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与生命培优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空气与生命培优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空气与生命培优练习
一、单选题
1.将充满下列四种气体的四支试管,分别倒立在水中,试管内水面上升最高的是(  )
A.氢气 B.氮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2.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黄铜片上会留下清晰的划痕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电解水时,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将二氧化碳通入燃着高低两支蜡烛的烧杯中,蜡烛自低到高依次熄灭
3.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生成O2的质量
C.固体中MnO2的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
4.实验室中常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其反应微观模型如图。由该模型可知(  )
A.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H2O2
B.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
C.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D.生成的水分子和氧分子数目比为1:2
5.杭州第19届亚运会(The 19th Asian Games)又称“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是亚洲最高规格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举办,“绿色”是本届亚运会的首要办会理念,将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亚运会筹备、举办和赛后利用的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下列措施不符合绿色亚运理念的是(  )
A.杭州亚运会采用了100%的绿电供应
B.首次使用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作为主火炬塔燃料
C.园区内使用了氢燃料大巴车方便游客出行
D.为观众免费提供大量的一次性用品
6.据图所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表明,种群中具有抗药基因害虫比例A点比B点低
B.乙图表示一个DNA分子
C.丙图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的量均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
D.丁图可以表示人体经抗原刺激后,体内抗体量随时间的变化
7. 区别下列各组物质,选择的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A.CO2和CO:闻气味
B.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画
C.浓盐酸和浓硫酸:分别用玻璃棒蘸取点在滤纸上
D.BaCl2溶液和KNO3溶液:分别加入Na2SO4溶液
8.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装置(瓶中植株未经暗处理)。下列描述中正确的组合是(  )
①此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②此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③丙内石灰水保持澄清;
④丙内石灰水变浑浊。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 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某物质R与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H2O+7O2═2FeSO4+2H2SO4则R的化学式应为(  )
A.FeS B.Fe2S3 C.FeO D.FeS2
10.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 的Ba(OH)2 溶液至过量。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1.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电解水—段时间(忽略气体的溶解)
B.分别向等质量的大理石中滴加足量相同的稀盐酸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加热—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12.某废液中只含有Fe(NO3)2、Cu(NO3)2、Ba(NO3)2三种溶质。为了回收金属、保护环境,小科设计了如图方案(所加试剂均过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向固体a中滴加过量的盐酸,实验现象为固体部分溶解,产生气泡,溶液呈浅绿色
B.溶液B中含有的盐是Ba(NO3)2和NaNO3
C.X可能是Na2SO4
D.若回收到6.4g固体a,则加入的铁屑质量为5.6g
13.一包混有杂质的Na2CO3,其杂质可能是Ba(NO3)2、KCl、NaHCO3,今取10.6克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10.6克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4克CO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样品中只有NaHCO3
B.样品中只混有NaHCO3,无KCl
C.样品中有NaHCO3,也有Ba(NO3)2
D.样品中混有KCl,也有NaHCO3
14. 将10g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冷却后投入足量稀盐酸中完全反应,有关结论错误的是(  )
A.共生成0.1mol氧化钙
B.燃烧越充分则消耗的盐酸越少
C.共生成0.1mol二氧化碳
D.燃烧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
15. 下列各组物质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X Y Z
A Fe FeCl2 Fe2O3
B CO2 Na2CO3 CaCO3
C H2 H2O H2O2
D Ca(OH)2 NaOH NaCl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6.泡沫金属因其密度小、强度高而成为未来汽车的主要材料。
(1)泡沫金属是新型钛铝合金,金属钛、铝表面容易氧化,形成致密   ,具有抗腐蚀能力。
(2)将铝粉和氢化钛(TiH2)粉末混合,填进超强钢皮制作的汽车零部件模型,将模型加热至660℃(铝的熔点),氢化钛受热分解,产生金属单质和气体单质。该气体在熔化的铝中产生大小一致,密密麻麻的泡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是   。
(3)反应结束后,冷却形成质量均匀、强度比铝高、密度比铝小,与钢皮之间牢固连接的钛铝合金零部件。因此,泡沫金属属于   (填“混合物”或“化合物”)。
17.小丽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如图。A、B、C、D、E是初中常见物质,且都含氧元素,各物质中均有某种组成元素的化合价与纵坐标的数值相对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B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的水溶液呈蓝色。请回答:
(1)物质C的化学式为   ;
(2)写出一个D→E的化学方程式   。
18.金属的用途很广,我们应该节约和保护金属资源,请根据如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果是实验①中的铁钉生锈了,而实验②、③的铁钉没有生锈,则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铁生锈主要是铁与   发生反应。
(2)为了预防铁制品生锈,我们常在其表面镀一层抗腐蚀的金属,但在镀金属之前,先要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用稀盐酸除去铁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19.2021年10月31日晚,上海迪士尼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医护人员和民警身穿防护服,待着N95口罩逆行入园,投入紧张有序的隔离、酒精消毒及核酸检测等工作。感谢为我们保驾护航的默默付出的人们!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生产N95口罩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它属于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酒精(C2H5OH)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在喷洒过程中遇明火极易爆炸。请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0.小科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后,梳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与X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X是氯化钠,它在物质分类上属于化合物中的   ,则图中碱的化学式为   ;
(2)若X是Cu(NO3)2,则能实现图中①物质转化的反应方程式是   。
21.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与金属材料、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问题.
