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天门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天门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天门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三年级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 科学家用精准的实验测得:接近地面处,一升空气的重量约为1.29克,相当于_________枚回形针的重量。
【答案】3
【解析】
【详解】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空气是有质量的,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2. 小朋友们喜欢玩的充气城堡利用了压缩空气具有_________的科学原理。
【答案】弹性
【解析】
【详解】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充气城堡利用了压缩空气具有弹性的原理。
3. 人们根据土壤中_________粒、_________粒和_________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了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大类。
【答案】 ①. 沙 ②. 黏 ③. 粉
【解析】
【详解】人们根据土壤中沙粒、粉粒、黏粒的含量不同,将土壤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沙质土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黏质土粘性大,土中空隙少,不易通风漏气;壤土通气性能好,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
4. 植物对土壤有_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_作用。
【答案】 ①. 保持 ②. 净化
【解析】
【详解】土壤是植物生存的基础,土壤为植物提供根系的生长环境,为其保温,保湿,同时能够辅助根部对植株的固定作用。植物对土壤有保持和净化的作用。
5. _________和_________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答案】 ①. 雨水 ②. 积雪融水
【解析】
【详解】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6. 水中的溶解物可以使用_________的办法进行分离。
【答案】蒸发
【解析】
【详解】水中的溶解物可以用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水分蒸发掉后溶解的物质就分离出来了。
7. 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______________。
【答案】肺活量
【解析】
8. 食物在消化道中靠_________的方式前进。
【答案】蠕动
【解析】
【详解】在人的身体里有一个近7米长的消化系统。其中消化道是用蠕动方式使食物前进的,肠胃里面有很多褶皱,这些褶皱起到消化作用的同时还能令食物移动。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9. 用纸巾包住土壤,使劲捏一捏,发现纸巾湿了。说明土壤中有水分。( )
【答案】√
【解析】
【详解】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把土壤放进水中,有很多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10. 同样多的水里可以溶解同样多的盐和糖。( )
【答案】×
【解析】
【详解】溶解能力是指溶剂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溶解溶质的能力。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同样多的水里可以溶解的糖比盐要多。
11. 家中的空调适合安装在墙壁的下方位置。( )
【答案】×
【解析】
【详解】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相反,空气遇冷后体积缩小,冷空气下降。因为空调多在夏天制冷降温时使用,家里的空调一般安装在比较高的地方。热空气轻而上升,冷空气重而下降,冷气出口安装在房间的上方,能让房间里的空气更好的对流,使整个房间降温更快。
12. 地球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土壤,所以土壤是取不尽,用不完的。( )
【答案】×
【解析】
【详解】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但是需要经过极其漫长的时间过程,甚至需要几百万年时间。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旦破坏很难恢复,人们需要重视和保护土壤。故题目说法错误。
13. 粉笔、岩石都是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变成粉末后,仍然是固体。( )
【答案】√
【解析】
【详解】固体有固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粉笔、岩石都是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变成粉末后,它们的性质没有变化,仍然是固体。
14. 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油体积相同,质量也相同。( )
【答案】×
【解析】
【详解】相同体积的水和油进行比较,水比油重。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油相比,体积相同,水的质量更重。
15. 用水平仪测量课桌是否水平时,如果气泡稳定后停留在左边,说明左边低,右边高。( )
【答案】×
【解析】
【详解】因为重力作用,静止条件下,液体表面呈水平状态,水平仪利用了液体保持水平这一原理制成,把水平仪放在桌面上,气泡向哪边偏移,哪边高。如果气泡稳定后停留在左边,说明左边高,右边低。
