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不同人群的营养 课件(共19张PPT)-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同步教学(轻工业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 不同人群的营养 课件(共19张PPT)-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同步教学(轻工业版)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
*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
第四章 不同人群的营养
教学目标
掌握婴幼儿、青少年、老人等不同生理状况人群的营养生理特点及对营养需要
掌握特殊环境条件下人群的营养与膳食特点
第一节 不同生理状况下人群的营养与膳食
婴幼儿生理特征
0-3岁,营养素需求量大
生理机能不健全,消化吸收差
重要时期,影响一生
婴幼儿营养的需求
能量:基础代谢、食物热效应、活动能量消耗、排泄能量、组织生长合成过程消耗能量
蛋白质:除了成人必需的8种必需俺氨基酸外,组氨酸也是婴儿必需
一、婴幼儿营养与膳食
脂肪:
脂肪摄入过多,影响钙吸收
脂肪摄入过低造成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过度吸收,必需脂肪酸缺乏
建议量:6月龄以内45-50%,6月龄-2岁35-40%,2岁以上30-35%
碳水化合物
3月龄前能消化乳糖、蔗糖、葡萄糖
4-6月龄后逐渐开始添加多糖类食物
微量元素
容易缺乏钙、磷、铁、锌
维生素
关系密切的维生素:A、D、B、C
二、儿童的营养与膳食
学龄前儿童的营养与膳食(3-6岁)
营养需求量大
消化功能比成人差
常见问题:饮食无规律、偏食、零食过多造成维生素、铁、锌等元素缺乏
膳食结构:
每日膳食中应有奶
适量的肉、蛋、禽类、鱼类及豆制品
每日应有新鲜水果、蔬菜
每日150-200g谷类食物
少食用油炸、油腻食物
禁止食用酒类、“补品”
学龄儿童的营养与膳食(7-12岁)
体格稳步增长,生长旺盛、基础代谢率高
营养需求比成人高,尤其是蛋白质、氨基酸
维生素、矿物质至关重要
膳食结构
早餐质量好、食量占全天的1/3、供给足够的蛋白质和热能
中餐占1/3-1/2
食物要粗细搭配、多种食物混合,但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应多一些
每日供给300mL牛奶,1-2个鸡蛋,瘦肉、鱼、禽类100-150g,谷类食物300-500g
三、青少年的营养与膳食
少年13-15,青年16-18
成年人大约50%的体重、15%的身高在青春期获得,智力、体格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营养特点
生长发育需要的能量约为总能量的25-30%
钙需要量明显超过成年人
铁、锌、碘摄取非常重要
青少年膳食
谷类400-500g/d
杂粮、豆类补充
足量的鱼类、禽类、肉类、蛋类:200-250g/d
奶不低于300mL/d
新鲜水果、蔬菜500g/d
超重青少年应合理控制饮食,少吃高能量食物(肥肉、糖果、油炸食物),并适当运动
四、老年人的营养与膳食
60-79岁老年,80-89岁高龄期,90岁以上长寿期
人体衰老的变化
代谢功能降低
体内成分变化
器官功能减退
免疫功能下降
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热能需要减少
蛋白质摄入过多增加肝肾负担,以维持氮平衡为原则
脂类应减少,以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为主
碳水化合物:减少甜食和糖,以粗粮、水果、蔬菜为主
维生素、矿物质摄入量应适当增加
老年人的膳食
平衡膳食:
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蛋白质容易摄入不足
碳水化合物、脂类一般不会缺乏
多食用深色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矿物质
多喝奶
控制热能供给,以维持体重为原则
少食用油炸食物、肥肉、甜食
合理烹饪:
延长烹饪时间,以利于消化吸收,但要避免过度烹饪损失维生素
粗细搭配,增加膳食纤维
减少食盐用量,少用油炸、烟熏、火烤等烹调方法
合理饮食习惯:
饮食节制,忌暴饮暴食
少食多餐,定时定量
少饮酒、戒烟
适当运动
第二节 特殊环境条件下人群的营养与膳食
高温环境:35℃以上生活环境,32 ℃以上生产劳动环境,湿度较高(RH 80%)时30 ℃以上环境
高温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营养素丢失
高温环境中汗量1-8L
矿物质、维生素C、维生素B1流失
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容易出现负氮平衡
体液丢失量达到体重的5-8%时,出现脱水、中暑症状
一、高温
能量代谢改变
能量消耗增加
消化系统的影响
消化功能减退
食欲下降
其他:
心率加快
大脑神经细胞抑制,注意力下降、容易倦怠
抗病力下降、排毒能力下降
肾脏负担增加
高温条件下人群的合理膳食
补充水分和矿物质
少量多次补充水分
矿物质以补充食盐为主,以蔬菜、咸菜、盐汽水分配于三餐
多摄入含钾丰富的蔬菜、水果
供给充足的多种维生素
维生素C 150-200mg/d
维生素B1 2.5-3mg/d
维生素B2 2.5-3.5mg/d
维生素A 1500μg/d
适量补充能量和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比例应不低于60%
脂肪占总能量20-25%,不宜超过30%
蛋白质占总能量14%左右
合理的饮食措施
避免饱食后高温作业,影响消化吸收
供给促进消化液分泌的佐料:醋、葱、姜、蒜等
饭菜多样化,提高食欲
多摄入优质蛋白:瘦肉、鱼、蛋、奶豆制品
减少脂肪多的食物
谷类、马铃薯作为提供能量的主要食品
二、低温
低温环境:10 ℃以下外界环境,低温生活环境(-20 ℃至-10 ℃)、低温作业环境(≤ - 5℃)
低温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能量消耗增加
热能来源中,脂肪、蛋白质供热增加,碳水化合物供热减少
与热能代谢相关的B族维生素需要量增加
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容易处于排空状态,食欲增加
低温环境下人群的合理膳食
供给充足的能量:蛋白质、脂肪量适当增加,尤其脂肪增加可提高御寒能力
供给优质蛋白:低温下蛋白分解增加,需要及时补充
增加维生素供给:尤其是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可增强御寒能力
适量补充钙、钠等矿物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