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3 原子的结构模型原子的发现过程实心球模型: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的概念。他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原子构成。西瓜模型:1904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提出葡萄干面包模型,又叫西瓜模型或枣糕模型【西瓜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其中。卢瑟福的行星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又叫做核式结构模型【实验】探究原子的结构(1)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现象及原因分析:①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原子内部不是实心的,原子结构中的大部分是空的。②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原因:原子内部含有一个与α粒子电性相同,带正电的中心③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原因:原子内有质量很大,体积非常小的中心实验结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玻尔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现代的电子云模型: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的。【特点】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中性。原子的结构图原子中的数量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带电的原子形成方式: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的分类:阳离子、阴离子阳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阴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现象】钠燃烧、黄色火焰、大量白烟【结构图】形成离子的过程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原子、离子同位素与元素元素: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统称为元素同为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互为同位素【汇总】上述的原子,都属于氧元素,而且都互为同位素氢元素的同位素及简写氕,氢元素的一种原子,符号为(可简写为H-1),含有一个质子,无中子。氘,氢元素的一种原子,符号为(可简写为H-2),含有一个质子,一个中子。氚,氢元素的一种原子,符号为(可简写为H-3),含有一个质子,两个中子。同步练习1.反电子、反质子跟普通电子、质子的质量、电量均相等,电性相反。反氢原子是由反质子和反电子构成。1997年年初和年底,欧洲和美洲的研究机构分别制造出9个和7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请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C.由一个不带电荷的中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答案】B【详解】据题意可知,反电子、反质子跟普通电子、质子的电性相反,反氢原子是由反质子和反电子构成,则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带一个正电荷的电子构成,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如图是卢瑟福将带正电的α粒子流轰击金箔后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其中能说明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的轨迹是( ) A.a B.b C.c D.d【答案】C【详解】AD.由于质子带正电,带正电的α粒子越靠近原子核,由同种电荷相排斥,所以α粒子被排斥,只能证明原子核带正电,故AD不符合题意;B.带正电的α粒子远离原子核,从原子中穿过,运动轨迹几乎不变,说明质子主要集中在原子中央,原子中大部分是空的,故B不符合题意;C.带正电的α粒子撞击原子中心,被反弹回来,说明原子核的运动状态不能轻易改变,即原子核质量很大,故C符合题意。故选C。3.我们考试填涂答题卡专用的2B铅笔如图甲,其笔芯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合剂,石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碳原子结构模型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子的质量相对于带电的质子和电子,可以忽略B.原子核内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C.所有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D.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不能再分的夸克构成【答案】B【详解】A、中子的质量和质子的质量相差不大,不可以忽略,错误;B、原子核内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正确;C、所有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错误;D、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可以再分的夸克构成,错误。故选B。4.某阳离子与另一种阴离子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其中原子A的核外电子数是a,则原子B的质子数是( )A. B. C. D.【答案】C【详解】原子A的核外电子数是a,则Am +的核外电子有a-m;Am +与Bn-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则原子B的核外电子数=a-m-n;电子数=质子数=a-m-n;故选:C。5.日本政府计划在2023年春季将福岛核废水排入海里,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氚。氚一旦进入人体可能会对人造成辐射损害。氕原子和氚原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氕原子与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B.氕原子与氚原子的核电荷数不同C.氕原子与氚原子不属于同种元素 D.氕原子与氘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相同【答案】A【详解】A、由图可知,氕原子和氚原子都含有一个质子,质子数相同,因为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以氚原子与氕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图可知,氕原子和氚原子都含有一个质子,质子数相同,因为核电荷数=质子数,所以氚原子与氕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C、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图可知,氕原子和氚原子都含有一个质子,质子数相同,所以氚与氕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D、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氚原子有一个质子两个中子,相对原子质量≈3,而氕原子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相对原子质量≈1,所以氚原子与氕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6.