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1张PPT)**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第二章 营养学基础第二节 脂 类教学目标理解脂类的分类及功能了解必需脂肪酸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了解脂类的食物来源及供给量脂类简介人体重要的组成成分正常人体含脂类约10%~20%肥胖者30%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高能值必需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脂类共同特点溶于有机溶剂溶解脂溶性物质,如脂溶性维生素案例某社区人群营养调查表明,脂肪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34%。其中,动物性脂肪占脂肪摄入量的40.2%,胆固醇摄入量每天人均612mg,超重和肥胖者占44.2%,高血脂症54%,冠心病患者34.5%问题脂肪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多少为合适?哪些食物胆固醇含量高,胆固醇每天摄入量多少为宜?动物性脂肪与植物性脂肪各有什么特点?在选择膳食脂肪时要考虑哪些因素?一、脂类的分类脂类三酰甘油:动脂类脂:定脂磷脂糖脂固醇类脂蛋白胆固醇植物固醇三酰甘油(又称脂肪或中性脂肪)人体脂类主要形式是三酰甘油,占储存脂类99%存储于脂肪组织受营养状况和机体活动影响,含量变化大:动脂食物中脂类95%是三酰甘油动物性食物的三酰甘油熔点较高,称为脂植物性食物的三酰甘油熔点较低,称为油类脂占人体总脂的5%,作为细胞成分,含量稳定:定脂磷脂磷酸或含磷基团取得一个或二个脂肪酸人体含量仅次于三酰甘油主要存在于脑、神经、肝脏按结构分为:磷酸甘油酯:与营养有关,如卵磷脂、脑磷脂、肌醇磷脂神经鞘脂糖脂构成细胞膜必需的物质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蛋白:脂类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形式高密度脂蛋白(HDL):将肝脏以外组织中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分解代谢,是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血管清道夫”。低密度脂蛋白(LDL):将胆固醇运送到外周血液,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运输肝脏中合成的内源性甘油三酯,携带的胆固醇相对较少 ,一般没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乳糜微粒(CM):是最大的脂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正常空腹12h后不应该有CM。固醇类(包括胆固醇、植物固醇)胆固醇(动物固醇)胆固醇的功能最重要的一种固醇类固醇激素的前体,如维生素D、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人体90%的胆固醇存在于细胞中胆固醇来源动物性食物--外源性,占8%肝脏和肠道合成--内源性,占92%胆固醇的吸收胆汁酸促进吸收食物脂肪少影响吸收饱和脂肪酸促进吸收,不饱和脂肪酸降低吸收植物固醇、膳食纤维降低吸收膳食胆固醇高时,吸收率降低,体内合成也减少植物固醇来自植物油、种子、坚果,摄入30g玉米油可获得286mg植物固醇具有降低胆固醇吸收的功能二、脂肪酸构成三酰甘油的基本单位通式CH3(CH2)nCOOH,n=2~24自然界40多种,几乎都含双数碳原子命名简化为碳原子数与不饱和键的数目,如硬脂酸C18:0,亚油酸C18:2按碳链长度分类长链脂肪酸(LCFA):14碳以上中链脂肪酸(MCFA):8~12碳短链脂肪酸(SCFA):6碳以下食物中以18碳脂肪酸为主,并且具有重要的营养学价值1. 脂肪酸的分类按饱和程度分类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不含双键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含1个双键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含2个及以上双键几点常识最多见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oleic acid,C18:1)膳食中最主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linoleic acid,C18:2)、亚麻酸(linolenic acid,C18:3)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熔点低可可子油、棕榈油、椰子油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但碳链短(10~12)熔点较动物脂肪低人体细胞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是饱和脂肪酸的两倍以上,但不同组织二者的比例差异很大按空间结构分类顺式脂肪酸:氢原子同侧反式脂肪酸:氢原子不同侧氢化:不饱和脂肪酸双键能与氢结合,转变为饱和键,随着饱和程度增加,熔点变高。