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郧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郧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资源简介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郧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2分,1—5题每小题3分,第6题7分)
1.(2023八上·张湾期中)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和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溃退(kuì) 要塞(sāi) 锐不可挡(dāng) 摧枯拉朽(xiǔ)
B.颁发(bān) 仲载(zhòng) 屏息敛声(píng) 如梦初醒(xǐng)
C.翘首(qiào) 镌刻(juān) 一丝不苟(gǒu) 眼花瞭乱(liáo)
D.畸形(jī) 蒙昧(mèi) 殚精竭虑(dān) 油光可鉴(jiàn)
2.(2023八上·张湾期中)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依次填入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盖天下美景而又着历史之厚重者,必为世人____,难以计数。其或为山水____,或为名胜倾心,或为登凌绝顶以舒心境,或为别离尘嚣以求静心,亦或为过江之鲫类儿。余常闻武当景色秀丽,风月无边,加之历史名胜古迹,其名气驾五岳之上,____与黄山比肩,底蕴与九华齐名,仙境与蓬莱并驾,奇险与华山同语,每及与此,砰然心动,向往之情____。
A.心驰神往 折服 隽秀 溢于言表
B.趋之若鹜 佩服 隽永 溢于言表
C.心驰神往 佩服 隽永 不言而喻
D.趋之若鹜 折服 隽秀 不言而喻
3.(2023八上·张湾期中)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使我了解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
B.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注重积累,关系到能否提高写作水平。
C.为了避免不迟到,王小能同学提前设好闹钟,天蒙蒙亮就起床了。
D.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已经初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4.(2023八上·张湾期中)将下面句子排序,使其连贯,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湖,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②这个人工湖来水90%源于汉江,10%来源于汉江支流——丹江。
③这个水库总面积846平方千米,被称为汉江的天然水位调节器,有“亚洲天池”之美誉。
④一期工程年均可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四省市的20多座城市调水95亿立方米,将有效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
⑤这个水源地的大坝加高后,总库容达到290.5亿立方米。
A.③①②④⑤ B.②①④⑤③ C.①③②⑤④ D.②③①⑤④
5.(2023八上·张湾期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这篇小说记述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经历,以及在日本弃医从文,表现了藤野先生正直、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他的真挚的怀念,也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
B.《列夫·托尔斯泰》中,作者通过对列夫·托尔斯泰肖像的刻画,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列夫·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列夫·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C.《答谢中书书》这封书信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D.《黄鹤楼》描写了古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所见到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怀古思乡的思想感情。
6.(2023八上·张湾期中)古诗文默写。
(1)   ,水中藻、荇交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夕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   ,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4)烈士暮年 ,   。(曹操《龟虽寿》)
(5)《钱塘湖春行》中用莺燕来展示初春一派生机勃勃景象的句子是:   ,   。
(6)《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水为我送行来表达对故乡不舍之情的诗句:   ,   。
(7)《野望》中运用典故追怀隐逸之士,极言苦闷惆怅之情的诗句:   ,   。
二、阅读理解(48分)
(2023八上·张湾期中)古诗阅读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行程和出行目的,写诗人一行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关慰问将士,关塞迢迢,山高路远,表达诗人内心的孤寂感。
B.颈联对偶,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一个“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一个“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之感,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的雄奇壮观的景象,又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C.尾联与首联呼应,诗人继续出使,到达目的地以后,从兵士那里得知都护正在边防前线准备战事,表达了诗人渴望奔赴沙场,为国杀敌立功的强烈愿望。
D.本诗记述了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既反映了边塞生活,也表达了诗人的孤寂、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升华后的慷慨悲壮之情。
8.谈谈颔联中的“征蓬” “归雁”两词有何妙处。
(2023八上·张湾期中)文言文阅读
(甲)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三峡
徐霞客
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②,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③,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注释】①迳:流过。②离离蔚蔚:草木茂盛。③信宿:两晚
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非亭午夜分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
B.哀转久绝 泠泠不绝
C.至于夏水襄陵 既至欣然
D.春冬之时 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10.翻译下列语句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11.结合甲乙两文,找出一组意思相近的句子,归纳总结三峡的一个特点,思考文章为何突出这个特点?
12.甲乙两文中都运用了引用,作者在引用中的表达作用有何不同。
①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②宜都记曰:“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
(2023八上·张湾期中)名著阅读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给敌军俘获了。他又去打仗夺回来。结果真的夺了回来!虽然他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谦虚。他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他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他的妹妹很像他,个子高大,是个大脚女人。她领导红军作战——还亲自背伤员。他的妻子也是如此。”
他对有钱人的仇视,在中国是到处流传的——这似乎主要要回溯到他的红色游击队刚刚开始组成的年代,当时湖南苏区还没有处在共产党的全面控制之下。在何键“农民大屠杀”时期许多农民有亲友遭到牺牲,或者反动派在何键统治下夺回权力后,本人遭到地主的殴打和压迫,都抱着深仇大恨来投奔他。据说,如果他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着称。
有一次他带到了一个名叫波斯哈德瑞士传教士,军事法庭因他从事所谓间谍活动——大概不过是把红军动向的情报传给国民党当局,许多传教士都是这样做的——“判处”他监禁十八个月。他开始长征时,波斯哈德牧师的徒刑还没有满期,因此奉命跟着军队走,最后刑期满了以后才在途中释放,给旅费前往云南府。使得大多数人感到意外的是,波斯哈德牧师对他并没有讲什么坏话。相反,据说牧师说过,“如果农民都知道共产党是怎样的,没有人会逃走。”
当时正好中午要歇脚,我们决定到清凉宜人的溪水中洗个澡。我们下了水,躺在溪底一块长长的平石上,浅浅的凉水在我们身上潺潺流过。有几个农民过去,赶着一大群绵羊;头顶上蔚蓝色的天空晴朗无云。四周一片宁静、幽美,几百年来都是这样的,这种奇怪的晌午时分,只使人感到宁静、幽美和满足。
我忽然问李长林结过婚没有。“我结过婚了,”他慢慢地说。“我的妻子在南方被国民党杀死了。”
我开始有一点点懂得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这样长期地、这样毫不妥协地、这样不像中国人地进行战斗。我以后在路上还要从其他红军旅伴那里了解到更多这方面的情况。
13.选段中的“他”是贺龙,请你结合内容归纳“他”的特点。
14.斯诺在文中说“我开始有一点点懂得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这样长期地、这样毫不妥协地、这样不像中国人地进行战斗。”请你结合全书谈谈原因。
15.《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请你为它写段推介语。
(2023八上·张湾期中)现代文阅读
一碗豆腐
翁衡临
①小时候家家都不富裕,有时几个月才能沾到一点荤。平时吃的菜都是自家菜园里种的蔬菜,青黄不接的时候,菜园里也无菜可摘,只能吃咸菜。此时的一碗豆腐,对我都有巨大的诱惑。走在村巷中,如果闻到哪家飘出豆腐的香味,我都迈不动双腿。即便不能尝一口,停下来闻一闻也是好的。
②彼时好似有个约定俗成的习惯,谁家做豆腐都会给左邻右舍或者关系好的人家送一碗,尤其是同宗同源的本族人,即便平时关系不好,也会让小孩子送去。也许一碗豆腐,便能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可有个身强力壮的大妈,总要无缘由地欺辱娇小的母亲,导致她们之间经常不说话。尽管过段时间母亲依然会尊称她嫂子,可她的善良和包容依然未能唤醒大妈的良心,大妈依然经常在母亲面前盛气凌人。然即便如此,每当煮了一锅豆腐,母亲仍会让我端一碗送去。有时我不肯,觉得大妈如此欺负母亲,为啥还要送豆腐给她。可母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人在做,天在看,别人怎么做管不了,我们做好自己就行。
③做豆腐,母亲是主角,我只能打打下手。磨豆腐的前一天,母亲会把黄豆在清水里泡好。磨豆腐时,母亲负责掌控磨盘和舀倒豆子,我协助推拉磨。磨分两部分,上半部是磨石,可以360度自由旋转;下半部是磨盘,除了也有一块与磨石相同大小的圆形磨石,磨盘周围还有一圈带有槽穴的底座,相当于磨盘又由两部分组成。上下两块圆形磨石均刻有深深的凿沟,彼此摩擦的时候豆浆便汩汩流出。我站在母亲的右手边,与她成九十度角,跟随母亲的节奏协助拉动上面的磨石。
④一开始我总拉不好,老是跟不上母亲的节奏。不但没能让母亲省力,反倒给母亲帮了倒忙。可母亲没有责怪我,总是耐心地教我,最后终于做到协调一致。拉磨虽说辛苦,但也很好玩,所以每次磨豆腐的时候,我都主动请缨协助拉磨。拉一两圈磨,母亲放一小勺黄豆,不放黄豆时,母亲的左手也不闲着,而是将跑到石磨上的黄豆抹到磨盘里。黄豆在母亲和我的共同努力下,渐渐变成生豆浆。
⑤生豆浆还需倒入大锅里煮熟后才能吃,也叫煮豆腐。煮豆腐的火候我把握不准,偶尔帮助烧烧火,母亲都嫌我多余。我多半站在旁边看母亲忙碌,却不肯离开,因为渐渐从锅里飘出的豆花香实在诱人,恨不得立即盛上一碗,坐在小凳子上狼吞虎咽起来。
⑥豆腐不仅好闻,好吃,也好看。“剁作银条垂缕骨,划为玉段载脂肥。”“漉珠磨雪湿霏霏,炸作琼浆起素衣。出匣宁愁方璧碎,忧羹常见白云飞。”“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退尽见精华。旋转磨上流琼液,煮月铛中滚雪花”,刚出锅的豆腐雪白香嫩,无论是放点酱油还是白糖,只要稍微搅拌一下,我便能轻而易举地吃完一碗。当年生活贫寒,几乎没什么零食,一碗豆腐便可解几天的馋。
⑦真是人间美味呀!
