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与生命练习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空气与生命练习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空气与生命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在野外游玩禁止乱扔烟头,以防发生火灾。你认为烟头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A.提供氧气 B.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
C.提供可燃物 D.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2. 益阳市某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雾霾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可减少雾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 B.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C.鼓励用煤火力发电 D.鼓励露天焚烧垃圾
3. 2015年1月1日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史上最严厉的“环保法”开始实施.保护环境利在千秋,功在当代.为了保护环境,你认为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
①大量砍伐森林,作为燃料代替燃煤.②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③使用风力、水力发电代替火力发电.④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⑤控制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
A.只有②③④⑤ B.只有①③④⑤
C.只有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4.绿色植物能制造有机物的部位是(  )
A.任何细胞 B.绿色部分 C.茎和叶 D.根、茎、叶
5.高氯酸铵(化学式为NH4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  )
A.CO2 B.Cl2 C.O2 D.N2
6.地质人员发现一种带螺纹的矿石,研究时发现该矿石能在氧气中燃烧,主要反应是4X+11O2 2Fe2O3+8SO2.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是FeS
B.炼铁时用该矿石作原料比赤铁矿更环保
C.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D.反应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7.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的最适宜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测定两种气体的密度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种气体中
D.将它们分别通澄清的石灰水中
8.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应为0
B.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C.氧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改变
D.物质W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9.如图,在密封的纸盒上挖一个直径的圆形小洞,并在洞口前方约米的位置,放置一根点燃的蜡烛,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可燃物
B.缺乏O2
C.排出的气流中CO2的含量高
D.温度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0.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 ”、“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
11. 现有10.6g碳酸钠和8.4g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其中(  )
A.碳酸钠消耗的氯化氢多 B.碳酸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
C.碳酸氢钠消耗的氯化氢多 D.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
12.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分数/% 70 15 6.25 8.75
反应后质量分数/% 35 7.5 48.75 8.75
A.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
C.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
D.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13.有一包金属粉末,可能由Mg、Zn、Fe、Al、Ag这几种金属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样品2.4g,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只得到0.2g的H2和无色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样品中一定只含有Mg
B.样品中一定不含有Ag,可能含有Fe
C.该粉末中最多含有3种金属
D.100g稀硫酸中含H2SO4质量为19.6g
14.把8.9gMg、Zn合金放入200克质量分数为14.6%稀盐酸中,完全反应,产生0.4gH2,在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NaCl的质量为(  )
A.46.8g B.23.4g C.52.5g D.26.25g
15.俄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说:它(绿色植物)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天神),它所获取的光和热,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且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生辉,你认为对这段话最准确的诠释是(  )
A.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B.绿色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
C.绿色植物能进行吸收作用 D.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填空题
16. 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因为受压时氧气分子间的   减小;
(2)CH4充分燃烧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3)炒菜时锅里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
17.已知A、B、C、D、X、Y、Z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相互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其中,X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Y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的溶液呈蓝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B、D所属物质类别相同,D俗称烧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是    ;D的化学式是    .
(2)反应①属于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若Z为CO2,则反应②的现象为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与C    ;A与B    ;C与D     .
