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课件+教学设计+同步测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课件+教学设计+同步测试

资源简介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一)内容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部分“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主题中提出以下要求。
2-1-7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创立年代与地区,分述它们历史上的兴盛时期和影响范围。
2-1-8描述欧亚古代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几个区域文明,了解他们各自的特点,知道古代不同文明各自发展、相互碰撞和交融的概况。
2-4-4比较不同时期区域之间相互交流与影响的事例,体会区域联系日益密切的历史趋势。
(二)活动建议
1.提供伊斯兰教分布地图,帮助学生了解伊斯兰教的广泛影响。
2.举办故事会,讲述相关历史故事;撰写历史小论文,表达对古代世界各大洲、各地区和各民族之间交往方式的看法。
3.在教学中,注意从商贸活动、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战争征服等视角,引导学生观察区域联系的方式和程度。
二、课标解读
(一)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及相关解读,教学目标的陈述
依据包括:课标、单元教学目标(教师用书)、教学内容及学情
依据一:《课程标准》。
第一,摘录相关内容。我确定的教学内容是《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该课标与本课相符的内容有:1.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创立年代与地区,分述它们历史上的兴盛时期和影响范围;2.描述欧亚古代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几个区域文明,了解他们各自的特点,知道古代不同文明各自发展、相互碰撞和交融的概况;3.比较不同时期区域之间相互交流与影响的事例,体会区域联系日益密切的历史趋势。
第二, 确定关键词。关键词包括知识名词和行为动词。该条课标中与本课相关的知识名词有:宗教、创立年代与地区、影响范围、宗教特点、碰撞与交融、区域联系。行为动词包括知道(知识性目标)、分述(知识性目标)、描述(知识性目标)、比较(知识性目标中的理解水平)
第三,分解知识。将该课标与本课内容相符的知识进行分解。“宗教”主要分解为“伊斯兰教”,“创立年代与地区”可分解为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与地区,“影响范围”可分解为伊斯兰教的传播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宗教特点”可分解为伊斯兰教的特点,特别是其教义经典《古兰经》,“碰撞与交融”可分解为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与兴盛,“区域联系”可分解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创新贡献与传播贡献。
依据二:单元教学目标。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本单元最重要的课标依据就是2-1-8描述欧亚古代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几个区域文明,了解他们各自的特点,知道古代不同文明各自发展、相互碰撞和交融的概况。所以本课与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一体的。
依据三:学情及教学内容。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育学生的历史感,提高人文素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着眼于历史与社会课程的人文性和综合性。综合上述依据,我们可以陈述教学目标。
(二)陈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遵循的原则:行为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应描述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学目标必须清晰呈现学习结果,包括具体知识、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观察的行为);教学目标必须有一条主目标;教学目标必须从整体上体现三维目标,不可割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兴起等史实,及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内容,感受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文化成就及其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伊斯兰教的创立;收集资料、小组展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主要成就;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伊斯兰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及成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伊斯兰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理解宗教对政治、社会生活、文化的影响。通过了解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感受世界文明的融合与传承。
(三)教学中需注意的地方
1.关于“伊斯兰教的创立和发展”这一部分内容,首先要提供阿拉伯半岛的地图和气候类型图,让学生根据资料来推测了解阿拉伯半岛的社会发展状况,从而知道伊斯兰教是符合当时阿拉伯半岛社会发展需要的。通过资料介绍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的教义,让学生了解伊斯兰教的发展和传播,从而理解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半岛统一、阿拉伯帝国兴起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对伊斯兰教的教义了解,从而理解穆斯林军队是如何进行对外扩张,利用年代尺梳理阿拉伯帝国的强盛和衰弱。
3.关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领域,比如数学、天文学、文学等领域,让学生在课前上网搜索阿拉伯在此领域取得的成就,制成幻灯片,课堂上让每个小组上来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通过不同小组之间的展示分享,让学生能直观、深刻地感受到阿拉伯文化的辉煌,从而感受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四)重难点突破
教学重点: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成就。
