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南省九市联考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湖南省九市联考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4年湖南省九市联考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请考生在试题卷首填写好准考证号及姓名。
2.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写在试题卷上的无效。
3. 本学科试题卷共8页,21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 (共20分)
班级开展“寻绘画足迹·赏文化魅力”主题活动。下面是同学搜集的关于“中国谐画”的资料,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2题。(共5分)
①中国的谐画基本上大致属于文人画中的人物画,一般以文人为打趣对象,②挑选文人之酸、痴、散、逸等,讽刺人性之贪、愚、惰、顽等劣根性,画世间百态,拟人生万象。③通过简洁的线条,让观者能渐入画中,得其韵味。其味或讥讽,或戏xuè( )。历代不合时宜的文人墨客,墨戏谐画,游戏人生,一腔愤世嫉俗,横溢而出,化为逸笔草草的几个畸( ) 人奇士,疯疯癫癫,说东道西。会心者嘿嘿一笑,这画未必是当头棒喝,④也未必能醍醐灌顶,但能让人如食酸辣,能使人精神一抖擞,助人清醒。
(选自《湖南日报》,有删改)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2. 下列关于文中画线句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句①表述恰当,句意明确,无语病。
B. 句②存在语病,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故事”。
C. 句③表述清晰明确,表达无误,主语是“简洁的线条”。
D. 句④中“醍醐灌顶”应改为“震耳欲聋”,比喻彻底醒悟。
3. 下列有关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资料顺序被打乱,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留给观众广阔的想象空间,形成虚幻但又充实、丰富且含蓄的意境。
②中国画中的空白并不是“空洞无物”,而是“画中之画”,抑或是“画外之画”。
③“散点透视”“空白”等构图法突破了焦点透视的局限性,营造出“象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
④“空白”构图法是将空白有机融入画境,使画更加空灵,给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遐想。
⑤传统工笔人物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拥有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构图形式。
⑥散点透视的视点不在固定的点上,所以可以多角度、多视点去表现物象。
A. ③④②⑥①⑤ B. ③⑥②④⑤①
C. ⑤③④⑥①② D. ⑤③⑥④②①
4.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清明期间,要祭拜已逝的亲人。关于“逝世”的表述,有不少避讳的说法,如称帝王之死为“驾崩”,为国为民而死称“捐躯”。
B.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流传千古,文中“南极潇湘”的“湘”指的是“湘江”。湘江北面谓之“阳”,湘江南面谓之“阴”。
C. 春节贴春联、守岁、拜年,中秋节吃月饼、赏月、赏桂花,重阳节挂艾草、登高,这些都是传统节日里约定俗成的活动。
D. 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礼貌用语,请人指点说“赐教”,他人送己说“留步”,中途离开说“失陪”,看望别人说“拜访”。
5. 古诗文默写(5分)
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中熠熠生辉的瑰宝。品诗犹如入画,从画中感悟到别样的诗境,更显诗画交融的魅力。王维《使至塞上》中(1)“ , ”两句让读者见识到了边陲大漠中奇特壮丽的异域风光,境界宏大,气象雄浑;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2)“ , ”两句描绘了林间日出朝雾消散和层云聚拢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人感受到明暗变化之美;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千嶂里,(3) ”能让读者从塞外的壮阔风光中体会到边塞战地浓郁的肃杀之气。
6. 综合性学习(4分)
在“生活处处有语文”活动中,小华同学搜集了以下材料,请阅读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材料一】“雪糕刺客”是 2022 年出现的网络流行语,天价雪糕的代名词。指隐藏在冰柜里面,看着其貌不扬,却会在你拿去结账的时候,用它的价格刺你一下的雪糕。
【材料二】朱先生在餐馆用餐,结账时发现多了一笔 5 元的餐巾纸费用。此事引发网友讨论,不少人表示经历过类似事情。“一些餐馆事先不告知要收费,等到结账时才发现餐巾纸费用是‘天价’,这明显属于 ‘霸王条款’。”还有网友表示, “如果我在就餐中遇到 ‘纸巾刺客’,下次可能就不会再来这家店了。”
(选自《湖南日报》,有删改)
(1) 请概述上面漫画的内容,并谈谈其寓意。(2分)
(2) 有网友认为这些“刺客”其实是双输买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2分)
