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阅读理解过关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阅读理解过关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单元阅读理解过关练习-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阅读题。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搬箭的五百个军事已经等在江边了。每条船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大吃一惊,长叹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草船借箭”的故事出自长篇小说( )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2.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通过诸葛亮的“笑”和语言,可以感受到( )
A.诸葛亮自高自大,不把曹操放在眼里。
B.诸葛亮了解曹操的性格特点,所以胸有成竹、泰然自若。
C.诸葛亮怕完不成造箭任务,所以借酒消愁,强颜欢笑。
3.“诸葛亮先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后来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诸葛亮这样做的原因是( )
A.防止军士们被箭射到。
B.江中浪大,这样便于船在江中停住受箭 。
C.使船两面受箭,而且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调头时间。
4.“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只是点明当时的天气情况,没有特殊作用。
B.大雾漫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出兵,只得射箭,这是成功借箭的重要条件。所以环境描写为下文做好了铺垫。
C.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大雾天气,使借箭妙计得以实施。
5.曹操下令“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这表现了他( )的性格特点。
A.胆小怕事 B.谨慎多疑 C.足智多谋
6.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①他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 )
②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可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
③他洞察人心,知道鲁肃忠厚诚信向他借船没事,曹操生性多疑。( )
④诸葛亮能掐会算,因为他是神仙。( )
课内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像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这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原来那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 ,劲儿先就自泄了一半。那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楸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1.本文选自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 》,作者是 。还有三部分别是《 》《 》和《 》。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选段段的情节。
3.第一自然段中描写了老虎一扑,一掀,一剪,表现了老虎 的特点,武松对付老虎这三招的动作都是 ,这样的好处是
,这表现了武松 的特点。
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修辞手法。
课内语段精读。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甲]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乙]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1.把下列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瞑目 所在 石碣
石碑 闭上眼睛 地方
2.选一选,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甲]句: [乙]句
3.这一段文字表现了石猴怎样的性格特点?
阅读《西游记》选段,完成练习。
好妖精,按落阴云,在那前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个老妇人,年满八旬,手拄竹杖,一步一声的哭着走来。八戒见了,大惊道:“师父!不好了!那妈妈儿来寻人了!”唐僧道:“寻甚人?”八戒道:“师兄打杀的,定是他女儿。这个定是他娘寻将来了。”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说!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等老孙去看来。”好行者,拽开步,走近前观看,那怪物:
假变一婆婆,两鬓如冰雪。弱体瘦伶仃,脸如枯菜叶。颧骨望上翘,嘴唇往下别。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见,惊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十分疼痛难忍,滚将来哀告道:“师父莫念了!有甚话说了罢!”
(有删节)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断乎