18.二氧化碳的用途:①. 作气体肥料,可促进植物的    。②. 工业和食品原料,可用于制     、尿素和汽水。③.灭火,二氧化碳既不能    也不支持     ,密度比空气     。④制冷剂,干冰升华     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19.在硫酸铜溶液中插入一根铁棒一段时间,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 ”“ ”“ ”表示不同的离子。
(1)“ ”表示   (填写离子符号)。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反应前溶液的质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0.小科妈妈的智能手机屏幕解锁图形如图所示,若数字 1、3、4、6、7、8、9 分别是铜粉、木炭粉、氧气、水、生石灰、盐酸、硝酸银溶液中的一种(“—”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条件省略),其中数字 6 代表一种气体单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数字7与8代表的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小科认为妈妈设定的解锁图形太简单,他在原数字所代表的物质及线路不变的基础上,另选了物质2和3继续将“3-2-5”连接起来。若数字 5 代表的物质是一种碱溶液,则数字 2 代表的物质是   (填“CO2”或者“CuO”)。
(3)上述所有反应都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1.钛(Ti)因为具有神奇的性能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常温下钛不和非金属、及酸反应,红热时,却可以与常见的非金属单质反应,钛是航空、军工、电力等方面的必需原料。地壳中含钛矿石之一的钛铁矿中含有金红石(TiO2)。目前大规模生产钛的方法是第一步,金红石、炭粉混合在高温条件下通入氯气制取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在氩气的气氛中用过量的镁在加热的条件下与TiCl4反应,得到金属钛。
(1)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简述由上述产物获得金属钛的步骤。
22.2013年5月,某市自来水有股奇怪的味道,经专家多轮综合检测,基本认定引起此次异味的主要物质是邻叔丁基苯酚。将30克邻叔丁基苯酚完全燃烧,生成88克CO2和25.2克H2O(无其他产物)。已知邻叔丁基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
求:
(1)30克邻叔丁基苯酚中含碳元素    克,氢元素    克。
(2)邻叔丁基苯酚的化学式为    。
23. A、B、C、D分别为氧化铁、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反应或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化学方程式:①    ;②    ;A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
24.已知α一氨基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NH2COOH,它可与NaOH反应生成α一氨基丙酸钠,其化学式为C3H6O2NNa,又知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已知它具有下列有关性质:①常态下为白色晶体,含有一分子结晶水,无气味,易溶于水,有肉类鲜味;②在碱性条件下会生成似成非咸、似涩非涩的谷氨酸二钠,鲜味降低;③在150℃时失去结晶水,在210℃时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焦谷氨酸盐,并在270℃左右进一步分解。根据以上信息填空。
(1)a氨基丙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使用味精适宜的条件是    。
25.将一定量Cu与Cu(OH)2的混合物置于敞口的坩埚中充分灼烧,结果所得固体质量恰恰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则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三、解答题
26.汽泡爽是一种冲调饮料。其主要原料为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使用时将一包汽泡爽粉末倒入玻璃杯中,加入200 mL冷水,看到有大量气泡快速生成,待粉末完全溶解,就得到一杯果味饮料。
(1)小苏打(NaHCO3),从组成上看,它属于一种______。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2)一个柠檬酸分子(C6H8O7)是由   个原子组成,
(3)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7.如图甲所示为人体获得空气中氧气,并由血液运输至全身各处组织细胞的模式图:
(1)如图乙所示为某人在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横膈膜的两个位置,A为最高处,B为最低处,则箭头a过程开始时刻横膈膜应处于   (填“A”或“B”)位置。
(2)d 过程表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   壁和肺泡壁从而进入肺泡内。
(3)c 过程中氧气能进入血液,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28.2020年9月,习近平在联大针对气候变化表示:“中国将力争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下图是一种利用NaOH溶液实现“碳捕获”的技术主要流程。当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经过吸收器.分离器和反应器后以低浓度排出从而达到碳减排目的。
(1)吸收器中,NaOH溶液用喷淋方式加入,其优点是   。
(2)用该技术进行“碳捕获"有效利用了原材料,在该过程中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
(3)分离器中,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 溶液100千克,求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CaCO3的质量(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29. 为测定某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进行滴定.现取待测液50.0g,滴定过程如图所示.
(滴定反应为:AgNO3+HCl=AgCl↓+HNO3,Ag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计算结果均保留1位小数)
(1)AgN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计算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0.图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B反应,B质量为8克,将NaOH溶液渐渐加入到C中,生成蓝色沉淀E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2)操作1的名称是   ;
(3)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四、实验探究题
31.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探究发现:铜绿[Cu2(OH)2CO3]受热分解后,除生成CO2和水蒸气外,试管中还有一些黑色粉末状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a的仪器名称   
(2)实验室分解铜绿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初中实验室制取CO2收集装置也可用E(长进短出),试分析其原因:   .
(3)若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可观察到的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
(4)充分反应后,兴趣小组对试管中的黑色粉末状状固体进一步探究
a.[提出问题]黑色固体是什么?
b.[猜想与假设]黑色固体可能是:Ⅰ.氧化铜Ⅱ.炭粉Ⅲ.   .
c.[查阅资料]炭粉和氧化铜均为黑色固体.炭粉不与稀酸反应,也不溶于稀酸.而氧化铜可与稀酸反应而溶解.
d.[设计实验方案]向试管中的黑色固体滴加足量的试剂为    (填序号)
(A.H2SO4 B.NaOH C.NaCl D.H2O),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黑色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呈蓝色 猜想Ⅰ正确
    猜想Ⅱ正确
    猜想Ⅲ正确
如果猜想Ⅰ正确,猜想Ⅰ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2. 根据下列图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若实验室要用同一装置制取并收集O2和CO2,最好选择      装置组合(填字母序号):写出该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
(3)若用F装置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    (填“a”或“b”)端进入.
