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全面依法治国学案(含习题答案)-2024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六全面依法治国学案(含习题答案)-2024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专题六 全面依法治国 学案
课标要求
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简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阐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
二、构建导图(课下整理在自己的思维导图专用本上)可以参考二轮辅导资料
要求:①按要求构建思维导图,写出关键词,并根据这些关键词理顺内在逻辑。
小组交流展示,并补充完善思维导图。
三、热点对接
(一)二十大报告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23次提到了“法治”,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
1.——谋篇布局。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开辟全面依法治国新境界。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
2. ——立柱架梁。《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构建起法治中国建设的“四梁八柱”。“一规划两纲要”,确立了“十四五”时期全面依法治国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标志着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3.——保障善治,促进发展。以法为纲,崇法善治。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
4.——法治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法治中国建设始终聚焦群众所急所需所盼,以法治之力保障人民美好生活。法治中国建设步履铿锵,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法治的温暖与便利。
5.——法治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
法治政府建设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一是健全政府机构职能体系,精简整合政府机构,科学配置权力;二是完善行政决策制度体系;;三是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优化了法治化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四是全面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五是依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6.——司法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体制改革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必由之路。“徒法不能以自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公正司法。一是深化司法管理体制改革。二是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三是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四是深化诉讼程序改革。五是加快现代科技应用。
7.——法治社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健全社会领域制度规范。二是完善依法治理体系。三是构建多元化社会纠纷解决机制。四是完善社会成员守法激励机制。五是健全法治宣传教育体系。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法治中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刻的理论创造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集成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作出重大原创性、历史性贡献,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提出并系统论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唯一正确道路等根本性问题,推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砥砺奋进。
——提出并系统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等重大问题,顺应人民群众的法治新需求、新期待,持续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提出并系统论述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等战略性问题,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付诸伟大实践。
——提出并系统论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总抓手、首要任务、工作布局、重点任务等全局性问题,擘画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蓝图、路线图和施工图。
——提出并系统论述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等关键性问题,保障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行稳致远。
——提出并系统论述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等重大问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四、模块知识融合
五、好题对接
1.(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齐长城修筑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现存有准确遗迹可考、年代最早的长城。2021年9月,山东省J县人民检察院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中发现齐长城遗址的部分区域遭到了破坏,遂向该县文旅局和遗址所在地镇政府分别发出检察建议,在履行监管职责、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等方面提出建议。2022年9月,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山东省齐长城保护条例》。根据材料,在山东省的齐长城保护工作中( )
①人民检察院通过发出检察建议依法进行民主监督
②政府坚持对人民检察院负责,严格执行检察建议
③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完善制度保障
④各个国家机关在法治框架内协调一致地履行职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2·山东·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2016年,武夷山被列为我国首批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国家公园“武夷山样本”的探索之路由此开启。
试点前,区域内存在自然保护区、水产种植资源保护区等5种类型保护地,分属林业、水利等部门及地方政府管辖,还面临保护和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试点后,福建省组建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全面负责国家公园内自然、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等工作,原景区管委会等机构不再保留;颁行了《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试行)》;设立了国家公园管理站(站长由所在地乡镇长兼任)和执法大队;将园区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实现了用10%面积的发展换取90%面积的保护;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打造生态茶业、生态旅游业等富民产业,实现了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
2021年10月,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阐明国家公园“武夷山样本”的治理经验。(10分)
参考答案:1.D 2.①党要坚持科学执政,发挥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遵循自然规律、统筹规划,制定合理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和支持各国家机关开展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关工作。②人大要行使立法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法律保障;要行使好监督权,监督相关法律的实施,推动相关工作落到实处。③政府要履行宏观调控、环境保护等基本职能,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矛盾等问题,推进严格执法,坚持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提升保护生物多样性综合治理能力。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心系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等多面共赢,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武夷山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先试,破立结合,形成了依法治园、优化整合、局地协同等一批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