2.短文选自《西游记》中的哪个故事片段?( )
A.奇缘女儿国
B.三打白骨精
C.大战黄袍怪
3.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 描写,“怪物”这样做的目的是 。
4.读了短文后,你认为唐僧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樱桃情
①在乡下外婆家,我无忧无虑地度过了童年。就在那段难忘的日子里,我与樱桃树结下了不解之缘。岁月随风飘逝,然而那树、那人依然令我醉心回首。
②外婆家门前有三棵樱桃树,树干粗细比碗口小一点,一身粗皮很难看。每当早春时节,光秃秃的枝条上便长出一点点芽苞来。不几天,那些芽芭便绽开一部分,长成了嫩嫩的叶子。又仿佛是一夜之间,剩下的那部分芽苞便成了白色的小花,点缀在枝头。
③这时候,我那被关闭了一冬的心便开始萌动,继而雀跃起来。我开始围着那棵樱桃树转呀转,外婆则总是将一只脚放在门上,侍着门框慈爱地望着我。
④有一天,我在树下发现了一片花,我知道,要开始结樱桃了。于是我开始抱着树干拼命地摇,看着那花瓣飘落下来,我更得意忘形了。那时候,只是出于一种想吃樱桃的急切心情,现在想起来,那满天飞花乱坠的情景实在美丽。
⑤外婆可不依,一发现我摇树,就捡一根棍子开始追我,她踮着一双小脚当然是跑不过我的。我也有不注意被抓住的时候,她凶神恶煞般地扬起手,却总是轻轻地将手放在我的头上,轻轻地说:“你不想吃樱桃啦?”我总是满不在乎地说:“咋不想呢?我把花摇落了就会快点结呀!"外婆无可奈何,摇摇头,笑了。
⑥从樱桃只有一丁点儿大到樱桃成熟,我每天都要去摘几颗。开始,外婆总是不许,我只得偷偷摘。渐渐地,外婆也就不管了,随便我怎样想方设法地摘樱桃。外婆还是倚着门,一只脚放在门上,微笑着望着我。
⑦暮春时节,樱桃真正成熟的时候到了,可是,那剩下来的红透的樱桃尽管随着枝条,在风中摇曳,我却只能望而兴叹。这时候,外婆一边搬来椅子,一边唠叨:“这回好,剩下的全归我啦!”然后将椅子放在树下,颤巍巍地爬上椅子,踮着脚,将身子伏在树干上,费劲地将有樱桃的枝条拉近,将樱桃小心翼翼地摘下放在身前的口袋里。当外婆从椅子上下来后,却将樱桃全部给我。偶尔,她也会摘下一颗轻轻地放在嘴里,眯着眼一吮一吮的,似乎在细细品味……
⑧时光一去不复返。每当我想起童年,就想起那几林樱桃树,想起外婆……
1.阅读第④自然段,那满天飞花乱坠的情景是怎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下。
2.从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婆非常疼爱“我”?
3.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外婆对“我”的 ,以及“我”对外婆的 之情。
快乐阅读。
徐庶走马荐诸葛
徐庶,字元直。他化名单福,投奔刘备。刘备非常高兴,拜他为军师。徐庶几番设计,带助刘备大败曹军。败军回许昌,曹操大为吃惊,问左右“不知何人为刘备出谋划策?”谋士程昱答道:“此人非单福,他是颍川的徐庶。丞相若用此人,召来不难。”便献上一计,曹操按程昱说的,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又让人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一封信,让他速来许昌相见,以救母命。
徐庶是个孝子,他幼年丧父,弟弟徐康不久前也死了,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无人照顾。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情况告诉刘备,请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刘备闻言大哭,二人相对而泣,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第二日刘备设筵为徐庶送行。
刘备、徐庶骑着马出了城,至长亭,下马相辞。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请您不要再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刘备拉着徐庶的手:“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说罢,泪如雨下。徐庶挥泪告别,刘备骑马立于林畔,目送徐庶。看着看着,目光被一片树林挡住,“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他几眼!”刘备以鞭指道。
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刘备喜出望外:“莫非先生改主意了?”徐庶勒马对刘备说:“我因心绪如麻,忘了一件大事。有一位奇士,就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您何不把他请来,此人必有大用,”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人物——诸葛亮。徐庶详细介绍了诸葛亮的才德,建议刘备亲往隆中相请。刘备欣然接受。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喜出望外:
(2)鼎鼎有名:
2.短文出自古典名著《 》,另外三部古典名著分别是《 》《 》《 》。这本书的作者是 ,有许多成语都出自这本书,请写出三个: 、 、 。再写两个出自这本书的歇后语: 、 。
3.第3自然段中,刘备送徐庶出城的情节,表现了两人间 之情。
4.故事中的几个人物,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5.对于曹操“挟母以令徐庶”的做法,有人觉得兵不厌诈,可取;有人认为不择手段,不可取。你认为呢?请表明你的观点,并写出理由。
第2单元阅读理解过关练习-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阅读题。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搬箭的五百个军事已经等在江边了。每条船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大吃一惊,长叹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草船借箭”的故事出自长篇小说( )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2.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通过诸葛亮的“笑”和语言,可以感受到( )