16.本文围绕“豆腐”主要写了哪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7.第④段写道:“母亲的左手也不闲着,而是将跑到石磨上的黄豆抹到磨盘里。”结合选文说说为什么“抹”字用得好?
18.第①段:“小时候家家都不富裕,有时几个月才能沾到一点荤。平时吃的菜都是自家菜园里种的蔬菜,青黄不接的时候,菜园里也无菜可摘,只能吃咸菜。”请分析开头这两句话的作用。
19.第⑦段:“真是人间美味呀!”请你分析结尾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身强力壮的大妈,总要无缘由地欺辱娇小的母亲,导致她们之间经常不说话”这一句写了一位总在母亲面前盛气凌人的大妈,哪怕是给她端了豆腐也是如此,作者写她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对大妈的厌恶之情。
B.第③段“磨豆腐时,母亲负责掌控磨盘和舀倒豆子,我协助推拉磨”这一句中运用“掌控”“协助”二词,说明做豆腐母亲才是主角,我只是打下手的,我是见证者和感受着。
C.第⑤段“偶尔帮助烧烧火,母亲都嫌我多余”这一句写母亲连烧火都嫌弃我,是因为煮豆腐的火候我把握不准,很容易把千辛万苦磨出来的生豆浆煮坏了。
D.第⑥段中引用多句诗句,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刚出锅豆腐雪白香嫩的特点,从而体现了母亲做出来的豆腐不仅好闻,好吃,也好看。
(2023八上·张湾期中)现代文阅读
有座古城叫临涣
王利雪
①临涣火了,但临涣还是临涣,从前世到今生。
②从古代帝王更迭频繁到今日的平静生活,几千年过去了,临涣几易归属,几易版图的大小,经历过战争又终归于平静,但临涣还是临涣,临涣的街道上还有“铚城”的招牌,还在书写着历史的名片。曾经的王侯将相已经淹没在历史风尘里,曾经的无数历史名镇已变成中国两万个小城镇中毫不起眼的一个,但临涣还是独一无二的临涣。它孕育了历史上的多位文化名人,辅佐秦穆公称霸的蹇叔,“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还有嵇含、桓伊等人。几千年过去了,繁荣与衰败,几经变迁,曾经的古森林变桑田,多少房屋出现在这片土地上,又被风雨摧打推倒重建。时光是一条无声的河流,不动声色地淹没了无数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出生、在这片土地上行走的人,无人记得他们是谁。修建于战国末期的土筑古城垣,虽其中几段坍塌,但是城墙大部分仍然保存完好,苍松翠柏将历史延续。
③时代变迁,陆地交通便捷,取代了水路交通,临涣水码头早已失去了历史功能,但是依水而居的临涣人延续了喝茶的习惯,保存了自己的百年老字号,并将棒棒茶文化发扬光大,在北京的大碗茶、广东的早茶、福建的功夫茶、成都茶铺之外,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成为知名的淮北古茶镇。关于临涣的文字,越写越多;关于临涣的照片,越拍越美,关于临涣的评价,越来越高。
④临涣人沿袭了东晋人的旷达闲适淳厚之风,仍然安安稳稳地过自己的生活。茶馆老板一如既往地热情待客,泡茶,续水,上点心,茶客们气定神闲地喝茶,下棋,打牌,聊天,听评书,听大鼓。不骄不躁,不紧不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就像那获得了无数奖的老茶模,仍在喝五毛钱或一块钱一壶的棒棒茶,与人聊天打牌,然后骑着三轮车回家吃饭睡觉再接着来喝茶,云淡风清,像那些奖从未获过一样;女老板年过五十,仍然很上境,烧茶冲茶的照片多次获奖,谈起获的大奖,十分淡然,仿佛获奖就是冲一壶棒棒茶这么简单。
⑤这就是临涣人,处变不惊的古城人,被茶水浇灌被茶香浸染的古城人,多大的困难都能咬牙扛起,多大的荣耀都能淡然放下。无论明天怎样,今天依然喝着一元一壶的棒棒茶,吃着一块钱一个的马蹄烧饼,偶尔喝上一碗羊肉汤,用水烙馍卷上一盘焙乳肉,喝粥时配上百年老字号的酱菜,嘴角就是满满的笑意,而日子就是这样简单。
⑥临涣人的眼底心中很简单,摄影者们看到的老茶馆老茶客老文化,只是临涣人的日常生活;原来临涣大街小巷遍布二十多家茶馆,有一些随着老房子拆掉,茶馆也不复存,如今只剩九家。摄影者们看到的低矮青砖粉墙老屋,明清时风格,置重梁项住厚瓦,设飞椽为顶梁分力,临涣人看到的是破旧低矮阴暗,当生活需要高大明亮的新楼时,没有犹豫也就把老房子拆了,所谓的明清老街,所谓的古城文化与他们关系也不大;摄影者眼中的三千年古城墙几段坍塌,荒凉破败,坟头密集,当地政府与居民对这一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力度,与另一个千年土筑山西平遥古城墙相比,无法相提并论,可是家中有人去世,他们仍然在土城墙上挖坑埋葬,理所当然。文化就是一碗老茶,文化就是一间老旧的房子,文化就是一堆土可以死后长眠,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本色吧。
⑦ 秋日的夜色带着沁骨的凉意,晚上十点,小镇的灯火渐渐稀落,几条主街道卸去了一天的忙碌与热闹,十分静谧,属于古城人的安稳幸福在深夜的梦中沉淀。
21.阅读文章主体部分,你认为文章从哪三个方面来介绍临涣?
