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期中专项训练之标点符号一.试题(共17小题)1.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很喜欢背诵和默写“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古诗。B.“五彩斑斓的花儿,翠色欲流的草坡,还有……”说着说着,诗人醉了。C.“今天好热啊!﹣﹣你书读得怎么样了?”妈妈望着我,担心地问道。D.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2.下列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有的同学正奋笔疾书;有的同学正掩卷沉思;而老师则平静地站在讲台前默默地注视着他们。B.“怎么了?”一个关切的声音传来:“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助吗?”C.“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D.爷爷声音洪亮,被人称作《大喇叭》。3.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用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的灯上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B.“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D.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B.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令我感慨良多。C.阴沉的天空,深情地追思英烈;潺潺的溪流,动容地唱出赞歌。D.在船舱里,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陆续搬到岸上。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表演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B.从腊八起,铺户就加紧上年货,街上增加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他们都是只在这个季节才会出现的。C.“这大概是一场梦,一种幻觉吧!”他想:“过一会儿我肯定还会再变成一个人。D.“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B.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C.“亲爱的猫咪,你可得帮我的忙啊!”男孩说:“你没看见他把我变成什么样子了吗?”D.鲁滨逊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长,船长愉快地答应带他们回英国去。7.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个人都讲究卫生,我们的健康就会有保障。B.我的书包里有课本、笔、纸……等文具。C.“鲁滨逊漂流记”是我最爱读的一本书。D.爷爷声音洪亮,被人称作《大喇叭》。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鲁滨逊给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B.“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C.《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D.“这一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他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再打仗。”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 )A.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B.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C.“你过来,”名叫金百合的牛说:“我要让你在我的角上跳舞。”D.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这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孙都来瞻仰它。10.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C.张谷瑞同学在校运会上获得《50米》《100米》《跳远》冠军。D.“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八儿靠近灶台:“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1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B.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C.“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D.艺人们唱着,说着,跳着,在面具下演绎着各种故事。12.下列句子中分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B.学习贵在自觉,要积极主动,自我加压;学习贵在刻苦,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C.昨天夜里下了一场雨,以为可以凉快些;谁知没有凉快下来,反而更热了。D.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13.下列四个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B.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C.“鲁滨逊漂流记”就是这样一本令人无限回味的书。D.“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1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刚要动手,妈妈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B.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C.几经周转,次年,《补考》竟发表在上海一家出版社的正式刊物上。D.别人学一小时,我就学两小时,这样,我的数学成绩得以不断提高。15.下面句子中标点没有错误的是( )A.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唐代的著名诗人。B.我不知道那个人是不是他哥哥。C.周总理亲切地说:“同志,你辛苦了,人民感谢你”!16.给下面句子中的引号选择合适的用法。A.引用 B.特定称谓 C.反语、讽刺 D.强调(1)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2)“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3)鸟的种类很多,但是别的鸟他都不认识,只认识那些排成“人”字形的大雁。 17.分析下列句中破折号的作用。(只填序号)A.解释说明 B.提示下文 C.声音的延长 D.话语的中断或间隔(1)体育课上,李老师喊:“立——正!” (2)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3)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 (4)我最喜欢今天的天气——晴转多云。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期中专项训练之标点符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试题(共17小题)1.