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让孩子成为抗挫达人讲稿心理小时光亲爱的家长们好,今天我们分享的主题是《如何让孩子成为抗挫达人》。我们将从以下三方面来了解。一、一起认识 “挫折商”首先,我们先看几张图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下棋或者玩游戏只能赢不能输,他要输了就不愿意继续了,有时还会乱发脾气;成绩一两次不好就一蹶不振;不肯面对失败,失败过后会懊恼 、生气、甚至攻击他人。这些现象反应了我们常说的“输不起”心理。案例:一位妈妈说,她家是女孩,8岁,孩子比较内向、胆小,凡事都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犯错,学习、生活中凡是有一点难度的事情,孩子第一反应就是拒绝尝试,轻易就说我不会。又或者,有些孩子就算是自己再喜欢的事情,一旦遇到难题就放弃。心理学专业一点的词汇就是有比较严重的“畏难情绪”。提到的“输不起”和“畏难情绪”都和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有关,即心理学中所提到的“ 挫折商AQ”。挫折商又叫逆商(Adversity Quotient,AQ),是指一个人面对挫折、摆脱困境时的能力。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能够取得的成就,在智商和情商类似的情况下,“挫折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较高的挫折商,可以使资质平庸的人也能走的更远;而较低的挫折商,也可以使天资聪慧的人一蹶不振、泯然众人。在很多新闻报道或身边的例子发现,抗挫折能力弱的孩子在比较寻常的小事上,受到一点点挫折时,就会承受不住,有时会用比较激烈或极端的方式来应对,比如有的甚至受不了委屈就跳楼,成绩不好就离家出走,中考或者高考失利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孩子抑郁。所以挫折商的培养,需要在孩子成长的早期就开始进行。二、为什么Ta挫折商不高?现实生活中可能不少家长都有类似上述家长的困扰,也想知道在孩子成长中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让他们有一颗比较强大的心?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我们一起探讨另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抗挫折能力这么弱?”自身因素:(一)生理原因受孩子的生理原因的影响。当一个人面对挫折、困难时,需要哪些能力走出困境呢?他们必须会清楚地评估困难,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能力,思考各种策略来达到解决困难的目的。而这些能力都属于大脑的高级功能——执行功能。儿童大脑各个部分的发育并不同时,比如负责情绪的杏仁核部分发育较早,而负责推理、决策、自我控制等的前额叶发育较晚,前额叶的发展要到 20 岁出头才成熟。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孩子这样的生理发展特点,认识到他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处理能力不能和成人相提并论。(二)学生的心理特征1、意志力较弱,自我意识加强 成长中的孩子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由于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性,使得他们自我评价的水平较低,这表现在不能准确的评价自己,有时估计过高,有时又估计低了,当自我估计过高时,必然产生挫折感;当自我估计过低时,造成 能力剩余的遗憾 ,也会产生挫折感。2、情绪不稳定:孩子们的情绪控制能力还较弱,遇到挫折,他们更容易把情绪表现出来。3、自控力不强:孩子们开始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外界因素(一)社会支持不足贝妈有位亲戚的孩子,小时候非常乖巧,唯独不喜欢学习,每次拿出成绩来,父母都长吁短叹,甚至直接当她的面说“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她也想过要努力,也不想成绩差,但是三番五次考不好,还总是遭到父母的责备,甚至连邻居都在嘲笑说:“你还是要孩子去学艺术吧,要不以后的路不好走啊。”久而久之,她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不愿意再去学校了。