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练习第一单元 神奇的能量一、选择题1.拉长的橡皮筋具有( )。A.光能 B.热能 C.势能 D.化学能2.下列物体具有动能的是( )。A.停在地上的汽车 B.静止不动的火车 C.泥石流 D.拉长了的橡皮筋3.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 )。A.化学能 B.热能 C.势能 D.动能4.被撞击的保龄球具有( )。A.光能 B.热能 C.动能 D.化学能5.( )具有动能。A.龙卷风 B.绷紧的橡皮筋 C.压缩的弹簧 D.停在路上的自行车6.太阳能包括热能和( )。A.光能 B.动能 C.势能 D.潮汐能7.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说明人体需要食物中的( )。A.光能 B.动能 C.势能 D.化学能8.利用原子核内发生裂变获得的能量是( )。A.潮汐能 B.太阳能 C.势能 D.原子能9.下列事物,利用了热能的是( )。A.雪融化 B.打开的电视机 C.奔跑的小孩 D.使用中的X光机10.下列事物,利用了生物能的是( )。A.地热发电 B.太阳能 C.沼气 D.太阳能热水器11.微波、X射线是看不见的电磁波,它们所具有的能量属于( )。A.光能 B.太阳能 C.电磁能 D.化学能12.没有光能,植物将无法进行( )A.发芽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繁殖13.没有光能,肉食性动物将因缺乏( )而死亡。A.食物 B.同伴 C.天敌 D.巢穴14.( )是动能全部转换为热能。A.牛顿摆 B飞旋扣子 C.搓手 D.发电机15.电动机在工作时,是把( )。A.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 B.电能转化成机械能C.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D.电能转换成生物能16.不同种类的电冰箱制冷原理不同,最常见的压缩式电冰箱的原理是( )。A.将电能转化成冷能 B.将电能转化成热能C.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机械能使制冷物质运作,将冰箱内的热量带到外面去D.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17.搓搓手,我们会发现( )。A.动能转换成了热能 B.热能转换成了动能C.动能转换成了声能 D.动能转换成了化学能18.飞旋扣子是( )的过程。A.动能转换成了势能 B.势能转换成了动能C.先是动能转换成了势能,后是势能转换成了动能,然后动能和势能相互转换D.先是势能转换成了动能,后是动能转换成了势能,然后动能和势能相互转换19.电磁铁与磁铁相比有许多异同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磁铁可以控制磁铁的强弱 B.电磁铁可以控制磁极的方向C.电磁铁可以全面代替普通磁铁 D.电磁铁有南北极,可以用来指示方向20.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 )。A.线圈数量越少,吸的回形针越多 B.线圈数量越多,吸的回形针越多C.电池节数不改变的情况下,线圈数量越少,吸的回形针越多D.电池节数不改变的情况下,线圈数量越多,吸的回形针越多21.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 )。A.电池数量越少,吸的回形针越多 B.电池数量越多,吸的回形针越多C.线圈数量不改变的情况下,电池数量越少,吸的回形针越多D.线圈数量不改变的情况下,电池数量越多,吸的回形针越多22.电磁铁的南极会吸引指南针的( )。A.南极 B.北极 C.南极和北极 D.南极和北极都不吸23.如果保持线圈的缠绕方向不变,改变电磁铁的电流方向,那么( )A.电磁铁的南北极会发生改变 B.电磁铁的南北极和原来一样C.电磁铁的南北极有时改变,有时不改变 D.无法判断24.钢琴家在演奏钢琴的过程是( )。A.动能转换声能 B.动能转换化学能 C.动能转换光能 D.化学能转换声能25.( )不可以增大电磁铁的磁力。A.增大电流 B.增加线圈圈数 C.增加铁钉 D.增大电流和增加线圈圈数26.以下物品由电能转换成光能的是( )。A.电灯 B.煤油灯 C.太阳能 D.干电池27.激光可以像电钻和刀一样打孔或切割材料,说明激光( )。A.具有能量 B.很硬 C.很亮 D.锋利28.在人体中,主要是通过将( )转化为热能,使人体保持必须体温和提供人体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能量。A.机械能 B.化学能 C.原子能 D.热能29.能量有( )等不同的形式。A.电能、热能 B.光能、声能 C.电能、电磁能 D.以上都是30.生活中,常见的各种能量之间会相互转换。物体摩擦产生热就是( )。A.电能转换成热能 B.机械能转换成热能C.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D.原子能转换成热能31.来自太阳的能量以( )的形式储存在化石燃料中。A.化学能 B.电磁能 C.电能 D.热能32.在地面奔驰的小轿车具有( )。A.生物能 B.热能 C.动能 D.化学能33.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切运动都需要能量 B.能量是能够被存贮和运用的C.能量的“能”是能够的意思 D.能量看不见,但是能感觉到34.动物奔跑是将( )能转换成动能。A.势能 B.化学能 C.热能 D.光能35.飞泻的瀑布具有( )。A.光能 B.热能 C.化学能 D.动能36.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 )。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A.能量 B.光能 C.机械能 D.化学能37.下列选项中,不具有动能的是( )。A.运动中的自行车 B.泥石流 C.龙卷风 D.停在路上的自行车38.小提琴家在演奏小提琴的过程是将( )。A.动能转换成声能 B.动能转换成化学能C.动能转换成光能 D.化学能转换成声能39.下列选项中,将电能转换为动能的是( )。A.电动自行车 B.电水壶 C.电烤箱 D.电磁铁40.拉开的弓将箭弹射出去是将( )。A.势能转换为动能 B.动能转换为势能C.热能转换为动能 D.光能转换为势能二、判断题( )1.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2.