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教学目标】
1、立足于时空观念的角度,了解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程,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2、认识各国政治制度的局限性,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质。
3、联系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各国依据各自国情确立的政治制度。
【重点难点】
1、重点: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的基本内容。
2、难点:欧洲思想解放与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之间的历史逻辑。
【教学过程】
导入:
资产阶级影响力的扩大与欧洲思想解放运动是密不可分的。所谓“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正是在思想解放的影响之下,资产阶级逐渐站上世界舞台中心,深深影响历史发展。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资产阶级是如何站上历史舞台,又是如何站稳脚跟的,即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新课:
一、“理性”的狂飙----打碎旧世界
(一)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
【厘清概念】资产阶级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殖民)社会制度的革命。其目标是推翻封建(殖民)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其实质是以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旧的生产关系的阻碍,引起阶级(民族)矛盾的激化。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根本: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激化了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之间的矛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以和平手段,把英国改造成君主立宪制国家,为英国开辟了和平渐进的发展之路。
特点:长期性、曲折性反复性、妥协性
【问题探究】结合教材知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取得了哪些成果?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为:
革命成果:1689年《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1701年《王位继承法》,限制天主教权利,限制王权。
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并确立。
思维拓展:关于“光荣革命”
【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光荣革命”采用“不流血”方式的原因,并思考如何理解“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
【PPT展示材料】
材料:光荣革命”其实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说其“光荣”就在于它不流血。其原因在于国家的统治阶层已齐心协力,下决心要把詹姆士搞下台。他们不能容忍专制制度的恢复,更不能接受天主教的复辟;但同时他们也不愿再看到新的革命,不愿让下层民众再参与国家政体的设计。“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虽然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或总结为:
原因:
政治方面,不能容忍专制制度的恢复,统治阶层内部达成妥协;宗教方面,天主教的复辟,会迫害清教徒;社会方面,不愿下层民众的参与;经济方面,工场手工业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缓慢,资产阶级实力比较薄弱。
理解:社会性质上,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政治制度上,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的转变;国王权力来源上,由“君权神授”向议会授予的转变。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原因:(1)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根本)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启蒙思想的影响
过程:
1775.4 1776.7.4 1781 1783
莱克星顿 发表《独立宣言》 约克镇英 英国承认
枪声战争 宣告美国独立 军投降 美国独立
开始
性质: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意义:美国独立(美洲第一个),它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提供了先例。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815--1848--1875)
原因:(1)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根本)
(2)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3)启蒙思想的影响
过程:(曲折复杂,政权更替频繁)
【问题探究】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曲折反复的原因?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为:
政治:君主制传统强大;
经济:小农经济长期存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思想:皇权思想浓厚;
国际:外国势力对法国的干涉。
(二)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全球扩展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原因:①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②阶级矛盾尖锐;③克里米亚战争的战败。
(2)内容(“二一九法令”)
A.经济改革:废除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通过赎买得到土地;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工业发展。
B.政治改革:实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教育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等。
(3)评价:自上而下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
(1)背景:南北双方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矛盾尖锐。
(2)过程: A.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
B.林肯总统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1865年,内战结束。
(3)意义:(评价)
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3、意大利的统一
根本:19世纪中期的分裂状态(缺乏统一市场)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4、德意志的统一
根本:国家分裂(缺乏统一市场)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方式:三次王朝战争,武力统一
成立帝国:1871年,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在巴黎凡尔赛宫宣布建立德意志帝国成立。
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二元制”)
特点: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5、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开始)
(1)背景:
①根本原因:幕府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19世纪中期,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③1868年“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前提)
内容:(明治天皇大刀阔斧改革)
A.建立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即废藩置县、四民平等)
B.推行三大政策:“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C.1889年颁布宪法,确立了近代天皇制政体;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是天皇权利的代行机构(“二元制”君主立宪)
(3)影响:明治维新推动日本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二、“理性”的实践------建设新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传统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模式为:生产资料私有制+市场调节+资产阶级政权。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议会制)
1.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1721年)
【问题探究】根据图示结合教材所学知识,探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为:
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
①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地位更突出;
②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
③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
④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2.两党制日益完善(19世纪)
(二)美国:共和制(总统共和)
1787年宪法
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四大原则:分权制衡、联邦制、共和制、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
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局限性:承认奴隶制;性别和种族歧视。
两党制:民主党和共和党。
(三)法国:共和制(议会共和)
共和制的确立标志: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宪法)
1875年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度。
【问题探究】根据图示及所学知识,概括法国1875年宪法的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为:
法国1875年宪法特点:
①总统是国家元首、三军统帅,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
②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拥有立法权,是权力中心。
③总统和内阁共同拥有行政权。
资产阶级共和派掌握了众议院(国民议会)、参议院、内阁和总统等关键职位,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二元制)
阅读教材P56【学思之窗】并结合图示,思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如何评价?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为:
特点:
①立法权不独立,受到行政权的制约。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二元制);
②保留了深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③实行联邦制,普鲁士在帝国中占主导地位。
评价:
积极: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德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局限: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以延续。
(五)日本:君主立宪制(二元制)
《大日本帝国宪法》,是日本基于近代立宪主义而制定的首部宪法,颁布于1889年2月11日,并于1890年11月29日施行。很多情况下,该部宪法也被称作《明治宪法》或《帝国宪法》。这部宪法在伊藤博文的德意志调查之后,通过天皇向黑田清隆首相亲手递交的方式发布,即所谓"钦定宪法"。该宪法标志着日本开始有限的宪政统治。
【问题探究】阅读材料,思考日本1889年宪法的特点,如何评价?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为:
特点:
1889年颁布宪法,确立了近代天皇制政体;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统揽一切的地位。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
是天皇权利的代行机构。
评价: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
【本课小结】
相对于封建制度而言,资产阶级共和制、议会制和普选制给一部分人带来了民主,所以具有进步意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主要是朝着民主、合理的方向发展。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我们在看到资本主义进步性一面的同时,也要看到它具有掠夺性、扩张性的一面。资本主义在全球推行殖民扩展的政策,对弱小民族和国家进行压榨和掠夺。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剥削制度。因此,我们说,历史是复杂的,在评价一个历史事物、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时候,一定要带着辩证的眼光看问题,避免片、简单化看待问题。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