二、阅读(共50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0分)
阅读下文,完成7~9题。
让雷锋精神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风
杨增岽
①2023 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 60 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60 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从毛泽东同志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到“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雷锋精神始终激励和感召着无数中华儿女为党和国家的崇高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雷锋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熠熠生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精神坐标。
②那么,我们到底要学习雷锋怎样的精神呢
③学习报效祖国、牢记使命的赤子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是高不可攀的,雷锋、焦裕禄、杨善洲等就是鲜活的例子”。雷锋精神基本内涵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热爱,正如雷锋所说:“为了党,我愿意洒尽鲜血,永不变心。”雷锋精神蕴含着党的初心和使命,反映了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的价值追求,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一个特色鲜明的精神符号。
④传承服务人民、友爱互助的奉献精神。“人民至上”是雷锋精神的根本价值立场。这种价值立场是雷锋精神的本质内涵,也是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核和出发点。 雷锋说: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种宽广的格局、视野、境界,生动而深刻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服务人民的精神品格,全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底色。
⑤发扬敢于创新、敢于钻研的钉子精神。“钉子精神”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涵。 “我们学习雷锋的钻研精神……抓落实也需要一种钻劲,真正兑现、实现,发扬钉子精神。”发扬“钉子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意蕴深远的命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岗位,雷锋总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总能迅速成长为骨干,将自己的力量发挥到最大。回顾雷锋成长的道路,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时代模范,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把“钉子精神”的“挤劲”和“钻劲”发挥到了极致。
⑥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力军。广大校长和教师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把传承雷锋精神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立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把雷锋的故事和精神融入日常学习生活,引导青少年学习雷锋把“小我”融入“大我”、积“小善”为“大善”的境界和行动,让学雷锋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选自《人民教育》,有删改)
7. 从上文看,雷锋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3分)
8. 请简述上文的论证思路。(4分)
9. 下面的链接材料作为上文哪一段的论据最恰当 请说说理由。(3分)
【链接材料】湘钢工人艾爱国在焊接技术上精益求精,一把焊枪,能在眼镜架、金项链上“引线绣花”,能在紫铜锅炉里、电机轮骨架上“修补缝纫”……不管什么材质的焊接件,不管多么复杂的工艺,只要艾爱国出马,就基本没有拿不下的焊接活儿。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4分)
阅读下文, 完成10~13题。
一朵远行的木耳
艾苓
①林场四周都是大山,到了冬天,整个林场被一场又一场大雪覆盖。
②那天幼儿园放寒假,我跟着爸爸去一百米开外的姥姥家。才走出几步,爸爸回头问: “冷不冷 ”我说: “冷。”爸爸说: “好好学习吧,你一定要走出大山, 可不能像我一样留在这儿,记住了吗 ”从小到大,这句话他说了好多次。
③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 家里开始种木耳菌。我们林场山地多,不适合耕种,最适合种木耳和养蜂,爸爸把浑身力气都用在种木耳菌上。
④2010年大年初二,舅妈请我们一家去吃饭。妈妈忙到下午6点半才过去吃饭,刚端起饭碗没吃几口,外面有人跑进来喊: “不好了! 老李家菌房着火了!”
⑤妈妈放下饭碗往菌房跑,我到处跑着喊人: “我家菌房着火了! 求求你们,快去帮我家救火吧!”
