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文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班级: 姓名:一、分析某地的发展条件:方法小贴士一:各种产业需考虑的自然因素:①种植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光、热、水、土(水热条件)等方面去分析②畜牧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牧草生长的条件、水源等方面去分析③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从旅游资源、交通条件、城市分布等方面去分析④采矿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从矿产资源分分布、运输条件、市场需求等方面去分析方法小贴士二:影响农业(种植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自然+人文)1.有利的自然条件(光、热、水、土)①地形:属于什么平原(或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壤适合某种农作物种植。②气候:属于什么气候,降水如何,气温如何(气候特点)如属于季风气候的,还要写上雨热同期。③水文:临近水源,灌溉便利;或河网密布,水源充足等④光照:如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有利于糖分的积累;(瓜果甜的原因)等。注意:影响气候的因素有:①气温:纬度因素、地形地势;②降水:海陆位置;纬度越低,气温越高,降水充沛,水热条件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2.有利的人文条件(市、交、劳、科、政):如可以从市场、交通、劳动力数量、科技、国家政策、产业基础(历史原因)、品牌等方面去分析方法小贴士三:发展农业经济的合理化建议:①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产,发展绿色农业,提高产品质量;②加大深加工,扩大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③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加大基础建设,改善交通;④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特色经济,提升品牌意识,扩大国内外市场;⑤利用互联网,直播带货等等。二、某地区地理位置的描述:1.经纬度位置:可以从经纬度范围(可以用“中间线法”来比较准确地确定某地的经纬度。)、纬度带、温度带、半球位置等角度来描述。几点建议:①多看看世界地图,熟悉大洲、大洋的分布。明确各大洲、大洋的大致经纬度范围。②半球位置、纬度带、五带的划分,部分同学还存在问题!!!(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W—160°E 划分东西半球;0°-30°-60°—90°划分低、中、高纬;0°-23.5°-66.5°-90°划分五带)这类问题先看清题目所示地区的经纬位置,再下笔!!!2.相对位置:可以从海陆位置(相对于某大洋、河流、大洲、国家、山脉等附近重要地理事物的方位)来描述;也可以位于某地区的某个地理方位。三、地形地势特征描述:地形以···为主(五大地形类型: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地势高低;地面起伏大还是小。1.地形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A:对气温的影响: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 1000 米,气温下降 6℃;B: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降水(雪)多,背风坡降水(雪)少。②对河流的影响:A:地形影响河流的流向:从高处流向低处(自***向***流、放射状、盆地向心状等)B:地形影响河流的落差:山区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平原水流平缓,航运价值大。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A: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一般而言,平原地区人口相对集中,地势较高的山地、高原人口相对稀疏。B:对农业规划的影响: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平原地区发展农业,山地宜林则林,高原宜牧则牧,河湖宜渔则渔。C:对交通的影响:山区交通不便,多泥石流等自然灾害2.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3.我国地形地势的影响:有利影响:①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的地势,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也使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②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巨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适宜修建水电站)。不利影响:①山区广大,耕地比重小。②交通不便。③地质灾害多发。四、气候特征的描述——归纳气候特征:气候特征= 时间(季节) + 气温特点 + 降水特点1.分析气候差异或特征:①某地气温高或者低,气温年较差大或者小(要从图表数据得到结论);②降水总量怎么样,降水集中在哪些月份或季节。2.分析影响气候因素的方法: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3.亚洲(中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交界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4.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形成原因:①南北跨纬度广;②受冬季风的影响。5. 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对我国的影响:①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多种生物繁殖、生长,使中国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②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使中国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综合发展;③有利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形成中国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6.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位置在哪里?原因是什么?位置:青藏高原。原因:海拔高。7.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盆地,试分析其原因?①海拔低,气温高;②地形封闭,热量不容易散发;③离海远,受海洋影响小。8. 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②高山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③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量大。9.为什么中国南方是“鱼米之乡”,而同纬度的西亚和北非等却是热带沙漠?①中国东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受季风气候影响较大,雨热同期;②西亚和北非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降水少,蒸发量大。五、河流方面综合题答题语言1.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的大小、汛期的长短、含沙量的多少等方面概括。2.河流的流向(水系形状):①自 xx 向 xx 流(放射状等);②山脉走向及地形地势特点,水往地处流,如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因此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受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入海洋。3.