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有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于是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这个“核”是指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B【详解】由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得出的结论是: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原子核的体积很小;由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得出的结论是:原子核带正电荷。于是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这个“核”是指原子核,就是图中的乙。故选B。7.叠氮化钠(NaN3)用于汽车的安全气囊中,当发生车祸时迅速分解放出氮气,使安全气囊充气。该物质中含有等微粒,已知C、N、 O、Ca分别为6、7、 8、20 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个所含质子数等于1个Ca所含质子数B.1个所含电子数等于1个Ca所含电子数C.1个所含质子数等于1个CO2所含质子数D.1个所含电子数等于1个CO2所含电子数【答案】D【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这个过程中,质子数不发生改变。【详解】A、氮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所以1个氮原子的质子数为7,1个所含质子数为21;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一个钙原子所含质子数为20,所以1个所含质子数不等于1个Ca所含质子数,故A错误。B、1个所含质子为21,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说明得到一个电子,所以1个所含电子数为21+1=22,1个Ca所含为20,故B错误。C、1个所含质子为21,1个CO2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其质子数=6+8+8=22,故C错误。D、1个所含电子数为21+1=22,1个CO2所含质子数为22,所以其电子数也为22,故D正确。故选D。8.1909年卢瑟福领导的团队用一束粒子(带正电荷)轰击金箔时发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由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A.多数粒子直接穿过,说通明原子核外是空的,不存在其他粒子B.少数粒子发生偏移,说明原子核带正电C.极少数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核体积微小、质量较大D.粒子的质量比核外电子的质量大得多【答案】A【详解】A.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说明原子核很小,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但不能说明不存在其他粒子,核外有质量很小的电子,故A不合理,符合题意;B.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故B合理,不符合题意;C.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较大只有碰到质量比它大很多的物质才被反弹回来,故C合理,不符合题意;D.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α粒子的质量比核外电子的质量大得多,故D合理,不符合题意。9.由于原子十分微小,“原子内部结构到底是怎样的”这一问题。经历众多科学家的艰辛努力,才逐步揭开原子内部结构;(1)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由此汤姆生建立了面包葡萄干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片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其中。但这个模型的缺陷是正电荷与带负电荷的电子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时,它们间会因为 导致正电荷与电子中和消失;(2)1911年,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a粒子发出金箔,依据实验现象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即太阳行星原子模型),在该模型中,电子因为 ,从而避免了正电荷与电子中和消失的后果;(3)1918年,卢瑟福透过a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实验发现了原子核内存在带正电的质子。1932年,科学家查德威克通过a粒子轰击金属铍实验,发现原子核内还有中子。现代科学公认中子的作用是避免带正电荷的质子间因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导致原子核瓦解。但科学家发现在自然界中只有氢原子可以没有中子,其原因是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 。【答案】 异种电荷相吸 处在核外 带正电的质子【详解】(1)[1]面包葡萄干原子模型的缺陷是正电荷与带负电荷的电子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时,它们间会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而导致正电荷与电子中和消失。(2)[2]原子合适结构模型: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在该模型中,电子因为处在核外,从而避免了正电荷与电子中和消失的后果。(3)[3]氢原子有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和外电子构成,原子核中有一个质子。10.、、分别表示氢元素的三种原子,其上、下标的意义如图所示。、、可简写成1H、2H、3H。(1)1H、2H、3H三种原子中, 数目不等(选填“质子”或“中子”或“电子”);(2)相同分子数的2H2和3H2分别与足量O2反应全部转化成H2O,生成的质量前者 (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后者。【答案】 中子 小于【分析】(1)原子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首先判断三种原子的质子数是否相等,然后再对三种原子的中子数计算比较即可;(2)首先比较一个水分子质量的大小,然后再比较最终生成水的质量的大小。【详解】(1)在1H、2H、3H三种原子中,质子数都是1,那么中子数分别为:1-1=0,2-1=1,3-1=2,因此中子数目不等;(2)因为2H的原子质量小于3H,所以它们构成的水分子H2O的质量也是前者小于后者。相同的分子数的2H2和3H2生成的水分子的个数相同,所以最终生成H2O的质量也是前者小于后者。11.目前许多国家都在大力进行氚氘热核聚变自持反应堆的研究开发,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氚和氘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以下反应: (1)氦核中质子数是 ,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 和 (2)该核反应不是化学变化,下列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原子种类发生变化 B.元素种类发生变化 C.有能量的变化【答案】 2 氚 氘 AB【详解】(1)根据氦核的结构图可知,它的原子核由2个中子和2个质子组成; 氚和氘的原子核都具有2个质子,所以它们是同种元素的微粒。(2)该核反应不是化学变化,原因是:①原子种类发生改变;②元素种类发生变化,故选AB。