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信息港初中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信息港初中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信息港初中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4·萧山期中)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看到的生活场景可能有(  )
①元谋人能够使用骨针
②北京人能用火御寒照明
③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
④山顶洞人会佩戴磨光的装饰项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解析】【分析】①1930年在北京郊区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发现山顶洞人的居住遗址。 出土的骨针,针身保存完好,仅针孔残缺,刮磨得很光滑。 它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编织工具,是山顶洞人使用骨针,①错误;
②北京人可以使用火御寒照明,②正确;
③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③正确;
④山顶洞人会佩戴磨光的装饰项链 ,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生产状况:①采集狩猎 ②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③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原始社会。 6.地位:①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②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发现地点: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3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①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②会人工取火。
2.(2024·萧山期中)距今约7000年前,长江流域出现的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  )
A.仰韶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良渚遗址
【答案】B
【知识点】中华文明的曙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年前,长江流域出现的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河姆渡文明。
故答案为:B
【点评】河姆渡居民 1、距今时间:约7000年 2、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3、房屋:干栏式 建筑(南方温暖潮湿,可通风防潮),发现木结构水井 4、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耜) 5、生产活动:种植水稻、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6、手工业:制作陶器和玉器、乐器(骨哨)、雕刻(象雕)、使用天然漆。
3.(2024·萧山期中)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则天下稳”,以下不属于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的是(  )
A.农作物种植 B.村庄、打制石器的发展
C.家畜饲养出现 D.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
【解析】【分析】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的是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出现、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ACD正确,不包括B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出现、聚落、磨制工具(耒耜)发展。
4.(2024·萧山期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出自《礼记》,其中提到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这一社会现象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
A.半坡人时期 B.黄帝炎帝时期
C.尧舜禹时期 D.夏朝
【答案】C
【知识点】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解析】【分析】“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这一社会现象最早出现的时期是尧舜禹时期,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黄河流域尧舜禹的禅让:禅让制:将部落联盟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实质是史前时代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顺序;尧——舜——禹。
5.(2024·萧山期中)下列对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远古传说均为虚构,不可相信
B.历史事实是基于远古传说概括出来的
C.远古传说就是历史事实
D.远古传说有夸张成分,但不少传说仍有较高价值
【答案】D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A、远古传说不一定都是虚构,A错误;
B、历史事实是基于多种概括出来的,B错误;
C、远古传说不等于历史事实,C错误;
D、远古传说有夸张成分,但不少传说仍有较高价值,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远古传说中有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是真实的历史.并已被考古发掘所证实。 两者之间又有区别:远古传说,是在文字发明以前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一种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张;历史事实,则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6.(2024·萧山期中)夏王朝建立后,阶级分化日益严重,等级界限更加分明,下列说法不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制定历法,称为“夏历”
B.二里头遗址中发现宫殿建筑群和平民生活区
C.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D.平民不能使用高贵礼器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夏王朝建立后,阶级分化日益严重,等级界限更加分明,例如: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平民不能使用高贵礼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宫殿建筑群和平民生活区 ,BCD正确;
夏历的制定不能体现出这一点,A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7.(2024·萧山期中)分封制是周王为稳定周初政治形式而采用的制度,在分封制下,诸侯需要承担哪些承担的义务(  )
①在周王军队中服役
②向周王进贡
③服从周王调兵
④在自己的封地内再进行分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分封制是周王为稳定周初政治形式而采用的制度,在分封制下,诸侯需要向周王进贡、服从周王的调兵,②③正确;
诸侯王不需要再周王军队中服役,①错误,
④属于诸侯王的权利。
故答案为:B
【点评】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的义务;③随从作战;④交纳贡赋;⑤朝觐述职的义务。
8.(2024·萧山期中)七年级一兴趣小组想要研究关于“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的史实,他们可以参考的文物是(  )
A.利簋 B.四羊方尊
C.司母戊鼎 D.三星堆青铜面具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因此七年级一兴趣小组想要研究关于“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的史实,他们可以参考的文物是利簋,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商四羊青铜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商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约前十四世纪至前十一世纪)铸品。青铜大面具是三星堆文化典型器物,距今已有3000多年,体现了古蜀先民对自然万物与人神世界的理解与思考。
