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学案(含解析)-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学案(含解析)-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第8课 把握辩证分合 巩固夯实基础知识 配合三年高考真题使用效果更佳
2024.3 班级 姓名 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 第2框 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复习目标·领航〗〓
课标要求 考点要求 核心素养
理解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1.分析与综合的含义、方法。 2.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科学精神:掌握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正确地进行分析与综合。
〓【本框体系·概览】〓
〓【课本复盘·强基】〓
二、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一)分析与综合的含义
1.分析方法的含义
复杂多样的客观事物是以有机整体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的。为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们需要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要素暂时地分割开来,把被考察的部分、要素从对象整体中抽取出来。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解剖”认识对象。这是运用分析的方法。分析就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2.分析方法的种类
实践的需要不同,人们进行分析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也不相同。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多种方法,认识被研究的对象。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对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进行科学的分析。辩证唯物主义阐明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有利于人们在实践中抓住重点问题,认清事物性质。这是最高层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
人们要认识某一对象,首先要知道它具有什么性质,才能把它与其他对象区别开来。定性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种成分的分析,主要解决“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
事物不仅有质的区别,而且有量的差异。定量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在某个方面的量“有多少”的分析。
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些功能或具有哪些功能的分析是功能分析。这种方法主要是解决研究对象“有什么作用”的问题。
确定引起某一现象发生或变化原因的分析是因果分析。这种方法主要解决研究对象“为什么”的问题。
3.分析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分析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力图把具体的“点”认识透彻,其优点是精确。但是,如果认识只局限在问题的“点”上,就难免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认识。
4.综合方法的含义
要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必须把通过分析得到的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以及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阶段的认识,按照对象所固有的联系重新组合起来,这就需要运用综合方法。综合是一种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5.综合方法的种类
不同的认识领域,有着不同的认识目的和综合范围。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结构综合和功能综合等多种方法,获得对研究对象整体结构、所具功能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哲学中的综合,旨在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6.综合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综合方法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整体性是综合方法的重要特征。但任何一次综合的结果都只是对认识对象相对完整的认识,只是对现实原型的近似描述。只有将分析与综合辩证地统一起来,才能全面而又深刻地把握认识对象。
(二)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1.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从辩证思维角度看,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分析为综合做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在辩证思维中,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2.分析与综合方法与矛盾分析法的关系
辩证的分析与综合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思维中的反映。辩证的分析与综合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的体现。世界充满矛盾。事物的各个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两方面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构成了事物矛盾的总体,使事物成为多种规定性的统一体。人们要深刻地认识事物,就必须认识事物矛盾,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转化,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辩证地理解和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我们要学会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归纳释疑·拓展】〓
1.分析法的种类
定性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
含义 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种成分的分析 确定研究对象在某个方面的量“有多少”的分析 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些功能或具有哪些功能的分析 确定引起某一现象发生或变化原因的分析
解决 问题 主要解决“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 主要解决研究对象量“有多少”的问题 主要解决研究对象“有什么作用”的问题 主要解决研究对象“为什么”的问题
2.全面理解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分析 综合
区别 含义 分析就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综合是一种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特征 分析是从事物整体走向部分的认识 精确性是其优点 综合是从事物部分走向整体的认识 整体性是其重要特征
常用 方法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功能分析、因果分析 哲学综合、结构综合、功能综合
作用 在分析过程中,人们把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以及变化发展的各个阶段的联系相对地撇开,研究各自的特有情况,以便区分哪些是认识对象的本质属性,哪些是非本质属性 通过综合,人们把已经分解的对象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并在其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中形成对对象的整体认识,从而把握事物的规律
联系 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分析为综合做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在辩证思维中,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正确处理 两者关系 辩证地理解和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我们要学会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要点探究·透悟】〓
高考要点1:分析与综合的含义、方法
[例题1]将来哪个城市最适合老年人生活?《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能力指数报告(2023)》第一次对我国城市的养老能力做了系统性的定量研究。报告一共确定了53个指标,对国内的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做了评价。