突破方案: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7世纪初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创始人为穆罕默德。当时阿拉伯半岛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草和牲畜发生冲突和复仇战争,社会充满动荡与不安。波斯人占领也门后,又将传统商路转移,加剧了半岛的经济危机,促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穆罕默德就是通过创立伊斯兰教的一神崇拜,废除阿拉伯半岛部落的多神崇拜,反映了阿拉伯半岛各部落要求实现政治统一和社会稳定,结束混乱局面,维护民族生存的愿望,为建立统一国家奠定思想基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伊斯兰教对推动社会发展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从7世纪中期到8世纪初,穆斯林的对外传播和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使伊斯兰教发展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世界性宗教。
在教学中突出这一重点,教师准备阿拉伯半岛的地理位置图和气候图,让学生根据地图推测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社会发展状况,了解伊斯兰教创立的社会背景,领悟伊斯兰教的创立是符合当时半岛的社会发展需要的;再展示一些穆罕默德的个人生平资料和伊斯兰教的教义要求,比如伊斯兰教主张赈济灾民,善待奴隶,反对高利贷,提问:“伊斯兰的这些主张会得到谁的支持,谁的反对?”“反对者会怎么做?”“支持者会怎么做?”在质疑和回答中让学生了解伊斯兰教的发展和传播。
阿拉伯文化形成于阿拉伯帝国时期。它的产生首先得益于历代哈里发对文化的重视和提倡。为了保证国家的繁荣和巩固,他们十分重视对先进文化的摄取,提出“人最美的装饰品是知识”的格言。一方面,他们组织力量大力翻译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另一方面鼓励穆斯林远游各方,搜集古典著作,访求学问,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发展。另外,阿拉伯帝国版图内的许多地区都是古代文明的先进地区,阿拉伯文化是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以伊斯兰教教义为指导,所以又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阿拉伯文化以建筑、艺术、天文、数学、医学和文学的成绩最为突出。
突出重点,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领域,比如数学、天文学、文学等领域,让学生在课前上网搜索阿拉伯在此领域取得的成就,制成幻灯片,课堂上让每个小组上来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通过不同小组之间的展示分享,让学生能直观、深刻地感受到阿拉伯文化的辉煌。
教学难点: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统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突破方案: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这种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 “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种一神教的信仰,反映了阿拉伯贵族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同时,伊斯兰教教义和经典,是伊斯兰教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纲领,它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随着伊斯兰教对异教的征服和对伊斯兰教教义的推广,阿拉伯统一国家逐渐扩大,形成明显带有伊斯兰教色彩的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所以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如何突破难点,教师收集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阿拉伯帝国”的视频,提问:“阿拉伯半岛的是什么样的方式实现统一的?”,学生可以回答“通过战争”,“支持他们不断对外进行战争的信念是什么?” “伊斯兰教”,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伊斯兰教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阿拉伯国家统一的历史过程。
三、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资料。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牛奶包装盒上的“清真”标志(“清真食品”标志),提问学生:“清真”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
过渡:清真食品就是严格按照伊斯兰饮食禁忌所制作的食品。伊斯兰教是怎样的一种宗教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新课教学】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
教师置疑:在漫长的农耕时代里,阿拉伯半岛并不是一块理想的农耕沃土,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1.学生活动:读图分析(阿拉伯半岛地图和世界气候图)请从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方面来说明,并推测6世纪时阿拉伯部落的生产生活特点。
教师补充:六、七世纪之交,阿拉伯半岛上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和牧场而相互仇杀,社会矛盾十分激烈,阿拉伯社会各阶层迫切要求统一。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谁在这一社会动荡时期挺身而出,他就是──穆罕默德。
2.学生活动:资料阅读──穆罕默德生平
过渡:为什么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能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3.学生活动:结合书本自主学习,根据提纲完成伊斯兰教创始档案。
教师补充伊斯兰的教义,并提问:“伊斯兰教主张赈济贫民,善待奴隶,反对高利贷”这一主张谁会支持?谁会反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622年,伊斯兰教教历纪年的元年。穆罕默德被迫出走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通过多次战争,半岛基本实现统一。
4.学生活动:想一想,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之间有什么关系?
