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旅游的主体——旅游者(二)课时 2课时(90 min)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旅游者产生的主观条件 (2)掌握旅游者的类型及特点 素质目标: (1)通过学习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了解树立坚定的信仰是个体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从而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 (2)了解我国关于旅游者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定,增强法治意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旅游者产生的主观条件,旅游者的类型及特点 教学难点:旅游者产生的主观条件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 第1节课:考勤(2 min)→问题导入(5 min)→传授新知(38 min) 第2节课:问题导入(5 min)→传授新知(20 min)→小组讨论(10 min)→课堂小结(3 min)→作业布置(2 min)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2 min) 【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 【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 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问题导入(5 min) 【教师】复习提问: (1)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是什么? (2)具备了客观条件,就一定能产生旅游者吗?为什么?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本节课课题: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通过复习提问,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牢固度,为本节课程教学奠定基础传授新知(38 min) 【教师】讲解旅游者产生的主观条件 第二节 旅游者的产生条件 二、旅游者产生的主观条件 旅游动机,是指促使一个人有意于旅游及到何处去、进行何种方式旅游的内在心理驱动力。 在研究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时,人们引用较多的理论有4种,即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麦金托什的旅游动机论、帕洛格的心理类型模式和田中喜一的旅游动机论。 (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1.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所支配的,动机又是由需求所引起的。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归纳为五大类,即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如图2-2所示。 图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模型 马斯洛认为,上述需求的5个层次是逐级上升的,当低一级的需求获得满足后,高一级的需求就成为个人追求的目标。在某些时刻,可能会同时存在好几类需求,但每一类需求的强度不是均等的。 2.需求层次理论对旅游的影响 1)尊重的需求 尊重的需求,除了包括希望受到他人的重视、赏识和尊重外,还包括希望能够取得成就、提高自信心和社会地位等。通常情况下,人们需要借助某些行为或外部事物去表现自我,而外出旅游就是一种有效方式。 2)自我实现的需求 对于某些旅游者来说,外出旅游有助于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然而,这种需求只对少数旅游者起激励作用,而不适合用来解释大众旅游活动的动机。 【教师】讲述前进灯塔:坚定的信仰是促进个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多个不同层次,其中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而坚定的信仰是大学生实现自我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详见教材)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 (二)麦金托什的旅游动机论 旅游动机可以划分为4种基本类型,即身体健康方面的动机、文化方面的动机、交际方面的动机、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具体如表2-1所示。 表2-1 麦金托什的旅游动机分类 分类目的身体健康方面的动机通过在旅游过程中进行一些与身体健康有关的活动,如度假休息、体育活动、疗养等,达到消除烦躁心理、放松心情、促进身体健康的目的文化方面的动机通过在旅游过程中了解异国他乡的艺术、历史、民俗等,促进文化交流,学习新的知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交际方面的动机通过探亲访友、结交新友的形式,缓解日常生活带来的压力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通过会展、考察、出差、求学等活动,使自己能引人注意、被人认可,获得地位和声望【教师】讲述旅游小贴士 除了麦金托什所提到的以上4类动机,还存在另一类动机,即经济方面的动机,这类动机的目的主要包括购物目的和商业目的。其中,购物目的一般通过在旅游中购买物质产品来实现;商业目的主要通过在旅游的同时,进行商业考察、业务谈判、贸易往来等活动来实现。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 (三)帕洛格的心理类型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帕洛格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把人的心理状态划分为5种类型,即自我中心型、多中心型、中间型、近自我中心型和近多中心型。 1.自我中心型和多中心型 自我中心型:谨小慎微、多忧多虑、不爱冒险 多中心型:性格开朗、兴趣广泛 这两种类型的人在旅游活动中的对比详见教材38页表2-2。 2.中间型 介于自我中心型与多中心型两个极端类型之间,是特点不明显的混合型。这种类型的人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通常不苛刻,但一般会避免选择传统的旅游热点或风险较大的旅游景点。 3.近自我中心型和近多中心型 这两种类型分别为两个极端类型和中间型之间的过渡类型。 【教师】课堂讨论:对照帕洛格的心理类型,谈谈你是哪种类型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讲解旅游小贴士 在帕洛格的心理类型模式中,属于中间型的人占绝大多数,而属于自我中心型和多中心型这两个极端类型的人较少,即呈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态势,如图2-3所示(详见教材)。越是靠近多中心型的人,外出旅游的可能性越大。 【学生】聆听、理解、记忆 (四)田中喜一的旅游动机论 日本学者田中喜一认为,旅游动机是由心情动机、身体动机、精神动机和经济动机4种基本类型构成的,如表2-3所示。 表2-3 田中喜一的旅游动机分类 分类目的心理动机满足思乡之心、交友之心、信仰之心等身体动机满足自身对运动、修养、治疗等的需要精神动机满足自身对欢乐、知识、见闻等的需要经济动机商业目的、购物目的等【教师】讲述旅游小贴士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外出旅游常常不是由单一动机引起的,大多数人外出旅游都是以一种动机为主(主导动机),同时存在其他动机(辅助动机)。 