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三 0-3岁婴幼儿生活照料 课件(共28张PPT)中职 语文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项目三 0-3岁婴幼儿生活照料 课件(共28张PPT)中职 语文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项目三
0~3岁婴幼儿生活照料
目录
01
婴幼儿睡眠
02
婴幼儿大小便
婴幼儿个人清洁卫生
婴幼儿运动锻炼
03
04
任务一
婴幼儿睡眠
一、评价婴幼儿睡眠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一)睡眠时间
不同年龄的人对睡眠时间的需求是不完全相同的。年龄越小,大脑皮层兴奋性越低,对疲劳的耐受性也越差,因此需要睡眠的时间也越长。
(二)睡眠深度
衡量婴幼儿睡眠的质量,不仅要看一日睡眠时间,还要看整个睡眠中的深睡时间的长短。深度睡眠时间是衡量睡眠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深睡是最有利于婴幼儿获得充分休息和全身功能的恢复。由于婴幼儿睡眠具有个性差异性,因此,在衡量他们睡眠质量时,应以消除了疲劳、精力是否充沛来评判,如果出现没有精神的状况,则表示婴幼儿的睡眠质量不高。未能很好地进入深睡状态,保育人员应及时查找原因并帮助解决问题。
二、睡眠保育
(一)婴幼儿睡眠的特点
1.新生儿睡眠的特点
新生儿的睡眠模式短而频繁,包括1~2个睡眠周期,在这个时期,婴儿看似睡不安稳,手脚会乱动,时而伴随哭泣,眼球会不规则转动,甚至微微张开眼睛。新生儿大约每天睡16小时,最长的睡眠时间为2.8~4小时,而且不能区分白天和黑夜,在任何时间都可以睡觉和觉醒。
2.0~1岁婴儿睡眠的特点
在出生后的6个月之内,婴儿需要的总睡眠时间越来越少,到6个月时逐渐减少到大约 每日14.5小时,到12个月时减少到大约每日13.2小时。
3.1~3岁幼儿睡眠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每日睡眠时间逐渐减少,快动眼睡眠比例快速下降。
1.创造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的环境
2.提供卫生清洁的卧具
3.睡眠前饮食要恰当
4.睡前稳定情绪
5.建立睡眠反射
6.加强锻炼,提高睡眠质量
(二)保障婴幼儿获得足够睡眠的措施
任务二
婴幼儿大小便
一、小便训练
(一)判断幼儿的身体是否做好了准备
当幼儿大脑皮质发育和泌尿系统的生理结构基本完善,说明他们已经做好身体准备,小便训练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大脑皮质发育成熟的标志就是幼儿产生“我想排尿”的尿意。一般来说,1岁以后大脑皮质才完全发育成熟,此时才真正懂得了尿意,小便前后会出现扭扭捏捏,把两腿分开显示不舒服的表情等,从无意识排尿变为有意识排尿。
(二)建立条件反射
当小便训练时机成熟,养育者应该抓住婴幼儿小便前出现的各种各样不自在的表现适时引导。随着婴幼儿小便间隔时间的延长,养育者就更容易掌握孩子尿尿的规律。养育者可以在固定时间,抱着婴儿发出固定的声音,建立条件反射有助于日后婴幼儿自主的如厕习惯,并且为未来的盥洗教育建立良好基础。
(三)及时提醒孩子
提高每次小便训练的成功率有助于条件反射的建立,为此,养育者需要掌握孩子的排泄规律,做到及时提醒孩子排尿。在集体活动和睡眠前应该提醒孩子排尿,尤其是容易尿床的孩子,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带孩子上洗手间或者蹲便器。