在孩子遭遇挫折时及时给予鼓励,并找出问题,指明方向,这个孩子是不是不止于变成这样。(二)过度溺爱或完全忽略的教养方式有个妈妈说,她家孩子今年10岁,男孩,无论做什么都要第一,只要不是第一,或感到自己没有赢,就会情绪失控,大哭大闹。在家里家人都尽量让着孩子,凡事都让他赢,可到了学校孩子经常因为输赢问题起情绪。往往一群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舍不得孩子遭受丁点委屈和挫折。但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孩子的心智和生活能力都得不到健全发展。在家庭中,他就像是活在一个真空、无菌的环境里。然而一到现实中,吃着和别人一样的食物,呼吸着和别人一样的空气,立马会出现不良反应。父母或养育者过分溺爱孩子,太快地帮助孩子,急于为孩子扫除“障碍”,使得孩子没有面对挫折的机会,抗挫力得不到锻炼;相反,如果完全忽视孩子,就会使得孩子在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时得不到任何帮助,最终无法跨越困难,导致孩子产生“困难不可战胜”的认知,同样也破坏了孩子抗挫力的发展。(三)父母的期望值太高电视剧片段:某班的班长成绩一直很优异,而且非常听话,但在一次重要考试中,为了获得通过资格,竟然作弊。班上好多同学顺势对她嗤之以鼻,甚至怀疑她之前考试的成绩都是作弊得来的,她不知道怎么解释,委屈的大哭。后来,当班主任问她原因时,她说:“我妈妈对我的要求太高了,我害怕这次考不好,她又骂我。”很多时候,孩子的表现不如人意,我们第一反应是失望,而不是帮助孩子重铸信心。父母对孩子的容错度太低,很多时候就是导致孩子害怕挫折的原因。四、抗挫达人养成法其实,每个家长心里都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泥泞的小路,弯弯曲曲,一个人要一辈子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孩子也需要有承受挫折的能力,我们现在分享交流一些抗挫达人养成的小法宝。一个基础、两种能力、四步应用!(一)第一个基础叫做无条件爱。为什么有些孩子遭遇挫折后会一蹶不振,伤心自卑?而有些孩子却很坦然,接受失败,该努力就努力,甚至越挫越勇?荷兰大学心理学者埃迪.布鲁梅尔曼(Eddie Brummelman)是这个问题的权威回答者。他和其他研究者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实验中,研究者让一群孩子思考自己被周围人接纳的情况,比如无论自己做错了什么,总会被爸妈爱吗?自己会不会因为头发上沾了橡皮泥而被其他小朋友嫌弃?是不是自己有好表现时,爸妈才对自己好?否则爸妈就会对自己不好……接着,研究者根据孩子的思考和回答,把孩子们分成“无条件接纳组”和“有条件接纳组”。总体来说,无条件被爱组的孩子,相信无论自己做错了什么,总会被爸妈爱,有条件被爱组的孩子认为只有表现好时爸妈才对自己好。3周后,研究者让老师给孩子们安排学习测试,当然成绩有好有坏。研究结果表明:“无条件接纳组”的孩子,即使成绩糟糕,也不会在负面情绪滞留太久,更不会因此自卑或自我封闭;相比之下,“有条件接纳组”的孩子,遭遇成绩糟糕的挫折后,情绪反应更强烈,不少孩子情绪低落,自卑心理也频频出现。很多父母都会说很爱自己的孩子,但很多时候这并不是爱,比如说:有些父母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有很多表达爱的行为,比如和孩子一起庆祝,给孩子买东西;而在孩子表现不太好的时候却对孩子大声吼叫,有时甚至口不择言。这样的对比,会使孩子觉得,我只有在表现好的时候,才能感到父母的爱;而当我表现不好的时候,只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消极情绪,所以他们往往变得不那么自信,害怕失败。因为对他们来说,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当父母“无条件”接纳孩子,对孩子有爱,总对犯错或偶尔表现不佳的孩子加以鼓励和支持,陪伴孩子解决问题,慢慢成长,孩子也不会因为挫折而过于消沉和自卑。父母在情感上的支持,就是让孩子感受到「不管你有没有达到目标,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当然我们希望你达到目标,不过人无完人,没有达到目标的时候,如果你需要帮助,我们可以随时帮助你」。这个不是说出来的,而是通过无次小事做出来的。当孩子信任父母,他并不一定每次都需要父母的帮助,但是,他从父母那里能获得安全感,他随时有一个安全基地。大人除了通过食物外,多拥抱孩子、与孩子一起玩耍以及交流谈心,安慰孩子难过的心情等都能起到“蓄水”的作用。当孩子遇到挫折,父母首先必须在情感上给予支持。在遇到困难或者出错的时候,谁都难免会难过、沮丧。有些父母习惯在这个时候指责孩子,这对孩子来说并无帮助,只会让他们在负面情绪里越陷越深,对自己丧失信心。