长江中下游地区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①江阔水深,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水量大;②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水流平稳,有利于航运;③支流众多,且南北分布,增加通航里程;④主要流经亚热带区域,无结冰期,四季通航;⑤流域内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货运需求量大;⑥便于与铁路、公路、运河、海运等其他运输方式实现联合运输。4.长江中游多洪涝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自然因素:①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②支流多,干流水量大;③中游河道弯曲;④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人为因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缩小,对长江干流水位调节能力下降。应对措施:上游兴修水利,中游退耕还湖,裁弯取直,下游疏通河道,加固大堤。5.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的原因①流经阶梯交界处,落差大;②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水量大,且支流众多,水能丰富。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一是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6.三峡水利枢纽的作用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灌溉和旅游等综合效益。7.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原因:黄河中游水土大量流失,进入下游华北平原,水流变缓,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开封铁塔)。措施:上游兴修水利工程;中游黄土高原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下游疏通河道,加固大堤。8. 河流对沿岸的影响①有利影响:提供水资源(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水产养殖,水能资源(发电),航运,农业灌溉用水,旅游等。②不利影响:水污染,洪涝等。六.农业方面综合题答题语言1.西北地区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2.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类型及其限制因素:西北地区:农业类型是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限制因素是水源。青藏地区:农业类型是河谷农业,限制因素是热量。3.青藏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青稞和小麦;其中青稞单产高、品质好的主要原因①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②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③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4.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需要考虑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①光照;②热量;③水分;④地形;⑤土壤。社会经济条件:①交通运输;②市场需求量;③国家政策;④农业技术水平。七、人口、经济、城市分布方面综合题答题语言1.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分布特点: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上。形成原因:①临近河流,水源充足;②地形平坦开阔;③土壤肥沃。3.台湾人口、工业中心和铁路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分布特点:人口、工业中心沿海分布且西部多东部相对较少,交通线呈环状。原因:中部以山地为主,西部平原面积较广。3.我国人口的政策: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人口问题 相应解决措施人口总量大,但增长势头明显减 ①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②不断完善、优化生育政策;弱(数量角度)人口素质大幅提高,但与世界发 ①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②实施科教兴国达国家相比还有上升空间(质量 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角度)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年龄 ①不断完善生育政策(二胎、三胎)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结构角度) 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根本对策)③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直接对策);④加强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教育,营造关爱老人的良好社会风气;八、交通旅游方面综合题答题语言1.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2.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其意义:①困难:高寒、缺氧、冻土、生态环境脆弱。②意义:①加强与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②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4.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壮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 回族 ——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蒙古族—— 内蒙古自治区;藏族 ——西藏自治区、青海省; 苗族—— 贵州省。重要节日:蒙古族—— 那达慕大会; 藏族 ——雪顿节; 傣族 ——泼水节;高山族 ——丰收节; 苗族 ——芦笙节; 彝族—— 火把节。4.地形景观差异:①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草原辽阔,“风吹草低见牛羊”“牧民的天堂”,是我国第二大高原;青藏高原:冰川广布,雪山连绵(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窑洞、腰鼓;云贵高原——崎岖不平、熔岩地貌,石灰岩广布,多喀斯特地貌;②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准噶尔盆地(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四川盆地(土壤肥沃,被称为“紫色盆地”);③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黑土地”);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黄土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④辽东丘陵(位于辽东半岛);山东丘陵(位于山东半岛);东南丘陵(我国面积最大的丘陵,“红土地”)九、资源、环境问题、自然灾害方面综合题答题语言1.我国的资源状况及其影响①优势:总量丰富,种类相当齐全。②资源问题及影响:问题: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导致资源短缺。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间分布不均衡,导致资源区域性短缺,对工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利用率低,破坏与浪费严重,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短缺。2.