(四)让孩子学会告诉家长
当孩子懂得膀胱积了尿和空着时的区别时,才会有在尿尿前告诉父母的意识。
二、大便训练
由于大便有气味、形状,尤其在 2 岁以后大便变硬了,需要用力才能排出,因此通过拉、看、闻,孩子比较容易理解排便的含义。婴儿排便后,应该迅速为其换上干净的尿片,并且
清洁肛门及其附近皮肤,擦干净身上,让孩子能够区别干净和不干净,并且体会干净的舒服感(感觉)。
(一)让孩子建立便感,理解“排便”
由于孩子排便次数较少且时间相对固定,因此,养育者更容易及时提醒。一般情况下,饭后肠道蠕动很活跃,大便容易被送出去,因此很容易感到便意,尤其是早餐后,肠道蠕动更为活跃,因此早餐后是提醒孩子、引导孩子坐坐便器的最好时机。
(二)提醒孩子排便
建立每天早晨排便条件反射,即每一天早晨第一次喂奶,在固定的地方发出第一个声音,通过建立条件反射让孩子学习这是排便的时间和符号。
(三)建立排便条件反射
任务三
婴幼儿个人清洁卫生
一、口腔清洁
漱口可以从新生儿阶段开始,可有效地清除舌面残留物,防止婴幼儿发生奶瓶性蛀牙。由于奶瓶性蛀牙可能会深入影响齿根,造成新长出的恒牙更容易发生蛀牙,而且严重的奶瓶性蛀牙还会引起牙齿疼痛,造成婴幼儿饮食摄取困难,进而影响生长发育和发音,造成将来
齿列不整等后果。
孩子的牙齿发育,早在母亲怀孕 6 周左右就已经开始,也就是说牙齿的数目、大小及形成,早在胚胎时期就已决定。乳牙的钙化期是从母亲怀孕 4 个月到婴儿出生后第一年,这一期间,孕妇要注意补钙,防止缺钙;由于孕妇吸烟或者被动吸烟,会导致胎儿颌面部或口腔畸形,由此,引发很多牙病问题和牙周疾病,因此,孕妇应该拒绝吸烟或远离烟雾。怀孕期间要慎用药品,很多药品都会对胎儿的口腔和牙齿发育有害。
(一)口腔健康保健,必须从孕期开始
(二)乳牙未萌出前:漱口最关键
2岁半时20颗乳牙就可以完全萌出,孩子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开始训练孩子自己刷牙了。婴幼儿刷牙习惯的培养要点:
由于婴幼儿手部神经肌肉尚未发育成熟,所以一开始可以先让孩子持牙刷练习“转动手腕”的动作,徒手模仿刷牙。刚开始可以让孩子用牙刷和杯子,养育者带孩子一起进行刷牙,先示范动作,让孩子模仿成人的动作,让孩子对刷牙感兴趣。
乳牙萌出期间,婴幼儿会出现经常性流口水、牙肉痒、抓什么咬什么的现象。可以把磨牙器或饼干、馒头水果等稍有硬度的辅食,让婴幼儿放在口中咀嚼,以锻炼婴幼儿的颌骨和牙床,使牙齿萌出后排列整齐。通过咀嚼硬度适中的饼干,可以帮助婴幼儿锻炼嚼、咬的动作,提高牙齿的坚固性,同时还能减轻婴幼儿出牙时的不舒服感。婴幼儿从第一颗牙齿萌出后就应该开始刷牙,长一颗刷一颗。
2岁前可以训练孩子养成主动饭后漱口习惯。
(三)乳牙萌出期间 :护齿和磨牙要同步进行
(四)乳牙全部萌出后 :训练孩子自己刷牙
1.基本要求
婴儿出生后便可每天洗澡,一般洗澡可以在喂奶前30分钟进行。洗澡前需要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脐部护理:用毛巾裹住宝宝的全身只留住他的脐部,用 75%的酒精棉签从脐部中间向外轻轻擦拭,然后重复一次,保持脐部干燥。3岁以下婴幼儿不会自行控制水温,为了防止婴幼儿因水温调节不当而受伤害。洗澡最好在10分钟内完成,防止由于水温降低而导致孩子着凉,或者孩子体力消耗而感到疲倦。此外,要防止浴皂水入眼、入耳。
2.基本规则
(1)安全性
洗澡过程中,应始终注意手掌托住婴儿头部,防止发生颈椎意外。不要让婴儿独自留在浴缸中,自己也不要走到不易抓他的地方,以免孩子独自玩水而发生溺水、跌伤或烫伤等意外。
(2)乐趣性
可以将洗澡和孩子喜欢的抚触等活动连在一起,建立洗完澡抚触的习惯,能够将抚触的乐趣延续到洗澡中来。
二、皮肤清洁
(一)洗澡