(1)小童将观察到的现象形象的画了一幅卡通画,如图所示,每个卡通人物表示一种金属,周围的小黑点表示反应中生成的气体,四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2)小童要用其它方法比较铜、铁、镁的活动性顺序,他已经选择了打磨过的镁丝和铜丝,你认为他还需要选择的另外一种溶液是   溶液.
(3)铜粉中混有少量的铁粉,除去铁粉的物理方法是   .
(4)钢铁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含   量不同的铁合金.
(5)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单质碳和一氧化碳都能用于冶炼金属,该用途体现了单质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   性.
(6)碳的氧化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沿右图所示装置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   依次熄灭,由此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7)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防止金属的腐蚀,请你写出一条防止家里菜刀生锈的具体方法   .
22.如图为一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CO2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点和E点处,植株处于何种生理活动状态   ;
(2)该植株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   段,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   点。
23.各种植物的开花都要求一定的黑暗和光照时间,但“影响开花的关键性因素是黑暗期的长短,还是光照期的长短”并不明确。人们很早就认识到,苍耳(一种植物)需要每天短于16h的日照才能开花.若日照时间长于16h就不开花,16h的光照是一个临界点。20世纪30年代,有人将苍耳置于不同组合的光照期和黑暗期中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图所示实验中,各组处理的差异(变量)是   。
(2)根据本实验的结果,你认为可以对前人的认识作何修正?   。
24.为了研究无机盐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配置培养液X与Y,X含有绿藻所需全部无机盐,Y与X相比仅缺少镁,且无机盐含量、温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
②用培养液X和培养液Y分别培养数量、生长状况相同的绿藻;
③测定相同时间内,不同光照强度下氧气释放量,记录结果如图所示。
(1)请结合上述实验方案,说明小明进行本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2)通过学习,小明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且光合作用的强弱除了可以用氧气释放量表示,还可以用有机物积累量表示。请你利用以下器材,帮助小明设计一个实验,通过测量有机物积累量来反映培养液X和Y中绿藻光合作用的强弱。实验器材:500 毫升烧杯若干只,天平,烘干设备,来源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绿藻若干(假设相同质量的绿藻千重相等)。
25.为回收相关金属,某实验小组对含有CuCl2、ZnCl2、FeCl2的废液设计了如图方案。请回答:
(1)溶液A与滤液W所含的相同溶质是   ;
(2)若将步骤③中稀盐酸换成足量CuCl2溶液,测得固体C质量为a,固体D质量为b,则固体C中Zn的质量分数为   (用a和b的代数式表示)。
三、实验探究题
26.如图所示是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植物光合作用放出了    。
(2)孙悟同学利用甲装置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 如下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试管与台灯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0 25 10 5
(3)利用乙装置研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为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应对该装置进行   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红墨水向   (填“左”或“右”)移动。
(4)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光合作用制造的   ,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请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提出两项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①     ;②     。
27.根据图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图装置C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是   .
(2)你认为B与A相比装置的优点是   .
(3)装置D中实验开始时活塞前沿在5mL刻度处,足量白磷燃烧熄灭后温度降至室温活塞前沿应停在   mL刻度处.
28. 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若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加热制氧气,可选用A装置,其中的玻璃仪器有    (填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二氧化锰是反应的    .
(2)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发生装置选择    (填装置序号),在加试剂之前的操作是     .
(3)若收集一瓶氧气,供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择气体收集装置中的     (填装置序号).
29.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下图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1.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待火焰熄灭后,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2,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3,在点燃红磷至扣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
(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导致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   所经历的时间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V1-V3,而不是V1-V2,其原因是   
30. 已知某固体混合物A中含有CuSO4、FeCl3、NaNO3、BaCl2、CaCO3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分析推理(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Ⅰ.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红褐色沉淀B和滤液C
Ⅱ.另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另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H2SO4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D和滤液E
Ⅲ.将所得溶液C和溶液E充分混合,再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F和滤液G
Ⅳ.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相应的推理,填写以下空白:
(1)在固体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
(2)写出步骤Ⅲ中生成白色沉淀F的1个化学方程式:    .