应对我国资源问题的措施(1)基本国策是节约资源;(2)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部: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②增加就业机会;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东部:①缓解能源短缺;②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3)开源与节流开源: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在安全的前提下稳步发展核能;节流:建立以节水、节能、节材为中心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服务体系。3.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解决措施:①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解决措施:兴修水库。②空间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4.新疆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海拔较高,空气较稀薄,光照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5.青藏地区主要的清洁能源形成的原因:①水能: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且位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②太阳能: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③地热: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5.当前的中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和水土流失。6.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工业生产中的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污染7.我国治理环境问题的举措国家角度: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并把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②加大环境综合治理的力度;③加强宣传教育;④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建设。个人角度:①积极宣传环保 ,提高环保意识;②积极参与环保活动,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依法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③采取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如:做到爱护花木,植树种草;拒绝在街头和露天烧烤:不焚烧废弃物:不乱扔垃圾:少坐私家车,提倡骑自行车、公交出行或步行:选购无磷洗衣粉、无氟冰箱等环保商品等。8.有关 PRED 问题方面的知识梳理:基本国策:人口——计划生育;资源——节约资源;环境——环境保护;发展——对外开放等。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等。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意识:节约意识;人均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法治意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密西疏。2.地势阶梯界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平均海拔 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单元第一级阶梯4000 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第二级阶梯 100—2000 米 高原和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 500 米以下 平原和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类型 方向 影响 影响季节 中国季风源地 季风方向 性质(特点) 影响范围夏季风 海洋→大陆 暖热多雨 春夏 太平洋和印度洋 偏南风 温暖湿润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以南以东的地区我国大部分(除青藏高冬季风 大陆→海洋 寒冷干燥 秋冬 蒙古和西伯利亚 偏北风 寒冷干燥 原、云贵高原、台湾、海南外)季风气候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的影响气候湿润,适应人类生存;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森林的生长;丰沛的雨水补功劳(利)雨热同期 充了河流、湖泊的水量,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 宝贵的水资源。适宜人们居住造成了洪水或干旱(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所以当夏季风来得早,退得迟,易造成危害(弊)不稳定性 洪水;而当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造成干旱。)夏季风强——南旱北涝 夏季风弱——南涝北旱 夏季风来早退迟——洪涝 夏季风来晚退早——干旱4.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与 1月均温 0℃等温线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③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④旱作农业区与水田农业区的界线;⑤水稻主产区与小麦主产区的分界线;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⑦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5.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分界线见左下图);6.大兴安岭也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①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上;②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③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④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⑤牧区与农耕区界线通过的地方。1.地理位置:小兴安岭位于黑龙江省中北部,这里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 松原始森林,是我国著名的林区,有“红松之乡”之称。2.生产特色:小兴安岭林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木材基地。(1)自然:地形是以山地为主,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这里的地形与气候适宜 红松的生长。(2)人文:交通十分便利,森林铁路纵贯南北,公路四通八达,水路也是主要途径。3.问题及对策:问题:森林资源急剧减少,林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对策:寻找新的生产方式,实现林业资源经济转型,坚持创新发展,开发森林食品、森林旅游和木材深加工等。(二)黄土高原1.地理位置: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抵长城,南连秦岭,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2.生产特色:黄土高原是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1)成因:黄土高原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湿润炎热;黄土土质疏松,便于开垦。(1)问题:过度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成因:过度开发,高原上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质疏松对策: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修建挡土坝等3.