22.根据文本内容,选出下列批注不正确的一项(  )
A.曾经的王侯将相已经淹没在历史风尘里,曾经的无数历史名镇已变成中国两万个小城镇中毫不起眼的一个,但临涣还是独一无二的临涣:无论历史如何发展,临涣都保持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B.时光是一条无声的河流,不动声色地淹没了无数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出生、在这片土地上行走的人,无人记得他们是谁: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社会依然要延续发展。
C.时代变迁,陆地交通便捷,取代了水路交通,临涣水码头早已失去了历史功能: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城镇功能的变化。
D.临涣人沿袭了东晋人的旷达闲适淳厚之风,仍然安安稳稳地过自己的生活:临涣人不思进取,随遇而安,喜欢过自己安稳的生活。
23.第②段中“城墙大部分仍然保存完好”中“大部分”为什么不能去掉?谈谈你的理由。
三、作文(50分)
24.(2023八上·张湾期中)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我想去看看海鸥,想看它在壮阔的大海上翱翔;我想去插插秧,想体验劳动的艰辛;我想去打打球,想释放我青春的活力。其实在人生成长的路上,总想有些东西快乐地陪伴着你,让你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请以“我想 ”为题,写一篇文章。
2)请以“与感恩同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题目一的请补充题目后作文;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可以记叙经历,也可以发表议论,抒发感情;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要塞(sāi)——(sài)锐不可挡——锐不可当
B.仲载——仲裁 屏息敛声(píng)——(bǐng)
C.翘首(qiào)——(qiáo)眼花瞭乱——眼花缭乱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词注音。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2.【答案】A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分析】 心驰神往: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一心向往。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根据“天下美景”的提示,选“心驰神往”恰当。“为”“折服”搭配,“隽秀”“黄山”搭配,“向往之情”“溢于言表”搭配。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3.【答案】B
【知识点】成分残缺;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 A.有误,成分残缺,可将“通过”或“使”删去;
B.正确;
C.有误,否定不当,可将“不迟到”的“不”删去;
D.有误,成分残缺,可在“对外开放”后面添加“的格局”。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运用。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4.【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题介绍的是丹江口水库,①句作为首句。之后依次从水库面积,水源地、总库容三方面介绍: ③句“这个水库”在首句后,②句“人工湖来水90%源于汉江”紧承③句后,⑤句“这个水源地的大坝加高后”在②句后,④句作为总结句 。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5.【答案】A
【知识点】作品的综合评价;《朝花夕拾》
【解析】【分析】BCD.正确。
A.有误,《藤野先生》是散文,不是小说。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6.【答案】(1)庭下如积水空明
(2)沉鳞竞跃
(3)馨香盈怀袖
(4)壮心不已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庭 、 鳞 、 馨 、 薇
故答案为:⑴ 庭下如积水空明 ⑵ 沉鳞竞跃 ⑶ 馨香盈怀袖 ⑷ 壮心不已 ⑸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⑹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答案】7.C
8.诗人以“蓬”、“雁”自比,(内容),既言事又写景,借景抒情,传达出内心漂泊无定的感受,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建功立业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诗歌意象。解答此题,要结合意象在现实生活中的特点,联系作者诗歌的情感,进行作答。
7.ABD.正确;
C.有误,尾联与首联呼应,写经过长途跋涉,诗人从侦察兵口中得知将军正在前线,诗人的情绪似乎也为前线大捷而鼓舞振奋。“表达了诗人渴望奔赴沙场,为国杀敌立功的强烈愿望”表述有误。
故答案为:C
8.本题赏析诗句。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意思是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抑郁和孤寂落寞。
故答案为:诗人以“蓬”、“雁”自比,(内容),既言事又写景,借景抒情,传达出内心漂泊无定的感受,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
【答案】9.B
10.①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②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
11.例: ①连绵(广度)陡峭(高度) 雄奇险拔 雄奇美
②素、绿、清、影 清荣峻茂 清幽秀丽 清秀美
③寒、肃、凄、哀 凄清悲凉 凄婉美
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与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作者领略美景的欣喜之情。
12.引用, 进一步描绘了猿猴啼鸣的凄异,衬托出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也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也凸显写了三峡的一种凄婉美。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与赞美之情。
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突出山的连绵高峻,雄奇险拔。写出了三峡的一种壮美,表达了作者见此胜景的欣喜之情。
【知识点】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有机的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者观点看法。组织答案必须有理有据,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甲文:
在三峡的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坡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从白帝城到江陵,中间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
江水继续向东流去,经过西陵峡。据《宜都记》记载:“从黄牛滩向东进入西陵界,到西陵峡的入口大约有一百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纡回。两岸高山重重叠叠,连绵不断,不是太阳当空,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万丈,壁上的石头的颜色和状态,有很多类似某种东西的形状。林木高而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猿猴啼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会使人害怕相劝告,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到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一到那里,感到特别高兴,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那层叠的山峰,秀美的山峰,奇特的结构,异常的形状,实在很难用话语来描摹。山林里的树木高密挺拔而且郁郁葱葱,又面对天空,又面对平地,空气清净,天色明亮,泉水清彻,草木茂盛,群鸟在自由自在欢快地飞翔。仰望俯看,应接不暇,流连忘返,好几天都忘了回去。眼前看到的和心里想的,从来没有这样痛快过。自己高兴能够这样欣赏美丽的景色,山水有灵,也一定会惊喜地感到有知己了。”
9.A.不同,如果/从。
B.相同,消失。
C.不同,和“于”组合,表示提起另外一件事/到。
D.不同,的/代词,这种情况。
故答案为:B
10.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中重点词语有:虽,即使;奔,飞奔的马。②中重点词语有:疾,快;戒,劝告。
故答案为: ①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②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都写三峡山高岭连的特点。作者为写水势,先写山势,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故答案为: ①连绵(广度)陡峭(高度) 雄奇险拔 雄奇美②素、绿、清、影 清荣峻茂 清幽秀丽 清秀美 ③寒、肃、凄、哀 凄清悲凉 凄婉美
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与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作者领略美景的欣喜之情。
12.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三峡》中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意思是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的特点,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悲凉萧瑟的气氛,烘托出人们哀伤的心境。[乙]文引用《宜都记》中的话“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了三峡景色之美。
故答案为: 引用, 进一步描绘了猿猴啼鸣的凄异,衬托出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也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也凸显写了三峡的一种凄婉美。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与赞美之情。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突出山的连绵高峻,雄奇险拔。写出了三峡的一种壮美,表达了作者见此胜景的欣喜之情。
【答案】13.强壮有力,性格急躁、谦虚、愿意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英勇善战、坚持原则、讲信誉。
14.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共产党人的坚强领导和坚强决心;老百姓的大力拥护和全力支持。
15.《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是公认的国际报告文学佳作。它以作者自己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用丰富的事实材料进行全面综合的报道,具有强烈的可读性和引人入胜的能力。它是一部忠于客观事实的综合报道,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书中充满激情的政论,它所特有的文学手法及由此产生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其畅销不衰。
