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三暑假衔接课】07文言虚词(之、乎、者、也、焉、何)(教师版+学生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高三暑假衔接课】07文言虚词(之、乎、者、也、焉、何)(教师版+学生版)

资源简介

一墨小精灵文化大讲堂
语文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年 级:高三 课 时 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语文 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 C文言虚词(之、乎) C文言文虚词(者、也) C文言虚词(焉、何)
授课日期及时段 ××年××月××日 ××:××——××:××
教学内容
一、专题知识梳理 知识点1:“之”的用法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2、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4、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5、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不需翻译。如:   “顷之,烟炎张天。” (《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毛遂自荐》) (三)用做动词,表示“去”“到”。 【特别提醒】这是“之”用做实词的用法,考试中也会涉及,所以在这里一并介绍。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鸿门宴》)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知识点2:“乎”的用法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鸿门宴》)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那齐国也就差不多治理好了吧”)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本句倒装, “应该啊,百姓认为我很吝啬”)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于是乎书以记之。”(《戴公重修水利记》)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 (乎:于)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乎:在)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1、在;2、比。) 4、“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 (乎:对)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 (乎:对) 6、“亦无怪乎其私之也。”(《原君》) (乎:对于) 7、“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 (乎:比) 8、“以吾一日长乎尔。”(《论语》) (乎 : 比) (三)可作词尾,译为 “…… 的样子 ”“…… 地 ”。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庖丁解牛》) 二、专题精讲 例题1: 【2010年上海春考卷】 樟树滩违衢州二十里,岸有大樟树,故以名滩。余以二月初十晚泊滩上,欲登岸往观之,会天雨,道湿不可行。已而雨歇,月朦胧欲出,轻云蔽之,余与同舟六七人,呼从者秉炬上。居人燎其干以垣,枝叶皆扶疏垂垣外。余辈先入门视其干,高数丈,分数枝,四面横斜而下,余辈手相牵环抱之,凡六人乃周,更上一二尺则更大矣。其枝干披离甚古,往往出人意外。顶甚平,可列坐十余人,非梯不能上也。秉炬照之,但见纠结轮囷,蜿蜒攫拿,若群龙相斗。枝之出于垣外者皆成干,屈曲下属地。其北一枝尤奇,直入土中,大数十围,类自为一树,不属于干者。然其文理皆成龙形,腾挪宛转,若龙之升于天。自垣内视之,则系干之别枝若虹之垂地,首尾无端不可测。居人以为神,祠而祀之。 呜呼!樟乃名材。而其托本也大,其植基也固,含日月之精,受雨露之润,多历年所,遂魁然独出其奇于人间。而彼榆栎之属,拳曲臃肿,无故而离立于其旁,何为也哉! 下列加点词与“若虹之垂地”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则系干之别枝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耳得之而为声 例题2: 【2013闵行一模】 彭渊材初见范文正公①画像,惊喜再拜。前磬折②称:“新昌布衣彭几,幸获拜谒。”既罢,熟视曰:“有奇德者,必有奇形。”乃引镜自照,又捋其须曰:“大略似之矣,但只无耳毫数茎耳。年大,当十相具足也!”又至庐山太平观,见狄梁公③像,眉目入鬓,又前再拜,赞曰:“有宋进士彭几谨拜谒。”又熟视久之,呼刀镊者,使剃其眉毛,令做卓枝入鬓之状。 家人辈望见惊笑。渊材怒曰:“何笑!吾前见范文正公,恨无耳毫;今见狄梁公,不敢不剃眉。何笑之乎?耳毫未至,天也。剃眉,人也。君子修人事以应天,奈何儿女子以为笑乎?吾每欲行古道,而不见知于人。所谓伤古人之不见,嗟吾道之难行也。” 【注】 ①范文正公:即范仲淹。② 磬折:形容毕恭毕敬。③狄梁公:即狄仁杰。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有奇德者 B.君子修人事以应天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C.而不见知于人 D.所谓伤古人之不见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三、专题过关 检测题1: 【2012奉贤区二模】 庄宗刘皇后,魏州成安人,家世寒微。太祖攻魏州,取成安,得后,时年五六岁。归晋阳宫,为太后侍者,教吹笙。及笄,姿色绝众,声伎亦所长。太后赐庄宗,为韩国夫人①侍者。后诞皇子继岌,宠待日隆。他日,成安人刘叟诣邺宫见上,称夫人之父。有内臣刘建丰认之,即昔日黄须丈人,后之父也。刘氏方与嫡夫人争宠,皆以门族夸尚,刘氏耻为寒家,白庄宗曰:“妾去乡之时,妾父死于乱兵,是时环尸而哭。妾固无父,是何田舍翁诈伪及此!”乃于宫门笞之,其实后即叟之长女也。庄宗好俳优,宫中暇日,自负蓍囊药箧,令继岌相随,以后父刘叟以医卜为业也。后方昼眠,及造其卧内,自称刘叟访女,后大恚,笞继岌。然为太后不礼,复以韩夫人居正,无以发明。大臣希旨,请册刘氏为皇后,议者以后出于寒贱,好兴利聚财,初在邺都,令人设法稗贩,所鬻樵苏果茹亦以皇后为名。正位之后,凡贡奉先入后宫,惟写佛经施尼师,他无所赐,阙下诸军困乏,以至妻子饥殍,宰相请出内库表给,后将出妆具银盆两口、皇子满喜等三人,令鬻以赡军。一旦作乱,亡国灭族,与夫褒姒、妲己无异也。 【注】①韩国夫人:当时庄宗妻子的封号。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太后侍者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B.称夫人之父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 C.皆以门族夸尚 以资政殿学士行 D.其实后即叟之长女也 其孰能讥之乎 检测题2: 【2012静安区一模】 先母行略 方苞 吾母姓吴氏,先世莆田人,后迁京师。外祖讳勉,为名诸生,贡成均,知同、光二州,同知绍兴府事。以直节忤其地权贵人,罢官,流转江、淮间。于吾宗老涂山所,见先君子诗,因女焉。 吾母生而静正,诚意盎然,终身无疾言遽色。五六岁时,外祖每曰:“吾宗衰,此女乃不为男儿。”遇经史中女事,必为讲说。及归先君子,不及事姑,或语及先王母,辄哽咽欲泪。前母姚孺人遗女二。次姊少桀傲,母呴濡①久而悔悟勉为孝敬。 先君子中岁尤穷空,母生苞兄弟及女兄弟凡六人。一婢老不任事。缝纴、浣濯、洒扫、炊汲,皆身执之。方冬时,仅敝絮一衾,有覆而无荐。旬月中,不再食者屡焉。而先君子喜交游,江介耆旧过从无虚日,必具肴蔬,淹留竟日。母尝疽发于背,犹勉强供事,十余年,无晷刻休暇。而先君子性严毅,丝粟不治,客退,必诘责不少宽假。母益笃谨,无几微见于颜面。及先君子将终,恻然曰:“与若共事五十年。若于我,毫发无愧也。” 母性孝慈,而外祖父母及舅氏皆客死,继而吾弟早夭,兄及姊适冯氏者复中道夭。默默衔悲忧,遂成心疾。六十后患此几二十年。每作,昼夜语不休,然皆幼所闻古嘉言懿行,及侍父母时事,无涉鄙倍者。卧疾逾年,转侧痛苦,见者心恻,而母恬然。时微呻,未尝呼天及父母。既弥留,苞及小妹在侧,无戚容悲言,恐伤不肖子之心也。生平未尝一语詈仆婢,而能使爱畏,不敢设欺诳。卒之后,内御者老幼悲啼,过于子姓,不可曲止焉。男苞泣血述。【注释】①呴濡:喻慰藉,救助。 下列各组中划线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为名诸生 必为讲说 B.无几微见于颜面 若于我 C.皆身执之 恐伤不肖子之心也 D.