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第 1 章第 1 节课题名称 认识货物运输 上课日期 第 周 (20 年 月 日)课时安排 2课时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熟悉运输的概念、功能、基本原理、分类; 了解运输的地位和作用、特点、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技能/能力 目标 熟悉运输操作过程。思政/德育 目标 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教学重点 运输的概念及分类 教学难点 运输操作过程教学方法 讲授法 项目教学 案例教学 情境教学 模块化教学 理实一体教学 启发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 翻转课堂教学 混合式教学 工作过程导向法 其他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信息化 教学手段 PPT、图片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媒体资源任务展示 案例分析: 1.粤西地区,尤其是广宁、四会、佛冈、清新、德庆、郁南、云安等地盛产沙糖桔,当地农民主要以种桔为生,许多农户根本没有种其他农作物。2008年初的雪灾中断了交通,许多果农直接把桔子拉到四会、东莞去卖,运气好的以一块多甚至几毛钱每斤的价格卖掉,运气不好的,找不到愿意收购的贩子,只得又拉回家。 问题1:导致粤西地区农民如此凄凉下场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什么问题? 2.据报道,2008年年初由于南方雪灾,广东、广西等地的沙糖桔运输受阻,三四月份时,成都市面沙糖桔的价格一度飙升到每公斤16元至18元。 3.新华社四川汶川7月27日电(记者 谢佼、杨迪)都汶路彻底关大桥损坏之后,经过紧急抢修,25日就已连通岷江对岸的交通临时应急通道,但只能限9座以下小型车辆通行,所有货运车辆必须绕行其他线路通行。汶川物价出现了新的变化。汶川县“口福餐馆”负责买菜的服务员刘艳莉告诉记者,26~27日,汶川县城猪肉比断桥前每公斤上涨了2元~4元,大葱、蒜苗、苦瓜、茄子等外地蔬菜从原来的每公斤4元左右,上涨到现在每公斤10元-12元,而本地大量出产的莴笋、大白菜、萝卜等价格却大幅下降,莴笋原来价格在每公斤4元左右,现在是每公斤0.6元~1元。 问题2:导致两地区物价上涨的原因又是什么?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带着任务要求引出下面要学习的新知识。学习新知 讲授内容1:运输的概念 运输是指人或物品借助于运力在空间产生的位置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对运输的定义:运输是指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简单来说,运输就是对物品进行的长距离空间位移。 讲授内容2:运输的功能 1.产品转移功能 运输的主要功能就是克服产品在生产和需求之间存在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运输首先实现了产品在空间上移动的职能,即产品的位移。同时,产品转移所采用的方式必须能满足顾客的要求,产品遗失和损坏必须降低到最低的水平。 2.产品储存功能 如果转移中的产品需要储存,而短时间内产品又将重新转移的话,卸货和装货的成本也许会超过储存在运输工具中的费用,这时,将运输工具暂时当作储存工具是可行的。另外,在仓库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利用运输工具储存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讲授内容3:运输的基本原理 1.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的特点是随着装运规模的增长,使单位货物的运输成本下降。运输规模经济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关的固定费用(包括运输订单的行政管理费用、运输工具投资以及装卸费用、管理以及设备费用等)可以按整批的货物量分摊。另外,通过规模运输还可以享受运价折扣,也可使单位货物的运输成本下降。总之,规模经济使得货物的批量运输显得合理。 例如整车装运的每吨成本低于零担装运(LTL,也即利用部分车辆能力进行装运)。运输规模经济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与转移一票货物有关的固定费用可以按整票货物的重量分摊。因而,一票货物越重,就越能“摊薄”成本,由此使每单位重量的成本更低。 2.距离经济 距离经济的特点是每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随运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距离经济的合理性类似于规模经济,尤其体现在运输装卸的费用上的分摊。距离越长,可使固定费用分摊后的值越小,导致每单位距离支付的总费用很小。 讲授内容4:运输的地位和作用 1.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按物流的概念,物流是“物”的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不但改变了物的时间状态,也改变了物的空间状态。而运输承担了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任务,运输是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手段,运输再配以搬运、配送等活动,就能圆满完成改变空间状态的全部任务。 