3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种方法如下:
方法一:H2O2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O2 方法二:KMnO4加热制O2
(1)两种方法涉及的化学反应都是   反应(填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干燥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仪器A的名称是   ,现用方法一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请按气体流向,用导管的编号将装置连接好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34.为“测定空气里氧气体积含量”,小黄同学取足量的红磷、镁条、木炭分别在等体积的A、B、C三瓶空气中同时燃烧;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再松开止水夹,发现集气瓶B中进水最多,C中进入水量很少。查阅资料:镁条能与氮气反应生成固态氮化镁(Mg3N2)。
(1)实验A瓶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
(2)实验中发现水停止倒吸后,B集气瓶中的水量明显高于A的原因是   。
(3)“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实验中,药品的选择要考虑哪些因素:   (写出两点)
35.小明探究“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
(1)【探究一】
要证明CuSO4溶液对H2O2分解具有催化作用,除需证明CuSO4溶液能改变H2O2分解的速率外,还需证明CuSO4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   不变;
(2)为探究CuSO4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是否发生改变,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
将含溶质质量为a克的CuSO44溶液加入到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取充分反应后的全部溶液继续进行实验,流程如图(实验过程中的损耗忽略不计)。
若CuSO4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未改变,则a=   (用m、n表示)。
(3)【探究二】
为进一步探究CuSO4溶液中起催化作用的是哪种微观粒子,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
所示的对比实验。
若观察到   (填实验现象),则说明H2O2溶液CuSO4溶液中起催化作用的是Cu2+。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不能改变,烟头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燃烧条件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2.【答案】B
【解析】【解答】A、开私家车可以增加粉尘的排放,故A错误;
B、太阳能属于清洁无污染的能源,故B正确;
C、火力发电可以增加粉尘的排放,故C错误;
D、露天焚烧垃圾会增加粉尘的排放,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根据开私家车可以增加粉尘的排放进行分析;
B、根据太阳能属于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进行分析;
C、根据火力发电可以增加粉尘的排放进行分析;
D、根据露天焚烧垃圾会增加粉尘的排放进行分析.
3.【答案】A
【解析】【解答】①大量砍伐森林,会家居环境的恶化,不利于保护环境,错误;
②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能防止水体污染,可以减少污染,正确;
③使用风力、水力发电代替火力发电,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发电,可以减少污染,正确;
④烟花爆竹的燃放,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和粉尘,对大气污染严重,所以要控制,正确;
⑤控制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可以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可以减少污染,正确;
故选:A.
【分析】环境污染主要有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三大主要污染,只要有利于环境的措施都是可取的.可从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污染治理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解答.
4.【答案】B
【解析】【解答】解: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在含有叶绿体的部位进行,植物的绿色部分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含有叶绿体细胞.
5.【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化学式NH4ClO4可知,高氯酸铵中只含有氧元素,没有碳元素,因此不可能生成CO2,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6.【答案】D
【解析】【分析】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B、用该矿石会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C、根据置换反应定义分析解答;
D、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解:A、由4X+11O2 2Fe2O3+8SO2可知,每个X中含有1个铁原子和2个硫原子,是二硫化亚铁,化学式是FeS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用该矿石会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空气,错误;
C、生成物为两种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错误;
D、反应前氧元素的化合价是0,反应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答案】D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虽然与水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错误;B.测定两种气体的密度,操作比较麻烦,错误;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种气体中,不能区分两种气体,错误;D.将它们分别通澄清的石灰水中,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正确 。
【分析】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
8.【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
【解答】A、X=50+1+1+23-2-45-28=0,正确;
B、氧气和W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质量增中,反应后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正确;
C、 氧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为0,反应后为-2,发生改变,正确;
D、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为W中碳元素,为,水中氢元素质量即为W中氢元素质量,为,碳、氢元素质量和为15小于W的质量,所以物质W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错误;
故答案为:D。
9.【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灭火原理分析,该题中小孔会产生气流而使温度降低灭火。
【解答】 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排出气流会带走热量使周转温度降至蜡烛着火点以下,使蜡烛熄灭;
故答案为:D。
10.【答案】A
【解析】【分析】
反应物、生成物模型图可直接得出该物质由几种原子、几个原子构成,进而确定物质的结构,判断反应的形式。该题关键是从模型图中看出各物质分子的构成,注意解题是要考虑到模型图中每种分子有几个参加反应,利用反应时的微粒个数关系及结构可很轻松的判断。
【解答】
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故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单质的分子由一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多种原子构成,所以可以看出反应物是两种单质,而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
C、由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可知该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
D、由反应的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3。
故选A。
11.【答案】A
【解析】【解答】NaHCO3+HCl═NaCl+H2O+CO2↑
84 36.5 44
8.4g 3.65g 4.4g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10.6g 7.3g 4.4g
通过分析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碳酸钠消耗的氯化氢多.