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很喜欢背诵和默写“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古诗。B.“五彩斑斓的花儿,翠色欲流的草坡,还有……”说着说着,诗人醉了。C.“今天好热啊!﹣﹣你书读得怎么样了?”妈妈望着我,担心地问道。D.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考点】标点符号.【答案】A【分析】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解答】A.有误,诗句句末的句号去掉。因为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句号一般放在引号外。B、C、D正确。故选:A。【点评】使用引号应注意以下几点: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完整,句末句号放在引号里。如果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句号一般放在引号外。2.下列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有的同学正奋笔疾书;有的同学正掩卷沉思;而老师则平静地站在讲台前默默地注视着他们。B.“怎么了?”一个关切的声音传来:“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助吗?”C.“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D.爷爷声音洪亮,被人称作《大喇叭》。【考点】标点符号.【答案】C【分析】考查了标点符号。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提示判断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恰当即可。【解答】A.有误,并列的各分句本身没有逗号,那么并列分句间应使用逗号,所以句中的两个分号应改为逗号。B.有误,在直接引用的句子中间交代说话者,说话者(话语的来源)后面应使用逗号,所以句子中“传来”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C.正确。D.有误,《大喇叭》应改为“大喇叭”。“大喇叭”是特定称谓要用引号。故选:C。【点评】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3.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用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的灯上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B.“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D.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考点】标点符号.【答案】C【分析】考查了标点符号。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提示判断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恰当即可。【解答】A、B、D正确。C.有误,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之间是并列关系,之间都应用分号。故选:C。【点评】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B.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令我感慨良多。C.阴沉的天空,深情地追思英烈;潺潺的溪流,动容地唱出赞歌。D.在船舱里,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陆续搬到岸上。【考点】标点符号.【答案】B【分析】考查了标点符号。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提示判断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恰当即可。【解答】A、C、D正确。B.有误,“我和我的祖国”为影片名,应加书名号。故选:B。【点评】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表演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B.从腊八起,铺户就加紧上年货,街上增加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他们都是只在这个季节才会出现的。C.“这大概是一场梦,一种幻觉吧!”他想:“过一会儿我肯定还会再变成一个人。D.“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考点】标点符号.【答案】B【分析】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常见的点号有七种:句号、问号、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常见的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解答】A.有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用逗号,如:表演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B.正确。C.有误,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后用逗号。D.有误,妈妈说的话后面用感叹号。故选:B。【点评】本题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标点的掌握,学生应注意各个标点符号的运用,熟能生巧。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B.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C.“亲爱的猫咪,你可得帮我的忙啊!”男孩说:“你没看见他把我变成什么样子了吗?”D.鲁滨逊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长,船长愉快地答应带他们回英国去。【考点】标点符号.【答案】B【分析】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句子在内容、结构、语气等方面的特点,然后加上合适的标点。【解答】A.有误,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B.正确。C.有误,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后用逗号。D.有误,“星期五”不是正品,不能用书名号,应该用引号。故选:B。【点评】标点的应用是小学语文中的重点与难点,在平时的阅读与写作中要注意标点的辨析与应用。7.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个人都讲究卫生,我们的健康就会有保障。B.我的书包里有课本、笔、纸……等文具。C.“鲁滨逊漂流记”是我最爱读的一本书。D.爷爷声音洪亮,被人称作《大喇叭》。【考点】标点符号.【答案】A【分析】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常用的标号句号、逗号、问号、分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破折号和书名号。【解答】A.正确。B.有误,句子中有“等”,应删去“……”。C.有误,“鲁滨逊漂流记”应改为《鲁滨逊漂流记》。D.有误,《大喇叭》应改为“大喇叭”。故选:A。【点评】标点符号主要用来表示停顿、语气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是现代书面语言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可以帮助小学生在习作中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鲁滨逊给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B.