12.下表微粒中,(以下均填字母编号)组别 质子 中子 电子A 14 14 14B 26 30 24C 26 30 26D 14 16 14属于阳离子的是 ;B与 是同种元素;互为同位素的是 。【答案】 B C AD【详解】B失去了2个电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属于阳离子;B和C质子数都是26,属于同种元素;A和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属于同位素.故答案为B; C; AD.13.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字母代号);(2)以上ABC三种粒子中,属于离子的是 (填字母代号),它的符号是 ;(3)D元素的名称是 ;D原子中x= 。【答案】 AB B F- 氩元素 8【详解】(1)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AB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2)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故核外电子不等于质子数的为离子,以上ABC三种粒子中,属于离子的是B,它的符号是F-。(3)D元素的质子数为18,表示氩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18=2+x+8,x=8。14.小林同学收集了一些微粒的资料,请你和他一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微粒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带电性A 14 14 14 不带电B 26 30 24 带2个单位正电荷C 14 14 16D 14 16 14 不带电(1)表格中属于互为同位素的是 ;(2)根据表格信息写出微粒C的符号 ;(3)比较C与D两种微粒,其中质量较大的是 。【答案】 AD Si2- D【详解】(1)A和D的原子的质子数都是14,但是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互为同位素的是AD。(2)微粒C质子数14,电子数为16,二者之差为2,电子数多,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微粒C的符号为Si2-。(3)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14=28,D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16=30,则质量较大的是D。15.有A、B、C、D、E五种元素,A的单质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B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的阳离子C+比B原子多2个电子;D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D﹣的离子结构与氩原子结构相同;E和B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但比B多一层。请据此写出元素符号:A 、B 、C 、D 、E 。【答案】 H O Na Cl S【详解】A的单质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而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氢元素组成的氢气,所以A元素为氢元素,其元素符号为H,故填H;B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即B元素是氧元素,其元素符号为O,故填O;B为氧元素,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C的阳离子C+比B原子多2个电子,即C的阳离子的电子数为10,C的阳离子是C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的,则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所以C为钠元素,其元素符号为Na,故填Na;D和C(钠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即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D﹣的离子结构与氩原子结构相同,所以D原子比氩原子少1个电子,则D为氯元素,其元素符号为Cl,故填Cl;E和B(氧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但比B多一层,则E为硫元素,其元素符号为S,故填S。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3 原子的结构模型原子的发现过程实心球模型: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的概念。他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原子构成。西瓜模型:1904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提出葡萄干面包模型,又叫西瓜模型或枣糕模型【西瓜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其中。卢瑟福的行星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又叫做核式结构模型【实验】探究原子的结构(1)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现象及原因分析:①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原子内部不是实心的,原子结构中的大部分是空的。②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原因:原子内部含有一个与α粒子电性相同,带正电的中心③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原因:原子内有质量很大,体积非常小的中心实验结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玻尔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现代的电子云模型: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的。【特点】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中性。原子的结构图原子中的数量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带电的原子形成方式: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的分类:阳离子、阴离子阳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阴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现象】钠燃烧、黄色火焰、大量白烟【结构图】形成离子的过程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原子、离子同位素与元素元素: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统称为元素同为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互为同位素【汇总】上述的原子,都属于氧元素,而且都互为同位素氢元素的同位素及简写氕,氢元素的一种原子,符号为(可简写为H-1),含有一个质子,无中子。氘,氢元素的一种原子,符号为(可简写为H-2),含有一个质子,一个中子。氚,氢元素的一种原子,符号为(可简写为H-3),含有一个质子,两个中子。同步练习1.反电子、反质子跟普通电子、质子的质量、电量均相等,电性相反。反氢原子是由反质子和反电子构成。1997年年初和年底,欧洲和美洲的研究机构分别制造出9个和7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请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C.