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发声等现象,其中就有能在起作用。( )3.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它们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 )4.小球从高处落到地上后,反弹到一定的高度,又会落下。小球在下反弹的过程中既有动能又有势能。( )5.只有发生形变的物体才具有势能。( )6.激光笔对人体没有伤害,我们可以用它直射眼睛。( )7.电能可以使电灯发亮。( )8.食物中的动能使我们身体运动。( )9.化学能是一种隐蔽的能量,绿色植物、食物、电池、煤汽油中均储存着化学能。( )10.光能可以使植物生长。( )11.太阳能发电利用的是生物能。( )12.打开电视机,电能转换成了光能和声能。( )13.人吃饭实际上是在补充化学能。( )14.人只有在运动的时候才消耗热量。( )15.在能量转换的过程中,能量始终是保持不变的。( )16.点亮小灯泡,小灯泡把电能转换成了动能。( )17.做电磁铁实验时,通电时间越长越好。( )18.电磁铁切断电源后,仍然有磁力。( )19.电磁铁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 )20.电磁铁和永磁铁一样,都有南北两极。( )21.古人钻木取火的原理是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和光能。( )22.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构成,电磁铁是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 )23.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虽然我们看不见它,却能感觉到它。( )24.能量在使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 )25.能量以各种形式被运用,但是不能够被储存。( )26.拉开的弓具有动能。( )27.天空中飞行的飞机只具有动能。( )28.晴天坐在汽车里感觉气温升高,是因为有能量在起作用。( )29.在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电池节数不改变的情况下,线圈数量越少吸的回形针数量越多。( )30.电视机工作时只将电能转换成了光能。( )31.太阳能热水器利用的是太阳能。( )32.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仍可继续。( )33.开关断开后,灯就灭了,所以能量不能储存。( )34.收音机是把电能转换成声能。( )35.天空中正在飞行的小鸟具有动能和势能。( )36.电磁铁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电磁炮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三、连线题1.下列物体是靠什么形式的“能”工作或运动的,用线连起来。拉开的弓 冰块融化 机械能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 青蛙跳跃 热能压缩的弹簧 动能 喝牛奶补充体力 水能拉长的橡皮筋 电脑工作 电能空中飞行的小鸟 太阳能电池 化学能海上航行的轮船 势能 水力发电 动能飞向篮筐的篮球 风筝上天 太阳能平地上行走的人 风能2.将能量的转换方式与事物用线连起来。电能转换成声能 电饭锅电能转换成光能 电磁铁电能转换成磁能 收音机电能转换成热能 日光灯2.仔细阅读下面的信息,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玩牛顿摆时,当我们将最左侧的球抬高至一定的高度时,小球具有了_______能,让其自由回落时,运动的小球具有_______能。回落时碰撞紧密排列的另外四个球,最右边的球将被弹出,并仅有最右边的球被弹出,此时最右边的球同时具有_______能和_______能。(选题:势、动)第二单元 生物和栖息地一、选择题1.关于北温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终年寒冷,动植物种类少 B.炎热,潮湿,阳光充足,生活着种类数量繁多的动植物C.降水多,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有很多动植物 D.海洋面积广,陆地海洋生物种类很多2.下列动物中, ( )生活在南温带。A.考拉 B.企鹅 C.狮子 D.北极熊3.下列选项中,动物和它的栖息地说法有误的是( )。A.大熊猫、四姑娘山 B.企鹅、南极 C.斑马、热带雨林 D.鲸鱼、海洋4.下列关于栖息地的说法有误的是( )。A.多样化栖息地孕育出多样化生物 B.栖息地都很大,才能为多种生物生存提供条件C.栖息地可为生物提供所需食物水庇护所等 D.南极终年寒冷,但也是栖息地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寒带终年寒冷,动植物们都无法在该区域生活B.不能为生物提供食物、水、庇护所等必需条件的环境,无法成为生物的栖息地C.各种栖息地的生活环境差别不大 D.栖息地的生活环境对生物的生长影响不大6.下列语句中与食物链有关的是( )。A.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C.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7.自然界中,有一类生物专门以动植物残骸、垃圾甚至粪便为食,它们代谢的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吸收,成为植物重要的营养来源,这类生物被称为分解者。( )属于分解者。A.蘑菇 B.蚂蚁 C.牛 D.蒲公英8.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 B.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食物联系叫作食物链C.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食物网 D.食物网中生物很多,一种生物消失不会影响其他9.大多数植物利用( )的能量,以叶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为原料,生产出糖类和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 A.