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五章针织上装结构原理与制图1一、教学目标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针织上衣制图的方法,根据男、女上衣的款式能运用制图公式绘画结构制图,并能运用女装原型做不同款式的制图变化。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模块结构,包括制图知识模块和实践性教学模块。在教学中采用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形式,对学生作业要进行讲评。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讲授,而且要重视学生实例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两部分内容是同步进行的。二、教学要求结合人体讲解男、女装的结构制图方法和结构原理。在教学中教师注意要与学生互动,同时学生要结合针织服装的特性做制图练习,将学习的知识迁移到练习中去,巩固新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教学内容复习提问第五章针织上装结构原理与制图第一节针织女装原型第二节针织上装结构制图方法第三节女装结构制图实例第四节男装结构制图实例第五节结构制图实操练习复习提问1.裤装后裆的落裆差是由前片那个部位决定的?2.含氨纶与不含氨纶的纬编面料制作的裤子其臀围放松量有什么不同?返回第五章 针织上装结构原理与制图针织上装结构,是在我国标准女装原型的基础上,根据人体的体型特征,结合针织面料的特性,通过对胸省、肩省的合理转移和腰线的对应变化绘制而成。第一节 针织女装原型一、标准原型标准女装原型是根据我国民众的体型特征和服装行业的要求,在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基础上加以修正和完善而获得的,并通过实践证明是适合我国服装行业机织服装使用的。1.尺寸设置:规格M,胸围82cm,背长38cm,袖长52cm。由于制图规格尺寸是取自服装号型规格,是用全围来标示,所以基本型制图公式采用的是围度/4形式。2. 原型衣身制图步骤图1 图2图3 图4标准女装原型完成图图53.原型袖片制图步骤图1 图2标准女装袖片原型袖片完成图二、针织女装原型基于针织服装结构造型简洁的特点,针织面料的拉伸性基本可以满足女性人体胸部结构的需求而不设省缝,通过对标准原型进行了胸、肩省的转移处理以及围度放松度及腰线长度的调整。从而确立了无省量针织女装纸样的基本原理,既保留了机织服装结构的基本造型,也考虑到针织服装结构简洁、风格休闲的特点,形成了针织服装结构的基本模式。1.尺寸设置规格M,胸围41cm(半围B’),背长37.5cm,袖长52cm。为了方便针织服装制图,将全围规格尺寸改为以半围标示,以适应生产实际需要。因此,针织女装原型的制图公式以及服装的制图实例均采用1/2围制计算公式。2.原型后片制图(1)基础线与背长:在上平线, 作一垂直线为后中线,从上平线往下量37.5cm作为背长,并以这点作一平线的平衡线为下平线。(2)作后领弧线:在上平线上往下量2.5cm作为领深,再从后领中点取胸围/6为后领宽,绘出后领弧线。(3)落肩线:从上平线往下量3.5cm作一平行线。(4)后袖窿深线:从后领深线往下量胸围/3+6.5cm,画一平行线作为袖窿深线。(5)后背宽:在后中线取胸围/3+5cm,垂直于上平线作一直线为后背宽线。(6)后肩宽:从后背宽线与落肩线的交点往外取1cm,与领宽点连接为后肩线。(7)后胸围宽:在后中线取胸围/2+2(放松量),交于袖窿深线作为后胸围宽。(8)绘画袖窿弧线:在背宽线上作两等份,背宽线与胸围线的夹角向外量2.8cm,从肩点连接后背宽线再向下画顺袖窿弧线。(9)后腰宽:在下平线与胸围线的交点收进2cm作为后腰宽,连接胸围宽点画一斜线。3. 原型前片制图(1)基础线:延长上平线、袖窿深线、下平线。(2)前领弧线:垂直于上平线作一直线为前中线,在上平线取后领宽△为前领宽,再从上平线往下取后领宽△+0.5cm作为前领深,画顺前领弧线。(3)落肩线:从上平线往下量4.5cm作一平行线。(4)前肩宽:取后肩线的长度,从领宽点作斜线交于落肩线为前肩线。