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申论写作通识 课件(共40张PPT)- 《现代应用文写作精编》同步教学(南京大学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章申论写作通识 课件(共40张PPT)- 《现代应用文写作精编》同步教学(南京大学版)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第 九 章
申论写作通识
学习要点
一、申论的特性
二、申论的写作
第一节 概述
一、申论的含义
1、申论,取自《论语》中的“申而论之”。
2、申论是自2000年以来专门用于公务员考试的一种应用文体。
3、申论与策论、议论文的区别。
二、申论的性质和特点
1、性质
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流程,以虚拟公务员身份,阅读材料,归纳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用书面文字形式申述、论证问题,并为申论阅卷者所认可。
2、特点
(1)作用的特殊性
(2)实务性
(3)内容的广泛性
(4)形式灵活多样性
(5)写作过程的规范性
三、申论写作的内容与结构
1、内容
例:针对北京市 2006 年 6 月 18 日公务员考试,北京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专家对《申论》命题进行了十个热点话题的预测。
(1)关于当今社会热点话题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
★公交、地铁月票改革 ;
★企业诚信问题(以欧典地板等为例);
★绿色奥运,节能北京 ;
★建设节约型社会,北京全城总动员;
★落实“科学发展观”,新思路建设新北京;
★首都市民防灾应急手册免费发放;
★北京交通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
★失业者年轻化趋势明显,应届生失业者增六成
(2)人类共同问题——环境
★循环经济解决北京环境问题 ;
★关注环境,保障健康;
★浮尘围困京城 ;
★加大环保工作力度,开展专项评议调研活动;
★中国生态安全面临空前挑战 ;
★实现历史性转变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
(3)关系国计民生的——经济话题
★北京手机资费调整;
★政府出手相关措施,抑制房价;
★土地供应将做改革,土地招标限制户型价位;
★油价上涨(可列出租车价格上调);
★(消费税提高,个税起点调整至 1600)税费
改革;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中央聚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文化产业: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4)未来发展的——教育话题
★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困难生有望每年补 300元 ;
★高入学率与高辍学率同在;
★学术做假;
★中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取向;
★教育公平问题;
★高校乱收费 ;
★北京市教育透露:八成学生的心理问题源于老师
(5)社会主义保障——医疗卫生话题
★医药贿赂可直报卫生部;
★北京市卫生局计划年内成立护理指控中心;
★北京市 17家医院涉嫌雇医托被卫生部列入黑名单;
★齐二药事件:北京查出 6000 盒涉案药品;
★发改委治理药价虚高,每两年调整一次药
价 ;
★中国医改方向何在
(6)我国发展的根本——“三农”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
★我国农业的多功能定位;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农村发展和城市化建设;
★地权: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关键;
★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网络问题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大兴网络文明之风;
★北京集中整治网吧专项行动 ;
★北京网站数全国第一,企业网站半数成摆设;
★抵制诱惑远离网吧:西城中小学发倡议书;
★网络犯罪拷问互联网法规
(8)依法治国——法律问题
★劳动合同法草案为劳动者维权添“利器”;
★教育培训市场“立法”遭欺诈可获先行赔付 ;
★房地产法律面临整体性调整;
★反垄断法审议起波折
(9)我国传统——文化话题
★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北京;
★ 中国俄罗斯年在北京开幕;
★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启动“破冰之旅”
★当前文化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10)强国之本——科技话题
★第九届科博会开幕 ;
★ 277 个项目获北京科技奖;
★北京科技周开幕,引导公众参与创新;
★未来 5 年 12 大科技需求公布
2、结构
(1)“注意事项”部分:是试卷卷首对考生的重要建议
(2)“给定资料”部分:是提供给考生的背景分析资料
(3)“申论要求”部分:对考生如何运用给定材料的明确而直接的要求
★对整篇或某段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或主要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概括。一般150——300字。
★模拟公务员身份,就某一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一般300——450字。
★ 对材料所概括的问题及可行性方案进行详细论证,或就某一主题(给定或自拟题目)发表自己的见解。一般1000——1200字。
◆这三部分内容之间存在严格的程序性特征,是个层层深入的过程。
4、申论的语言
(1)合体性
(2)平实性
(3)准确性
(4)逻辑性
(5)简洁性
5、写作训练
(1)P238-241
(2)写作训练2
第二节 申论的写作
一、申论写作的步骤
1、审读资料
2、概括要点
3、分析和提出对策
4、进行论证
二、申论常用题型的写作
1、概括类题型的写作
(1)分类
(2)注意要点
(3)写作结构
(4)案例分析P244-245
2、对策类题型的写作
(1)分类
(2)注意事项
(3)试题的结构
(4)对策方案的几种具体技法
(5)案例分析P247-248
3、论证类题型的写作
(1)分类
(2)写作结构
(3)写作要求
三、写作训练P249-259
第三节 申论写作考试的准备
一、申论写作考试的知识准备
1、时政热点
2、国家相关的方针政策
3、申论应试技巧知识
(1)吃透考试大纲,熟悉考试要求
(2)熟知申论答题的常见错误
二、申论写作考试的能力准备
1、阅读理解能力
2、综合分析能力
3、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文字表达能力
三、演练历年真题,展开实战较量“读书破万
卷,下笔如有神。”要想答好“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申论考试,多写是个硬道理。
四、申论文章写作高分技巧之文章引论
1、申论文章的一种典型结构----七段论
引论,引出主题(1-2自然段)
引出 主题
问题分析,分析论述(2-5自然段)