“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C.《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D.“这一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他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再打仗。”【考点】标点符号.【答案】C【分析】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常见的点号有七种:句号、问号、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常见的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解答】A、B、D正确。C.有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不是文章名称,应用引号。故选:C。【点评】本题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标点的掌握,学生应注意各个标点符号的运用,熟能生巧。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 )A.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B.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C.“你过来,”名叫金百合的牛说:“我要让你在我的角上跳舞。”D.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这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孙都来瞻仰它。【考点】标点符号.【答案】C【分析】考查了标点符号。要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提示判断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恰当。【解答】A、B、D正确。C.有误,提示语在中间,后面用逗号,如:“你过来,”名叫金百合的牛说,“我要让你在我的角上跳舞。”故选:C。【点评】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10.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C.张谷瑞同学在校运会上获得《50米》《100米》《跳远》冠军。D.“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八儿靠近灶台:“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考点】标点符号.【答案】B【分析】考查了标点符号。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提示判断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恰当即可。【解答】A.有误,“一鼓作气”“再而衰”都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后面都应为逗号。B.正确。C.有误,“50米”“100米”“跳远”之间是并列关系,之间应为顿号。D.有误,“八儿靠近灶台”为提示语在中间,后面应为逗号。故选:B。【点评】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1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B.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C.“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D.艺人们唱着,说着,跳着,在面具下演绎着各种故事。【考点】标点符号.【答案】B【分析】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常见的点号有七种:句号、问号、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常见的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解答】A、C、D正确;B.有误,“各形各色的纸灯”后面应用逗号,和前面的“宫灯”不是并列关系。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标点的掌握,学生应注意各个标点符号的运用,熟能生巧。12.下列句子中分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B.学习贵在自觉,要积极主动,自我加压;学习贵在刻苦,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C.昨天夜里下了一场雨,以为可以凉快些;谁知没有凉快下来,反而更热了。D.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考点】分号.【答案】C【分析】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重点考查了分号的使用,分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分句可以属于单重复句,也可以是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分句,或者是大句中的并列部分。【解答】A、B、D正确。C项,有误,句子之间不是并列关系,分号使用错误,应为逗号。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标点的掌握,学生应注意各个标点符号的运用,熟能生巧。13.下列四个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B.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C.“鲁滨逊漂流记”就是这样一本令人无限回味的书。D.“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考点】标点符号.【答案】B【分析】考查了标点符号。要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提示判断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恰当。【解答】A.有误,“彩排”是着重指出,应加引号。B.正确。C.有误,《鲁滨逊漂流记》是书名,应用书名号。D.有误,“我和妹妹”后的话是直接引语,应有冒号。故选:B。【点评】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1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刚要动手,妈妈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B.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C.几经周转,次年,《补考》竟发表在上海一家出版社的正式刊物上。D.别人学一小时,我就学两小时,这样,我的数学成绩得以不断提高。【考点】标点符号.【答案】B【分析】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常见的点号有七种:句号、问号、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常见的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解答】A、C、D正确。B.有误,一、二、三、四年级是表示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应该用顿号,应为“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故选:B。