(活动目的: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扩张中的作用。)
过渡:穆罕默德的继承人哈里发为了争夺商路和土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先后征服西亚、北非、西班牙和中亚等地,到8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二)阿拉伯帝国
教师展示《阿拉伯帝国扩张形势》图,引导学生读图,了解阿拉伯帝是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1.学生活动:观看阿拉伯帝国视频,解决下列问题
(1)帝国版图:四至、跨三大洲帝国有哪些,及都城巴格达(介绍巴格达的繁华,可与唐都长安相媲美)
(2)结合年代尺梳理阿拉伯帝国的兴衰历史
过渡:阿拉伯帝国依靠武力建立起来,帝国的强大建立在剥削、压迫的基础上,随着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的激化,人民起义,斗争不断,10世纪以后逐渐衰落。1258年,被蒙古帝国所灭。帝国虽亡,但其创造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却熠熠生辉。
(三)阿拉伯──伊斯兰文明??
1.学生活动:
方案一,让学生自主阅读书本38—39页,根据提纲梳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主要成就。
方案二,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领域,比如数学、天文学、文学等等,让学生在课前上网搜索阿拉伯帝国在此领域取得的成就,制成幻灯片,课堂上让每个小组上来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过渡:阿拉伯文化璀璨辉煌,影响深远,它对世界文明有怎么突出的贡献,其繁荣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教师展示资料:
材料一: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毁坏流失,阿拉伯学者们认真研究它们,还把许多古代作品译成阿拉伯文。西欧人后来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又重新认识希腊、罗马文化成就的。
材料二:阿拉伯人足迹遍亚、欧、非三大洲,他们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
材料三:阿拉伯帝国版图内的许多地区都是古代文明的先进地区。阿拉伯人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将其改造、加工,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具有很强的融合性。
2.学生活动:根据资料,小组合作探究璀璨的伊斯兰文化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及伊斯兰文化繁荣的原因。
过渡:不同地区的文明是相通相融的,阿拉伯帝国与我国的交往也源远流长。
【课堂延伸】资源阅读阿拉伯帝国与中国的交往,伊斯兰教在中国
【新课小结】
本课通过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展现出中世纪阿拉伯历史的基本状况、特点和兴衰变化,领略到一个与西方中世纪社会差别较大的文化区域。而辉煌璀璨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课堂练习】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对本课教学进行反思,发现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总结如下。
1.生活化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伊斯兰教在我们生活的区域并不常见,如何让学生对这一不熟悉的宗教产生学习兴趣,我尽力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他们的熟悉点。发现在我们周边的一些商店、食用的食品中有“清真”标志,以“清真食品”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导入新课。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等等。本节课我设计了两个环节的自主学习,一是“阅读书本,根据提纲完成伊斯兰教的创建档案”;二是“阅读书本,梳理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成就”,通过学生自己看、自己找、自己写、自己归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一定要给以相应的指导,比如给学生提供学习提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方向。
3.充分利用图文、视频资料,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生成。本节课我搜集穆罕默德的生平资料、伊斯兰教的教义和阿拉伯帝国的视频等资料来对教材进行补充,丰富学生的认知。如“阿拉伯帝国”的视频,充分用好这个教学资源,就可以看出阿拉伯军队扩张的过程和帝国疆域,还帮助学生理解帝国扩张的过程就是伊斯兰教的传播过程,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4.要对各个环节的知识过渡、衔接不到位。过渡既是对上一个环节的整理和概括,又可以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比如让学生想一想“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之间有什么关系?”,很多学生都回答不上,关键在于对这一问题老师的铺垫不够,另外对于这样有难度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思考,集思广益。
七、《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同步试题
一、选择题
1.(2013·四川乐山·22)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下列宗教,对维系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与综合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利用题干中的“阿拉伯国家”确定此种宗教是伊斯兰教,A诞生于古印度,B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C诞生于巴勒斯坦地区,D的创始人为穆罕默德,他利用该宗教统一了阿拉伯半岛,故选D。
