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认识数据电文与电子签名 教案(表格式)《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认识数据电文与电子签名 教案(表格式)《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课题 第3课 认识数据电文与电子签名
课时 2课时(90 min)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数据电文和电子签名的定义 (2)了解数据电文和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 思政育人目标: 通过学习数据电文和电子签名的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正确看待法治社会里一切有法可依,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追随时代进步的紧迫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数据电文和电子签名的定义 教学难点:数据电文和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景模拟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设计 第1节课:考勤(2 min)→ 案例导入(8 min)→ 传授新知(28 min)→ 课堂拓展(7 min)) 第2节课:问题导入(5 min)→ 传授新知(27 min)→ 分组讨论(5 min)→活动评价(3 min)→ 课堂小结(3 min)→ 作业布置(2 min)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设计意图
第一节课
考勤 (2 min) 【教师】清点上课人数,记录好考勤 【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 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
案例导入 (8 min) 【教师】导入案例:《电子签名法》第一案:短信作证赢得官司(详见教材),提出问题,板书 什么是数据电文?什么样的数据电文才可以认定为真实有效的证据? 【学生】阅读案例、思考、自由讨论 【教师】随机叫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并板书 数据电文 通过互动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授新知 (28 min) 【教师】讲解新知:数据电文的定义和电子签名的定义与相关概念 一、数据电文的定义 数据电文,是指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信息,也可以称为电子信息、电子数据、电子文件等。 数据电文具有数据性和虚拟性,以图像、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存储、传输和使用,与传统书面形式相比容易被删除,也容易被修改甚至篡改。 二、电子签名的定义与相关概念 1.电子签名的定义 签名,是指在文件上亲笔署名或画押。 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 联合国《电子签名示范法》规定,电子签名是指在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或在逻辑上与数据电文有联系的数据,它可用于鉴别与数据电文相关的签名人和表明签名人认可数据电文所含信息。 欧盟《电子签名指令》规定,电子签名是指以电子形式附于其他电子数据之上或逻辑上与其他电子数据关联的数据,起着身份鉴定和验证的作用。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 【教师】播放视频“什么是电子签名”(详见教材) 【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提出问题: 请学生举例谈一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涉及到电子签名? 【学生】聆听、思考、自由讨论 【教师】总结并讲解新知:与电子签名相关的概念 (1)电子签名人,是指持有电子签名制作数据并以本人身份或者以其所代表的人的名义实施电子签名的人。 (2)电子签名依赖方,是指基于对电子签名认证证书或者电子签名的信赖从事有关活动的人。 (3)电子签名制作数据,是指在电子签名过程中使用的,将电子签名与电子签名人可靠地联系起来的字符、编码等数据。 (4)电子签名验证数据,是指用于验证电子签名的数据,包括代码、口令、算法或者公钥等。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数据电文的定义和电子签名的定义是什么以及与电子签名相关的概念有哪些
课堂扩展 (7 min) 【教师】提出案例:第三方电子签名行业:马太效应初显 区块链技术加持(详见教材) 2018年7月24日,“引领与变革——电子签名行业研究报告发布会”在杭州顺利举行,会上发布了《2018年第三方电子签名行业研究报告》,对国内第三方电子签名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学生】聆听、阅读、思考、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 目前电子签名主要应用于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讨论、主动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目前,电子签名最主要的应用场景是电子合同的签署。 通过课堂拓展,让学生们加深对电子签名的思考和理解
第二节课
案例导入 (5 min) 【教师】引入案例被篡改的电子邮件记录(详见教材) 提出问题 2000年7月到2001年7月间,A公司的员工庄某与姚某两人以个人名义向A公司借了15万元人民币。2002年7月,A公司要求庄某和姚某还款,但两人拒绝归还,A公司遂将两人告上法庭。 【学生】阅读案例 【教师】提出问题 电子邮件能不能作为证据,怎样判断其真实性?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随机叫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并板书 数据电文与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 用问题导入,让学生主动思考电子邮件能不能作为证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传授新知 (30 min) 【教师】讲解新知:数据电文与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 一、数据电文和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范围 《电子签名法》第三条规定,民事活动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单证等文书,当事人可以约定使用或者不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 上述规定不适用下列文书: 第一,涉及婚姻、收养、继承等人身关系的。 第二,涉及停止供水、供热、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 第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不适用电子文书的其他情形。 二、数据电文的法律效力 1.数据电文的书面形式问题 关于数据电文的书面形式,《电子签名法》第四条规定,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书面形式。 2.数据电文的原件形式问题 原件,即原始文件,是指信息内容首次用手写或印刷的形式固定于其上的纸质或其他有形的媒介物。 