(3)在滤液G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共有    种,该滤液中肯定存在的酸根离子是     .
(4)在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    .
四、解答题
31.近年来,青海旅游因为抖音视频的宣传火爆一时,其中一个著名的景点就是茶卡盐湖,该盐湖生产的纯碱(Na2CO3)产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其它杂质忽略不计)。为测定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6g试样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当盐酸滴加至36.5g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40.3g,(假设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试计算:
(1)A点产生气体的质量m=   。
(2)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1%)。
(3)B点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   (写出化学式)。
32.过氧化氢溶液保存时,因缓慢分解导致质量分数变小(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为探究酸碱性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影响,小明利用图甲装置,每次实验往锥形瓶中加10克30%过氧化氢溶液,再滴加调节剂,使其pH(酸碱性)分别从3依次调至13,在60℃反应温度下进行实验,获得数据如图乙。
(1)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   。
(2)根据本实验结果,对实验室常温保存过氧化氢溶液提出合理的建议:   。
(3)某次实验中,当1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0.32克氧气时,剩余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滴加的试剂对溶液质量的影响忽略不计,计算结果精确到1%)21cnkxtj2008
33.将含有可溶性杂质的某氯化镁样品3g溶于足量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滴入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AgNO3溶液(杂质不含镁元素且不与AgNO3溶液反应)。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AgN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试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质量为   g。
(2)样品中含镁元素的质量是   (结果精确到0.01g)
(3)原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结果精确到0.1%)
34.为了探究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反应后所得滤液X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取50克滤液于烧杯中,天向烧杯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硫酸镁溶液20克,接着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加入溶液的质量与烧杯内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滤液X的pH   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滤液X中含有的溶质是   。
(4)滴加入30克稀硫酸时,烧杯中沉淀的质量m2的值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5.在一烧杯中盛有 100gBaCl2和 HCl 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 Na2CO3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
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甲所示,溶液中钡离子的质量与所滴入
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图甲中 AB 段表示 Na2CO3溶液与混合液中的   反应。(填化学式)
(2)通过计算求出图中 m 的数值。(写出计算过程)
(Na2CO3+2HCl=2NaCl+H2O+CO2↑,BaCl2+Na2CO3= BaCO3↓+2NaCl)
(3)实验过程中,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如何变化,并结合图及所学知识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四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大小进行分析.
【解答】解: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氮气、氢气难溶于水,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所以水位上升最高.
故选D.
2.【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已有的实验操作方法、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黄铜的硬度大于铜片,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错误;
C、电解水时,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错误;
D、将二氧化碳通入燃着高低两支蜡烛的烧杯中,蜡烛自低到高依次熄灭,正确;
故选D.
3.【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为反应的催化剂分析。
【解答】A、固体中氧元素质量会随氧气的产生而减少,至反应停止后保持不变,符合题意;
B、生成氧气质量会随反应发生而增加,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反应前后始终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D、固体中钾元素质量一直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A
【解析】【分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解答】A.由其模型可知,双氧水的化学式为;
B.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发生变化;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水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为2:1
故答案为:A.
5.【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绿电供应、氢能源的使用、 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作为主火炬塔燃料等符合低碳、环保等绿色理念,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造成浪费且污染环境,不符合绿色理念分析。
【解答】A、 杭州亚运会采用了100%的绿电供应,减少火力发电的污染,符合绿色亚运理念,不符合题意;
B、 首次使用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作为主火炬塔燃料 ,变废为宝,符合绿色亚运理念,不符合题意;
C、 氢燃料无污染,园区内使用了氢燃料大巴车方便游客出行,符合绿色亚运理念,不符合题意;
D、 为观众免费提供大量的一次性用品,造成浪费且污染环境,不符合绿色亚运理念,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B
【解析】【分析】分析甲图:甲图中随着施用同种农药次数的增加,害虫的数量是先减少后增加;分析乙图:乙图表示DNA分子片段结构图;分析丙图:丙图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均增强,但是呼吸作用酶对温度的耐受性较强;分析丁图:丁图表示随着横轴因素的增大,纵轴所代表的因素先增大后减小。
【解答】A、甲图中,随着农药的施用,抗药性个体的比例不断增加,因此A点比B点低,A正确;
B、乙图表示DNA分子片段结构图,不是一个DNA分子,故B错误;
C、丙图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的量均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C正确;
D、人体经抗原刺激后,体内抗体的数量是先增加后减少,D正确。
故选:B
7.【答案】A
【解析】【解答】A、一氧化碳有毒,不能闻气味,故A错误;
B、取样品,互相刻画,出现划痕的是铜片,剩余的是黄铜片,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取样品,滴在滤纸上,滤纸变黑色的是浓硫酸,颜色不变的是浓盐酸;
D、取样品,加入硫酸钠,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氯化钡,没有明显现象的是硝酸钾,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有毒,不能闻气味进行分析;
B、根据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的硬度大进行分析;
C、根据浓硫酸有脱水性进行分析;
D、根据氯化钡和硫酸钠会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8.【答案】D
【解析】【分析】异化作用是指机体将来自环境的或细胞自己储存的有机营养物的分子(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通过一步步反应降解成较小的、简单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乙醇等)的过程。分解代谢是异化作用的别称,是生物体将体内的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而有氧呼吸是异化作用的重要方式。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 ①此装置没有可以检验产生氧气的现象,因此无法证明氧气的产生;故 ①错误;
② 甲装置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证明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故 ② 正确;
③④ 因为 植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故 ③错误;④正确;
故答案为:D。
9.【答案】D
【解析】【解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R+2H2O+7O2═2FeSO4+2H2SO4,反应物中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氢、硫、氧、铁原子个数分别为4、4、16、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R中含有2个铁原子和4个硫原子,则每个R分子由1个铁原子和2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FeS2.
