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第二章 营养学基础第五节 矿物质教学目标了解 食品营养中矿物质的分类及矿物质的生理功能了解矿物质吸收的特点及影响矿物质吸收的因素掌握钙、铁、锌、硒、碘等主要矿物质的生理功能及参考摄入量、食物来源一、矿物质概述人体矿物质的量70多种:与地表元素基本相同C\H\O\N:有机物其余统称矿物质:约占体重的5%矿物质的种类常量元素/大量元素:人体中含量超过250μg/g,包括钙Ca、磷P、钾K、钠Na、硫S、氯Cl、镁Mg共7种微量元素/痕量元素:人体中含量低于250μg/g必需微量元素:1990年FAO/WHO界定,人体内生理活性物质、有机结构中的必需成分,必须通过食物摄入,当摄入量减少到某一低限值时,会导致生理功能损伤。分为三类: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Fe、碘I、锌Zn、硒Se、铜Cu、钼Mo、铬Cr、钴Co共8种人体可能的必需微量元素:锰Mn、硅Si、镍Ni、硼B、矾V具有潜在毒性,但低剂量时可能是必需微量元素:氟F、铅Pb、镉Cd、汞Hg、砷As、铝Al、锡Sn、锂Li二、矿物质的特点矿物质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通过食物和饮水摄取不会被分解消失能随新陈代谢排出必须不断得到补充在体内分布极不均匀钙99%集中分布在骨骼和牙齿铁集中分布在红细胞碘集中在甲状腺钴集中在造血器官锌集中在肌肉组织体内矿物质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各元素的比例基本不变矿物质之间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锌与铁互相抑制吸收锌与铜互相抑制吸收某些微量元素易产生毒性如硒是必需微量元素,但过量硒将产生毒性某些重金属元素在体内累积,不易随代谢排出体外,产生毒性如铅、汞等三、矿物质的主要生理功能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调节作用: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调节、神经兴奋调节构成酶、激素、维生素、蛋白质、核酸的组成成分四、我国人群矿物质营养状况矿物质缺乏普遍存在普遍易缺乏的矿物质:钙、铁、锌特殊地理环境下易缺乏的矿物质:碘、硒矿物质缺乏的原因环境中各微量元素分布不均衡:某些地区表层土壤中缺少一种或几种元素如碘、硒等食物中含有天然存在的矿物质拮抗物:如菠菜中的草酸,与钙、铁螯合,影响其吸收食物加工过程造成矿物质损失:谷物碾磨失去表层丰富的矿物质蔬菜长时间浸泡、蒸煮失去矿物质饮食习惯的影响:偏食,食物单调,造成矿物质缺乏肉鱼禽类摄入少,造成缺锌乳制品少,造成缺钙肝、血、肉类少,造成缺铁特殊人群需要量高:少年儿童孕妇、乳母、老年人对钙锌铁需要量大五、重要的矿质元素钙人体最多的矿质元素,占体重的1.5-2.0%,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齿钙的生理功能构成骨骼与牙齿:成骨作用、溶骨作用维持神经与肌肉活动:神经肌肉兴奋性、神经冲动的传导、心脏的搏动等调节体内某些酶的活性:ATP酶、某些蛋白酶、脂肪酶的活性调节参与凝血过程:催化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钙缺乏我国比较普遍发生儿童缺钙:发育迟缓、骨软化、佝偻病、O形或X形腿、鸡胸、方颅 、婴儿手足抽搐中老年骨吸收大于骨生成,造成骨质疏松龋齿、高血压钙过量肾结石高钙抑制铁、锌、镁、磷吸收高钙血症:嗜睡、昏迷、丧失记忆影响钙吸收的因素机体因素:机体需要量大时吸收率高婴儿时期吸收率50%,儿童约40%,成年人约20%,老年人约15%膳食因素:抑制钙吸收的主要因素:谷类和豆类中的植酸某些蔬菜中的草酸食物中的碱性磷酸盐膳食纤维中的糖醛酸残基未被消化的脂肪酸一些碱性药物,如苏打、黄连素、四环素、肝素、糖皮质激素等促进钙吸收的主要因素:维生素D乳糖氨基酸某些抗生素,如青霉素、氯霉素、新霉素等钙的参考摄入量(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年人AI(adequate intakes)为800mg/d婴儿400mg/d,1岁以上600mg/d,4岁以上800mg/d,11岁以上1000mg/d50岁以上1000mg/d孕中期1000mg/d,孕晚期1200mg/d,哺乳期1200mg/d中国人UL(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 ):2g/d钙的食物来源奶及奶制品:最佳来源,含量丰富、吸收利用率高豆类、虾皮、芝麻酱、坚果:较好来源铁铁的生理功能参与体内氧的运输和组织呼吸过程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的成分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与红细胞的形成和成熟有关缺铁性贫血参与其他重要功能与细胞免疫功能有关催化β-胡萝卜素转化生成维生素A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影响铁吸收的因素血红素铁:存在动物性食品,二价铁,可直接吸收,不受植酸盐和草酸盐影响,吸收率高,15-20%非血红素铁: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三价铁,与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结合,转化为二价铁后被吸收。