【点评】顿号“、”是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用途,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15.下面句子中标点没有错误的是( )A.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唐代的著名诗人。B.我不知道那个人是不是他哥哥。C.周总理亲切地说:“同志,你辛苦了,人民感谢你”!【考点】标点符号.【答案】B【分析】考查了标点符号。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提示判断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恰当即可。【解答】A.有误,“李白”“杜甫”“白居易”为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应为顿号B.正确。C.有误,“同志,你辛苦了,人民感谢你!”为周总理说的话,后引号应放感叹号后。故选:B。【点评】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16.给下面句子中的引号选择合适的用法。A.引用 B.特定称谓 C.反语、讽刺 D.强调(1)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B (2)“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A (3)鸟的种类很多,但是别的鸟他都不认识,只认识那些排成“人”字形的大雁。 D 【考点】引号.【答案】(1)B;(2)A;(3)D。【分析】考查了标点符号。要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提示判断标点符号的用法。【解答】(1)把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说成彩排,这是特定称谓。(2)“腊七腊八,冻死寒鸦”是引用的俗语。(3)“人”字形式强调了大雁排队的形状。故答案为:(1)B;(2)A;(3)D。【点评】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17.分析下列句中破折号的作用。(只填序号)A.解释说明 B.提示下文 C.声音的延长 D.话语的中断或间隔(1)体育课上,李老师喊:“立——正!” C (2)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D (3)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 B (4)我最喜欢今天的天气——晴转多云。 A 【考点】破折号.【答案】(1)C;(2)D;(3)B;(4)A。【分析】考查了标点符号。作答此类题要熟悉各种标点的基本用法。【解答】(1)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2)破折号表示话语的中断或间隔。(3)破折号表示提示下文。(4)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故答案为:(1)C;(2)D;(3)B;(4)A。【点评】标点符号歌:句号(。)是个小圆点,用它表示说话完。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要用它。顿号(、)像个芝麻点,并列词语点中间。分号(;)两点拖条尾,并列分句中间点。冒号(:)小小两圆点,要说话儿写后边。问号(?)好像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叹号(!)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引号(“”)好像小蝌蚪,内放引文或对话。话里套话分单双,里单外双要记牢。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破折号(——)短横线,表示解说话题转。书名号(《》)两头尖,书刊名称放中间。圆括号( )方括号[],注解文字放里边。学标点,并不难,多看多练才熟练。考点卡片1.标点符号【考点讲解】1、定义:标点符号是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2、种类:标点符号分为点号、标号两大类。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注:数学符号、货币符号、校勘符号、辞书符号、注音符号等特殊领域的专门符号不属于标点符号。)3、标点符号的作用:一是表停顿,用来表明句子的结构。说话有或长或短的停顿,而写在纸上就用标点符号来表示这种种停顿。举例说明:中国队打败了荷兰队取得了冠军。这句话有两种停顿法,一种是“中国队打败了荷兰队,取得了冠军。”一种是“中国队打败了,荷兰队取得了冠军。”二是表语气。我们说话的语气有三种:陈述语气,告诉别人一件事情;疑问语气,向别人提出一个问题;祈使语气,要别人做一件事情。这种种语气在交谈中用语调来表示,在书面上用标点符号表示。陈述语气:我今年读了两本有价值的书。疑问语气:你喜欢吃西瓜吗?祈使语气:给我一支粉笔。又如“他去过北京?”和“他去过北京。”两个句子,疑问语气表示他从没有去过北京或向询问别人有没有去过北京,而陈述语气告诉你他去过北京。同一句话,语气不同,意思完全不同。三是表示词语的性质。某些词语加上某种标点,词语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如单说“刘胡兰”指的是女英雄刘胡兰的名字,写作“《刘胡兰》”,就表示一部歌剧、电影或书籍或文章的名字。又如:“上海话的难学不在于语言的复杂而在于上海人心态的怪异,广东人能容忍外地人讲极不标准的广东话,北京人能容忍羼杂着各地方言的北京话,但上海人就不允许别人讲不伦不类的上海话。有人试着讲了,几乎所有的上海人都会求他“帮帮忙”,别让他们的耳朵受罪。”(余秋雨《乡关何处》)“帮帮忙”是反语,不是真的要别人帮忙做什么事,相反是求他们不要那样做。这是上海人为了要求别人不要讲那些不伦不类的、让人听了浑身起鸡皮疙瘩的上海话而无可奈何说的话,用引号标明,使读者一看就明白,不会引起误解。四是表情达意。无论口头语言的表达,或书面语言的运用,都是为了传达感情、交流思想。要鲜明、准确、清楚、生动地表达思想感情,除了用词恰当、贴切,造句通畅外,恰当运用标点符号也是不容忽视的。【重难点】难点: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中不同长短的停顿、语句的结构关系和语气。按照点号使用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两种。句末点号包括句号、问号、叹号三种,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一个较大的停顿。句内点号包括逗号、分号、顿号和冒号四种,表示句中的停顿。一、句号句末点号的一种,主要表示句子的陈述语气。形式是“。”1、用于句子末尾,表示陈述语气。使用句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陈述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示例①: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示例②:(甲,咱们走着去吧?)乙:好。2、有时也可表示较缓和的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示例①:请您稍等一下。示例②:我不由地感到,这些普通劳动者也同样是很值得尊敬的。二、问号句末点号的一种,主要表示句子的疑问语气。形式是“?”。1、用于句子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型)。使用问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疑问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示例①:你怎么还不回家去呢?示例②:难道这些普通的战士不值得歌颂吗?示例③:(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2、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当选项较短且选项之间几乎没有停顿时,选项之间可不用逗号。