空气 B.太阳光 C.地表土壤 D.水10.下面四条食物链,( ) 是正确的。A.稻谷←蝗虫←青蛙←蛇←鹰 B.稻谷←蝗虫←蛇←青蛙←鹰C.稻谷→蝗虫→青蛙→蛇→鹰 D.稻谷→蝗虫→蛇→青蛙→鹰11.关于生态平衡说法正确的是( )。A.把森林变农田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B.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网维持着生态平衡C.生态平衡指物种丰富,不包括物种数量稳定 D.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不大12.下列属于水域生态系统的是( )。A.森林 B.菜地 C.沼泽 D.草原13.做一个小型陆地生态瓶,步骤中有误的是( )。A.在大口塑料瓶里放一些干燥的土壤,铺平 B.在瓶子里种一些低矮的小草C.寻找几只土壤小动物放入瓶中 D.盖紧瓶盖,把它放在窗台上14.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作( )。A.生态平衡 B.生态系统 C.食物链 D.食物网15.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我们应该( )。A.制定有关政策法规,如长江禁渔期制度B.建立自然保护区,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C.不捕杀珍惜动物 D.以上都是16.下列选项中不会破坏生态平衡的做法有( )。A.过度放牧 B.大量喷洒农药 C.捕捞鱼类 D.退耕还林17.关于动物应对环境变化的本领,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每年春季,迁徙到颐和园昆明湖畔的凤头鹏鸱开始成双成对地筑巢繁殖下一代B.秋去冬来,气温逐渐降低,大雁从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地飞到南方过冬C.银鲑鱼生活在淡水河中,但在繁殖期,它们会洄游到自己出生时的海洋中产卵D.每年六七月,东非大草原上的角马、水牛等就开始浩浩荡荡地从塞伦盖蒂野生动物保护区迁往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18.寒冷的冬季,有许多动物不吃也不动,以冬眠的方式度过寒冬。下列选项中不冬眠的动物是( )。A.蛇 B.刺猬 C.松鼠 D.青蛙19.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也有自己的办法,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A.蜜蜂将采来的花蜜吐进蜂巢,用蜡封上,等到冬季时再食用B.松鼠会在冬季来临前将松子、榛果等食物都在同一个地方藏好C.潮虫住在腐烂的草和树叶里面,既保暖又不会挨饿D.北极熊为了维持体温,长有厚皮毛并囤积厚脂肪20.动物们适应生存的本领包括( )。A.长途迁徙 B.鱼类的洄游 C.准备充足的食物 D.以上都是21.下面选项中( )不属于生物栖息地环境的改变。A.繁殖的需求 B.降水量的多少 C.气温的高低 D.食物的种类22.关于帝企鹅抵御严寒的方法正确的是( )。A.暴风雪中的帝企鹅用扎堆取暖的方法抵御严寒 B.外层帝企鹅不断转向里层,以免受冻时间过长 C.里层的帝企鹅则填补外层空缺,里外不断循环 D.以上都是23.下列选项中,关于动物和其栖息地的说法有误的是( )。A.栖息地为动物提供了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 B.栖息地中动物种类越少越好C.栖息地中一些动物因为猎食形成敌对关系 D.动物具有应对栖息地环境变化的本领24.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网维持着生态系统平衡 B.不同栖息地生物生存环境差不多C.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做分解者 D.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作栖息地25.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能成为大熊猫保护区,原因有( )。A.夏半年湿润,有丰富的降水 B.冬半年天气多晴朗干燥,也会有降雪或降雨C.保护区有幽深的森林,植被变化多样,竹类资源极其丰富 D.以上都是26.模拟水域生态系统,制作水域生态瓶,下列做法有误的是( )。A.取些自来水,装到大塑料瓶里 B.在瓶子底部铺些沙子,栽些水草C.放几条小鱼到瓶子里 D.密封瓶子,把它放在窗台上27.生物生长受到( )、日照和土壤等不同因素影响。A.食物 B.温度 C.降水 D.以上都是28.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是( )。A.如果食物链断了,大自然生态平衡会遭受破坏 B.食物网中包含的食物关系是复杂的C.蚯蚓、蜘蛛、屎壳郎都属于分解者 D.生态平衡既指物种丰富,也指物种数量稳定29.生态系统能被( )改变。 A.洪水 B.干旱 C.大火 D.以上都是30.有些细菌是有益的,因为它们能( )。A.制造食物 B.破坏食物 C.消灭寄生虫 D.促使自然界中物质循环31.下列选项中,关于栖息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栖息地为动物提供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B.栖息地中动物数量越少越有利于植物生存C.南极终年寒冷,无法成为生物的栖息地 D.在各个栖息地生活的生物种类差不多32.下面关于海洋生物的四条食物线,( )是正确的。A.硅藻←磷虾←企鹅←海豹←虎鲸 B.硅藻←磷虾←海豹←企鹅←虎鲸C.硅藻→磷虾→企鸭→海豹→虎鲸 D.硅藻→磷虾→海豹→企鹅→虎鲸33.下列选项中,关于生态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做生态瓶模拟生态系统,尽量从大自然取材B.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有利于生态平衡C.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很大 D.以上都是34.下列动物中, ( )不与其他动物生活在同一片栖息地。A.考拉 B.斑马 C.狮子 D.大象35.