生活特色:独具特色的黄土高原文化。(1)民歌:信天游,《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民间歌舞:安塞腰鼓。(2)传统民居:窑洞。冬暖夏凉、隔热保暖(三)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1.地理位置: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西、北两面有太行山和长城作为屏障, 东临渤海湾。2.城市特色:(1)政治中心:北京是首都,中央国家机关所在地。(1)文化中心:北京具有成熟、大气、(2)厚重的文化氛围。现代文化元素的渗入,增强文化之都的魅力。(3)国际交往中心:外交机构、国际组织、国际商业机构云集北京。(4)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 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 2025” 创新引领示范区。(一)水乡城镇一、地理位置: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三面濒江临海(北抵长江,南濒杭州湾,东临东海)。二、自然环境1.地形: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温暖湿润。3.河湖:有闻名于世的大运河和太湖,水网密布,灌溉条件优越,水运便利。4.土壤:土壤肥沃。三、生产特色1.种植水稻,养殖鱼虾,有“鱼米之乡”之称。2.古镇旅游业兴起:如浙江省的乌镇、南浔、西塘,江苏省的同里、周庄、盛泽等。四、生活特色行 水是水乡城镇的特色。这里的城镇多沿河或环湖分布,众多的河道是城镇联系外界和物资进出的通道。住 为了洗涤、取水以及出行的便利,人们往往临河建屋,利用木桩支架把阁楼建在河岸上。楼的一侧伸出水面,楼下有石筑的码头,石级直抵水边(民居特色)食 太湖盛产各种鱼虾,以太湖银鱼、白鱼、白虾最为著名,被称为“太湖三白”习 在同里人眼里,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是消灾解难的象征。老人 60 大寿或青年人婚嫁时,有俗 “过三桥”的习俗,以祈盼身体健康、夫妻白头偕老(二)富庶的四川盆地1.位置:四川盆地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是我国著名的盆地。2.气候:四川盆地地处亚热带,因四周山脉环绕,特别是北面秦岭、大巴山的屏障,大大减弱了冬季寒潮和冷空气的入侵程度,也使夏季热量不易扩散,因而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的特点。3.水文:境内长江、岷江、嘉陵江和乌江等主要河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源。4.自然资源:①天然气、芒硝等矿产资源居中国之冠;②井盐等资源不仅分布广泛,而且 开采的历史也很悠久。千年盐都——自贡③大熊猫、金丝猴、雪豹等5.四川盆地农业发达的自然条件1.农业发达的原因(1)得益于优越的自然环境:四川盆地内的成都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全年适宜耕种;河流众多,水源充足,灌溉便利等。(2)得益于伟大的水利工程一-都江堰,成都平原的人们过上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生活。成都平原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2.农业发达的表现(1)我国最大的水稻和油由菜籽产区。(2)成都平原是西南地区区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3)禽畜种类多,肉猪利和家禽产量高。6.生活特色:热烈欢快、幽默活泼的川剧;辛辣可口的川菜等。(三)珠江三角洲1.地理位置: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 地区,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2.自然条件和农业珠江三角洲地区平原广阔,热量十分充足,降水极为丰沛,农作物全年都能生长。4.种植业发达: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鱼基地和亚热带水果基地。如今,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建设成为现代化农业基地。花卉种植业发达,广州拥有全国最大的鲜花批发市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产品除了满足本地居民消费外,还向港澳地区出口农副产品。5.制造业发达:珠江三角洲是亚洲乃至世界的信息产品制造业基地和出口基地,被称为“世界工厂 ”。成因: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侨乡港澳商人拥有大量的 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经验,他们利用珠江三角洲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廉价的 劳动力土地成本低及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在珠江三角洲投资办厂。6.发展转型(1)原因:近些年,欧美国家对“中国制造”产品的需求大大降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受到严重冲击。(2)措施:①改变发展模式,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②在发挥制造业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港澳的服务业和对外联系优势与港澳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③加快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特别是大湾区内多项跨境工程陆续投入使用,发达的交通网络逐渐形成,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之间的联系更便捷,区内发展潜力显著提高。[重要提醒]1.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现代化农业基地的原因:(1)自然环境优势:平原广阔,土壤肥沃,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适宜农作物全年生长。(2)位置优势: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地区,市场广阔。(3)交通优势:背陆临海,港口众多,交通便利,利于鲜活农副产品输出。2.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义: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实现三地优势互补,共同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第四框: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 上海一、城市地位: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二、上海成为中国经济中心的原因1.地理位置上海地处东海之滨,以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依托;居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枢,扼长江入海口。2.自然条件(1)地形: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坦荡低平,土壤肥沃。(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3)水文:河湖众多,扼长江入海口,水源充足。3.历史背景 200 多年前,上海就有“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称誉。4.工业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依靠良好的工业基础,以及大批掌握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5.政策支持 1990 年国家实施浦东开发战略后,浦东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三、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表现1.工业中心 ;2.金融和高科技中心:浦东的金融业和高科技产业是上海的经济增长点,集中体现了上海的竞争力。如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张江高科技园区。3.