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课程教案授课题目 项目一 0~3岁婴幼儿生理发展及教养要点授课时间 第 周课次 1次 课时建议 6课时课型(请打√) 理论课( √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 2.熟悉婴幼儿身体各系统的发育及教养要点。 3.掌握婴幼儿身体发育规律及婴幼儿测量身体指标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1.熟悉婴幼儿身体各系统的发育及教养要点。 2.掌握婴幼儿身体发育规律及婴幼儿测量身体指标的方法。教学方法 讲解法、案例分析法、 讨论法 使用教具 多媒体教学内容 以案例导入的形式,引出本节课所学知识。 二、基本过程: 任务一 婴幼儿生长发育概述 1.相关概念 2.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 3.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4.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5.婴幼儿身体健康的主要特征 6.评价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主要指标 任务二 婴幼儿身体各系统的发育及教养要点 1.运动系统——人体动力装置 2.呼吸系统——气体交换站 3.消化系统——人体食物的加工厂 4.神经系统——人体指挥中心 5.泌尿系统——人体废物处理场 6.循环系统——人体运输管理 7.生殖系统——与生殖密切相关 8.感觉系统——人体与外界沟通的途径 三、结束:巩固复习所学知识。思考题与作业 婴幼儿体格生长的基本规律有哪些?影响婴幼儿体格生长的因素有哪些?简述婴幼儿身体各系统的发育特点及教养要点。 为什么要重视婴幼儿右脑的开发 根据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为婴幼儿制订一份 开发右脑的训练计划,并列出具体训练方法。分小组对婴幼儿的脉搏进行测量、记录,并比较、分析,加深对婴幼儿循环系统的理解。讲稿项目一 0~3岁婴幼儿生理发展及教养要点任务一 婴幼儿生长发育概述一、相关概念婴幼儿生理发展是指婴幼儿大脑和身体在形态、结构及功能上的生长发育过程。生长发育是婴幼儿的生理现象,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不仅仅是身体大小随着年龄增长而简单增长,而是一个交织着量变和质变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中包含着三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生长、发育和成熟。生长:指身体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与变化,是机体量的变化,是能测量的。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功能的成熟与完善,是机体在质的方面的变化。成熟:指机体的生长与发育达到一种完备状态。二、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婴幼儿机体总是处在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中,人体的生长发育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波浪式的,发展是不等速的,有时快些有时慢些,交替着进行。人体的生长有四个显著的时期:①从出生至2岁,发展十分迅速;②2岁至青春发育期前,发展较平缓;③青春发育期(男孩在 13~15岁,女孩在1l~13岁),发展迅速,变化极大;④15~16岁时发育到成熟,发展又趋缓慢。三、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一)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各年龄期生长发育不是等速进行的,年龄越小增长越快。(二)各系统发育的不平衡性不同的身体系统有着不同的发展速率,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淋巴系统发育先快后慢。(三)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生长发育有一定的顺序与方向,不会越级发展,整个 0~3 岁婴幼儿生理发展都遵循以下 共同原则。1.头尾原则头尾原则是指婴幼儿体格发育遵循着头部领先生长,躯干、四肢生长在后的规律。2.近远原则近远原则是指身体发育遵循躯干的生长先于四肢、肢体近端的生长早于远端的规律。(四)个体差异性婴幼儿的体格发育由于受机体内外因素如遗传、环境、营养、教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可产生相当范围的个体差异。四、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一)遗传细胞、染色体所载的基因是决定遗传的物质基础,决定着每个婴幼儿体格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限度等。