【知识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综合评价;《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推荐语。“推荐语”属于评价类,对评价的对象要有所了解,评价中要突出其精神品质及影响,语言要生动,有情感色彩。推荐语的内容要写明三点,一是他做了什么事,二是他做的事有什么社会影响,三是他的行为表现了什么道德品质.而这些内容不是平实的交代,要用抒情情的语言表达,可用修饰手法,语言要精练。
1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概括分析能力。此题要结合选文中有关贺龙的几件事例来分析他的性格特点。通过选文可知贺龙不计较个人财物只喜欢马,他的马被敌军俘获了,贺龙又去打仗夺回来;贺龙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谦虚,他参加共产党后,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他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贺龙仇视有钱人,行军神出鬼没。
故答案为: 强壮有力,性格急躁、谦虚、愿意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英勇善战、坚持原则、讲信誉。
1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句分析理解能力。结合“我忽然问李长林结过婚没有。“我结过婚了,’他慢慢地说。‘我的妻子在南方被国民党杀死了””“她领导红军作战一一还亲自背伤员。他的妻子也是如此”等内容可知,“我开始有一点点懂得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这样长期地、这样毫不妥协地、这样不像中国人地进行战斗”,是因为中国老百姓被压迫,大多数是妻离子散,只有建立了属于人民的新政权才有希望。这是作者懂得的原因。
故答案为: 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共产党人的坚强领导和坚强决心;老百姓的大力拥护和全力支持。
15.本题考查推荐介绍。为《红星照耀中国》写推荐语即可,注意介绍该书的特点。可从书的内容,性质等方面介绍。
故答案为:《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是公认的国际报告文学佳作。它以作者自己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用丰富的事实材料进行全面综合的报道,具有强烈的可读性和引人入胜的能力。它是一部忠于客观事实的综合报道,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书中充满激情的政论,它所特有的文学手法及由此产生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其畅销不衰。
【答案】16.母亲执意要给大妈送豆腐。我和母亲磨豆腐。我帮母亲煮豆腐。
17.“抹”是轻轻地拭撵,这个动作描写细腻刻画了母亲将跑到石磨上的黄豆轻轻地拭撵到磨盘里,体现了母亲的细心、耐心、节俭,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理解、敬佩之情。
18.此句写了家家都不富裕,沾荤少,有时连青菜都没吃的,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家家都很贫困,衬托了豆腐的美味,引出后文关于豆腐的故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与结尾处“贫寒”形成呼应。
19.直抒胸臆,首先直接赞美豆腐的香甜美味可口,也是对母亲的尽心付出的赞美,也是对邻里和谐美好关系的赞美,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总结全文,意味深长。
20.A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小说;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4)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可有个身强力壮的大妈,总要无缘由地欺辱娇小的母亲,导致她们之间经常不说话。尽管过段时间母亲依然会尊称她嫂子,可她的善良和包容依然未能唤醒大妈的良心,大妈依然经常在母亲面前盛气凌人。然即便如此,每当煮了一锅豆腐,母亲仍会让我端一碗送去。有时我不肯,觉得大妈如此欺负母亲,为啥还要送豆腐给她。可母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人在做,天在看,别人怎么做管不了,我们做好自己就行”“做豆腐,母亲是主角,我只能打打下手”“一开始我总拉不好,老是跟不上母亲的节奏。不但没能让母亲省力,反倒给母亲帮了倒忙。可母亲没有责怪我,总是耐心地教我,最后终于做到协调一致。拉磨虽说辛苦,但也很好玩,所以每次磨豆腐的时候,我都主动请缨协助拉磨”“生豆浆还需倒入大锅里煮熟后才能吃,也叫煮豆腐。煮豆腐的火候我把握不准,偶尔帮助烧烧火,母亲都嫌我多余。我多半站在旁边看母亲忙碌,却不肯离开,因为渐渐从锅里飘出的豆花香实在诱人,恨不得立即盛上一碗,坐在小凳子上狼吞虎咽起来”,可概括。
故答案为: 母亲执意要给大妈送豆腐。我和母亲磨豆腐。我帮母亲煮豆腐。
17.本题考查词语的作用。根据上文“拉一两圈磨,母亲放一小勺黄豆”和下文“黄豆在母亲和我的共同努力下,渐渐变成生豆浆”可知,“母亲的左手也不闲着,而是将跑到石磨上的黄豆抹到磨盘里”一句中的“抹”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用左手把跑到石磨上的黄豆轻柔地拂拭进磨盘里的情形,表现了母亲动作的轻巧和做事的细心。
故答案为:“抹”是轻轻地拭撵,这个动作描写细腻刻画了母亲将跑到石磨上的黄豆轻轻地拭撵到磨盘里,体现了母亲的细心、耐心、节俭,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理解、敬佩之情。
18.本题考查写作方法及作用。根据下文“此时的一碗豆腐,对我都有巨大的诱惑。走在村巷中,如果闻到哪家飘出豆腐的香味,我都迈不动双腿。即便不能尝一口,停下来闻一闻也是好的”可知,“小时候家家都不富裕,有时几个月才能沾到一点荤。平时吃的菜都是自家菜园里种的蔬菜,青黄不接的时候,菜园里也无菜可摘,只能吃咸菜”一句描写了“我”小时候家家贫穷、物质缺乏的情形,运用衬托的写作方法,突出了豆腐的美味,突出了“我”对豆腐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此句写了家家都不富裕,沾荤少,有时连青菜都没吃的,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家家都很贫困,衬托了豆腐的美味,引出后文关于豆腐的故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与结尾处“贫寒”形成呼应。
19.本题考查结尾的作用。本文以“豆腐”为线索,回忆了“我”小时候给大妈送豆腐、帮母亲拉磨磨豆腐、看母亲煮豆腐、吃豆腐等事情,表现了“我”对豆腐的喜爱和对童年时光的留恋之情。根据本文内容可知,“真是人间美味呀”这句话突出了“我”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我”对童年时光的留恋之情;结构上,照应开头,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故答案为: 直抒胸臆,首先直接赞美豆腐的香甜美味可口,也是对母亲的尽心付出的赞美,也是对邻里和谐美好关系的赞美,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总结全文,意味深长。
20.BCD.正确。
A.有误,根据“有时我不肯,觉得大妈如此欺负母亲,为啥还要送豆腐给她。可母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人在做,天在看,别人怎么做管不了,我们做好自己就行”可知,第②段中“身强力壮的大妈,总要无缘由地欺辱娇小的母亲,导致她们之间经常不说话”这一句写了一位总在母亲面前盛气凌人的大妈,哪怕是给她端了豆腐也是如此,作者写她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母亲宽以待人的美德。
故答案为:A
【答案】21.临涣的悠久历史 临涣的生活习俗 临涣的文化及保护
22.D
23.大部分是指占了大多数的意思,起限制性作用,文中是指城墙大多数保存完好,但并非全部。如果去掉,是指城墙都保存完好,与事实不符,该词体现了表述语言的准确性。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词语的作用。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有四种:(1)精确性作用。(2)形象性作用。 (3)情感性作用。(4)结构性作用。解答时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语境作出分析。
2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结合相关句段概括。文章可以分为①/②/③④⑤/⑥/⑦。根据第②段内容可概括为:临涣的历史变迁及历史人物;根据第③~ ⑤段“但是依水而居的临涣人延续了喝茶的习惯”可概括为:临涣人的喝茶习惯;根据第⑥段“临涣人的眼底心中很简单,摄影者们看到的老茶馆老茶客老文化,只是临涣人的日常生活”“所谓的明清老街,所谓的古城文化与他们关系也不大”可概括为:临涣人对古城文化的态度。
故答案为: 临涣的悠久历史 临涣的生活习俗 临涣的文化及保护
22.ABC.正确。
D.错误。该句是为了体现临涣人处变不惊、淡然处世的生活态度,并不是“不思进取”。
故答案为:D
23.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要先解释词义,然后结合语境义理解。“大部分”指绝大多数,并不是全部。如果删去,就变成了“所有城墙仍然保存完好”,根据据句子“修建于战国末期的土筑古城垣,虽其中几段坍塌”可知这里的城墙是有坍塌的,删去“大部分”不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 大部分是指占了大多数的意思,起限制性作用,文中是指城墙大多数保存完好,但并非全部。如果去掉,是指城墙都保存完好,与事实不符,该词体现了表述语言的准确性。
24.【答案】例文:
我想要这样的生活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你视而不见;觥筹交错,案牍累累,你望而生厌;巍巍泰山,绵绵长城,你望而却步;独寻那阡陌交通,田园之乐。
透过宦海的沉浮,人间的俗恶,我从你一陶渊明的身上,读出了一种境界,那就是你超脱尘世的人生追求一一淡泊。
即使是“环堵萧然,不敝风日”,即使是“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又怎能纠结你的心灵 终究是过往烟云,“晏如也”。
是因为淡泊!
何谓淡泊 淡泊是你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逸;是朱熹“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品节详明德性坚定”的随和,亦是郑燮“难得糊涂”的豁达。
这样看来,淡泊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风,因为有淡泊的心态,所以无意花的容颜和芬芳,不惧树的挺拔、山的伟岸,故能生能消,能大能小,能强能弱;水,因为有淡泊的心态,故能容万物而心无万物,故遇礁更能卷起千堆雪,惊涛拍岸,一往无前;云,因为有一颗淡泊的心,所以能安于苍穹之下,随风做千万变化,不慕明月之华彩,不羡太阳之光芒,偶然倒影在水波的中心,转瞬间又消失了踪影……相随自然,不逼迫,不迷恋,不强求,不做非分的念想,这就是淡泊。
一个人若想从容处事,就必须以淡泊为伴。以淡泊的心态处世,我们才能倾听树间的鸟鸣,我们才能关注溪水淙淙;以淡然的心态对待生活,我们才能在心中开辟一方净土,保持清醒,自觉抵制花花世界中那些太多的诱惑。
然而,当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个商品经济时代里,被功利所包围的我们,人们忙忙碌碌,沉迷于欲望而不能自拔,进而丢失了自己。谁人又能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淡然
世上的诱惑有千千万万,但只要淡泊一切身外之物,就能取得好的成就,只因为心静。太过看重身外之物,只能徒增烦恼与羁绊。心灵最美之处,叫淡泊。有一种美丽不为金钱所动,不为物欲所扰,不为世俗所知,他来源于人的内心深处,是心灵最美光辉的闪现,这种美丽叫淡泊。
风流自赏,只容花鸟趋陪;真率谁知,合受烟霞供养;淡泊明志,方能忙世人之所闲。人世浮沉,繁华竞逐。万象纷纭以深深被浮华所附,我不愿累于这物欲横流的世界,我想要试着追寻我的宁静与淡泊,像陶渊明一样的生活。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1)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请以“我想……”为题,写一篇文章。审题可知,在人生成长的路上,我们总想有些东西快乐地陪伴着自己,让我们享受到生活的美好.…….此题重点突出你本来就没有的,你渴望拥有,此文还可以写成想象作文,想象你渴望拥有什么,为什么渴望拥有它,拥有了之后你想用它做什么,或者它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整篇文章可以以记叙文字为主,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在文章最后可以写一段议论抒情文字,写出所感所悟,升华一下文章的主旨。