由一个不带电荷的中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2.如图是卢瑟福将带正电的α粒子流轰击金箔后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其中能说明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的轨迹是( ) A.a B.b C.c D.d3.我们考试填涂答题卡专用的2B铅笔如图甲,其笔芯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合剂,石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碳原子结构模型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子的质量相对于带电的质子和电子,可以忽略B.原子核内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C.所有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D.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不能再分的夸克构成4.某阳离子与另一种阴离子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其中原子A的核外电子数是a,则原子B的质子数是( )A. B. C. D.5.日本政府计划在2023年春季将福岛核废水排入海里,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氚。氚一旦进入人体可能会对人造成辐射损害。氕原子和氚原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氕原子与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B.氕原子与氚原子的核电荷数不同C.氕原子与氚原子不属于同种元素 D.氕原子与氘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相同6.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有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于是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这个“核”是指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7.叠氮化钠(NaN3)用于汽车的安全气囊中,当发生车祸时迅速分解放出氮气,使安全气囊充气。该物质中含有等微粒,已知C、N、 O、Ca分别为6、7、 8、20 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个所含质子数等于1个Ca所含质子数B.1个所含电子数等于1个Ca所含电子数C.1个所含质子数等于1个CO2所含质子数D.1个所含电子数等于1个CO2所含电子数8.1909年卢瑟福领导的团队用一束粒子(带正电荷)轰击金箔时发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由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A.多数粒子直接穿过,说通明原子核外是空的,不存在其他粒子B.少数粒子发生偏移,说明原子核带正电C.极少数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核体积微小、质量较大D.粒子的质量比核外电子的质量大得多9.由于原子十分微小,“原子内部结构到底是怎样的”这一问题。经历众多科学家的艰辛努力,才逐步揭开原子内部结构;(1)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由此汤姆生建立了面包葡萄干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片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其中。但这个模型的缺陷是正电荷与带负电荷的电子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时,它们间会因为 导致正电荷与电子中和消失;(2)1911年,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a粒子发出金箔,依据实验现象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即太阳行星原子模型),在该模型中,电子因为 ,从而避免了正电荷与电子中和消失的后果;(3)1918年,卢瑟福透过a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实验发现了原子核内存在带正电的质子。1932年,科学家查德威克通过a粒子轰击金属铍实验,发现原子核内还有中子。现代科学公认中子的作用是避免带正电荷的质子间因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导致原子核瓦解。但科学家发现在自然界中只有氢原子可以没有中子,其原因是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 。10.、、分别表示氢元素的三种原子,其上、下标的意义如图所示。、、可简写成1H、2H、3H。(1)1H、2H、3H三种原子中, 数目不等(选填“质子”或“中子”或“电子”);(2)相同分子数的2H2和3H2分别与足量O2反应全部转化成H2O,生成的质量前者 (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后者。11.目前许多国家都在大力进行氚氘热核聚变自持反应堆的研究开发,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氚和氘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以下反应: (1)氦核中质子数是 ,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 和 (2)该核反应不是化学变化,下列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原子种类发生变化 B.元素种类发生变化 C.有能量的变化12.下表微粒中,(以下均填字母编号)组别 质子 中子 电子A 14 14 14B 26 30 24C 26 30 26D 14 16 14属于阳离子的是 ;B与 是同种元素;互为同位素的是 。13.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字母代号);(2)以上ABC三种粒子中,属于离子的是 (填字母代号),它的符号是 ;(3)D元素的名称是 ;D原子中x= 。14.小林同学收集了一些微粒的资料,请你和他一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微粒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带电性A 14 14 14 不带电B 26 30 24 带2个单位正电荷C 14 14 16D 14 16 14 不带电(1)表格中属于互为同位素的是 ;(2)根据表格信息写出微粒C的符号 ;(3)比较C与D两种微粒,其中质量较大的是 。15.有A、B、C、D、E五种元素,A的单质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B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的阳离子C+比B原子多2个电子;D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D﹣的离子结构与氩原子结构相同;E和B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但比B多一层。请据此写出元素符号:A 、B 、C 、D 、E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3 原子结构模型(原卷版)--【高效课堂·八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doc 2.3 原子结构模型(解析版)--【高效课堂·八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