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朝晖初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2023八上·萧山期中)19世纪30年代后期,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激增,导致白银大量外流。从中国的立场看,这一情形越来越无法容忍。中国因“无法容忍”而采取的最直接的措施是( )A.闭关锁国 B.虎门销烟 C.发动战争 D.平等贸易【答案】B【知识点】鸦片战争【解析】【分析】19世纪30年代后期,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激增,导致白银大量外流。从中国的立场看,这一情形越来越无法容忍。中国因“无法容忍”而采取的最直接的措施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B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虎门销烟的背景:由于鸦片输入的急剧增加,中英两国的贸易地位完全改变。英国由原来的入超变为出超,中国却相反,造成白银大量外流。据统计,1820-1840年间,中国外流白银约在1亿两。由于鸦片大量输入而引起的白银不断外流,已开始扰乱清王朝的国库和货币的流通,使清朝的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 更为严重的是鸦片的泛滥极大地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如任其发展下去,必将使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 中国禁烟以琦善为首的弛烟派评击黄爵滋,以各种理由将烟害问题归咎于其他社会问题上,而且主张禁烟的官员不过是少数人,就连道光帝即位前也尝过鸦片,后来醒觉才戒掉烟瘾,使他对禁烟一事犹疑不决。2.(2023八上·萧山期中)1843年,两江总督向道光帝汇报说:“吏治日坏,民生日困”。1848年,广东某官员进京觐见道光帝,说他沿路所见,“盗贼蜂起,民不聊生”。这说明当时( )A.社会矛盾加深 B.列强侵略加剧C.皇帝权力削弱 D.自然经济繁荣【答案】A【知识点】鸦片战争【解析】【分析】“吏治日坏,民生日困”“盗贼蜂起,民不聊生”说明当时社会矛盾激烈,人民群众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当中,A正确,BCD无法体现出来。故答案为:A【点评】嘉庆以后,盛极一时的清王朝开始走向衰败,王朝内外各种矛盾也日益显现出来。 特别是道光以后,清王朝社会问题越发严重,吏治的腐败、军队的腐化、土地兼并、人口激增、鸦片对国人身心的侵蚀,鸦片贸易下白银的大量外流,在这种种问题不断激化之下,民间的起义与抗争此起彼伏。3.(2023八上·萧山期中)19世纪中期,某一运动间接地促使地方政权相对于中央统治的自立倾向,对于削弱中央集权起了很大作用,该运动是(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 D.五四运动【答案】C【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解析】【分析】从时间19世纪中期,再到 影响表面这一运动间接地促使地方政权相对于中央统治的自立倾向,对于削弱中央集权起了很大作用,可知该事件为太平天国运动,C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首先,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其次,太平天国运动也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许多农民开始尝试新的生产方式,这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此外,太平天国运动还传播了西方的先进思想和科学知识,这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4.(2023八上·萧山期中)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它首次提出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它最后无法实施主要是因为残酷的战争环境C.它主张建立“无处不均匀”的理想社会,带有科学性D.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广大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答案】D【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解析】【分析】A、洪仁玕颁布的《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施政纲领。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A错误;B、天朝田亩制度没有实行。 因为它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B错误;C、它主张建立“无处不均匀”的理想社会,带有空想性,C错误;D、天朝田亩制度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广大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纲领性文件。 同时也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评价(1)《天朝田亩制度》比以往历次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纲领和要求相比水平更高,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 (2)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5.(2023八上·萧山期中)综合下表信息,得出的结论符合这一时期史实的是(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南京条约》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A.清朝主动开放力度加强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一带C.清朝通商口岸日益减少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答案】B【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解析】【分析】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的口岸从沿海地区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①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扩大,中国社会半殖民地性质基本形成。 鸦片贸易合法化;英国人帮办中国海关;外国传教士可以到内地游历、传教、通商。 ②巨额战争赔款加重了人民负担,社会危机加深。 ③北方失去大片领土。 ④天津等11座城市被迫开放,中国国门洞开。 ⑤中国近代外交步入正轨。 ⑥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生。6.(2023八上·萧山期中)它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并且引进了西方的生产技术,传播了西方的科学文化,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它”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答案】A【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结合材料“它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并且引进了西方的生产技术,传播了西方的科学文化,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可知,“它”是洋务运动,A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洋务运动,又称晚清自救运动、自强运动。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7.(2023八上·萧山期中)八(1)班同学们针对下面反映的历史事件展开讨论,发表了如下看法,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1895年(乙未年)4月22日,十八省举人署名《上今上皇帝书》A.举人们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阵营B.该事件诱因是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C.举人们的行动得到皇帝的高度重视D.该事件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答案】D【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A、该事件的举人们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阵营,A错误;B、该事件的诱因是因为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B错误;C、举人们的行动并没有得到皇帝的高度重视,C错误;D、该事件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背景: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美、法、德、俄、奥、意、日等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因此加紧对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侵略,西方列强趁机掀起侵略中国的狂潮,偌大的中国被分割成了一块块列强的“势力范围”,整个国家已呈豆剖瓜分之势。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危机;《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再次遭受割地、赔款,以及大量主权进—步丧失的厄运。甲午战争的惨败更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亡国灭种的危急形势迫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找新的救国救民道路。8.(2023八上·萧山期中)《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取得了在中国开设工厂、修筑铁路等特权,投资扩大至矿山、金融等国民经济所有部门。这说明《马关条约》的签订 ( )A.推动了国内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B.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D.影响了中国税收和民族经济发展【答案】C【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解析】【分析】《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取得了在中国开设工厂、修筑铁路等特权,投资扩大至矿山、金融等国民经济所有部门。从材料中可以得知该条约的 签订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正确,AB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①《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日本据此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引发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巨额赔款,迫使清政府以利权作抵押大借外债,进一步受制于人。勒索的巨额赔款,接近于清政府一年总收入的三倍,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迫使其加重对人民的搜刮,还不得不大借附有政治条件的外债,便利了帝国主义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 ②准许日本臣民在中国设厂的规定,适应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要,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片面最惠国条款,纷纷到中国投资设厂、开矿、修铁路,直接掠夺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从而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③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口岸的通商通航,使长江流域全部向帝国主义开放。使列强得以深入长江流域的广阔地区,直接掠夺那里的资源和倾销商品。 ④中国失去台湾和澎湖列岛,刺激了帝国主义掠夺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 ⑤日本利用中国的赔款增加了资本的积累,很快跻身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9.(2023八上·萧山期中)1899年,美国提出了如下对华政策:各国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该政策( )①协调列强之间关系②消除列强在华矛盾③维护中国主权完整④列强共同奴役中国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解析】【分析】1899年,美国提出了如下对华政策:各国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该政策为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目的在于协调列强对华的侵略关系,便于一起奴役中国,①④正确,②③说法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门户开放”政策对美国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是以承认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和既得权利为前提的,这不仅使它获取在华利益,也使得它扩大了在列强侵华活动中影响力,加紧了与其他列强国家在中国的角逐。