2.(2014·广西玉林·10)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是因为这一年(  )
A.穆罕默德诞生  B.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C.伊斯兰教形成  D.阿拉伯半岛实现了统一
【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伊斯兰教,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在那里获得人民的支持,这一年成为伊斯兰教教历元年。解答的关键在于抓住伊斯兰教历元年,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他肯定先于伊斯兰教诞生,所以可以排除A,伊斯兰教形成于610年,排除B选项,阿拉伯半岛是在穆罕默德去世之前完成统一的,所以D也不是正确选项。
3.托尔斯泰说:“穆罕默德圣人,他引导全阿拉伯人走正道, 既为阿拉伯人民避免了流血与牺牲,又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文明进步的大道”。下列事件中与穆罕默德有关的是(  )
①610年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  ②622年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③著有《医学集成》一书    ④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A。本题是一道组合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了解穆罕默德为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半岛统一做出的巨大贡献。在四个题支中只有《医学集成》一书是阿拉伯著名医生拉齐斯所做,将这一错误选项排除即可。
4.(2014·山东泰安·29)下列有关宗教的材料,符合伊斯兰教教义的是(  )
A.“众生平等”“忍耐服从”    B.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C.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  D.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世界三大宗教的区分和综合理解能力,考查的关键点在伊斯兰教,其中A选项是佛教的主张,B选项是基督教的主张,D选项是中国道教的教义,这三个选项与题干要求均不符合。
5.(2014·江西省·11)《阿拉伯通史》中写道:千余年,朝觐圣地的制度,对于凝聚全世界的穆斯林,起了重大的作用。这种制度几乎使每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能一次长途旅行。据所学知识判断,他们“旅行”的目的地是(  )
A.印度  B.巴勒斯坦  C.罗马  D.麦加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伊斯兰教的识记与理解能力,答题时只要能抓住题干中的“穆斯林”,知道穆斯林就是伊斯兰教教徒,从而判断“旅行”的目的地就是伊斯兰教的创始地麦加,从而确定答案D,而ABC都是干扰项。
6.(2013·湖南衡阳)它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于8世纪中叶建立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把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该帝国是(  )
A.阿拉伯帝国  B.古希腊  C.古代波斯  D.奥斯曼土耳其
【解析】选A。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阿拉伯帝国,从题干中的这几个关键词“伊斯兰教”、“8世纪中叶”“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能够得到答案为阿拉伯帝国,其他选项均不符合这几个词的描述。
7.(2013·湖南株洲·12)世界文明是在不断冲撞和融合中向前发展的。把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从东方传入西方的是(  )
A.古代印度人  B.古代罗马人  C.古代阿拉伯人  D.古代日本人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成就,审题时注意的关键是把零在内的10数字传入西方,而非发明这10字数字的,所以正确选项为C,而A选项中的古印度人是这10个数字的发明者,其他选项为干扰项。
8.西欧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通过“阿拉伯人的口”将哪些中国人的发明传入欧洲。(  )
①造纸术  ②指南针  ③火药  ④0到9的计数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是一道组合选择题,考查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桥梁作用。审题的关键是从中国传入欧洲的发明,在题支中造纸术、指南针、火药都是中国人发明的,而0到9的计数法则是由古印度人发明的,故否定题支④,正确答案为A。
9.辉煌的阿拉伯文化是世界文明的瑰宝,阿拉伯人能够创造辉煌的文化是因为(  )
①阿拉伯人们信仰伊斯兰教  ②阿拉伯人善于吸收各地文化③阿拉伯帝国特殊的地理位置  ④阿拉伯人重视教育和知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D。本题是一道组合选择题,考查阿拉伯文明的成因。阿拉伯文化的繁荣得益于阿拉伯民族对教育、知识的重视,得益于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特殊的地理位置,及阿拉伯善于吸收消化其他地区的文明。阿拉伯文化是以伊斯兰教教义为指导,但并不是其繁荣的原因,正确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宗教宣传:“除了安拉,再没有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材料二:穆罕默德说:“人们啊!每个穆斯林是另一个穆斯林的兄弟(姊妹),所有穆斯林都是一族。人们啊!你们要事奉真主,须服从你们正义的领袖。”
(1)根据材料,请你判断这是哪一宗教?该宗教产生于何时、何地?