「你看,你这 10 分都是因为粗心扣掉了,不粗心不就好了吗?」孩子自己也难过,这样的指责并没有帮助他们以后怎么「不粗心」。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爱孩子爱的只是他表现好的、他的优点的地方,而不是他的全部。当我们没有办法接纳孩子所有部分的时候,孩子就无法获得稳定的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如果他一旦觉得自己不被爱的时候,他就会花很多的精力和这种时间去获取这份爱,他更加没有能力去面对来自外界的挑战。(二)两个能力:犯错误&放手允许孩子犯错误的能力:接纳孩子的犯错,孩子在做家务的时候,难免会打碎杯子、弄翻瓶子;在学习绘画的时候难免会把颜料涂在身上;学自行车的时候也难免会摔跤。我们不能因为有这些错误,就阻止孩子继续,人人都是在摔跤中学会走路的,力求完美只能造成孩子退缩或拖延。所以做家长的一项任务是——培养孩子把一件事情做完整的能力,即便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会出错,即使最终的结果不完美。把每一次的错误当成是学习的机会,所有的问题就再不会造成家长内心的焦虑。接纳孩子的犯错,孩子犯的错越来越少。挑剔孩子的每一次失误,孩子的失误则会越来越多。家长要有意识地将孩子的失败作为教育的契机,6岁以上则需要让孩子尝试去理解挫折的意义了。因为这个阶段孩子对抽象概念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了,但仍需要大人恰当的引导。“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看一看下次怎样做”把每一次的错误当成是学习的机会,引导孩子学会以积极、正向的思维模式看问题。“虽然……(导致挫败的原因)但是……(积极的意义)”,这样的句式可以帮助我们在舒缓情绪的同时,看到更多光明之处,不妨经常尝试。适度放手的能力:皮克斯告诉你放手的智慧,视频Piper的妈妈就算是面对风浪,也敢于放手,愿意信任孩子,并且默默陪伴,Piper能经历风浪,迎接和享受美好的海洋世界。孩子最初的自信,来源于他们知道自己是个“有用”的人。马斯洛需求大家都不陌生,它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许多父母认为只有“成人”才有高级的需求,而“孩子”只需要满足其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就可以了。所以我们一直极力地保证孩子的温饱、安全,但是却忽略了孩子也有自我实现的需求。我们这样做,根本不能让孩子实现他们的“个人价值”。简而言之,“包办”只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没用”。所以当孩子遇到一点点挫折就哭的时候,家长们该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提供机会让孩子变成一个“有用”的人。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要分清楚什么事是孩子的事,什么事是我们大人的事。孩子他是自己人生的司机,而我们父母就是副驾驶室的陪同而已。父母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担忧,特别是孩子在玩的时候,他们肯定会摔跤,会有情绪,也肯定会打架的,这就是小孩,这些经验对他来讲太重要了。他就是他人生的主宰者所以当父母如果感觉没有危险的情况下,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嘴巴,控制好这种担忧的本能。让孩子去体验,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体验无数。给大家出一个情景测试题:某一天你正在专注的忙着自己手边的事情,一抬头突然发现2岁多的宝宝自己爬到了看上去有些危险的高凳子上。这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A.阻止孩子继续往上爬,防止危险的发生B.快速走过去,帮孩子把稳凳子,协助他安全的完成探险任务我们每个人的反应都会有很大的差异,而我们成人对孩子行为的反应,会一次次的教会孩子,当他遇到一些问题时,究竟该选择怎样做。就是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为孩子那份天然的探索需求提供足够好的外界支持环境,就像上述情景测试中选项B做出的反应,给孩子的好奇和探索提供一个安全的支点。