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画杨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教学准备:杨桃实物(或图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实物展示,激发兴趣教师拿出杨桃实物(或图片),展示给学生看。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水果?你们能描述一下它的形状吗?”学生自由发言,描述杨桃的形状,教师点评并鼓励。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画杨桃》。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到了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会和杨桃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简短发言,猜测课文内容。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为学习新课做铺垫。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的发音和朗读节奏。检查生字词,正音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齐读。针对发音不准确的生字词,教师进行正音,并示范朗读。学生跟读,确保发音准确。分自然段朗读,正音教师指名几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针对朗读中的发音问题,教师进行指正和示范。学生再次跟读,提高朗读水平。默读课文,概括大意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教师提问:“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三、深入学习,理解内容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提问:“‘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画画课老师的态度如此严肃?”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强调画画课老师严肃的态度对后文的影响。学习第2至17自然段提问引导:“课文是怎样描写‘我’画杨桃的?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句子。”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并朗读。教师指导学生体会“我”画画时的认真态度。提问:“当‘我’把画好的图画交上去时,同学们有什么反应?”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并朗读,体会同学们的不同反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3.重点学习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对话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教师指导学生注意体会不同人物的心理和语气。提问:“为什么同学们说‘我’画得不像?他们是从什么角度看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讲解老师的话:“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提问:“老师的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并强调实事求是的态度。四、总结升华回顾全文,分享收获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提问:“学习完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学习心得。教师总结并强调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从多角度看待问题的重要性。引导思考,深化理解提问:“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画杨桃’这样的事情?你们是怎么做的?”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做法,教师点评并引导。强调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朗读感悟、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从不同角度看事物还存在理解困难,今后在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课后字词句练习题:一、字词句积累抄写本课的生字词。找出课文中的成语,并解释意思。用“不要……要……”造句。二、阅读理解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来。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有什么反应?老师的话给了你哪些启示?请写一写。三、拓展延伸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画杨桃”这样的事情?你是怎么做的?如果你是文中的老师,你会如何教育那些嘲笑“我”的同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