故选:D.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再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R的化学式.
10.【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A、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产生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所以沉淀从加入氢氧化钡就开始增加,至反应结束后不再发生变化 ,不符合题意;
B、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水的质量会增加,至完全反应后,继续加氢氧化钡溶液,溶液中有水,水的质量仍会增加,但比反应时增加幅度小,符合题意;
C、 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溶液pH会从小于7增大,至等于7,再大于7 ,不符合题意;
D、 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质量分数减小,至恰好完全反应,减小到0,然后氢氧化钡过量,又开始增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A、 电解水—段时间 ,产生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不符合题意;
B、 分别向等质量的大理石中滴加足量相同的稀盐酸,粉末状反应速率大于块状,最终反应结束产生气体质量相同 ,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后生成四氧化三铁质量为铁与氧气质量和,固体质量在原铁的基本上增加,至反应结束保持不变,符合题意;
D、 加热—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钾元素质量不变,但固体混合物因氧气的产生减少,钾元素质量分数增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答案】D
【解析】【分析】①根据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屑,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铜和硝酸亚铁,过滤时得到的固体a中应含有铁和铜;
②向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时,硝酸亚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亚铁沉淀和硝酸钠,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已被氧化为氢氧化铁;
③为了除去钡离子,应加入硫酸钠、碳酸钠,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所以固体a中含有铁、铜。向固体a中滴加过量的盐酸,实验现象为固体部分溶解,产生气泡,溶液呈浅绿色,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B中含有的盐有Ba(NO3)2、NaNO3,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由上述分析可知,X可能是Na2SO4、Na2CO3,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由反应方程式可知,铁置换出铜后的固体质量还要增加;则依据D选项可知:两固体的质量差为6.4g-5.6g=0.8g
设反应的铁的质量是x
Fe+CuSO4=FeSO4+Cu;
56 64 △=8
x 0.8g
解得:x=5.6g;
由题意知铁是过量的,所以5.6g不可能都反应,与题意矛盾,故D错误。
故选D。
13.【答案】D
【解析】【分析】(1)碳酸钡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2)如果杂质中含有KCl,由于它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此会使产生的气体量减小;分别写成 Na2CO3 与 NaHCO3 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比较杂质中含有NaHCO3对产生气体质量大小的影响,最后利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变化判断杂质中物质的种类。
【解答】(1) Na2CO3与 Ba(NO3)2 反应会生成BaCO3沉淀;因为溶于水后得到澄清溶液,因此说米碳酸钠中不含硝酸钡;
(2)由下面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可知,1分子碳酸钠与1分子碳酸氢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都生成1分子二氧化碳。
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2+12+16×3=106;
碳酸氢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1+12+16×3=84<106;
因为碳酸氢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碳酸钠的小。
所以相同质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碳酸氢钠比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多。
由此可知:如果混有KCl,那么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会减小;如果混有氢氧化钠,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会增大。
由于10.6g碳酸钠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等于10.6g含杂质的碳酸钠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说明所含杂质中既有氯化钾,也有碳酸氢钠。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解答】解:=0.1mol,
A、10g碳酸钙的物质的量是0.1mol,结合钙元素守恒,生成的氧化钙也是0.1mol,故A正确;
B、碳酸钙、氧化钙和盐酸都会生成氯化钙,然后结合钙元素守恒,所以生成的氯化钙也始终是0.1mol,故B错误;
C、CaCO3CaO+CO2↑,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生成0.1mol二氧化碳,故C正确;
D、反应前固体是碳酸钙,反应后的固体是氧化钙,所以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A、根据10g碳酸钙的物质的量是0.1mol,结合钙元素守恒,生成的氧化钙也是0.1mol进行分析;
B、根据碳酸钙、氧化钙和盐酸都会生成氯化钙,然后结合钙元素守恒进行解答;
C、根据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D、根据反应前固体是碳酸钙,反应后的固体是氧化钙进行分析.