(2)请说一说该宗教与麦地那有关的重大事件?
(3)结合材料分析这种宗教的宣传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扩张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伊斯兰教,公元610年,麦加
(2)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这一年也成为伊斯兰教教历纪年的元年。(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3)伊斯兰教用一神教取代阿拉伯人原始的多神教,符合阿拉伯人民渴望统一的意愿,为建立统一国家奠定了思想基础(只要基本表达上述意思即可)
【解析】课标要求为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创立年代与地区,分述它们历史上的兴盛时期和影响范围,属于识记、理解层次。此题旨在让学生了解伊斯兰教的创立及其对阿拉伯半岛统一的影响。试题体现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时,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理解宗教对政治、社会生活巨大的影响。
12.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上图是阿拉伯数字,请在方框内填上相应的数字。
(2)这些数字是由谁发明的?又是怎样传到西方的?
(3)在世界文化贡献方面有这一样的说法“希腊人的脑,中国人的手,阿拉伯人的脚”,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阿拉伯人的脚”的理解,并结合地理知识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
(1)0;1;5;9;150?
(2)古印度人,阿拉伯人学会使用并加以改造,将这种数字传播到了西方。
(3)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地理因素看,这主要是因为阿拉伯帝国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处。
【解析】课标要求为比较不同时期区域之间相互交流与影响的事例,体会区域联系日益密切的历史趋势。此题主要让学生体会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对区域之间文化交流的影响,属于识记、理解、体验层次。以阿拉伯数字为例,感受阿拉伯人在文化创新方面的重要成果,了解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传播中的重要贡献。
13.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在西方的欧洲人还在野蛮的深渊里挣扎的时候,阿拉伯人的文化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并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结合《阿拉伯的扩张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穆罕默德说:“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
阿拉伯格言:人最美的装饰品是知识。
材料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繁荣,往往得益于这个国家、民族的崛起和逐步强大。
(1)西方学者认为“阿拉伯人的文化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请你列举两项文化成果加以证实。
(2)请结合《阿拉伯的扩张图》和材料,探究为什么阿拉伯人能点燃文明之火?
参考答案
(1)翻译、传播欧洲著作;改造、传播阿拉伯数字;医学发达,有《医学集成》《医典》等著作;制造了许多精密的天文仪器;《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不朽之作等等(写出其中任意两个即可)
(2)①阿拉伯人重视教育和知识,在科学文化上持宽容和兼收并蓄的态度;②阿拉伯帝国强大;③五海三洲之地,地理位置优越
【解析】课标要求为比较不同时期区域之间相互交流与影响的事例,体会区域联系日益密切的历史趋势。此题主要考查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主要成就,探究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包括识记、理解、运用层次,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通过图文资料,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课件31张PPT。 阿拉伯帝国
与伊斯兰文明清真食品就是严格按照伊斯兰饮食禁忌所制做的食品。 在漫长的农耕时代里,阿拉伯半岛并不是一块理想的农耕沃土。请从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方面来说明,并推测6世纪时阿拉伯部落的生产生活特点。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人生活的家园地理位置亚洲西部,三洲交界,地理位置优越,气候炎热干燥地形沙漠广布,只有少数绿洲
商业活动
游牧生活
  六、七世纪之交,阿拉伯半岛上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和牧场而相互仇杀,社会矛盾十分激烈。   25岁时,他与赫蒂彻结婚,成为麦加贵族。社会地位的提高,使他得以认真思考社会现状,创立一种新的、适合人民需要的宗教。610年,在他41岁时,宣称自己得到安拉的“启示”,要他作为安拉的“使者”,进行传教,从而创立了伊斯兰教。——穆罕默德 出生于阿拉伯半岛麦加城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他自幼失去父母,生活贫困,曾替人放过羊,由祖父和伯父抚养长大。12岁开始随商队到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地经商,成年后曾受雇于麦加城富孀赫蒂彻,为她经商。  十多年的商旅生活,锻炼了他的意志和处世能力,使他熟悉了阿拉伯半岛原始多神教以及犹太教、基督教的信仰,深切地了解社会的矛盾和分化,体察人们渴望统一和摆脱危机的愿望。时势造英雄 世界学者对穆罕默德的评价:
穆罕默德的教训,如明灯一般,照耀了一千二百多年,创始了以两亿人能以生死赴之的宗教!
