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 0-3岁婴幼儿生理发展及教养要点 课件(共40张PPT)中职 语文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项目一 0-3岁婴幼儿生理发展及教养要点 课件(共40张PPT)中职 语文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项目一
0~3岁婴幼儿生理发展及教养
目录
01
婴幼儿生长发育概述
02
婴幼儿身体各系统的发育及教养要点
婴幼儿生长发育概述
任务一
一、相关概念
婴幼儿生理发展是指婴幼儿大脑和身体在形态、结构及功能上的生长发育过程。
生长发育是婴幼儿的生理现象,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不仅仅是身体大小随着年龄增长而简单增长,而是一个交织着量变和质变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中包含着三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生长、发育和成熟。
生长:指身体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与变化,是机体量的变化,是能测量的。
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功能的成熟与完善,是机体在质的方面的变化。
成熟:指机体的生长与发育达到一种完备状态。
二、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
婴幼儿机体总是处在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中,人体的生长发育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波浪式的,发展是不等速的,有时快些有时慢些,交替着进行。人体的生长有四个显著的时期:①从出生至 2 岁,发展十分迅速;② 2 岁至青春发育期前,发展较平缓;③青春发育期(男孩在 13~15 岁,女孩在 1l~13 岁),发展迅速,变化极大;④ 15~16 岁时发育到成熟,发展又趋缓慢。如图 1-1 所示。
图 1-1 人体从出生到成年的生长发育规律
03
01
02
04
婴幼儿的体格发育由于受机体内外因素如遗传、环境、营养、教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可产生相当范围的个体差异。
各年龄期生长发育不是等速进行的,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各年龄按顺序衔接,不能跳跃,前一年龄期的发育为后一年龄期的发育奠定必要的基础。身体各部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顺序。
不同的身体系统有着不同的发展速率,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淋巴系统发育先快后慢。
生长发育有一定的顺序与方向,不会越级发展,整个0~3岁婴幼儿生理发展都遵循以下共同原则。
各系统发育的不平衡性
生长发育的顺序性
个体差异性
三、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四、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一)遗传
细胞、染色体所载的基因是决定遗传的物质基础,决定着每个婴幼儿体格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限度等。
(二)营养
足够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是婴幼儿体格发育的物质基础。
(三)疾病
急性疾病可致婴幼儿体重明显减轻,慢性疾病对婴幼儿体重及身高均有影响;有些内分泌疾病可导致身材矮小;患有代谢性疾病可影响婴幼儿的体格和智能发育;患脑部外伤及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后,有时留有不等程度的智能低下。
(四)药物
婴幼儿用药不当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生长发育,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对婴幼儿的听力有一定的影响。
(五)教育
早期教育对婴幼儿的心理发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环境
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均可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要充分利用日光、新鲜空气、水等资源。合理的生活制度安排,可以培养婴幼儿有节奏的、饱满的情绪。
