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逢入京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意境。2.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艺术魅力。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中表达的离乡之情和对入京使的嘱托。2.难点:感悟诗人运用夸张手法表现强烈感情的艺术特色。三、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2.合作探究法。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代,人们常常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家乡,踏上远行的征程。在这漫长的路途中,他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其中有一种人被称为“入京使”。“入京使”通常是被派往京城传递消息或执行任务的使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诗人岑参在遇到入京使时所作。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的世界,感受他在远离家乡的路上的心情和思考。(二)作者介绍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作以豪放、雄奇著称。岑参自幼聪慧过人,五岁时便开始接受教育。他早年投身仕途,但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谪。然而,这些经历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岑参的诗歌多以边塞生活为背景,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紧张的战争场面以及士兵们的生活情感。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边疆将士的赞美。岑参的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等。他的诗风格独特,语言优美,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岑参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展现了唐代边塞诗歌的独特魅力。(三)写作背景《逢入京使》的写作背景是岑参在安西都护府任幕府判官时,前往安西途中偶遇入京使者,勾起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当时,岑参身处遥远的边塞,离家万里,环境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遇到了入京的使者,心中的思乡之情愈发浓烈。但由于行程匆忙,他没有时间写信回家,只能托使者捎口信给家人,报个平安。这首诗既表达了岑参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也反映了他在边塞生活中的孤独和艰辛。同时,诗中还透露出他对国事的关心和对未来的期望。(四)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教师示范朗读,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节奏和情感的把握。2.诗意解读: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歌的含义,在此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3.学生齐读,教师指导。(五)深入探究1.“故园东望路漫漫”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故园东望路漫漫”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因路途遥远而产生的惆怅心情。诗人身处异乡,远离故园,向东远望,回家的路漫长而遥远。这种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归途的期盼和无奈,在这句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路漫漫”也暗示了诗人在边塞的生活艰苦,归途无期,增添了几分孤独和苍凉的感觉。这句诗用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他的思乡之情。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句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点?“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句诗体现了诗人的率真、洒脱和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在这句诗中,诗人在匆忙中遇到了入京使,没有纸笔写信,却毫不犹豫地拜托对方传语给家人报平安。这种直接而真诚的表达方式,展示了诗人的坦率和豁达。他没有因为条件的限制而犹豫不决,而是果断地采取了最简单而有效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信息。此外,这句诗也反映了诗人在艰苦的边塞环境中,依然保持着对家人的关怀和责任感。他不顾及形式,只在乎将自己的平安消息传递给亲人,体现了他的亲情观念和对家人的牵挂。这句诗展示了诗人率真、洒脱的性格,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家人的关爱和责任感。3.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人在《逢入京使》中表达了以下几种情感:思乡之情:“故园东望路漫漫”一句,体现了诗人对遥远故乡的思念之情。孤独与惆怅:在边塞的环境中,诗人感到孤独和惆怅,渴望与家人团聚。无奈与感慨:由于条件所限,无法写信回家,只能请入京使传话,这种无奈和感慨在诗中也有所体现。对入京使的信任:诗人将传话的任务交给入京使,表现出对他的信任。对平安的渴望:“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希望家人知道自己平安的愿望。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在离乡远行途中的复杂情感,包括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对自身处境的感慨等。4.诗歌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逢入京使》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例如,“双袖龙钟泪不干”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诗人因思乡而流泪不止,将袖子都湿透了。这种夸张的表达方式,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夸张手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增强情感表达:夸张能够放大事物的特点或情感,使其更加鲜明、强烈地传递给读者,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营造氛围:通过夸张的描写,可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使读者更好地融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中。引起读者注意:夸张的表达往往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加关注诗歌所传达的信息。增强艺术效果:夸张手法可以使诗歌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加其艺术感染力。在《逢入京使》中,夸张手法的运用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效果,使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深入人心。5.如何通过诗歌的意象来理解诗人的情感?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来理解诗人的情感。在《逢入京使》中,一些意象能帮助我们体会诗人的心情:路:诗中的“路漫漫”不仅表示路途遥远,也可能暗示诗人的人生道路充满艰辛。故园:代表着诗人的家乡,体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泪:“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泪”,是诗人思乡之情的直接体现。平安:“报平安”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牵挂和对他们平安的期望。(六)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探究这首诗对我们理解唐代的边塞生活有什么帮助?老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岑参的《逢入京使》。这首诗是岑参在边塞时所作,那么它对我们理解唐代的边塞生活有什么帮助呢?学生 A:老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唐代的边塞生活很艰苦,诗中的“路漫漫”就说明了路途遥远,环境恶劣。学生 B:是的,而且诗中还提到了“马上相逢”,这也让我们知道在边塞人们主要的交通方式是骑马。老师:很好,还有其他同学有不同的看法吗?学生 C:我觉得“凭君传语报平安”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边塞生活中的人们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学生 D:还有,诗中没有提到很多具体的边塞生活场景,但我们可以想象出那里的荒凉和寂寞。老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对唐代的边塞生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那里的环境艰苦,人们对家乡和亲人充满了思念。同时,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岑参在边塞生活中的情感。那么,你们觉得这首诗还能让我们了解到唐代边塞生活的哪些方面呢?学生 E:老师,我觉得这首诗还能让我们了解到唐代的兵役制度,因为岑参是在边塞当兵,所以他才会遇到入京使。学生 F:还有,诗中的“双袖龙钟泪不干”也说明了在边塞生活的人们可能经常会面临分别和离别的场景。老师:非常不错,同学们的理解很深入。通过对这首诗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唐代的边塞生活。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深入思考,从诗歌中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七)课堂小结:总结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点(八)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诗歌,进行默写练习,加深对诗歌的记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