9.(2024·萧山期中)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最大特点是货币铸造的种类繁多,币制混乱。各国自行铸造货币,相互流通,形成了多币制和多币型长期共存并用的特殊局面。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由于当时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各国均各自为政,经济也自成体系
B.这离不开当时金属铸造技术的日渐成熟
C.说明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和商业活动逐渐活跃
D.使当时的等级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A、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种类繁多,币制混乱是因为诸侯国的崛起,周王室的统治力下降,诸侯国各自为政,A正确;
B、多种币制的存在离不开当时货币铸造技术的发展和成熟,B正确;
C、币制的种类繁多说明当时需要用到的货币多,诸侯国的商品经济发展需求,C正确;
D、币制的混乱和等级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完全没有关系,D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经过西周末年的战乱后,王室实力大减,平王东迁依靠诸侯的力量才得以实现。东迁以后,王室辖地大为缩小,且在不断缩减之中。辖地缩小、赋税相应减少,各国诸侯已不再定期朝贡,王室失去贡纳,经济十分困难。与王室辖地缩小,经济窘迫相反,各诸侯国势力日益崛起,开始挑战周天子的独尊地位。周天子只具虚名,而无实力,无法行施相应的权力,日渐衰微,出现了“政由方伯”的局面。
10.(2024·萧山期中)绘制流程图是准确描述事物之间关系的重要方法。能从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实关系图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诸侯在国内开展变法运动,欲称霸天下
B.春秋时期出现的铁制农具推动历史发展
C.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直接导致诸侯争霸局面
D.秦国成为春秋后期实力最强的诸侯
【答案】B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铁的出现和牛耕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得诸侯国实力壮大,周天子经济实力衰落,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铁制农具等生产工具的出现推动了历史的发展,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的意义 :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11.(2024·萧山期中)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大的是商鞅变法。其变法中在当时最让新农民"喜"旧贵族"悲”,对后世地方经济发展有影响的措施是(  )
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④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大的是商鞅变法。其变法中在当时最让新农民"喜"旧贵族"悲”,对后世地方经济发展有影响的措施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①②正确;
③④不是经济方面的措施。
故答案为:A
【点评】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一、经济措施: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 (1)废井田、开阡陌(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3)统一度量衡。
12.(2024·萧山期中)"深淘滩,低作堰",这一治水真经在水利工程上的运用,使得某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该水利工程位于今(  )
A.山东省 B.四川省 C.重庆市 D.河南省
【答案】B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水利枢纽位于四川省,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是由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 秦昭王后期(约公元前276年至251年),蜀郡守李冰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组织岷江两岸人民,修建都江堰。
13.(2024·萧山期中)公元前345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某年轻富商想迅速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可行途径是(  )
A.发奋读书,黄金屋中寻觅出路 B.回乡务农,日出耕地夜织布
C.报效国家,批戎穿甲上阵杀敌 D.继续经商,黄金万两购豪宅
【答案】C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 公元前345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某年轻富商想迅速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可行途径是当兵博取军工,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李有为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40年,此时秦国已经落实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有重本抑末(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等。其中,奖励耕织,奖励军功,为当时的人们提高社会地位提供了条件。因此,富商李有为要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必须弃商务农,努力耕织;上战场杀敌立军功;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
14.(2024·萧山期中)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一,文字却是基本上一致的,与此有关的是(  )
A.相传皇帝时期,仓颉创造了文字
B.商朝甲骨文已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C.秦朝将小纂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D.新中国建立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简体字
【答案】C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一,文字却是基本上一致的,与此有关的是秦始皇将小篆作为通用的文字在全国内使用,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小篆作为秦朝的官方文字,其字形规整、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小篆的推广,使得各地的人们都能够使用同一种文字进行交流,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交流。 同时,小篆的推广也使得古代的文化典籍得以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15.(2024·萧山期中)下列关于秦始皇的评价或陈述中,属于肯定或揭示他的主要功绩的有(  )
①李白: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
②司马迁:车同轨,书同文
③侯生、卢生:刚愎自用,乐以刑杀为威
④毛泽东:百代都行秦政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包括:确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 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 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 统一六国,免战于乱世袭,①②④属于秦始皇的功绩,③不属于其功绩。
故答案为:C