【学生】聆听、理解、记忆 通过视频微课和老师讲解,使学生了解旅游者产生的主观条件 通过学习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了解树立坚定的信仰是个体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从而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第二节课问题导入(5 min) 【教师】复习提问 (1)请简述我国的旅游发展史。 (2)请分析旅行和旅游两者的区别。 【学生】思考、发言 用问题导入,检查学生对前面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传授新知(20 min) 【教师】讲解旅游者的类型与特点 第三节 旅游者的类型与特点 一、观光型旅游者 (一)观光型旅游者的定义 指以欣赏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活动内容的旅游者,是最常见的一种旅游者类型。 (二)观光型旅游者的特点 (1)出游的季节性强。 (2)通常喜欢去知名度高的景点旅游。 (3)在旅游过程中消费不高。 (4)重游率低。 二、娱乐消遣型旅游者 (一)娱乐消遣型旅游者的定义 指以娱乐、消遣为活动内容,以放松心情、消除紧张、释放压力为主要目的的旅游者。 (二)娱乐消遣型旅游者的特点 (1)在外出旅游的季节性及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等方面,与观光型旅游者基本相同。 (2)具有较高的消费水平,且通常追求物有所值。 (3)重游率较高。 三、文化型旅游者 (一)文化型旅游者的定义 指以文化交流为活动内容,以追求精神文化方面的满足为主要目的的旅游者。 (二)文化型旅游者的特点 (1)文化型旅游者通常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较强的求知欲。 (2)大多数拥有自己的专长或特殊兴趣,期望在旅游中能与同行进行交流,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或获得启发,解决自己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3)在选择旅游线路时,主要看重其文化内涵,且对旅游线路的科学性较为敏感。 (4)有多次重游的可能。 四、医疗保健型旅游者 (一)医疗保健型旅游者的定义 指通过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旅游活动,达到消除疲劳、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治疗慢性疾病等目的的旅游者。 (二)医疗保健型旅游者的特点 (1)收入较高,消费能力较强。 (2)以中老年人为主。 (3)持续时间一般较长,短则一周,长则一个月甚至几个月。 (4)对服务质量的要求高。 【教师】讲述同步案例:海南发展健康旅游的突出优势,谈谈案例带来的启迪 2021 年 3 月 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详见教材) 【学生】聆听、理解、记忆 五、差旅型旅游者 (一)差旅型旅游者的定义 指出于工作方面的需求而外出的旅游者,其主要目的是完成公务,如经商、参加会议和展览等。 【教师】讲述旅游小贴士 会议旅游是差旅型旅游的主要形式。一些国家或地区通过举办大型国际会议,一方面扩大了国家或地区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会议举办城市的市政、交通设施的建设及环境卫生、精神面貌的改善。 【学生】聆听、理解、记忆 (二)差旅型旅游者的特点 (1)具有一定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消费能力强,对价格不敏感。 (2)出行不受季节影响,但是在目的地选择方面缺少自由。 (3)出游率高,在目的地停留的时间长。 (4)对服务水平要求较高,讲究舒适、方便、快捷。 六、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 (一)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的定义 指以探亲访友、出席婚礼、参加开学典礼等处理个人或家庭事务为目的而外出的旅游者。 (二)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的特点 (1)对价格较为敏感。 (2)受自然因素和季节的影响较小。 (3)在目的地的选择方面缺乏自由性。 【教师】讲述同步案例:亲子游成暑期旅游主力军,体会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的特点 2021 年 3 月 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详见教材) 【学生】聆听、理解、记忆 七、购物型旅游者 (一)购物型旅游者的定义 指以购物为主要目的的旅游者。这类旅游者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交通发达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 (二)购物型旅游者的特点 (1)旅游目的地通常为商业城市或土特产品产地。 (2)支付能力强,消费水平高。 (3)出行季节性不强。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与法同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关于旅游者的规定 我国学校教育实行春、秋两季学年制,7—8月为暑假,2月为寒假,这为国内旅游提供了很有潜力的季节性旅游市场。 【学生】阅读、理解、记忆 通过老师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熟悉不同类型旅游者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阅读,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关于旅游者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定,增强法治意识小组讨论 (15 min)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候鸟式养老 为晚年插上’旅游+养老‘的翅膀”,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候鸟式”老年旅游者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这种类型的旅游者具有哪些特点? 【学生】聆听、思考、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上台发表讨论结果 【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各组的发言,并进行总结 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课堂小结(3 mi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本节课学习了旅游者产生的主观条件,旅游者的类型和特点,希望大家通过学习,对旅游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课下认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总结知识点,巩固学生对旅游者相关知识的印象作业布置(2 min)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第二章的学习效果综合考核中剩下的题目。 【学生】完成课后任务 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效果不错。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