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目标】1.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唯物史观,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2.了解工业革命的成就,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作用。3.搜集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相关史料,运用史料实证,体会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教学过程】导入:师:请观察图片,第一幅图片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标志着人类社会进人的是时代”。第二幅图片是爱迪生因为发明电灯而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电灯代表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电的发现和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科技的发展,欧美等地相继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进程如何?有什么特点和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线索梳理】根据“时空定位”图示并快速浏览教材,你能梳理出本课知识学习的线索?新课:一、工业革命的原因(背景)师: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观看视频,阅读教材本目内容,概括工业革命首先兴起于英国的原因。生:谈论回答。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师: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进程(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学生看视频归纳总结1.生产领域:棉纺织业(1764年珍妮纺纱机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2.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标志: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3.动力领域: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4.交通领域:交通工具的革命19世纪初,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5.完成与拓展(1)完成标志: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实现机械化(2)拓展: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1825年英国取消了机器出口禁令,各国纷纷购买英国机器,工业革命迈开了大步。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条件。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了。(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是什么?政治前提: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与巩固,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条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迅速。科技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市场条件: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读图学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师:多媒体出示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图片:(1)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3)化学工业的兴起,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4)新技术改造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拓展】两次工业革命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1)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重要特点)(2)新旧产业迅速发展,以重工业为主导读下列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时空分布图,寻找特点(3)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多个国家都有发明成就,美国德国最为突出。(重要特点)归纳:第二工业革命与工业革命对比新特点师:两次工业革命历时长、范围广、发明创新多,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具体产生了什么影响呢?工业革命的影响师:阅读材料,思考:在工业革命冲击下,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讨论回答。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在工业化的带动下,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变革也在欧美地区全面展开。思考:在工业革命冲击下,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随着工厂制度的发展,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随着技术的日益复杂、投资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趋激烈,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家通过建立垄断组织获取了高额利润,同时也阻碍了竞争,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知识拓展:什么是垄断组织?有何特点?为什么会出现?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垄断组织的特点:大企业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垄断的内容包括垄断商品生产、商品价格、市场。垄断组织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甚至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和国家机器。经营模式上,一些大企业往往由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原因: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化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②新兴工业从一开始就需要巨额资金,所以,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读下面这漫画,你认为说明了什么问题?消极性:垄断资产阶级控制市场,阻碍竞争,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利用经济手段干预国家政治;疯狂对外扩张,加剧了国际竞争,导致战争危险。思考:在工业革命冲击下,社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3)工业革命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他们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工人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思考:在工业革命冲击下,社会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4)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它们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口增加明显。思考:在工业革命冲击下,思想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5)思想领域:产生自由竞争思想、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出现。思考:在工业革命冲击下,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6)工业革命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各国开始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思考:在工业革命冲击下,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7)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逐渐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形成多中心格局。)思考:在工业革命冲击下,国际秩序发生了什么变化?(8)国际秩序: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德崛起)重新分割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国际局势日趋紧张。(“一战”)问题:请运用唯物史观,联系所学知识,论证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小说《双城记》中对19世纪中期哪个时代的描述。提示:从工业革命产生的积极性和消极性两个方面进行阐释。【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