【点评】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业绩,将影响较大的几项罗列如下:1、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 2、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 2、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 4、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 5、焚六国史书,客观来讲统一了思想,避免因为历史问题而导致国家分裂;但是毁掉的各国古籍都有副本保存,其后被毁是由于项羽火烧秦都造成的; 6、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7、修建长城,抵御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线,长城长期成为国界; 8、南征南越,将福建、浙江、两广纳入中国版图。 9、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至此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16.(2024·萧山期中)下列对以下两幅图片所反映史实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秦代的刑具 大泽乡起义
A.沉重的赋税导致秦末农民起义 B.思想的禁锢导致大泽乡起义
C.繁重的徭役导致农民大起义 D.残酷刑罚导致陈胜、吴广起义
【答案】D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秦代的刑具显示了秦朝的残酷刑罚,大泽乡起义是陈胜、吴广发起的起义,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一、秦的暴政 1.秦朝的暴政表现在: (1)沉重的赋税; (2)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3)刑罚严酷; (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2.影响:秦朝的暴政使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又名“大泽乡起义”) 1.原因:①直接原因:遇雨误期,按律当斩; 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 3.经过:陈胜称王,在陈建立“张楚”政权,向西进攻,直逼咸阳。结果起义失败。 4.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后世人民反抗残暴。
17.(2024·萧山期中)这个王朝刚建立时,百姓极度贫困,将相出行只能坐牛车。但数十年后,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这个治世被称为(  )
A.开元盛世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光武中兴
【答案】B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汉王朝刚建立时,百姓极度贫困,将相出行只能坐牛车。但数十年后,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可知,这个治世被称为文景之治,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文帝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 还全免田租。汉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 文景之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同时也是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对以后的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
18.(2024·萧山期中)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诏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诸侯)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该措施(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
C.使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答案】A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以推恩将自己封地分给子弟,由皇帝制定封号,此举措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推恩令的实施,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朝廷对地方的统治,提高了政治效率。 其次,它促进了诸侯王的分化,减少了地方势力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有利于国家的长期稳定。 然而,推恩令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由于诸侯王的势力被过度削弱,导致地方行政效率下降,影响了国家的发展。
19.(2024·萧山期中)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西汉以儒学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这一转变体现了(  )
①人们思想活跃,不断创造新思想
②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③思想大一统格局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的学派消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西汉以儒学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这一转变体现了②中央集权不断强化;③思想大一统格局的形成,②③正确;
这并没有表明人民在不断创造新思想,①错误;
儒学以外的学派并没有消亡,④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从思想的百花齐放到儒家独尊,思想学说趋于统一。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体现了社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思想环境宽松活跃的氛围,而西汉"独尊儒术"使得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唯一的正统,其他各家“不能并进”,思想文化上的大一统实质上是中央集权的强化、思想控制的加强。
20.(2024·萧山期中)下表显示了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  )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A.“七国之乱”爆发 B.“八王之乱”爆发
C.藩镇割据出现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答案】D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由表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东汉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由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他推翻了王莽所建立起的新王朝,重新恢复由刘氏统治的汉王朝。从公元25年刘秀称帝起到公元220年曹丕代汉止,因国都洛阳在西汉国都长安的东面,史家称此汉朝为东汉,乃为区别于西汉之前汉。东汉又叫后汉,东汉王朝定都洛阳,东汉自光武中兴到汉献帝被废,历14帝,凡196年而亡,其中未满16岁即位的皇帝竟多达9人,占总数的四分之三,并且自和帝之下,皇帝均为幼年即位,这成为除外戚专权、宦官干政外,东汉政治的又一大怪胎。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40分。按序分别为16分,12分,12分)
21.(2024·萧山期中)了解各朝的制度与治国理念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变革】
【治国理念】
材料二: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一百四十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材料三: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
——李斯《琅琊台刻石》
(1)写出图1中①、②处分别对应的制度或人物。
(2)图2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实行的何种制度?该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材料二中主要诸侯国数量有何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4)材料三体现了秦始皇哪些功绩?分别有什么影响?
