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阅读理解过关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阅读理解过关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单元阅读理解过关练习-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阅读理解。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小船装备完毕,我就把使用帆和舵的方法教给星期五。他当然是个划船的好手,可是对使用帆和舵却一窍不通。他见我用手掌舵,驾着小舟在海上往来自如,又见那船帆随着船行方向的变化,一会儿这边灌满了风,一会儿那边灌满了风,不禁大为惊讶——简直惊讶得有点发呆了。可是,不久我就教会了他使用帆和舵,很快他就能熟练驾驶,成了一个出色的水手。只是罗盘这个东西,我却始终无法使他理解它的作用,好在这一带很少有云雾天气,白天总能看到海岸,晚上总能看到星星,所以也不大用得着罗盘。当然同季情况就不同了,可是雨季一般谁都不出门。不要说出海执行了,就是在岛上走走也很少。
我流落到这个荒岛上,现在已经是第二十七个年头了,虽然最后三年似乎可以不算在里面。因为自从我有了星期五作伴,生活和前大不相同了。我像过去一样,怀着感激的心情,度过了我上岛的纪念日。假如我过去有充分的理由感谢上帝的话,那现在就更如此了。因为现在我有更多的事实表明上帝对我的关怀,并且在我面前已呈现了极大的希望,我可以很快脱离大难,成功的可能性也极大。我心里已明确地感觉到,我脱离大难的日子为期不远,知道自己在这儿不会再待,上一年了。尽管如此,我仍像过去一样,照样耕作、挖土、种植、打围篱,另外就是采集和晒制葡萄干这些日常工作,一切都如常进行。
雨季快到了。那时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只好待在家里,为此,我得先把我们的新船放置妥当,我把船移到从前卸木排的那条小河里,并趁涨潮时把它拖到岸上。就这样,我们等候着十一月和十二月的到来:那是我准备冒险的日期。
1.鲁滨逊在岛上的日常都干些什么?在选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选文中鲁滨逊造小船的目的是 。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因为这一带很少有云雾天气,所以“我们”不大用得着罗盘。
B.“星期五”不仅是一个划船的好手,后来还成了一个出色的水手。
C.“我”没有教会“星期五”使用舵和帆,也无法使“星期五”理解罗盘的作用。
D.到了雨季,“我们”一般不出海航行。
4.“假如我过去有充分的理由感谢上帝的话,那现在就更如此了”,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你从鲁滨逊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案】1.尽管如此,我仍像过去一样,照样耕作、挖土、种植、打围篱,另外就是采集和晒制葡萄干这些日常工作,一切都如常进行。 2.离开小岛回家 3.C 4.流落到荒岛,但是生存下来了,由此感谢上帝;而现在又有星期五作伴,鲁滨逊更是感激不尽。 5.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直面挑战的勇气。
课内阅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星期二下午到了,并且渐渐拖到黄昏时分。
圣彼得堡镇还在哀悼。那两个失踪的孩子还没有找到。大家为他们举行了公开的祈祷,私自为他们祈祷的人也很多,个个都是诚心诚意地祈求,可是洞里仍旧没有传来什么好消息。寻找的人大多数都停止寻找,恢复日常工作了,他们都说这两个孩子显然是永远也找不到了,撒契尔太太病得很厉害,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神志昏迷地乱说。人家都说听见她呼喊她的孩子,看见她抬起头来,侧耳倾听一分钟之久,然后疲惫地呻吟一声,垂下头去,那情形实在令人伤心。
1.圣彼得堡镇的人们在哀悼什么?
2.这段话写了两层意思,分别是什么?