(一)生长发育良好,体型正常,身体姿势端正
(1)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各项指标的数值,均在该年龄组婴幼儿发展的正常值范围之内。
(2)形态发育正常,如元脊柱异常弯曲、元扁平足、身材的比例符合该年龄组婴幼儿发展的基本特点等。
(3)身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正常,并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4)身体能保持正确的姿势,如站姿、坐姿等。
(5)身体无疾病和缺陷,如龋齿、斜视、弱视、近视、佝偻病、贫血等。
(6)食欲较好,睡眠较沉,精力较充沛等。
五、婴幼儿身体健康的主要特征
1
2
3
(二)机体对内、外界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具有一定的抵抗疾病 的能力,较少患病。
对环境及其变化,如寒冷、炎热、冷热交替等,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能适应多种体位的变化,如摆动、旋转、身居高处等。
2
4
1
3
(三)体能发展良好
身体的基本动作能适时地产生,如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走、跑、跳跃等。
走、跑、跳跃、投掷、钻、爬、攀岩等动作能力不断提高。
肌肉较有力,身体动作较平衡、准确、灵敏和协调。
手眼协调能力发展良好
形态指标,即身体及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如长、宽、围度以及重量等。
(一)形态指标
生理功能指标,即身体各系统、各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
(二)生理功能指标
六、评价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主要指标
任务二
婴幼儿身体各系统的发 育及教养要点
一、运动系统 —— 人体动力装置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保持人体健康。运动系统由骨骼、肌肉和骨连接构成。骨与骨之间连接的地方称为关节。肌肉跨过关节,由两端的肌脏与骨相连,并包围着骨骼。肌肉收到脑发出的信号而收缩,通过肌肉牵拉骨骼,以关节为支点,产生相应的动作。此外,骨骼还起着支持人体、保护内脏器官和造血等功能。
(一)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生理解剖特点
1. 骨骼
(1)骨骼生长迅速。
(2)骨骼数量多于成年人。
(3)骨柔软易弯曲。
(4)头部骨骼尚未发育好。如图所示。
(5)脊柱的生理弯曲。
(6)腕骨的钙化。
2. 关节
婴幼儿关节窝浅、关节韧带松弛,关节的活动性及伸展性较强,但牢固性差,容易发生关节脱臼。
3. 肌肉
(1)婴幼儿的肌肉发育按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先发育颈部肌肉,然后是躯干,
再四肢。
(2)肌肉力量小。婴幼儿肌纤维细,肌肉的力量和能量储备少,肌肉收缩力较差,容易
发生疲劳,不能负重。
4. 足弓
婴儿的脚没有足弓。到了站立和行走时,才开始出现足弓。
(二)婴幼儿运动系统的教养要点
1. 教育婴幼儿保持正确姿势
1
4
2
3
成人要随时纠正婴幼儿坐、立、行走中的不正确姿势,并为婴幼儿作出榜样。
托幼机构应配备与婴幼儿身材合适的桌椅。
婴儿不应过早坐、站,不宜睡软床和久坐沙发。
负重不要超过自身体重的八分之一,更不能长时间单侧负重。
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可使肌肉更健壮有力,可剌激骨的生长,使身体长高,并促进骨中无机盐的积淀,使骨更坚硬。
2.组织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婴幼儿不宜穿过于紧身的衣服,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衣服、鞋要宽松适度。衣服过于肥大会影响运动,鞋过小会影响足弓的正常发育。
3.衣服要宽松适度
骨的生长需要大量蛋白质、钙和磷等,还需要维生素 D 促进钙、磷的吸收。肌肉生长及“能量”的储存,需要大量蛋白质和葡萄糖。合理膳食是保证骨骼、肌肉发育的重要条件。
4.供给充足的营养
二、呼吸系统——气体交换站
呼吸系统常以喉部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及鼻旁窦、咽及咽鼓管、喉等;下呼吸道指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及肺泡。人体不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呼吸。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一)婴幼儿呼吸系统的生理解剖特点