A.诸葛亮自高自大,不把曹操放在眼里。
B.诸葛亮了解曹操的性格特点,所以胸有成竹、泰然自若。
C.诸葛亮怕完不成造箭任务,所以借酒消愁,强颜欢笑。
3.“诸葛亮先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后来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诸葛亮这样做的原因是( )
A.防止军士们被箭射到。
B.江中浪大,这样便于船在江中停住受箭 。
C.使船两面受箭,而且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调头时间。
4.“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只是点明当时的天气情况,没有特殊作用。
B.大雾漫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出兵,只得射箭,这是成功借箭的重要条件。所以环境描写为下文做好了铺垫。
C.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大雾天气,使借箭妙计得以实施。
5.曹操下令“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这表现了他( )的性格特点。
A.胆小怕事 B.谨慎多疑 C.足智多谋
6.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①他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 )
②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可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
③他洞察人心,知道鲁肃忠厚诚信向他借船没事,曹操生性多疑。( )
④诸葛亮能掐会算,因为他是神仙。( )
【答案】1.C 2.B 3.C 4.A 5.B 6. √ √ √ ×
课内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像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这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原来那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 ,劲儿先就自泄了一半。那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楸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1.本文选自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 》,作者是 。还有三部分别是《 》《 》和《 》。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选段段的情节。
3.第一自然段中描写了老虎一扑,一掀,一剪,表现了老虎 的特点,武松对付老虎这三招的动作都是 ,这样的好处是
,这表现了武松 的特点。
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修辞手法。
【答案】1. 水浒传 施耐庵 西游记 三国演义 红楼梦 2.景阳冈武松打虎(或“武松打虎”) 3. 凶猛 闪 消耗老虎的体力 机智和勇武 4.比喻 夸张
课内语段精读。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甲]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乙]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1.把下列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瞑目 所在 石碣
石碑 闭上眼睛 地方
2.选一选,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甲]句: [乙]句
3.这一段文字表现了石猴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1. 2. B A 3.这一段写出了石猴机智、灵巧、敏捷、勇敢的特点。
阅读《西游记》选段,完成练习。
好妖精,按落阴云,在那前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个老妇人,年满八旬,手拄竹杖,一步一声的哭着走来。八戒见了,大惊道:“师父!不好了!那妈妈儿来寻人了!”唐僧道:“寻甚人?”八戒道:“师兄打杀的,定是他女儿。这个定是他娘寻将来了。”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说!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等老孙去看来。”好行者,拽开步,走近前观看,那怪物:
假变一婆婆,两鬓如冰雪。弱体瘦伶仃,脸如枯菜叶。颧骨望上翘,嘴唇往下别。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见,惊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十分疼痛难忍,滚将来哀告道:“师父莫念了!有甚话说了罢!”
(有删节)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断乎
2.短文选自《西游记》中的哪个故事片段?( )
A.奇缘女儿国
B.三打白骨精
C.大战黄袍怪
3.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 描写,“怪物”这样做的目的是 。
4.读了短文后,你认为唐僧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一定 2.B 3. 外貌 迷惑唐僧师徒 4.示例:唐僧是一个心地善良,但有些愚钝固执、偏听偏信的人。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樱桃情
