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项目三 旅游者分析教学任务 旅游者分析 授课形式 混合式授课 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授课课时 4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国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的基本含义 2.掌握旅游者产生的主、客观条件 3.熟悉旅游者的类型划分及其消费特点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我国统计标准,确定旅游者统计范围 2.能够了解影响当地旅游者需求的各种主、客观因素 3.能够全面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的旅游者及其消费特点思政目标 1.了解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 2.以古今中外著名旅行家为榜样,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旅游者产生的主、客观条件教学难点 全面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的旅游者及其消费特点教学内容学习任务一 旅游者概念介绍 一、国际上关于旅游者的定义 (一)关于国际旅游者的定义 1.国家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的定义 国际旅游者是指离开其惯常居住地,到其他国家旅行至少24小时以上的人。 2.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除了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其他一个不是自己常住国家访问的人员。 在此基础上,根据游客在一个国家停留时间的长短对游客进行细分,具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过夜游客(Tourist),简称旅游者;另一类是一日游游客(Excursionist)。旅游者指在所访问的国家逗留时间超过24小时,且是以休闲、商务、家事、使命或会议为目的的临时性游客;一日游游客指在所访问的目的地停留时间少于24小时,且不过夜的临时性游客(包括海上巡游者)。 1976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通过《国际旅游统计暂行准则》,对国际游客的界定作了更为明确的表述。具体包括以下条件的人员: (1)旅行目的是娱乐、医疗、宗教、探亲、运动、会议、学习或过境的人员; (2)外国轮船船员或飞机机组成员中途在某国作短暂停留者; (3)逗留时间不足一年的外国商业或公务人员; (4)国际团体雇佣的工作时间不超过1年的雇员或回国进行短暂访问的侨民。 该准则同样对非游客进行了详细的界定: (1)为了移民或谋求职业的目的而进入其他国家的人员; (2)以外交官或军事人员的身份进行访问的人员; (3)隶属于上述各类人员的随从人员; (4)流亡者、流浪汉或在边境往来的工作人员; (5)逗留时间超过1年的人员 (二)关于国内旅游者的定义 指一个人到他通常居住地区以外的本国另一地区旅行,时间不超过1年,且主要目的不是从目的地获得经济利益。国内旅游者可分为国内过夜游客和国内一日游游客。 1.美国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 为了出差、消遣、个人事务或出于工作上下班之外的其他任何原因而离家外出旅行至少50英里(单程)的人,不论其在外过夜还是当日返回。 2.加拿大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 加拿大政府部门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是:离开其所居住地边界到至少50英里以外的地方去旅行的人。 3.英国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 英国旅游局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是:基于上下班以外的任何原因,离开居住地外出旅行过夜至少一次的人。 4.法国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 法国旅游总署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是:凡基于消遣、健康、出差或参加各种形式的会议、商务旅行、改变课堂教学的修学旅行等原因离开自己的主要居所,外出旅行超过24小时,但不超过4个月的人均可视为国内旅游者。 二、我国关于旅游者的解释 (一)我国关于国际旅游者的解释 凡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来华旅游入境人员统称为海外游客。海外游客是指来我国大陆参观、旅行、探亲、访友、休养、考察或从事贸易、业务、体育、宗教、会议等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同时规定,游客是出于上述目的离开常住国到我国内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海外游客包括海外旅游者和海外一日游游客。海外旅游者指在我国大陆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一日游游客指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二)我国关于国内旅游者的解释 国内旅游者是指为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而离开其常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其出游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谋取报酬的人。 国内旅游者同样可分为国内过夜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两大类。国内过夜旅游者是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在我国大陆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旅游者。国内一日游游客是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10千米以外,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但不足24小时,且未在我国大陆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旅游者。 学习任务二 旅游者形成条件分析 一、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 1.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影响着人们的旅游消费水平,当一个家庭的收入不足以购买基本生活必需品时,该家庭很少会外出旅游;然而一旦这个家庭的收入水平超过这一临界点,该家庭用于旅游的消费便会迅速增加,且增加比例会超过收入增加比例。 收入水平还会影响到人们的旅游消费结构。收入水平越高的旅游者,非基本旅游消费所占的比重就越高;反之,收入水平越低的旅游者,基本旅游消费所占的比重就越高。 收入水平同样也会影响旅游者对目的地和旅游方式的选择。收入水平越高的家庭,在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方式等方面有着更多的选择余地。而收入水平较低的家庭在这方面所受的限制就相对较大。 (二)闲暇时间 闲暇时间的分布有以下四种情况:、、。 