②鼻泪管和咽鼓管。婴幼儿鼻泪管短,开口接近于内毗部,其瓣膜发育不全,因而鼻腔感染常易侵入结膜囊引起炎症。
④气管、支气管。婴幼儿的右侧支气管较垂直,因此异物较易进入右侧支气管。
⑥胸廓。 婴幼儿胸廓较短,前后径相对较长,呈圆筒状,肋骨呈水平位。胸腔较小,肺脏相对较大,几乎填满整个胸腔,加之呼吸肌发育较差,肌张力差,呼吸时胸廓运动不充分,肺的扩张受限制,气体交换不能充分进行。
①鼻。婴幼儿鼻腔相对短小而窄,鼻黏膜柔嫩并富于血管。
③喉。婴幼儿喉腔窄,声门狭小,软骨柔软,黏膜脆弱,黏膜下组织较疏松,富于淋巴组织和血管。
⑤肺。在新生儿时期,气管、支气管和毛细支气管壁层均相对较薄,肌肉及结缔组织较少,以后发育主要为肌肉组织的增加使管壁增厚。
(二)婴幼儿呼吸系统的教养要点
1.为婴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2.常带婴幼儿到户外适当运动
3.避免接触传染源
4.饮食营养均衡合理
5.让婴幼儿多喝白开水
6.脚部保暖
7.保证高质量睡眠
8.经常洗手
9.合理服用药物
(一)婴幼儿消化系统的生理解剖特点
1. 口腔
三、消化系统 —— 人体食物的加工厂
(1)唾液腺。口腔黏膜细嫩,血管丰富。
(2)舌。婴幼儿的舌短而宽,灵活性差,对食物的搅拌及协助吞咽的能力不足。
(3)牙齿。人的一生有20颗乳牙和32颗恒牙。
婴幼儿食管的黏膜纤弱,腺体缺乏,弹力组织和肌层不发达,食管下段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常易发生胃食管反流,引起溢奶,绝大多数婴儿在8~10个月时反流好转。
新生儿胃容量为 30~60mL,以后随年龄增大而增大,三个月时约100mL,1~3岁时为200~300mL,故喂婴幼儿时食物量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呕吐。
婴幼儿肠管相对较长,为身长的6倍(成人仅4倍),且固定性较差,易发生肠套叠和肠扭转。
婴幼儿肝脏相对较大,新生儿时肝重为体重的4%(成人仅2%)。婴幼儿在1岁前肝脏常 在肋骨边缘下方1~2cm 处。
2. 食管
3. 胃
4. 肠
5. 肝脏、胰腺
(二)婴幼儿消化系统的教养要点
1. 乳牙生长顺序和按阶段护理方法
这阶段的护理方法是:①将纱布缠绕在手指上进行擦拭。②使用口腔清洁剂代替水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可将其涂抹在手上或纱布上每天擦拭三四次。③婴幼儿长出臼牙以后,要定期去牙科接受检查,加强对牙齿的护理。
这阶段的护理方法是:①牙齿开始长出后,最好经常用湿纱布擦拭口腔和牙齿。②将湿纱布缠绕在手上,就像按摩似得把嘴里的每个角落都擦拭干净,婴幼儿会很高兴。另外,给牙根做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使牙根更加结实。
(1)第一阶段(出生后 6~8 个月)
(2)第二阶段(出生后 12~16 个月)
这个阶段的护理方法是:①在幼儿的牙刷上挤好豆粒般大小的牙膏,让幼儿进行嘴里含水后再吐出的练习。②从两岁半开始,指导幼儿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③纠正幼儿某些不良习惯,如咬指甲、吃手指等,以预防牙列不齐。④去医院接受专门的护理。
这阶段的护理方法是:①给婴幼儿刷牙时,要轻轻抓住牙刷抚摸似得擦拭。②使用牙膏是为了给嘴里带来清凉的感觉,婴幼儿不喜欢的话可以不用。
(3)第三阶段(出生后 16~20 个月)

(4)第四阶段(出生后 20~36 个月)
3.饭前饭后不要组织婴幼儿进行剧烈运动
2.培养婴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4.培养婴幼儿定时排便的习惯,预防便秘
四、神经系统 —— 人体指挥中心
(一)婴幼儿神经系统的生理解剖特点
1
2
3
4
5
6
婴幼儿脑发育迅速
大脑功能发育不全
神经髓鞘化
大脑容易兴奋、疲劳
小脑发育晚
植物神经发育不全
(二)婴幼儿神经系统的教养要点
1
2
3
4
5
6
保证合理的营养
保证空气新鲜
保证充足的睡眠
制定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婴幼儿保持愉悦的情绪
安排丰富的活动及适当的体育锻炼
五、泌尿系统 —— 人体废物处理场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肾脏不仅是重要的排泄器官,也是维持机体
内环境稳定的重要调节器官和内分泌器官。
(一)婴幼儿泌尿系统的生理解剖特点
1
2
3
4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2. 保持会阴部卫生,预防泌尿道感染
1
2
3
4
让婴幼儿养成每晚睡前清洗外阴的习惯。
1岁以后活动自如的婴幼儿可穿封裆裤。
每天适量喝水
教会婴幼儿大便后擦屁股
(二)婴幼儿泌尿系统的教养要点