———(英国)肖伯纳
“穆罕默德圣人,他引导全阿拉伯人走正道, 既为阿拉伯人民避免了流血与牺牲,又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文明进步的大道。穆罕默德是应受人们的尊重与敬仰的。”
———(俄国)托尔斯泰
“穆罕默德的确实是一位智慧者、能言善辩者,他以《古兰经》的绝文,战胜了一般知识分子,以宝剑战胜了一般敌人,以往、现在、将来。”
———(德国)歌德穆罕默德(约570-632年)阅读课文,自主完成伊斯兰教的创始档案创始人:
时 间:
地 点:
信 奉
真 主:
教 徒:
经 典:
教 义:
作 用:
伊斯兰教的创立穆罕默德610年,即七世纪麦加安拉穆斯林《古兰经》古兰经有助于打破狭隘的部落界限,促进半岛统一。只信奉唯一的神安拉,
主张赈济贫民,善待奴隶,反对高利贷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是穆罕默德言论的汇编。涉及伊斯兰教教义、制度和法律,内容十分丰富。《古兰经》(又名《可兰经》)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教义:核心内容:就是“安拉是唯一的主宰”,“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具体内容为(六信):
信安拉是唯一的主宰。
信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信天使。
信《古兰经》。
信世间一切事物均由安拉前定。
信后世,即“死后复活”“末日审判”。
伊斯兰教 穆斯林的宗教义务:五功:
念功
拜功
斋功
课功
朝功
圣战伊斯兰教 出走麦地那思考:
“赈济贫民,善待奴隶,反对高利贷”这一主张谁会支持?谁会反对?麦加:穆罕默德的出生地。
麦加大清真寺内有克尔白神庙。麦地那:穆罕默德安葬的地方。
先知寺是世界上第一座清真寺。622年,伊斯兰教教历纪年的元年。穆罕默德被迫出走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  63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逝世。至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完成统一。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想一想:
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之间有什么关系?  伊斯兰教的产生以一神教代替了多神崇拜,灌输了民族观念,为建立统一国家奠定思想基础,又通过圣战宣传,增加了战斗力。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形式促进了半岛的统一。 穆罕默德的继承人哈里发为了争夺商路和土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先后征服西亚、北非、西班牙和中亚等地。到8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二、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请说出阿拉伯帝国8世纪版图的四至点。 中国在那时正处于哪一朝代? 在阿拉伯帝国之前,还有哪些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西临
大西洋北接
黑海与里海东到
印度河流域南包
整个半岛8—9世纪鼎盛、10世纪衰落、1258年被蒙古西征军灭 8世纪中期至9世纪,在哈里发哈伦·拉希德和马蒙执政时,扩建巴格达城,广建清真寺、宗教学校、图书馆、天文台、客栈、驿馆、市场、澡堂及市政交通设施,使该城进入全盛时期,成为哈里发帝国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和宗教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商贾辐凑云集,市场店铺林立,并设有专卖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的市场。学者荟萃,文化昌盛。
首都:巴格达阿拉伯帝国622年632年8世纪中叶10世纪1258年 请结合年代尺梳理阿拉伯帝国的兴衰
穆罕默德出走麦地
(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半岛基本统一成为地跨亚、欧、非大帝国
帝国逐渐衰落帝国首都被蒙古军攻克,帝国灭亡阿拉伯帝国 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形成了璀璨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阅读教材,说说阿拉伯——伊斯兰教文化的主要成就! 三、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文化创新文化传播翻译、传播欧洲著作文学数学传播阿拉伯数字数学改造印度数字,“代数学之父”花拉子密建筑医学文学天文学天文仪器,白塔尼《恒星表》等拉齐斯《医学集成》
伊本·西那《医典》其他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传入欧洲。清真寺《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阿拉伯-伊斯兰文明 请结合材料,小组讨论:
 光辉灿烂的伊斯兰文化对世界文化的突出贡献是?