(2)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请以“与感恩同行”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审题可知,做人要懂得感恩,感恩你的父母、老师、朋友等,回报帮助你、照顾你的人。这样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该题目很考验学生的语言提炼表达能力,学生在补充题目时可选取一些新颖简洁的词汇。在写作时,可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入手,降低写作时的难度,选材时避免选一些老生常谈的材料,尽可能新颖且贴近实际,如若引用旧材料也应注意从其他角度切入,做到旧材新用。
(2)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1 / 1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郧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2分,1—5题每小题3分,第6题7分)
1.(2023八上·张湾期中)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和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溃退(kuì) 要塞(sāi) 锐不可挡(dāng) 摧枯拉朽(xiǔ)
B.颁发(bān) 仲载(zhòng) 屏息敛声(píng) 如梦初醒(xǐng)
C.翘首(qiào) 镌刻(juān) 一丝不苟(gǒu) 眼花瞭乱(liáo)
D.畸形(jī) 蒙昧(mèi) 殚精竭虑(dān) 油光可鉴(jiàn)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要塞(sāi)——(sài)锐不可挡——锐不可当
B.仲载——仲裁 屏息敛声(píng)——(bǐng)
C.翘首(qiào)——(qiáo)眼花瞭乱——眼花缭乱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词注音。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2.(2023八上·张湾期中)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依次填入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盖天下美景而又着历史之厚重者,必为世人____,难以计数。其或为山水____,或为名胜倾心,或为登凌绝顶以舒心境,或为别离尘嚣以求静心,亦或为过江之鲫类儿。余常闻武当景色秀丽,风月无边,加之历史名胜古迹,其名气驾五岳之上,____与黄山比肩,底蕴与九华齐名,仙境与蓬莱并驾,奇险与华山同语,每及与此,砰然心动,向往之情____。
A.心驰神往 折服 隽秀 溢于言表
B.趋之若鹜 佩服 隽永 溢于言表
C.心驰神往 佩服 隽永 不言而喻
D.趋之若鹜 折服 隽秀 不言而喻
【答案】A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分析】 心驰神往: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一心向往。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根据“天下美景”的提示,选“心驰神往”恰当。“为”“折服”搭配,“隽秀”“黄山”搭配,“向往之情”“溢于言表”搭配。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3.(2023八上·张湾期中)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使我了解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
B.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注重积累,关系到能否提高写作水平。
C.为了避免不迟到,王小能同学提前设好闹钟,天蒙蒙亮就起床了。
D.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已经初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答案】B
【知识点】成分残缺;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 A.有误,成分残缺,可将“通过”或“使”删去;
B.正确;
C.有误,否定不当,可将“不迟到”的“不”删去;
D.有误,成分残缺,可在“对外开放”后面添加“的格局”。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运用。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4.(2023八上·张湾期中)将下面句子排序,使其连贯,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湖,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②这个人工湖来水90%源于汉江,10%来源于汉江支流——丹江。
③这个水库总面积846平方千米,被称为汉江的天然水位调节器,有“亚洲天池”之美誉。
④一期工程年均可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四省市的20多座城市调水95亿立方米,将有效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
⑤这个水源地的大坝加高后,总库容达到290.5亿立方米。
A.③①②④⑤ B.②①④⑤③ C.①③②⑤④ D.②③①⑤④
【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题介绍的是丹江口水库,①句作为首句。之后依次从水库面积,水源地、总库容三方面介绍: ③句“这个水库”在首句后,②句“人工湖来水90%源于汉江”紧承③句后,⑤句“这个水源地的大坝加高后”在②句后,④句作为总结句 。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5.(2023八上·张湾期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这篇小说记述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经历,以及在日本弃医从文,表现了藤野先生正直、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他的真挚的怀念,也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
B.《列夫·托尔斯泰》中,作者通过对列夫·托尔斯泰肖像的刻画,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列夫·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列夫·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C.《答谢中书书》这封书信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D.《黄鹤楼》描写了古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所见到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怀古思乡的思想感情。
【答案】A
【知识点】作品的综合评价;《朝花夕拾》
【解析】【分析】BCD.正确。
A.有误,《藤野先生》是散文,不是小说。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6.(2023八上·张湾期中)古诗文默写。
(1)   ,水中藻、荇交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夕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   ,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4)烈士暮年 ,   。(曹操《龟虽寿》)
(5)《钱塘湖春行》中用莺燕来展示初春一派生机勃勃景象的句子是:   ,   。
(6)《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水为我送行来表达对故乡不舍之情的诗句:   ,   。
(7)《野望》中运用典故追怀隐逸之士,极言苦闷惆怅之情的诗句:   ,   。
【答案】(1)庭下如积水空明
(2)沉鳞竞跃
(3)馨香盈怀袖
(4)壮心不已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庭 、 鳞 、 馨 、 薇
故答案为:⑴ 庭下如积水空明 ⑵ 沉鳞竞跃 ⑶ 馨香盈怀袖 ⑷ 壮心不已 ⑸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⑹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二、阅读理解(48分)
(2023八上·张湾期中)古诗阅读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行程和出行目的,写诗人一行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关慰问将士,关塞迢迢,山高路远,表达诗人内心的孤寂感。
B.颈联对偶,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一个“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一个“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之感,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的雄奇壮观的景象,又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C.尾联与首联呼应,诗人继续出使,到达目的地以后,从兵士那里得知都护正在边防前线准备战事,表达了诗人渴望奔赴沙场,为国杀敌立功的强烈愿望。
D.本诗记述了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既反映了边塞生活,也表达了诗人的孤寂、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升华后的慷慨悲壮之情。
8.谈谈颔联中的“征蓬” “归雁”两词有何妙处。
【答案】7.C
8.诗人以“蓬”、“雁”自比,(内容),既言事又写景,借景抒情,传达出内心漂泊无定的感受,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建功立业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诗歌意象。解答此题,要结合意象在现实生活中的特点,联系作者诗歌的情感,进行作答。
7.ABD.正确;
C.有误,尾联与首联呼应,写经过长途跋涉,诗人从侦察兵口中得知将军正在前线,诗人的情绪似乎也为前线大捷而鼓舞振奋。“表达了诗人渴望奔赴沙场,为国杀敌立功的强烈愿望”表述有误。
故答案为:C
8.本题赏析诗句。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意思是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抑郁和孤寂落寞。
故答案为:诗人以“蓬”、“雁”自比,(内容),既言事又写景,借景抒情,传达出内心漂泊无定的感受,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
(2023八上·张湾期中)文言文阅读
(甲)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三峡
徐霞客
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②,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③,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注释】①迳:流过。②离离蔚蔚:草木茂盛。③信宿:两晚
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非亭午夜分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
B.哀转久绝 泠泠不绝
C.至于夏水襄陵 既至欣然
D.春冬之时 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10.翻译下列语句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11.结合甲乙两文,找出一组意思相近的句子,归纳总结三峡的一个特点,思考文章为何突出这个特点?
