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学习目标】通过了解中古时期非洲、美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非洲、美洲文明的特点。【重点难点】学习重点:认识以东非、西非、南非为代表的古代非洲文明和以玛雅文明、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为代表的美洲文明的特点及其社会情况。学习难点:认识人类文明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以及其可以在独立的条件下产生,并创造相应的制度。【问题导学】1、分析东非和西非国家各有哪些主要特点?2、古代美洲文明的代表及其各自的特征表现。【名词解释】浮动园地:是一些在湖底丛生的杂草上面铺垫上湖土、由生长的杂草固定在湖底的浮岛。每次播种之前,农民们都要挖些新的湖土,铺在“浮动园地”上,因此其表面随着一次次耕种而不断增高。然后,农民们再挖去表层的泥土,用于建造新的“浮动园地”,于是,开始了一个新的循环。【知识构建】【史料研读】(2023·山东德州高一下期中·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鼎盛时期的廷巴克图,是当时不折不扣的“全球城市”。14世纪,世界黄金的2/3来自于西非,绝大多数都要从廷巴克图转运至北非、欧洲。14世纪末,廷巴克图兴建了著名的桑科尔大学,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学者讲学交流。这里的居民十分富有,谷物与牲畜充足。材料二1591年的桑海——摩洛哥战争,导致了西线商道的衰落和商道贸易的迅速下滑,破坏了廷巴克图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新航路的开辟,导致贸易中心由类似廷巴克图等跨撒哈拉商道枢纽城市转向沿海地区。统治集团内部频繁争权夺势,严重削弱了中央统治力量。战争将欧洲人的目光吸引到延巴克图,加速了其衰亡的进程。——以上材料摘编自占心磊《廷巴克图:一个“全球城市”的兴衰》(1)根据材料一,概括廷巴克图“鼎盛”的表现。(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廷巴克图衰落的原因。(6分)【答案】(12分)(1)对外贸易发达;文化教育事业繁荣;人民生活富裕。(6分)(2)战争导致传统商路的衰落;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贸易中心的转移;内部动乱;欧洲殖民侵略。(6分。任答三点即可。)【随堂练习】1.(2023·山东日照高一下期末·3)9—11世纪,西非人掌握了铁器和青铜器的冶炼技术;东非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与阿拉伯地区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南部非洲的大津巴布韦都城遗址由石块垒砌而成。这表明( )A.中国与非洲交往源远流长 B.古代非洲文明发展程度较高C.非洲文明地域性差异明显 D.古代非洲对外贸易比较发达【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在非洲的不同地区,不同的非洲国家的发展特色不同,说明非洲文明地域性差异明显,故选C项;材料表明中国主要是与东非国家存在贸易往来,并不能说明与非洲交往源远流长,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得出古代非洲文明发展程度较高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并无比较的信息,无法得出古代非洲对外贸易比较发达的结论,排除D项。2.(2023·江苏苏州高一下期末·5)20世纪的考古学家发现,乌干达西部的铁器时代遗址同津巴布韦的铁器时代遗址的相似处非常惊人,这不仅仅是一种偶合,而且可以说(两地的古代文化)是在同一个树干上长出来的。导致两地古代遗址惊人相似的因素最可能是( )A.班图人的大规模迁徙 B.阿拉伯人的传教活动C.欧洲国家的殖民侵略 D.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非的班图人已经掌握了冶铁技术,班图人的活动区域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乌干达……同津巴布韦……相似处非常惊人”,最有可能是班图人的大规模迁徙的结果,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乌干达西部的铁器时代”并没有阿拉伯人进行活动、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乌干达西部的铁器时代,欧洲尚未开始殖民活动,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乌干达属于内陆地区,海上丝绸之路不能到达乌干达,排除D项。3.(2023·;安徽蚌埠高一下期末·3)图1为阿尔及利亚的著名岩画(双角女神),创作于约公元前4500前2000年。图中描绘的是一个掌管五谷的女神,她面部周国有班点状围帘及一片播撒种子的庄稼地。该画作( )A.真实还原当时人们劳动的场景 B.体现历史价值和艺术审美的融合C.C说明岩画最早在非洲地区出现 D.反映牛耕技术在当地已普遍推广【答案】B【解析】据材料“一个掌管五谷的女神”“她面部周围有班点状围帘及一片播撒种子的庄稼地”,结合所学可知该岩画中的女神和五谷的描绘,体现了古代非洲地区的农业生产信息,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审美的特征,故选B项;画中的女神正在播撒种子,这并未必能真实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劳动场景,可能只是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排除A项;仅仅因为这是阿尔及利亚的岩画并不能就此断定岩画最早在非洲出现,无法证明这一点,排除C项;画中虽然显示了种植的场景,但并没有明确描绘出牛耕技术的存在,所以不能确定牛耕技术在当地已经普遍推广,排除D项。4.(2023·江苏扬州高一下期末·4)发现于墨西哥南部的波南帕克壁画,创作于6—8世纪。该壁画所属的文明是( )A.古代印度文明 B.印加文明 C.阿兹特克文明 D.玛雅文明【答案】D【解析】创作于6—8世纪的波南帕克壁画,色彩绚丽,栩栩如生,属于玛雅文明,故选D项;墨西哥处于美洲,并不是古印度文明,排除A项;印加文明兴起于12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阿兹特克文明形成于14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5.(2023·江苏南京六校高一下调研·16)关于美洲印第安人的起源,学者们曾经提出各种假设:是美洲土生土长的;是马来亚一波利尼西亚人种横渡南太平洋而来;来自亚洲大陆;来自俄国中南部。目前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是来自亚洲大陆的说法。这些不同的说法反映了( )A.普遍接受的说法等于历史真实 B.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C.历史事实是由历史解释决定的 D.历史真相不可能被后世揭示【答案】B【解析】据材料“关于美洲印第安人的起源,学者们曾经提出各种假设”,可以看出学者对印第安人的起源,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故选B项;普遍接受的说法不一定等于历史真实,排除A项;历史事实并不是由历史解释决定的,“决定”表述错误,排除C项;历史真相可以被后世揭示,排除D项。6.(2023·江苏淮安高一下期末·2)印加帝国有“新世界的罗马帝国”之称。由如图可以得出( )类项 罗马 印加建筑 万神殿供奉太阳神、月亮神等 太阳庙供奉太阳神、月亮神交通 通往都城罗马的交通发达,“条条大路通罗马”。 等从首都库斯科出发,道路四通发达,“条条大路通库斯科”。医学 形成了人体解剖学理论 能进行人体解剖天文 制定了儒略历,平年为365天 制定了太阳历,一年为365天帝国语言 罗马试图将拉丁语推广至东部行省,成为整个帝国的官方语言。 印加帝国规定被征服地区的各部族必须学习克丘亚语。A.文明交流相得益彰 B.历史发展具有统一性C.罗马文化影响深远 D.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答案】B【解析】印加帝国与罗马帝国在众多领域存在相似的表现,这可以得出历史发展具有统一性,故选B项;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灭亡,而印加文明出现于12世纪,罗马帝国与印加帝国不是同一时期,不存在文明交流,排除A项;古代美洲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及交通的限制,与外界联系较少,基本呈现独立发展的局面,因此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人类文明起源于两河流域、黄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等地,罗马和印加均不属于文明起源时期,排除D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