下面语句中与食物链无关的是( )。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36.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是( )。A.栖息地可大到一片海洋,也可小到一个水坑B.生物间普遍存在着吃与被吃的食物联系C.缺少海獭,海胆数量攀升,但不影响其他生物数量 D.大雁受气温影响进行南北迁徙37.为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 )。A.退耕还林,保证森林绿化的面积 B.捕杀大量的凶猛野生动物C.大量喷洒农药杀死农田里的害虫 D.建更多的动物园来圈养野生动物38.夏眠与冬眠一样都是动物在缺少食物的季节中为了生存的自然现象。下列动物中,( )在夏季为了应对炎热和干旱,采用夏眠的方式将生命活动处于极低的状态。A.狮子 B.鳄鱼 C.松鼠 D.青蛙二、判断题( )1.大熊猫不能在寒湿的环境中生活,从不冬眠,嗜爱饮水。( )2.一种生物之所以能够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栖息地。( )3.生物的生长受到食物、温度、降水、日照和土壤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因此,多样化的栖息地可以孕育出多样化的生物。( )4.南温带炎热潮湿、阳光充足,生活着种类数量繁多的动植物,如长颈鹿、斑马等。( )5.栖息地为生物生存生长繁殖提供必需条件,因此换栖息地对该生物没有影响。( )6.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藻类,食物链为大鱼→小鱼→虾米→藻类。( )7.非洲大草原上,斑马、长颈鹿等在寻找食物的同时,也可能会成为狮子的食物。( )8.能自己制造“食物”的植物叫生产者,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消费者。( )9.如果没有了分解者,对大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 )10.栖息地如果突然少了某种生物,将导致与它有食物联系的其他生物数量改变。( )11.食物链一般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动物结束。( )1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作生态平衡。( )13.模拟鱼的生存环境做个生态鱼缸,不给鱼喂食,鱼也能存活一段时间。( )14.生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15.为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可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和动物园,把他们都圈养起来。( )16.将人类产生的垃圾都埋入土壤,可以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17.东非大草原上的动物大迁徙主要是受旱季和雨季的影响。( )18.银鲑鱼生活在海洋中,但在繁殖期,它们会洄游到自己出生时的淡水河中产卵。卵孵化成幼鱼后,在淡水中生活一年或数年,再回到海洋。( )19.非洲水陆两栖动物鳄鱼,在生活地河水干涸时,只能爬到其他地方寻找水源。( )20.鼠兔会为过冬准备充足的鲜嫩多汁的青草。( )21.仙人掌为了适应干燥的环境把叶子变成针状。( )22.每年5月,母藏羚羊会穿过荒漠戈壁去环境更恶劣的可可西里腹地繁衍后代。( )23.南温带比南寒带温暖降水多,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 )24.栖息地的物种丰富有利于该地的生态平衡。( )25.所有的植物都可以自己制造“食物”,它们是生产者。( )26.做陆地生态瓶时要注意采集湿润肥沃的土壤。( )27.当生态系统里动物数量失衡时,人类可捕杀数量过多动物助其恢复生态平衡。( )28.栖息地提供的食物温度降水日照和土壤等不同条件,影响着各种生物的生长。( )29.松鼠会在冬季来临前将松子、榛果等食物藏在不同的地方。( )30.食物链一般从凶猛的动物开始,到植物结束。( )31.北寒带终年寒冷,栖息地环境恶劣,但也生存了企鹅、北极狐、苔藓植物等。( )32.分解者以动植物残骸、垃圾甚至粪便为食,是大自然的清洁工。( )33.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断裂且短期无法恢复,该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就会被破坏。( )34.动植物为了适应栖息地的环境,都有各自的本领。( )35.过度放牧会影响草原植被生长,但不会影响草原上的其他动物。( )36.生物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生存下来,一些不能适应环境的生物随着环境的变化已经灭绝了,如渡渡鸟、三叶虫、长颈鹿等。( )37.校园是栖息地,校园里的一块草地、一棵树、一方小池塘等也都是栖息地。( )38.大熊猫从不冬眠,也不喜欢在寒冷潮湿的环境里生活。( )39.同一栖息地里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复杂的食物网。( )40.东非大草原上每年都会上演追逐雨季的动物大迁徙。( )41.栖息地中的水、空气、土壤、阳光、生物等因素互相影响。( )42.同一片栖息地里常常生活着许多不同种类的生物。( )43.所有动物在冬天来临之前都会准备充足的食物。( )44.分解者与食物链中消费者和生产者没有关系。( )45.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因为存在捕食行为,它们之间都是敌对关系。( )46.生物种群中至少有些个体能适应环境变化生存下来,才能确保该物种的延续。三、连线题1.将生物与之相对应的类别用线连起来。大雁银鲑鱼 长途迁徙黑熊 洄游松鼠 冬眠角马 准备充足的食物 蝙蝠黄鳝 屎壳郎含羞草 生产者 啄木鸟绿萝 消费者 稻谷蜘蛛 分解者 青草金鱼 蘑菇菌菇 狐狸藏羚羊 森林角马 非洲大草原雀鸟 海洋银鲑鱼 青藏高原第三单元 自然资源一、选择题1.生产金属拉链头能用到( )自然资源。A.石油 B.阳光 C.矿物 D.以上都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有许多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B.