【答案】(1)禅让制;启
(2)西周的分封制,作用是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3)逐步减少;诸侯争霸兼并,大国兼并小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是诸侯国不断减少,有助于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
(4)统一全国、实行郡县制;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解析】【分析】(1)尧舜时期为禅让制,夏朝的开国君主启在继承大禹的王位后,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始了世袭制,即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度。
(2) 图2周天子分封宗亲和功臣土地、奴隶,但是诸侯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反映了我国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度,分封制在当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3)从“千八百国”到一百四十多个诸侯国,说明了诸侯国的数量逐渐在减少,原因是因为诸侯争霸兼并,大国兼并小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使得当时社会战乱频发,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是诸侯国不断减少,后期有助于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
(4)材料三说道“ 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 ”皇帝指的是秦始皇,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废除诸侯,建立起单一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地方行政体制。这是一种“中央—郡县”一元化的行政体制。全国境内的“多民族”被纳入郡县这样的行政管辖范围之内,由行政管理所带来的政治上的统合可打散乃至融化族群上的差异;郡县控制了地方,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统一。
【点评】1、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利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 2、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逐渐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分封制使得各诸侯在自己领的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权,这为西周的衰落埋下了隐患。 3、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22.(2024·萧山期中)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 ,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材料二: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德治主义” ,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材料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统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材料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 ,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2)“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请你用一句话评价孔子。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百家争鸣的出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答案】(1)百家争鸣;墨家:墨子;法家:韩非。
(2)“仁”;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
(3)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或: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了社会发展)。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上百家争鸣,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2)“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的许多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点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争鸣不仅展示了当时各个学派之间的思想碰撞,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在今天,百家争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仅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体现。
23.(2024·萧山期中)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帝王,他开创了汉朝大一统的盛世局面。结合下列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图示中的历史】
【史料中的历史】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班固《汉书》
【货币中的历史】
【评价中的历史】
材料: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1)这两幅图片体现了汉武帝在政治上实行了什么政策 有何作用
(2)这段史料记载了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影响
(3)上图(a)所示是汉武帝时期所铸的什么钱币 图(b)是哪个朝代使用的钱币
(4)根据材料,你怎样评价汉武帝
【答案】(1)颁布推恩令;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2)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的精神支柱,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五铢钱;秦朝。
(4)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是我国封建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1)这两幅图片体现了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推恩令是汉朝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个旨在减少诸侯的封地,削弱诸侯王势力范围的一项重要法令。
(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的精神支柱,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由图可知,图a是汉武帝所铸造的五铢钱,图b是秦朝使用的钱币。
(4)汉武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
【点评】汉武帝的功绩可以分为对内河对外,先说对内。在政治上,汉武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内外朝,推行刺史制度和察举制;在文化方面,独尊儒术,并且支持乐府、诗歌的发展,推动了汉赋、乐府的繁荣。在经济上,汉武帝大力治理黄河,为中原百姓除掉一害。 对外方面,汉武帝统一南越东欧、征服西南夷、朝鲜,基本统一了传统的汉地十八省地区。又长期和匈奴斗争,收复河套,得到河西走廊,经营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将中国版图扩大了一倍。
1 / 1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信息港初中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4·萧山期中)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看到的生活场景可能有(  )
①元谋人能够使用骨针
②北京人能用火御寒照明
③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