1. 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
注意培养婴幼儿及时排尿的习惯,不要让婴幼儿长时间憋尿。如果经常憋尿,不仅难以及时清除废物,还容易发生泌尿道感染。
01
02
03
新生儿大血管的弹力纤维少,故弹力不足,以后血管壁渐厚,弹力纤维增多。婴幼儿年龄越小,心律及血流速度就越快。
婴幼儿时期心脏体积相对较成人稍大,但其与身体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新生儿的心脏重 20~25g,占体重的 0.8%;l~2 岁达 60g,较新生儿时期增加两倍多,占体重的 0.5%。
婴幼儿时期淋巴系统发育较快,淋巴结的保护和防御机能显著。
心脏
淋巴器官
大血管
六、循环系统 —— 人体运输管理
(一)婴幼儿循环系统的生理解剖特点
(二)婴幼儿循环系统的教养要点
让婴幼儿进行适合于年龄特点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造血机能,能提高心脏的工作能力,增加每搏输出量。
预防动脉硬化应从幼年开始,让婴幼儿形成有利于健康的饮食习惯。婴幼儿膳食应控制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同时宜少盐。
要纠正婴幼儿挑食、偏食的毛病,预防缺铁性贫血;发热时要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担。
1. 合理组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 预防动脉硬化
七、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可分为外生殖器官和内生殖器官。男性外生殖器官包括阴茎和阴囊;内生殖器官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射精管和前列腺等。女性外生殖器官包括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前庭及前庭大腺;内生殖器官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
婴幼儿生殖系统的发育是非常缓慢的,到青春期才迅速发育。
让婴幼儿养成每天清洗外阴部的习惯。若婴幼儿出现玩弄生殖器的现象,或出现“习惯性擦腿动作”,成人不要责骂他们,要以有趣的事情吸引其注意力
(一)合理组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二)婴幼儿生殖系统的教养要点
八、感觉系统 —— 人体与外界沟通的途径
(一)皮肤
1. 婴幼儿皮肤的特点
1
保护功能差。
2
代谢活跃。
3
体温调节能力差。
4
皮肤渗透作用强。
2. 婴幼儿皮肤的教养要点
1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皮肤清洁。
2
加强体育锻炼。
3
注意婴幼儿衣着卫生。
4
不用剌激性强的洗涤、护肤品。
发育不良
容易近视
调节能力强
(二)眼睛
1. 婴幼儿眼睛发育的特点
2
为婴幼儿创设良好的采光条件。
3
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
4
定期给婴幼儿测查视力。
5
教育婴幼儿不要揉眼睛,毛巾、手绢要专用,以预防沙眼、结膜炎。
1
为婴幼儿提供的书籍,字体宜大,字迹、图案应清晰。教具要大小适中、颜色鲜艳、画面清楚。
6
照顾视力差的婴幼儿,减轻他们的用眼负担,合理安排他们的座位,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并让他们经常望远。
2. 婴幼儿眼睛的教养要点
(三)耳朵
(1)不要用锐利工具给婴幼儿掏耳朵,防止损伤外耳道,引起外耳道感染。
(2)预防中耳炎。
(1)咽鼓管短、平:人体中耳内有一管道与咽部相通,称之为咽鼓管。婴幼儿的咽鼓管短、
管径宽,呈水平位置。
(2)对噪声敏感:婴幼儿对噪声比较敏感,当噪声达到 60 分贝时,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
1. 婴幼儿耳朵的发育特点
2. 婴幼儿耳朵的教养要点
自检自测
一、简答题
1.婴幼儿体格生长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2.影响婴幼儿体格生长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婴幼儿身体各系统的发育特点及教养要点。
二、技能题
1.为什么要重视婴幼儿右脑的开发 根据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为婴幼儿制订一份
开发右脑的训练计划,并列出具体训练方法。
2.分小组对婴幼儿的脉搏进行测量、记录,并比较、分析,加深对婴幼儿循环系统的理解。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