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ZJ·七下·光的反射和折射3七下·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 填空&实验 专项练习3(提升)一、填空题1.汽车驾驶室旁的观后镜是 镜,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比从大小相同的平面镜中所观察到的范围要 。(填“大”或“小”)2.如图是被水环绕的国家大剧院的照片。从远处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鸭蛋”,这是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现象,所成的像是一个 (填“虚”或“实”)像。3.如图所示,一束激光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的荷尖上,一条大鱼准备跃出水面捕捉蜻蜓,如图是水中大鱼看到蜻蜓所在的位置。请回答:(1)大鱼应该选择图中 (填“A”、“B”或“C”)路线跃起才有机会捕获蜻蜓。(2)蜻蜓立于距水面0.6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 m。5.如图所示,射水鱼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1)图中能表示射水鱼观察到小昆虫的光路是 。(填序号)(2)射水鱼射出的水柱若要将昆虫顺利击落,射水鱼应朝着____________射出水柱。A.看到的昆虫的像的位置B.看到的昆虫的像高一点的位置C.看到的昆虫的像第一点的位置6.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当水位如图位置时,眼睛恰好可以看到硬币的B点位置(1)此时眼睛所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变浅的 像。(填“实”或“虚”)(2)如图,再往碗里不断地加水,眼睛可以看到的区域往 (填“A”或“C”)移动7.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若视力表全长为0.8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 m。8.有一束光线在有机玻璃和空气这两种物质间进行传播,在它们的分界面上发生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如图),其中MM′NN′分别是分界面或法线,则入射角 度,折射角 度,空气在 侧(填“MM′上”、“MM′下”、“NN′左”或“NN′右”)。9.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装置,激光笔射出的光从空气中斜射入半圆形玻璃砖。图中折射角的大小是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光屏上看到折射光的亮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光的亮度,原因是 。10.如图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平行玻璃砖(入射角为50°)后,再折射入空气:(1)图甲、乙两图中,符合光的折射定律的是图 (填“甲"或“乙”);(2)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角 5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俩字的书上,则“科学"两字是____。A.变浅的虚像 B.变浅的实像 C.变深的虚像 D.变深的实像11.(1)如图是一条入射光线射到空气和玻璃的界面上发生的现象,图中O为入射点,∠2=∠5,则图中的 是入射光线, 是折射光线, 是反射角。(2)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为 ;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减小到60度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12.如图所示,一碗底B处放一硬币,然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能看到硬币的像于E处,若用激光笔从A点向 (选填“C或B或E或D”)处照射,可以刚好照射到硬币,若继续加水至满,则从A处看到的硬币的像将 (选填“变高”或“变低”或“不变”)13.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所示光路中,一光束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当光电屏上的光斑由S1移到S2时,液面 (选填“上升”或“下降”).14.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若太阳光与水平地面成30°角,那么平面镜与水平面成 角。二、实验探究题15.某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光的反射后,对光的反射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下表是该小组为了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利用同一组蜡烛和三块玻璃板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玻璃板厚度/mm 5 5 5 10 10 10 15 15 15像距/cm 3.00 5.80 8.70 3.95 6.50 9.35 3.18 5.40 7.85物距/cm 2.65 5.50 8.35 3.30 5.95 8.72 2.05 4.30 6.90像距与物距的差值/cm 0.35 0.30 0.35 0.65 0.55 0.63 1.13 1.10 0.95请结合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兴趣小组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像距总是大于物距,其原因是 。(2)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用不透明的物体将玻璃杯MN以下部分遮挡,则蜡烛所成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A.完整,位置上移 B.半个像,位置不变C.完整,位置不变 D.不能成像(3)如图所示是该小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一块硬纸板,纸板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若使一束光贴着沿EO射到O点,则经镜面反射后的光将沿OF射出。若接下来要证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则该小组应沿着 方向射入一束光。(4)实验时,该小组先使E、F两部分位于同一平面内,再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但是在纸板F上没有看到反射光的径迹,原因可能是 。16.下图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2)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 (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3)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凸面;大2.【答案】反射;虚3.【答案】120°4.【答案】(1)C(2)0.65.【答案】(1)D(2)C6.【答案】(1)虚(2)A7.【答案】5;0.88.【答案】70;30;NN′左9.【答案】30°;增大;小于;一部分光被反射出去10.【答案】(1)甲(2)等于(3)A11.【答案】(1)BO;OC;∠3(2)0°;60°12.【答案】E;变高13.【答案】上升14.【答案】B;60°15.【答案】(1)玻璃板太厚,蜡烛根据玻璃板前后两个反射面所成的像不重人侮听测具的具放后射面和后成像之间的距离(2)C(3)FO(4)纸板未与镜面垂直16.【答案】(1)像和物大小相等(2)M(3)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形成像(4)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点和物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