而面对这些,腐朽软弱的清政府无法有效地维护自己的主权,只得采取“一体均沾”和“以夷制夷”的策略。10.(2023八上·萧山期中)甲午战争后留学生主流转向日本,他们之中多数人关注新的政治体制,后来成为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思想和军事人才。这主要说明( )A.甲午战后我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中国借鉴日本经验进行救亡图存C.日本通过留学教育进行文化渗透D.辛亥革命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答案】B【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甲午战争后留学生主流转向日本,他们之中多数人关注新的政治体制,后来成为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思想和军事人才。这主要说明甲午战败推动更多的中国人学习日本经验来救亡图存,B正确,A选项不是材料中体现的目的,C无法体现,D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甲午战败促使向日本学习,留日学生成了反清革命主力 甲午战败的耻辱,也使很多中国人意识到,昔日的学生已成了今日的老师,向日本学习,逐渐成了社会上很多人的共识。洋务重臣张之洞就是倡导青年学生留学日本的积极鼓吹者,他的主张也备受朝廷重视。而当时日本政府中的一些人出于培植在华势力的信念,也主张积极接受中国留学生。11.(2023八上·萧山期中)康有为和梁启超对于西方的认识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殖民管理的观察,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浮于表面。据此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维新派自身经验不足 B.顽固派强烈反对C.西方列强的不断干预 D.维新派措施失当【答案】A【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康有为和梁启超对于西方的认识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殖民管理的观察,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浮于表面。据此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维新派变法仅仅局限在表面,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所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①客观原因 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还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的势力更是非常弱小,他们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不掌握实权和军队,更没有去发动群众,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而以慈嬉太后为首的反对变法的守旧势力却相当强大,新旧势力对比的差距预示着这场运动难以取胜。 ②主观原因 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是这场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思想上,他们虽然提倡学习西学,却仍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借古代圣贤之名“托古改制”。 b.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虽然在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却是处处碰壁。 c.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了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12.(2023八上·萧山期中)《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记载,她(慈禧)在西逃途中杀气腾腾地宣布:“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这表明( )A.慈禧利用义和团抵抗列强侵略B.义和团运动导致《辛丑条约》签订C.统治者决定了镇压义和团运动D.义和团运动没有认识到清政府本质【答案】C【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慈禧在西逃途中杀气腾腾地宣布:“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这表明清政府决定镇压义和团运动,C正确,AB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有多种多样的原因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激烈化。自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文化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成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13.(2023八上·萧山期中)它是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型,并引发各省回响。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了中华民国。“它”应是( )A.金田起义 B.武昌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广州起义【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结合材料“它是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型,并引发各省回响。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了中华民国。”可知,“它”应是武昌起义,B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武昌起义,又称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暴动,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1911年6月保路运动爆发,辛亥首义于四川,9月四川荣县宣布独立光复,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14.(2023八上·萧山期中)右图是一本书的目录(部分),这本书的名字最有可能是( )第三章 中国同盟会一、1905年二、孙中山的美洲之行三、留欧学生的加盟四、孙、黄会晤五、中国同盟会之成立六、民族、民权、民生A.《自强求富史》 B.《变法改良记》C.《义和团运动》 D.《革命先行者》【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从目录中可知同盟话、孙中山、三民主义可以得知该为资产阶级革命派,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资产阶级革命派 :中国近代主张以暴力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用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总称。与改良派(保皇派)相对而名。其主要社会活动集中在辛亥革命前后。主要代表人物有孙中山、章太炎、黄兴、邹容、蔡元培等。15.(2023八上·萧山期中)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张的共同点是( )A.进行变法改革 B.推翻清朝专制统治C.建立民主共和国 D.学习西方民主制度【答案】D【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解析】【分析】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张的共同点是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D正确,A是康有为维新派的思想,BC是三民主义的思想。故答案为:D【点评】革命派和维新派的思想相同点 (1)阶级属性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 (2)主张有相同的一面,即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 (3)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社会矛盾尖锐的背景下产生的。 (4)都有进步性。 (5)都脱离群众,在反帝反封建方面存在着局限性。 不同点(1)方式上,维新派主张改良,革命派主张革命。 (2)认识上,维新派对清王朝抱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反封建和反清主张,局限性更明显;而革命派则提出了“驱除鞑虏”的口号,把斗争矛头直指清政府。 (3)作用和影响方面,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实际影响更大,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6.(2023八上·萧山期中)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专制到民主社会转型的开始。下列对这一评价理解正确的是辛亥革命( )①结束了我国的封建制度②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③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④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①辛亥革命并没有结束我国的封建制度,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①错误;②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②正确;③辛亥革命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阀门,③正确;④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④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2、辛亥革命是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权利,在政治和思想上获得了一些解放,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国内纷纷成立了很多实业集团,使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工人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了。 4、辛亥革命虽然成功的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却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7.(2023八上·萧山期中)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布了一系列改革风俗的条规,内容涉及禁卖人口、禁止体罚、保护民权、严禁鸦片、禁止赌博、管制娟妓、改革历法、改变称呼等各个方面。其目的主要是( )A.维护革命成果 B.扫除君主专制C.传播革命思想 D.抨击封建礼教【答案】A【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布了一系列改革风俗的条规,内容涉及禁卖人口、禁止体罚、保护民权、严禁鸦片、禁止赌博、管制娟妓、改革历法、改变称呼等各个方面。其目的主要是维护革命的成果,A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旧的社会制度,创建了新的社会制度。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辛亥革命先驱,痛感于清政府的腐败和中华民族的危难,果断告别渐进改良的方式,经过艰辛曲折的努力,终于以革命方式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道路探索意义。18.(2023八上·萧山期中)时空观念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历史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的一项是( )A.袁世凯称帝→护国战争→二次革命→宋教仁遇刺→护法运动B.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护国战争→护法运动C.宋教仁遇刺→护国战争→袁世凯称帝→二次革命→护法运动D.护国战争→袁世凯称帝→二次革命→护法运动→宋教仁遇刺【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解析】【分析】宋教仁遇刺事件发生于1913年3月20日;1913年7月12日,中华民国前江西都督李烈钧在孙中山的号召下,率先起兵反对袁世凯,引发了二次革命;1915年12月13日,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宣布废除共和政体,实行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年号洪宪,自任皇帝;护国战争 (又称护国战役、护国运动、反帝制战争;民国四年—五年,即1915年—1916年)是发生在中国近代的内战,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 唐继尧 、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1917年7月,皖系军阀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拒绝恢复中华民国国会和临时约法。孙中山在广州发动护法运动。因此正确的选项为B选项。故答案为:B【点评】护国运动爆发于1915年12月,结束于1916年7月。 