但很多时候,因为我们成人自身内在的心理安全感就是不足够的,所以,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我们会不自觉的出现过度保护,过度限制的行为,而这些行为会一次次阻碍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发展。回到现实生活情境中,我经常会看到很多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家长会将孩子的书包、餐盒乃至一个小拎包统统接过来帮孩子提着,然后孩子两手空空、轻飘飘的走在大人身后。一年级小一点的孩子还可以理解,因为书包的确太沉,但即使很重,孩子也需要所有承担,每个孩子自我负责的能力都是从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一点点培养起来的,过度的“精心的照顾”会极大的阻碍孩子自然的成长。(三)四步应用1.接纳感受。更具富有同理心,同情心的能力。句型:看起来你真的很伤心,听起来这件事真的让人很生气……2.感同身受。最好举例,如你曾经也很伤心的经历,让孩子感觉先好起来。第三步:给予鼓励,通过我相信等的句型,给予支持,注意:不是表扬!鼓励是指鼓劲而支持,表扬则是指对一件事或品行的显扬、宣扬。鼓励通常是针对过程和态度的,"爸爸看到你这学期的努力,为你骄傲!"表扬通常是针对结果和成效的,"爸爸看到你成绩提高,为你高兴!孩子在完成一个任务后被表扬很聪明,会导致他在以后选择更简单的任务,因为他们不再愿意冒险犯错。另一方面,因付出了努力而被鼓励的孩子,会愿意选择更有选择性的任务。孩子遇到的困难,并不会在得到家长的鼓励与情绪支持后就解决,因为他们依旧缺乏实质的问题解决技巧。但家长仍不宜直接代劳或给予正确解答,而应衡量孩子当下的能力,协助其分析失败的原因,给予最小协助,并引导其问题解决4.解决问题。你觉得怎样才能成功?用what、how的句型。案例示范:孩子作业的字写的非常乱,家长建议孩子重写,孩子非常的难过,哭着喊:“你要求太多了,我都尽力了,你还不喜欢我写的字”。“我这都是为了你好,那好那好,你不想写就别写了”如果换做是你,你会如何与孩子互动呢?把她抱过来,孩子起初情绪很大,就让她先哭了一小会。家长:妈妈让你重写,你是不是很烦、很伤心?你觉得不该打扰你写作业?(接纳感受)孩子哭声明显小了,含着眼泪点点头,一副被理解的表情。接下来,家长:“其实我上学的时候字也写得不好,有时候别人给我纠正我也挺不开心的。”(感同身受)孩子:“啊?”孩子对家长的经历感到好奇,停止哭泣,看着家长。家长说:“不过我觉得虽然一开始字写的乱,但我一定可以写工整。我相信你也可以的,虽然现在有点乱,你也一定会慢慢写工整的,你之前写的语文作文的字就很工整!”(鼓励)孩子使劲点了点头。家长:“那你觉得,现在我们可以怎么做呢?”(提出解决办法)孩子说:我可以不要太着急,一笔一划认真写情景模拟:我们先举个案例来看看:有一天孩子很懊恼的说“我的手工做的太糟糕了,不想做了”,在你听到孩子说到类似的话的时候,你是如何与孩子互动的呢?“我看着挺好的呀,多漂亮啊“,这样说孩子并不吃这一套,因为什么呢?因为听到你这样的话,孩子的感受是被否定的,自然会不爽,会更加的沮丧。具体怎么说呢?我看出你对自己的手工作品不满意(接纳感受)把孩子的感受说出来,孩子在听到这些之后,就会觉得被理解,他会继续和你说 “是啊,我缝的不好看”。“其实我以前做手工做不好也挺不开心的”(感同身受)。孩子对我的经历感到好奇,停止哭泣,问了几个问题。虽然这经历不一定与做手工有关。接着,“不过我觉得虽然一开始做不好,但我一定可以做出满意的作品。我相信你也可以的,你之前做的几个手工就非常完美” (鼓励)孩子这时会使劲点点头。因为问题还没有解决,还要需要继续和孩子去沟通,继续和孩子说:“你觉得是什么地方让你觉得不好?” 解决问题。在听到这样引导的时候,孩子就由最初沉浸在否定自己的感受中,转而思考是什么问题让他觉得不好,“针脚歪歪扭扭的不太好”,在我们得到孩子对那个地方不满意的确认之后,可以进一步引发孩子去想怎么做会更好,“那如果针脚更直一些你是不是就觉得满意了”,“嗯,我想是的”。至此,孩子已经知道该如何去把事情做好而不是沉浸在情绪里面,他在面对类似情况的时候,他也就学会了如何去处理。挫折容忍并非一蹴可及,无论对于家长或孩子而言,挫折容忍力都是由日复一日的练习而来,孩子的状况可能进退起伏不定,家长在引导过程中,可能也不免感到挫折,在这个时候,家长别忘了,这些挫折情绪也是可以被接纳的,且当家长可以自我接纳,并持续陪着孩子一同努力,也就是挫折容忍的最佳身教。身教大于言传。比如,妈妈烧焦了一锅菜,与孩子分享:好可惜啊,不过没关系,我已经知道秘诀,下次一定能做得很好吃!比如,爸爸修理电风扇总是修不好,可以与孩子分享:怎么这么难呢?不过没关系,我再仔细找找哪里出问题了!抗挫力是事物自带的一种属性,是事物原有的一部分。孩子生而拥有这种能力,他已经存在于孩子体内,我们不必四处寻求,只需要精心培育。世界那么大,孩子需要一颗更有弹性的心!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您的用心聆听。(共37张PPT)MENTAL HEALTH让孩子成为抗挫小达人心理小时光目录一.