故选:A.
【分析】利用两物质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结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进行计算.
12.【答案】B
【解析】【解答】A、丁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也有可能是杂质,没有参加反应,故A错误;
B、甲反应后质量减少70﹣35=35g,为反应物,乙质量减少15﹣7.5﹣7.5g,为反应物,丙质量增加48.75﹣6.25=42.5g,故B正确;
C、由B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乙=丙,丙一定是化合物,甲和乙都有可能是单质,也有可能是化合物,故错误;
D、由B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乙=丙,故为化合反应,故错误.
故选B.
【分析】此题是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物生成物先做出判断,再利用质量关系进行求解,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即可判断反应的类型.
13.【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溶液为浅绿色,银不与硫酸反应,由2.4克金属与酸反应后形成无色溶液和0.2克氢气,通过反应的物质间质量关系确定物质组成,由氢元素守恒计算硫酸质量分析。
【解答】五种金属中银不与稀硫酸反应,由方程式可知2.4克镁、锌、铁、铝与硫酸完全反应时产生氢气质量关系为
Mg---H2 Zn---H2 Fe---H2 2Al---3H2
24 2 65 2 56 2 18 2
2.4g 0.2g 2.4g <0.2g 2.4g <0.2g 2.4g >0.2g
取该样品2.4g,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只得到0.2g的H2和无色溶液,因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溶液为浅绿色,所以一定不含铁,银不与硫酸反应,所以一定不含银,铝和镁2.4克时产生氢气均大于0.2克,所以一定含锌,镁和铝至少含一种,该粉末中最多含3种金属,由0.2克氢气中氢元素来自于硫酸中氢元素,依据氢元素守恒可知,硫酸的质量为=9.8g;
故选C。
14.【答案】A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两种金属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确定氯离子和氢气的质量关系,然后根据氢气的质量计算出全部反应消耗的盐酸的质量,判断出盐酸过量;接下来根据盐酸的质量计算出生成氯化钠的质量。【解答】200克质量分数为14.6%稀盐酸中,盐酸的质量为200g×14.6%=29.2g;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H2↑;
Zn+2HCl═ZnCl2+H2↑;
可知,2HCl~H2↑,
设氯离子质量为x,
2HCl~H2↑,
73 2
x 0.4g

解得:x=14.6g;
可以看出反应后盐酸有剩余,盐酸是过量的,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NaCl的质量由盐酸的质量决定
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HCl+NaOH=NaCl+H2O
36.5 58.5
29.2g y
解得:y=46.8g。
故选A。
15.【答案】A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由上可知,1、这段文字中的“它”是指(绿色植物),“它”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生产者).2、“它”是通过(光合作用)“窃取天火”,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 3、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贮存能量)和氧气. 4、“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挥舞.”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光)。故答案选:A
【分析】: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所有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据此答题。
16.【答案】间隔;CH4+2O2 CO2+2H2O;隔绝氧气
【解析】【解答】(1)氧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因为受压时氧气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2)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
(3)炒菜时锅里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答案:(1)间隔;(2)CH4+2O2 CO2+2H2O;(3)隔绝氧气.