12.甲乙两文中都运用了引用,作者在引用中的表达作用有何不同。
①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②宜都记曰:“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
【答案】9.B
10.①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②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
11.例: ①连绵(广度)陡峭(高度) 雄奇险拔 雄奇美
②素、绿、清、影 清荣峻茂 清幽秀丽 清秀美
③寒、肃、凄、哀 凄清悲凉 凄婉美
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与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作者领略美景的欣喜之情。
12.引用, 进一步描绘了猿猴啼鸣的凄异,衬托出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也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也凸显写了三峡的一种凄婉美。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与赞美之情。
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突出山的连绵高峻,雄奇险拔。写出了三峡的一种壮美,表达了作者见此胜景的欣喜之情。
【知识点】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有机的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者观点看法。组织答案必须有理有据,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甲文:
在三峡的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坡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从白帝城到江陵,中间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
江水继续向东流去,经过西陵峡。据《宜都记》记载:“从黄牛滩向东进入西陵界,到西陵峡的入口大约有一百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纡回。两岸高山重重叠叠,连绵不断,不是太阳当空,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万丈,壁上的石头的颜色和状态,有很多类似某种东西的形状。林木高而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猿猴啼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会使人害怕相劝告,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到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一到那里,感到特别高兴,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那层叠的山峰,秀美的山峰,奇特的结构,异常的形状,实在很难用话语来描摹。山林里的树木高密挺拔而且郁郁葱葱,又面对天空,又面对平地,空气清净,天色明亮,泉水清彻,草木茂盛,群鸟在自由自在欢快地飞翔。仰望俯看,应接不暇,流连忘返,好几天都忘了回去。眼前看到的和心里想的,从来没有这样痛快过。自己高兴能够这样欣赏美丽的景色,山水有灵,也一定会惊喜地感到有知己了。”
9.A.不同,如果/从。
B.相同,消失。
C.不同,和“于”组合,表示提起另外一件事/到。
D.不同,的/代词,这种情况。
故答案为:B
10.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中重点词语有:虽,即使;奔,飞奔的马。②中重点词语有:疾,快;戒,劝告。
故答案为: ①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②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都写三峡山高岭连的特点。作者为写水势,先写山势,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故答案为: ①连绵(广度)陡峭(高度) 雄奇险拔 雄奇美②素、绿、清、影 清荣峻茂 清幽秀丽 清秀美 ③寒、肃、凄、哀 凄清悲凉 凄婉美
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与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作者领略美景的欣喜之情。
12.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三峡》中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意思是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的特点,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悲凉萧瑟的气氛,烘托出人们哀伤的心境。[乙]文引用《宜都记》中的话“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了三峡景色之美。
故答案为: 引用, 进一步描绘了猿猴啼鸣的凄异,衬托出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也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也凸显写了三峡的一种凄婉美。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与赞美之情。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突出山的连绵高峻,雄奇险拔。写出了三峡的一种壮美,表达了作者见此胜景的欣喜之情。
(2023八上·张湾期中)名著阅读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给敌军俘获了。他又去打仗夺回来。结果真的夺了回来!虽然他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谦虚。他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他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他的妹妹很像他,个子高大,是个大脚女人。她领导红军作战——还亲自背伤员。他的妻子也是如此。”
他对有钱人的仇视,在中国是到处流传的——这似乎主要要回溯到他的红色游击队刚刚开始组成的年代,当时湖南苏区还没有处在共产党的全面控制之下。在何键“农民大屠杀”时期许多农民有亲友遭到牺牲,或者反动派在何键统治下夺回权力后,本人遭到地主的殴打和压迫,都抱着深仇大恨来投奔他。据说,如果他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着称。
有一次他带到了一个名叫波斯哈德瑞士传教士,军事法庭因他从事所谓间谍活动——大概不过是把红军动向的情报传给国民党当局,许多传教士都是这样做的——“判处”他监禁十八个月。他开始长征时,波斯哈德牧师的徒刑还没有满期,因此奉命跟着军队走,最后刑期满了以后才在途中释放,给旅费前往云南府。使得大多数人感到意外的是,波斯哈德牧师对他并没有讲什么坏话。相反,据说牧师说过,“如果农民都知道共产党是怎样的,没有人会逃走。”
当时正好中午要歇脚,我们决定到清凉宜人的溪水中洗个澡。我们下了水,躺在溪底一块长长的平石上,浅浅的凉水在我们身上潺潺流过。有几个农民过去,赶着一大群绵羊;头顶上蔚蓝色的天空晴朗无云。四周一片宁静、幽美,几百年来都是这样的,这种奇怪的晌午时分,只使人感到宁静、幽美和满足。
我忽然问李长林结过婚没有。“我结过婚了,”他慢慢地说。“我的妻子在南方被国民党杀死了。”
我开始有一点点懂得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这样长期地、这样毫不妥协地、这样不像中国人地进行战斗。我以后在路上还要从其他红军旅伴那里了解到更多这方面的情况。
13.选段中的“他”是贺龙,请你结合内容归纳“他”的特点。
14.斯诺在文中说“我开始有一点点懂得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这样长期地、这样毫不妥协地、这样不像中国人地进行战斗。”请你结合全书谈谈原因。
15.《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请你为它写段推介语。
【答案】13.强壮有力,性格急躁、谦虚、愿意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英勇善战、坚持原则、讲信誉。
14.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共产党人的坚强领导和坚强决心;老百姓的大力拥护和全力支持。
15.《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是公认的国际报告文学佳作。它以作者自己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用丰富的事实材料进行全面综合的报道,具有强烈的可读性和引人入胜的能力。它是一部忠于客观事实的综合报道,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书中充满激情的政论,它所特有的文学手法及由此产生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其畅销不衰。
【知识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综合评价;《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推荐语。“推荐语”属于评价类,对评价的对象要有所了解,评价中要突出其精神品质及影响,语言要生动,有情感色彩。推荐语的内容要写明三点,一是他做了什么事,二是他做的事有什么社会影响,三是他的行为表现了什么道德品质.而这些内容不是平实的交代,要用抒情情的语言表达,可用修饰手法,语言要精练。
1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概括分析能力。此题要结合选文中有关贺龙的几件事例来分析他的性格特点。通过选文可知贺龙不计较个人财物只喜欢马,他的马被敌军俘获了,贺龙又去打仗夺回来;贺龙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谦虚,他参加共产党后,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他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贺龙仇视有钱人,行军神出鬼没。
故答案为: 强壮有力,性格急躁、谦虚、愿意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英勇善战、坚持原则、讲信誉。
1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句分析理解能力。结合“我忽然问李长林结过婚没有。“我结过婚了,’他慢慢地说。‘我的妻子在南方被国民党杀死了””“她领导红军作战一一还亲自背伤员。他的妻子也是如此”等内容可知,“我开始有一点点懂得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这样长期地、这样毫不妥协地、这样不像中国人地进行战斗”,是因为中国老百姓被压迫,大多数是妻离子散,只有建立了属于人民的新政权才有希望。这是作者懂得的原因。
故答案为: 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共产党人的坚强领导和坚强决心;老百姓的大力拥护和全力支持。
15.本题考查推荐介绍。为《红星照耀中国》写推荐语即可,注意介绍该书的特点。可从书的内容,性质等方面介绍。
故答案为:《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是公认的国际报告文学佳作。它以作者自己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用丰富的事实材料进行全面综合的报道,具有强烈的可读性和引人入胜的能力。它是一部忠于客观事实的综合报道,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书中充满激情的政论,它所特有的文学手法及由此产生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其畅销不衰。
(2023八上·张湾期中)现代文阅读
一碗豆腐
翁衡临
①小时候家家都不富裕,有时几个月才能沾到一点荤。平时吃的菜都是自家菜园里种的蔬菜,青黄不接的时候,菜园里也无菜可摘,只能吃咸菜。此时的一碗豆腐,对我都有巨大的诱惑。走在村巷中,如果闻到哪家飘出豆腐的香味,我都迈不动双腿。即便不能尝一口,停下来闻一闻也是好的。
②彼时好似有个约定俗成的习惯,谁家做豆腐都会给左邻右舍或者关系好的人家送一碗,尤其是同宗同源的本族人,即便平时关系不好,也会让小孩子送去。也许一碗豆腐,便能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可有个身强力壮的大妈,总要无缘由地欺辱娇小的母亲,导致她们之间经常不说话。尽管过段时间母亲依然会尊称她嫂子,可她的善良和包容依然未能唤醒大妈的良心,大妈依然经常在母亲面前盛气凌人。然即便如此,每当煮了一锅豆腐,母亲仍会让我端一碗送去。有时我不肯,觉得大妈如此欺负母亲,为啥还要送豆腐给她。可母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人在做,天在看,别人怎么做管不了,我们做好自己就行。
③做豆腐,母亲是主角,我只能打打下手。磨豆腐的前一天,母亲会把黄豆在清水里泡好。磨豆腐时,母亲负责掌控磨盘和舀倒豆子,我协助推拉磨。磨分两部分,上半部是磨石,可以360度自由旋转;下半部是磨盘,除了也有一块与磨石相同大小的圆形磨石,磨盘周围还有一圈带有槽穴的底座,相当于磨盘又由两部分组成。上下两块圆形磨石均刻有深深的凿沟,彼此摩擦的时候豆浆便汩汩流出。我站在母亲的右手边,与她成九十度角,跟随母亲的节奏协助拉动上面的磨石。
④一开始我总拉不好,老是跟不上母亲的节奏。不但没能让母亲省力,反倒给母亲帮了倒忙。可母亲没有责怪我,总是耐心地教我,最后终于做到协调一致。拉磨虽说辛苦,但也很好玩,所以每次磨豆腐的时候,我都主动请缨协助拉磨。拉一两圈磨,母亲放一小勺黄豆,不放黄豆时,母亲的左手也不闲着,而是将跑到石磨上的黄豆抹到磨盘里。黄豆在母亲和我的共同努力下,渐渐变成生豆浆。
⑤生豆浆还需倒入大锅里煮熟后才能吃,也叫煮豆腐。煮豆腐的火候我把握不准,偶尔帮助烧烧火,母亲都嫌我多余。我多半站在旁边看母亲忙碌,却不肯离开,因为渐渐从锅里飘出的豆花香实在诱人,恨不得立即盛上一碗,坐在小凳子上狼吞虎咽起来。
⑥豆腐不仅好闻,好吃,也好看。“剁作银条垂缕骨,划为玉段载脂肥。”“漉珠磨雪湿霏霏,炸作琼浆起素衣。出匣宁愁方璧碎,忧羹常见白云飞。”“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退尽见精华。旋转磨上流琼液,煮月铛中滚雪花”,刚出锅的豆腐雪白香嫩,无论是放点酱油还是白糖,只要稍微搅拌一下,我便能轻而易举地吃完一碗。当年生活贫寒,几乎没什么零食,一碗豆腐便可解几天的馋。
⑦真是人间美味呀!