当选项较多或较长,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时,也可每个选项之后都用问号。示例①: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真实的历史描述,还是诗人的虚构?示例②:这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示例③:要一个什么样的结尾:现实主义的?传统的?大团圆的?荒诞的?民族形式的?有象征意义的?示例④:(他看着我的作品称赞了我。)但到底是称赞我什么: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什么都敢画?抑或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我不得而知。示例⑤:这一切都是由客观的条件造成的?还是由行为的惯性造成的?3、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通常应先单用,再叠用,最多叠用三个问号。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问号。示例:这就是你的做法吗?你这个总经理是怎么当的??你怎么竟敢这样欺骗消费者???4、问号也有标号的用法,即用于句内,表示存疑或不详。示倒①;马致远(1250?﹣1321),大都人,元代戏曲家、散曲家。示例②:钟嵘(?——518),颖川长社人,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示例③:出现这样的文字错误,说明作者(编者?校者?)很不认真。三、叹号句末点号的一种,主要表示句子的感叹语气。形式是“!”。1、用于句子末尾,主要表示感叹语气,有时也可表示强烈的祈使语气、反问语气等。使用叹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感叹语气和语调或带有强烈的祈使、反问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示例①:才一年不见,这孩子都长这么高啦!示例②:你给我住嘴!示例③:谁知道他今天是怎么搞的!2、用于拟声词后,表示声音短促或突然。示例①:咔嚓!一道闪电划破了夜空。示例②:咚!咚咚!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3、表示声音巨大或声音不断加大时,可叠用叹号;表达强烈语气时,也可叠用叹号,最多叠用三个叹……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叹号。示例①:轰!!在这天崩地塌的声音中,女娲猛然醒来。示例②:我要揭露!我要控诉!!我要以死抗争!!!4、当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且都比较强烈时(如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和带有惊愕语气的疑问句),可在问号后再加叹号(问号、叹号各一)。示例①:这么点困难就能把我们吓倒吗?!示例②:他连这些最起码的常识都不懂,还敢说自己是高科技人材?!四、逗号句内点号的一种,表示句子或语段内部的一般性停顿。形式是“,”。1、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见P4六1),一般都用逗号。示例①: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示例②:学历史使人更明智,学文学使人更聪慧,学数学使人更精细,学考古使人更深沉。示例③:要是不相信我们的理论能反映现实,要是不相信我们的世界有内在和谐,那就不可能有科学。2、用于下列各种语法位置:a)较长的主语之后。示例①:苏州园林建筑各种门窗的精美设计和雕镂功夫,都令人叹为观止。b)句首的状语之后。示例②: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c)较长的宾语之前。示例③:有的考古工作者认为,南方古猿生存于上新世至更新世的初期和中期。d)带句内语气词的主语(或其他成分)之后,或带句内语气词的并列成分之间。示例④:他呢,倒是很乐意地、全神贯注地干起来了。示例⑤:(那是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白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e)较长的主语中间、谓语中间或宾语中间。示例⑥:母亲沉痛的诉说,以及亲眼见到的事实,都启发了我幼年时期追求真理的思想。示例⑦:那姑娘头戴一顶草帽,身穿一条绿色的裙子,腰间还系着一根橙色的腰带。示例⑧:必须懂得,对于文化传统,既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统统抛弃,也不能不管精华糟粕全盘继承。f)前置的谓词之后或后置的状语、定语之前。示例⑨:真美啊,这条蜿蜒的林间小路。示例⑩:她吃力地站了起来,慢慢地。示例⑾:我只是一个人,孤孤单单的。3、用于下列各种停顿处:a)复指成分或插说成分前后。示例①:老张,就是原来的办公室主任,上星期已经调走了。示例②:车,不用说,当然是头等。b)请气缓和的感叹语、称谓语或呼唤语之后。示例③:哎哟,这儿,快给我揉揉。示例④:大娘,您到哪儿去啊?示例⑤:喂,你是哪个单位的?c)某些序次语(“第”字头、“其”字头及“首先”类序次语)之后。示例⑥:为什么许多人都有长不大的感觉呢?原因有三:第一,父母总认为自己比孩子成熟;第二,父母总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第三,父母出于爱心而总不想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走弯路。示例⑦:《玄秘塔碑》所以成为书法的范本,不外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其一,具有楷书点画、构体的典范性;其二,承上启下,成为唐楷的极致;其三,字如其人,爱人及字,柳公权高尚的书品、人品为后人所崇仰。示例⑧:下面从三个方面讲讲语言的污染问题:首先,是特殊语言环境中的语言污染问题;其次,是滥用缩略语引起的语言污染问题;再次,是空话和废话引起的语言污染问题。五、顿号句内点号的一种,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形式是“、”。1、用于并列词语之间。示例①:这里有自由、民主、平等、开放的风气和氛围。示例②:造型科学、技艺精湛、气韵生动,是盛唐石雕的特色。2、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示例:他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辩解着。3、用于某些序次语(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类序次语)之后。示例①:我准备讲两个问题:一、逻辑学是什么?二、怎样学好逻辑学?示例②:风格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点:甲、题材;乙、用字;丙、表达;丁、色彩。4、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若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示例①:飞机在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示例②:这种凶猛的动物常常三五成群地外出觅食和活动。示例③: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二、三产业的基础。5、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示例①:“日”“月”构成“明”字。示例②:店里挂着“顾客就是上帝”“质量就是生命”等横幅。示例③:《红搂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示例④: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示例⑤:办公室里订有《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和《时代周刊》等报刊。