【分析】(1)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2)根据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解答;
(3)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
17.【答案】Fe;NaOH;放热;产生白色沉淀;Fe+CuSO4=FeSO4+Cu;H2SO4+Ca(OH)2═CaSO4+2H2O;2NaOH+CuSO4=Na2SO4+Cu(OH)2↓
【解析】【解答】X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因此X是铁;Y可用作食品干燥剂,因此Y是氧化钙;C的溶液呈蓝色,可用于配置农药波尔多液,因此C是硫酸铜;B、D所属物质类别相同,D俗称烧碱,因此D是氢氧化钠,Y﹣氧化钙能够转化为碱B,因此B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够和Z反应,因此Z是二氧化碳;A能够和铁、氧化钙、氢氧化钙反应,且能够转化为硫酸铜,因此A是硫酸,带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因此:
(1)X是铁,D是氢氧化钠,故化学式分别为:Fe;NaOH;
(2)反应①是氧化钙和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钙,该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若Z为CO2,则反应②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碳酸钙沉淀和水,因此会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故答案为:放热;产生白色沉淀;
(3)X与C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铜,A与B反应是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硫酸钙和水,C和D反应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Fe+CuSO4=FeSO4+Cu;H2SO4+Ca(OH)2═CaSO4+2H2O;2NaOH+CuSO4=Na2SO4+Cu(OH)2↓.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X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因此X是铁;Y可用作食品干燥剂,因此Y是氧化钙;C的溶液呈蓝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因此C是硫酸铜;B、D所属物质类别相同,D俗称烧碱,因此D是氢氧化钠,Y﹣氧化钙能够转化为碱B,因此B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够和Z反应,因此Z可以是二氧化碳;A能够和铁、氧化钙、氢氧化钙反应,且能够转化为硫酸铜,因此A是硫酸,带入验证完成相关的问题.
18.【答案】光合作用;纯碱;燃烧;燃烧;大;吸
【解析】【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它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
【解答】二氧化碳的用途:① 作气体肥料,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②工业和食品原料,可用于制纯碱、尿素和汽水;③灭火,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
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 大 ;④制冷剂,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故答案为:光合作用;纯碱;燃烧;燃烧;大;吸
19.【答案】(1)Cu2+
(2)小于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确定反应前后溶液中的离子种类,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2)将进入溶液的物质质量与析出的物质质量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则反应前溶液中的离子为:Cu2+,SO42-;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为Cu2+,Fe2+,SO42-。则“●”为Cu2+。
(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的原子量为56,铜的原子量为64,即进入溶液的铁的质量小于析出的铜的质量,因此反应所得溶液质量小于反应前溶液质量。
20.【答案】(1)HCl+AgNO3=AgCl↓+HNO3
(2)CO2
(3)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根据数字1、3、4、6、7、8、9分别是铜粉、木炭粉、氧气、水、生石灰、盐酸、硝酸银溶液中的一种,
①其中数字6代表的物质是一种气体单质,所以6是氧气;
②木炭只能与氧气6反应,所以3是木炭;
③氧气6除了与木炭3反应外,就只能和铜反应,因此9是铜;
④铜除了与氧气反应外,只能会与硝酸银反应,所以8是硝酸银;
⑤硝酸银还会与盐酸反应,所以7是盐酸;
⑥盐酸还会与氧化钙反应,所以4是氧化钙,1是水,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1)数字7与8代表的物质发生的反应是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AgCl↓+HNO3;
(4)3为木炭,木炭能够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氧气,二氧化碳能够与可溶性碱溶液反应生成碳酸盐和水,若数字5代表的物质是一种碱溶液,则数字2代表的物质是CO2;
(5)氧化钙和水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盐酸和硝酸银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铜和硝酸银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所以上述所有反应都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21.【答案】(1)TiO2+C+2Cl2 TiCl4+CO2↑
(2)2Mg+TiCl4 2MgCl2+Ti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组成,可以知道该可燃性气体含有碳和氧两种元素,只能是一氧化碳。
(2)镁可以溶于盐酸,而钛常温下不溶于强酸,因此可以采用盐酸洗涤。
【解答】(1)第一步:将金红石、碳粉混合,高温条件下通入氯气制得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则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O2+C+2Cl2 TiCl4+CO2↑ ,第二步:在氩气中,用过量镁在加热条件下与TiCl4反应制得单质钛。
(2)常温下,用盐酸除去过量镁,过滤并用蒸馏水洗涤固体,干燥后即得纯净金属钛,2Mg+TiCl4 2MgCl2+Ti 。
故答案为:(1)TiO2+C+2Cl2 TiCl4+CO2↑(2)2Mg+TiCl4 2MgCl2+Ti
22.【答案】(1)24;2.8
(2)C10H14O
【解析】【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分析;
(2)利用元素质量比求化学式。
【解答】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将30克邻叔丁基苯酚完全燃烧后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88克CO2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30克邻叔丁基苯酚中碳元素的质量,25.2克H2O中的氢元素的质量等于30克邻叔丁基苯酚中氢元素的质量。
故:碳元素的质量为:88g××100%=24g;氢元素的质量为:25.2g××100%=2.8g;
(2)30克邻叔丁基苯酚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0g-24g-2.8g=3.2g;
设邻叔丁基苯酚的化学式为CxHyOz,
m(C):m(H):m(O)=12x:y:16z=24:2.8:3.2
解得:x:y:z=10:14:1
又因为邻叔丁基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12×10+1×14+16×1=150,所以邻叔丁基苯酚的化学式为C10H14O。
故答案为:(1)24,2.8;(2)C10H14O。
23.【答案】Ca(OH)2+CO2=CaCO3↓+H2O;Fe2O3+6HCl=2FeCl3+3H2O;改良酸性土壤
【解析】【解答】A、B、C、D分别为氧化铁、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D会转化成铁,所以D是氧化铁,C会与铁和氧化铁反应,所以C是盐酸,A会转化成B,所以A是氢氧化钙,B是碳酸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氢氧化钙,B是碳酸钙,C是盐酸,D是氧化铁,反应①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反应②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通过推导可知,A是氢氧化钙,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故答案为:Ca(OH)2+CO2=CaCO3↓+H2O;Fe2O3+6HCl=2FeCl3+3H2O;改良酸性土壤.
