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早产儿应及时补充DHA和AA*Nutrients. 2012 Jul;4(7):799-840.*中链脂肪酸(MCFA) 的特点:可直接与甘油三酯酯化;水溶性好,可直接被小肠吸收;无需形成乳糜微粒,直接进入肝脏;在细胞内快速氧化提供能量。但很快被氧化产生酮体,不能用于糖尿病、酮中毒及酸中毒、肝硬化者。*来源:膳食纤维、抗性淀粉、低聚糖和糖醇等在结肠被肠道微生物发酵。生理功能:提供能量促进细胞膜脂类物质合成可能预防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预防结肠肿瘤对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有抑制作用*磷脂(phospholipid)脑、神经、肝脏按组成结构分为两类1 磷酸甘油酯: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肌醇磷脂2 神经鞘脂*提供能量细胞膜成分:双重特性 利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乳化剂:脂肪悬浮 促进脂肪吸收、转运、代谢。改善心血管:防止胆固醇沉积、降低血黏度 预防心血管疾病。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释放胆碱 乙酰胆碱 促进和改善大脑组织和神经系统的功能。*磷脂缺乏膜受损毛细血管脆性通透性增加皮肤通透性增高皮疹脂肪代谢紊乱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含磷脂较多的食物: 鸡蛋、肝、大豆、麦胚、花生等。肝可以合成卵磷脂。大剂量使用卵磷脂可导致胃肠应激、多汗、流涎、丧失食欲等。*固醇类(sterols)1、功能(胆固醇,cholesterol)参加构成细胞膜重要活性物质的合成原料---- 胆汁、肾上腺素、维生素D、性激素2、过多 高脂血症,限制饱和脂肪酸3、食物:脑、肝、肾、蛋类*植物中不含胆固醇,统称为植物固醇植物油、种籽及坚果β-谷固醇、豆固醇、菜固醇比胆固醇多了一个侧链(甲、乙基)人体吸收只有3%抑制胆固醇吸收*1.消化率:与熔点相关;不饱和、短链易消化植物>动物2.必需脂肪酸含量:植物>动物 椰子油除外3.脂肪酸比例4.脂溶性维生素:A、D、E5.特殊脂肪酸:DHA、EPA*六、膳食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一、膳食参考摄入量中国成人膳食脂肪适宜摄入量(AI)(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百分比,%)年龄(岁)脂肪 SFA MUFA PUFA n-6:n-3 胆固醇(mg)成人 20~30 <10 10 10 4~6:1 <300注:SFA饱和脂肪酸,MUFA单饱和脂肪酸,PUFA多饱和脂肪酸**二、食物来源食用油脂含约100%的脂肪动物性食物以畜肉类含脂肪最丰富,且多为饱和脂肪酸,猪肉在30%~90%之问禽肉较低,10%以下鱼类5%左右,且含不饱和脂肪酸多蛋类以蛋黄含脂肪量高,约为30%,但全蛋仅为10%左右,其组成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多植物性食物中以坚果类(如花生、核桃、瓜子、榛子、葵花子等)含脂肪量较高,以亚油酸为主*The En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