1岁以内的小宝宝不用或少用洗发水。把婴儿的头抱在养育者的一只手上,背部靠在养育者的前臂上,把婴儿的腿藏在养育者的肘部。另一只手做成环状,轻轻将澡盆的水淋在婴儿头上,把他的头弄湿,如果是用洗发水,将养育者扶着他的那只手往前伸,倒一些洗发水在手掌上。婴儿头上的头皮垢,可以先用适量的润肤油轻轻涂于头皮垢上进行软化,数分钟即可。然后用38℃~ 40℃的温水把宝宝的头部浸湿,再用婴儿洗发水进行清洗。最后,用温清水把头发冲洗干净。这些头皮垢如果长期保存在头皮上就会阻塞头皮上的毛孔,从而使头皮不能正常呼吸甚至引起脂溢性皮炎。
(二)洗头
婴儿经常流口水及吐奶,所以要及时给婴儿洗脸,或用湿巾纸给婴幼儿抹净面部。柔润婴儿湿巾纸能清洁、滋润婴幼儿的皮肤,保持皮肤长久滋润细腻。将洗脸的小毛巾对折再对折,用对折小毛巾的一角轻轻擦拭宝宝的眼睛,从眼角由内向外擦。然后换用毛巾干净的另一角轻轻擦拭另一只眼睛。再用同样的方法清洁宝宝的鼻子、嘴巴以及整个脸。原则是由鼻部中央向两边擦拭。
(三)脸部
婴幼儿的臀部皮肤也很娇嫩,被含有酸碱性的大小便刺激后容易引起红臀,如果大便污染尿道口还会产生尿路污染。因此婴幼儿大小便后要及时清洁臀部,更换尿布。选一只专用洗屁股的盆,水温要适宜,一般在 36℃~ 37℃。用质地柔软的小毛巾洗屁股,每次洗后都要搓洗干净,并放在阳光下晾晒。平时换尿布时,可先用柔软的湿巾纸清洁小屁股,然后涂上婴儿护臀霜,它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有效地滋润宝宝的娇嫩肌肤。小便后只要更换尿布,不必清洁生殖器部位;当纸尿裤上沾上了大便,应当清洗干净后在婴儿臀部、会阴处涂上软膏或者凡士林油,换上纸尿裤,防止感染造成红臀。男婴一定要涂到睾丸下部及两侧,最后涂肛门。
(四)臀部
婴儿鼻腔内分泌物常常会形成鼻屎,清洁时不要用发夹或牙签挖取,以免损伤鼻黏膜,要用细小的棉签,捻紧沾湿后清洁鼻腔,如鼻屎较硬也不用心急,滴少许稀释的滴鼻药浸软鼻屎后就易清除了。如果孩子鼻子里有鼻涕,擤鼻涕时应让幼儿上身稍微前倾,先用手指压住一侧鼻翼,让幼儿稍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翼的鼻涕,再用同样的方法擤出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
(五)鼻腔
婴儿的泪腺发育不完善,较难分泌泪水保护眼睛,亦不懂灵活眨眼,防止外物侵袭,降低了眼睛对外界刺激的抵抗能力。用干净温湿的棉纱球,轻轻擦拭宝宝的眼睛,从眼角由内向外擦拭,然后,换另一只干净的棉纱球,同样擦拭另一只眼睛。如果眼睛分泌物多,眼角发红,在清洁眼睛之后,滴适合宝宝用的眼药水,或者涂金霉素眼药膏。
(六)眼部
孩子通过手或玩具将外界环境里的污染物带进口里从而导致疾病,因此要培养孩子正确洗手的好习惯。在培养孩子洗手等清洁卫生习惯时,不可矫枉过正而过度清洁,更不能让过度清洁习惯束缚孩子的玩耍,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例如,在孩子学习吃饭的阶段,由于手眼协调能力、小肌肉以及精细动作等尚未发育成熟,孩子往往出现吃饭的时候弄得很脏的现象,但是也正是在这样的练习过程中,孩子学会了吃饭,并且发展了独立的意识。
(七)手部
任务四
婴幼儿运动锻炼
一、婴儿抚触
(一)婴儿抚触的生理学基础
触觉是原始的感觉反应,皮肤是面积最大的体表感觉器官,是中枢神经的外在感受器,新生儿出生时已经具有视、听、嗅等各种生理功能,并能对照顾他的方式、环境的种种刺激作出应答。
抚触能促进婴儿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分泌,从而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生长发育。