对策分析,论述对策(2-5自然段)
结论,总结结尾(6-7自然段)
2、三种申论文章开头的常见写法
第一,引用名言开头
第二,举例开头 第三,直接分析论述开头
3、申论文章写作 之文章主题
申论文章可能需要分析的 5 个方面
①解决问题的重大意义;
②问题的严重性、迫切性;
③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
④问题原因的分析;
⑤问题的出在哪些方面;
4、申论文章写作高分技巧之文章对策
(1)不仅要论述“要做到什么”,很多情况还要适当分析“怎样做到”。
(2)有些情况,可以对具体措施的意义进行分析。
(3)重要问题可以举例说明。
(4)对于涉及到的问题可以用列举法来进行说明 。
(5)可以对对策的实施难度、难点、重点或者是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论述。
5、申论文章写作高分技巧之结尾
与其它文章不同的是,申论文章在结尾不提倡引人深思、发人思考、留有引起思考的问题。申论文章不强调其可读性,当然不需要像一些艺术性的文章在结尾留有悬念。有些小说,甚至结尾又重新制造的悬念,给人感觉结尾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申论文章也不提倡像新闻稿件、新闻综述、杂文、普通议论文那样,结尾给人以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感觉。
申论文章要求将该论述的问题论述清楚、透彻。所以建议结尾以概括、总结、点题为主。
6、申论文章写作高分技巧之题目
(1)最普遍的写法:谈×××××;浅谈×××××;试论×××××;浅论×××××这些当然可以,比如《浅谈高等教育改革》、《浅谈农民工问题》、《试论反腐倡廉工作》等等。
(2)做法+意义”型:
比较典型的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保驾护航》、《弘扬民族文化,阴翳千秋后代》、《维护生态安全,确保经济命脉》等等。“做法+意义”这种形式的标题也是可以在考场上运用的标题形式,也比较容易在考场上进行创意,是考场上可以采用的。
(3)名人名言型 这里所说的名人名言,最好是时代的最强音。例如:《教育是
民族的基石》、《就业是民生之本》、《诚者,天之道也》等等。
这样以名言警句作为文章的题目当然是可以的。
(4)直接型
直接型的标题在申论考场上当然也可以使用。比如:《打造创
新经济》、《坚决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
看病贵问题》等等都是直接型的申论文章题目。
(5)修辞型
例如:《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生命的源泉》等等。 这样
的标题相对来讲更有文采,但是创意难度较大,不提倡考生在考
试中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创意文章的题目上,因为创意不慎容易起
副作用。一个阅卷老师在阅卷过程中会判阅上千份考卷,对绝大
多数类似的创意会反复见到,会有审美疲劳,没有什么新鲜感。
对印象分数没有太大的影响。
五、申论热点汇总大全
1、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2、知识产权
3、经济增长的动力与潜力
4、“入园难”
5、国家形象
6、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7、环境保护罚款
8、交通拥堵
9、政府机关开微博
10、发展民营经济
11、学前教育社区化
12、保障性住房
13、高校自主招生联盟
14、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15、教育体制改革
16、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六、影响申论成绩高低的四大因素
因素1:理论政策水平
【示例】2010年10月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七
次会议上,社会保险法草案获得了表决通过。作为我国社会保险
领域的首部综合性法律,它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一
次重大的制度突破,是一部能够“提高人民幸福生活指数”的民
生大法。有媒体评论,社会保险法的出台是继全国义务教育免费,
2006年全国取消农业税之后,我国民生领域的第三件大事,标志
着我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进入了“快车道”。(2011·浙江·
给定资料8节选)【分析】示例中对资料8的节选内容是比较常见
的申论考试材料,大家并不陌生,但常常被考生忽略、跳读了事,
这是理论政策水平低下的表现,往往这些政策性的材料背后蕴藏
着深刻的含义,对作答有很大帮助。
专家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提高理论政策
水平。仔细研读十七大报告、近年党代会报告、最近四年温家宝
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细心体会,多与
周围的人交流,有效地提高自身理论政策水平。
因素2:热点知识储备
【示例】请结合给定资料,以“民生之依”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50分)要求:(1)主旨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
(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3)字数1000~1200字。(2011·浙江·第三题)
【分析】通过阅读材料,我们不难发现,材料中涉及了居民收入
差距、住房、就业、养老和看病难看病贵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
题都是最近社会的热点,在全国各省普遍存在,倘若考生平时对
热点知识储备深厚,很容易就能推导出申论主题就是民生问题。
本次申论考试的第三题,要求以“民生之依”为题写一篇文章,
仔细分析给定资料的最后一段中“‘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
可持续’,一张更加结实细密的社会保障网、编织着民生之依、
提升着百姓的幸福指数,践行着发展的根本目的”这句话,这里
的“民生之依”具体指的是“社会保障”,而不是材料所涉及的
所有民生问题。因此,文章主题一定要围绕“社会保障”展开,
如果对社会保障这一热点缺乏认识,极易偏离主题。
因素3:思想表达能力
思想表达能力,第一包含思想,第二是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在申论考试中思想表达能力就是透彻地理解材料,并且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思考,而且这种思考应当是真正能够解决问题、排除忧患的;同时,以文字形式将自己的思想跃然纸上。申论考试中的表达风格有三个要求:规范、使用机关惯用语、生动。
因素4:材料处理能力
研究与辅导专家指出,申论考试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答案都在材料里,可以说,影响考生申论成绩的最表层因素就是材料处理能力。材料中通常包含对答题有直接或间接利用价值的“有用信息”,其可用价值主要包括体现主题、反映问题、包含原因、潜含影响、蕴含对策五种。
七、写作训练
P266-272
思考练习
历年国考,省考申论真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