3.选文中描写丢失孩子的亲人的部分非常传神,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答案】1.两个孩子走丢了,认为孩子找不回来了。 2.一是孩子走丢,人们认为找不回来了;二是丢失孩子的亲人的状态。 3.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失去亲人的人们的悲痛欲绝的心情。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海中救援
几年前,在荷兰一个渔村里,一个年轻男孩教会全世界懂得无私奉献的报偿。
由于整个村庄都靠渔业维生,自愿紧急救援队成为重要的组织。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海上的暴风吹翻了一条渔船,在紧要关头,船员们发出SOS的信号。救援队的船长听到了警讯,村民们也都聚集在小镇广场上望着海港。当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时,村民们也毫不懈怠地在海边举起灯笼,照亮他们回家的路。
过了一个小时,当救援船穿过迷雾出现时,欢欣鼓舞的村民们跑上前去迎接。当他们精疲力尽地抵达沙滩后,自愿救援队的队长说,救援船无法载走所有的人,留下了一个,要是再多装一个,救援船就会翻覆,所有的人都活不了。
忙乱中,队长要另一队自愿救援者去搭救最后留下的那个人。16岁的汉斯也应声而出。他的母亲抓着他的手臂说:“求求你不要去,你的父亲10年前在船难中丧生,你的哥哥保罗3个礼拜前就出海了,现在音讯全无。汉斯,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呀!”
汉斯回答:“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会怎么样 妈,这是我的责任。当有人要求救援,我们就得轮流扮演我们的角色。”汉斯吻了他的母亲,加入队伍,消失在黑暗中。
又过了一个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久。最后,救援船驶过迷雾,汉斯正站在船头。队长把手围成筒状,向汉斯叫道:“你找到留下来的那个人了吗 ”汉斯高兴地大声回答:“有!我们找到他了。告诉我妈,他是我哥保罗!”
1.对第2自然段“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救援工作的困难。 B.有利于突出汉斯的可贵精神。
C.反映母亲担心的原因。 D.环境描写,从侧面衬托了海浪的凶猛。
2.第4自然段中,最能突出汉斯参加救援态度坚决的词是 。
3.文中画线句子中“我们的角色”是指 。
4.“又过了一个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久”,母亲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 。
5.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试着评价文中汉斯的行为。
【答案】1.D 2.应声而出 3.自愿去救他人,例行自己责任的人 4.母亲担心汉斯的安危,急切地盼望儿子快点回来 5.汉斯是一个有责任心,无私无畏的人,他用自己的言行教会全世界懂得无私奉献的报偿,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阅读短文,按要求做。
福尔摩斯的观察力
提起大侦探家福尔摩斯,你一定知道。他那惊人的观察力,真是令人叹服。凭借这种超人的观察力,他在侦破工作中屡建奇功。
福尔摩斯的助手华生医生自从结婚以来,有较长一段时间没有和福尔摩斯来往了。有那么一天,他俩喜相逢了。
福尔摩斯说:“根据我的观察,你又开业给人看病了,可是,你过去没告诉过我,你打算行医……”
“这,你怎么知道的呢?”
“这是我看出来的,是我推断出来的。否则,我怎么知道你最近一直挨淋,而且有一位最笨手笨脚和粗心大意的使女呢?”
“我亲爱的福尔摩斯,”华生医生说,“你简直是太厉害了……的确,星期四我步行到乡下一趟,回家时被雨水淋得一塌糊涂。但是,我已经换了衣服,真想象不出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这些事本身很简单。我的眼睛告诉我,在你左脚那只鞋的里侧,也就是炉火刚好烤过的地方,皮面上有六道几乎平行的裂痕。很明显,这些裂痕是由于有人为了去掉沾在脚跟上的泥疙瘩,粗心大意地顺着鞋跟刮泥时留下来的。因此,我就得出这双重结论:认为你曾在恶劣的雨天里走过,而且判断出你皮鞋上出现的特别难看的裂痕,是伦敦年轻而没有经验的女佣人干的。至于你开业行医嘛,那是因为如果一位先生走进我的屋子,身上带着碘酒的气味,他的右手食指上有硝酸银的黑色斑点,他的大礼帽右侧鼓起了一块,这就表明他曾经藏过听诊器。我要不说他是医药界的一位积极分子,那我就真够愚蠢的了。”
福尔摩斯一席话,说得华生医生频频点头。
“你简直太厉害了。”这话真是入木三分。由观察到鞋的里侧六道几乎平行的裂痕,推断出是粗心大意的使女干的;由看到鞋的裂痕及大礼帽右侧鼓起了一块,推断出华生医生雨天给人看过病。善于观察的人,就是这样从极其平常的事物中找出有关方面的联系,获得某种发现。当然,这首先要养成观察的习惯,时时处处留心观察。
1.短文是通过什么事来写福尔摩斯的观察力的?