天然油脂多含顺式脂肪酸,在氢化过程中,未饱和脂肪酸由顺式转变为反式。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随着氢化程度而增加,如人造黄油含25%~35%的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与心脏病具有相关性按双键位置分类从甲基端开始计算双键位置,双键位置的碳原子称为n碳(或ω碳)如:油酸C18:1,n-9,表明第9-第10碳原子之间为双键营养学上最具价值的脂肪酸有两类: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第1个双键位于第3-4碳原子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第1个双键位于第6-7碳原子按双键的几何型态分类共轭脂肪酸:两个双键之间间隔1个单键非共轭脂肪酸:两个双键之间间隔多个单键天然脂肪酸大多为非共轭脂肪酸某些共轭脂肪酸可能具有特殊生理效应,如:共轭亚油酸具有免疫调节、防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常见脂肪酸2.必需脂肪酸人体不能缺少,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EFA)目前确认的必需脂肪酸n-6系列:亚油酸花生四烯酸(AA)n-3系列: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必需脂肪酸的功能(1)磷脂的重要组分因构成磷脂而影响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缺乏必需脂肪酸时:细胞膜对水的透性增加毛细血管脆性和透性增加皮肤出现水代谢紊乱引起的湿疹病变婴儿表现明显:皮肤干燥、鳞状脱屑、体重增长缓慢必需脂肪酸的功能(2)与胆固醇代谢密切相关胆固醇与必需脂肪酸结合后才能在体内转运。例如:在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中,胆固醇与亚油酸形成亚油酸胆固醇酯,然后被转运和代谢。HDL将胆固醇运往肝脏代谢分解,降低血脂。n-3系列的EPA、DHA也具有同样的降血脂作用。必需脂肪酸的功能(3)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花生四烯酸是合成前列腺素(PG)的前体PG存在于许多器官,功能多样,例如:使血管扩张和收缩降低血栓形成和血小板粘结刺激神经传导作用于肾,影响水的排泄控制脂肪的分解奶中的前列腺素可防止婴儿消化道损伤必需脂肪酸的功能(4)参与合成类二十烷酸类二十烷酸参与很多生化过程的调节如:血栓形成、血小板凝集、炎症、免疫反应、血压和血脂调节必需脂肪酸的功能(5)与精细胞发育有关膳食中长期缺乏必需脂肪酸造成生殖力下降(6)其他亚麻酸对增强视力有良好作用DHA对脑发育、视网膜、皮肤、肾功能健全十分重要对X-射线引起的皮肤损伤有保护作用必需脂肪酸营养水平测定血液中二十碳三烯酸/花生四烯酸的比值,大于0.4时认为是必需脂肪酸缺乏必需脂肪酸缺乏症多发于:婴儿以脱脂奶或低脂膳食喂养的幼儿长期全胃肠外营养的患者患有慢性肠道疾病的患者必需脂肪酸缺乏症生长迟缓生殖障碍皮肤损伤肾、肝、神经、视觉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炎症、肿瘤等必需脂肪酸过量氧化物、过氧化物增加能量过剩慢性危害必需脂肪酸的适宜摄入量不少于总能量的3%必需脂肪酸的膳食来源植物油中链脂肪酸碳原子8~12特点:含中链脂肪酸的油脂水溶性好,不需胆汁乳化,可直接被小肠吸收吸收后无需形成乳糜微粒,可由门静脉直接进入肝脏在细胞内可快速氧化产生能量,代谢中可增加8%~35%能量极少再合成三酰甘油、胆固醇,不在体内蓄积中链脂肪酸用途:运动员食品高脂蛋白血症、急性或慢性肾功能障碍患者食物缺陷:氧化产生酮体较多安全性和使用方法需要健全中链脂肪酸来源:椰子油含13.9%棕榈油71%牛乳和乳制品含4.0%~4.7%人乳含1.5%~2.9%注意事项:是非必需脂肪酸一般与长链脂肪酸同时使用适量使用短链脂肪酸6碳以下包括乙酸、丙酸、丁酸、己酸来源:膳食纤维、抗性淀粉、低聚糖、糖醇在结肠被微生物发酵产生食物中摄取短链脂肪酸生理功能:提供能量促进细胞膜脂类物质合成预防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预防结肠肿瘤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三、脂类的生理功能产热量最高的营养素37.6kj(9.0kcal)/g合理膳食中,总能量 20% ~ 30 %由脂肪提供能量储备物质过多摄入的能量,无论来自哪种营养素,均可以三酰甘油的形式储存机体需要时,酯酶可迅速分解三酰甘油,供应能量1. 