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核心观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核心观点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从宪法的性质和地位的角度:
①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②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
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⑤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从宪法与其他法律关系的角度:
①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③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从人权的角度: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公民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③各级国家机关要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从规范权力运行的角度:
①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②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③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④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⑤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从宪法监督的角度:
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②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
③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更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第二单元 权利与义务
从政治权利的角度:
①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③公民享有政治上的各项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④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形式。
从监督权的角度:
①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②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从人身自由的角度:
①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②我国法律规定,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③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④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⑤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从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的角度:
①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③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④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从依法行使权利的角度:
①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②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③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从依法维护权利的角度:
①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通过合法途径予以维护。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②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从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角度:
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②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从履行义务的角度:
①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②公民要依法履行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③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从基本义务的角度:
①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③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
④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从基本经济制度的角度:
①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④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⑤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从根本政治制度的角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角度: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根本所在、命脉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③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角度: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角度: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
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角度:
①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②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③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从权力机关的角度: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享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从国家主席的角度: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
②国家主席具有公布法律、发布命令的职权,还享有任免权、外事权、授予荣誉权的职权。
从国家行政机关的角度:
①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
②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③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④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⑤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从国家监察机关的角度:
①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②监察机关行使监督、调查、处置职责。
③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从人民法院的角度: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动中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②人民法院对公民权利提供有效救济和保障,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③人民法院通过行使国家审批权,惩办犯罪分子,解决民事和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秩序,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从人民检察院的角度: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②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忠实于法律,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追诉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从自由的角度: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②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③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从法治与自由的关系的角度:
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
从平等的角度: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③践行平等,要反对特权,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④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从公平的角度:
①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积极维护公平,捍卫公平。
从正义的角度:
①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②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性。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我们要自觉守护正义,做有正义感的人。
③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④司法维护正义。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从公平正义的角度:
①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②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③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条件。
④党和政府致力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补充1 规则与法律
从社会规则的角度:
①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②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我们要增强规则意识,敬畏规则,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从法治的角度:
①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②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③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
④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从法律的特征的角度: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从法律的作用的角度:
①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法律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②法律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③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④法律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⑤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补充2 法律护成长
从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角度: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我国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③家庭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个阵地,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从依法办事的角度:
①我们要学会依法办事,自觉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②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③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从善用法律的角度:
①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③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④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补充3 违法与犯罪
从法不可违的角度:
①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我们要自觉遵纪守法。
②法不可违。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③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从预防违法犯罪的角度:
①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②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③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④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补充4 勇担社会责任
从角色与责任的角度:
①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
②只有人人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承担应尽的责任,才能构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③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认识到自己的角色,承担和履行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从承担责任的角度:
①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才有资格、有能力、有信心承担起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
②只有人人具有责任心,自觉履行应尽的责任,我们才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③很多人在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生活承担着责任。我们应该学会感恩,主动关心、帮助和服务他人,在辛苦付出中体验对他人负责的快乐和幸福。
④我们要积极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我们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
从关爱他人的角度:
①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②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关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③关爱他人,收获幸福。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④关爱他人,我们应心怀友善,学会关心、体贴他人,尽己所能帮助他人。
⑤关爱他人,我们要讲究策略,既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也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动。
从个人与社会的角度: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②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从亲社会行为的角度:
①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②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③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服务社会的角度:
①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②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担当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