2.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行。马克思将运输称之为“第四个物质生产部门”,将运输看成是生产过程的继续,这个继续虽然以生产过程为前提,但如果没有这个继续,生产过程则不能最后完成。所以,虽然运输的这种生产活动和一般生产活动不同,它不创造新的物质产品,不增加社会产品数量,不赋予产品新的使用价值,而只变动其所在的空间位置,但这一变动则使生产能继续下去,使社会再生产不断推进,所以将其看成一种物质生产部门。运输作为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在生产过程中,运输是生产的直接组成部分,没有运输无法连接。 (2)在社会上,运输是生产过程的继续,这一活动联结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的环节,联结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联结着城乡,联结着不同国家和地区。 3.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 场所效用的含义是:同种“物”由于空间场所不同,其使用价值的实现程度则不同,其效益的实现也不同。由于改变场所而最大发挥使用价值,最大限度提高了投入产出比,这就称之为“场所效用”。通过运输,将“物”运到场所效用最高的地方,就能发挥“物”的潜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这个意义来讲,也相当于通过运输提高了物的使用价值。 4.运输是“第三利润源”的主要源泉。 (1)运输是运动中的活动,它和静止的保管不同。要靠大量的动力消耗才能实现这一活动,而运输又承担大跨度空间转移之任务,所以活动的时间长、距离长、消耗也大、消耗的绝对数量大,其节约的潜力也就大。 (2)从费用来看,运费在全部物流费中占最高的比例,一般综合分析计算社会物流费用,运费在其中占接近50%的比例,有些产品运费高于产品的生产费。所以节约的潜力是大的。 (3)由于运输总里程大,运输总量巨大,通过体制改革和运输合理化可大大缩短运输吨公里数,从而获得比较大的节约。 讲授内容5:运输的特点 1.运输具有生产的本质属性 运输的生产过程是以一定的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具有劳动技能的人们使用劳动工具(如车、船、飞机及其他设施)和劳动对象(货物和旅客)进行生产,并创造产品的生产过程。运输的产品,对旅客运输来说,是人的空间位移;对货物运输来说,是货物的空间位移。显然,运输是以改变“人和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生产活动,这一点和通常意义下以改变劳动对象物理、化学、生物属性为主的工农业生产不同。 2.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完成的 运输是把产品从生产地运往消费地的活动,因此从整个社会生产过程来说,运输是在流通领域内继续的生产过程,并在其中完成。 3.运输产品是无形的 运输生产不像工农业生产那样改变劳动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形态,而只改变劳动对象的空间位置,并不创造新的实物形态产品。因此,在满足社会运输需求的情况下,多余的运输产品或运输支出,都是一种浪费。 4.运输产品属于边生产边消费 工农业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完全分离,而运输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不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属于边生产边消费。 5.运输产品的非储存性 由于运输产品是无形的,不具有物质实体,又由于它的边生产边消费属性。因此运输产品既不能调拨,也不能存储。 6.运输产品的同一性 对不同的运输方式来说,虽然他们使用不同的运输工具,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在不同的线路上进行运输生产活动,但它们对社会具有相同的效用,即都实现了物品的空间位移。运输产品的同一性使得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协调、替代,形成一个有效的综合运输系统。 讲授内容6: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 1.运输节点:是指以连接不同运输方式为主要职能,处于运输线路上的、承担货物的集散、运输业务的办理、运输工具的保养和维修的基地与场所。 2.运输线路:供运输工具定向移动的通道,也是赖以运行的基础设施,是构成运输系统最重要的要素。主要的线路有公路、铁路、航线和管道。 3.运输工具:是运输线路上用于载重货物并使其发生位移的各种设备装置,它们是运输能够进行的基础设备。 4 .物主与运输参与者 (1)托运人:是和承运人或货运代理签订运输合同的人,是货物运输过程中委托发货的一方。 (2)承运人:在货物运输合同中承担提供运输工具并负责按照托运人的指示将货物运送到目的地的当事人。货运代理以承运人的方式经营时称为无船承运人(NOVCC),无船承运人具有承运人的职能。 (3)代理人:★贷运代理人:根据托运人的委托为托运人提供服务的人,其本人并非承运人(NOVCC)除外。货运代理从事与运输合同有关的活动并收取代理费或佣金。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可以作为进出口货物托运人的代理人。货运代理人的责任范围分为三大类:货运代理作为一个代理,仅对自己的错误和疏忽负责;货运代理作为一个代理,不仅对自己的错误和疏忽负责,还应使货物完好地抵达目的地,这就意味着其承担了承运人的责任和第三方造成的损失的责任;货运代理的责任取决于合同的条文和自由选择运输工具等。