2.福尔摩斯是怎么知道华生医生又开业给人看病了的?
3.福尔摩斯说华生医生最近淋了雨和雇了一位粗心大意的女佣的依据是什么?
4.读了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1.通过福尔摩斯和助手华生相逢时,他对华生一段时间内做了些什么的推断,来写福尔摩斯的观察力。 2.因为他嗅到华生身上带有碘酒的气味,他右手食指上有硝酸银的黑色斑点,而这些东西是医生才经常接触到的;以及华生的大礼帽右侧鼓起一块,表明这地方曾藏过听诊器。 3.因为华生左脚那只鞋的里侧用炉火烤过,皮面上有几道裂痕。这是淋雨后烤鞋和佣人粗心的结果。 4.应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并善于思考和推断。
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缺陷者捧出的花束
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到了晚年耳朵全聋了,他指挥着交响乐队在演奏;自己却没有听到什么。听众向他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他也不知道,直到同伴向他示意的时候,他才猛然间醒悟地向听众致谢。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生理上存在如此严重缺陷,几乎完全听不到任何声响的人,却陆续写下了那么多大量的美妙的乐章。他为的不是自己的耳朵,他为的是广大听众的耳朵。
像这样的事,今天我们想起来仍是佷感动的。在一个音乐的大厅里,美妙的音乐四溢,所有的人都沉浸在甜蜜的旋律中,然而那个以生命活力舞动着他的仙笛般指挥棒的音乐家,自己却一点也听不到。
但是这位不幸的音乐大师,我想,他所感受到的另一种幸福,恐怕是当时那音乐大厅里许许多多的人所没法体验到的,这就是:不被缺陷和困难所吓倒的那种劳动创造的快乐!
这样的事情,我们现在不是也时常可以见到吗?
这些年来,我们听到的多少缺陷者在学习和创造上攀达了怎样的高峰呀!
有一位从事微细雕刻象牙工艺师,他能够在一粒米粒大小的象牙粒上刻上十八罗汉,在一粒芝麻大小的象牙上刻岳飞的《満江红》。这位工艺师却是瞎了一只眼睛的,你如果以为他是由于从事微细雕刻而瞎了一只眼睛,那就大错特错了。他是他青年时代右眼失明之后才从事这种微细雕刻研究的。他原来仅存的一只眼睛发挥的作用竟比常人的不知大多少倍。
这些缺陷者捧出的艺术花束往往是格外鲜艳的。他们的汗水,化作花上晶莹的露珠了。
让我们赞美能够征服缺陷的大勇者吧!
让我们从历史上某些缺陷者所栽培出来的瑰丽的艺术鲜花中更好地体会勇敢劳动创造这些词的伟大。
1.“这些缺陷者捧出的艺术花束往往是格外鲜艳的。他们的汗水,化作花上晶莹的露珠了。”这些缺陷者向人们“捧出来的花束”在文中指( )。
2.“征服缺陷的大勇者”在文中指( )等人。
3.我们赞美能够征服缺陷的大勇者就是赞美他们( )的精神。
4.造句。
……为的不是……为的是……
5.给最后一小节加上标点。
【答案】1.用自己的缺点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艺术成就。 2.音乐家贝多芬、细雕刻象牙工艺师 3.不屈服于命运、不自暴自弃、敢于挑战、乐观面对生活工作 4.丘索维金娜再战奥运,为的不是荣誉和名胜,她所做的一切,为的是用奖金挽救她罹患白血病的儿子的生命。 5.“ 、 、 ”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这是令人动容的一幕:一位脸上戴着氧气罩、身上插着各种医疗管线的垂危老人,在人们的搀扶下迈向病房中的办公桌……如同重伤的黄继光向着枪眼那最后的一扑,这悲壮的一幕,凝成了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最后的冲锋姿态。此刻是21时15分,这颗赤子之心停止了跳动,距最后一次离开办公桌电脑只有5个小时。
这位老人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林俊德是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他扎根边疆52年,把青春和生命融入大漠戈壁,把全部心血和智慧奉献给国防事业,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曾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30多项。
人们经常议论他们这批戈壁滩人的得失问题,林俊德曾说,他们作了不少牺牲:几十年过着贫乏枯燥的物质、精神生活,许多夫妻两地分居一二十年,许多人在父母临终前来不及回去看一眼,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过,他们并不为此后悔,而是为之自豪。因为,他们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尽了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振兴中华作了贡献。因为信念坚定,所以步履坚实。