①在乡下外婆家,我无忧无虑地度过了童年。就在那段难忘的日子里,我与樱桃树结下了不解之缘。岁月随风飘逝,然而那树、那人依然令我醉心回首。
②外婆家门前有三棵樱桃树,树干粗细比碗口小一点,一身粗皮很难看。每当早春时节,光秃秃的枝条上便长出一点点芽苞来。不几天,那些芽芭便绽开一部分,长成了嫩嫩的叶子。又仿佛是一夜之间,剩下的那部分芽苞便成了白色的小花,点缀在枝头。
③这时候,我那被关闭了一冬的心便开始萌动,继而雀跃起来。我开始围着那棵樱桃树转呀转,外婆则总是将一只脚放在门上,侍着门框慈爱地望着我。
④有一天,我在树下发现了一片花,我知道,要开始结樱桃了。于是我开始抱着树干拼命地摇,看着那花瓣飘落下来,我更得意忘形了。那时候,只是出于一种想吃樱桃的急切心情,现在想起来,那满天飞花乱坠的情景实在美丽。
⑤外婆可不依,一发现我摇树,就捡一根棍子开始追我,她踮着一双小脚当然是跑不过我的。我也有不注意被抓住的时候,她凶神恶煞般地扬起手,却总是轻轻地将手放在我的头上,轻轻地说:“你不想吃樱桃啦?”我总是满不在乎地说:“咋不想呢?我把花摇落了就会快点结呀!"外婆无可奈何,摇摇头,笑了。
⑥从樱桃只有一丁点儿大到樱桃成熟,我每天都要去摘几颗。开始,外婆总是不许,我只得偷偷摘。渐渐地,外婆也就不管了,随便我怎样想方设法地摘樱桃。外婆还是倚着门,一只脚放在门上,微笑着望着我。
⑦暮春时节,樱桃真正成熟的时候到了,可是,那剩下来的红透的樱桃尽管随着枝条,在风中摇曳,我却只能望而兴叹。这时候,外婆一边搬来椅子,一边唠叨:“这回好,剩下的全归我啦!”然后将椅子放在树下,颤巍巍地爬上椅子,踮着脚,将身子伏在树干上,费劲地将有樱桃的枝条拉近,将樱桃小心翼翼地摘下放在身前的口袋里。当外婆从椅子上下来后,却将樱桃全部给我。偶尔,她也会摘下一颗轻轻地放在嘴里,眯着眼一吮一吮的,似乎在细细品味……
⑧时光一去不复返。每当我想起童年,就想起那几林樱桃树,想起外婆……
1.阅读第④自然段,那满天飞花乱坠的情景是怎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下。
2.从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婆非常疼爱“我”?
3.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外婆对“我”的 ,以及“我”对外婆的 之情。
【答案】1.对挂在枝头的樱桃无可奈何。 2.她凶神恶煞般地扬起手,却总是轻轻地将手放在我的头上 3. 疼爱 怀念
快乐阅读。
徐庶走马荐诸葛
徐庶,字元直。他化名单福,投奔刘备。刘备非常高兴,拜他为军师。徐庶几番设计,带助刘备大败曹军。败军回许昌,曹操大为吃惊,问左右“不知何人为刘备出谋划策?”谋士程昱答道:“此人非单福,他是颍川的徐庶。丞相若用此人,召来不难。”便献上一计,曹操按程昱说的,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又让人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一封信,让他速来许昌相见,以救母命。
徐庶是个孝子,他幼年丧父,弟弟徐康不久前也死了,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无人照顾。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情况告诉刘备,请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刘备闻言大哭,二人相对而泣,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第二日刘备设筵为徐庶送行。
刘备、徐庶骑着马出了城,至长亭,下马相辞。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请您不要再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刘备拉着徐庶的手:“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说罢,泪如雨下。徐庶挥泪告别,刘备骑马立于林畔,目送徐庶。看着看着,目光被一片树林挡住,“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他几眼!”刘备以鞭指道。
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刘备喜出望外:“莫非先生改主意了?”徐庶勒马对刘备说:“我因心绪如麻,忘了一件大事。有一位奇士,就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您何不把他请来,此人必有大用,”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人物——诸葛亮。徐庶详细介绍了诸葛亮的才德,建议刘备亲往隆中相请。刘备欣然接受。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喜出望外:
(2)鼎鼎有名:
2.短文出自古典名著《 》,另外三部古典名著分别是《 》《 》《 》。这本书的作者是 ,有许多成语都出自这本书,请写出三个: 、 、 。再写两个出自这本书的歇后语: 、 。
3.第3自然段中,刘备送徐庶出城的情节,表现了两人间 之情。
4.故事中的几个人物,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5.对于曹操“挟母以令徐庶”的做法,有人觉得兵不厌诈,可取;有人认为不择手段,不可取。你认为呢?请表明你的观点,并写出理由。
【答案】1. 形容刘备没想到徐庶会回来而大为高兴。 形容诸葛亮非常有名。 2. 三国演义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罗贯中 望梅止渴 乐不思蜀 桃园结义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3.依依惜别 4.徐庶。因为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情况告诉刘备,请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从这类看出他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 5.不可取,因为曹操的手段不够光明磊落,胜之不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