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人民当家作主学案(含习题答案)-2024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五人民当家作主学案(含习题答案)-2024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专题五 人民当家作主 学案
课标要求
说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释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二、构建导图(课下整理在自己的思维导图专用本上)可以参考二轮辅导资料
要求:①按要求构建思维导图,写出关键词,并根据这些关键词理顺内在逻辑。
小组交流展示,并补充完善思维导图。
三、热点对接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基本内涵:
1.注意几个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分别强调:中国式的民主的全面性、过程性、人民性。
2.这种民主实践活动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理论、原则、制度、程序、技术等诸多要素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充分实践。
(1)全: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
(2)过程:人民民主不仅要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要有完整的参与实践,人民的主体地位要生动、具体的体现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全过程、各环节。
(3)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的民主。一是“一切为了人民”,要始终将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一切依靠人民”,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体人民都能参与的一种民主形态。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度内涵
1.“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体人民的民主(非全民民主),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
全链条,就是流程要“全”,在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各环节的实现上都要体现民主,形成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民主程序闭环。
全方位,就是在领域和层次上要“全”,既包括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民主,还包括从中央、地方到基层的民主等,构成完整的民主政治体系。
全覆盖,就是参与主体和内容要“全”,所有的地方、所有的人民、所有的事项都在民主实践之中,大到国家的立法,小到老百姓的急难愁盼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民主的方式来加以解决。
(三)怎样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1、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
2、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3、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4、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5、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激发民主活力。①健全民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②丰富民主形式。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③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④激发民主活力。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激发人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6、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7、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四、模块知识融合
(一)我国的国体与政体(融合选必1第一课)
1.理解国体、政体及二者的关系;
2.国体的地位——在国家制度中有根本的性的意义;
3.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及答题语言;
4.我国国体的特点;
5.人民民主的两个方面——对象不同;都有阶级性;民主、专制、专政三个概念的区别(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6.人民民主的特点——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度理解三最的特点);
7.国家职能——主体、内容:对内+对外、国体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8.人民与国家、人民与政府、人民与人大、人民与党的关系;
9.理解并掌握国家与人民、人大与人民的关系;
10.全国人大的性质、地位、职能是否深度理解并掌握了,人大与其他政治主体的关系是否掌握了——人大与人民、与政协、与党、与其他国家机关;
11. 人大的职能的细节问题是否真正掌握到位;
12.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职权、委员长会议、职能部门设置)——P47相关链接这种细节要注意:人大常委会职能部门的特点是什么、功能是什么;
尤其注意全国人大法工委在基层立法中的一些创新举措;
13.国家法律谁起草?行政法规谁起草?国家的规划纲要谁起草?—最后谁审议通过?
14.人大代表——产生、地位、权利与义务;
1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位、组织和活动原则(全方位掌握,不要狭隘理解)、优势—完善制度: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与西方比较制度优势:抗疫效果);
16.国家重大决策或法律的出台过程(图),各个主体发挥的作用,尤其是协商民主在这一过程中如何体现,三者有机统一又是如何体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又是如何体现的。
(二)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融合选必1第二课国家的结构形式)
思考:国家的结构形式与我国民族政策之间的关系?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
2.基本内容: ①前提和基础 ②自治地方 ③自治机关 ④自主权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重要性必要性;
4.我国民族关系的变化和三方针及关系;
5.宗教四方针的内容
五、好题对接
1.(2022年辽宁卷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当新冠疫情爆发时,我们统筹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调度,打击疫情期间的各类犯罪活动;当中印边界危机发生时,我们稳妥处置加勒万河谷事件,捍卫领土主权;当国外安全形势恶化时,我们组织中国公民有序撤离……国家坚定地维护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信息等各方面安全。人民群众对国家安全工作的满意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洪水席卷而来时,共产党员投身防汛一线,共筑安全堤坝;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民警全力应对,日夜值守,保障辖区安全;军港被暗中拍摄时,有市民依据国家保密法,拨打12339举报电话……正是人人守护家园,众志成城,才有了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2. (2023秋·江苏苏州·高三统考期末)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某地积极探索“院坝治理”模式——利用村民晒谷物、休憩闲聊的生产生活场所,商量村里的大小事务。"院坝治理"以独特的"三种味道"(下图),撬动了基层治理大格局。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院坝治理”是如何撬动基层治理大格局的。
参考答案:好题对接
1. ①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②维护国家稳定是国家对内职能,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是国家对外职能,组织撤侨,打击的各类犯罪活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稳妥处置涉外事件,捍卫领土主权。③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每遇大事险情,人民受到威胁,共产党员总能挺身而出,护佑人民。
④权责法定、建设法治政府需要政府依法行政,公民权益受到侵害时,政府积极履职,维护社会安全。⑤公民积极履行义务,人人守护家园,众志成城,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
①院坝治理坚持了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鲜活味儿”中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②院坝治理创造性地践行了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让基层群众直接参与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生动实践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用“家常味儿”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③院坝治理构建了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麻辣味儿”等“三种味道”中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促进了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撬动了基层治理大格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