15.【答案】B
【解析】【解答】A、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氧化铁,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每一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故选项正确;
C、氢气燃烧生成水,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过氧化氢,故选项错误;
D、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由氯化钠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一步反应实现即所涉及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16.【答案】(1)氧化膜
(2)TiH2Ti+H2↑
(3)混合物
【解析】【分析】(1)根据铝的化学性质分析;
(2)根据氢化钛受热分解生成钛和氢气分析;
(3)根据合金属于混合物分析。
【解答】(1)铝常温下与氧气反应形成致密氧化铝膜, 具有抗腐蚀能力。
(2) 氢化钛加热至660℃时受热分解,产生金属单质和气体单质,由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两种单质为钛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TiH2Ti+H2↑ 。
(3) 泡沫金属是新型钛铝合金, 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1)氧化膜;(2)TiH2Ti+H2↑;(3)混合物。
17.【答案】(1)H2SO4
(2)CuSO4+2NaOH=Cu(OH)2↓+Na2SO4
【解析】【分析】(1)根据硫酸可生成二氧化碳和硫酸铜,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硫酸铜为蓝色溶液,硫元素化合价为+6价分析;
(2)根据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分析。
【解答】(1) B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B为二氧化碳,碳元素化合价为+4价,D的水溶液呈蓝色,则D为铜盐,其中某元素化合价为+6价,则应为硫酸铜,C为酸,能生成二氧化碳,生成硫酸铜,则C为硫酸,化学式为H2SO4。
(2)D为硫酸铜,E为碱,则为氢氧化铜,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铜,反应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故答案为:(1)H2SO4;(2)CuSO4+2NaOH=Cu(OH)2↓+Na2SO4。
18.【答案】(1)水、空气(氧气)
(2)Fe2O3+6HCl=2FeCl3+3H2O
【解析】【分析】(1)将实验①②,①③进行比较,确定铁生锈的原因。
(2)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1)①和②比较,②中缺少氧气,则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
①和③比较,③中没有水,则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
那么实验结果表明:铁生锈主要是铁与水、空气(或氧气)发生反应。
(2)稀盐酸除铁锈,即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
19.【答案】(1)合成材料
(2)
【解析】【分析】根据聚丙烯为合成材料及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解答】(1) 聚丙烯属于合成材料;
(2)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C2H5OH+3O2CO2+3H2O。
故答案为:(1)合成材料;(2)C2H5OH+3O2CO2+3H2O。
20.【答案】(1)盐;NaOH
(2)Cu+2AgNO3=Cu(NO3)2+2Ag
【解析】【分析】(1)根据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盐,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钠分析;
(2)根据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分析。
【解答】(1)氯化钠属于盐类物质,碱能生成氯化钠,则碱为 NaOH 。
(2) 若X是Cu(NO3)2,能实现图中①物质转化可利用铜与硝酸银发生反应,方程式是 Cu+2AgNO3=Cu(NO3)2+2Ag 。
故答案为:(1)盐; NaOH ;(2) Cu+2AgNO3=Cu(NO3)2+2Ag 。
21.【答案】Mg>Zn>Fe>Cu;硫酸亚铁;用磁铁吸引;碳;还原;由低处到高处;保持干燥
【解析】【解答】(1)金属的活动越强,与酸反应的速度越快,能和酸的金属排在氢前,不与酸反应的金属排在氢后,故四种金属的活性顺序是:Mg>Zn>Fe>Cu;故填:Mg>Zn>Fe>Cu;
(2)根据铜、铁、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知道在有镁丝和铜丝的情况下来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应选择硫酸亚铁溶液.故填:硫酸亚铁;
(3)用磁铁吸引可将铜粉中的少量铁粉除掉,因为铁能被磁铁吸引,而铜不能;故填:用磁铁吸引;
(4)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其区别是含碳量不同;故填:碳;
(5)一氧化碳和碳都有还原性,能将金属元素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因此都能用于冶炼金属;故填:还原;
(6)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向盛有阶梯蜡烛的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可以观察到下层的蜡烛火焰先熄灭,上层的蜡烛火焰后熄灭;故填:由低处到高处;
(7)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保持干燥、隔绝氧气都能达到防锈的目的;故填:保持干燥.