(5)前胸宽:在前中线取胸围/3+4cm,垂直于胸围线作一直线为前胸宽线。(6)前胸围宽:在前中线取胸围/2+2cm(放松量),交于袖窿深线作为前胸围宽。(7)绘画袖窿弧线:在前胸宽辅助线作三等分,前胸宽线与胸围线的夹角向外量2.4cm,从肩点连接前胸宽线再向下画顺袖窿弧线。(8)前腰宽:在下平线与胸围线的交点收进2cm作为前腰宽,连接胸围宽点画一斜线。4.针织女装原型完成图5.袖片基本型制图(1) 基础线与袖长:在上平线作一垂直线为袖中线,从上平线往下量52cm作为袖长,并以这点作一平行线为下平线。(2)袖山高线:从上平线向下取胸围/5+1cm作一平行线为袖山高线。(3)袖肥:取前袖窿弧长-0.5cm,从袖中点作一斜线交于袖山深线, 前后袖山弧线基本一致,取后袖窿弧长-0.3cm,从袖中点作一斜线交于袖山深线。(4)前袖山弧:将前袖肥斜线分为两等份,上等份凸出1.4cm作一点,下等份凹进0.6cm作一点,在斜线的中点往下移2cm作一点,然后从袖顶点经这些点画顺袖山弧线。(5)后袖山弧线:将后袖肥斜线分为三等份,上等份在斜线凸出1.4cm作一点, 然后从袖顶点经这一点,再交于斜线,画顺袖山弧线。(6)袖口线:将袖肥左右两点分别垂直袖深窿线作一直线至下平线,连结两点作直线为袖口线。5.针织女装原型要点解析(1)针织服装的胸围、腰围一般采用半围标示,计算公式为1/2围制,如果是全围标示,则用1/4的公式计算。在制图时必须看清楚规格尺寸的标示。(2)标准女装原型设有肩省和胸省,而针织女装一般不设省缝,前腰线升高,前片的乳凸量采用与后片对位的方式分解掉,女性人体胸部结构的需求主要是依靠针织面料的弹性来满足。(3)围度放松量比标准女装原型放松量适当减少,适合针织面料特性的应用。(4)标准女装原型后片高出于前片上平线,而针织女装原型前后片并齐,造型简洁。后片不设省缝,人体背肌的需求是依靠针织面料的弹性来解决。(5)标准女装原型袖窿呈椭圆形,袖山高偏深,袖山弧设有吃势,而针织女装原型袖窿趋向窄长, 袖山高偏浅,袖山弧不设吃势,符合针织服装休闲的风格。(6)保留标准女装原型前后肩斜、前后袖片的造型,腰围收窄,为针织服装向时装化发展提供了依据。三、上装结构原理1.围度放松量(1)紧身形:胸围不但不加放松度,而且小于实际围度,可视针织面料的弹性程度而变化。含有不同程度莱卡的针织面料一般可减少3~6cm的放松量。(2)贴体形:胸围放松量0~2cm左右。(3)适体形:胸围放松量3~5cm左右。(4)略宽松形:胸围放松量6~8cm左右。(5)宽松形:胸围放松量10cm以上。2. 针织女装原型的应用(1)肩点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无论是紧身型或是宽松型服装,在减少或增加围度放松量的同时,应缩小或扩大肩宽。需要缩小或扩大肩宽时,只要在原有肩斜线上截短或延长便可。这样缩小肩宽,肩线的倾斜度有所减弱,其肩点不是原来的高度。但当服装穿着后,肩线是呈倾斜状拉伸的,那么肩点就还原在原来的高度上了,这是符合人体结构的需求。紧身型肩宽减少宽松型肩宽增加(2)腰线适当上升针织服装紧身型有不少是短装式的,也不设腰省,多余的量都在侧缝处去掉,由于服装过短,腰围较窄,采用中腰线使底边侧缝线的长度显短,曲线弧度就比较大,会影响底边的折缝。如适当将腰线在原基础上提升,可减缓底边侧缝曲线的弧度,同时也使人体显得修长好看。围度增加和袖窿长度增加应保持一定的正比关系,以便结构的基本特征保持不变。袖窿开深量取侧缝处胸围增加量的一半,如前后侧缝处胸围各增加或减少2cm松量,袖窿的深度则下降或上升2cm。(3)袖窿紧身型围度减少宽松型围度增加(4)袖山高度袖窿深变化不大,则袖山高度保持不变,若袖窿深减少较多,袖山高度则视服装的造型风格需要而设定,但袖窿深与袖山高之差最好不要小于4.5cm,时装类不受此限制。3.“省”的变化针织服装一般不设省缝,但可以设计褶裥来丰富款式造型。因此,可根据服装造型的需要,增加省的应用变化,便于款式形成新的外观效果。(1)胸省的转换当款式造型需要细褶,可以在腋下加省,然后将省转移成为细褶。胸省的转换(2) 腰省的转换在女性服装中,除了胸省,还有腰省、肩省、领省等,根据款式的需要可以在腰部或肩、胸、领等部位加省,然后将省转换成褶裥,增强款式的装饰性。腰省的转换返回感谢您的观看汇报人姓名汇报日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