(二)营养足够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是婴幼儿体格发育的物质基础。婴幼儿出生后的营养供给不足,不仅影响体重及身高的增长速度,对智能的发育也有影响。(三)疾病急性疾病可致婴幼儿体重明显减轻,慢性疾病对婴幼儿体重及身高均有影响;有些内分泌疾病可导致身材矮小;患有代谢性疾病可影响婴幼儿的体格和智能发育;患脑部外伤及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后,有时留有不等程度的智能低下。(四)药物婴幼儿用药不当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生长发育,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对婴幼儿的听力有一定的影响。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者,身高增长速度减慢。(五)教育早期教育对婴幼儿的心理发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六)环境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均可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合理的生活制度安排,可以培养婴幼儿有节奏的、饱满的情绪。五、婴幼儿身体健康的主要特征(一)生长发育良好,体型正常,身体姿势端正(1)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各项指标的数值,均在该年龄组婴幼儿发展的正常值范围之内。(2)形态发育正常,如元脊柱异常弯曲、元扁平足、身材的比例符合该年龄组婴幼儿发展的基本特点等。(3)身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正常,并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4)身体能保持正确的姿势,如站姿、坐姿等。(5)身体无疾病和缺陷,如龋齿、斜视、弱视、近视、佝偻病、贫血等。(6)食欲较好,睡眠较沉,精力较充沛等。(二)机体对内、外界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1)具有一定的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少患病。(2)对环境及其变化,如寒冷、炎热、冷热交替等,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3)能适应多种体位的变化,如摆动、旋转、身居高处等。(三)体能发展良好(1)身体的基本动作能适时地产生,如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走、跑、跳跃等。(2)走、跑、跳跃、投掷、钻、爬、攀岩等动作能力不断提高。(3)肌肉较有力,身体动作较平衡、准确、灵敏和协调。(4)手眼协调能力发展良好。六、评价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主要指标(一)形态指标形态指标,即身体及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如长、宽、围度以及重量等。最重要、常用的形态指标为身高和体重。(二)生理功能指标生理功能指标,即身体各系统、各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常用的有: ①握力和背肌力,为骨骼肌肉系统的基本指标;②肺活量,为呼吸系统的基本指标;③脉搏和血压,为心血管系统的基本指标。任务二 婴幼儿身体各系统的发育及教养要点一、运动系统 —— 人体动力装置(一)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生理解剖特点1.骨骼(1)骨骼生长迅速。(2)骨骼数量多于成年人。(3)骨柔软易弯曲。(4)头部骨骼尚未发育好。(5)脊柱的生理弯曲。(6)腕骨的钙化。2.关节婴幼儿关节窝浅、关节韧带松弛,关节的活动性及伸展性较强,但牢固性差,容易发生关节脱臼。3.肌肉(1)婴幼儿的肌肉发育按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先发育颈部肌肉,然后是躯干,再四肢。先发展大肌肉群如腿部、胳膊,再发展小肌肉群。 婴幼儿先学会抬头、坐、立、行、跑、跳等大动作,手部的精细动作要到 5 岁左右才能完成。(2)肌肉力量小。婴幼儿肌纤维细,肌肉的力量和能量储备少,肌肉收缩力较差,容易发生疲劳,不能负重。4.足弓婴儿的脚没有足弓。到了站立和行走时,才开始出现足弓。(二)婴幼儿运动系统的教养要点1.教育婴幼儿保持正确姿势保持正确姿势、形成良好体态,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保证婴幼儿身心健康发育。为防止婴幼儿骨骼变形,形成良好体态,需注意以下几点:(1)婴儿不应过早坐、站,不宜睡软床和久坐沙发。(2)负重不要超过自身体重的八分之一,更不能长时间单侧负重。(3)托幼机构应配备与婴幼儿身材合适的桌椅。