阳光、水、空气、土壤、动植物、矿物等被称为自然资源C.地球表面的71%是海洋 D.以上都正确3.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钢铁 B.砖头 C.草原 D.电能4.下列不是自然资源的是( )。A.石油 B.煤炭 C.天然气 D.毛衣5.海洋是天然的物产宝库,蕴藏着丰富的( )、药物等资源。A.食物 B.矿产 C.能源 D.以上都是6. ( )是能储藏和提供各种能量的自然资源。A.木材 B.煤 C.石油 D.以上都是7.( )是远古时代生物遗骸在漫长地质年代经过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可燃性矿物质。A.天然气 B.煤 C.石油 D.以上都是8.石油在燃烧的时候可能会释放( )。A.光能 B.热能 C.动能 D.以上都是10.下列选项中,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A.1234 B.1324 C.1423 D.432111.下面的几组能源,( )是在新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开发利用的新能源。A.煤石油太阳能 B.太阳能核能天然气C.石油核能风能 D.核能潮汐能地热能12.下面关于新能源说法正确的是( )。A.地热来自地球表面,这种热能储量非常大B.生物能是指自然界中的生物及它们产生的废弃物所提供的能量C.风能与可开发的水能总量相比要少很多D.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全国各地都有非常广泛的分布13.太阳能在我们的生活中使用比较广泛,有( )。A.太阳能路灯 B.太阳能汽车 C.太阳能手表 D.以上都正确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电板受光面积越大,太阳能小车速度越快B.光电板受光面积越小,太阳能小车速度越快C.光电板受光时间越长,太阳能小车速度越慢D.光电板受光时间越长,太阳能小车跑的时间越短15.( )是可再生资源。A.太阳能 B.煤 C.石油 D.天然气16.( )是不可再生资源。A.太阳能 B.水 C.地热 D.天然气17.守护自然资源的方法是( )。A.减少消耗 B.重复使用 C.回收利用 D.以上都是18.目前全世界约( )的人口缺少饮用水。A.70% B.60% C.50% D.20%19.地下水属于( )。 ①可再生资源 ②自然资源 ③气候资源 ④不可再生资源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20.我国自然资源最基本的特征是( )。A.总量虽少,但人均占有量多 B.地大物博,总量丰富C.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 D.许多资源数量大,但种类少21.下列关于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必须合理利用和注意保护B.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C.树木将来能变成煤,所以煤炭资源是可再生资源D.生物资源是可以更新的,不必合理利用和保护22.地球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是( )。A.煤 B.石油 C.太阳能 D.天然气23.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风能 B.石油 C.天然气 D.煤炭24. ( )是人类开发的新能源。A.地热能 B.石油 C.天然气 D.煤25. ( )是影响太阳能小车运动速度的因素。A.光电板受光面积 B.光电板受光角度 C.光电板的厚度 D.以上都有影响26.当下,人们所消耗的能源中, ( )的比例比较大。A.矿物燃料 B.太阳能 C.风能 D.核能27.夏天,室内空调温度应该控制在( )摄氏度。A.24~25 B.18~20 C.26~28 D.29~3028.从节能减排的角度看,选择( )作为短途交通工具出行最好。A.自行车 B.小汽车 C.电动车 D.房车29. ( )是地球上最大的能源库。A.草原 B.森林 C.海洋 D.冰川30.下列燃尖料中,不属于生物能的是( )。A.沼气 B.甘蔗渣 C.酒精 D.氢气31.在水力发电的过程中,大坝的主要功能是( )。A.形成一个用于休闲娱乐的水库 B.提供风源C.防止强降雨过后发生水灾 D.提供了湍急的流水32.下列不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A.太阳能 B.风能 C.煤炭 D.核能33.人们根据对能源利用成熟程度的不同,把能源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两大类,属于常规能源的是( )。A.地热能 B.太阳能 C.潮汐能 D.矿物能3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是( )。A.地热能发电 B.太阳能发电 C.风力发电 D.天燃气发电3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是( )。 A.地热能发电站 B.户用光伏发电C.利用燃气轮机进行天然气发电 D.畜禽养殖场的沼气发电36.下列选项中,不是我国能源消费状况的息( )。A.消费总量大,人均消费水平低,技术利用落后 B.清洁能源所占比例大C.能源供应安全问题凸显,石油进口依存度大 D.化石能源消费对环境的压力大37.混合动力汽车的混合动力是指( )。A氢能和电能 B.氢能和燃油 C.电能和燃油 D.天然气和电能38.近年来“低碳生活”成为热门话题,下列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对策中不恰当的是( )。A.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B.减少核能的利用C.开发无污染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D.夏季使用空调时,将温度设置为27~28度最好39.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个核电站是( )。A.秦山核电站 B.大亚湾核电站 C.田湾核电站 D.岭澳核电站40.下列燃料中( )属于生物能。A.沼气 B.煤 C.地热 D.天然气二、判断题( )1.当下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水等自然资源。