从综合能力上看,最领先的城市有北京、青岛、上海、成都、烟台、重庆等一共有60个城市
在综合指标上领先义从分指标看,青岛等城市的政策支持力度领先;北京等城市的财富储备领先苏州等城市在服务体系完善度上领先……
以上研究()
①验证了只要用分析方法,就能形成对城市养老能力规律性的认识
②运用分析方法,把对城市养老能力问题在具体的“点”上认识透彻
③证明分析作为先导,指导人们形成对城市养老能力问题的综合认识
④在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为城市养老能力问题的综合评价做准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例题2]2023年12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显示;1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4%。其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3%。因受近期寒潮等因素影响,部分与出行消费相关的服务行业市场活跃度偏弱,其中水上运输、居民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46.0%;同时,邮政、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9%,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上述统计()
①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对服务业商务活动作出了精确分析
②运用结构综合和功能综合方法,得出我国经济呈现结构向好的发展态势
③通过定量分析,找到近期部分与出行消费相关的服务行业市场活跃度偏弱的原因
④在分析服务业和建筑业商务活动的基础上,形成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的认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高考要点2: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例题1]2023年8月29日召开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将加快完成一批区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重点是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京津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等重点区域国土空间规划报批,同步完成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善城镇开发边界的调整、开发边界外城镇建设用地管理规则;印发村庄规划文件,加快推进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这对做好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启示有()
①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认识
②必须从整体上分析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问题
③以分析为先导宏观布局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
④通过定量分析认清我国有没有国土空间规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例题2]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把分析和综合有机结合起来,注意分析日本和中国两方面相互矛盾的基本特点,指出“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材料表明()
①要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②对矛盾的各个方面既要分析又要综合
③分析与综合密不可分 ④分析是综合的先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检测巩固·提能】〓
1.2023年4月,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在宁德市举办。近年来,宁德着力念好新时代文旅经济“山海经”,把“诗画山水”和海洋生态结合起来,走好“融合路”,突出做好“+”文章,建设百个金牌旅游村,推广新模式新业态,赋能乡村振兴,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这说明()
①在综合的基础上分析宁德山海优势和文旅融合路
②诗画山水与海洋生态矛盾对立是分析综合的前提
③立足整体,综合把握宁德旅游资源是分析的先导
④对宁德文旅经济点的精确分析和综合创新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虽然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但综合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透过短期之“形”,看清长期之“势”,中国经济的“韧实力”让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变得更加从容。我们要继续开好中国经济顶风船,努力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这启示我们要()
①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统筹规划,从容地应对风险与挑战
②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中,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与走势
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认识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④理解联系的多样性,处理好短期之“形”与长期之“势”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干旱少雨降雨集中草场植被自我恢复能力相对脆弱。根据这样的气候和生态特点,草原民族发展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式生产生活方式,依据气候影响下的牧草生长情况,将草场划分出夏牧场和冬牧场,在不同牧场间迁徙,从而实现了草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对上述发展思路分析正确的是()
①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各个要素综合起来考察
②用综合的结果指导人们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
③坚持了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④坚持在整体性与动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的词汇。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而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在过去的2023年,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北京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18766.7亿元,比2022年增长8.5%。下列观点符合逻辑的是()
①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分析东北现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
②“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中的谓项是周延的
③“2023年比2022年增长快”属于关系判断的反对称关系
④在对“新质生产力”的定义中“当代先进生产力”是定义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美方在谈论中美关系时言必提“竞争”,仿佛竞争已经成为中美关系的最大主题,甚至是全部议题。美方应抛弃零和博弈和冷战思维,跳出竞争对抗逻辑,本着对历史、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同中方相向而行,实现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下列说法能体现中方观点的是()
A.思维具有客观性,需要从中美竞争中抽象出共同利益
B.坚持整体性的辩证思维,中美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联系
C.根据思维一致性要求,美国得利和中国得利不能同真
D.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将注意力放在中美两国的联系上
6.我国科研人员在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床勘查时发现一种独特的矿物样本,初步判断可能是一种富含铌的新矿物,有望用于提取铌元素。为此,科研人员对其开展了进一步研究。科研人员先是借助电子探针设备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检测,利用单晶衍射技术获得了它的晶体结构信息,并根据这两项成果得出结论:该矿物样本的确是一种富含铌的新矿物。接下来,又对新矿物进行了光谱分析和物理特征检测,以完善其相关信息。在整理好各项材料后,向国际矿物学会提出了新矿物申请。2023年10月3日,国际矿物学会正式批准了中国科研人员的申请,并以申国产地将这种新矿物命名为“钒包头矿”。据了解,铌是我们国家的战略性关键金属元素,在我们核工业系统等领域具有重要用途,还可以用来制造超导材料、高温合金等。新矿物“铌包头矿”的发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结合材料,说明科研人员是如何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对矿物样本开展进一步研究的。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分析实践在“铌包头矿”的发现和研究过程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要点探究·透悟】〓
