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导学案(含答案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导学案(含答案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简介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学习目标】
时空观念 世界视野 让学生梳理新航路开辟时期的大事件时序及同时空古代中国的朝代大事件时序,帮助学生树立时空观念和世界视野。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让学生分析材料及图片,知道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能力素养。
唯物史观 让学生分析材料及图片,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培养学生用全面发展的眼观看待问题的唯物史观的能力素养。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全球航路的开辟过程。
【问题导学】
1、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2、新航路的开辟概况?
3、其他航路的开辟及意义?
【知识构建】
【史料研读】(2023·江苏南通高一下期末·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明末清初,随着传教士东来,中国首次正式接触“西学”。随着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兴起,中西文明对话的渠道得以打开。西方传教士们带来的部分西方近代科技使徐光启、李之藻等思想趋新的士大夫产生浓厚兴趣,他们认为:“秘义巧术,乃得之乎数万里外来宾之使。”徐光启与来华的传教士利玛窦一起将西方数学的经典著作《几何原本》译成汉文,翻开了中西数学交流的第一页。在这一时期,西方的天文、地理、医学等也由传教士相继引入中国,中国一度出现了学习“西学”的热潮,并取得一定成绩。
——摘编自骆利红《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论述》
材料二
随着海上新航路的开通,输往欧洲的中国商品大大增加。中国商品所体现的高超的制作技巧和优雅的艺术品位,令欧洲人为之震惊。欧洲人对中国有了初步认识之后,中国人的信仰就成了欧洲人关注的焦点之一。许多报道都指出,中国人虽然不信基督教,却因尊奉儒家规范而养成了高尚的道德和良好的习俗,这就意味着,上帝的启示绝不是道德的唯一源泉。在传教士所提供的素材中,欧洲思想家们还看到了他们所追求的开明专制主义。伏尔泰以钦美的口吻写道,在中国“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他们把中国的政治体制视为欧洲国家应该追随的榜样。
——摘编自张顺洪等《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学东渐的历史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东学西传的主要内容。(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6分)
【答案】(16分)
(1)历史条件:全球航路的开辟;(2分)欧洲的殖民扩张;(1分)中国兴起了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1分)中国的士大夫积极参与西学传播;(1分)近代科学兴起。(1分)
(2)主要内容:物质文化;(1分)儒家文化;(2分)政治制度。(1分)
(3)推动作用:加强了全球联系;(1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得到拓展;(1分)推动欧洲思想解放;(2分)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增强;(1分)推动中西文明互鉴、互补。(1分)
【随堂练习】
7.(2023·江苏扬州高一下期末·6)当达·伽马到达印度时,当地人问他想要什么,他回答:“基督徒和香料”。材料可佐证(  )
A.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B.工业革命的经济条件
C.宗教影响商业需求 D.香料推动市场的形成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基督徒和香料”可知,达·伽马的回答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即对商品的渴望和传播基督教,故选A项;工业革命的经济条件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宗教推动新航路的开辟,而非影响商业需求,排除C项;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排除D项。
8.(2023·江苏连云港高一下期末·5)埃及布尔吉系马木路克王朝的苏丹为了增加财源,维持庞大的军政开支,不断增加过境商品的关税。对于手工业和商业实行垄断专营的政策。埃及的过境贸易在13世纪时是全部商品总额的15%,到15世纪时增至35%。这些做法(  )
A.加速了王国军事扩张 B.促进了国家转运贸易
C.增强了国内商业力量 D.促使新商业路线开辟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不断增加过境商品的关税”“到15世纪时增至35%”可知埃及不断增加过境商品的关税,致使流向欧洲的商品价格不断上升,促使新商业路线开辟,故选D项;这些做法促使新商业路线开辟,并不会加速王国军事扩张,排除A项;这些做法促使新商业路线开辟,未体现促进国家转运贸易,排除B项;埃及对于手工业和商业实行垄断专营的政策,国内商业力量并不会增强,排除C项。
9.(2023·江苏南京六校高一下联考·9)1497年,达·伽马受葡萄牙国王派遣,率领船队沿西非海岸向南航行,绕过好望角后,乘季风抵达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后来,大批葡萄牙商人沿着这一航线来到印度,收购大量的香料后再往东穿越马六甲进入东亚贸易。可见,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  )
A.获取海外的商业利润 B.开辟到达美洲的贸易通道
C.建立庞大的殖民帝国 D.打破土耳其对商路的垄断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收购大量的香料后再往东穿越马六甲进入东亚贸易”可知,达·伽马开辟了前往印度的航线之后,葡萄牙商人多利用这条道路获得香料迁往东亚贸易,表明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最初目的是进行贸易,从而获取商业利润,故选A项;新航路开辟最初的目的是到达东方,并非美洲,排除B项;葡萄牙的殖民帝国建立于16世纪时,且材料信息多强调正当的香料贸易,并非殖民掠夺,排除C项;打破土耳其对商路的垄断是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材料“进入东亚贸易”表明葡萄牙开辟前往东方的航路主要是进入东亚贸易,并非打破垄断,排除D项。
10.(2023·江苏江阴高一下期末·6)某航海家在其航海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  )
A.深信地圆学说 B.途经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C.享有政治特权 D.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信息“1492年8月3日早晨……向西”可知,该航海家是哥伦布。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深信“地圆说”决定向西航行到印度,结果到达了美洲,故选A项;哥伦布航行方向是向西,并不会途径非洲最南端的海角,排除B项;哥伦布是航海家,并不享有政治特权,排除C项;哥伦布没有到达真正的东方,排除D项。
11.(2023·江苏苏州高一下期中·9)1492年,哥伦布与西班牙王室签订协议:“作为海洋领主的陛下,从今以后赐予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以‘唐’的尊号(贵族尊号),并委任他为一切海岛和大陆的司令。一切商品,不论是珍珠或宝石,黄金或白银,香料或其他货物……他都有权把全部获得物的十分之一留给自己,其余的十分之九应呈献给陛下。”由此可以推知(  )
A.商业革命推动欧洲航海探险 B.王室支持是远航的主要动因
C.中国元素深刻影响贵族命名 D.野蛮的殖民掠夺将接踵而至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他都有权把全部获得物的十分之一留给自己,其余的十分之九应呈献给陛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哥伦布是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进行的对外扩张,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助推了殖民掠夺的发展,故选D项;商业革命是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引起的欧洲商业和世界市场的一系列新变化,材料属于殖民掠夺,排除A项;王室的支持是条件,并不是动因,排除B项;材料中只是哥伦布一个人获得“唐”的尊号,并不能代表整个欧洲贵族的命名,排除C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