2013年2月19日晚,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上,林俊德的夫人黄建琴代替林俊德登台领奖。她几度哽咽地说:“他工作起来就像着了迷似的。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他非常坦然。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搞核试验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临终前的林俊德,唯一的心愿是回到马兰,回到他一辈子战斗生活的那块大漠戈壁,希望马兰精神能够代代相传……
一朵怒放的戈壁马兰凋谢了。而在罗布泊这片写满传奇的大漠戈壁上,那曲人人皆知的《马兰谣》却将永远传唱——“一代代的追寻者,青丝化白雪;一辈辈的科技人,情铸边关恋。青春无悔,生命无怨,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注】马兰:一种在“生命绝地”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1.文中画线的句子拿林俊德的行为与黄继光的壮烈行为进行类比,突出了林俊德(  )的精神。
A.勇敢同病魔做斗争 B.献身祖国核事业
C.淡泊名利忘我工作 D.将生死置之度外
2.下面对标题的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表现了林俊德对马兰那片土地的眷恋与热爱。
B.象征林俊德等科技工作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C.表现了马兰在艰苦环境下顽强生长的特点。
D.表达了对以林俊德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怀念之情。
3.结尾引用《马兰谣》,妙处在于( )
①照应标题,点明题意。 ②歌词优美,耐人寻味。
③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⑤情真意切,引人共鸣。
4.用自己的话概括那“令人动容的一幕”。
5.在谈及戈壁滩人的得失问题时,林俊德抱着怎样的态度?
第2单元阅读理解过关练习-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阅读理解。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小船装备完毕,我就把使用帆和舵的方法教给星期五。他当然是个划船的好手,可是对使用帆和舵却一窍不通。他见我用手掌舵,驾着小舟在海上往来自如,又见那船帆随着船行方向的变化,一会儿这边灌满了风,一会儿那边灌满了风,不禁大为惊讶——简直惊讶得有点发呆了。可是,不久我就教会了他使用帆和舵,很快他就能熟练驾驶,成了一个出色的水手。只是罗盘这个东西,我却始终无法使他理解它的作用,好在这一带很少有云雾天气,白天总能看到海岸,晚上总能看到星星,所以也不大用得着罗盘。当然同季情况就不同了,可是雨季一般谁都不出门。不要说出海执行了,就是在岛上走走也很少。
我流落到这个荒岛上,现在已经是第二十七个年头了,虽然最后三年似乎可以不算在里面。因为自从我有了星期五作伴,生活和前大不相同了。我像过去一样,怀着感激的心情,度过了我上岛的纪念日。假如我过去有充分的理由感谢上帝的话,那现在就更如此了。因为现在我有更多的事实表明上帝对我的关怀,并且在我面前已呈现了极大的希望,我可以很快脱离大难,成功的可能性也极大。我心里已明确地感觉到,我脱离大难的日子为期不远,知道自己在这儿不会再待,上一年了。尽管如此,我仍像过去一样,照样耕作、挖土、种植、打围篱,另外就是采集和晒制葡萄干这些日常工作,一切都如常进行。
雨季快到了。那时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只好待在家里,为此,我得先把我们的新船放置妥当,我把船移到从前卸木排的那条小河里,并趁涨潮时把它拖到岸上。就这样,我们等候着十一月和十二月的到来:那是我准备冒险的日期。
1.鲁滨逊在岛上的日常都干些什么?在选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选文中鲁滨逊造小船的目的是 。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因为这一带很少有云雾天气,所以“我们”不大用得着罗盘。
B.“星期五”不仅是一个划船的好手,后来还成了一个出色的水手。
C.“我”没有教会“星期五”使用舵和帆,也无法使“星期五”理解罗盘的作用。
D.到了雨季,“我们”一般不出海航行。