( )2.煤炭、石油、太阳能都能为人类提供能量。( )3.石英属于生物资源。( )4.我国的水资源很丰富,所以我们不需要节约用水。( )5.地球上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6.水泥是建筑材料,属于自然资源。( )7.矿物资源都是固体状态的。( )8.煤炭可以用来燃烧发电。( )9.天然气只能制造氮肥。( )10.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 )11.煤、石油、天然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主要燃料,不会产生污染。( )12.煤既可以用来燃烧发电,也可以用来生火烧水。( )13.可燃性矿物质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 )14.天然气燃烧时会释放光能、热能或动能。( )15.煤燃烧后只能释放光能和热能。( )16.石油和天然气燃烧后,能释放出比煤更多的热量。( )17.煤、石油和天然气都能燃烧,但是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 )18.煤、石油、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想能源。( )19.太阳能、生物能、风能、潮汐能等是新能源的代表。( )20.地热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我们可以随时使用。( )21.我国生物能源有限,使用前景不理想。( )22.阳光、温度、沙滩等不是自然资源。( )23.每回收1吨废纸可以生产800千克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并减少35%的水污染。( )24.目前全球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没有人遭受饥饿。( )25.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将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所以我们要节约资源。( )26.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可再生资源是无限的,所以只要节约不可再生资源。( )27.人越多,需要的资源就越多,对土地、水、矿物等自然资源的需求也越大。( )28.西藏自治区是我国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 )29.煤是埋在地下植物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经历漫长时间一系列复杂变化形成的。( )30.我国生物质能资源十分丰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1.核能能造福人类,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32.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可以随意使用。( )33.潮汐能就是在海水涨落过程中随着水位的变化而形成的巨大能量。因此人们称海洋潮汐为“蓝色煤海”。( )34.热带雨林资源也是自然资源之一。( )35.海洋里有丰富的食物、矿产、能源和药物等资源,我们可无制地开发和利用。( )36.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虽然需要很长时间,这三种资源在我国很丰富。( )37.回收铝制易拉罐造再生铝,可以比原生铝节省95%的电力资源。( )38.做好废塑料回收利用,就相当于提高了石油资源的利用率。( )39.地热发电是利用了生物能。( )40.风能是可再生资源。( )41.自然界中只有阳光、水、土壤等是自然资源。( )42.石油只能用于炼制汽油。( )43.太阳能的应用很广泛,目前在太空也有应用。( )44.生物质能、地热能、风能都是常见的新能源,我们要合理利用( )45.我国土地资源丰富,不需要节约用地。( )46.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不需要节约资源。( )47.煤的形成过程比石油复杂,我要节约用煤,不需要节约用石油。三、连线题1.根据资源类型,给自然资源归类。动物 土地资源 岩石矿物 矿物资源 石油风 气候资源 植物煤 生物资源 土壤2.把下列能源与其形成方式相连。核能 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潮汐能 从原子核内释放出来的能量生物能 蕴藏在可以生长的生物体中的能量地热能 海水涨落过程中蕴涵的能量3.根据煤的形成过程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A.褐煤B.煤C.泥煤第四单元 理想的家园一、选择题1.被污染的水通过( )危害人类健康。A.食用污染水域里的鱼类 B.长期灌溉污染水的农作物C.奶牛食用被污染的草所产的奶 D.以上都是2.下列关于雨污分流的说法有误的是( )。A.雨污分流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离B.各用一条管道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利于节约成本C.便于雨水收集利用和集中管理排放 D.减少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水量,提高处理效率3.为了拯救云南省滇池,人们采取多样化的水污染治理措施,其中不包括( )。A.治理周边污染源 B.实施雨污分流C.禁正在湖面开展人类活动 D.控制水面交通4.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风光秀丽,碧波万顷。然而,滇池也曾经遭受过严重污染,原因是( )。A.城市规模扩大,导致入湖的污染物迅速增多 B.围湖造田C.直接向湖中排放生活污水 D.以上都是5.下图中, ( )不是形成水域污染的原因。A.水体富营养化 B.雨水进入 C.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D.生活垃圾进入水域6.为了拯救被污染的水域,人们采用的方法是( )。A.治理水域周边的污染源 B.控制水面交通 C.生态清淤 D.以上都是7.