【分析】根据A、B、C、D分别为氧化铁、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D会转化成铁,所以D是氧化铁,C会与铁和氧化铁反应,所以C是盐酸,A会转化成B,所以A是氢氧化钙,B是碳酸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24.【答案】(1)CH3CHNH2COOH+NaOH=CH3CHNH2COONa+H2O
(2)在非高温下(非碱性条件)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2)根据α-氨基丙酸钠的性质分析使 用条件
【解答】(1)由题意可知:a一氨基丙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a-氨基丙酸钠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化学方程式为: CH3CHNH2COOH+NaOH=CH3CHNH2COONa+H2O
(2)由题意可知,a-氨基丙酸钠在150℃时失去结晶水,在210℃时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焦谷氨酸盐,并在270℃左右进一步分解,所以使用味精适宜的条件是在较低温度下;又因为α一氨基丙酸属于酸,会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所以要在非碱性条件下使用 。
故答案为:(1) CH3CHNH2COOH+NaOH=CH3CHNH2COONa+H2O ;(2) 在非高温下(非碱性条件)
25.【答案】80%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分析。
【解答】将一定量Cu与Cu(OH)2的混合物置于敞口的坩埚中充分灼烧,铜与氧气化合生成氧化铜,氢氧化铜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结果所得固体质量恰恰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即氧化铜质量为铜和氢氧化铜质量和,所以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即为氧化铜中铜元素质量分数,.
26.【答案】(1)C
(2)21
(3)37.5%
【解析】【分析】(1)盐是指由金属阳离子(NH4+)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根据概念判断选项;(2)化学式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可从化学式得到原子数量;(3)化学式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表示各元素组成的质量之比,可利用化学式求出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从组成上看小苏打(NaHCO3)属于盐;(2)由柠檬酸分子式(C6H8O7)可知,一个柠檬酸分子有6个C原子,8个H原子,7个O原子构成的,所以一个柠檬酸分子是由21个原子组成;(3)C%= ×100%= ×100%=37.5%。
故答案为:(1)C;(2)21;(3)37.5%
27.【答案】(1)A
(2)毛细血管
(3)扩散
【解析】【分析】呼吸包括四个连续的环节。肺的呼吸运动,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扩散作用),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扩散作用)。
【解答】
(1) 图中a表示吸气,吸气时,膈肌收缩,横膈变得扁平,横膈膜下降。因此当呼气结束,吸气开始时,乙图横膈膜的状态应处于A位置。
(2)(3) 气体在肺泡和组织内的交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c氧气由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d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
28.【答案】(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NaOH溶液充分吸收二氧化碳
(2)NaOH、CaO
(3)设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x
Na2CO3+Ca(OH)2= CaCO3↓+2NaOH
106 100
100kg×10.6% x
x= 10kg
【解析】【分析】(1)根据增大接触面积可使反应更充分分析;
(2)根据循环利用的物质在反应流程中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分析;
(3)根据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生成碳酸钙质量分析。
【解答】(1)物质的接触面积影响反应速率, 吸收器中,NaOH溶液用喷淋方式加入,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NaOH溶液充分吸收二氧化碳 ;
(2)由反应流程可知,氢氧化钠和氧化钙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循环利用;
故答案为:(1) 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NaOH溶液充分吸收二氧化碳 ;(2) NaOH、CaO ;(3)10kg.