⑥菌房是刚翻新的彩钢瓦房,谁也不敢上去。爸爸想上去,被妈妈死死拉住。他扶墙站住,背着我们浑身颤抖,一定是哭了。
⑦林场的消防车坏了,开不出来,有人从别的林场调来消防车,可已经晚了。火从叔叔家的菌房开始着,除了我家菌房,还烧了一户人家、 两户空菌房,那场大火一直烧到凌晨2点。
⑧我们都去奶奶家商量善后的事情,商定的结果是,我家的5万多元损失自己负责,邻居的损失由叔叔赔偿。回家以后,三口人一夜无眠。
⑨天刚亮,爸爸起身出去,妈妈嘱咐我: “你跟他一天,去哪儿都跟着,明白吗 ”我当然明白,妈妈怕爸爸出事,我也怕。
⑩爸爸在院子里摇着铁把手正给三轮车打火,他满脸是泪,看见我出来,赶紧背过脸去。
2011年,爸爸准备东山再起,他重新找房子,重新种木耳菌。那时候我已经上高中, 家里在镇上租了房子,妈妈时不时过来陪读。
有天晚上,妈妈匆匆回到住的地方,拿了几件衣服就走了。我正在写作业, 没在意。三四天后,邻居阿姨问: “你爸爸怎么样了 转院没有 ”
我吓坏了,大声问: “我爸爸怎么了 ”
“他在这儿住院你不知道吗 听说粉尘爆炸,把你爸爸炸飞了。”
我放下书本拼命往小镇医院跑, 出了这么大的事,我竟然一无所知。等我满头大汗地冲进病房,只见我亲爱的爸爸身上缠满纱布,仅仅露出两只眼睛。
我颤声问:“爸爸,你没事吧 ”
爸爸无法说话,但他使劲点点头,眼泪接连不断。
每天中午放学,我都去医院看爸爸。爸爸烧伤严重,本该在无菌环境下治疗,但转院治疗需要一大笔费用,只能就近住院。舅舅从外地买回药膏,有一定效果。爸爸住院一个多月后,基本痊愈,可身上和手上留下很多疤痕。
出院以后,爸爸继续种木耳菌。我读大一那年,爸爸来学校看我。我特意带他看了九思湖、图书馆,不管走到哪里,他都戴着手套。
去海南工作挺挣扎的,我实现了爸爸的夙愿,真的走出了大山,却跟他们天南地北,相距4 000千米。海南也有木耳,很薄,一炒就软了,不像我家那边的木耳,肉厚,有弹性。
只身在外,我常常看到自己身上的山里人印记——真诚、直率、肯吃苦、不服输,那也是爸爸身上的印记。我是爸爸亲手培植的一朵木耳,怎么可能不像他呢
(选自《我教过的苦孩子》,有删改)
10. 下面是文章内容的梳理图,请你补充完整。(4分)
11. 请从描写角度对第⑩段画线的句子进行赏析。(3分)
12. 简析本文标题的妙处。(3分)
13. 结尾段颇有深意,请联系全文,分析这段话的含义及作用。(4分)
(三) 古代诗歌阅读(5分)
学校开展“我以我声诵‘诗圣’”朗诵比赛,同学们准备从课本上选择杜甫的诗歌参加此次活动。
【甲】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4. 请你从上面两首诗歌中选一首参加朗诵比赛,说说该诗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诵,并分析原因。(备选语调:①慷慨激昂; ②沉郁悲切)(5分)
(四) 文言文阅读(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 “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 ‘吾君圣者!’ 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 ‘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有删改)
15.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3分)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
(2) 吾知所以亡矣 所以:
(3)被服以立 被:
1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B.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C.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D.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1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8. 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谈谈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4分)
(五) 名著阅读(共8分)
19. 请你结合下面这个《昆虫记》选段的内容,说说《昆虫记》为什么被评价为“既是富于科学性的昆虫学著作,又是可读性很强的优美散文”。(4分)
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20. 金圣叹评价《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请以李逵和鲁智深为例,分析他们性格的异同,来印证金圣叹的评价。(4分)
三、写作 (50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敢将日月再丈量/今朝唯我少年郎/敢问天地试锋芒/披荆斩棘谁能挡/世人笑我我自强/不负年少。”
(选自《少年中国说》歌词)
请结合自身经历,以“少年就该这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主立意,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⑤不少于 600字。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共20分)