【分析】(1)根据图片中四种金属表面气泡及量的多少,判断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由此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2)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一般遵循:三取中的原则,可以据此解答;
(3)根据两种金属的性质来分析;
(4)根据生铁和钢的区别来分析;
(5)根据冶炼金属的原理来分析;
(6)可以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分析;
(7)过学习化学知识我们知道,铁的生锈是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的,如潮湿的环境就会给铁生锈创造有利的机会,所以想方设法隔绝水与菜刀的接触即可防止菜刀生锈.
22.【答案】(1)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等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
(2)BF;E
【解析】【分析】图中AB和FG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C、E点二氧化碳吸收和释放量为0,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是相等,随着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速率变大到D点达到最大。
【解答】 (1) C、E两点二氧化碳吸收和释放量相同,说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是相等的;
(2) AB段和FG段的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保持不变,可推测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BF段,由于D点光合作用强度最高,E点时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为零,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相等,而E点以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的强度,有机物开始减少,所以植物累积有机物最多的点时E。
故答案为: (1)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等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 ; (2)BF ;E 。
23.【答案】(1)黑暗期的长短
(2)影响苍耳开花的关键因素是黑暗期长短,必需大于8小时才开花(或光照16小时时,黑暗期必需长于8小时,苍耳才开花)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设置对照实验,根据对照实验得出结论;
(2)探究在黑暗期中插入一段时间的光照,及在光照期间插入一段黑暗期的植物开花情况,前题是不插入时两者都能开花,黑暗时间应该满足(1)得出的结论。
【解答】(1)根据实验设计可知变量为黑暗期的长短;
(2)实验中光照时间都是临界点16h,对黑暗期进行了控制发现黑暗期小于8小时的都没开花,黑暗期多于8小时的都开花了,所以可以得出前人的认识是有问题的,正确结论应该是影响苍耳开花的关键因素是黑暗期长短,必需长于8小时才开花(或光照16小时时,黑暗期必需长于8小时,苍耳才开花)。
24.【答案】(1)镁离了(镁或镁元素)能促进(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或镁离了( 镁或镁元素)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影响或光合作用会受到镁离子(镁或镁元素)的影响。
(2)①取六只洁净的500mL烧杯,标记为ABCDEF,向ABC二只烧杯中分别装入400mL培养液X,向DEF三只烧怀中分别装入培养液Y。
②向六只烧杯中各添加10克培养数量、生长状况相同的绿藻。
③将六只烧杯置于相同环境下,光照48小时。
④取出其中的绿藻,烘干后称重。
⑤计算ABC绿藻的平均干重,DEF 绿藻的平均干重,并记录。
⑥改变光照强度重复上述操作,整理数据,得出结论。
【解析】【分析】本题结合实验结果,考查光合作用和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和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和计算能力。
【解答】(1)根据X含有绿藻所需全部无机盐,Y与X相比仅缺少镁,且无机盐含量、温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可知镁离子(镁或镁元素)是实验变量。故说明小明进行本实验基于的假设是:镁离子(镁或镁元素)能促进(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2)根据题干信息,以及光合作用相关的原理和措施,结合所给器材,按需完成实验设计:
①取六只洁净的500mL烧杯,标记为ABCDEF,向ABC二只烧杯中分别装入400mL培养液X,向DEF三只烧怀中分别装入培养液Y。
②向六只烧杯中各添加10克培养数量、生长状况相同的绿藻。
③将六只烧杯置于相同环境下,光照48小时。
④取出其中的绿藻,烘干后称重。
⑤计算ABC绿藻的平均干重,DEF 绿藻的平均干重,并记录。
⑥改变光照强度重复上述操作,整理数据,得出结论。
25.【答案】(1)ZnCl2
(2)
【解析】【分析】(1)根据锌与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反应、锌与稀盐酸的反应分析;
(3)根据锌与氯化铜的反应和有关的数据进行计算。【解答】(1)步骤①中锌粉必须过量的原因是使氯化铜生成氯化锌和铜;锌和氯化亚铁完全反应氯化锌和铁,所以溶液中只有氯化锌;铁能被磁铁吸引,固体C是铜和锌,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锌与稀盐酸生成了氯化锌,所以溶液A与滤液W所含的相同溶质是ZnCl2;
(3)设固体C中锌的质量为mg,生成的铜的质量为x
Zn+CuCl2=ZnCl2+Cu
65 64
mg x

解得:;
因为固体C中含有锌和铜,C中铜的质量为ag-mg;
所以a-m+m=a-m=b,
解得:m=65×(a-b);
则固体C中Zn的质量分数为 ×100%。
26.【答案】(1)氧气
(2)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3)遮光;左
(4)有机物;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解析】【分析】(1)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试管与台灯的距离越近,代表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越多,说明光合作用越强。
(3)呼吸作用的产物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实验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所以要排除光合作用也吸收二氧化碳的干扰。
(4)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再此基础上结合回答。
【解答】(1)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植物光合作用放出了 氧气。
(2)试管与台灯的距离(厘米)由表可知:试管与台灯的距离越近,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越多,故可得出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的结论。
(3)植物在无光的情况下不会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要排除光合作用也吸收二氧化碳的干扰,可以对它进行遮光处理让它不进行光合作用;氢氧化钠溶液会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会使装置中的气压减小,大气压将玻璃管中红墨水向左压,红墨水向左移动。
(4)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采用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均可以提高阳光的利用率,从而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
27.【答案】(1)碳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但同时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中的压强没有减小
(2)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中,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3)4
【解析】【分析】(1)根据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析回答;(2)根据装置特点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分析解答.