下列关于雾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 B.雾和霾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但常常同时出现C.雾霾不利于人体健康 D.以上都是8.研究汽车尾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实验中,做法有误的是( )。A.准备两盆品种相同、生长旺盛的植物,分别放进一个大塑料袋里B.在一个袋里充入空气,另一个充入汽车尾气,扎紧袋口,并确保每天分别充入足够的空气和汽车尾气 C.把两盆植物放在同地点的阴暗处,按时浇同样多的水D.连续5天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并做好记录9.空气中的PM2.5即颗粒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形成霾的主要原因。PM2.5主要来自( )。 A.汽车尾气 B.工厂排放的废气 C.焚烧秸秆 D.以上都是10.下列关于空气污染说法有误的是( )。A.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B植物受空气污染的影响不大C.空气污染对人体的伤害是多方面的 D.防治空气污染需要采取多方面措施11.下列做法中,对净化大自然的空气帮助不大的是( )。A.植树造林 B.喷空气清新剂 C.绿色出行 D.先净化后排放12. PM2.5直接被人体吸人肺部,并聚集在呼吸道肺泡,甚至进人血液,从而引发病,是因为它携带了( )。A.病菌 B.重金属 C.有机污染物 D以上都是13.悬浮在空气中,肉眼无法分辨的颗粒主要有( )。A.微烟粒 B.尘粒 C.盐粒 D.以上都是14.生物数量变少的原因不包括( )。A.大自然的栖息地日渐缩小 B.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加剧C.生物体本身的生老病死 D.食物链断裂造成的生态平衡被破坏15.同一物种有着许多个体差异,下列植物中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A.仙人柱 B.芦荟 C.仙人球 D.仙人掌16.近年来,不断有科学家指出,昆虫的数量正在减少,而且减少的速度非常快,涉及的地域几乎遍市全球。导致昆虫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为了发展农业,长年累月地使用大量的杀虫剂 B.鸟类的大量繁殖C.农田里青蛙的日益增多 D.栖息地气候的变化17.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可以( )。A.合理使用农药,避免昆虫的大量死亡 B.保护环境,全面治理环境污染C.不因人类利益捕食、捕杀珍稀动物 D.以上都是18.下列动物中没有灭绝的是( )。 A.斑驴 B.渡渡鸟 C.中国犀牛 D海豚19.当环境恶化时,最容易灭绝的动物是( )。A.蚂蚁 B.兔子 C.鹰 D.老鼠20.关于土地的说法有误的是( )。A.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地 B.土地的保护与垃圾治理无关C.土地为生物提供了约30%的栖息地 D.人类的一些活动造成了土地被破21.开展学校食堂厨余垃圾减量行动,我们可以( )。A.调查学校午餐每天产生多少厨余垃圾 B.分析产生的原因,哪些合理,哪些可避免C.根据调查研究,制定一个学校食堂厨余垃圾减量的行动方案 D.以上都是22.目前,如何治理大量垃圾已成为困扰许多城市发展的问题,也成为土地保护的难题之一,主要原因是( )。A.长年累月垃圾填埋,土地已经不堪重负 B.垃圾堆积在土地表面,不美观C.垃圾分类回收 D.垃圾填埋让土地变得越来越硬23.动植物们共同生活的理想家园的样子是( )。A.水域洁净,焕发着勃勃生机 B.空气清新,雾霾消失C.各栖息地保持生态平衡 D.以上都是24.下列措施中, ( )不能保护土地。A.减少厨余垃圾 B.多施化肥增加土壤肥力C.减少垃圾填埋 D.垃圾发电、变废为宝25.当水中有害物质超出一定范围,危害水中生物健康时,我们认为水被污染了,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A.工业废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人水域 B.越来越多的固体垃圾进人水域堆积C.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表被浮萍覆盖菜始民不再丢缺色头 D.以上都是26.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雾和霾是两种相同的天气现象 B.用镜子可以“抓”住所有的空气污染物C.被污染的水和空气都会危害人类健康 D.地球上的栖息地都由土地提供27.地球上有着众多不同的生态环境,每个生态环境中都生活着许多物种,同一物种又有许多个体差异,这些统称为生物多样性。( )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A.保持栖息地的土地健康 B不因人类活动减少其他生物的栖息地C.净化空气,保持空气清新 D.以上都是28.雾霾极大地危害人体健康,应对雾霾,我们可以( )。A.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B.建防护林,阻挡风沙C.减少企业废气的排放,严格管控污染严重的企业 D.以上都是29.在测一测周围哪里的灰尘污染最严重的实验步骤里,有误的是( )。A.准备三面干净的小镜子 B.在镜子中间任意涂上凡士林C.把三面镜子放在不同的地方 D.几天后,比较粘在镜子上的灰尘的多少并记录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直接喝被污染的水才会危害健康 B.活动造成了许多水域被污染的现象C.在农田里喷洒农药不会污染周边水域 D.固体废弃物不容易进入并污染水域3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 )。A.大量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B.生产生活中向空气排放的废气C.收割季节大量焚烧秸秆 D.以上都是32.下面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有误的是( )。A.保护土壤有利于生物的多样性B.某一物种的消失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相关生物的生存C.