(4)成人要随时纠正婴幼儿坐、立、行走中的不正确姿势,并为婴幼儿作出榜样。2.组织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可使肌肉更健壮有力,可剌激骨的生长,使身体长高,并促进骨中无机盐的积淀,使骨更坚硬。3.衣服要宽松适度婴幼儿不宜穿过于紧身的衣服,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衣服、鞋要宽松适度。衣服过于肥 大会影响运动,鞋过小会影响足弓的正常发育。4.供给充足的营养骨的生长需要大量蛋白质、钙和磷等,还需要维生素 D 促进钙、磷的吸收。肌肉生长及“能量”的储存,需要大量蛋白质和葡萄糖。合理膳食是保证骨骼、肌肉发育的重要条件。二、呼吸系统 —— 气体交换站呼吸系统常以喉部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人体不断吸进氧气、 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呼吸。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一)婴幼儿呼吸系统的生理解剖特点1.鼻婴幼儿鼻腔相对短小而窄,鼻黏膜柔嫩并富于血管。感染时鼻黏膜容易充血肿胀,致使 鼻腔狭窄甚至闭塞,婴幼儿不会张口呼吸,鼻塞会导致其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和拒绝吮乳。2.鼻泪管和咽鼓管婴幼儿鼻泪管短,开口接近于内毗部,其瓣膜发育不全,因而鼻腔感染常易侵入结膜囊 引起炎症。婴幼儿的咽鼓管较宽,并且直而短,呈水平位,而鼻咽腔开口处较低,故咽部炎 症易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3.喉婴幼儿喉腔窄,声门狭小,软骨柔软,黏膜脆弱,黏膜下组织较疏松,富于淋巴组织和血管。轻度炎症易使喉头狭窄而出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严重者可发生窒息。4.气管、支气管婴幼儿的右侧支气管较垂直,因此异物较易进入右侧支气管。气管及支气管管腔相对较 成人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黏膜极柔弱,富于血管。黏液腺分泌不足而较干燥, 黏膜纤毛运动力差,不能很好地清除微生物及黏液,易发生感染。由于炎症致使管腔变得更窄,引起呼吸困难。5.肺在新生儿时期,气管、支气管和毛细支气管壁层均相对较薄,肌肉及结缔组织较少,以后发育主要为肌肉组织的增加使管壁增厚。婴幼儿肺脏富有结缔组织,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而含血较多,含气较少,肺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故感染时易被黏液堵塞引起间质炎症,并易发生肺气肿及肺后下部坠积性脓血等。6.胸廓婴幼儿胸廓较短,前后径相对较长,呈圆筒状,肋骨呈水平位。胸腔较小,肺脏相对较大,几乎填满整个胸腔,加之呼吸肌发育较差,肌张力差,呼吸时胸廓运动不充分,肺的扩张受限制,气体交换不能充分进行。呼吸困难时,不能加深呼吸,只能增加呼吸次数,以改善肺内气体交换的不足。随着年 龄增长,婴幼儿开始站立、行走,膈肌下降(3岁以后下降至第5肋),肋骨逐渐倾斜,胸部形状才逐渐接近成人。(二)婴幼儿呼吸系统的教养要点1.为婴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家庭居室应阳光充足,定时通风,保证空气新鲜。2.常带婴幼儿到户外适当运动经常带婴幼儿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踢球、做操、游戏、骑小 自行车等。3.避免接触传染源父母不要带婴幼儿到人口密集、空气污浊的酒楼、茶馆、超市等公共场所玩耍,尤其是 不要带婴幼儿到患有感冒及其他传染病的人家串门,以防止传染得病。4.饮食营养均衡合理婴儿最好完全母乳喂养,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周岁后要培养婴幼儿按时进餐、不挑食、 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饭菜要荤素搭配,甜咸适中。除了要注意给婴幼儿摄入优质蛋白质,还要给他们补充足够的维生素A、B、C,可以多吃动物肝脏、蛋黄、胡萝卜、青菜、五谷杂粮等,有利于增强婴幼儿呼吸道抗感染的能力。5.让婴幼儿多喝白开水常让婴幼儿喝白开水,尤其是 25℃左右的新鲜凉开水,有助于加快代谢,促使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并能增加体内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机体免疫力。6.脚部保暖脚是肢体的末端,血循环较差,尤其是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御寒能力差,如果 脚部着凉,可导致全身供血不足,反射性地引起鼻、咽、气管等上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降低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潜伏在体内的致病菌会大量生长繁殖而引发呼吸道感染。