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9张PPT)第十二章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Foodborne disease and prevention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通过摄入食物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一、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概述:(一)概念(二)基本要素传播媒介——食物病原物质——食物中的致病因子临床特征——急/慢性中毒或感染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三) 范畴食物中毒经食物感染的肠道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人畜共患传染病食物过敏由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慢性中毒性疾病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水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二、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人与人直接传染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植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食用被霍乱沙门菌污染的猪肉而感染霍乱食用大量海鲜导致过敏食用了被绦虫囊尾蚴污染的猪肉而引起的囊尾蚴病禽流感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而诱发的肝癌暴饮暴食造成的急性胃肠炎误将亚硝酸钠当成食盐食用而造成的紫绀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A);食物中毒(B)AAAAACAB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食物过敏食源性寄生虫病慢性毒害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均不属于食物中毒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指因摄入被致病性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我国近年来以沙门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副溶血弧菌感染型毒素型混合型总论感染型——侵袭型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典型——变形杆菌毒素型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典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型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病原菌进入肠道后,除侵入黏膜引起肠黏膜的炎性反应外,还产生肠毒素,引起发热和急性胃肠道症状等。典型——副溶血弧菌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原因1. 致病菌的污染2. 贮藏方式不当3. 未煮熟4. 煮熟后再污染5. 从业人员带菌污染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个论)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感染型:潜伏期16~48 h毒素型:潜伏期1~6 h以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肉毒梭菌除外加强卫生宣教防止污染避免生熟交叉污染,食前充分加热食物低温或通风阴凉保存食品加工人员定期体检加强食品卫生质量检查和监督管理建立快速、可靠的病原菌检测技术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防治原则预防措施现场处理:治疗→收集资料、流调→细菌学检查对症治疗特殊治疗(个论)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处理原则——迅速排出毒物(催吐、洗胃)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个论感染型——变形杆菌、志贺菌1、变形杆菌食物中毒p454引起食物中毒的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1) 不耐热 ,55℃ 1小时灭活(2) 低温菌, 4~7℃即可繁殖病原学特点腐败菌中毒食品及来源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毒食品: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熟肉、内脏制品(熟肉被污染后无感官性状的变化)污染来源:生熟不分,交叉污染临床表现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37.8~40 ℃)脐周阵发性剧烈绞痛水样便防治措施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1、治疗对症治疗特殊治疗:一般不必使用抗生素2、预防加强卫生宣教防止污染避免生熟交叉污染,食前充分加热食物低温或通风阴凉保存食品加工人员定期体检加强食品卫生质量检查和监督管理建立快速、可靠的病原菌检测技术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针对病原菌特点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感染型——变形杆菌、志贺菌2、志贺菌食物中毒p459病原学特点(1)痢疾志贺菌——细菌性痢疾(2)福氏志贺菌(3)鲍氏志贺菌 导致食物中毒(4)宋内志贺菌不耐热 ,60℃ 10 m灭活耐寒菌, 冰块中生存3月中毒食品及来源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毒食品:凉拌菜污染来源:粪便 → 手→食品临床表现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高热(>40℃)剧烈腹痛水样便,混有血液和黏液(菌痢样),里急后重防治措施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1、治疗对症治疗特殊治疗:一般不必使用抗生素2、预防加强卫生宣教防止污染避免生熟交叉污染,食前充分加热食物低温或通风阴凉保存食品加工人员定期体检加强食品卫生质量检查和监督管理建立快速、可靠的病原菌检测技术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针对病原菌特点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毒素型——金葡菌、肉毒梭菌3、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p455病原学特点相对耐热 ,70℃ 1 h灭活在室温条件下,温度升高,肠毒素生成越快肠毒素耐热,100℃ 30 m灭活中毒食品及来源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毒食品:营养丰富且含水分较多的食品——乳类及乳制品、肉类、剩饭、米糕等含淀粉食品污染来源:人和动物化脓感染灶→食品蜡样芽胞杆菌临床表现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体温大多正常或略高剧烈呕吐——常含胆汁、血及黏液——严重失水虚脱防治措施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1、治疗对症治疗:补水、维持电解质平衡特殊治疗:一般不用抗生素2、预防加强卫生宣教防止污染避免生熟交叉污染,食前充分加热食物低温或通风阴凉保存食品加工人员定期体检(化脓——调离)加强食品卫生质量检查和监督管理建立快速、可靠的病原菌检测技术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针对病原菌特点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毒素型——金葡菌、肉毒梭菌4、肉毒梭菌食物中毒p457病原学特点厌氧形成芽孢——耐热,121℃ 高压蒸汽30 m灭活肉毒毒素——神经毒素(抑制乙酰胆碱释放)——麻痹剧毒中毒食品及来源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毒食品:家庭自制植物性发酵品——新疆越冬密封保存的肉类 ——青海家庭自制的鱼类——日本污染来源:带菌的土壤污染食物——厌氧保存,加热不彻底封闭临床表现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运动神经麻痹症状眼部肌肉麻痹——眼睑下垂、视力模糊、瞳孔散大咽部肌肉麻痹——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呼吸衰竭防治措施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1、治疗对症治疗:支持疗法特殊治疗:多价抗肉毒毒素血清含有多种血清型的混合抗血清2、预防加强卫生宣教防止污染避免生熟交叉污染,食前充分加热食物低温或通风阴凉保存食品加工人员定期体检加强食品卫生质量检查和监督管理建立快速、可靠的病原菌检测技术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针对病原菌特点食品原料彻底清洗,去除泥土;发酵食品原料应彻底蒸煮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混合型5、沙门菌食物中毒p447病原学特点致病性最强:猪霍乱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不耐热 ,60℃ 15 m灭活不分解蛋白质,食物被污染后无感官性状的变化产生内毒素、肠毒素中毒食品及来源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毒食品:动物性食品为主,尤其是畜肉及制品,其次为禽、蛋及乳类污染来源:自然界中广泛分布→食品→未加热或加热不彻底临床表现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38~40 ℃)一日数次至十余次或数十次,主要为水样便胃肠炎型——主要类霍乱型类伤寒型类感冒型败血症型防治措施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1、治疗对症治疗:补水、维持电解质平衡特殊治疗:一般不用抗生素2、预防加强卫生宣教防止污染避免生熟交叉污染,食前充分加热食物低温或通风阴凉保存食品加工人员定期体检加强食品卫生质量检查和监督管理建立快速、可靠的病原菌检测技术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针对病原菌特点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混合型6、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p450病原学特点嗜盐不耐热,56℃ 5 m灭活不耐酸溶血——神奈川(Kanagava)试验阳性大多数副溶血性弧菌能使人或家兔红细胞发生溶血,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出现β-溶血带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完全溶血(β溶血),部分溶血(α溶血),不溶血(γ溶血)中毒食品及来源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毒食品:海产品、盐腌渍食品污染来源:海水直接污染带菌从业人员——(沿海地区比例高)生熟交叉污染未加热或加热不彻底临床表现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38~40 ℃)脐部阵发性绞痛血水样便,黏液或脓血便防治措施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1、治疗对症治疗:补水、维持电解质平衡特殊治疗:一般不用抗生素2、预防加强卫生宣教防止污染避免生熟交叉污染,食前充分加热/加醋凉拌食物低温或通风阴凉保存食品加工人员定期体检加强食品卫生质量检查和监督管理建立快速、可靠的病原菌检测技术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针对病原菌特点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混合型7、李斯特菌食物中毒p451病原学特点耐低温,5℃也能生长不耐热,60 ℃ 10 m杀灭溶血中毒食品及来源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毒食品:乳制品、肉类、水产品、蔬菜及水果(冰箱保存过长)污染来源:粪便、从业人员接触易感人群孕妇、婴儿、50岁以上的人群临床表现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腹泻型侵袭型——胃肠炎症状,败血症,脑膜炎病死率高达20%-50%孕妇可出现流产、死胎防治措施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1、治疗对症治疗:支持治疗特殊治疗:抗生素(氨苄西林、莫西沙星、左氧)2、预防加强卫生宣教防止污染避免生熟交叉污染,食前充分加热食物低温或通风阴凉保存食品加工人员定期体检加强食品卫生质量检查和监督管理建立快速、可靠的病原菌检测技术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针对病原菌特点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混合型8、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p452病原学特点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毒素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毒素型肠黏附型大肠埃希氏菌:毒素型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型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型中毒食品及来源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毒食品:动物性食品,尤其是畜肉及制品,其次为禽、蛋及乳类污染来源:粪便→水源、土壤、手→食物临床表现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毒素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毒素型肠黏附型大肠埃希氏菌:毒素型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型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型(一)急性胃肠炎型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毒素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毒素型肠黏附型大肠埃希氏菌:毒素型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型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发热常见于婴幼儿和旅游者(二)急性菌痢型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毒素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毒素型肠黏附型大肠埃希氏菌:毒素型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型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热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三)出血性肠炎型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毒素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毒素型肠黏附型大肠埃希氏菌:毒素型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型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先水便后血便)死亡率3-5%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防治措施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1、治疗对症治疗:支持治疗特殊治疗:一般不用抗生素2、预防加强卫生宣教防止污染避免生熟交叉污染,食前充分加热食物低温或通风阴凉保存食品加工人员定期体检加强食品卫生质量检查和监督管理建立快速、可靠的病原菌检测技术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针对病原菌特点The En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