16. 黄豆和芝麻混合后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发生改变。( )
【答案】√
【解析】
【详解】黄豆和芝麻混合前后的质量大小不变,而黄豆和芝麻的大小不同,芝麻可以填充在豆粒的空隙之间,所以混合后占据空间变小。
17. 土壤下面的岩层可以阻止地下水的渗透。( )
【答案】√
【解析】
【详解】土壤分成两层,分别为可渗透层和不可渗透层,可渗透层:植被、土壤、碎石;不可渗透层:岩石。土壤下面的岩层可以阻止地下水的渗透。
18. 淡水资源不够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饮用海水。( )
【答案】×
【解析】
【详解】海水中的盐分浓度很高,其中钠盐会产生咸味,镁盐会产生苦味,海水是发苦发咸的,不可以直接饮用。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9. 氧气和二氧化氮在人体内交换的场所是( )。
A. 肝脏 B. 胃 C. 肺 D. 咽部
【答案】C
【解析】
【详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氧气和二氧化氮在人体内交换的场所是肺。
20. 适合在沙地里种植的植物是( )。
A. 水稻 B. 花生 C. 白菜 D. 莲藕
【答案】B
【解析】
【详解】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粘土多的叫粘质土。西瓜、土豆、花生适宜在沙质土中生长,因为沙质土疏松,透气性好;莲藕、水稻适合在黏质土种植,玉米、白菜适宜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壤土。
21. 不适合做堆肥的材料是( )。
A. 树叶 B. 果皮 C. 小石子 D. 蔬菜叶
【答案】C
【解析】
【详解】堆肥法用于处理有机垃圾。其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对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代谢分解,在高温下进行无害化处理,并能产生有机肥料。树叶、果皮、蔬菜叶可以作为堆肥的材料。小石子无法被微生物分解,不适合做堆肥的材料。
22. ( )是破坏土壤的行为。
A. 植树造林 B. 不乱扔垃圾 C. 轮作休耕 D. 使用化肥
【答案】D
【解析】
【详解】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土壤。植树造林、不乱扔垃圾、轮作休耕是保护土壤的行为。使用化肥会破坏土壤。
23. 用网筛可以分离的是( )。
A. 木屑和铁屑 B. 黄豆和玉米粉 C. 红糖和沙子 D. 大米和稻壳
【答案】B
【解析】
【详解】固体物分离的方法,结合物质的性质选择方法。木屑和铁屑,可以用磁铁吸出铁屑;黄豆和玉米粉可以用网筛分离;红糖和沙子,可以把红糖和沙子放入水中,过滤出不溶解的沙子,然后用蒸发红糖水得到红糖;大米和稻壳可以用风谷机分离。
24. 把碘酒滴入含有( )的物质中,物质表面会变成蓝色。
A. 蛋白质 B. 淀粉 C. 脂肪 D. 膳食纤维
【答案】B
【解析】
【详解】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把碘酒滴入含有淀粉的物质中,物质表面会变成蓝色。
25. 不属于淡水资源的是( )。
A. 湖泊 B. 池塘 C. 河流 D. 海洋
【答案】D
【解析】
【详解】淡水资源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它是由江河及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成的。海洋里的水含盐量较高,不能直接喝,不是淡水。
26. 不可以让雨水透过的物体是( )。
A. 草丛 B. 土壤 C. 塑料袋 D. 石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透水性是指土或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孔隙和裂隙愈大,连通性愈好,水愈易透过。草丛、土壤、石子都可以让雨水透过。塑料袋不可以让雨水透过。
27. 保护呼吸器官的正确做法是( )。
A. 在灰尘多的地方不戴口罩 B. 吸二手烟 C. 用力抠鼻孔 D. 开窗透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有: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呼吸富含氧气的空气、扫地前洒水、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不要吸烟。D是保护呼吸器官的正确方法;ABC做法错误,不利于保护呼吸器官。
28. ( )不能增加人肺活量。
A. 慢跑 B. 跳绳 C. 静坐 D. 扩胸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肺活量是人体发育健康的一个指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可以提高自己的肺活量。慢跑、跳绳、扩胸运动能够增加人的肺活量。静坐不能增加人的肺活量。
29. 含蛋白质比较多的物质是( )。
A. 馒头 B. 瘦肉 C. 西红柿 D. 苹果
【答案】B
【解析】
【详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含蛋白质比较多的物质是瘦肉。馒头含有较多的淀粉,西红柿和苹果含有较多的糖类和维生素。
30. 可以存储和搅拌食物,吸收营养的器官是( )。
A. 食道 B. 口腔 C. 胃 D. 胆囊
【答案】C
【解析】
【详解】食物在消化过程中要依次经过的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口腔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合;食道传送食物至胃;胃储存和搅拌食物,吸收一些营养;小肠完成消化和吸收;大肠储存食物残渣,生成粪便。
四、分一分。(共8分)
31. 把下列器官按照不同的系统进行分类。(将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胃 ②咽喉 ③鼻腔 ④肺 ⑤大肠 ⑥肝脏 ⑦口腔 ⑧食道
呼吸系统:__________________ 消化系统:_________