1. (2分) 谑 jī (1空1分)
2. (3分) B。【解析】A. 语意重复, 应删去“基本上”或“大致”; C. 介词掩盖主语,应删去“通过”或“让”; D. 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不宜用于此句,不需要改。
3.(3分)D。【解析】这段文字介绍的是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构图形式。总起句应为句⑤,句③接着介绍了“散点透视”“空白”两种构图法,句⑥接着说“散点透视”,句④②①解说“空白”构图法,句④介绍“空白”构图法的概念,句②进一步阐释,句①紧承句②解说“空白”构图法的意义。
4. (3分) C。【解析】挂艾草是端午节的习俗。
5. (5分)(1)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2)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3) 长烟落日孤城闭(1空1分,未写完整不得分)
6.(4分)(1)黑心餐馆用一包5元的“纸巾刺客”宰客,让顾客目瞪口呆。(1分) 讽刺了商家唯利是图、高价宰客的行为。(1分)
(2)示例:确实是双输买卖,顾客因不明码标价的雪糕和纸巾被宰,消费不愉快; 而商家违背诚信经营的原则,导致客源流失,最终因小失大,得不偿失。(2分,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二、 阅读(共50分)
7.(3分) 报效祖国、牢记使命的赤子精神;(1分) 服务人民、友爱互助的奉献精神; (1分) 敢于创新、敢于钻研的钉子精神。(1分)
8. (4 分) 首先通过回顾 60 年来学雷锋活动的开展情况引出雷锋精神的意义。(1分) 接着第③~⑤段围绕第②段提出“学习雷锋怎样的精神”的问题,分别论述我们应学习雷锋的“赤子精神”“奉献精神”“钉子精神”,(2分)最后总结“让学雷锋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1分)
9.(3分) 作为第⑤段的论据最恰当。(1分) 链接材料讲的是艾爱国在技术上潜心钻研,业务水平很高,(1分) 符合第⑤段所说“发扬敢于创新、敢于钻研的钉子精神”。 (1分)
10.(4分)①种木耳 ②备受打击/一夜无眠 ③重新种木耳 ④烧伤住院(1空1分)
11.(3分)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1分) “满脸是泪”可见父亲因菌房着火,辛苦经营付之东流,感到伤心, (1分)“背过脸去”这一动作表现出父亲的坚忍,即使悲痛万分,也不想让孩子看到。(1分)
12. (3分) ①“远行的木耳”比喻新奇有吸引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②在标题的领起下,全文的叙事线索清晰;(1分) ③这一标题暗寓了“我”从父亲身上获得的精神滋养,很好地表现了文章主题。(1分)
13.(4分) 含义:①山里人真诚、直率、肯吃苦、不服输,正如山里培育的木耳般肉厚且有弹性。(1 分) ②爸爸对“我”的影响很大,“我”耳濡目染传承了父辈可贵的精神品质。(1分) 作用: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山里人坚忍执着的优秀品质。(1分) ②结尾与标题相呼应,点明文章主题,表达了对父辈及其优秀品质的高度赞扬。(1分)
14. (5分) 示例一:我选《望岳》,应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朗诵。(1分) 这种语调适合展现泰山雄浑磅礴的气势,(1分) 也利于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1分) 更能强烈抒发诗人不畏困难、卓然独立的豪情。(2分)示例二:我选《月夜忆舍弟》,应用沉郁悲切的语调来朗诵。(1分) 诗中描写的边秋之景凄冷悲凉,宜用沉郁之调,(1分) 悲切的语调适合抒发诗人对兄弟深切沉重的挂念之情。(1分) 处于颠沛流离中的诗人,目睹山河破碎,更感悲痛,表现这种情绪适合用沉郁悲切的语调。(2分)(从诗歌题目、写作背景、诗歌内容、意象等角度阐述亦可给分)
15. (3分)(1) 代词, 这, 这个
(2) ……的原因
(3) 通“披”, 穿着 (1空1分)
16.(3分) B。【解析】此句中的“吾过”为“不闻”的宾语,不能断开;“是以”意为“因此”,应放在一句的开头。故选B。
17.(3分) 所以宋昭公逃亡后能够醒悟,最终得以返回国家。(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亡,卒; 重点词语译错1个扣1分,句意完整准确1分)
18.(4分)①在国内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1分)②在国外有与之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1分) ③作为国君应广开言路,除弊纳谏。(1分) ④要善于听取周围人对自己的批评意见。(1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结合甲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可知,在国内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 在国外有足以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才能使一个国家避免“亡”的命运。结合乙文宋昭公失国逃亡的原因是“谄谀者众也”可知,作为国君应广开言路,除弊纳谏,善于听取周围人对自己的批评意见才能使一个国家避免“亡”的命运。