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具有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的优越条件,自古就是我国对外交通和贸易往来的重要港口,在对外经济联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四、上海的作用与影响力1.上海经济的繁荣产生了跨领域、跨区域的辐射效应,促进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成长,带动着全国经济的发展。2.上海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世界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一系列重大会议在上海成功举办,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上海的发展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2013 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给上海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今天,在我国积极促进“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中,上海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重要提醒]黄浦江:是长江最后一条支流,是上海的地标河流,流经上海市区,把上海分成了浦东和浦西。浦东因位于黄浦江的东岸而得名。第一框:丝路明珠一、地理位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部,深处内陆,远离海洋。二、自然环境1.地形 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可用“三山夹两盆”来概括。2.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蒸发强烈。3.绿洲分布 这里沙漠连绵,只在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绿洲为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商旅提供宝贵的水和食物。三、生产特色-绿洲农业1、绿洲农业人们以种植庄稼和栽培果果木为生。盛产葡萄、哈密瓜、棉花绒棉、小麦等。2、发展绿洲农业的有利条件(1)自然条件:①夏季高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如: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中糖分的积累,因此这里的瓜果特别甜;夏季气温高,晴天多,光照强,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采摘。)②塔里木河的灌溉等。(2)人文条件:①创造出灌溉设施坎儿井:将高山雪水经过暗渠引到农田里,既免去了运水之劳,又减少了水的蒸发。(在 2000 多年前由吐鲁番和哈密等地的人们所创造,被人们称为“地下运河”。如今,部分坎儿井依然发挥着重要的灌溉作用。)②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一些农场安装了太阳能电子自动化节水灌溉设备,无论在哪里,人们都可以通过手机来控制田间地头的浇水情况。第二框:草原风情一.地理位置:从四大地理区域位置看,内蒙古自治区地处西北地区。(注:不是北方地区)二、自然环境1.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平坦。2.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降水稀少。(1)降水分布特征:年降水量几乎都在 400 毫米以下,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2)原因:自东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受海洋影响逐渐减小。三、生产特色1.畜牧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如今,牧民们引进了先进的生产线,(被称为牧人的“天堂”。)2.毛纺织业发达:打造了以羊绒、羊毛为基础的毛纺工业基地。四、生活特色:曾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如今,草原上的人们逐渐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1.衣:蒙古袍。袍身肥大,适合牧民在马背上活动。天冷时可在蒙古袍里加里衬或棉里。2.食:牧民的传统食品主要有牛羊的奶制品(白食)、牛羊的肉制品(红食)、奶茶(茶食)。3.住:蒙古包。搭建和拆卸极为省力简便,不用挖坑盖墙,也不用打地基,有利于草原植被的保护,适于逐水草而居。4.行:骑马。便于在草原上出行、放牧。5.文化生活(1)每年七八月间举办的那达慕大会是一年中最盛大的娱乐活动,会上有赛马、摔跤、射箭等多种比赛项目。(2)蒙古族舞蹈的抖肩、揉臂和各种马步,表现了骏马飞奔辽阔草原的舒展奔放。[重要提醒]1.蒙古族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艺术:“呼麦”民歌、长调等。蒙古族长调,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大多描写草原、骏马、牛羊等,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2.蒙古族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艺术:马头琴音乐、勒勒车制作技艺、四胡音乐、安代舞、搏克等等。第三框: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一、城市地位: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新疆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对外经贸往来以及文化交流的窗口。(乌鲁木齐在蒙古语中为“优美的牧场”之意。)二、乌鲁木齐成为我国向西开放重要门户的原因1.优越的地理位置:乌鲁木齐位于新疆中部,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是连接天山南北、沟通新疆与祖国各地的交通枢纽。(注:亚洲大陆地理中心点位于东经 87°19'52”、北纬 43°40’37”,实地位置在乌鲁木齐郊区。)2.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1)交通优势:乌鲁木齐交通便捷,具有完备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立体交通网,形成了连接内外、横贯南北的交通网络。(2)具体表现:①新亚欧大陆桥途经乌鲁木齐,从陆路上沟通了亚欧的往来,缩短了路程,便利了交通。(新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②随着中欧班列的开通,乌鲁木齐不已成为中欧班列的集结中心。(中欧班列依托新亚欧大陆桥和西伯利亚大陆桥桥,已形成西、中、东三条运输通道。)③现代化的立体“丝绸之路”为乌乌鲁木齐走向世界架起了桥梁。3.国家政策的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三、生产特色对外贸易、商业、运输业发达。乌鲁木齐不仅是新疆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也是亚洲中部地区重要的进出口贸易集散地,成为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城市。从“乌洽会”到中国一亚欧博览会1.演变:前身是“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洽谈会”,1994 年改名为“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简称“乌洽会”)。2011 年,“乌洽会”升格为中国一亚欧博览会。为乌鲁木齐提供了对内对外,特别是向西开放的广阔空间,大大提升了其国际商贸中心的地位。2.见证:“乌洽会”的演变见证了乌鲁木齐近 30 年间经济增长、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历程。四、民族风情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城市,主要的民族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等。各族人民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国际大巴扎(“巴扎”,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就是乌鲁木齐团结、开放与繁荣的象征,它重现了古丝绸之路的繁华,堪称是一座集色彩、声音、气味于一体的博物馆。