国际货运代理业务范围有:订舱仓储、货物监装监卸集装箱拼箱拆箱、国际多式联运业务、除私人信函外的国际快递业务、代办报关报检报验保险、缮制有关单证交付运费结算等、其他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务。 ★船务代理:船代,接受承运人的委托,代办与船舶有关的一切业务的人。分国内水运船舶代理(各港务管理单位办理业务)和国际海运船舶代理(分船舶揽货总代理、不负责揽货的船舶代理形式)。 (4)收货人:指有权取货的人。 讲授内容7:运输操作过程 无论哪种运输形式其操作过程都涉及到三个方面接货、运送和交付。 1.接货的操作过程:接货是货物的实体由托运人转移到承运人手中的开始。在发生实体转移后货物在途管理责任也转移到了承运人手中。在接货的时候,要注意几个方面操作:包装决定了使用何种运输工具来提供运输服务。验货:在装运之前要对货物的数量件数和重量进行检验。这是货物从托运人转给承运人时必须要办理的手续。目的是分清责任。装货:是指货物装上承运人运输工具的过程。要考虑货物在途的完整性和防止货物受损。单证:装货之后,托运人和承运人要办理货物交接手续,一般是由双方在运输单证上表明货物已经按照实际情况由托运人在约定的时候和地点转移到承运人手中。 2.运送操作过程:指承运人接货之后,货物的在途过程。运输途中货物的安全完好均由承运人负责,但发生不可抗力的情况下除外。在货物情况发生实体转移之前由委托人和承运人在运输合同上做出了约定。有条件可以通过GPS、GIS、电话网络等方式实时实地提供给托运人信息,让其了解货物在途的情况。 3.交付的操作过程:指经过承运人按照货运单证上的要求,按时完好地在约定的目的地把承运的货物交给收货人,程序有通知、交接和验收。 讲授内容8:运输的分类 根据运送对象的不同,运输分为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而货物运输又可按地域划分为国内货物运输和国际货物运输两大类。按照贸易形式,货物运输又可分为贸易物资运输和非贸易物资(如展览品、个人行李、办公用品、援外物资等)运输。 具体分类如下: 1.按运输方式分类 (1)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是一种主要使用汽车,也使用其他车辆在公路上进行运输的方式。它主要承担近距离、小批量的货运,水运、铁路运输难以到达地区的长途、大批量货运,以及铁路、水运优势难以发挥的短途货运。由于公路运输有很强的灵活性,近年来,在有铁路、水运的地区及较长途的大批量运输也开始使用公路运输。 (2)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是一种使用铁路列车进行运输的方式。它主要承担长距离、大批量的货运,在没有水运条件的地区,几乎所有大批量货物都依靠铁路来运输的,它是在干线运输中起主力作业的运输方式。 (3)水路运输 水路运输是一种使用传播进行运输的方式。它主要承担大批量、长距离的运输,是在干线运输中起主力作用的运输方式。在内河及沿海,水运也常以小型运输工具来担任补充及衔接大批量干线运输的任务。 (4)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是一种会用飞机或其它飞行器进行运输的方式。航空运输的单位成本较高,因此,主要适合运载的货物有两种:价值高、运费承担能力强的货物(如贵重设备、高档物品等)及晋级需要的物资(如救灾抢险物资、急救药品等) 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一种利用管道输送气体、液体和粉状固体的运输方式。其原理主要是靠物体在管道内顺着压力方向循环流动来实现运输。 2.按运输范围分类 干线运输是指运输网中起骨干作用的线路运输。按分布的区域范围划分,一般跨越省、区(市)的运输线(包括铁路线、内河航线、沿海航线、航空线以及公路线等)所完成的客货运输为干线运输;省、区(市)范围内的运输线上的客货运输为支线运输。按运输方式划分,一般铁路线,长江、珠江、黑龙江干流航道,沿海航线,跨省公路线以及国际航空线和国内特大城市间的航空线上的客货运输为干线运输;其余运输线上的客货运输为支线运输。 3.按运输的协作程度分类 (1)一般运输 一般运输是一种采用不同运输工具或同类运输工具而没有形成有机协作关系的运输方式。 (2)联合运输 联合运输是一种用户一次委托,由两家以上运输企业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共同将一批货物运送到目的地的运送方式,简称联运。联合运输可以简化托运手续,方便用户,加快运输速度,有利于节省运费。 4.按运输途中是否换载分类 (1)直达运输 直达运输是指物品由发运地到接收地,中途不需要落地换载或在储存场所停滞的运输方式。 (2)中转运输 中转运输是指物品由发运地到接收地,中途经过一次以上落地并换载的运输方式。 通过知识点讲解与学生互动讨论,提高知识掌握度。课堂训练 步骤一:认识货物运输的概念【学法指导】 各小组成员采用科学、高效的记忆方法牢固准确的掌握货物运输的概念。 步骤二:绘制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图 运输系统构成要素各小组成员设计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图。 步骤三:举例说明运输的距离经济及规模经济 各小组成员采用举例法说明运输的距离经济及规模经济是如何体现的。 步骤四:清楚货物运输的分类 分类原则具体分类知识拓展通过课堂练习,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考核课堂总结 1.梳理重、难点 2.明确掌握要求 3.点评课堂表现布置作业1.运输的概念 2.运输的分类 3.运输操作过程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