每日闲暇:即每日扣除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时间之后剩余的闲暇时间。这部分闲暇时间较为零星分散,不可能用于从事旅游活动。 每周闲暇:主要是指周末公休时间。周末短途旅游已成为人们逃离都市、放松心情的绝佳方式。 公共假日: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节假日。连续3-7天的公共假日,为中短途旅游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带薪假期:相对于其他几种闲暇时间,带薪假期时间比较长,从而成为人们进行长途旅游的最佳时机。 其他客观因素 1.旅游目的地的政治、社会环境和自然因素变化 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过程中,政治、社会环境是其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一个和平稳定而又安全的目的地才可能成为旅游者的选择。自然因素变化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2.旅游者的身体条件和家庭的人口结构 参加旅游虽然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但由于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的不同,也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参与各种旅游活动。 二、旅游者产生的主观条件 (一)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 对于需要的分类,现代普遍接受的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旅游动机的产生是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后三个层次的需要,即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密切相关的。 (二)旅游动机的类型 1.德国学者格里克斯曼对旅游动机的分类:心理动机、精神动机、身体动机、经济动机。 2.日本学者田中喜一对旅游动机的分类 :心理动机:思乡心、交游心、信仰心;精神动机:知识的需要、见闻的需要、欢乐的需要;身体动机:治疗的需要、修养的需要、运动的需要;经济动机:购物的需要、商业的需要。 3.美国学者罗伯特·W·麦金托:第一,身体方面的动机:包括休息、运动、消遣、娱乐及其他与身体健康直接有关的, 这类动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通过身体的活动来消除紧张和疲劳; 第二,文化方面的动机:包括了解和欣赏异国他乡的文化、艺术、风俗、语言和宗教等动机。这类动机主要和人们求知的欲望相关; 第三,交际方面的动机:包括接触其他民族、探亲访友、结交新朋友以及摆脱日常事务、摆脱家庭和邻居等,这类动机主要和人们意图缓解压力的欲望相关;第四,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包括事务旅游、会议旅游、考察旅游、实现个人兴趣爱好的旅游和求学旅游等,这类动机与人们自尊和受尊重的欲望相关。 4.澳大利亚学者波乃克对旅游动机的分类:第一,休养动机:包括异地疗养等; 第二,文化动机:包括修学旅行、参观、参加宗教仪式等; 第三,体育动机:包括观摩比赛、参加运动会等; 第四,社会动机:包括蜜月旅行、亲友旅行等; 第五,政治动机:包括政治性庆典活动的观瞻; 第六,经济动机:包括参加订货会、展销会等。 (三)影响旅游动机形成的因素 1.个性心理特征 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对旅游动机的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美国的心理学家斯坦利·帕洛格将人的心理特征分为五种类型:即自我中心型、近自我中心型、中间型、近多中心型和多中心型。 由于人们属于不同的心理类型,因而他们在出行的频率、目的地的选择和旅行方式的采用等方面也各有不同。越是靠近多中心型的人,其外出旅游的可能性就越大,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范围也越广。 2.个人自身条件 就性别而言,女性旅游者的出行主要出自于文化动机、购物动机、浪漫动机等,而男性旅游者的出行动机则更多的与体育锻炼、探险、度假等有关。 就年龄而言,在己婚,子女尚未出世阶段,年轻夫妇的旅游欲望都很强烈。但消费层次比较低。在已婚有子女阶段,外出旅游的概率大大降低。在中年阶段,旅游的动机都很强烈,旅游消费层次也比较高。在老年阶段,老年人出游的几率也很大。 就受教育程度而言,文化程度越高的人,其旅游的动机就越强烈。 3.社会因素 政治的稳定,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会促使旅游者旅游动机的产生。 社会整体经济环境的景气与否,对旅游动机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 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导致人们的价值观、信仰、以及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都存在的很大的差异,这同样也会影响到人们旅游动机的产生。 学习任务三 旅游者类型及消费特点分析 一、旅游者类型划分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九种 (1)按照旅游目的划分:消遣型旅游者、差旅型旅游者、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 (2)按照地理范围划分:旅游者可分为国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洲际旅游者、环球旅游者。 (3)按照组织形式划分:旅游者可分为团体旅游者:散客旅游者。 (4)按照计价方式划分:旅游者可分为全包价旅游者、半包价旅游者、零包价旅游者、非包价旅游者。 (5)按照费用来源划分:旅游者可分为自费旅游者,公费旅游者;奖励旅游者。 (6)按照消费水平划分:旅游者可分为豪华型旅游者、标准型旅游者(经济型旅游者) (7)按照出行方式划分:旅游者可分为航空旅游者、铁路旅游者、公路旅游者、水土旅游者、徒步旅游者 (8)按照旅游距离划分:旅游者可分为短程旅游者、远程旅游者。 (9)按照旅游活动内容划分:旅游者可分为文化旅游者;观光旅游者、访古旅游者、会议旅游者、疗养旅游者以及形形色色的专项旅游者等。 二、旅游者消费的特点 (一)消遣型旅游者 消遣型旅游者是指通过娱乐、消遣来获得精神上的放松,以解除紧张,享受临时变换环境所带来的欢愉为主要目的的旅游者。消遣型旅游者主要包括度假旅游者、观光旅游者、文化旅游者、探险旅游者等。消遣型旅游者的消费具有以下特点: 1.旅游活动的自由度较高 2.外出旅游的季节性较强 3.对价格较为敏感 (二)差旅型旅游者 差旅型旅游者是指出于工作方面的需要而外出的旅游者,他们外出的目的以完成业务活动为主,兼顾参观、游览。差旅型旅游者主要包括商务旅游者、会议旅游者,以及文体交流旅游者等。 差旅型旅游者的消费特点如下: 1.出行次数频繁 2.逗留时间较长 3.出行的自由度较低 4.不受季节的影响 5.对价格不敏感 (三)个人及家庭事务型旅游者 个人及家庭事务型旅游者是指出于探亲访友、联系调动工作、健康疗养、购物和解决其他个人事务和家庭事务而外出的旅游者。这类旅游者出行的目的是以解决个人和家庭事务为主,兼顾参观、游览。个人及家庭事务型旅游者的消费特点比较复杂,他们之间有共同的特点,也会由于各自出行目的的不同,而使其消费特点不尽相同。 1.出行的自由度方面,就旅游目的地而言,个人及家庭事务型旅游者的目的地是由事务发生地点所决定的,旅游者在这方面没有选择的自由。就出行时间而言,则视事务的特点而定。 2.对价格的敏感度方面, 大多对价格比较敏感,但在需要处理临时性或紧迫性事务时,这类影响的效果会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