六、分号句内点号的一种,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分句之间的停顿,以及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形式是“;”。1、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尤其当分句内部还有逗号时)之间的停顿。示例①: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示例②:内容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内容没有分量,即使写得再长也没有用。2、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主要是选择、转折等关系)之间的停顿。示例①: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示例②:尽管人民革命的力量在开始时总是弱小的,所以总是受压的;但是由于革命的力量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因此本质上又是不可战胜的。示例③:不管一个人如何伟大,也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因此,个人的见解总难免带有某种局限性。示例④:昨天夜里下了一场雨,以为可以凉快些;谁知没有凉快下来,反而更热了。3、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示例:特聘教授的岗位职责为:一、讲授本学科的主干基础课程;二、主持本学科的重大科研项目;三、领导本学科的学术队伍建设;四、带领本学科赶超或保持世界先进水平。七、冒号句内点号的一种,表示语段中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的停顿。形式是“:”。1、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如“说”“例如”“证明”等)之后,表示提示下文。示例①: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示例②:她高兴地说:“咱们去好好庆祝一下吧!”示例③:小王笑着点了点头:“我就是这么想的。”示例④:这一事实证明:人能创造环境,环境同样也能创造人。2、表示总结上文。示例:张华上了大学,李萍进了技校,我当了工人: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3、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之后,表示注释和说明。示例①:(本市将举办首届大型书市。)主办单位:市文化局;承办单位:市图书进出口公司;时间:8月15日﹣20日;地点:市体育馆观众休息厅。示例②:(做阅读理解题有两个办法。)办法之一:先读题干,再读原文,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读课文。办法之二:直接读原文,读完再做题,减少先入为主的干扰。4、用于书信、讲话稿中称谓语或称呼语之后。示例①:广平先生:……示例②:同志们、朋友们:……5、一个句子内部一般不应套用冒号。在列举式或条文式表述中,如不得不套用冒号时,宜另起段落来显示各个层次。示例: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八、引号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或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形式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左侧的为前引号,右侧的为后引号。1、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示例:李白诗中就有“白发三干丈”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2、标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示例: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3、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等。示例①:电视被称作“第九艺术”。示例②:人类学上常把古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示例③: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4、当引号中还需要使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示例:他问:“老师,‘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5、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有一段,段首和段尾都用引号;不止一段时,每段开头仅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末尾用后引号。示例:我曾在报纸上看到有人这样谈幸福:“幸福是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幸福是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和不擅长什么。……“幸福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选择。……”6、在书写带月、日的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短语(含简称)时,通常只标引其中的月和日;需要突出和强调该事件或节日本身时,也可连同事件或节日一起标引。示例①:“5 12”汶川大地震示例②:“五四”以来的话剧,是我国戏剧中的新形式。示例③: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九、括号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的注释内容、补充说明或其他特定意义的语句。主要形式是圆括号“( )”,其他形式还有方括号“[]”、六角括号“〔〕”和方头括号“【】”等。1、标示下列各种情况,均用圆括号:a)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示例①:我校拥有特级教师(含已退休的)17人。示例②: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热烈鼓掌)b)标示订正或补加的文字。示例③:信纸上用稚嫩的字体写着:“阿夷(姨),你好!”。示例④:该建筑公司负责的建设工程全部达到优良工程(的标准)。c)标示序次语。示例⑤:语言有三个要素:(1)声音;(2)结构;(3)意义。示例⑥:思想有三个条件:(一)事理;(二)心理;(三)伦理。d)标示引语的出处。示例⑦:他说得好:“未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板桥集 题画》)e)标示汉语拼音注音。示例⑧:“的(de)”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最常用。2、标示作者国籍或所属朝代时,可用方括号或六角括号。示例①:[英]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示例②:〔唐〕杜甫著3、报刊标示电讯、报道的开头,可用方头括号。示例:【新华社南京消息】4、标示公文发文字号中的发文年份时,可用六角括号。示例:国发〔2011〕3号文件5、标示被注释的词语时,可用六角括号或方头括号。示例①:〔奇观〕奇伟的景象。示例②:【爱因斯坦】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移居美国。6、除科技书刊中的数学、逻辑公式外,所有括号(特别是同一形式的括号)应尽量避免套用。必须套用括号时,宜采用不同的括号形式配合使用。示例:〔茸(róng)毛〕很细很细的毛。十、破折号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某些成分的注释、补充说明或语音、意义的变化。形式是“——”。1、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也可用括号,见P5九1;二者的区别见P14附录B一7)。