该运动起因是因为袁世凯在1915年底恢复帝制。 为了恢复民国和共和,为了对抗封建帝制。因而才爆发了护国运动。 护国运动主要是由南方将领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组成的护国军而对北洋军发起的战争。其作战地区主要集中在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湖南一带。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撤销帝制,但护国运动并未结束。同年6月6日,袁世凯在一片骂声中去世,黎元洪继任总统。护国运动缓和下来。 1916年7月14日,随着军务院的撤销,护国运动结束。 护法运动: 护法运动开始于1917年7月,结束于1918年5月。 该运动起因是因为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政府宣布拒绝施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重建国会。 为了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了维护共和。因而才爆发了护法运动。 护法运动主要是由孙中山领导,并于1917年8月底在广州另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孙中山出任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开始与段祺瑞北洋政府对峙。19.(2023八上·萧山期中)《新青年》出版以后,倡导对封建旧家庭的抗争。潮流一开,青年男女对旧家庭旧礼教的反抗,几乎传遍了全国。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B.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D.拉开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 《新青年》出版以后,倡导对封建旧家庭的抗争。潮流一开,青年男女对旧家庭旧礼教的反抗,几乎传遍了全国。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C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1)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2)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3)“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4)在“五四”以后,全国各地的进步报刊和进步社团,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20.(2023八上·萧山期中)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下列时间轴解读正确的是( )A.在A时间,洋务派提出了“求富”口号B.B和D爆发的运动都彻底批判封建道德礼教C.C时间成立中华民国,确立为中华民国元年D.该时间轴反映的主题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答案】D【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A、1870年至1890年,是洋务运动的第二阶段,洋务派提出了“求富”的口号,以兴办民办工业为主,A错误;B、维新变法运动并没有批评封建礼教,B错误;C、中华民国元年是1912年,C错误;D、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运动再到新文化运动该时间轴反映的主题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①起步阶段(1840~1895):主要是洋务运动。 ②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包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21.(2023八上·萧山期中)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对遏制专制,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推动了东西方全面融合 B.带领中华民族走出苦难C.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基 D.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由材料“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对遏制专制,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可知,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D正确,ABC说法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意义: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22.(2023八上·萧山期中)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这里的“启蒙之水”是指( )A.师夷长技 B.变法图强 C.民主科学 D.自强求富【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C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敬告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口号:“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内容:思想革命: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文学革命:推倒旧文学,倡导白话文。23.(2023八上·萧山期中)《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之一,运动的倡导者们以笔为矛,在《新青年》上发表大量文章进行宣传。下列人物与作品对应正确的是( )A.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B.陈独秀——《狂人日记》C.李大钊——《敬告青年》 D.鲁迅——《文学革命论》【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胡适发表《文学改良诌议》,A正确;《狂人日记》是鲁迅的小说,B错误;《敬告青年》 是陈独秀发表的,C错误;《文学革命论》 是陈独秀创作的,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陈独秀:《新青年》、《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胜利》。24.(2023八上·萧山期中)某著名史学家曾有诗云:“近代历史百十年,民主革命贯始巅。时代变化区新旧,五四从来是界限。”作者意在表明五四运动是( )A.近代历史的开端 B.民主革命的起点C.社会性质转折点 D.新旧时期分界线【答案】D【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近代历史百十年,民主革命贯始巅。时代变化区新旧,五四从来是界限。”作者意在表明五四运动是新旧时期也就是新民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25.(2023八上·萧山期中)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种“姿态”是指五四运动具有( )A.追求民主共和的进步性 B.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C.发动武装起义的正义性 D.迫切的救亡图存的爱国性【答案】B【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 这说明五四运动具备了辛亥革命没有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B正确,ACD是辛亥革命所具备的。故答案为:B【点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26.(2023八上·萧山期中)“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下列叙述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激发了青年的爱国热情②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③人民接受民主和科学的洗礼④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A【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下列叙述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有①激发了青年的爱国热情;②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①②正确;人民接受民主和科学的洗礼,是新文化运动的意义;③错误;辛亥革命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④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五四运动中,爱国青年和工人阶级为达到爱国的目的,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积极倡导民主和科学的精神,进而推动了全社会的思想大解放。同时,爱国青年奔走呼号,不怕流血牺牲,为实现理想而苦苦追求,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27.(2023八上·萧山期中)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之后“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呼声。这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当时的中国革命( )A.准备物质条件 B.奠定思想基础C.指明斗争方向 D.积蓄群众力量【答案】C【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之后“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呼声。这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当时的中国革命指明了斗争的方向-打倒军阀和列强,C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人民指明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28.(2023八上·萧山期中)学者齐卫平认为,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第三个主导因素应该是上海 ( )A.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C.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D.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地方【答案】C【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第三个主导因素应该是上海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C正确;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城市不止是上海,A错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是武汉,B错误;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20世纪初,上海已是中国的特大型城市。发达的工商贸易和充盈的金融资产,使其成为近代中国的工业重镇和外贸中心,也成为中国出版业最发达、工人阶级最密集的城市,有“东方巴黎”的美誉。 繁荣发展的文化机构肥沃了进步思想的成长土壤。早在19世纪末,上海的文化出版物就开始向读者介绍马克思主义。上海的《东方杂志》最早介绍列宁的生平;在上海出版的译著《近世社会主义》最早系统介绍社会主义学说;《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率先在上海问世,与此同时,日益壮大的工人阶级正酝酿出伟大的革命力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9题12分,30题10分,31题12分,32题10分,共44分)29.(2023八上·萧山期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场战争?英国议会在1840年4月的3天辩论,可以帮助后人考察战争的根源。关于是否对中国开战,看起来似乎是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 ——《复兴之路》解说词材料二 在台湾南投县有个雾社事件纪念公园,是为纪念抗日英雄莫那鲁道,莫那鲁道为雾社泰雅人原住民,因不满日本掠取原住民资源,实施高压殖民政策,于民国十九年十月二十七日雾社公学校举办运动会之际,突袭前来观礼日本官员。 ——摘自百度百科材料三 1860年西方列强纷纷在北京东交民巷占地建立使馆。A战争后东交民巷被划为外国使馆区,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1901年以后的十余年里,各国使团掀起了大规模扩建或改建使馆的高潮。到1912年,东交民巷使馆区与上海、天津租界的洋建筑风格一致。——摘编自郑孝燮《东长安街是北京最重要的近代历史带》(1)材料一中,中英之间的战争是指哪场战争?英国统治者把这场战争的原因归结为两国的贸易争端是否正确,为什么?(2)材料二中,“民国十九年”指的是公元哪一年?日本能对台湾“实施高压殖民政策”源于中日之间哪一条约?(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A是哪场战争?“东交民巷被划为外国使馆区,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出自哪个条约,并阐述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4)请谈谈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带给我们的启示。