《电子签名法》第五条对数据电文的原件形式做出了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数据电文,视为满足法律、法规规定的原件形式要求: 第一,能够有效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供随时调取查用。 第二,能够可靠地保证自最终形成时起,内容保持完整、未被更改。但在数据电文上增加背书及数据交换、储存和显示过程中发生的形式变化不影响数据电文的完整性。 3.数据电文符合法定文件保存要求 电子签名法》第六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数据电文,视为满足法律、法规规定的文件保存要求: 第一,能够有效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供随时调取查用。 第二,数据电文的格式与其生成、发送或者接收时的格式相同,或者格式不相同但是能够准确表现原来生成、发送或者接收的内容。 第三,能够识别数据电文的发件人、收件人及发送、接收的时间。 4.数据电文的归属问题 数据电文的归属,是指对数据电文发出者的确认。《电子签名法》第九条规定,数据电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发件人发送: 第一,经发件人授权发送的。 第二,发件人的信息系统自动发送的。 第三,收件人按照发件人认可的方法对数据电文进行验证后结果相符的。 5.数据电文的收讫及收发的时间和地点 《电子签名法》中第十条、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有相关规定。(详见教材) 6.数据电文作为证据时的问题 《电子签名法》第七条规定,数据电文不得仅因为其是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而被拒绝作为证据使用。第八条规定,审查数据电文作为证据的真实性,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第一,生成、储存或者传递数据电文方法的可靠性。 第二,保持内容完整性方法的可靠性。 第三,用以鉴别发件人方法的可靠性。 第四,其他相关因素。 【学生】聆听、记录、思考 【教师】引入案例:微信谈生意产生纠纷 聊天记录截图被法院采纳(详见教材) 提出问题 微信中的信息属于电子数据吗? 【学生】阅读案例、思考、讨论 【教师】随机叫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并讲解新知: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 1.可靠的电子签名 《电子商务法》第十三条规定,电子签名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视为可靠的电子签名: 第一,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用于电子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 第二,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由电子签名人控制。 第三,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第四,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当事人也可以选择使用符合其约定的可靠条件的电子签名。(详解见教材) 2.电子签名的失密 《电子签名法》第十五条规定,电子签名人应当妥善保管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电子签名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了相关法律责任。(详见教材) 3.伪造、冒用、盗用他人电子签名的法律责任 《电子签名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伪造、冒用、盗用他人的电子签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详见教材) 【学生】聆听、记录、思考、记忆 【教师】引入案例:用电子签名签署的贷款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详见教材)提出问题 【学生】阅读案例 【教师】提出问题 电子签名的文书有哪些隐患?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随机叫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电子签名最大的隐含就是鉴别真伪。 【学生】聆听、记录、思考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数据电文与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包含哪些内容,分别表现在哪几方面
情景模拟 (5 min) 【教师】讲述模拟法庭现场,让大家参与讨论 活动目的: 熟悉并掌握数据电文、电子签名相关法律知识,了解诉讼的流程。 角色安排: 全班同学分为三个小组,第一组为原告杨某,第二组为被告韩某,第三组为法官、书记员、陪审员。 【学生】聆听、阅读 【教师】随机分成三组组、讲述任务要求 任务要求: (1)阅读《电子签名法》及《民事诉讼法》,理解数据电文、电子签名的知识,并简单了解法庭中审理民事案件的基本流程。 (2)各团队准备自己的诉讼材料: 原告杨某:模拟手机短信通信记录,模拟银行汇款单两张,借助互联网撰写起诉书。 被告韩某:借助互联网撰写答辩状,找出拒绝还款的理由。 法官、书记员、陪审员: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审查证据,作出判决,借助互联网撰写判决书。 (3)庭审结束后,各个小组分别对自己的角色进行讨论,并与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学生】讨论、思考、总结、派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利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思考、理解什么是电文和什么样的电文才能算作是证据
活动评价 (3 min) 【教师】对结果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分值自评分小组评分教师评分实得分理解数据电文的定义30明确什么样的数据电文可以作为证据40小组成员间协作良好20能够借助互联网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10
【学生】聆听、记录、思考 通过评价环节,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可以通过评价进行对比学习,取长补短
课堂小结 (3 mi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本节课学习了数据电文和电子签名的定义以及法律效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生活中数据电文和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感受信息社会的便捷性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总结知识点,巩固印象
作业布置 (2 min)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简述什么是可靠的电子签名。 【学生】完成课后任务 延展知识面,加深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课堂内容多,学生参与课堂少,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在课上要多利用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法,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