29.【答案】(1)170
(2)根据图象可知,当加入10克稀盐酸溶液时,沉淀的质量达到最大值(2.87克),
设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是X
AgNO3+HCl=AgCl↓+HNO3
170 143.5
x 2.87g
x=3.4g
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6.8%
(3)根据图象可知,当加入10克稀盐酸溶液时,沉淀的质量达到最大值(2.87克),
设生成硝酸质量为y
AgNO3+HCl=AgCl↓+HNO3
143.5 63
2.87g y
y=1.26g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2%
【解析】【解答】(1)AgNO3的相对分子质量=108+14+16×3=170;
(2)根据图象可知,当加入10克稀盐酸溶液时,沉淀的质量达到最大值(2.87克),
设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是X,生成硝酸质量为y;
AgNO3+HCl=AgCl↓+HNO3
170 143.5 63
x 2.87g y
x=3.4g
y=1.26g
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6.8%;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2%;
故答案为:(1)170;
(2)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6.8%.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2%.
【分析】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观察图象可知,沉淀的质量的最大值是2.87克,然后写出化学方程式并代入沉淀的质量计算出硝酸银的质量和生成硝酸的质量,最后计算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0.【答案】(1)H2SO4;(2)过滤;(3)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4)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是35.5g。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间反应的规律以及物质的颜色,来确定物质的名称;
(2)操作1是分离硫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的一种方法;
(3)根据氧化铜的质量计算出硫酸铜的质量,然后根据硫酸铜的质量计算出与之反应所需氢氧化钠的质量,而由图象可知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00g﹣60g),最后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由图象可知,C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和硫酸铜,加入的氢氧化钠与二者均反应,利用化学方程式分别计算出硫酸钠的质量即可。
【解答】(1)在D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所以D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根离子,E是蓝色沉淀,则是氢氧化铜,那么C是硫酸铜,D是硫酸钠;黑色固体为氧化铜,酸为稀硫酸。
(2)操作1是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的一种方法,是过滤。
(3)解:设由CuO生成的CuSO4的质量为x
CuO+H2SO4=CuSO4+H2O
80 160
8g x
x=16g
设与CuSO4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y,同时生成Na2SO4的质量为a
CuSO4+2NaOH=Cu(OH)2↓+Na2SO4
160 80 142
16g y a
y=8g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
a=14.2g
答: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
(4)解:设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质量为b
H2SO4+2NaOH=Na2SO4+2H2O
80 142
60g×20% b
b=21.3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1.3g+14.2g=35.5g
答: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是35.5g。
故答案为:
(1)H2SO4;(2)过滤;(3)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4)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是35.5g。
31.【答案】(1)集气瓶
(2)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3)Ca(OH)2+CO2═CaCO3↓+H2O
(4)氧化铜与炭粉;A;黑色粉末不溶解;黑色粉末部分溶解,溶液变成蓝色;H2SO4+CuO=CuSO4+H2O
【解析】【解答】(1)由装置图可知,标号a的仪器名称是集气瓶;
(2)实验室分解铜绿,属于加热固体,选用的发生装置为B.初中实验室制取CO2的收集装置用E(长进短出),其原因:二氧化碳的密度密度比空气大;
(3)若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可观察到的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达:Ca(OH)2+CO2═CaCO3↓+H2O;
(4)b、由于铜绿的组成元素中含有铜元素、氧元素、碳元素、氢元素,生成固体是黑色的,所以,猜想Ⅲ是氧化铜与炭粉.
d、由于炭粉和氧化铜均为黑色固体.炭粉不与稀酸反应,也不溶于稀酸.而氧化铜可与稀酸反应而溶解.所以,向试管中的黑色固体滴加足量的试剂为稀硫酸,若黑色粉末不溶解,说明猜想Ⅱ正确;若黑色粉末部分溶解,溶液变成蓝色,则猜想Ⅲ正确.实验报告如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黑色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呈蓝色 猜想Ⅰ正确
黑色粉末不溶解 猜想Ⅱ正确
黑色粉末部分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猜想Ⅲ正确
如果猜想Ⅰ正确,猜想Ⅰ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uO=CuSO4+H2O.
故答为:(1)集气瓶;
(2)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3)Ca(OH)2+CO2═CaCO3↓+H2O;
(4)b、氧化铜与炭粉;d、A,黑色粉末不溶解;黑色粉末部分溶解,溶液变成蓝色;H2SO4+CuO=CuSO4+H2O.