【答案】 ①. ②③④ ②. ①⑤⑥⑦⑧
【解析】
【详解】消化器官可以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这一过程叫作消化。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肝脏也属于消化器官。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缺一不可。人体的呼吸器官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呼吸系统:②咽喉③鼻腔 ④肺。消化系统:①胃⑤大肠⑥肝脏 ⑦口腔⑧食道 。
五、观察、思考与研究。(共22分)
32. 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
制作方法:①把塑料瓶的底部挖掉,边缘修理平整;②将去掉底部的塑料瓶罩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瓶底一侧用垫片垫起,观察火焰的情况。③抽去垫片,观察火焰的情况。
观察与思考:
(1)瓶底一侧用垫片垫起,观察到火焰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抽去垫片,观察到火焰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蜡烛火焰飘动 ②. 瓶内空气受热上升,瓶外冷空气从瓶底进入,使瓶中冷热空气流动,导致蜡烛火焰飘动 ③. 火焰会熄灭 ④. 去掉垫片,瓶外空气无法流进瓶内,瓶内空气燃烧完后,火焰会熄灭
【解析】
【分析】本实验是通过观察蜡烛是否熄灭来观察空气的流动。首先将蜡烛点燃放到有垫片的塑料瓶罩内,观察发现蜡烛没有熄灭,并且能看到火焰有轻微飘动。然后将垫片抽走后继续观察,发现火焰燃烧一会儿后熄灭。实验现象说明了空气受热以后会上升,所以空气会流动。
【详解】(1)瓶底一侧用垫片垫起,观察到火焰的情况是:蜡烛火焰飘动。塑料瓶罩下方有一块空隙,能够流入空气。当蜡烛燃烧时,火焰周围气体受热而往上流动,瓶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所以空气会以瓶底流入瓶内,新流入的空气中有氧气可此继续供给蜡烛燃烧。
(2)取走垫片以后,观察到火焰的情况是:火焰会熄灭。由于外界空气无法及时进入瓶内供给燃烧,所以蜡烛熄灭。由此可知空气受热会上升,空气是流动的。
33. 探究水的温度是否影响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
实验设计:①准备两杯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②同时往两杯水中放入相同多的盐。③观察、比较两个杯子里的盐溶解的多少。
(1)研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必须注意的几个相同条件:①_________相同,②_________相同,③_________相同。
(4)实验中唯一可以改变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5)完成下面的实验记录单:
时间 冷水和热水 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盐在水中溶解的多少 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
一分钟后 三分钟后 五分钟后
冷水 没有明显变化 少了一点点 少了差不多一半 _______ _______
热水 少了一点点 少了差不多一半 只剩下一点点 _______ _______
(6)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水温度是否影响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 ②. 水的温度可能会影响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水温高,溶解快,水温低,溶解慢 ③. 两杯水的体积 ④. 两杯水中放盐的时间 ⑤. 两杯水中放的盐的多少 ⑥. 水的温度 ⑦. 少 ⑧. 慢 ⑨. 多 ⑩. 快 . 水的温度会影响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水温高,溶解快,水温低,溶解慢
【解析】
【分析】可溶性的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是否搅拌、颗粒物大小等因素有关,加热、搅拌、研细等方法可以加快物体在水中的溶解。
【详解】(1)研究的问题:水的温度是否影响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
(2)我的猜想:水的温度可能会影响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水温高,溶解快,水温低,溶解慢。
(3)该实验为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应该相同。比如:①两杯水的体积相同,②两杯水中放盐的时间相同,③两杯水中放的盐的多少相同。
(4)实验中唯一可以改变的条件是水的温度。
(5)冷水情况下,盐在水中溶解少,速度慢。热水情况下,盐在水中溶解多,速度快。
(6)实验结论:水温度会影响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水温高,溶解快,水温低,溶解慢。
六、简答题。(共24分)
34. 面粉是固体还是液体?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面粉是固体,因为它有固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解析】
【详解】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不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被压缩,不具有流动性。面粉是固体,因为它有固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不易被压缩,不具有流动性。
35. 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