④山顶洞人会佩戴磨光的装饰项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4·萧山期中)距今约7000年前,长江流域出现的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  )
A.仰韶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良渚遗址
3.(2024·萧山期中)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则天下稳”,以下不属于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的是(  )
A.农作物种植 B.村庄、打制石器的发展
C.家畜饲养出现 D.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4.(2024·萧山期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出自《礼记》,其中提到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这一社会现象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
A.半坡人时期 B.黄帝炎帝时期
C.尧舜禹时期 D.夏朝
5.(2024·萧山期中)下列对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远古传说均为虚构,不可相信
B.历史事实是基于远古传说概括出来的
C.远古传说就是历史事实
D.远古传说有夸张成分,但不少传说仍有较高价值
6.(2024·萧山期中)夏王朝建立后,阶级分化日益严重,等级界限更加分明,下列说法不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制定历法,称为“夏历”
B.二里头遗址中发现宫殿建筑群和平民生活区
C.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D.平民不能使用高贵礼器
7.(2024·萧山期中)分封制是周王为稳定周初政治形式而采用的制度,在分封制下,诸侯需要承担哪些承担的义务(  )
①在周王军队中服役
②向周王进贡
③服从周王调兵
④在自己的封地内再进行分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2024·萧山期中)七年级一兴趣小组想要研究关于“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的史实,他们可以参考的文物是(  )
A.利簋 B.四羊方尊
C.司母戊鼎 D.三星堆青铜面具
9.(2024·萧山期中)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最大特点是货币铸造的种类繁多,币制混乱。各国自行铸造货币,相互流通,形成了多币制和多币型长期共存并用的特殊局面。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由于当时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各国均各自为政,经济也自成体系
B.这离不开当时金属铸造技术的日渐成熟
C.说明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和商业活动逐渐活跃
D.使当时的等级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10.(2024·萧山期中)绘制流程图是准确描述事物之间关系的重要方法。能从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实关系图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诸侯在国内开展变法运动,欲称霸天下
B.春秋时期出现的铁制农具推动历史发展
C.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直接导致诸侯争霸局面
D.秦国成为春秋后期实力最强的诸侯
11.(2024·萧山期中)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大的是商鞅变法。其变法中在当时最让新农民"喜"旧贵族"悲”,对后世地方经济发展有影响的措施是(  )
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④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2024·萧山期中)"深淘滩,低作堰",这一治水真经在水利工程上的运用,使得某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该水利工程位于今(  )
A.山东省 B.四川省 C.重庆市 D.河南省
13.(2024·萧山期中)公元前345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某年轻富商想迅速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可行途径是(  )
A.发奋读书,黄金屋中寻觅出路 B.回乡务农,日出耕地夜织布
C.报效国家,批戎穿甲上阵杀敌 D.继续经商,黄金万两购豪宅
14.(2024·萧山期中)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一,文字却是基本上一致的,与此有关的是(  )
A.相传皇帝时期,仓颉创造了文字
B.商朝甲骨文已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C.秦朝将小纂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D.新中国建立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简体字
15.(2024·萧山期中)下列关于秦始皇的评价或陈述中,属于肯定或揭示他的主要功绩的有(  )
①李白: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
②司马迁:车同轨,书同文
③侯生、卢生:刚愎自用,乐以刑杀为威
④毛泽东:百代都行秦政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2024·萧山期中)下列对以下两幅图片所反映史实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秦代的刑具 大泽乡起义
A.沉重的赋税导致秦末农民起义 B.思想的禁锢导致大泽乡起义
C.繁重的徭役导致农民大起义 D.残酷刑罚导致陈胜、吴广起义
17.(2024·萧山期中)这个王朝刚建立时,百姓极度贫困,将相出行只能坐牛车。但数十年后,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这个治世被称为(  )
A.开元盛世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光武中兴
18.(2024·萧山期中)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诏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诸侯)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该措施(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
C.使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19.(2024·萧山期中)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西汉以儒学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这一转变体现了(  )
①人们思想活跃,不断创造新思想
②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③思想大一统格局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的学派消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2024·萧山期中)下表显示了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  )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A.“七国之乱”爆发 B.“八王之乱”爆发
C.藩镇割据出现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40分。按序分别为16分,12分,12分)
21.(2024·萧山期中)了解各朝的制度与治国理念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变革】
【治国理念】
材料二: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一百四十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材料三: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
——李斯《琅琊台刻石》
(1)写出图1中①、②处分别对应的制度或人物。
(2)图2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实行的何种制度?该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材料二中主要诸侯国数量有何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4)材料三体现了秦始皇哪些功绩?分别有什么影响?