【分析】(1)熟悉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装置的特点分析气体的性质;
(3)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b、根据铜绿的组成元素和常见物质的颜色进行猜想;
d、根据氧化铜和炭粉的性质选择试剂、完成实验报告,写出有关的方程式.
32.【答案】(1)铁架台;集气瓶
(2)CD;2H2O22H2O+O2↑
(3)a
【解析】【解答】(1)由仪器的图形和用途可知:①为铁架台,②为集气瓶;故答案为:铁架台;集气瓶;
(2)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和稀盐酸(主要成分HCl),二者接触即可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由于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为C(B装置长颈漏斗下端太高,浪费药品),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所以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实验室要用同一装置制取并收集O2则,只能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只是加快了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氧气的速率,故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就应该作为反应条件写在等号的上方,故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答案为:CD;2H2O22H2O+O2↑;
(3)由于F装置内装满水,如果氢气从b管进入集气瓶,由于氢气的密度远小于水的密度,进入集气瓶内的氢气会从a管中导出;而从a管进入,由于氢气难溶于水,在氢气压力的不断增大下,集气瓶中的水会被压出(从b管),当瓶内水没有时,表示氢气已满;故答案为:a.
【分析】(1)由仪器的图形和用途去分析;
(2)从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为C(B装置长颈漏斗下端太高,浪费药品),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所以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实验室要用同一装置制取并收集O2则,只能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去分析;
(3)由F装置内装满水,如果氢气从b管进入集气瓶,由于氢气的密度远小于水的密度,进入集气瓶内的氢气会从a管中导出去分析.
33.【答案】(1)分解
(2)分液漏斗;①③④⑧⑦(或①③④⑧)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种数确定化学反应的类型。
(2)根据所指仪器的名称解答。可按照发生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的顺序完成实验装置的连接。
【解答】(1)制取氧气的两种方法中,反应物只有一种,而生成物有多种,因此它们都是分解反应。
(2)根据图片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使用方法一制取氧气时,由于反应物为液体和固体,不需加热,因此发生装置选择“固液常温型”,故选①;用浓硫酸进行干燥;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干燥氧气时,氧气必须进入浓硫酸中,因此①与③相连;收集氧气时,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则应该从长导管进入集气瓶,因此④与⑧相连,最终的连接顺序为①③④⑧⑦。
34.【答案】(1)产生大量白烟
(2)镁条燃烧不但消耗了氧气,还消耗了部分氮气
(3)可燃物与只氧气反应,不与氮气等其他气体反应:生成物为固体
【解析】【分析】(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中大约占广口瓶容积的五分之一,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2)根据镁能与氮气反应来分析。
(3)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1)红磷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红磷燃烧产生发出黄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地白烟。(2)镁燃烧不但消耗了氧气,还能消耗部分氮气,所以水停止倒吸后发现B中的水量明显高于A。
(3)“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实验中,药品的选择要考虑哪些因素:可燃物与只氧气反应,不与氮气等其他气体反应:生成物为固体。
故答案为:(1)产生大量白烟(2)镁条燃烧不但消耗了氧气,还消耗了部分氮气(3)可燃物与只氧气反应,不与氮气等其他气体反应:生成物为固体
35.【答案】(1)化学性质
(2)
(3)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乙、丙中无明显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催化剂“一变两不变”特点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硫酸铜一半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中铜元素质量为硫酸铜中铜元素质量,一半与硝酸钡反应,产生硫酸钡中硫酸根质量即为硫酸铜中硫酸根质量分析。
(3)根据加入硫酸钠和水时不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可排除硫酸根离子和水分子的催化作用,加入硫酸铜溶液可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得出铜离子的催化作用分析。
【解答】(1)要证明硫酸铜在过氧化氢分解中起催化作用,除需证明CuSO4溶液能改变H2O2分解的速率外,还需证明CuSO4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 若CuSO4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未改变,则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氢氧化铜沉淀中的铜元素即为硫酸铜中的铜元素,加入硝酸钡得到的硫酸钡中的硫酸根即为硫酸铜中的硫酸根,则a==.
(3)硫酸铜溶液中含有铜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水分子,硫酸钠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水中含有水分子,若观察到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乙、丙中无明显现象 ,可证明硫酸铜溶液起催化作用的是铜离子。
故答案为:(1)化学性质;(2);(3) 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乙、丙中无明显现象 。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