提供能量和储存能量能量储备与供应特点脂肪细胞可以无限制储存三酰甘油导致肥胖机体储存的脂肪酸不能转变为葡萄糖储存脂肪不能为脑、神经细胞、血细胞提供能量蛋白质可以通过糖原异生作用转化为葡萄糖,所以饥饿时消耗机体蛋白质和糖原---节食减肥的危害所在2.构成机体的成分成年人体脂占体重10%~20%,肥胖者占30% ~ 60%类脂是人体多种组织细胞的组成部分胆固醇和磷脂都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胆固醇增强生物膜韧性磷脂与膜的流动性相关脑和外周神经含磷脂和糖脂3. 提供必需脂肪酸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前所述)4.保护内脏、维持体温脂肪组织在体内对器官有支撑、固定和衬垫作用,可保护内脏免受外力伤害脂肪具有保持体温的作用5.提供脂溶性维生素食物中脂溶性维生素与脂类并存如鱼油和肝脏脂肪含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D胚芽油富含维生素E脂类在消化道内刺激胆汁分泌,促进维生素吸收。烹饪过程中,脂类分布于食物表面,避免食物中的维生素与氧接触氧化,保护食物营养价值。6.内分泌作用脂肪组织分泌的因子有多种,参与机体的代谢、免疫、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如: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雌激素…7.其他延迟胃排空,增加饱腹感胆固醇代谢产物胆酸能乳化脂类,帮助脂类吸收四、膳食脂类营养价值的评价脂肪的消化率脂肪消化率与其熔点密切相关熔点低于体温的脂肪消化率98%,如植物油熔点高于体温的脂肪消化率约90%,如多数动物脂肪熔点高于50℃的油脂不易消化消化率高的油脂营养价值高必需脂肪酸及n-3系列脂肪酸含量必需脂肪酸含量高的脂肪营养价值高植物油(椰子油除外)中亚油酸含量高于动物脂肪,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高出10倍)海洋动物n-3系列脂肪酸含量较高,因此其营养价值高于其他动物脂溶性维生素含量脂溶性维生素含量高,其营养价值高动物肝脏,尤其是海产鱼肝脏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植物油富含维生素E,尤其是胚油动物储存脂肪几乎不含维生素脂类的稳定性食物中脂类稳定性好,营养价值高脂类稳定性与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含量有关不饱和脂肪酸不稳定,氧化后营养价值降低,且有安全问题维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止脂类氧化,提高营养价值五、脂类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脂类参考摄入量制定原则:综合考虑民族、地区、季节、气候、职业、饮食习惯等因素,确立合理的摄入量和食物结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健康有很多好处,但也有易产生脂质过氧化作用,对机体产生损伤饱和脂肪酸可使血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上升,与心血管疾病发生有关,但不易产生有害的氧化物和过氧化物因此,应同时考虑: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三者的适当比例,n-3系列与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脂类参考摄入量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脂肪摄入量应为总能量的20%~30%必需脂肪酸不少于总能量的3%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1:1:1n-3系列与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1:4~6胆固醇摄入量每天不超过300mg限制摄入反式脂肪酸脂类的食物来源常用食物中胆固醇的含量计算一下:食用多少、哪些食物比较适合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