【答案】(1)鸦片战争不正确理由: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2)1930年《马关条约》(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影响: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落后就要挨打,要坚持发展,一个民族只有强大起来才能卓立与世界民族之林【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1)指发生在1840-1842年之间的鸦片战争,不正确,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为本国商品倾销地和资源掠夺地,而非发展中国经济。(2)民国十九年指的是1930年,日本能对台湾“实施高压殖民政策”源于中日之间《马关条约》。(3)A战争后东交民巷被划为外国使馆区,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A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东交民巷被划为外国使馆区,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出自《辛丑条约》,该条约使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析材料可得出结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要坚持发展,一个民族只有强大起来才能卓立与世界民族之林。【点评】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1)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1894年至1895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1900年至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0.(2023八上·萧山期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四张历史图片:材料二 从长远来看,义和团运动对中国有利……由此能使西方列强从中吸取教训。外国使节和军人开始意识到,不能再随意地、肆无忌惮地欺侮中国,否则将以遭受巨大报复为代价。 ——摘编自石约翰《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材料三 《南京义和团揭帖》宣布:先将教堂烧去,次将电竿毁尽,邮政、报房、学堂,自当一律扫净。 ——摘编自陈振江等《义和团文献辑注与研究》(1)依据图片,依次写出与侵略者抗争的英雄人物,并总结他们的精神品质。(2)根据材料二,概括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三,指出义和团运动的弱点。【答案】(1)虎门销烟:林则徐;镇南关大捷:冯子材;收复新疆:左宗棠;激战黄海:邓世昌。他们身上都体现了爱国、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2)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成为“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3)①由于当时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义和团运动存在着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②由于认识不到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以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义和团曾经蒙受封建统治者的欺骗。③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中还存在着迷信、落后的倾向。【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依次为:虎门销烟:林则徐;镇南关大捷:冯子材;收复新疆:左宗棠;激战黄海:邓世昌。他们身上都体现了爱国、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2)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成为“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3)义和团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基本群众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最初,他们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屡遭清政府的镇压。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义和团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帝国主义,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为了躲开义和团运动打击锋芒,被迫采取假宣战,真投降的欺骗手法,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义和团运动,使义和团处于内外夹攻的境地。在国内外敌人的夹击下遭到了失败。【点评】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 (1)由于当时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义和团运动存在着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 (2)由于认识不到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以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义和团曾经蒙受封建统治者的欺骗。 (3)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中还存在着迷信、落后的倾向。31.(2023八上·萧山期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李鸿章对日本公使说:“对于近代贵国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改革,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材料二 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行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材料三 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材料四 胡适说:“在一个遍地都是奴才的国度里,是不可能建立起一个真正自由、民主的共和国的……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1)依据材料,分别概括李鸿章、梁启超、孙中山、胡适的主张,总结这四位人物引领的近代化探索的共同点。(2)材料三中,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有何重要意义?有人认为它还是失败了,请运用所学加以说明。【答案】(1)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梁启超:主张革新政治制度;孙中山:主张革命;胡适:主张国民觉醒,思想解放。共同点:都学习西方;都为了救亡图存。(2)飞跃: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促进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人民依旧生活在苦难之中;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由材料“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可知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分析材料“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行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知梁启超主张革新政治制度;由材料“要民族革命”“要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可知孙中山主张革命;分析材料“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可知,胡适主张国民觉醒,思想解放。共同点:都学习西方;都为了救亡图存。(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意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促进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人民依旧生活在苦难之中;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点评】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维新运动 :维新变法(或变法图强、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2)积极作用 洋务运动——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道路。 维新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32.(2023八上·萧山期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在中国第一次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相关团体,较有影响力的包括李大钊在北京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周恩来在天津成立的觉悟社等。——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二 两张历史图片(1)根据材料一,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两种主要方式。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重要意义?(2)图A会议中提出的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指出以上两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说明工人运动失败给中国共产党带去的经验教训。【答案】(1)两种方式:《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意义: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思想基础(2)中共一大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联系:中共一大上明确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组织工人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组织下,掀起了京汉铁路工人运动。教训: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提及到《新青年》杂志、发表刊文,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相关团体,可以得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发表杂志报刊和建立马克思主义团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2)图A是中共一大,中共一大明确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是要“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图B是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京汉工人运动的失败使人民更加认识到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军阀是中国人民的敌人,必须与之斗争到底,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仅仅依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斗是不够的,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不能享有起码的民主权利,几乎所有规模较大的工人斗争都受到反动军警的镇压。因此,为了争取革命的胜利,没有革命的武装斗争,仅仅依靠罢工这个武器,主要进行合法斗争,是不行的。【点评】这个时期的斗争也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训。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为了战胜敌人,仅依靠工人阶级的孤军奋战是不够的。党和工人阶级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第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不能享受起码的民主权利,几乎所有规模较大的工人斗争都受到反动军警的镇压。因此,仅依靠“罢工”这个武器是不行的,必须用武装的革命来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1 / 1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朝晖初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2023八上·萧山期中)19世纪30年代后期,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激增,导致白银大量外流。从中国的立场看,这一情形越来越无法容忍。中国因“无法容忍”而采取的最直接的措施是( )A.