【参考译文】
【甲】舜从田野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中获释被录用为丞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进了朝廷,百里奚于市井之间登上官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足以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这个国家往往会走向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乙】宋昭公(失国后)出逃,到达了边境,感慨地说: “我知道失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有千百人,施政办事,没有一个人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穿着衣服站立(在旁侍奉),没有一个不说: ‘我们君王长得英俊!’ 朝内朝外都没有人提及我的过错, 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君看来,做君王的之所以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阿谀奉承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逃亡后能够醒悟,最终得以返回国家。
19.(4分) ①具有科学性:仔细观察并真实记录了螳螂捕食蝗虫的情景,体现螳螂捕食时的凶猛,使读者增长知识。(2分) ②富有文学性:作者用有情态、有情绪的语言生动描述螳螂捕食蝗虫的情景,文学色彩浓厚。不仅多处使用修辞手法,如“两条锯子”“小俘虏”“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十分得意”等比喻拟人句,让表述生动形象; 还富有情感,如“可怜的蝗虫”“残暴的魔鬼胜利者”,充分显示了作者观察和描述时的情感倾向,也很能激发读者的共鸣。(2分)
20. (4分) 鲁智深和李逵有相似的性格特点,他们都疾恶如仇、侠肝义胆、鲁莽。(2分) 但两人也有明显的区别:从鲁智深为帮助金氏父女脱困,三次消遣郑屠,并在三拳打死郑屠后称他诈死,借机脱身可以看出他的粗中有细、有勇有谋; 从李逵不愿受招安,大闹东京城,要杀钦差等情节可以看出他的头脑简单、暴躁冲动。(2分)(其他能印证性格的例子亦可)
三、写作(50分)
21. (50分) 答案略。
【写作导引】①题目要求以“少年就该这样”为题写一篇文章,审题的核心在于理清“这样”所指的内容。从材料来看,少年胸怀大志、意气风发,同时也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与拼劲,肩头更有着属于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在立意上,选择一个明确的切入点即可,同时可以做到立意相对深刻,比如少年就该具备志气与勇气,用它们来打好青春的底色等。
②题目要求提示“结合自身经历”完成写作任务,文体除诗歌、戏剧外无限制。可将材料中“少年”的精神内涵与生活中的观察、体验相连接,选择自己的或同学、朋友的事迹,来表现材料中涵盖的少年该有的某种精神或品质,完成一篇记叙文; 也可站在少年的立场,结合学习生活体验,提炼这段材料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的思考或启发,选定观点完成一篇议论文。
作文评分标准
作文等级 评分标准
一类卷 (50~45分) 1.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材料具体生动, 有真情实感
2. 结构严谨, 注意照应, 详略得当
3. 语言得体、流畅
二类卷 (44~40分) 1.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材料具体
2. 结构完整, 条理清楚
3. 语言规范、通顺
三类卷 (39~30分) 1. 基本符合题意, 材料能表现中心
2. 结构基本完整, 有条理
3. 语言基本通顺, 有少数错别字
四类卷 (29~15分) 1. 立意不明确, 材料难以表现中心
2. 结构不完整, 条理不清楚
3. 语言不通顺, 错别字较多
4. 字数不足 300字
五类卷 (14~0分) 1. 没有中心, 空洞无物, 严重离题
2. 结构残缺, 不成篇章
3. 文理不通, 错别字较多
4. 字数不足 200字
加分 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1~3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 1. 立意深刻。 2. 构思独特。 3. 语言富有表现力。 4. 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5. 文面整洁, 书写优美
扣分 1. 错别字每2个扣1分(重复的错别字不计), 最多扣3分。 2. 不能正确使用标点扣1~3分。 3. 文面脏乱, 字迹潦草者扣1~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