示例①: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示例②:我一直坚持读书,想借此唤起弟妹对生活的希望——无论环境多么困难。2、标示插人语(也可用逗号,见P3四3)。示例:这简直就是——说得不客气点——无耻的勾当!3、标示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也可用冒号,见P4七1、七2)。示例①:坚强,纯洁,严于律已,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示例②:画家开始娓娓道来——数年前的一个寒冬,……4、标示话题的转换。示例:“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低声说道。5、标示声音的延长。示例:“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6、标示话语的中断或间隔。示例①:“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示例②:“亲爱的妈妈,你不知道我多爱您。——还有你,我的孩子!”7、标示引出对话。示例:——你长大后想成为科学家吗?——当然想了!8、标示事项列举分承。示例: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环境声学;——环境光学;——环境热学;——环境电磁学;——环境空气动力学。9、用于副标题之前。示例:飞向太平洋——我国新型号运载火箭发射目击记10、用于引文、注文后,标示作者、出处或注释者。示例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示例②: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汉书》示例③:很多人写好信后把信笺折成方胜形,我看大可不必。(方胜,指古代妇女戴的方形首饰,用彩绸等制作,由两个斜方部分叠合而成。——编者注)十一、省略号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某些内容的省略及意义的断续等。形式是“……”。1、表示引文的省略。示例:我们齐声朗诵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表示列举或重复词语的省略。示例①: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这都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示例②:他气得连声说:“好,好……算我没说。”3、表示语意未尽。示例①: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假如突然看见一缕炊烟,……示例②:你这样干,未免太……!4、表示说话时断断续续。示例: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5、表示对话中的沉默不语。示例:“还没结婚吧?”“……”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6、表示特定的成分虚缺。示例:只要……就……7、在表示诗行、段落的省略时,可连用两个省略号(即相当于十二连点)。示例①:从隔壁房间传来缓缓而抑扬顿挫的吟咏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示例②:该刊根据工作质量、上稿数量、参与程度等方面的表现,评选出了高校十佳记者站。还根据发稿数量、提供新闻线索情况以及对刊物的关注度等,评选出了十佳通讯员。…………十二、着重号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某些重要的或需要指明的文字。形式是“ ”,标注在相应的文字下方。1、标示语段中重要的文字。示例①:诗人需要表现,而不是证明。示例②: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标示语段中需要指明的文字。示例:下边加点的字,除了在词中的读法外,还有哪些读法?着急子弹强调十三、连接号标号的一种,标示某些相关联成分之间的连接。连接号的形式有短横线“﹣”(占半个字符位置)、一字线“—”(占一个字符位置)、浪纹线“~”(占一个字符位置)三种。1、标示下列各种情况,均用短横线:a)化合物的名称或表格、插图的编号。示例①:3﹣戊酮为无色液体,对眼及皮肤有示例②:参见下页表2﹣8、表2﹣9。b)连接号码,包括门牌号码、电话号码,以及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年月日等。示例③:安宁里东路26号院3﹣2﹣11室示例④:联系电话:010﹣11111111示例⑤:2023﹣02﹣15c)在复合名词中起连接作用。示例⑥:吐鲁番﹣哈密盆地d)某些产品的名称和型号。示例⑦:WZ﹣10直升机具有复杂天气和夜间作战的能力。e)汉语拼音、外来语内部的分合。示例⑧:shuōshuō﹣xiàoxiào(说说笑笑)示例⑨:盎格鲁﹣撒克逊人示例⑩:让﹣雅克 卢梭(“让﹣雅克”为双名)示例⑾:皮埃尔 孟戴斯﹣弗朗斯(“孟戴斯﹣弗朗斯”为复姓)2、标示下列各种情况,一般用一字线,有时也可用浪纹线:a)标示相关项目(如时间、地域等)的起止。示例①:沈括(1031—1095),宋朝人。示例②:2011年2月3日—10日示例③:北京—上海特别旅客快车b)标示数值范围(由阿拉伯数字或汉字数字构成)的起止。示例④:25~30g示例⑤:第五~八课十四、间隔号标号的一种,标示某些相关联成分之间的分界。形式是“ ”。1、标示外国人名或少数民族人名内部的分界。示例①:克里斯蒂娜 罗塞蒂示例②:阿依古丽 买买提2、标示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示例:《淮南子 本经训》3、标示词牌、曲牌、诗体名等和题名之间的分界。示例①:《沁园春 雪》示例②:《天净沙 秋思》示例③:《七律 冬云》4、用在构成标题或栏目名称的并列词语之间。示例:《天 地 人》5、以月、日为标志的事件或节日,用汉字数字表示时,只在一、十一和十二月后用间隔号;当直接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时,月、日之间均用间隔号(半角字符)。示例①:“九一八”事变“五四”运动示例②:“一 二八”事变“一二 九”运动示例③:“3 15”消费者杈益日“9 11”恐怖袭击事件十五、书名号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出现的各种作品的名称。形式有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两种。1、标示书名、卷名、篇名、刊物名、报纸名、文件名等。示例①:《红楼梦》(书名)示例②:《史记 项羽本记》(卷名)示例③:《论雷峰塔的倒掉》(篇名)示例④:《每周关注》(刊物名)示例⑤:《人民日报》(报纸名)示例⑥:《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文件名)2、标示电影、电视、音乐、诗歌、雕塑等各类用文字、声音、图像等表现的作品的名称。示例①:《渔光曲》(电影名)示例②:《追梦录》(电视剧名)示例③:《勿忘我》(歌曲名)示例④:《沁园春 雪》(诗词名)示例⑤:《东方欲晓》(雕塑名)示例⑥:《光与影》(电视节目名)示例⑦:《社会广角镜》(栏目名)示例⑧:《庄子研究文献数据库》(光盘名)示例⑨:《植物生理学系列挂图》(图片名)3、标示全中文或中文在名称中占主导地位的软件名。示例:科研人员正在研制《电脑卫士》杀毒软件。4、标示作品名的简称。示例:我读了《念青唐古拉山脉纪行》一文(以下简称《念》),收获很大。5、当书名号中还需要书名号时,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示例:《教育部关于提请审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的报告》十六、专名号标号的一种,标示古籍和某些文史类著作中出现的特定类专有名词。形式是一条直线“”,标注在相应文字的下方。1、标示古籍、古籍引文或某些文史类著作中出现的专有名词,主要包括人名、地名、国名、民族名、朝代名、年号、宗教名、官署名、组织名等。示例①:孙坚人马被刘表率军围得水泄不通。(人名)示例②:于是聚集冀、青、幽、并四州兵马七十多万准备决一死战。(地名)示例③:当时乌孙及西域各国都向汉派遣了使节。(国名、朝代名)示例④:从咸宁二年到太康十年,匈奴、鲜卑、乌桓等族人徙居塞内。