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4.1 认识点火系统 教案(表格式)-《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同步教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任务4.1 认识点火系统 教案(表格式)-《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同步教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课题 任务 4.1 认识点火系统
课时 2课时(90 min)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点火系统的作用和类型 熟悉点火系统主要部件的检修 技能目标: 能够检修点火系统主要部件 素质目标: 养成严谨务实、积极高效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点火系统的作用、类型,点火系统主要部件的检修 教学难点:点火系统主要部件的检修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示范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设计 第1节课: 课前任务→考勤(2 min)→案例导入(5 min)→传授新知(38 min) 第2节课:任务导入(5 min)→实操练习(35 min)→课堂小结(3 min)→作业布置(2 min)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设计意图
第一节课
课前任务 【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文旌课堂APP或其他学习软件,完成课前任务 请大家提前查找资料,了解点火系统的相关知识,并填写任务单4.1中的引导问题,详情见教材。 【学生】完成课前任务 通过课前任务,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考勤 (2 min) 【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 【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 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
案例导入 (5 min) 【教师】讲述“案例导入”的相关内容 某日,在一家汽车维修厂,一位车主反映自己的车辆启动以后,发动机怠速运转的转速比正常的时候高,而且明显感受到车辆抖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加速不良,但仪表盘并没有指示灯亮起。经过检查,维修人员发现该车辆的故障为点火线圈故障,于是对其进行了更换。 【学生】聆听、思考 【教师】提问:根据案例,你觉得点火系统是如何影响汽车转速的?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 通过案例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授新知 (38 min)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入新知讲解 4.1.1 点火系统的作用 点火系统的作用是在压缩冲程终了时,将汽油发动机工作时吸入气缸的可燃混合气,及时地用电火花点燃,并满足可燃混合气充分燃烧及发动机工作稳定的性能要求,顺利地实现热能到机械能的转变。 4.1.2 点火系统的类型 汽车点火系统经历了传统点火系统、电子点火系统和微机控制点火系统三个阶段,现在的汽车广泛采用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教师】分组讨论:将班级学生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学习传统点火系统、电子点火系统和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相关知识,5分钟后,每组推荐两名学生说出不同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总结 【教师】结合学生讲述情况,分别讲解传统点火系统、电子点火系统和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相关知识 1.传统点火系统 1)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 【教师】利用PPT展示图片,讲解传统点火系统的各组成部分 传统点火系统主要由蓄电池、点火开关、点火线圈、分电器(包括断电器、配电器、电容器、真空提前装置、离心提前装置)、高压线、火花塞、附加电阻等组成,如图所示。 (1)蓄电池用来提供点火系统工作时所需的能量。 (2)点火开关用来控制仪表电路、初级电路及启动机继电器电路的开闭。 (3)点火线圈主要由初级绕组、次极绕组、铁芯组成,它相当于自耦变压器,用来将蓄电池供给的低压电转变为高压电。 【知识之窗】 初级绕组所在的电路称为初级电路;次级绕组所在的电路称为次级电路。 (4)分电器由断电器、配电器、电容器和点火提前装置(包括真空提前装置、离心提前装置)等组成,它用来控制初级电路的通断,使点火线圈的次级绕组中产生高压电,并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分配到相应气缸的火花塞上。 (5)高压线用来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引入火花塞。 (6)火花塞利用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产生电火花,点燃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 (7)附加电阻串联在初级电路中,用来改善点火特性。 2)传统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 当发动机工作时,断电器轴连同凸轮一起在发动机凸轮轴的驱动下旋转。凸轮转动时,断电器触点交替地闭合和打开。当触点闭合时,初级电路接通;当触点打开时,初级电路切断,次级电路中产生高压电。高压电经配电器分送至各气缸中的火花塞上,使得火花塞的电极间隙被击穿,从而产生电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 【知识之窗】 传统点火系统存在故障率高、寿命短、点火能量低、火花塞易污染和对点火正时的调节性差等缺陷,不能适应现代汽车的发展需要,已被淘汰。 2.电子点火系统 1)电子点火系统的组成 【教师】利用PPT展示图片,讲解电子点火系统的各组成部分 电子点火系统要包括蓄电池、点火线圈、点火器、分电器、火花塞等部件,如图所示。其中,分电器中还装有点火信号发生器和配电器。 2)电子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 电子点火系统是利用晶体三极管作为开关来接通或断开初级电路的。在电子点火系统中,点火信号发生器产生点火信号,以控制晶体三极管的导通与截止,进而控制初级电路的通断。当初级电路被切断时,次级电路中产生高压电,高压电通过配电器被送至气缸的火花塞上,点燃可燃混合气。 3)电子点火系统的分类 按照点火信号产生方式不同,电子点火系统可分为磁感应式电子点火系统、光电式电子点火系统和霍尔效应式电子点火系统。 (1)磁感应式电子点火系统。 磁感应式电子点火系统主要由磁感应式点火信号发生器、点火器、分电器、点火线圈、火花塞等组成。磁感应式点火信号发生器装在分电器内的底板上,它由装在分电器轴上的信号转子,以及永久磁铁、铁芯和绕在铁芯上的传感线圈等组成,其作用是产生与发动机曲轴位置相应的磁感应电压脉冲信号,并将其输送给点火器作为点火控制信号。 (2)光电式电子点火系统。 光电式电子点火系统由光电式点火信号发生器、点火器、点火开关、点火线圈、分电器(包括遮光盘、光触发器、放大器)、火花塞等组成。光电式点火信号发生器安装在遮光盘上,遮光盘开有与发动机气缸数相同的缺口,其上下两面分别装有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这种点火系统工作时,遮光盘随分电器轴一起转动,当遮光盘的缺口转到发光二极管位置时,光敏三极管感受到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照而导通,产生点火信号;当遮光盘遮住发光二极管时,光敏三极管截止。点火器根据点火信号来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绕组电路的通断,进而使次级绕组中产生高压电。 (3)霍尔效应式电子点火系统。 霍尔效应式电子点火系统由装在分电器内的霍尔式点火信号发生器、点火器、火花塞、点火线圈、蓄电池、点火开关等组成。霍尔式点火信号发生器是利用霍尔效应来产生点火信号的。 3.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1)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组成 随着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微机控制点火系统迅速普及。微机控制点火系统可依靠计算机强大的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根据发动机的不同运行工况不断修正点火提前角,以获得最佳的点火时刻。该系统可改善发动机性能,使发动机工作时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达到最佳,以减少污染排放。 【知识之窗】 在发动机的压缩冲程终了时,点火系统提供高压火花点燃气缸内被压缩的可燃混合气做功,这个时间就是点火正时。为使点火能量最大化,点火正时一般要提前一定的量,即在活塞即将到达上止点的那一刻点火,而不是正好达到上止点时才点火,这个提前量称为点火提前角。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结构因厂家和生产年代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主要由传感器、电子控制器(ECU)、点火器、点火线圈、火花塞、点火开关等组成,如图所示。 (1)传感器包括凸轮轴位置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爆震传感器、空气流量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和进气温度传感器等,主要用来检测发动机各种运行参数的变化,为电子控制器提供点火控制信号。 (2)电子控制器接收传感器输送的点火控制信号,并进行存储、运算和分析处理,然后向点火器发出点火控制信号,以完成对点火提前角、通电时间和爆震的控制。 (3)点火器将电子控制器输送来的点火控制信号进行功率放大,控制初级电路的通断,并在完成点火后向电子控制器输送点火确认信号。 (4)点火线圈将低压电转变为高压电。 (5)火花塞利用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产生电火花,点燃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 2)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 发动机运行时,电子控制器会不断地采集发动机转速、冷却液温度、进气温度等信号,并根据ROM(一种存储器)中存储的相关程序与数据,确定该工况的最佳点火提前角,以此向点火器发出指令。点火器根据电子控制器的指令,控制初级电路的通断。当初级电路导通时,电流从初级绕组中通过,并以磁场能的形式储存起来;当初级电路断开时,次级绕组感应产生高压电,高压电通过分电器被送至各气缸火花塞上,产生电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 【教师】畅所欲言:请简述一下这三种点火系统的优缺点。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学生】思考、总结 【教师】点评学生讨论结果 4.1.3 点火系统主要部件的检修 1.点火线圈的检修 1)点火线圈的组成 点火线圈主要由初级绕组、次级绕组和铁芯组成,详情见教材。初级绕组由 0.5~1 mm的漆包线绕200~500匝而成。初级绕组一端与车上低压电源(+)连接,另一端与开关装置(断电器)连接。次级绕组由 0.1 mm 的漆包线绕 15 000~25 000 匝而成。次级绕组一端与初级绕组连接,另一端与高压线输出端连接,输出高压电。点火线圈可将12 V的低压电变成15~20 kV的高压电。当初级电路断路时,按照绕组匝数比,次级绕组会互感出万伏以上的高压电,实现点火。 【教师】课堂讨论:根据点火线圈的作用及其组成部分,讨论点火线圈该如何检修,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学生】思考、总结 【教师】点评学生讨论结果,讲解相关知识:点火线圈的检修方法 2)点火线圈的检修方法 检修时,先用目测的方法判断点火线圈有无绝缘性方面的损坏和外壳破裂,然后主要检测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有无短路、断路、搭铁不良等故障,通常可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阻来判断。 (1)初级绕组的检测。 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点火线圈的两个低压接线柱间的电阻,其阻值应符合技术标准,否则说明有故障,应予以更换。初级绕组阻值一般为 0.5~1.0 Ω(高能点火线圈)和1.5~3.0 Ω(普通点火线圈)。若阻值为“∞”,则说明初级绕组断路;若阻值过小,则说明初级绕组短路。 (2)次级绕组的检测。 利用测量电阻法对次级绕组进行检测,具体操作方法为:用数字万用表的一支表笔接点火线圈低压接线柱中的一个,另一支表笔接点火线圈的高压插孔。次级绕组阻值一般为2.5~4.0 kΩ(高能点火线圈)和6.0~8.0 kΩ(普通点火线圈)。若阻值为“∞”,则说明次级绕组断路;若阻值过小,则说明次级绕组短路。 2.火花塞的检修 1)火花塞的组成 火花塞主要由接线螺杆、绝缘体、壳体及电极等部分组成。接线螺杆用来接高压线;绝缘体通常由陶瓷制成,因为陶瓷绝缘、耐热、导热,陶瓷表面会被加工成波浪状,目的是防止飞弧产生;与绝缘体相连的是壳体,壳体上部呈六角形,以便拆装火花塞,壳体下部呈螺纹状,以便将火花塞固定在气缸顶部;电极由中心电极和侧电极两部分组成。火花塞间隙一般为0.7~0.8 mm,个别火花塞间隙可达1 mm。 2)火花塞的检修方法 【教师】课堂讨论:根据火花塞的作用及其组成部分,讨论火花塞该如何检修,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学生】思考、总结 【教师】点评学生讨论结果,讲解相关知识:火花塞的检修方法 (1)清除火花塞积炭。 火花塞应定期拆下来进行积炭清除,因为当积炭较多时,火花塞间隙处相当于并联一个电阻,可能会造成发动机断火。清除火花塞积炭时,不能使用钢丝等工具,以免损伤绝缘体,应当使用火花塞专用清洗设备。 (2)调整火花塞间隙。 汽车行驶一定距离后,需要对火花塞间隙调整一次。因为火花塞间隙过大或过小,都容易造成缺火现象。在调整前,应先将塞尺塞到火花塞的两个电极之间,测量它们之间的间隙。火花塞间隙过大时,可用旋具柄轻轻敲打侧电极来进行调整;间隙过小时,可将一字旋具插入电极之间,扳动一字旋具将火花塞间隙调整到符合要求为止。调整间隙时,只能使侧电极弯曲,不能使中心电极弯曲,以免损坏绝缘体;火花塞间隙调整好后,侧电极与中心电极应略成直角。 【维修时空】 某汽车维修厂维修师傅老张非常擅长调整火花塞间隙,维修厂有这样的工作都会交给他。然而跟着他学习的小王每次都调整不好。