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导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导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简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学习要求】 
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学习重点、难点】
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问题导学】:
1.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表现、影响和标志
2.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及概况
【拓展延伸】
1.【图示解史】 文明的产生
2.[历史解释]——世界多元文明的比较
文明区域 古代亚非文明 古代西方文明
典型代表 古代埃及、古巴比伦王国、古代印度、古代中国 古代希腊
发源地区 大河流域 地中海沿岸
文明基础 发达的农业 繁荣的工商业、航海业
文明类型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对外交往 很少 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
基本特征 经济上:农业文明 政治上:中央集权 经济上:商品经济、海外贸易发达; 政治上:民主政治
发展特点 封闭型 开放型
【史料研读】
材料《汉谟拉比法典》(片段)
马都克(古巴比伦的“众神之王”)命我统治万民并使国家获得福祉之时,使我公道与正义流传国境,并为人民造福。自今而后:
1.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
22.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25.若一自由民的房屋失火,另一前去灭火的自由民瞅见房屋主人的财产,并将它占为己有,这个人应被扔进火中。
61.如果一个园丁没能完成这个田地的播种栽种,则其将负全责。
143.若女子犯罪,毁家弃夫,则投之水中。
196.挖去别人眼睛的人也要被挖出眼睛。
199.若他(自由民)毁坏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眼睛,或打断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骨头,应折半赔偿。
(1)根据材料概括《汉谟拉比法典》内容的特点。(6分)
(2)你如何看待《汉谟拉比法典》宣扬的“公道与正义流传国境,并为人民造福”。(6分)
答案:(1)君权神授;原始野蛮(同态复仇);维护奴隶制度;等级分明;保护私有财产;重视证据;契约意识;内容丰富具体等。
(2)《汉谟拉比法典》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道正义和造福人民;以成文法的形式颁行,有利于“公道与正义的流传”。但是,《汉谟拉比法典》具有鲜明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体现的法律公平有限;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工具。
【随堂练习】
1.[2023·安徽芜湖高一下期中]古代世界多个民族都有关于大洪水的传说,但传说内容各不相同。中国有大禹治水的传说,希伯来人有诺亚方舟的传说,苏美尔人有洪水和方舟的传说,玛雅人的典籍中也有关于天神发怒用洪水惩罚人类的记载。这些古代洪水传说的内容反映的实质问题是(3分)(  )
A.不同地域文明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
B.洪水传说是所有大河文明的典型特征
C.自然灾害构成早期人类文化的核心内容
D.洪水对人类早期文明发展产生了影响
1.解析:据材料“古代世界多个民族都有关于大洪水的传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明早期人类经常遭受洪水侵袭,对当时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实质上反映洪水对人类早期文明发展产生了影响,故选D项;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相互联系很少,排除A项;材料中的玛雅文明不是“大河文明”,而是“丛林文明”,“洪水传说是所有大河文明的典型特征”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自然灾害对人类早期文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不是构成早期人类文化的核心内容,排除C项。
答案:D
2.[2023·广东名校高一下3月联考]恩格斯指出,私有制是在“经常性的交换成为可能”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游牧部落从其他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之后出现的。但是,“至于畜群是怎样并且是在什么时候从部落或氏族的共同占有变为各个家庭家长的财产的,我们至今还不得而知”。这说明私有制的产生(3分)(  )
A.源于社会分工的出现
B.是氏族社会形成的重要标志
C.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
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解析:恩格斯认为私有制是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出现的,且尚未搞清畜群是何时如何变为私有财产的,所以说私有制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等待我们去寻找证据进行解读,故选C项;私有制产生属于生产关系变化,应该源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社会分工的出现,排除A项;私有制产生于父系氏族公社的晚期,而氏族社会形成之初最先进入的是母系氏族公社,所以私有制的产生不是氏族社会形成的重要标志,排除B项;私有制产生的时候,还未出现商品经济,所以不能说私有制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排除D项。
答案:C
3.[2023·山东潍坊高一下期中]下图为苏美尔城邦乌尔城示意图。 据图分析,该城(3分)(  )
A.体现神权与君权统一
B.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C.是两河流域交通枢纽
D.建筑技术水平高超
3.解析:据材料“堡城以塔庙为核心……象征着人与天的沟通”“郭城围绕着塔庙建设”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城市兴建以塔庙为核心凸显神权且“君主可以与天相沟通”,凸显了神权与君权之间的特殊关联,故选A项;苏美尔实施君主专制制度,但材料没有明确具体的政治管理制度,排除B项;苏美尔文明位于两河流域,但材料仅涉及苏美尔的城市建设,没有明确其在交通运输中的具体地位,排除C项;苏美尔建筑规模宏大,但因为生产力水平整体较低,主要以石为原料,建筑技术水平并不高超,排除D项。
答案:A
4.[2023·吉林高一下期中]古代埃及对于屠宰食用的动物,首先由祭司检查是否可以用来祭祀,假若它们不适于祭祀之用,便也不准食用。祭司禁食某些食物;祭司不准随便喝水,只准饮用开水或过滤之后的水。这反映了古代埃及(3分)(  )
A.具备了初步的卫生意识
B.重视卫生习惯的培养
C.社会生活的宗教化色彩
D.祭司至高无上的地位
4.解析:据材料“祭司禁食某些食物……过滤之后的水”可知,古代埃及人的日常生活被祭祀主导,即社会生活的宗教化色彩,故选C项;具备初步卫生意识只是材料的一部分,不能完整解释材料,排除A项;“祭司禁食某些食物”不能说明重视卫生习惯的培养,排除B项;仅凭材料信息,不能得出祭祀的地位至高无上,排除D项。
答案:C
5.[2023·江苏南京六校高一下调研]古埃及的农具在几千年间没有多大改进,直到新王国时期才把犁头的形状稍稍改变了一下。就此,有人指出,古埃及的农业技术长长地拖着新石器时代的尾巴,优越的农耕生产条件,降低了应用铜铁工具的迫切性。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古埃及的农业经济发达
B.远古社会生产工具简陋
C.古埃及的文明较为落后
D.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5.解析:据材料“优越的农耕生产条件”“古埃及的农业技术长长地拖着新石器时代的尾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天然优越的地理环境便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由此降低了对农业技术改进的需求,这说明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故选D项;材料强调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古埃及的农业经济发达”强调的是古埃及的农业,排除A项;古埃及农业,生产工具并不简陋,排除B项;古埃及文明辉煌灿烂,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排除C项。
答案:D
【知识建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