【解答】解:(1)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图装置C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是:碳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但同时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中的压强没有减小;(2)B与A相比装置的优点是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中,使测量结果更准确;(3)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反应结束,恢复到室温后,活塞应停在约4cm处.
答案:(1)碳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但同时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中的压强没有减小;(2)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中,使测量结果更准确;(3)4.
28.【答案】(1)试管;2KClO32KCl+3O2↑;催化剂
(2)2H2O22H2O+O2↑;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E
【解析】【解答】(1)A装置中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和试管;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其中的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是固体和液体的不加热反应,可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在加试剂之前一定要对装置进行气密性的检查;
(3)硫燃烧会生成有毒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可以被水吸收,所以在集气瓶底部要有少量水,用E排水法收集最合适.
故答案为:(1)试管,2KClO32KCl+3O2↑,催化剂;(2)2H2O22H2O+O2↑,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E.
【分析】(1)根据A装置中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和试管;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是催化剂进行分析;
(2)根据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是固体和液体的不加热反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制取气体的装置在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进行分析;
(3)根据硫燃烧会生成有毒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可以被水吸收分析.
29.【答案】(1)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大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2)集气瓶内的温度恢复到正常室温
(3)打开活塞后会有一定量的液体进入左侧集气瓶并与右侧形成液面差,这样左右气压不能相同,故需要在右侧加入一定量的水,使得左右气压相等
【解析】【分析】(1)质量一定的气体,当体积不变时,压强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从气压的增大量与氧气消耗引起气压的减小量比较即可;
(2)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空气的温度要与室温相同;
(3)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必须保证瓶内的气压等于外面的标准大气压。
【解答】(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导致气压变化的原因是: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大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 集气瓶内的温度恢复到正常室温 所经历的时间;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V1-V3,而不是V1-V2,其原因是:打开活塞后会有一定量的液体进入左侧集气瓶并与右侧形成液面差,这样左右气压不能相同,故需要在右侧加入一定量的水,使得左右气压相等。
30.【答案】(1)FeCl3、BaCl2
(2)NaCl+AgNO3=AgCl↓+NaNO3
(3)3;NO3﹣
(4)CuSO4、CaCO3;Ⅰ中只有红褐色沉淀
【解析】【解答】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会生成蓝色沉淀,氯化铁和氢氧化钠会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氯化钡和硫酸反应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
Ⅰ、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红褐色沉淀B和滤液C,所以混合物中含有氯化铁,一定不含硫酸铜和碳酸钙,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所以B是氢氧化铁,C中含有氯化钠;
Ⅱ、另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另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H2SO4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D和滤液E,硫酸和氯化钡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所以D是硫酸钡沉淀,E是盐酸;
Ⅲ、将所得溶液C和溶液E充分混合,再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F和滤液G,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所以F是氯化银,G中含有硝酸和硝酸钠,所以:
(1)通过推导可知,在固体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FeCl3、BaCl2;
(2)步骤Ⅲ中生成白色沉淀F的反应是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
(3)通过推导可知,滤液C应为:NaCl、BaCl2;滤液E应为:FeCl3、HCl;混合后应为四者混合物,这四种物质均可与硝酸银反应,反应后会生成NaNO3、Ba(NO3)2、Fe(NO3)3、HNO3,所以含有的金属阳离子共有3种,该滤液中肯定存在的酸根离子是:NO3﹣;
(4)通过推导可知,在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CuSO4、CaCO3,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Ⅰ中只有红褐色沉淀.
故答案为:(1)FeCl3、BaCl2;
(2)NaCl+AgNO3=AgCl↓+NaNO3;
(3)3,NO3﹣;
(4)CuSO4、CaCO3,Ⅰ中只有红褐色沉淀.
【分析】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会生成蓝色沉淀,氯化铁和氢氧化钠会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氯化钡和硫酸反应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进行分析.