(二)抚触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国内外相关研究证明,抚触有助于婴儿体格发育,增强婴儿的免疫功能,促进婴儿神经系统的完善,减少婴儿对外界的应激,使其安静,减少哭闹,易入睡。抚触可以使婴儿有更成熟的定向力、运动力和活动度。抚触作为母婴之间联络的纽带,通过这一非语言性的交流增进了亲子感情。
(三)抚触的方法
(1)国外通用法即全身按摩法。婴儿全身裸露,在安静、舒适、温馨的环境下,对婴儿头、胸、四肢、手掌、足底、脚趾和背部等进行全身按摩。
(2)国内改良简易法。对婴儿头、腹部、手腕和脚踝等进行按摩。
(3)国内改良简易加经络按摩法,即在改良简易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医经络按摩。
二、地板活动
(一)地板活动和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婴幼儿可以在地板上吃饭、睡觉、游戏、画画、运动和看书,地板为婴幼儿的动作和大脑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刺激。地板活动有助于婴幼儿独立性的发展。
活动的区域相对家庭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加宽敞,受到的限制也比较小,有助于婴幼儿充分感受到自主和自我支配的责任和快乐,让独立性更好地滋长。地板活动有助于婴幼儿大脑发育。
婴儿能四肢着地、移动身体,学会去拿自己想要的东西,移动自己的身体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当他爬着遇见大的障碍物,会学着绕开,甚至会爬到另一间房间去探索。
(二)地板活动的注意事项
1. 布置一个安全、有趣的地板活动空间
宝宝满7个月后,养育者应该着手把家里的布局来一个重新安排,让宝宝在家具不多而空间宽敞的房间里活动。所有的桌角和柜角都装上护垫,就算宝宝不慎撞到,也能把伤害降到最低。电插座要使用防护盖,或是使用安全插座。宝宝好奇心很强,这样可以避免触电。注意关闭厨房和卫生间的门,这两处地方对宝宝充满着诱惑,同时也充满着危险。收起桌布,藏起易碎物品,把盆栽植物移到宝宝碰不到的地方。楼梯口要装栅栏,窗前不要摆放宝宝可能攀爬的家具。
2. 把好玩有趣的东西放在各个角落
宝宝很喜欢到处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皮球或者小汽车。孩子学会取放玩具,这是记忆力开始萌芽的证据,也象征着宝宝已经了解自己和物品之间的关联性。
无论春夏秋冬,都要让婴幼儿多享受阳光的直接照射。户外活动不仅对防止缺钙很有益处,而且是0~3岁婴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
户外环境需要考虑安全性、乐趣性和促进性等原则。从安全性出发,花草树木并不合适其身高而易发生意外伤害,而草地、沙地等软质界面的地方比较适合婴幼儿的特点。从乐趣性出发,3岁以下婴幼儿活动范围还有限,更乐于在户外环境中享受观赏外部世界的乐趣。从促进性出发,由于身体发育的需要,婴幼儿需要在户外的日光中促进钙的吸收。
在环境设计时,可以考虑提供幼儿在户外能够自己动手操作的活动,如可以玩耍的球类玩具、可以搭建的小构件、可以移动的小推车、可以乱涂乱画的沙地或者硬地等。
三、户外活动
自检自测
1.为什么要进行婴幼儿如厕训练?
2.抚触对婴儿生长发育有何影响?
3.如何进行婴幼儿眼部清洁?
4.如何正确抱放新生婴儿?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