4.“假如我过去有充分的理由感谢上帝的话,那现在就更如此了”,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你从鲁滨逊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案】1.尽管如此,我仍像过去一样,照样耕作、挖土、种植、打围篱,另外就是采集和晒制葡萄干这些日常工作,一切都如常进行。 2.离开小岛回家 3.C 4.流落到荒岛,但是生存下来了,由此感谢上帝;而现在又有星期五作伴,鲁滨逊更是感激不尽。 5.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直面挑战的勇气。
课内阅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星期二下午到了,并且渐渐拖到黄昏时分。
圣彼得堡镇还在哀悼。那两个失踪的孩子还没有找到。大家为他们举行了公开的祈祷,私自为他们祈祷的人也很多,个个都是诚心诚意地祈求,可是洞里仍旧没有传来什么好消息。寻找的人大多数都停止寻找,恢复日常工作了,他们都说这两个孩子显然是永远也找不到了,撒契尔太太病得很厉害,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神志昏迷地乱说。人家都说听见她呼喊她的孩子,看见她抬起头来,侧耳倾听一分钟之久,然后疲惫地呻吟一声,垂下头去,那情形实在令人伤心。
1.圣彼得堡镇的人们在哀悼什么?
2.这段话写了两层意思,分别是什么?
3.选文中描写丢失孩子的亲人的部分非常传神,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答案】1.两个孩子走丢了,认为孩子找不回来了。 2.一是孩子走丢,人们认为找不回来了;二是丢失孩子的亲人的状态。 3.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失去亲人的人们的悲痛欲绝的心情。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海中救援
几年前,在荷兰一个渔村里,一个年轻男孩教会全世界懂得无私奉献的报偿。
由于整个村庄都靠渔业维生,自愿紧急救援队成为重要的组织。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海上的暴风吹翻了一条渔船,在紧要关头,船员们发出SOS的信号。救援队的船长听到了警讯,村民们也都聚集在小镇广场上望着海港。当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时,村民们也毫不懈怠地在海边举起灯笼,照亮他们回家的路。
过了一个小时,当救援船穿过迷雾出现时,欢欣鼓舞的村民们跑上前去迎接。当他们精疲力尽地抵达沙滩后,自愿救援队的队长说,救援船无法载走所有的人,留下了一个,要是再多装一个,救援船就会翻覆,所有的人都活不了。
忙乱中,队长要另一队自愿救援者去搭救最后留下的那个人。16岁的汉斯也应声而出。他的母亲抓着他的手臂说:“求求你不要去,你的父亲10年前在船难中丧生,你的哥哥保罗3个礼拜前就出海了,现在音讯全无。汉斯,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呀!”
汉斯回答:“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会怎么样 妈,这是我的责任。当有人要求救援,我们就得轮流扮演我们的角色。”汉斯吻了他的母亲,加入队伍,消失在黑暗中。
又过了一个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久。最后,救援船驶过迷雾,汉斯正站在船头。队长把手围成筒状,向汉斯叫道:“你找到留下来的那个人了吗 ”汉斯高兴地大声回答:“有!我们找到他了。告诉我妈,他是我哥保罗!”
1.对第2自然段“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救援工作的困难。 B.有利于突出汉斯的可贵精神。
C.反映母亲担心的原因。 D.环境描写,从侧面衬托了海浪的凶猛。
2.第4自然段中,最能突出汉斯参加救援态度坚决的词是 。
3.文中画线句子中“我们的角色”是指 。
4.“又过了一个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久”,母亲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 。
5.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试着评价文中汉斯的行为。
【答案】1.D 2.应声而出 3.自愿去救他人,例行自己责任的人 4.母亲担心汉斯的安危,急切地盼望儿子快点回来 5.汉斯是一个有责任心,无私无畏的人,他用自己的言行教会全世界懂得无私奉献的报偿,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阅读短文,按要求做。
福尔摩斯的观察力
提起大侦探家福尔摩斯,你一定知道。他那惊人的观察力,真是令人叹服。凭借这种超人的观察力,他在侦破工作中屡建奇功。
福尔摩斯的助手华生医生自从结婚以来,有较长一段时间没有和福尔摩斯来往了。有那么一天,他俩喜相逢了。
福尔摩斯说:“根据我的观察,你又开业给人看病了,可是,你过去没告诉过我,你打算行医……”
“这,你怎么知道的呢?”