22.(2024·萧山期中)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 ,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材料二: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德治主义” ,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材料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统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材料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 ,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2)“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请你用一句话评价孔子。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百家争鸣的出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23.(2024·萧山期中)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帝王,他开创了汉朝大一统的盛世局面。结合下列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图示中的历史】
【史料中的历史】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班固《汉书》
【货币中的历史】
【评价中的历史】
材料: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1)这两幅图片体现了汉武帝在政治上实行了什么政策 有何作用
(2)这段史料记载了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影响
(3)上图(a)所示是汉武帝时期所铸的什么钱币 图(b)是哪个朝代使用的钱币
(4)根据材料,你怎样评价汉武帝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解析】【分析】①1930年在北京郊区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发现山顶洞人的居住遗址。 出土的骨针,针身保存完好,仅针孔残缺,刮磨得很光滑。 它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编织工具,是山顶洞人使用骨针,①错误;
②北京人可以使用火御寒照明,②正确;
③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③正确;
④山顶洞人会佩戴磨光的装饰项链 ,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生产状况:①采集狩猎 ②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③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原始社会。 6.地位:①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②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发现地点: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3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①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②会人工取火。
2.【答案】B
【知识点】中华文明的曙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年前,长江流域出现的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河姆渡文明。
故答案为:B
【点评】河姆渡居民 1、距今时间:约7000年 2、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3、房屋:干栏式 建筑(南方温暖潮湿,可通风防潮),发现木结构水井 4、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耜) 5、生产活动:种植水稻、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6、手工业:制作陶器和玉器、乐器(骨哨)、雕刻(象雕)、使用天然漆。
3.【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
【解析】【分析】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的是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出现、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ACD正确,不包括B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出现、聚落、磨制工具(耒耜)发展。
4.【答案】C
【知识点】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解析】【分析】“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这一社会现象最早出现的时期是尧舜禹时期,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黄河流域尧舜禹的禅让:禅让制:将部落联盟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实质是史前时代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顺序;尧——舜——禹。
5.【答案】D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A、远古传说不一定都是虚构,A错误;
B、历史事实是基于多种概括出来的,B错误;
C、远古传说不等于历史事实,C错误;
D、远古传说有夸张成分,但不少传说仍有较高价值,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远古传说中有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是真实的历史.并已被考古发掘所证实。 两者之间又有区别:远古传说,是在文字发明以前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一种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张;历史事实,则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6.【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夏王朝建立后,阶级分化日益严重,等级界限更加分明,例如: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平民不能使用高贵礼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宫殿建筑群和平民生活区 ,BCD正确;
夏历的制定不能体现出这一点,A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7.【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分封制是周王为稳定周初政治形式而采用的制度,在分封制下,诸侯需要向周王进贡、服从周王的调兵,②③正确;
诸侯王不需要再周王军队中服役,①错误,
④属于诸侯王的权利。
故答案为:B
【点评】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的义务;③随从作战;④交纳贡赋;⑤朝觐述职的义务。
8.【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因此七年级一兴趣小组想要研究关于“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的史实,他们可以参考的文物是利簋,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商四羊青铜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商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约前十四世纪至前十一世纪)铸品。青铜大面具是三星堆文化典型器物,距今已有3000多年,体现了古蜀先民对自然万物与人神世界的理解与思考。
9.【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A、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种类繁多,币制混乱是因为诸侯国的崛起,周王室的统治力下降,诸侯国各自为政,A正确;