7.保证高质量睡眠婴幼儿体内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是在夜间熟睡时,若睡眠不足或作息不规律可导致生长 激素分泌减少,既影响婴幼儿健康发育,又会使其抵抗力下降。8.经常洗手手是传播多种疾病的媒介,脏手上面的病毒能存活 70 个小时。所以,婴幼儿在饭前便后、平时玩耍后一定要用流动的水洗净双手。9.合理服用药物常吃寒凉药易伤婴幼儿的脾胃,损耗身体正气,给病菌入侵开了方便之门。三、消化系统 —— 人体食物的加工厂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一)婴幼儿消化系统的生理解剖特点1.口腔婴幼儿口腔容积较小,舌宽厚,唇肌和两侧颊肌及脂肪垫发达,有助于吮吸乳汁。(1)唾液腺。口腔黏膜细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黏膜干燥,易受损伤和被细菌感染。(2)舌。婴幼儿的舌短而宽,灵活性差,对食物的搅拌及协助吞咽的能力不足。(3)牙齿。人的一生有 20颗乳牙和 32颗恒牙。婴幼儿的牙齿,根据其位置、形态和功能,可分为切牙(门齿)、犬牙(尖齿)和乳磨牙(臼齿)。大部分婴儿从 6 个月开始长牙。最早长出的是下方的门牙(前牙),之后是上门牙,然后是侧门牙,再后来是前磨牙和犬齿,最后是后磨牙。2.食管婴幼儿食管的黏膜纤弱,腺体缺乏,弹力组织和肌层不发达,食管下段贲门括约肌发育 不成熟,常易发生胃食管反流,引起溢奶,绝大多数婴儿在8~10个月时反流好转。3.胃新生儿胃容量为30~60mL,以后随年龄增大而增大,三个月时约为100mL,1~3岁时为200~300mL,故喂婴幼儿时食物量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呕吐。婴儿胃排空时间随食物种类不同而异,水的排空时间为1~1.5 小时,母乳的排空时间为 2~2.5小时,牛奶的排空时间为 3~4小时。4.肠婴幼儿肠管相对较长,为身长的6倍(成人仅4倍),且固定性较差,易发生肠套叠和肠扭转。婴幼儿的肠壁薄,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肠内毒素、消化不全产生的过敏原和肠腔中的微生物可经肠黏膜进入人体,引起全身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5.肝脏、胰腺婴幼儿肝脏相对较大,新生儿时肝重为体重的 4%(成人仅2%)。婴幼儿在1岁前肝脏常在肋骨边缘下方1~2cm 处。婴幼儿肝脏结缔组织较少,肝脏细胞再生能力强,不易发生肝硬化,但易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如缺氧、感染、药物中毒等。婴幼儿胰腺发育不够成熟,分泌的消化酶活力也较低。(二)婴幼儿消化系统的教养要点1. 乳牙生长顺序和按阶段护理方法(1)第一阶段(出生后6~8个月)。这阶段的护理方法是:①牙齿开始长出后,最好经常用湿纱布擦拭口腔和牙齿。②将湿纱布缠绕在手上,就像按摩似得把嘴里的每个角落都擦拭干净,婴幼儿会很高兴。 (2)第二阶段(出生后 12~16 个月)。这阶段的护理方法是:①将纱布缠绕在手指上进行擦拭。在擦拭牙齿之前,一定要先给牙根做按摩,保持牙根 的健康。②使用口腔清洁剂代替水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可将其涂抹在手上或纱布上每天擦拭三四次。③婴幼儿长出臼牙以后,要定期去牙科接受检查,加强对牙齿的护理。第三阶段(出生后 16~20 个月)。这阶段的护理方法是:①给婴幼儿刷牙时,要轻轻抓住牙刷抚摸似得擦拭。按门牙和臼牙前后、两侧的顺序,进行均衡的刷洗。②使用牙膏是为了给嘴里带来清凉的感觉,婴幼儿不喜欢的话可以不用。(4)第四阶段(出生后 20~36 个月)。这个阶段的护理方法是:①在幼儿的牙刷上挤好豆粒般大小的牙膏,让幼儿进行嘴里含水后再吐出的练习。②从两岁半开始,指导幼儿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③纠正幼儿某些不良习惯,如咬指甲、吃手指等,以预防牙列不齐。若乳牙该掉不掉影 响恒牙萌出,应及时拔除滞留的乳牙,以保证恒牙正常萌出。④去医院接受专门的护理。即使是健康的乳牙,到了 3 周岁左右,也最好用氟化物涂抹法来预防龋齿,一般每6个月做1次。2.培养婴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1)饭后擦嘴、漱口,吃完零食也应及时漱口。(2)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能减轻肠胃负担, 促进人体对营养素的吸收。细嚼慢咽还可使食欲中枢及时得到饱的信号,避免过量饮食。(3)饮食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少吃零食,不挑食。(4)不要边吃边说,更不要边玩耍边吃零食。3.饭前饭后不要组织婴幼儿进行剧烈运动饭前应安排婴幼儿进行室内较安静的活动;饭后宜轻微活动,如散步,1~2小时后方可进行体育活动。4.培养婴幼儿定时排便的习惯,预防便秘让婴幼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不要让婴幼儿憋着大便,以防形成习惯性便秘。四、神经系统 —— 人体指挥中心(一)婴幼儿神经系统的生理解剖特点1.