材料一:
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毁坏流失,阿拉伯学者们认真研究它们,还把许多古代作品译成阿拉伯文。西欧人后来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又重新认识希腊、罗马文化成就的。保存文化——承前启后材料二:
阿拉伯人足迹遍亚、欧、非三大洲,他们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
文化传播——连贯东西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材料三:
  阿拉伯帝国版图内的许多地区都是古代文明的先进地区。阿拉伯人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将其改造、加工,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具有很强的融合性。
文化创新 —— 兼收并蓄,改进创造阿拉伯-伊斯兰文明 请结合图文材料,小组讨论分析:
古代阿拉伯人为什么能够创造出如此光辉灿烂的文化呢?
信息一:
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穆罕默德
人最美的装饰品是知识 ——阿拉伯格言信息二:①阿拉伯民族是个善于学习、重视文化的民族
②独特的地理位置便于阿拉伯人从东西方文化中吸取丰富的营养③历史原因:商业贸易和政治扩张
阿拉伯-伊斯兰文明阿拉伯帝国与中国的交往 651年,阿拉伯使者第一次来到中国唐朝首都长安,以后双方交往频繁。大量阿拉伯人同中国居民共同生活。阿拉伯饮食文化和风尚盛行中国,中国的造纸术、丝绸技术也在两河流域得到传播。此外,阿拉伯人还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相继传入欧洲,成为东西方经济与文化交流的使者。
公元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开始自西亚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和演变,已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伊斯兰信仰体系,有信徒约3000万人。
伊斯兰教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谓。宋、元称 “大食教”,明代称“天方教”或“回回教”,明末至清称“清真教”,民国时期称“回教”,1956年起统称伊斯兰教。课堂延伸 伊斯兰教在中国本课小结阿拉伯帝国
与伊斯兰文明
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兴起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内容及其影响阿拉伯-伊斯兰文明 阿拉伯帝国的翻译运动 830年,在巴格达建立了智慧馆,广泛收集各种图书,供学者研究和翻译。翻译成阿拉伯语的著作达几百部,其中包括从希腊语翻译过来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托勒密等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医学家,天文学家的著作100余部,从波斯语翻译过来的有关语言,文学,历史方面的著作20余部,从梵语翻译过来的数学,医学,天文学著作30余部等等。 当时对一名翻译家的译稿,按其重量酬以相等的黄金。这个翻译运动保存了古代文明的丰富遗产。
数学改进印度数字,使用十进位法,并创立代数学阿 拉 伯 数 字 代数学之父
──花拉子密阿拉伯-伊斯兰文明 天文学 阿拉伯帝国建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台,制造了许多精密的天文仪器,直到16世纪,仍被欧洲天文学家使用。阿拉伯帝国的天文仪器
阿拉伯-伊斯兰文明 医学阿拉伯帝国的医学解剖图医学家:拉齐斯──《天花与麻疹》和《医学集成》
阿维森那──《医典》──“医中之王”阿拉伯-伊斯兰文明 建筑——清真寺麦加大清真寺
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建筑风格:
以圆顶寺庙为主体,坐落在正方或长方 形院子的中央,四周是带有拱门的回廊。墙壁上装饰有各种镶嵌图案。
阿拉伯-伊斯兰文明 文学 《天方夜谭》是世界上广为流传的文学作品。它由各民族(印度、埃及、希腊等地)的民间故事汇集整理而成,生动地描绘了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的画面。其中以《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与《阿拉丁神灯》最为著名。《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阿拉伯-伊斯兰文明阿拉伯人绘制的地图阿 拉 伯 人 发 明 的 机 械阿拉伯-伊斯兰文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