B、多种币制的存在离不开当时货币铸造技术的发展和成熟,B正确;
C、币制的种类繁多说明当时需要用到的货币多,诸侯国的商品经济发展需求,C正确;
D、币制的混乱和等级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完全没有关系,D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经过西周末年的战乱后,王室实力大减,平王东迁依靠诸侯的力量才得以实现。东迁以后,王室辖地大为缩小,且在不断缩减之中。辖地缩小、赋税相应减少,各国诸侯已不再定期朝贡,王室失去贡纳,经济十分困难。与王室辖地缩小,经济窘迫相反,各诸侯国势力日益崛起,开始挑战周天子的独尊地位。周天子只具虚名,而无实力,无法行施相应的权力,日渐衰微,出现了“政由方伯”的局面。
10.【答案】B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铁的出现和牛耕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得诸侯国实力壮大,周天子经济实力衰落,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铁制农具等生产工具的出现推动了历史的发展,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的意义 :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11.【答案】A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大的是商鞅变法。其变法中在当时最让新农民"喜"旧贵族"悲”,对后世地方经济发展有影响的措施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①②正确;
③④不是经济方面的措施。
故答案为:A
【点评】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一、经济措施: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 (1)废井田、开阡陌(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3)统一度量衡。
12.【答案】B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水利枢纽位于四川省,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是由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 秦昭王后期(约公元前276年至251年),蜀郡守李冰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组织岷江两岸人民,修建都江堰。
13.【答案】C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 公元前345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某年轻富商想迅速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可行途径是当兵博取军工,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李有为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40年,此时秦国已经落实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有重本抑末(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等。其中,奖励耕织,奖励军功,为当时的人们提高社会地位提供了条件。因此,富商李有为要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必须弃商务农,努力耕织;上战场杀敌立军功;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
14.【答案】C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一,文字却是基本上一致的,与此有关的是秦始皇将小篆作为通用的文字在全国内使用,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小篆作为秦朝的官方文字,其字形规整、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小篆的推广,使得各地的人们都能够使用同一种文字进行交流,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交流。 同时,小篆的推广也使得古代的文化典籍得以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15.【答案】C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包括:确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 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 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 统一六国,免战于乱世袭,①②④属于秦始皇的功绩,③不属于其功绩。
故答案为:C
【点评】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业绩,将影响较大的几项罗列如下:1、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 2、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 2、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 4、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 5、焚六国史书,客观来讲统一了思想,避免因为历史问题而导致国家分裂;但是毁掉的各国古籍都有副本保存,其后被毁是由于项羽火烧秦都造成的; 6、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7、修建长城,抵御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线,长城长期成为国界; 8、南征南越,将福建、浙江、两广纳入中国版图。 9、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至此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16.【答案】D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秦代的刑具显示了秦朝的残酷刑罚,大泽乡起义是陈胜、吴广发起的起义,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一、秦的暴政 1.秦朝的暴政表现在: (1)沉重的赋税; (2)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3)刑罚严酷; (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2.影响:秦朝的暴政使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又名“大泽乡起义”) 1.原因:①直接原因:遇雨误期,按律当斩; 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 3.经过:陈胜称王,在陈建立“张楚”政权,向西进攻,直逼咸阳。结果起义失败。 4.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后世人民反抗残暴。
17.【答案】B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汉王朝刚建立时,百姓极度贫困,将相出行只能坐牛车。但数十年后,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可知,这个治世被称为文景之治,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文帝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 还全免田租。汉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 文景之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同时也是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对以后的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