16.本文围绕“豆腐”主要写了哪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7.第④段写道:“母亲的左手也不闲着,而是将跑到石磨上的黄豆抹到磨盘里。”结合选文说说为什么“抹”字用得好?
18.第①段:“小时候家家都不富裕,有时几个月才能沾到一点荤。平时吃的菜都是自家菜园里种的蔬菜,青黄不接的时候,菜园里也无菜可摘,只能吃咸菜。”请分析开头这两句话的作用。
19.第⑦段:“真是人间美味呀!”请你分析结尾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身强力壮的大妈,总要无缘由地欺辱娇小的母亲,导致她们之间经常不说话”这一句写了一位总在母亲面前盛气凌人的大妈,哪怕是给她端了豆腐也是如此,作者写她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对大妈的厌恶之情。
B.第③段“磨豆腐时,母亲负责掌控磨盘和舀倒豆子,我协助推拉磨”这一句中运用“掌控”“协助”二词,说明做豆腐母亲才是主角,我只是打下手的,我是见证者和感受着。
C.第⑤段“偶尔帮助烧烧火,母亲都嫌我多余”这一句写母亲连烧火都嫌弃我,是因为煮豆腐的火候我把握不准,很容易把千辛万苦磨出来的生豆浆煮坏了。
D.第⑥段中引用多句诗句,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刚出锅豆腐雪白香嫩的特点,从而体现了母亲做出来的豆腐不仅好闻,好吃,也好看。
【答案】16.母亲执意要给大妈送豆腐。我和母亲磨豆腐。我帮母亲煮豆腐。
17.“抹”是轻轻地拭撵,这个动作描写细腻刻画了母亲将跑到石磨上的黄豆轻轻地拭撵到磨盘里,体现了母亲的细心、耐心、节俭,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理解、敬佩之情。
18.此句写了家家都不富裕,沾荤少,有时连青菜都没吃的,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家家都很贫困,衬托了豆腐的美味,引出后文关于豆腐的故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与结尾处“贫寒”形成呼应。
19.直抒胸臆,首先直接赞美豆腐的香甜美味可口,也是对母亲的尽心付出的赞美,也是对邻里和谐美好关系的赞美,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总结全文,意味深长。
20.A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小说;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4)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可有个身强力壮的大妈,总要无缘由地欺辱娇小的母亲,导致她们之间经常不说话。尽管过段时间母亲依然会尊称她嫂子,可她的善良和包容依然未能唤醒大妈的良心,大妈依然经常在母亲面前盛气凌人。然即便如此,每当煮了一锅豆腐,母亲仍会让我端一碗送去。有时我不肯,觉得大妈如此欺负母亲,为啥还要送豆腐给她。可母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人在做,天在看,别人怎么做管不了,我们做好自己就行”“做豆腐,母亲是主角,我只能打打下手”“一开始我总拉不好,老是跟不上母亲的节奏。不但没能让母亲省力,反倒给母亲帮了倒忙。可母亲没有责怪我,总是耐心地教我,最后终于做到协调一致。拉磨虽说辛苦,但也很好玩,所以每次磨豆腐的时候,我都主动请缨协助拉磨”“生豆浆还需倒入大锅里煮熟后才能吃,也叫煮豆腐。煮豆腐的火候我把握不准,偶尔帮助烧烧火,母亲都嫌我多余。我多半站在旁边看母亲忙碌,却不肯离开,因为渐渐从锅里飘出的豆花香实在诱人,恨不得立即盛上一碗,坐在小凳子上狼吞虎咽起来”,可概括。
故答案为: 母亲执意要给大妈送豆腐。我和母亲磨豆腐。我帮母亲煮豆腐。
17.本题考查词语的作用。根据上文“拉一两圈磨,母亲放一小勺黄豆”和下文“黄豆在母亲和我的共同努力下,渐渐变成生豆浆”可知,“母亲的左手也不闲着,而是将跑到石磨上的黄豆抹到磨盘里”一句中的“抹”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用左手把跑到石磨上的黄豆轻柔地拂拭进磨盘里的情形,表现了母亲动作的轻巧和做事的细心。
故答案为:“抹”是轻轻地拭撵,这个动作描写细腻刻画了母亲将跑到石磨上的黄豆轻轻地拭撵到磨盘里,体现了母亲的细心、耐心、节俭,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理解、敬佩之情。
18.本题考查写作方法及作用。根据下文“此时的一碗豆腐,对我都有巨大的诱惑。走在村巷中,如果闻到哪家飘出豆腐的香味,我都迈不动双腿。即便不能尝一口,停下来闻一闻也是好的”可知,“小时候家家都不富裕,有时几个月才能沾到一点荤。平时吃的菜都是自家菜园里种的蔬菜,青黄不接的时候,菜园里也无菜可摘,只能吃咸菜”一句描写了“我”小时候家家贫穷、物质缺乏的情形,运用衬托的写作方法,突出了豆腐的美味,突出了“我”对豆腐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此句写了家家都不富裕,沾荤少,有时连青菜都没吃的,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家家都很贫困,衬托了豆腐的美味,引出后文关于豆腐的故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与结尾处“贫寒”形成呼应。
19.本题考查结尾的作用。本文以“豆腐”为线索,回忆了“我”小时候给大妈送豆腐、帮母亲拉磨磨豆腐、看母亲煮豆腐、吃豆腐等事情,表现了“我”对豆腐的喜爱和对童年时光的留恋之情。根据本文内容可知,“真是人间美味呀”这句话突出了“我”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我”对童年时光的留恋之情;结构上,照应开头,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故答案为: 直抒胸臆,首先直接赞美豆腐的香甜美味可口,也是对母亲的尽心付出的赞美,也是对邻里和谐美好关系的赞美,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总结全文,意味深长。
20.BCD.正确。
A.有误,根据“有时我不肯,觉得大妈如此欺负母亲,为啥还要送豆腐给她。可母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人在做,天在看,别人怎么做管不了,我们做好自己就行”可知,第②段中“身强力壮的大妈,总要无缘由地欺辱娇小的母亲,导致她们之间经常不说话”这一句写了一位总在母亲面前盛气凌人的大妈,哪怕是给她端了豆腐也是如此,作者写她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母亲宽以待人的美德。
故答案为:A
(2023八上·张湾期中)现代文阅读
有座古城叫临涣
王利雪
①临涣火了,但临涣还是临涣,从前世到今生。
②从古代帝王更迭频繁到今日的平静生活,几千年过去了,临涣几易归属,几易版图的大小,经历过战争又终归于平静,但临涣还是临涣,临涣的街道上还有“铚城”的招牌,还在书写着历史的名片。曾经的王侯将相已经淹没在历史风尘里,曾经的无数历史名镇已变成中国两万个小城镇中毫不起眼的一个,但临涣还是独一无二的临涣。它孕育了历史上的多位文化名人,辅佐秦穆公称霸的蹇叔,“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还有嵇含、桓伊等人。几千年过去了,繁荣与衰败,几经变迁,曾经的古森林变桑田,多少房屋出现在这片土地上,又被风雨摧打推倒重建。时光是一条无声的河流,不动声色地淹没了无数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出生、在这片土地上行走的人,无人记得他们是谁。修建于战国末期的土筑古城垣,虽其中几段坍塌,但是城墙大部分仍然保存完好,苍松翠柏将历史延续。
③时代变迁,陆地交通便捷,取代了水路交通,临涣水码头早已失去了历史功能,但是依水而居的临涣人延续了喝茶的习惯,保存了自己的百年老字号,并将棒棒茶文化发扬光大,在北京的大碗茶、广东的早茶、福建的功夫茶、成都茶铺之外,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成为知名的淮北古茶镇。关于临涣的文字,越写越多;关于临涣的照片,越拍越美,关于临涣的评价,越来越高。
④临涣人沿袭了东晋人的旷达闲适淳厚之风,仍然安安稳稳地过自己的生活。茶馆老板一如既往地热情待客,泡茶,续水,上点心,茶客们气定神闲地喝茶,下棋,打牌,聊天,听评书,听大鼓。不骄不躁,不紧不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就像那获得了无数奖的老茶模,仍在喝五毛钱或一块钱一壶的棒棒茶,与人聊天打牌,然后骑着三轮车回家吃饭睡觉再接着来喝茶,云淡风清,像那些奖从未获过一样;女老板年过五十,仍然很上境,烧茶冲茶的照片多次获奖,谈起获的大奖,十分淡然,仿佛获奖就是冲一壶棒棒茶这么简单。
⑤这就是临涣人,处变不惊的古城人,被茶水浇灌被茶香浸染的古城人,多大的困难都能咬牙扛起,多大的荣耀都能淡然放下。无论明天怎样,今天依然喝着一元一壶的棒棒茶,吃着一块钱一个的马蹄烧饼,偶尔喝上一碗羊肉汤,用水烙馍卷上一盘焙乳肉,喝粥时配上百年老字号的酱菜,嘴角就是满满的笑意,而日子就是这样简单。
⑥临涣人的眼底心中很简单,摄影者们看到的老茶馆老茶客老文化,只是临涣人的日常生活;原来临涣大街小巷遍布二十多家茶馆,有一些随着老房子拆掉,茶馆也不复存,如今只剩九家。摄影者们看到的低矮青砖粉墙老屋,明清时风格,置重梁项住厚瓦,设飞椽为顶梁分力,临涣人看到的是破旧低矮阴暗,当生活需要高大明亮的新楼时,没有犹豫也就把老房子拆了,所谓的明清老街,所谓的古城文化与他们关系也不大;摄影者眼中的三千年古城墙几段坍塌,荒凉破败,坟头密集,当地政府与居民对这一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力度,与另一个千年土筑山西平遥古城墙相比,无法相提并论,可是家中有人去世,他们仍然在土城墙上挖坑埋葬,理所当然。文化就是一碗老茶,文化就是一间老旧的房子,文化就是一堆土可以死后长眠,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本色吧。
⑦ 秋日的夜色带着沁骨的凉意,晚上十点,小镇的灯火渐渐稀落,几条主街道卸去了一天的忙碌与热闹,十分静谧,属于古城人的安稳幸福在深夜的梦中沉淀。
21.阅读文章主体部分,你认为文章从哪三个方面来介绍临涣?