(年号、民族名)2、现代汉语文本中的上述专有名词,以及古籍和现代文本中的单位名、官职名、事件名、会议名、书名等不应使用专名号。必须使用标号标示时,宜使用其他相应标号(如引号、书名号等)。十七、分隔号标号的一种,标示诗行、节拍及某些相关文字的分隔。形式是“/”。1、诗歌接排时分隔诗行(也可使用逗号和分号,见P2四1/P4六1)。示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标示诗文中的音节节拍。示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分隔供选择或可转换的两项,表示“或”。示例:动词短语中除了作为主体成分的述语动词之外,还包括述语动词所带的宾语和/或补语。4、分隔组成一对的两项,表示“和”。示例1:13/14次特别快车示例2:羽毛球女双决赛中国组合杜婧/于洋两局完胜韩国名将李孝贞/李敬元。5、分隔层级或类别。示例: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直辖市、自治区)/省辖市(地级市)/县(县级市、区、自治州)/乡(镇)/村(居委会)。【答题方法】1、句号、问号和叹号:句号通常用于陈述句的末尾,问号用于疑问句的末尾,叹号则用于感叹句的末尾。需要注意的是,疑问句在充当宾语、主语等成分的时候应该用句号,问号仅用于独语、反复句和倒装句的结尾。2、逗号:逗号是最常用的标点符号之一,用于句子中需要停顿的地方。在写作中,要注意不要将逗号与顿号混淆,例如并列的词语间通常使用顿号,而较长的并列句子中通常使用逗号。3、冒号:冒号通常用于引导一个新的话题或者一个解释,后面常跟一个陈述性的内容。冒号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4、引号:引号主要用于引用他人说的话或者文字,也可以用来强调自己的观点。注意引号的用法要正确,比如引用他人的话应当用双引号,引用文中的原话应当用单引号。5、省略号:省略号通常用于省略同类或重复的词语,也可以用在一段文字的结尾表示语意未尽。需要注意的是省略号的六个点要写整齐,不能多也不能少。2.分号【考点讲解】1、定义:分号表示的停顿,一般比逗号大,比句号小,因此常被用来表示复句内分句之间一个较大的停顿。例如:(1)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2)在长江上,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峡口险阻;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每一曲,每一折,都像一幅绝好的风景画,神奇而秀美;西陵峡水势险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3)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2、基本用法:(1)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尤其当分句内部还有逗号时)之间的停顿。示例①: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示例②:内容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内容没有分量,即使写得再长也没有用。(2)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主要是选择、转折等关系)之间的停顿。示例①: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示例②:尽管人民革命的力量在开始时总是弱小的,所以总是受压的;但是由于革命的力量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因此本质上又是不可战胜的。示例③:不管一个人如何伟大,也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因此,个人的见解总难免带有某种局限性。示例④:昨天夜里下了一场雨,以为可以凉快些;谁知没有凉快下来,反而更热了。(3)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示例:特聘教授的岗位职责为:一、讲授本学科的主干基础课程;二、主持本学科的重大科研项目;三、领导本学科的学术队伍建设;四、带领本学科赶超或保持世界先进水平。3、作用:第一:分号,它是介于逗号、句号之间的一种符号,它主要是用来分开并列分句的。例句: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第二:分号也可以用于表示递进的分句前。例句: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第三:分号还可以用于表示转折与承接的分句前。例句:倘若不和实际的社会斗争接触,单关在玻璃窗内做文章,研究问题,那是无论怎样的激烈,左,都是容易办到的;然而一碰到实际,便即刻要撞碎了。第四:分号,不能只从句子长短,或者不求甚解地依据“无逗不分”来判定。例句:我今天中午吃了葡萄;苹果;芒果;菠萝蜜。【重难点】1、书写格式:占一个字的位置,放在句末的右下角。注意:在文章转行的时候,标点符号不可以独占字首的第一个方框,所以,在上一行的结尾处,标点符号与汉字写在同一个方框里。2、分号的口诀:各项内容分行列,分句之间表并列,其他复句用分号,好把第一层次显。3.引号【考点讲解】1、定义:引号,一般用于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2、基本用法:(1)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例如:“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2)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例如: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作“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3)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例如: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4)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是什么意思?”【重难点】1、使用引号要注意的问题:(1)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飘飘然忘乎所以,而应以既得成就为新的起点,继续努力。(2)如果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点号放在引号外。如: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引号中的话引自清人沈德潜著的《说诗晬语》)2、书写格式:引号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分别标在文字的前后,并各占一格。注意:在文章转行的时候,标点符号不可以独占字首的第一个方框,所以,在上一行的结尾处,标点符号与汉字写在同一个方框里。4.破折号【考点讲解】1、定义:破折号是用来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或表示语意的转换、递进,或表示语音的中断、延长。2、基本用法:(1)表示下面是解释或说明的部分。例如:“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玛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2)表示意思的转折。例如:“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破折号前是讲述自己情况,后面突然转而询问对方别的事。)(3)表示意思的递进。例如:我们殷切地希望——希望你们胜利归来。(4)表示话题突然转变。例如:那个书包很漂亮,而且装有很多东西—现在不见了。(5)表示声音的延长。例如:“呜——呜——呜”小男孩大声哭起来。【重难点】书写格式:破折号占两个方格,上下位置居中。注意:破折号可以放在一行开头,也可以出现在一行的结尾。但不可分开写在一行末尾和下一行开头两处。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