18.【答案】A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以推恩将自己封地分给子弟,由皇帝制定封号,此举措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推恩令的实施,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朝廷对地方的统治,提高了政治效率。 其次,它促进了诸侯王的分化,减少了地方势力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有利于国家的长期稳定。 然而,推恩令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由于诸侯王的势力被过度削弱,导致地方行政效率下降,影响了国家的发展。
19.【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西汉以儒学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这一转变体现了②中央集权不断强化;③思想大一统格局的形成,②③正确;
这并没有表明人民在不断创造新思想,①错误;
儒学以外的学派并没有消亡,④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从思想的百花齐放到儒家独尊,思想学说趋于统一。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体现了社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思想环境宽松活跃的氛围,而西汉"独尊儒术"使得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唯一的正统,其他各家“不能并进”,思想文化上的大一统实质上是中央集权的强化、思想控制的加强。
20.【答案】D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由表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东汉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由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他推翻了王莽所建立起的新王朝,重新恢复由刘氏统治的汉王朝。从公元25年刘秀称帝起到公元220年曹丕代汉止,因国都洛阳在西汉国都长安的东面,史家称此汉朝为东汉,乃为区别于西汉之前汉。东汉又叫后汉,东汉王朝定都洛阳,东汉自光武中兴到汉献帝被废,历14帝,凡196年而亡,其中未满16岁即位的皇帝竟多达9人,占总数的四分之三,并且自和帝之下,皇帝均为幼年即位,这成为除外戚专权、宦官干政外,东汉政治的又一大怪胎。
21.【答案】(1)禅让制;启
(2)西周的分封制,作用是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3)逐步减少;诸侯争霸兼并,大国兼并小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是诸侯国不断减少,有助于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
(4)统一全国、实行郡县制;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解析】【分析】(1)尧舜时期为禅让制,夏朝的开国君主启在继承大禹的王位后,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始了世袭制,即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度。
(2) 图2周天子分封宗亲和功臣土地、奴隶,但是诸侯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反映了我国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度,分封制在当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3)从“千八百国”到一百四十多个诸侯国,说明了诸侯国的数量逐渐在减少,原因是因为诸侯争霸兼并,大国兼并小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使得当时社会战乱频发,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是诸侯国不断减少,后期有助于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
(4)材料三说道“ 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 ”皇帝指的是秦始皇,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废除诸侯,建立起单一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地方行政体制。这是一种“中央—郡县”一元化的行政体制。全国境内的“多民族”被纳入郡县这样的行政管辖范围之内,由行政管理所带来的政治上的统合可打散乃至融化族群上的差异;郡县控制了地方,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统一。
【点评】1、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利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 2、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逐渐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分封制使得各诸侯在自己领的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权,这为西周的衰落埋下了隐患。 3、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22.【答案】(1)百家争鸣;墨家:墨子;法家:韩非。
(2)“仁”;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
(3)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或: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了社会发展)。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上百家争鸣,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2)“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的许多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点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争鸣不仅展示了当时各个学派之间的思想碰撞,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在今天,百家争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仅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体现。
23.【答案】(1)颁布推恩令;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2)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的精神支柱,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五铢钱;秦朝。
(4)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是我国封建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1)这两幅图片体现了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推恩令是汉朝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个旨在减少诸侯的封地,削弱诸侯王势力范围的一项重要法令。
(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的精神支柱,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由图可知,图a是汉武帝所铸造的五铢钱,图b是秦朝使用的钱币。
(4)汉武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
【点评】汉武帝的功绩可以分为对内河对外,先说对内。在政治上,汉武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内外朝,推行刺史制度和察举制;在文化方面,独尊儒术,并且支持乐府、诗歌的发展,推动了汉赋、乐府的繁荣。在经济上,汉武帝大力治理黄河,为中原百姓除掉一害。 对外方面,汉武帝统一南越东欧、征服西南夷、朝鲜,基本统一了传统的汉地十八省地区。又长期和匈奴斗争,收复河套,得到河西走廊,经营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将中国版图扩大了一倍。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