高考要点1:分析与综合的含义、方法
[例题1]C。①:用分析方法有利于形成对城市养老能力规律性的认识,但是不一定能形成规律性认识,且材料中既有分析也有综合,①排除。
②:《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能力指数报告(2023)》一共确定了53个指标,运用分析方法,对国内的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做了评价,把对城市养老能力问题在具体的“点”上认识透彻,②符合题意。
③:分析是基础,综合是先导,③说法错误。
④:《报告》第一次对我国城市的养老能力做了系统性的定量研究,在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为城市养老能力问题的综合评价做准备,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例题2]D。①: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对服务业商务活动作出了精确分析,这属于分析的方法,而不是综合的方法,①不合题意;
②:材料中的统计数据并没有运用结构综合和功能综合方法,②不合题意;
③④:材料中的统计数据是通过定量分析,找到近期部分与出行消费相关的服务行业市场活跃度偏弱的原因,在分析服务业和建筑业商务活动的基础上,形成对全国商务活动的认识,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高考要点2: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例题1]A。①②:重点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等重点区域国土空间规划报批,同步完成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善城镇开发边界的调整、开发边界外城镇建设用地管理规则;印发村庄规划文件,加快推进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这反映了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方法,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故③表述错误;
④:定性分析主要解决“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故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
[例题2]B。①:分析是综合的基础,要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①说法错误。②③: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把分析和综合有机结合起来,表明对矛盾的各个方面既要分析又要综合,分析与综合密不可分,②③符合题意。④:综合是分析的先导,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检测巩固·提能】〓
1.D。①: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应该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出宁德山海优势和文旅融合的路子,①错误。
②:“诗画山水”与海洋生态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非只是对立的,辩证的分析与综合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思维中的反映,②错误。
③④:念好新时代文旅经济“山海经”,把“诗画山水”和海洋生态结合起来、建设百个金牌旅游村,这说明综合把握宁德旅游资源是分析的先导,对宁德文旅经济点的精确分析和综合创新是统一的,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
2.D。①:材料体现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是主要矛盾,①不符合题意。
②:分析与综合既对立又统一的,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中统一中,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与走势②说法错误。
③:综合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这说明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认识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③正确。
④:透过短期之“形”,看清长期之“势”,理解联系的多样性,继续开好中国经济顶风船,努力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④正确。故本题选D。
3.A。①②:材料根据这样的气候和生态特点,草原民族发展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式生产生活方式,依据气候影响下的牧草生长情况,将草场划分出夏牧场和冬牧场,在不同牧场间迁徙,从而实现了草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体现的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而不是在综合的指导下进行分析的思维方式,①符合题意,②不合题意。
③:材料根据这样的气候和生态特点,草原民族发展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式生产生活方式,依据气候影响下的牧草生长情况,将草场划分出夏牧场和冬牧场,在不同牧场间迁徙,从而实现了草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揭示了草原民族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即辩证思维的方式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③符合题意。
④:辩证思维坚持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4.A。①:分析是综合的基础,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后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是一致的。分析现状是提出新概念和理论的基础,所以这一观点是正确的,①正确。
②:谓项看联项,“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中的谓项没有反映全部对象,因此谓项不周延,②错误。
③:“2023年比2022年增长快”。反对称关系指的是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排斥的,2023年比2022年增长快,反过来就是2022年比2023年增长慢,③正确。
④:在对“新质生产力”的定义中,“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当代先进生产力”是属概念,而不是定义项,④错误。故本题选A。
5.B。A: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该选项强调在竞争中寻找共同利益,并没有完全摆脱“竞争”的框架,A不符合题意。
B:中方认为美方应跳出竞争对抗逻辑,同中方相向而行,实现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该选项明确提出中美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联系,而不是仅仅关注竞争,这与中方的观点一致,B符合题意。
C:“美国得利和中国得利不能同真”表明中美两国之间的利益是互斥的,即一方得利意味着另一方受损。这与中方的观点相悖,C不符合题意。
D:分析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力图把具体的“点”认识透彻,将注意力放在中美两国的联系上不是综合思维方法,D排除。故本题选B。
6.
(1)
①科研人员在研究矿物样本时,首先借助电子探针设备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检测,利用单晶衍射技术获得了它的晶体结构信息,这是运用了分析的方法,将矿物样本分解为各个部分、要素、层次进行研究。
②然后,科研人员又对新矿物进行了光谱分析和物理特征检测,以完善其相关信息,这是运用了综合的方法,将矿物样本的各个部分、要素、层次综合起来进行研究。
③最后,科研人员向国际矿物学会提出了新矿物申请,并以中国产地将这种新矿物命名为“锐包头矿”,这是运用了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将矿物样本的各个部分、要素、层次综合起来,并结合中国产地命名,形成了对矿物样本的全面认识。
(2)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实践在“锐包头矿”的发现和研究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②在“铌包头矿”的发现和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通过实践活动,借助电子探针设备、单晶衍射技术、光谱分析和物理特征检测等手段,获得了对矿物样本的认识,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③科研人员在实践中发现了“锐包头矿”,并对其进行了研究,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④科研人员通过实践活动,验证了“锐包头矿”的存在,并对其进行了命名,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检验标准。
⑤科研人员通过实践活动,发现了“锐包头矿”的战略意义,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