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1 课 时1.重点:通过识图和感悟,会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口腔中的消化过程。3.知道食物的消化中不同消化酶所起的作用。知识点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阅读课本,在课文中划出组成消化系统的器官,再填空。消化系统知识点二:食物的消化1.食物进入口腔后,首先经过 牙齿 切断、撕裂、磨碎,同时 舌 把食物与 唾液 混合,形成食团经过咽,输送到胃。 2.胃的 蠕动 将食物与 胃液 混合成粥状的食糜,食糜借胃的 蠕动 被推入小肠。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肠腺分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 肠液 、胰腺分泌的 胰液 和肝脏分泌的 胆汁 都进入小肠,这些消化液使食糜变成 乳状 。食物残渣借助小肠的 蠕动 被推入大肠。 4.具有消化功能的器官有 口腔 、 胃 和 小肠 。 5.把下列空白处补充完整。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蛋白质 氨基酸 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 + 脂肪酸 活动一: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看演示“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小组讨论再作答,然后各小组黑板展示,再跨小组纠错。1.对号入座:将透析袋模型的各部分与消化系统或细胞的结构一一对应。模型部位 人体部位透析袋 小肠内壁(细胞膜)透析袋周围(烧杯中)的水 血液(细胞质)透析袋内的淀粉(葡萄糖) 消化道中的食物2.透过现象看本质:演示1中,加碘液后透析袋和烧杯中液体的颜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何变化 透析袋中液体的颜色为什么变化 烧杯中液体是什么物质的颜色染成的 烧杯中液体的颜色为什么不变蓝 透析袋中液体变蓝,烧杯中液体变黄。透析袋中淀粉遇碘变蓝,烧杯中的液体是碘液染黄的。淀粉不能透过透析袋,烧杯中无淀粉。演示2中,实验前试纸A和试纸B颜色相同吗 试纸A蘸的液体是什么 比较蘸湿后的A、B试纸颜色有什么不同 试纸B变色的原因是什么 A、B试纸颜色相同。试纸A蘸的液体是清水。蘸湿后试纸A颜色未变,试纸B颜色变深。因为透析袋中的葡萄糖透过透析袋进入烧杯的清水中。上述实验表明, 淀粉 不能透过透析袋,因为它 分子较大 。 葡萄糖 分子较小,能穿过透析袋。 食物中的 水 和 无机盐 可直接被吸收, ( http: / / www.21cnjy.com )淀粉 、 蛋白质 和 脂肪 等复杂的大分子 有机物 ,必须 分解 为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消化管壁吸收。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 水解 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是 消化 。 活动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动手实验后再填表作答,然后在全班进行发言式交流、纠错。1.观看现象淀粉检测 加碘液材料 条件 温水处理前 温水处理后实验组淀粉液+唾液 37 ℃的温水中对照组淀粉液+清水 37 ℃的温水中2.分析结果(1)两组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条件有什么不同 实验材料不同,除淀粉外,实验组还有唾液,而对照组却是清水。实验条件相同。(2)为什么要在37 ℃的温水中处理 模拟人的体温。唾液淀粉酶的适宜温度是37 ℃。(3)两组实验前后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实验前两组液体都呈蓝色,实验后,实验组蓝色消退,而对照组颜色不变。(4)实验组颜色的变化表明了什么 液体中的淀粉被分解了。(5)实验证明了什么 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在一定的温度环境下,能对淀粉进行消化。活动三:观察胆汁的乳化作用看演示“观察胆汁的乳化作用”,小组讨论后完成下列问题,并全班交流。1.向①号试管内加入2 mL清水,向②号试管内加入2 mL胆汁的目的是什么 形成对照。2.两只试管内油滴最终出现了什么变化 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①号试管内的油滴漂浮在水中,②号试管内的油滴与胆汁充分混合。原因是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而清水对脂肪没有乳化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