“这是我看出来的,是我推断出来的。否则,我怎么知道你最近一直挨淋,而且有一位最笨手笨脚和粗心大意的使女呢?”
“我亲爱的福尔摩斯,”华生医生说,“你简直是太厉害了……的确,星期四我步行到乡下一趟,回家时被雨水淋得一塌糊涂。但是,我已经换了衣服,真想象不出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这些事本身很简单。我的眼睛告诉我,在你左脚那只鞋的里侧,也就是炉火刚好烤过的地方,皮面上有六道几乎平行的裂痕。很明显,这些裂痕是由于有人为了去掉沾在脚跟上的泥疙瘩,粗心大意地顺着鞋跟刮泥时留下来的。因此,我就得出这双重结论:认为你曾在恶劣的雨天里走过,而且判断出你皮鞋上出现的特别难看的裂痕,是伦敦年轻而没有经验的女佣人干的。至于你开业行医嘛,那是因为如果一位先生走进我的屋子,身上带着碘酒的气味,他的右手食指上有硝酸银的黑色斑点,他的大礼帽右侧鼓起了一块,这就表明他曾经藏过听诊器。我要不说他是医药界的一位积极分子,那我就真够愚蠢的了。”
福尔摩斯一席话,说得华生医生频频点头。
“你简直太厉害了。”这话真是入木三分。由观察到鞋的里侧六道几乎平行的裂痕,推断出是粗心大意的使女干的;由看到鞋的裂痕及大礼帽右侧鼓起了一块,推断出华生医生雨天给人看过病。善于观察的人,就是这样从极其平常的事物中找出有关方面的联系,获得某种发现。当然,这首先要养成观察的习惯,时时处处留心观察。
1.短文是通过什么事来写福尔摩斯的观察力的?
2.福尔摩斯是怎么知道华生医生又开业给人看病了的?
3.福尔摩斯说华生医生最近淋了雨和雇了一位粗心大意的女佣的依据是什么?
4.读了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1.通过福尔摩斯和助手华生相逢时,他对华生一段时间内做了些什么的推断,来写福尔摩斯的观察力。 2.因为他嗅到华生身上带有碘酒的气味,他右手食指上有硝酸银的黑色斑点,而这些东西是医生才经常接触到的;以及华生的大礼帽右侧鼓起一块,表明这地方曾藏过听诊器。 3.因为华生左脚那只鞋的里侧用炉火烤过,皮面上有几道裂痕。这是淋雨后烤鞋和佣人粗心的结果。 4.应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并善于思考和推断。
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缺陷者捧出的花束
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到了晚年耳朵全聋了,他指挥着交响乐队在演奏;自己却没有听到什么。听众向他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他也不知道,直到同伴向他示意的时候,他才猛然间醒悟地向听众致谢。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生理上存在如此严重缺陷,几乎完全听不到任何声响的人,却陆续写下了那么多大量的美妙的乐章。他为的不是自己的耳朵,他为的是广大听众的耳朵。
像这样的事,今天我们想起来仍是佷感动的。在一个音乐的大厅里,美妙的音乐四溢,所有的人都沉浸在甜蜜的旋律中,然而那个以生命活力舞动着他的仙笛般指挥棒的音乐家,自己却一点也听不到。
但是这位不幸的音乐大师,我想,他所感受到的另一种幸福,恐怕是当时那音乐大厅里许许多多的人所没法体验到的,这就是:不被缺陷和困难所吓倒的那种劳动创造的快乐!
这样的事情,我们现在不是也时常可以见到吗?
这些年来,我们听到的多少缺陷者在学习和创造上攀达了怎样的高峰呀!