31.【答案】(1)2.2g
(2)设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6gx 2.2g
106:44=6gx:2.2g
x=88.3%;
(3)NaCl;HCl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2)根据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代入方程式中计算碳酸钠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B点盐酸过量分析。
【解答】(1)A点为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6g+36.5g-40.3g=2.2g;
(2)设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6gx 2.2g
106:44=6gx:2.2g
x=88.3%;
(3)B点为盐酸过量,烧杯内溶液除生成氯化钠外还有剩余盐酸;
故答案为:(1)2.2g;(2)88.3%;(3) NaCl、HCl 。
32.【答案】(1)氧气不易溶于水
(2)在pH为3~5的条件下保存
(3)设产生0.32g氧气时分解的过氧化氢质量为x
2H2O2=2H2O+ O2↑
68 32
x 0.32g
X=0.68g
则溶液中剩余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10g×30%-0.68g=2.32g
剩余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 100%=24%
答:剩余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4%。
【解析】【分析】(1)在收集气体时,如果该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那么就不适合排水法收集;
(2)根据图乙可知,当溶液的pH在3~5时,过氧化氢几乎不分解;
(3)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方程式,根据氧气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然后用原来溶液中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减去消耗的质量得到剩余的溶质质量,最后再计算出剩余溶液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2)根据本实验结果,对实验室常温保存过氧化氢溶液提出合理的建议:在pH为3~5的条件下保存。
33.【答案】(1)5.74
(2)0.48g
(3)6.8%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步骤进行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解答】(1)由图像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质量为5.74g;(2)生成的氢氧化镁中镁元素质量即为样品中镁元素质量,设样品中氯化镁质量为x
MgCl2+2AgNO3=2AgCl↓+Mg(NO3)2
58 287
x 5.74g
58:287=x:5.74g
x=1.16g
则样品中镁元素质量为;
(3)设原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y
MgCl2+2AgNO3=2AgCl↓+Mg(NO3)2
340 287
100gy 5.74g
340 :287 =100gy: 5.74g
y=6.8%。
34.【答案】(1)大于
(2)Mg(OH)2+H2SO4=MgSO4+2H2O
(3)Ba(OH)2和NaOH
(4)解:设加入20克硫酸镁溶液时,生成Mg(OH)2沉淀的质量为x。
Ba(OH)2+ MgSO4=BaSO4↓+ Mg(OH)2↓
  120 58
  20克×6% x
120:58=1.2克:x
解得x=0.58克
M2=4.66克+0.58克=5.24克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中含有碱pH大于7分析;
(2)根据氢氧化镁沉淀溶于硫酸,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分析;
(3)根据加入硫酸沉淀质量增加分析;
(4)根据方程式计算的方法步骤分析,利用反应的硫酸镁的质量计算出生成氢氧化镁质量,再根据图像中所给数据计算最终产生沉淀质量。
【解答】(1)加入稀硫酸沉淀增加,说明氢氧化钡有剩余,且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则滤液XpH大于7;
(2) CD段沉淀减少,为氢氧化镁与硫酸的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H)2+H2SO4=MgSO4+2H2O ;
(3) 滤液X中含有的溶质是Ba(OH)2和NaOH ;
故答案为:(2) Mg(OH)2+H2SO4=MgSO4+2H2O;(3) Ba(OH)2和NaOH ;(4) 5.24克 。
35.【答案】(1)HCl
(2)解:混合液中BaCl2的质量:m= =20.8g
设反应掉20.8g BaCl2需消耗Na2CO3溶液的质量为X。
BaCl2+ Na2CO3=BaCO3↓+2NaCl
208 106
20.8g 10%x
X=106g
m点的数值:106g +106g =212g
答:m点的数值为212g。
(3)氯离子浓度逐渐下降; BaCl2、HCl、NaCl在溶液中都易电离,反应前后溶液中氯离子的数量基本不变,由图甲可知溶液的质量在增加,因此氯离子的浓度下降。
【解析】【分析】(1)根据向 BaCl2和 HCl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钡反应分析;
(2)根据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先计算出氯化钡的质量,再由氯化钡质量代入方程式计算出与氯化钡反应的碳酸钠质量,因盐酸消耗碳酸钠106克,由此计算出m数值分析;
(3)根据反应前后氯离子不变,但溶液质量增加分析。
【解答】(1)向 BaCl2和 HCl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钡反应,所以AB段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图像;
(3) 反应前后溶液中氯离子的数量不变,即质量不变,但溶液的质量增加,因此氯离子的浓度下降;
故答案为:(1) HCl ;(2) 212g ;(3) 氯离子浓度逐渐下降; BaCl2、HCl、NaCl在溶液中都易电离,反应前后溶液中氯离子的数量基本不变,由图甲可知溶液的质量在增加,因此氯离子的浓度下降 。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