22.根据文本内容,选出下列批注不正确的一项(  )
A.曾经的王侯将相已经淹没在历史风尘里,曾经的无数历史名镇已变成中国两万个小城镇中毫不起眼的一个,但临涣还是独一无二的临涣:无论历史如何发展,临涣都保持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B.时光是一条无声的河流,不动声色地淹没了无数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出生、在这片土地上行走的人,无人记得他们是谁: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社会依然要延续发展。
C.时代变迁,陆地交通便捷,取代了水路交通,临涣水码头早已失去了历史功能: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城镇功能的变化。
D.临涣人沿袭了东晋人的旷达闲适淳厚之风,仍然安安稳稳地过自己的生活:临涣人不思进取,随遇而安,喜欢过自己安稳的生活。
23.第②段中“城墙大部分仍然保存完好”中“大部分”为什么不能去掉?谈谈你的理由。
【答案】21.临涣的悠久历史 临涣的生活习俗 临涣的文化及保护
22.D
23.大部分是指占了大多数的意思,起限制性作用,文中是指城墙大多数保存完好,但并非全部。如果去掉,是指城墙都保存完好,与事实不符,该词体现了表述语言的准确性。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词语的作用。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有四种:(1)精确性作用。(2)形象性作用。 (3)情感性作用。(4)结构性作用。解答时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语境作出分析。
2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结合相关句段概括。文章可以分为①/②/③④⑤/⑥/⑦。根据第②段内容可概括为:临涣的历史变迁及历史人物;根据第③~ ⑤段“但是依水而居的临涣人延续了喝茶的习惯”可概括为:临涣人的喝茶习惯;根据第⑥段“临涣人的眼底心中很简单,摄影者们看到的老茶馆老茶客老文化,只是临涣人的日常生活”“所谓的明清老街,所谓的古城文化与他们关系也不大”可概括为:临涣人对古城文化的态度。
故答案为: 临涣的悠久历史 临涣的生活习俗 临涣的文化及保护
22.ABC.正确。
D.错误。该句是为了体现临涣人处变不惊、淡然处世的生活态度,并不是“不思进取”。
故答案为:D
23.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要先解释词义,然后结合语境义理解。“大部分”指绝大多数,并不是全部。如果删去,就变成了“所有城墙仍然保存完好”,根据据句子“修建于战国末期的土筑古城垣,虽其中几段坍塌”可知这里的城墙是有坍塌的,删去“大部分”不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 大部分是指占了大多数的意思,起限制性作用,文中是指城墙大多数保存完好,但并非全部。如果去掉,是指城墙都保存完好,与事实不符,该词体现了表述语言的准确性。
三、作文(50分)
24.(2023八上·张湾期中)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我想去看看海鸥,想看它在壮阔的大海上翱翔;我想去插插秧,想体验劳动的艰辛;我想去打打球,想释放我青春的活力。其实在人生成长的路上,总想有些东西快乐地陪伴着你,让你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请以“我想 ”为题,写一篇文章。
2)请以“与感恩同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题目一的请补充题目后作文;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可以记叙经历,也可以发表议论,抒发感情;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我想要这样的生活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你视而不见;觥筹交错,案牍累累,你望而生厌;巍巍泰山,绵绵长城,你望而却步;独寻那阡陌交通,田园之乐。
透过宦海的沉浮,人间的俗恶,我从你一陶渊明的身上,读出了一种境界,那就是你超脱尘世的人生追求一一淡泊。
即使是“环堵萧然,不敝风日”,即使是“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又怎能纠结你的心灵 终究是过往烟云,“晏如也”。
是因为淡泊!
何谓淡泊 淡泊是你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逸;是朱熹“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品节详明德性坚定”的随和,亦是郑燮“难得糊涂”的豁达。
这样看来,淡泊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风,因为有淡泊的心态,所以无意花的容颜和芬芳,不惧树的挺拔、山的伟岸,故能生能消,能大能小,能强能弱;水,因为有淡泊的心态,故能容万物而心无万物,故遇礁更能卷起千堆雪,惊涛拍岸,一往无前;云,因为有一颗淡泊的心,所以能安于苍穹之下,随风做千万变化,不慕明月之华彩,不羡太阳之光芒,偶然倒影在水波的中心,转瞬间又消失了踪影……相随自然,不逼迫,不迷恋,不强求,不做非分的念想,这就是淡泊。
一个人若想从容处事,就必须以淡泊为伴。以淡泊的心态处世,我们才能倾听树间的鸟鸣,我们才能关注溪水淙淙;以淡然的心态对待生活,我们才能在心中开辟一方净土,保持清醒,自觉抵制花花世界中那些太多的诱惑。
然而,当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个商品经济时代里,被功利所包围的我们,人们忙忙碌碌,沉迷于欲望而不能自拔,进而丢失了自己。谁人又能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淡然
世上的诱惑有千千万万,但只要淡泊一切身外之物,就能取得好的成就,只因为心静。太过看重身外之物,只能徒增烦恼与羁绊。心灵最美之处,叫淡泊。有一种美丽不为金钱所动,不为物欲所扰,不为世俗所知,他来源于人的内心深处,是心灵最美光辉的闪现,这种美丽叫淡泊。
风流自赏,只容花鸟趋陪;真率谁知,合受烟霞供养;淡泊明志,方能忙世人之所闲。人世浮沉,繁华竞逐。万象纷纭以深深被浮华所附,我不愿累于这物欲横流的世界,我想要试着追寻我的宁静与淡泊,像陶渊明一样的生活。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1)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请以“我想……”为题,写一篇文章。审题可知,在人生成长的路上,我们总想有些东西快乐地陪伴着自己,让我们享受到生活的美好.…….此题重点突出你本来就没有的,你渴望拥有,此文还可以写成想象作文,想象你渴望拥有什么,为什么渴望拥有它,拥有了之后你想用它做什么,或者它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整篇文章可以以记叙文字为主,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在文章最后可以写一段议论抒情文字,写出所感所悟,升华一下文章的主旨。
(2)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请以“与感恩同行”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审题可知,做人要懂得感恩,感恩你的父母、老师、朋友等,回报帮助你、照顾你的人。这样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该题目很考验学生的语言提炼表达能力,学生在补充题目时可选取一些新颖简洁的词汇。在写作时,可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入手,降低写作时的难度,选材时避免选一些老生常谈的材料,尽可能新颖且贴近实际,如若引用旧材料也应注意从其他角度切入,做到旧材新用。
(2)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