闭关锁国 B.虎门销烟 C.发动战争 D.平等贸易2.(2023八上·萧山期中)1843年,两江总督向道光帝汇报说:“吏治日坏,民生日困”。1848年,广东某官员进京觐见道光帝,说他沿路所见,“盗贼蜂起,民不聊生”。这说明当时( )A.社会矛盾加深 B.列强侵略加剧C.皇帝权力削弱 D.自然经济繁荣3.(2023八上·萧山期中)19世纪中期,某一运动间接地促使地方政权相对于中央统治的自立倾向,对于削弱中央集权起了很大作用,该运动是(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 D.五四运动4.(2023八上·萧山期中)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它首次提出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它最后无法实施主要是因为残酷的战争环境C.它主张建立“无处不均匀”的理想社会,带有科学性D.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广大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5.(2023八上·萧山期中)综合下表信息,得出的结论符合这一时期史实的是(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南京条约》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A.清朝主动开放力度加强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一带C.清朝通商口岸日益减少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6.(2023八上·萧山期中)它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并且引进了西方的生产技术,传播了西方的科学文化,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它”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7.(2023八上·萧山期中)八(1)班同学们针对下面反映的历史事件展开讨论,发表了如下看法,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1895年(乙未年)4月22日,十八省举人署名《上今上皇帝书》A.举人们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阵营B.该事件诱因是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C.举人们的行动得到皇帝的高度重视D.该事件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8.(2023八上·萧山期中)《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取得了在中国开设工厂、修筑铁路等特权,投资扩大至矿山、金融等国民经济所有部门。这说明《马关条约》的签订 ( )A.推动了国内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B.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D.影响了中国税收和民族经济发展9.(2023八上·萧山期中)1899年,美国提出了如下对华政策:各国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该政策( )①协调列强之间关系②消除列强在华矛盾③维护中国主权完整④列强共同奴役中国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0.(2023八上·萧山期中)甲午战争后留学生主流转向日本,他们之中多数人关注新的政治体制,后来成为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思想和军事人才。这主要说明( )A.甲午战后我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中国借鉴日本经验进行救亡图存C.日本通过留学教育进行文化渗透D.辛亥革命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11.(2023八上·萧山期中)康有为和梁启超对于西方的认识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殖民管理的观察,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浮于表面。据此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维新派自身经验不足 B.顽固派强烈反对C.西方列强的不断干预 D.维新派措施失当12.(2023八上·萧山期中)《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记载,她(慈禧)在西逃途中杀气腾腾地宣布:“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这表明( )A.慈禧利用义和团抵抗列强侵略B.义和团运动导致《辛丑条约》签订C.统治者决定了镇压义和团运动D.义和团运动没有认识到清政府本质13.(2023八上·萧山期中)它是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型,并引发各省回响。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了中华民国。“它”应是( )A.金田起义 B.武昌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广州起义14.(2023八上·萧山期中)右图是一本书的目录(部分),这本书的名字最有可能是( )第三章 中国同盟会一、1905年二、孙中山的美洲之行三、留欧学生的加盟四、孙、黄会晤五、中国同盟会之成立六、民族、民权、民生A.《自强求富史》 B.《变法改良记》C.《义和团运动》 D.《革命先行者》15.(2023八上·萧山期中)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张的共同点是( )A.进行变法改革 B.推翻清朝专制统治C.建立民主共和国 D.学习西方民主制度16.(2023八上·萧山期中)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专制到民主社会转型的开始。下列对这一评价理解正确的是辛亥革命( )①结束了我国的封建制度②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③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④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7.(2023八上·萧山期中)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布了一系列改革风俗的条规,内容涉及禁卖人口、禁止体罚、保护民权、严禁鸦片、禁止赌博、管制娟妓、改革历法、改变称呼等各个方面。其目的主要是( )A.维护革命成果 B.扫除君主专制C.传播革命思想 D.抨击封建礼教18.(2023八上·萧山期中)时空观念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历史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的一项是( )A.袁世凯称帝→护国战争→二次革命→宋教仁遇刺→护法运动B.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护国战争→护法运动C.宋教仁遇刺→护国战争→袁世凯称帝→二次革命→护法运动D.护国战争→袁世凯称帝→二次革命→护法运动→宋教仁遇刺19.(2023八上·萧山期中)《新青年》出版以后,倡导对封建旧家庭的抗争。潮流一开,青年男女对旧家庭旧礼教的反抗,几乎传遍了全国。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B.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D.拉开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20.(2023八上·萧山期中)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下列时间轴解读正确的是( )A.在A时间,洋务派提出了“求富”口号B.B和D爆发的运动都彻底批判封建道德礼教C.C时间成立中华民国,确立为中华民国元年D.该时间轴反映的主题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21.(2023八上·萧山期中)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对遏制专制,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推动了东西方全面融合 B.带领中华民族走出苦难C.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基 D.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22.(2023八上·萧山期中)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这里的“启蒙之水”是指( )A.师夷长技 B.变法图强 C.民主科学 D.自强求富23.(2023八上·萧山期中)《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之一,运动的倡导者们以笔为矛,在《新青年》上发表大量文章进行宣传。下列人物与作品对应正确的是( )A.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B.陈独秀——《狂人日记》C.李大钊——《敬告青年》 D.鲁迅——《文学革命论》24.(2023八上·萧山期中)某著名史学家曾有诗云:“近代历史百十年,民主革命贯始巅。时代变化区新旧,五四从来是界限。”作者意在表明五四运动是( )A.近代历史的开端 B.民主革命的起点C.社会性质转折点 D.新旧时期分界线25.(2023八上·萧山期中)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种“姿态”是指五四运动具有( )A.追求民主共和的进步性 B.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C.发动武装起义的正义性 D.迫切的救亡图存的爱国性26.(2023八上·萧山期中)“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下列叙述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激发了青年的爱国热情②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③人民接受民主和科学的洗礼④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7.(2023八上·萧山期中)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之后“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呼声。这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当时的中国革命( )A.准备物质条件 B.奠定思想基础C.指明斗争方向 D.积蓄群众力量28.(2023八上·萧山期中)学者齐卫平认为,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第三个主导因素应该是上海 ( )A.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C.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D.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地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9题12分,30题10分,31题12分,32题10分,共44分)29.(2023八上·萧山期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场战争?英国议会在1840年4月的3天辩论,可以帮助后人考察战争的根源。关于是否对中国开战,看起来似乎是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 ——《复兴之路》解说词材料二 在台湾南投县有个雾社事件纪念公园,是为纪念抗日英雄莫那鲁道,莫那鲁道为雾社泰雅人原住民,因不满日本掠取原住民资源,实施高压殖民政策,于民国十九年十月二十七日雾社公学校举办运动会之际,突袭前来观礼日本官员。 ——摘自百度百科材料三 1860年西方列强纷纷在北京东交民巷占地建立使馆。A战争后东交民巷被划为外国使馆区,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1901年以后的十余年里,各国使团掀起了大规模扩建或改建使馆的高潮。到1912年,东交民巷使馆区与上海、天津租界的洋建筑风格一致。——摘编自郑孝燮《东长安街是北京最重要的近代历史带》(1)材料一中,中英之间的战争是指哪场战争?英国统治者把这场战争的原因归结为两国的贸易争端是否正确,为什么?(2)材料二中,“民国十九年”指的是公元哪一年?日本能对台湾“实施高压殖民政策”源于中日之间哪一条约?(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A是哪场战争?“东交民巷被划为外国使馆区,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出自哪个条约,并阐述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4)请谈谈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带给我们的启示。30.(2023八上·萧山期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四张历史图片:材料二 从长远来看,义和团运动对中国有利……由此能使西方列强从中吸取教训。外国使节和军人开始意识到,不能再随意地、肆无忌惮地欺侮中国,否则将以遭受巨大报复为代价。 ——摘编自石约翰《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材料三 《南京义和团揭帖》宣布:先将教堂烧去,次将电竿毁尽,邮政、报房、学堂,自当一律扫净。 ——摘编自陈振江等《义和团文献辑注与研究》(1)依据图片,依次写出与侵略者抗争的英雄人物,并总结他们的精神品质。(2)根据材料二,概括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三,指出义和团运动的弱点。