受膳食因素影响:植酸盐、草酸盐、磷酸盐、膳食纤维、多酚类物质抑制铁吸收蛋白质、胱氨酸、赖氨酸、组氨酸、乳糖、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维生素B2、维生素A有利于铁吸收机体状况影响铁吸收:需求量大者,铁吸收率高铁缺乏缺铁性贫血,三个阶段:储存铁减少期红细胞生成缺铁期缺铁性贫血期铁过量通常是病理过程造成铁在体内蓄积正常人体极少发生,过量口服铁干扰锌吸收,造成缺锌过量铁造成肝脏损伤、冠心病、抗氧化系统失衡铁的参考摄入量铁的AI成年男性:15mg/d,女性:20mg/d14-18岁男性:20mg/d,女性:25mg/d孕中期:25mg/d,孕后期:35mg/d,哺乳期:25mg/d铁的UL:50mg/d铁的食物来源动物性食品铁含量高、吸收率高牛奶是贫铁食物植物性食品铁吸收率低锌锌的生理功能重要酶的组分或激活剂:人体内约有200多种含锌酶,如超氧化物岐化酶、苹果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促进生长发育:参与蛋白质合成及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过程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有丝分裂,增加T细胞数量,调控外周血中免疫调节因子的合成,如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其他:维持细胞膜结构、与唾液蛋白结合形成味觉素,增加味觉、保护视力和皮肤影响锌吸收的因素植物性食品植酸、鞣酸和纤维素不利于锌吸收铁抑制锌吸收动物性食品锌吸收率高维生素D促进锌吸收锌缺乏婴儿、儿童、孕妇、乳母高发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性发育障碍、食欲减退或异食癖、皮肤粗糙和上皮角化锌过量不易发生锌过量过量补锌可引起锌中毒:干扰铁、铜等元素吸收损伤免疫系统2g以上引起急性中毒: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锌的参考摄入量摄入量RNI成年男性:15.0mg/d,女性:11.5mg/d1岁:9mg/d,4-7岁:12-13.5mg/d孕中期、孕晚期:16.5mg/d,哺乳期:21.5mg/dUL:成年男性:45mg/d,女性37mg/dEAR=平均需要量,满足50%人群的需要RNI=推荐摄入量,满足97~98%人群的需要AI=适宜摄入量,满足100%人群需要UL=可耐受最高摄入量锌的食物来源贝类海产品、红肉、动物内脏均为锌的良好来源蛋类、豆类、谷类胚芽、燕麦、花生等富含锌蔬菜、水果、精加工粮食含锌量低碘碘的生理功能: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甲状腺素的功能:参与能量代谢:促进生物氧化促进蛋白质合成和神经系统发育激活100多种酶调节水盐代谢促进维生素吸收和利用影响碘吸收的因素萝卜、甘蓝、花菜含有芥子苷,干扰碘吸收碘缺乏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症婴幼儿缺碘造成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严重时造成呆小症缺碘对大脑的损害是不可逆的碘过量高碘性甲状腺肿碘性甲亢碘的参考摄入量成年人RNI:150μg/d孕妇、乳母:200 μg/d碘的UL:1000 μg/d碘的食物来源80-90%来自食物,其余来自水和食盐海产品碘含量大于陆生食物:海带、紫菜、淡菜、海参等硒硒的生理功能构成含硒蛋白和含硒酶抗氧化作用保护心血管和心肌增强免疫功能解毒作用抗肿瘤作用硒缺乏硒缺乏是克山病(地方性心肌病):黑龙江克山县大骨节病: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影响抗氧化系统的功能:GSH-Px活力下降影响免疫功能,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硒过量慢性中毒:湖北恩施、陕西紫阳水土中硒含量高,食物中每天超过4.99mg/d硒中毒:恶心、烦躁、头发脱落、指甲变形、肢端麻木、神经系统异常硒的参考摄入量成人RNI:50μg/d哺乳期:65μg/d硒的UL:400 μg/d硒的食物来源海产品和动物内脏是硒的良好来源。如鱼子酱、海参、牡蛎、蛤蜊等植物性食品含硒量与产地密切相关。如低硒地区大米硒含量少于0.02mg/kg,富硒地区可达20mg/k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