【答案】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饭前洗手,细嚼慢咽,不挑食,营养均衡。
【解析】
【详解】科学合理的饮食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基础,饮食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健康的消化器官,保护消化器官,要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饭前洗手,细嚼慢咽,不挑食,营养均衡等。
36. 海洋与湖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答案】相同点:都是地球上的水资源。
不同点:海洋的资源更丰富;海洋里的水不能饮用,部分湖泊是淡水资源,可以饮用;海洋里的风浪的更大、海洋里面的动植物种类更多,海洋的水域更广更大,海洋的蓄水量比湖泊大很多很多等等。
【解析】
【详解】海洋和湖泊都是地球上的水体类型,是重要的水资源。不同点是海洋的资源更丰富;海洋里的水不能饮用,部分湖泊是淡水资源,可以饮用;海洋里的风浪的更大、海洋里面的动植物种类更多,海洋的水域更广更大,海洋的蓄水量比湖泊大很多很多等等。
37. 有人说:“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氮。空气中的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最后人类会因为没有氧气而灭亡。”你觉得他说的有科学道理吗?为什么?
【答案】没有科学道理,因为虽然人类是在呼吸中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但是地球上的植物都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呼出氧气,所以只要人类不破坏绿化,与动植物和谐相处,就不会出现缺少氧气的现象。
【解析】
【详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是生物圈的氧气的来源,所以空气中的氧气不会用完。因为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来制造氧气。所以只要人类不破坏绿化,与动植物和谐相处,就不会出现缺少氧气的现象。
科学阅读。
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食和排泄,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的运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
38. 根据内容填空。
小动物在土壤中打洞,可以帮助土壤__________;通过吞食和排泄,可以增加土壤的__________;通过身体运动,可以促进各种营养物质和土壤颗粒的__________。
39. 你知道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小动物?请写出它们的名字。(至少写三种)
40. 为什么说土壤中的小动物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
【答案】38 ①. 通气 ②. 肥力 ③. 混合
39. 蚯蚓;蜘蛛;蚂蚁;鼠妇;马陆
40. 因为土壤中的小动物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腐殖质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养料,所以说土壤中的小动物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
【解析】
【分析】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所以土壤是泥、水分、沙、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因为土壤中有空气,所以很多小动物能生活在土壤里。
【38题详解】
土壤中生活看许多小动物,它们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食与排泄,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的活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微粒的混合。
【39题详解】
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蚯蚓;蜘蛛;蚂蚁;鼠妇;马陆等。
【40题详解】
因为土壤中的小动物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腐殖质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养料,所以说土壤中的小动物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天门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三年级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 科学家用精准实验测得:接近地面处,一升空气的重量约为1.29克,相当于_________枚回形针的重量。
2. 小朋友们喜欢玩的充气城堡利用了压缩空气具有_________的科学原理。
3. 人们根据土壤中_________粒、_________粒和_________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了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大类。
4. 植物对土壤有_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_作用。
5. _________和_________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6. 水中的溶解物可以使用_________的办法进行分离。
7. 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______________。
8. 食物在消化道中靠_________的方式前进。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9. 用纸巾包住土壤,使劲捏一捏,发现纸巾湿了。说明土壤中有水分。( )