青藏地区第一框海拔最高的牧区一、地理位置: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二、自然环境1.地形 高原为主,地势高,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2.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为主,冬冷夏凉,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分旱雨两季,太阳光强烈,昼夜温差大 3.植被 耕地很少,但草场广布,牧草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营养成分含量高。(牧草的营养成分含量高的原因:青藏地区海拔高,太阳光强烈,有利于牧草中蛋白质的合成;而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其他营养物质的积累;高寒气候条件下植株矮小,茎干少而叶量大。)三、生产特色1.畜牧业是其支柱产业,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它们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的高原环境。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视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通过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草牧业。2.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通信设施的建设,牧区与外界联系日益密切,其牛羊肉产品走向了全国。四、生活特色1.独特的高原生活方式和独特的“雪域文化”藏袍:腰部自然形成一个“大囊袋”,可装物品。天热或干活时,只穿左袖或脱下两只袖子束于腰间。适应当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便于脱卸,也适于在马背上活动;以前,以牛羊肉为主,奶制的酥油、酸奶和奶酪是牧民的必备食品。这些食品营养价值高、热量多,能抵御严寒;帐篷:便于搭建和拆卸,方便游牧生活,由牛皮制成,可抵御寒冷;牧民喜欢骑马。牦牛是最具特色的交通工具。被称为“高原之舟”;2.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如今,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通信设施的建设、清洁能源特别是太阳能的开发,牧区与外界联系日益密切,很多现代设施也走进了牧区,牧民逐渐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重要提醒]1.青藏地区的牧民根据海拔和时节灵活安排放牧活动的原因:青藏地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势高,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牧草生长受海拔影响大,海拔每升高 100 米,牧草返青期就会推迟 5天左右。2.青藏地区的相关资料:(1)青藏地区冬季气温一般比同纬度的东部平原低 18~20℃;夏季气温一般在 8~18℃,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2)青藏地区 4一 9月为雨季;10 月至次年 3月为早季,降水量非常少,不及全年降水量的 1%。(3)青藏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 0.5%,而牧草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 62%。第二框:日光城- 拉萨一、地理位置:拉萨位于西藏的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二、自然环境1.地形:位于青藏高原,海拔 3600 多米,是世界上海拔较高的城市之一。2.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冬冷夏凉,多晴朗天气,降水少且集中在 6~9 月份。3.河流:拉萨河流经,水源充足。三、城市特色1.西藏自治区的首府2.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具有 1000 多年历史的古城。7 世纪中叶,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建立了吐蕃王朝。他在此造宫殿,建寺院,奠定了拉萨城区雏形。(1)布达拉宫:是拉萨的标志性建筑,珍藏大量文物,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2)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的中心,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3.日光城(1)成因: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透明度好,太阳光通过大气时损失少,加之纬度低,因此日照时间特别长。拉萨年平均日照时数超过 3000 小时,是我国太阳辐射量最丰富的地方,故有“日光城”之称。(发展太阳能的优势)(2)太阳能的使用:如今,太阳能资源包括光伏发电已广泛应用于照明、取暖、通信、交通等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等已进入千家万户。(3)发展太阳能带来的好处:弥补拉萨燃料资源的不足;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因地制宜大力开发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有利于充分利用拉萨丰富的光能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四、发展现状与前景1.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与老城区的传统建筑交相辉映。新建的居民小区大大改善了市民的居住条件,同时还保留了藏族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2.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发展西藏的教育事业,使西藏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3.藏民生活越来越好 “打林卡”是藏族同胞特有的休闲方式之一。4.重视环境保护和文化建设拉萨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文化建设。如今,一座座新建的园林公园,将这里装扮得更加美丽和充满活力。5.投资环境越来越好交通、通信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来此投资创业,观光旅游。综合探究五: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一、社会调查的重要性(作用)社会调查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主要渠道。二、社会调查的一般步骤1.确定主题。 2.拟订提纲。 3.实施调查。 4.撰写调查报告。三、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1.实地调查法:调查者深入现场或一定情境,直接观察调查对象,并有目的地搜集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2.文献调查法: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获得有用信息的方法,是一种间接调查的方法。(具体方式:图书馆查阅文献、上网搜索、查阅报刊杂志等。)3.访问调查法:访问者与被访问者通过面对面的接触,有目的地谈话,以寻求研究问题的方法。(▲具体方式:座谈会、面对面采访、电话采访等。)4.问卷调查法;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一般在调查对象较多时使用.)四、设计调查问卷前言、主体、结束语;五、调查成果可以是一份调查报告,也可以是一幅饱含信息的地图,还可以是一篇充满激情的记叙文。[重要提醒]1.中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活动的意义:(1)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2)有利于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帮助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今后走向社会积累经验等体情况还需要结合具体题目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