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运动和力 综合练习(3.3-3.4,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章 运动和力 综合练习(3.3-3.4,含答案)

资源简介

科学七下第三单元 3.3-3.4 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g=9.8牛/千克所表示的物理意义,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是9.8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牛 B.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
C.1千克=9.8牛 D.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其质量的9.8倍
2.如图所示,用一根细线和一个重物制成的铅垂线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铅垂线的原理是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图甲中利用铅垂线可以检查墙体是否竖直
C.图乙中利用铅垂线可以检查窗台是否水平 D.在月球表面不能用铅垂线来检查物体是否竖直
3.如果没有重力,那么下列现象中,不会发生的是(  )
A.成熟的苹果不会落向地面 B.茶杯里的水倒不进嘴里
C.飞扬的灰尘永远留在空中 D.用力将鸡蛋扔到地上,鸡蛋不破
4.扔出去的铅球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重力的大小与方向的变化情况是(  )
A.大小不变,方向变化 B.大小增加,方向不变
C.大小和方向始终保持不变 D.大小和方向不断变化
5.法国科学家发现行星“葛利斯581d”较适合地球生物居住,且同一物体在“葛利斯581d”行星表面所受重力大小是在地球表面的两倍。假设航天员从地球携带标有“100克”字样的方便面、天平和弹簧测力计飞至行星“葛利斯581d"g取10牛/千克,则测量方便面的质量和重力时仪器的示数分别为(  )
A.100克、1牛 B.100克、2牛 C.200克、1牛 D.200克、2牛
6.牛顿第一定律建立在(  )
A.间接实验结果的基础上 B.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C.科学家猜想的基础上 D.大量的实验和科学家的推理相结合的基础上
7.如图所示,小球静止在弹簧上方(小球和弹簧不相连)。若此时小球所受的重力突然消失(不考虑空气阻力),则小球将(  )
A.静止在原位置 B.始终加速上升 C.先加速上升后匀速上升 D.始终匀速上升
8.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的物体在光滑(没有摩擦)水平面.上受到拉力F的作用,且FA.该物体不可能运动 B.该物体运动状态一定变化
C.该物体运动方向一定变化 D.该物体有可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9.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由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 B.不受力的物体,只能保持静止状态
C.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该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D.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状态一定改变,而匀速转动的物体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10.如图所示,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小球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若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个小球(设车无限长,其他阻力不计)(  )
A.一定相撞 B.一定不相撞 C.若m111.一枚竖直向上抛出的硬币,若在最高点时其受到的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则硬币将(  )
A.保持静止 B.向上匀速运动 C.向下匀速运动 D.向下加速运动
12.正在加速滑行的雪橇,如果其所受外力突然消失,那么雪橇将(  )
A.速度越来越快 B.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 C.做曲线运动 D.做匀速直线运动
13.坐在汽车上的人突然向前倾倒,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汽车突然启动 B.汽车突然转弯 C.汽车向前运动时突然减速 D.汽车向前运动时突然加速
14.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下列四种物体中,惯性最小的是(  )
A.飞翔的老鹰 B.出膛的子弹 C.行驶的汽车 D.进站的动车
15.小金在进行百米赛跑时经历了加速、减速等阶段,最终冲过终点线。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金加速奔跑时的惯性比减速奔跑时的惯性大 B.小金冲过终点线后停下来时没有惯性
C.小金在整个跑步过程中惯性大小不变 D.小金在加速、减速等运动状态改变的阶段才有惯性
16.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①列车突然向右启动②列车突然向左启动③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④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解答题
17.某电梯的最大载重为8000牛.假定每名乘客的质量均为60千克,g取10牛/千克。
(1)则每名乘客的重力为多少?.
(2)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此电梯一次最多能搭载多少名乘客?
18.在大量类似实验的基础上,牛顿等科学家经过进一步推理总结出了著名的   。它是人们公认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架在空中水平向右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上,自由落下了一枚炸弹。如图所示为炸弹落地前与飞机的位置关系的几种情形。
⑴若不计空气对炸弹的阻力,则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图   。
⑵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图   。
19.如图甲所示为一辆运输液体货物的槽车,假设液体中有一个气泡,当槽车向右减速行驶时,槽车中的液体由于   会向右继续运动,但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车中的液体会向   (填“左”或“右”,下同)挤压,使该气泡向   运动;如图乙所示,密闭的槽车车厢中有一只用细绳拴在车厢底部的氢气球,当汽车向左加速行驶时,氢气球会向   运动。
甲 乙
20.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时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
①牛顿: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②亚里士多德: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运动需要借助外力维持,如果外力停止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
③伽利略: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
(1)以上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
(2)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分歧是   。
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有力地证明了他的观点的正确性,如图所示,设想的步骤为:
①用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左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右斜面;
②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③减小右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该斜面上仍然会达到原来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右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会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
(3)上述的设想实验步骤中,有一个是实验事实,其余都是理想化推论,其中属于理想化推论的是   。
(4)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不能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理由是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是一种理想情况,在伽利略实验的基础上还需要   才能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21.“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
(1)伽利略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结合伽利略的结论写出图中各实验和推理出现的先后顺序:   (用字母表示)。
(2)笛卡尔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那么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D
13.【答案】C 14.【答案】B 15.【答案】C 16.【答案】C
17.【答案】(1)解:每位乘客的重力G-mg=60千克×10牛/千克=600牛。
(2)解: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故电梯一次最多能搭载13名乘客。
18.【答案】牛顿第一定律;乙;甲
19.【答案】惯性;右;左;左
20.【答案】(1)②③①
(2)伽利略认为物体不受力也能运动;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受力才能运动
(3)②③④
(4)推理
21.【答案】(1)C、A、B
(2)没有涉及静止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