喷农药杀死害虫有利于益虫生存D.人类因为利益捕杀野生动物使一些生物数量变少33.云南省最大淡水湖滇池一度成为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为拯救滇池人类采取的治理措施包有( )。A.在滇池的周边寻找污染源并治理 B.实施雨污分流提高污水处理效率C.采取引入洁净水、生态清淤等措施综合治理 D.以上都是34.下列关于雾霾的说法,有误的是( )。A.空气中的PM2.5是形成霾的主要原因 B.雾和霾的天气现象完全相同C.空气中PM2.5含量越高,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D.雾和霾常常同时出现35.下面各种措施中,对保护土壤没有帮助的是( )。A.寻找垃圾处理新方法,减少垃圾填埋 B.垃圾分类,防止有害垃圾进人土壤C.减少土地上生活的动物数量 D.把一些垃圾加工成肥料,给土壤增加肥力36.清新的空气有利于生物的健康,为净化空气我们可以( )。A.多植树造林,利用植物净化空气 B.节能减排,不直接向空气中排放废气C.绿色出行,较少汽车尾气排放量 D.以上都是37.下列选项中,为建设理想家园做法有误的是( )。A.治理水污染,保持水域洁净 B.多种举措同时实施净化空气C.捕杀野生动物,防止动物数量过多 D.垃圾治理与土地保护同时进行38.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体现在( )。A.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多种多样,适合不同物种生存B.同一个生态环境中生活着许多不同种类的生物C.同一物种又有着许多个体差异 D.以上都是二、判断题( )1.以前的河水很干净,可以淘米、洗菜、洗衣服、浇灌庄稼,甚至可以直接饮用。( )2.绝大部分的水域污染是大自然净化能力变差的结果。( )3.除非直接扔进水里,否则陆地上的固体废弃物不会进入水域。( )4.被污染的水中有害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健康。( )5.水域富营养化能给鱼带来更多的食物和氧气。( )6.空气中的污染物都可以通过镜子“抓”到。( )7.空气中的PM2.5含量越高,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8.PM2.5携带大量病菌、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对人体无害。( )9.PM2.5被人体直接吸入肺部,并聚集在呼吸道、肺泡,甚至进人血液,引发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进而损害人体健康。( )10.大自然的空气有自我净化的能力,因此我们无需担心空气污染。( )11.地球上有着众多不同的生态环境,每个生态环境中都生活着许多物种,同一物种又有着许多个体差异,这些统称为生物多样性。( )12.科隆群岛和科科斯群岛的雀鸟,羽毛都呈暗色,体形相似,鸟喙却有不同。( )13.某一物种的消失,不会影响到其他相关生物的生存。( )14.企鹅和海豹都可以在天寒地冻、降水极少的南极生活,但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植物很少,以苔藓为主。( )15.生物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生存下来。沙漠地带干燥炎热、终年少雨,适应环境的仙人掌可以生存,而大部分植物无法生长。( )16.如果一个生物种群是多样性的,那么至少有些个体会适应环境的变化,这就确保了物种的延续。( )17.学校食堂的厨余垃圾,大部分可以再喂动物,不会产生浪费,因此无需减量。( )18.栖息地的健康与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健康息息相关,也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 )19.执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减量、发展发电技术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0.会产生化学污染的垃圾不能直接扔进一般的垃圾桶。( )21.长期以来人们处理垃圾最主要方式是填埋,因为垃圾埋进土地里,并不会对土地造成多大的影响。( )22.理想的家园里,水、空气、土壤生物等各方面因素常常相互影响、互相作用。( )23.汽车尾气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24.人类在农田里喷洒农药不会影响周边水域的健康。( )25.每到收割季节,严禁焚烧秸秆的行为主要是为了防止空气污染。( )26.云南滇池旧貌换新颜的例子告诉我们,治理水域周边污染源、实施雨污分流、从外流域引水、控制水面交通、生态清淤等措施可以有效治理水污染。( )27.地球上每个生态环境中都生活着许多相互依存的不同物种。( )28.同一家园中的水、空气、土壤、生物等因素互不干扰。( )29.如果昆虫消失了,那么不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30.栖息地的健康与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的健康息息相关。( )31.人们处理垃圾最主要的方式是填埋,长年累月地填埋已使得土地不堪重负。( )32.雨污分流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的有效排污方式。( )33.雾和霾一样,都是大量肉眼无法分辨的颗粒悬浮在空中,使大气呈混浊状态的一种天气现象。( )34.保持土地健康有利于生活在该栖息地的生物健康。( )35.人类活动是造成水、空气和土地污染的主要原因。( )36.实验表明汽车尾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大。( )37.全球昆虫数量的锐减与大量喷洒农药无关。( )38.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污染。( )39.通过对比实验可以发现汽车尾气对植物的生长有害。( )40.雾和霾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但常常同时出现形成雾霾。( )41.厨余垃圾埋入土壤可以成为腐殖质,因此不需要回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