31.(2023八上·萧山期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李鸿章对日本公使说:“对于近代贵国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改革,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材料二 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行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材料三 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材料四 胡适说:“在一个遍地都是奴才的国度里,是不可能建立起一个真正自由、民主的共和国的……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1)依据材料,分别概括李鸿章、梁启超、孙中山、胡适的主张,总结这四位人物引领的近代化探索的共同点。(2)材料三中,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有何重要意义?有人认为它还是失败了,请运用所学加以说明。32.(2023八上·萧山期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在中国第一次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相关团体,较有影响力的包括李大钊在北京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周恩来在天津成立的觉悟社等。——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二 两张历史图片(1)根据材料一,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两种主要方式。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重要意义?(2)图A会议中提出的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指出以上两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说明工人运动失败给中国共产党带去的经验教训。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鸦片战争【解析】【分析】19世纪30年代后期,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激增,导致白银大量外流。从中国的立场看,这一情形越来越无法容忍。中国因“无法容忍”而采取的最直接的措施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B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虎门销烟的背景:由于鸦片输入的急剧增加,中英两国的贸易地位完全改变。英国由原来的入超变为出超,中国却相反,造成白银大量外流。据统计,1820-1840年间,中国外流白银约在1亿两。由于鸦片大量输入而引起的白银不断外流,已开始扰乱清王朝的国库和货币的流通,使清朝的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 更为严重的是鸦片的泛滥极大地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如任其发展下去,必将使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 中国禁烟以琦善为首的弛烟派评击黄爵滋,以各种理由将烟害问题归咎于其他社会问题上,而且主张禁烟的官员不过是少数人,就连道光帝即位前也尝过鸦片,后来醒觉才戒掉烟瘾,使他对禁烟一事犹疑不决。2.【答案】A【知识点】鸦片战争【解析】【分析】“吏治日坏,民生日困”“盗贼蜂起,民不聊生”说明当时社会矛盾激烈,人民群众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当中,A正确,BCD无法体现出来。故答案为:A【点评】嘉庆以后,盛极一时的清王朝开始走向衰败,王朝内外各种矛盾也日益显现出来。 特别是道光以后,清王朝社会问题越发严重,吏治的腐败、军队的腐化、土地兼并、人口激增、鸦片对国人身心的侵蚀,鸦片贸易下白银的大量外流,在这种种问题不断激化之下,民间的起义与抗争此起彼伏。3.【答案】C【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解析】【分析】从时间19世纪中期,再到 影响表面这一运动间接地促使地方政权相对于中央统治的自立倾向,对于削弱中央集权起了很大作用,可知该事件为太平天国运动,C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首先,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其次,太平天国运动也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许多农民开始尝试新的生产方式,这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此外,太平天国运动还传播了西方的先进思想和科学知识,这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4.【答案】D【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解析】【分析】A、洪仁玕颁布的《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施政纲领。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A错误;B、天朝田亩制度没有实行。 因为它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B错误;C、它主张建立“无处不均匀”的理想社会,带有空想性,C错误;D、天朝田亩制度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广大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纲领性文件。 同时也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评价(1)《天朝田亩制度》比以往历次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纲领和要求相比水平更高,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 (2)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5.【答案】B【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解析】【分析】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的口岸从沿海地区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①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扩大,中国社会半殖民地性质基本形成。 鸦片贸易合法化;英国人帮办中国海关;外国传教士可以到内地游历、传教、通商。 ②巨额战争赔款加重了人民负担,社会危机加深。 ③北方失去大片领土。 ④天津等11座城市被迫开放,中国国门洞开。 ⑤中国近代外交步入正轨。 ⑥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生。6.【答案】A【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结合材料“它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并且引进了西方的生产技术,传播了西方的科学文化,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可知,“它”是洋务运动,A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洋务运动,又称晚清自救运动、自强运动。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7.【答案】D【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A、该事件的举人们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阵营,A错误;B、该事件的诱因是因为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B错误;C、举人们的行动并没有得到皇帝的高度重视,C错误;D、该事件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背景: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美、法、德、俄、奥、意、日等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因此加紧对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侵略,西方列强趁机掀起侵略中国的狂潮,偌大的中国被分割成了一块块列强的“势力范围”,整个国家已呈豆剖瓜分之势。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危机;《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再次遭受割地、赔款,以及大量主权进—步丧失的厄运。甲午战争的惨败更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亡国灭种的危急形势迫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找新的救国救民道路。8.【答案】C【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解析】【分析】《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取得了在中国开设工厂、修筑铁路等特权,投资扩大至矿山、金融等国民经济所有部门。从材料中可以得知该条约的 签订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正确,AB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①《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日本据此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引发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巨额赔款,迫使清政府以利权作抵押大借外债,进一步受制于人。勒索的巨额赔款,接近于清政府一年总收入的三倍,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迫使其加重对人民的搜刮,还不得不大借附有政治条件的外债,便利了帝国主义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 ②准许日本臣民在中国设厂的规定,适应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要,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片面最惠国条款,纷纷到中国投资设厂、开矿、修铁路,直接掠夺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从而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③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口岸的通商通航,使长江流域全部向帝国主义开放。使列强得以深入长江流域的广阔地区,直接掠夺那里的资源和倾销商品。 ④中国失去台湾和澎湖列岛,刺激了帝国主义掠夺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 ⑤日本利用中国的赔款增加了资本的积累,很快跻身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9.【答案】D【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解析】【分析】1899年,美国提出了如下对华政策:各国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该政策为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目的在于协调列强对华的侵略关系,便于一起奴役中国,①④正确,②③说法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门户开放”政策对美国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是以承认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和既得权利为前提的,这不仅使它获取在华利益,也使得它扩大了在列强侵华活动中影响力,加紧了与其他列强国家在中国的角逐。而面对这些,腐朽软弱的清政府无法有效地维护自己的主权,只得采取“一体均沾”和“以夷制夷”的策略。10.【答案】B【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甲午战争后留学生主流转向日本,他们之中多数人关注新的政治体制,后来成为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思想和军事人才。这主要说明甲午战败推动更多的中国人学习日本经验来救亡图存,B正确,A选项不是材料中体现的目的,C无法体现,D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甲午战败促使向日本学习,留日学生成了反清革命主力 甲午战败的耻辱,也使很多中国人意识到,昔日的学生已成了今日的老师,向日本学习,逐渐成了社会上很多人的共识。洋务重臣张之洞就是倡导青年学生留学日本的积极鼓吹者,他的主张也备受朝廷重视。而当时日本政府中的一些人出于培植在华势力的信念,也主张积极接受中国留学生。11.【答案】A【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康有为和梁启超对于西方的认识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殖民管理的观察,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浮于表面。