小王向张师傅请教,张师傅告诉他,调整火花塞间隙是细致工作,不能急躁,要有耐心,只有抱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才能在反复学习和摸索中掌握诀窍;另外,工作时要始终保持负责任的态度,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3.高压线的检修 高压线的常见损坏形式是漏电和断路,一般的检查内容有两点:检查高压线表面是否有裂痕,并清除接头上的积垢;用数字万用表检测高压线的电阻,一般高压线电阻阻值应在25 MΩ以下。 【学生】聆听、记录、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加深学生对点火系统的印象 活跃课堂气氛,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活跃课堂气氛,运用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节课
任务导入 (5 min) 【教师】以卡罗拉车车型为例,介绍点火系统的主要部件,并布置任务“检测点火系统主要部件” 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训室利用相关设备完成检测点火系统主要部件的任务。 【学生】聆听、记录 使用任务驱动法教学,通过展示实训平台,让学生对实训设备有所了解
实操练习 (35 min) 【教师】介绍检测点火系统主要部件的具体步骤,安排学生扫描微课二维码观看视频“检测点火系统主要部件”(详见教材) 操作步骤 【教师】边讲实操步骤,边示范 进行工作准备与安全防护。 确认点火系统类型,此车为四缸独立点火。 检查发动机控制单元,确认完好。 检查点火系统部件,具体步骤如下。 ① 检查高压线外观,确认完好。 ② 检查点火线圈外观,确认无破裂情况。 ③ 检查火花塞,确认其顶端无疤痕或损坏,电极无熔化、烧蚀现象。 检测点火系统部件,具体如下。 ① 利用数字万用表,检测供电线路的通断:打开点火开关,将数字万用表置于直流电压挡,检测供电线路,结果为11.59 V(正常为12 V左右),说明供电线路正常,详情见教材。利用数字万用表,检测供电线束的绝缘性:将数字万用表置于欧姆挡,红表笔接供电线束,黑表笔接内壳搭铁,结果显示为无穷大,说明供电线束的绝缘性良好。 ② 选用塞尺,检测火花塞间隙:先对火花塞进行清洁,然后用塞尺检测火花塞间隙,结果显示正常。 ③ 检测曲轴位置传感器的供电情况:打开点火开关,将数字万用表置于直流电压挡,红表笔接插头1号端子,黑表笔接搭铁,结果为11.38 V(正常为12 V左右),说明此线路供电正常;红表笔接插头2号端子,黑表笔接蓄电池正极,结果为11.5 V(正常为12 V左右),说明此线路供电正常。 ④ 检测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好坏:找到两个跨接线,分别接1号和2号端子,将数字万用表置于欧姆挡,测量曲轴位置传感器的阻值,结果为1 980 Ω(正常为1 800~2 400 Ω),说明曲轴位置传感器正常。 整理现场。 【学生】自行扫码观看配套微课(详见教材),如遇问题可询问老师 【教师】讲解实操注意事项,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训,巡堂辅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学生】按要求开展实训,填写任务工单4.1中的相关表格(详见教材) 【教师】安排每组做得最快、最好的学生辅导其他学生进行操作,并解答其遇到的问题 【任务评价】开展任务评价活动,并将评价结果填入任务评价表,详表见教材 【教师】点评各组实操情况,并打分 【学生】组间互评、组内自评,并打分 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实训步骤 理实结合,学生更易理解掌握
课堂小结 (3 mi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本节课学习了点火系统的分类和组成,以及点火系统主要部件的检修方法,希望大家掌握点火系统主要部件的检修方法,并能够独立检修点火系统的主要部件。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总结知识点,巩固学生对点火系统相关知识的印象
作业布置 (2min)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点火系统的作用是什么?它有哪些类型?2. 电子点火系统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3.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学生】完成课后任务 通过课后作业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概念性、理论性知识较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互动,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学生实操时,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以致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