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1、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背景。
2、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角度理解《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3、从史料实证角度掌握第一国际的成立和巴黎公社革命的史实,认识巴黎公社战士的英勇斗争精神,并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巴黎公社的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对马克思主义诞生作用、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和普世价值。
【时空定位】
【线索梳理】根据“时空定位”图示并快速浏览教材,你能梳理出本课知识学习的线索?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思考:19世纪初的欧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状况?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基础
【推进新课】
探索真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根据材料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1)经济基础/根因: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贫富分化,资本主义的弊端也日益暴露,阶级矛盾尖锐。
【知识拓展】结合经济学原理,分析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会爆发经济危机?
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此经济危机大约每十年爆发一次;
1857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已经变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展示图片:“捣毁机器运动”(卢德运动)、国际工人运动示意图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标志着欧洲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阶级基础:欧洲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需要科学理论指导(呼唤科学理论)
空想思想家们设想如何改变社会不公?可行吗?
生:空想思想家们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反对自由放任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
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力量和正确有效途径---空想
意义: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思想基础:批判继承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4)实践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展示思维导图: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共产党宣言》发表意义: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问题探究】根据教材,结合所学知识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伟大的历史价值。
【课堂思考】阅读材料并回答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容)?
学生根据材料分析:
①肯定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②论证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取代
③肯定阶级斗争的重要历史作用(无产阶级暴力革命)
④宣告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⑤号召无产阶级国际联合斗争
(三)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
1、革命实践:积极投身于1848 年革命斗争中
①创办报纸宣传革命
②组织工人参加武装起义
2、理论探索
(1)剩余价值学说:
1867年马克思出版《资本论》第一卷
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剖析,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2)创立唯物史观:
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辨证关系,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通过思维导图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影响
学生阅读材料归纳:
(1)科学性:创造性的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2)实践性: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亚洲、美洲工人运动和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3)方向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立和发展,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二、传播真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第一国际成立----国际工人协会
(1)原因: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
(2)成立:1864 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
(3)意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二)巴黎公社
(1)背景
①民族矛盾: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矛盾激化。
②阶级矛盾: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企图解除巴黎人民的武装。
思考:巴黎公社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
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也就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马克思
建立
1871年3月,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性质: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
师强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一国际的一些成员在公社的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认为建立工人政权是向社会主义迈出的第一步。
3.革命措施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
打碎旧的国家机关,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
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
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
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
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等等
4.结果
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法国资产阶级和普鲁士联合扼杀。
思考:巴黎公社失败原因
⑴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法国政治、经济发展还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不具备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并取得成功的客观条件);
⑵客观原因:资产阶级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国内外联合镇压(法国资产阶级和普鲁士)
⑶主观原因:法国工人阶级力量弱小,在政治上还不成熟。①没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②未能乘胜追击残敌;③未没收法兰西银行,让它给反动政府以资助;④未能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无产阶级孤军作战。
师小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受到历史客观条件的制约。
(5)历史意义
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被载入史册,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无产阶级革命与专政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思考】如何理解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①从产生来看,它是在巴黎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府的基础上建立的。
②从政权的领导人来看,他们是普选产生的工人阶级的代表。
③从实行的措施来看,公社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做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尝试;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问题探究】巴黎公社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经验与教训?
(1)经验
①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必须进行暴力革命。
②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最主要的)
③对国家进行民主化改造(公职人员选举产生;限薪;监督)
(2)教训
①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有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②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
③必须建立广泛的工农联盟。
【本课小结】
【板书设计】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一、探索真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三)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
二、传播真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第一国际成立----国际工人协会
(二)巴黎公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