据此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维新派变法仅仅局限在表面,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所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①客观原因 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还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的势力更是非常弱小,他们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不掌握实权和军队,更没有去发动群众,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而以慈嬉太后为首的反对变法的守旧势力却相当强大,新旧势力对比的差距预示着这场运动难以取胜。 ②主观原因 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是这场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思想上,他们虽然提倡学习西学,却仍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借古代圣贤之名“托古改制”。 b.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虽然在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却是处处碰壁。 c.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了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12.【答案】C【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慈禧在西逃途中杀气腾腾地宣布:“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这表明清政府决定镇压义和团运动,C正确,AB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有多种多样的原因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激烈化。自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文化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成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13.【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结合材料“它是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型,并引发各省回响。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了中华民国。”可知,“它”应是武昌起义,B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武昌起义,又称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暴动,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1911年6月保路运动爆发,辛亥首义于四川,9月四川荣县宣布独立光复,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14.【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从目录中可知同盟话、孙中山、三民主义可以得知该为资产阶级革命派,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资产阶级革命派 :中国近代主张以暴力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用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总称。与改良派(保皇派)相对而名。其主要社会活动集中在辛亥革命前后。主要代表人物有孙中山、章太炎、黄兴、邹容、蔡元培等。15.【答案】D【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解析】【分析】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张的共同点是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D正确,A是康有为维新派的思想,BC是三民主义的思想。故答案为:D【点评】革命派和维新派的思想相同点 (1)阶级属性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 (2)主张有相同的一面,即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 (3)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社会矛盾尖锐的背景下产生的。 (4)都有进步性。 (5)都脱离群众,在反帝反封建方面存在着局限性。 不同点(1)方式上,维新派主张改良,革命派主张革命。 (2)认识上,维新派对清王朝抱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反封建和反清主张,局限性更明显;而革命派则提出了“驱除鞑虏”的口号,把斗争矛头直指清政府。 (3)作用和影响方面,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实际影响更大,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6.【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①辛亥革命并没有结束我国的封建制度,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①错误;②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②正确;③辛亥革命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阀门,③正确;④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④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2、辛亥革命是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权利,在政治和思想上获得了一些解放,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国内纷纷成立了很多实业集团,使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工人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了。 4、辛亥革命虽然成功的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却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7.【答案】A【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布了一系列改革风俗的条规,内容涉及禁卖人口、禁止体罚、保护民权、严禁鸦片、禁止赌博、管制娟妓、改革历法、改变称呼等各个方面。其目的主要是维护革命的成果,A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旧的社会制度,创建了新的社会制度。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辛亥革命先驱,痛感于清政府的腐败和中华民族的危难,果断告别渐进改良的方式,经过艰辛曲折的努力,终于以革命方式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道路探索意义。18.【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解析】【分析】宋教仁遇刺事件发生于1913年3月20日;1913年7月12日,中华民国前江西都督李烈钧在孙中山的号召下,率先起兵反对袁世凯,引发了二次革命;1915年12月13日,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宣布废除共和政体,实行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年号洪宪,自任皇帝;护国战争 (又称护国战役、护国运动、反帝制战争;民国四年—五年,即1915年—1916年)是发生在中国近代的内战,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 唐继尧 、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1917年7月,皖系军阀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拒绝恢复中华民国国会和临时约法。孙中山在广州发动护法运动。因此正确的选项为B选项。故答案为:B【点评】护国运动爆发于1915年12月,结束于1916年7月。 该运动起因是因为袁世凯在1915年底恢复帝制。 为了恢复民国和共和,为了对抗封建帝制。因而才爆发了护国运动。 护国运动主要是由南方将领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组成的护国军而对北洋军发起的战争。其作战地区主要集中在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湖南一带。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撤销帝制,但护国运动并未结束。同年6月6日,袁世凯在一片骂声中去世,黎元洪继任总统。护国运动缓和下来。 1916年7月14日,随着军务院的撤销,护国运动结束。 护法运动: 护法运动开始于1917年7月,结束于1918年5月。 该运动起因是因为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政府宣布拒绝施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重建国会。 为了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了维护共和。因而才爆发了护法运动。 护法运动主要是由孙中山领导,并于1917年8月底在广州另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孙中山出任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开始与段祺瑞北洋政府对峙。19.【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 《新青年》出版以后,倡导对封建旧家庭的抗争。潮流一开,青年男女对旧家庭旧礼教的反抗,几乎传遍了全国。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C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1)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2)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3)“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4)在“五四”以后,全国各地的进步报刊和进步社团,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20.【答案】D【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A、1870年至1890年,是洋务运动的第二阶段,洋务派提出了“求富”的口号,以兴办民办工业为主,A错误;B、维新变法运动并没有批评封建礼教,B错误;C、中华民国元年是1912年,C错误;D、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运动再到新文化运动该时间轴反映的主题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①起步阶段(1840~1895):主要是洋务运动。 ②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包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21.【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由材料“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对遏制专制,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可知,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D正确,ABC说法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意义: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22.【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C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敬告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口号:“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内容:思想革命: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文学革命:推倒旧文学,倡导白话文。23.【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胡适发表《文学改良诌议》,A正确;《狂人日记》是鲁迅的小说,B错误;《敬告青年》 是陈独秀发表的,C错误;《文学革命论》 是陈独秀创作的,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陈独秀:《新青年》、《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胜利》。24.【答案】D【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近代历史百十年,民主革命贯始巅。时代变化区新旧,五四从来是界限。”