婴幼儿脑发育迅速2.大脑功能发育不全3.神经髓鞘化4.大脑容易兴奋、疲劳5.小脑发育晚6.植物神经发育不全(二)婴幼儿神经系统的教养要点1.保证合理的营养2.保证空气新鲜3.保证充足的睡眠4.制定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5.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婴幼儿保持愉悦的情绪6.安排丰富的活动及适当的体育锻炼五、泌尿系统 —— 人体废物处理场(一)婴幼儿泌尿系统的生理解剖特点1.肾脏新生儿肾脏相对较大,出生时双肾重约25g(约占体重的 1/120)。肾表面凹凸不平,呈 分叶状,位置较低,故2岁以下婴幼儿肾脏容易扪及(尤其是右肾)。肾表面分叶至2~4岁时才消失,随着躯体长高,肾脏位置逐渐升高,最后达到腰部。2.输尿管婴幼儿输尿管较长而弯曲,管壁肌肉及弹力纤维发育不良,容易扩张并易受压及扭曲而导致梗阻,造成尿漏而诱发感染。3.膀胱婴幼儿膀胱位置较高,尿充盈时易升入腹腔,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至盆腔内。膀胱黏膜柔软,肌肉层及弹力纤维发育不良,同时输尿管膀胱连接处斜埋于膀胱黏膜下的一段输尿管,较直而短,故防止尿液反流能力差,膀胱内压力增高时易出现输尿管反流而诱发尿道感染。4.尿道新生女婴尿道仅长lcm,外口暴露且接近肛门,易受粪便污染。男婴尿道较长,但常有包茎,积垢时亦容易引起细菌上行性感染。(二)婴幼儿泌尿系统的教养要点1.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2.保持会阴部卫生,预防泌尿道感染六、循环系统 —— 人体运输管理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循环系统在机体中起着运输各种物质(养料、氧、废物和二 氧化碳)的作用。(一)婴幼儿循环系统的生理解剖特点1.心脏婴幼儿时期心脏体积相对较成人稍大,但其与身体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新生儿的心脏重20~25g,占体重的0.8%;l~2岁达60g,较新生儿时期增加两倍多,占体重的0.5%。2.大血管新生儿大血管的弹力纤维少,故弹力不足,以后血管壁渐厚,弹力纤维增多。婴幼儿年龄越小,心律及血流速度就越快。3.淋巴器官婴幼儿时期淋巴系统发育较快,淋巴结的保护和防御机能显著。(二)婴幼儿循环系统的教养要点1.合理组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2.预防动脉硬化七、生殖系统生殖系统可分为外生殖器官和内生殖器官。男性外生殖器官包括阴茎和阴囊;内生殖器官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射精管和前列腺等。女性外生殖器官包括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前庭及前庭大腺;内生殖器官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一)婴幼儿生殖系统的特点婴幼儿生殖系统的发育是非常缓慢的,到青春期才迅速发育。(二)婴幼儿生殖系统的教养要点让婴幼儿养成每天清洗外阴部的习惯。若婴幼儿出现玩弄生殖器的现象,或出现“习惯性擦腿动作”,成人不要责骂他们,要以有趣的事情吸引其注意力,或查明婴幼儿出现这类 行为的原因,如内裤过紧、蛲虫病、卧室过暖等都可能是诱因。八、感觉系统 —— 人体与外界沟通的途径人体跟外界环境发生联系,感知周围事物的变化,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的作用来实现。感觉器官包括眼、耳、皮肤、鼻、舌。(一)皮肤1.婴幼儿皮肤的特点(1)保护功能差。(2)代谢活跃。(3)体温调节能力差。(4)皮肤渗透作用强。2.婴幼儿皮肤的教养要点(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皮肤清洁。(2)加强体育锻炼。(3)注意婴幼儿衣着卫生。(4)不用剌激性强的洗涤、护肤品。(二)眼睛1.婴幼儿眼睛发育的特点(1)发育不良(2)调节能力强(3)容易近视2.婴幼儿眼睛的教养要点(1)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2)为婴幼儿创设良好的采光条件。(3)为婴幼儿提供的书籍,字体宜大,字迹、图案应清晰。(4)定期给婴幼儿测查视力。(5)教育婴幼儿不要揉眼睛,毛巾、手绢要专用,以预防沙眼、结膜炎。(6)照顾视力差的婴幼儿,减轻他们的用眼负担,合理安排他们的座位,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并让他们经常望远。(三)耳朵1.婴幼儿耳朵的发育特点(1)咽鼓管短、平:人体中耳内有一管道与咽部相通,称之为咽鼓管。婴幼儿的咽鼓管短、管径宽,呈水平位置。(2)对噪声敏感:婴幼儿对噪声比较敏感,当噪声达到 60 分贝时,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2.婴幼儿耳朵的教养要点(1)不要用锐利工具给婴幼儿掏耳朵,防止损伤外耳道,引起外耳道感染。(2)预防中耳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