有一位从事微细雕刻象牙工艺师,他能够在一粒米粒大小的象牙粒上刻上十八罗汉,在一粒芝麻大小的象牙上刻岳飞的《満江红》。这位工艺师却是瞎了一只眼睛的,你如果以为他是由于从事微细雕刻而瞎了一只眼睛,那就大错特错了。他是他青年时代右眼失明之后才从事这种微细雕刻研究的。他原来仅存的一只眼睛发挥的作用竟比常人的不知大多少倍。
这些缺陷者捧出的艺术花束往往是格外鲜艳的。他们的汗水,化作花上晶莹的露珠了。
让我们赞美能够征服缺陷的大勇者吧!
让我们从历史上某些缺陷者所栽培出来的瑰丽的艺术鲜花中更好地体会勇敢劳动创造这些词的伟大。
1.“这些缺陷者捧出的艺术花束往往是格外鲜艳的。他们的汗水,化作花上晶莹的露珠了。”这些缺陷者向人们“捧出来的花束”在文中指( )。
2.“征服缺陷的大勇者”在文中指( )等人。
3.我们赞美能够征服缺陷的大勇者就是赞美他们( )的精神。
4.造句。
……为的不是……为的是……
5.给最后一小节加上标点。
【答案】1.用自己的缺点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艺术成就。 2.音乐家贝多芬、细雕刻象牙工艺师 3.不屈服于命运、不自暴自弃、敢于挑战、乐观面对生活工作 4.丘索维金娜再战奥运,为的不是荣誉和名胜,她所做的一切,为的是用奖金挽救她罹患白血病的儿子的生命。 5.“ 、 、 ”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这是令人动容的一幕:一位脸上戴着氧气罩、身上插着各种医疗管线的垂危老人,在人们的搀扶下迈向病房中的办公桌……如同重伤的黄继光向着枪眼那最后的一扑,这悲壮的一幕,凝成了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最后的冲锋姿态。此刻是21时15分,这颗赤子之心停止了跳动,距最后一次离开办公桌电脑只有5个小时。
这位老人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林俊德是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他扎根边疆52年,把青春和生命融入大漠戈壁,把全部心血和智慧奉献给国防事业,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曾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30多项。
人们经常议论他们这批戈壁滩人的得失问题,林俊德曾说,他们作了不少牺牲:几十年过着贫乏枯燥的物质、精神生活,许多夫妻两地分居一二十年,许多人在父母临终前来不及回去看一眼,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过,他们并不为此后悔,而是为之自豪。因为,他们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尽了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振兴中华作了贡献。因为信念坚定,所以步履坚实。
2013年2月19日晚,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上,林俊德的夫人黄建琴代替林俊德登台领奖。她几度哽咽地说:“他工作起来就像着了迷似的。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他非常坦然。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搞核试验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临终前的林俊德,唯一的心愿是回到马兰,回到他一辈子战斗生活的那块大漠戈壁,希望马兰精神能够代代相传……
一朵怒放的戈壁马兰凋谢了。而在罗布泊这片写满传奇的大漠戈壁上,那曲人人皆知的《马兰谣》却将永远传唱——“一代代的追寻者,青丝化白雪;一辈辈的科技人,情铸边关恋。青春无悔,生命无怨,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注】马兰:一种在“生命绝地”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1.文中画线的句子拿林俊德的行为与黄继光的壮烈行为进行类比,突出了林俊德(  )的精神。
A.勇敢同病魔做斗争 B.献身祖国核事业
C.淡泊名利忘我工作 D.将生死置之度外
2.下面对标题的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表现了林俊德对马兰那片土地的眷恋与热爱。
B.象征林俊德等科技工作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C.表现了马兰在艰苦环境下顽强生长的特点。
D.表达了对以林俊德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怀念之情。
3.结尾引用《马兰谣》,妙处在于( )
①照应标题,点明题意。 ②歌词优美,耐人寻味。
③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⑤情真意切,引人共鸣。
4.用自己的话概括那“令人动容的一幕”。
5.在谈及戈壁滩人的得失问题时,林俊德抱着怎样的态度?
【答案】1.B 2.C 3.①③ 4.示例:林俊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让人扶着走向自己的办公桌工作。 5.林俊德对于牺牲个人利益并不后悔,为自己能为国家和人民尽了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振兴中华作了贡献而感到自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