作者意在表明五四运动是新旧时期也就是新民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25.【答案】B【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 这说明五四运动具备了辛亥革命没有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B正确,ACD是辛亥革命所具备的。故答案为:B【点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26.【答案】A【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下列叙述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有①激发了青年的爱国热情;②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①②正确;人民接受民主和科学的洗礼,是新文化运动的意义;③错误;辛亥革命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④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五四运动中,爱国青年和工人阶级为达到爱国的目的,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积极倡导民主和科学的精神,进而推动了全社会的思想大解放。同时,爱国青年奔走呼号,不怕流血牺牲,为实现理想而苦苦追求,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27.【答案】C【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之后“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呼声。这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当时的中国革命指明了斗争的方向-打倒军阀和列强,C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人民指明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28.【答案】C【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第三个主导因素应该是上海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C正确;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城市不止是上海,A错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是武汉,B错误;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20世纪初,上海已是中国的特大型城市。发达的工商贸易和充盈的金融资产,使其成为近代中国的工业重镇和外贸中心,也成为中国出版业最发达、工人阶级最密集的城市,有“东方巴黎”的美誉。 繁荣发展的文化机构肥沃了进步思想的成长土壤。早在19世纪末,上海的文化出版物就开始向读者介绍马克思主义。上海的《东方杂志》最早介绍列宁的生平;在上海出版的译著《近世社会主义》最早系统介绍社会主义学说;《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率先在上海问世,与此同时,日益壮大的工人阶级正酝酿出伟大的革命力量。29.【答案】(1)鸦片战争不正确理由: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2)1930年《马关条约》(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影响: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落后就要挨打,要坚持发展,一个民族只有强大起来才能卓立与世界民族之林【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1)指发生在1840-1842年之间的鸦片战争,不正确,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为本国商品倾销地和资源掠夺地,而非发展中国经济。(2)民国十九年指的是1930年,日本能对台湾“实施高压殖民政策”源于中日之间《马关条约》。(3)A战争后东交民巷被划为外国使馆区,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A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东交民巷被划为外国使馆区,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出自《辛丑条约》,该条约使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析材料可得出结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要坚持发展,一个民族只有强大起来才能卓立与世界民族之林。【点评】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1)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1894年至1895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1900年至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0.【答案】(1)虎门销烟:林则徐;镇南关大捷:冯子材;收复新疆:左宗棠;激战黄海:邓世昌。他们身上都体现了爱国、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2)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成为“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3)①由于当时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义和团运动存在着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②由于认识不到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以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义和团曾经蒙受封建统治者的欺骗。③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中还存在着迷信、落后的倾向。【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依次为:虎门销烟:林则徐;镇南关大捷:冯子材;收复新疆:左宗棠;激战黄海:邓世昌。他们身上都体现了爱国、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2)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成为“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3)义和团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基本群众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最初,他们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屡遭清政府的镇压。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义和团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帝国主义,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为了躲开义和团运动打击锋芒,被迫采取假宣战,真投降的欺骗手法,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义和团运动,使义和团处于内外夹攻的境地。在国内外敌人的夹击下遭到了失败。【点评】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 (1)由于当时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义和团运动存在着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 (2)由于认识不到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以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义和团曾经蒙受封建统治者的欺骗。 (3)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中还存在着迷信、落后的倾向。31.【答案】(1)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梁启超:主张革新政治制度;孙中山:主张革命;胡适:主张国民觉醒,思想解放。共同点:都学习西方;都为了救亡图存。(2)飞跃: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促进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人民依旧生活在苦难之中;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由材料“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可知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分析材料“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行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知梁启超主张革新政治制度;由材料“要民族革命”“要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可知孙中山主张革命;分析材料“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可知,胡适主张国民觉醒,思想解放。共同点:都学习西方;都为了救亡图存。(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意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促进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人民依旧生活在苦难之中;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点评】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维新运动 :维新变法(或变法图强、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2)积极作用 洋务运动——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道路。 维新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32.【答案】(1)两种方式:《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意义: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思想基础(2)中共一大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联系:中共一大上明确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组织工人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组织下,掀起了京汉铁路工人运动。教训: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提及到《新青年》杂志、发表刊文,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相关团体,可以得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发表杂志报刊和建立马克思主义团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2)图A是中共一大,中共一大明确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是要“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图B是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京汉工人运动的失败使人民更加认识到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军阀是中国人民的敌人,必须与之斗争到底,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仅仅依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斗是不够的,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不能享有起码的民主权利,几乎所有规模较大的工人斗争都受到反动军警的镇压。因此,为了争取革命的胜利,没有革命的武装斗争,仅仅依靠罢工这个武器,主要进行合法斗争,是不行的。【点评】这个时期的斗争也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训。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为了战胜敌人,仅依靠工人阶级的孤军奋战是不够的。党和工人阶级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第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不能享受起码的民主权利,几乎所有规模较大的工人斗争都受到反动军警的镇压。因此,仅依靠“罢工”这个武器是不行的,必须用武装的革命来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朝晖初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朝晖初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