10. 同样多的水里可以溶解同样多的盐和糖。( )
11. 家中的空调适合安装在墙壁的下方位置。( )
12. 地球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土壤,所以土壤是取不尽,用不完的。( )
13. 粉笔、岩石都是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变成粉末后,仍然是固体。( )
14. 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油体积相同,质量也相同。( )
15. 用水平仪测量课桌是否水平时,如果气泡稳定后停留在左边,说明左边低,右边高。( )
16. 黄豆和芝麻混合后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发生改变。( )
17. 土壤下面岩层可以阻止地下水的渗透。( )
18. 淡水资源不够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饮用海水。( )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9. 氧气和二氧化氮在人体内交换的场所是( )。
A. 肝脏 B. 胃 C. 肺 D. 咽部
20. 适合在沙地里种植的植物是( )。
A. 水稻 B. 花生 C. 白菜 D. 莲藕
21. 不适合做堆肥材料是( )。
A. 树叶 B. 果皮 C. 小石子 D. 蔬菜叶
22. ( )是破坏土壤的行为。
A. 植树造林 B. 不乱扔垃圾 C. 轮作休耕 D. 使用化肥
23. 用网筛可以分离的是( )。
A. 木屑和铁屑 B. 黄豆和玉米粉 C. 红糖和沙子 D. 大米和稻壳
24. 把碘酒滴入含有( )的物质中,物质表面会变成蓝色。
A. 蛋白质 B. 淀粉 C. 脂肪 D. 膳食纤维
25. 不属于淡水资源的是( )。
A. 湖泊 B. 池塘 C. 河流 D. 海洋
26. 不可以让雨水透过的物体是( )。
A. 草丛 B. 土壤 C. 塑料袋 D. 石子
27. 保护呼吸器官的正确做法是( )。
A. 在灰尘多的地方不戴口罩 B. 吸二手烟 C. 用力抠鼻孔 D. 开窗透气
28. ( )不能增加人的肺活量。
A. 慢跑 B. 跳绳 C. 静坐 D. 扩胸运动
29. 含蛋白质比较多的物质是( )。
A. 馒头 B. 瘦肉 C. 西红柿 D. 苹果
30. 可以存储和搅拌食物,吸收营养的器官是( )。
A. 食道 B. 口腔 C. 胃 D. 胆囊
四、分一分。(共8分)
31. 把下列器官按照不同的系统进行分类。(将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胃 ②咽喉 ③鼻腔 ④肺 ⑤大肠 ⑥肝脏 ⑦口腔 ⑧食道
呼吸系统:__________________ 消化系统:_________
五、观察、思考与研究。(共22分)
32. 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
制作方法:①把塑料瓶的底部挖掉,边缘修理平整;②将去掉底部的塑料瓶罩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瓶底一侧用垫片垫起,观察火焰的情况。③抽去垫片,观察火焰的情况。
观察与思考:
(1)瓶底一侧用垫片垫起,观察到火焰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抽去垫片,观察到火焰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3. 探究水的温度是否影响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
实验设计:①准备两杯相同体积热水和冷水。②同时往两杯水中放入相同多的盐。③观察、比较两个杯子里的盐溶解的多少。
(1)研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必须注意的几个相同条件:①_________相同,②_________相同,③_________相同。
(4)实验中唯一可以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5)完成下面的实验记录单:
时间 冷水和热水 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盐在水中溶解的多少 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
一分钟后 三分钟后 五分钟后
冷水 没有明显变化 少了一点点 少了差不多一半 _______ _______
热水 少了一点点 少了差不多一半 只剩下一点点 _______ _______
(6)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简答题。(共24分)
34. 面粉是固体还是液体?请说出你的理由。
35. 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
36. 海洋与湖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37. 有人说:“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氮。空气中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最后人类会因为没有氧气而灭亡。”你觉得他说的有科学道理吗?为什么?
科学阅读。
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食和排泄,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的运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
38. 根据内容填空。
小动物在土壤中打洞,可以帮助土壤__________;通过吞食和排泄,可以增加土壤的__________;通过身体运动,可以促进各种营养物质和土壤颗粒的__________。
39. 你知道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小动物?请写出它们的名字。(至少写三种)
40. 为什么说土壤中的小动物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