一起认识“挫折商”二.为什么Ta“挫折商”较低?三.抗挫达人养成法一起认识“挫折商”Part 1一位妈妈说,她家是女孩,在学习生活中凡是有一点难度的事情,孩子第一反应就是拒绝尝试,轻易说我不会。“畏难情绪”挫折商又叫逆商(Adversity Quotient,AQ),是指一个人面对挫折、摆脱困境时的能力。为什么Ta“挫折商”较低?Part 2(一)生理原因自身因素(亮灯的地方,就是前额叶)1 自我意识加强,意志力较弱2 情绪不稳定3 自控力不强(二)心理特征贝贝小时候很乖巧,但不喜欢学习,每次拿出成绩来,父母都长吁短叹,甚至直接当她的面说“你怎么这么不争气!”甚至连亲戚邻居都在嘲笑说:“你还是要孩子去学艺术吧,要不以后的路不好走啊。”久而久之,她产生了厌学情绪,不愿意再上学了。外界因素贝贝遭遇挫折时,没有足够的社会支持,容易越挫越失败。(一)社会支持不足外界因素(二)过度溺爱或完全忽略我妈妈对我要求太高了,我害怕这次考不好,她又骂我。很多时候,孩子的表现不如人意,如果第一反应是失望,而不是帮助孩子重铸信心,对孩子的容错度低,易让他们害怕挫折。(三)容错度低,期望值太高抗挫达人养成法Part 3一个基础两种能力四步应用一个基础无论自己做错了什么,总会被爸妈爱吗?自己会不会因为头发上沾了橡皮泥而被其他小朋友嫌弃?是不是自己有好表现时,爸妈才对自己好?……一个基础“无条件被爱组” VS “有条件被爱组”有条件的爱:“表现好的时候,才能感到父母的爱;表现不好的时候,只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消极情绪。”进一步:“父母只爱成功的我,不爱失败的我。”再进一步:“我只能接受表现好的,对自己有利的,成功的自己,不能接受失败的自己。”一个基础无条件的爱「孩子犯错、失败、表现不佳时,鼓励支持,陪伴孩子解决问题,孩子容易获得稳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一个基础情境:孩子在做家务的时候,打碎杯子……错误: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啊,你看看你,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走开,走开……正确:你把杯子打碎了啊(描述事实)现在怎么做才比较好呢(正向引导)第一种:接纳孩子犯错的能力两种能力两种能力孩子最初的自信,来源于他们知道自己是个“有用”的人。两种能力情境测试题:某一天你正在专注的忙着自己手边的事情,一抬头突然发现3岁多的宝宝自己爬到了看上去有些危险的高凳子上。这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A.阻止孩子继续往上爬,防止危险的发生B.快速走过去,帮孩子把稳凳子,协助他安全的完成探险任务两种能力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亲身去实践。第二种:适度放手的能力第一步:接纳感受。句型:看起来你真的很伤心,听起来这件事让人很生气……第二步:感同身受。最好举例,如你曾经也伤心的经历,让孩子感觉先好起来。第三步:给予鼓励。句型:通过我相信等的句型,给予支持!第四步:解决问题。句型:你觉得怎样才能做好?通过开放式提问(WHAT HOW)的问法,给予帮助。四步应用孩子作业的字写得很乱,家长建议孩子重写,孩子非常难过,哭喊着:“你要求太多了,我都尽力了,你还不喜欢我写的字。”“妈妈让你重写,你是不是很烦、很伤心?你觉得不该打扰你写作业?”(接纳感受)“其实我以前上学的时候字也写得不好,有时候别人给我纠正我也挺不开心的。”(感同身受)“不过我觉得虽然一开始字写的乱,但我一定可以写工整。我相信你也可以的,你之前写的语文作文的字就很工整!”(鼓励)“那你觉得,现在我们可以怎么做呢?”(提出解决办法)四步应用案例示范:有一天孩子很懊恼的说“我的手工做的太糟糕了,不想做了。”在你听到孩子说到类似的话时,你可以如何与孩子互动的呢?接纳感受 感同身受 给予鼓励 解决问题情境模拟:四步应用“看起来你对自己的手工作品不满意,你很伤心。”(接纳感受)“其实我以前做手工做不好也挺不开心的。”(感同身受)“不过我觉得虽然一开始做不好,但我一定可以做出满意的作品,我相信你也可以的,你之前做的几个手工就非常完美。”(鼓励)“你觉得是什么地方让你觉得不好?” (解决问题)四步应用一个基础:无条件的爱两种能力:接纳孩子犯错适度放手四步应用:接纳感受、感同身受、给予鼓励、解决问题MENTAL HEALTH世界那么大,孩子需要一颗更有弹性的心!MENTAL HEALTHThank you心理小时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PPT:如何让孩子成为抗挫达人.pptx 让孩子成为抗挫达人讲稿.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