有覆而无荐 而先君子喜交游 检测题3: 【2012卢湾区一模】 王 珪 王珪,宇叔玠。性沉澹,为人雅正,时大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珪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珪推诚进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他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曰:“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 ”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 非邪 ”帝曰:“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 ”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 ’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 ’父老曰:‘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此其所以亡也。’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嗟美其言。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 ”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 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帝谓曰:“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 ”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征。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帝称善。 下列各组划线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臣闻齐桓公之郭 B.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夷以近,则游者众 C.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 D.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 乃不知有汉无论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一、专题知识梳理 知识点1:“者”的用法 (一)表示“……的”,它可以把方位词、形容词、动词以及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名物化,相当于“……的(人、事、物)” “……的样子”(“……似的”)等等。这种情况下的“者”,一般称之为代词,也有人称之为助词。 1、“……的(人、事、物)” “古之学者必有师。” (《劝学》)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醉翁亭记》) 2、“……的样子”(“……似的”)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黔之驴》) “言之,貌若甚戚者。” (《捕蛇者说》) 3、“……的”,后置定语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 (《聊斋志异·促织》) 4、“……的”,语气助词“的”,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这样的“者”,也会有指代的含义,但主要是表达语气。 “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石钟山记》)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庄子·庖丁解牛》) (二)表提示、停顿 1、“者”放在主语后,在句中构成“者……也”结构,这是文言文中典型的判断句式。其中包括“一般判断句”和“因果判断句”。 在一般判断句中,“者”起着提示、停顿、引出下文的作用。 “陈胜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因果判断句”中,“者”相当于“……的原因(是)”。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2、在假设复句中,“者”相当于“……的”“……的话”,也有提示、停顿、引出下文的作用,句尾一般不用“也”呼应。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 “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游褒禅山记》)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资治通鉴》) (三)其他 1、用在时间词后面,表示“……的时候”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明夷待访录》)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鸿门宴》) 2、用在数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事物。相当于“件、条、种、样”之类。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岳阳楼记》)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赤壁之战》) 知识点2:“也”的用法 “也”是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1.表示判断语气的,如:    “死生,昼夜事也。” (《〈指南录〉》后序》)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左忠毅公逸事》)   2.表示肯定语气的,如: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指南录〉后序》)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左忠毅公逸事》)   3.表示疑问语气的,如: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庄暴见孟子》)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4.表示感叹语气的,“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般要用疑问代词。如:    “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庄暴见孟子》)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5.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送东阳马生序》)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 二、专题精讲 例题1: 【2012年上海高考】 卜式传 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 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 “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选自《汉书》,有删改)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臣生与人无争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B.以田畜为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布衣草履而牧羊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 例题2: 【2013徐汇二模】 光武帝纪 范晔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 六年春正月辛酉,诏曰:“往岁水、旱、蝗虫为灾,谷价腾跃,人用困乏。朕惟百姓无以自赡,恻然愍之。其命郡国有谷者,给禀《说文》:“禀,赐谷也。”音笔锦反。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 七年春正月丙申,又诏曰:“世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至于富者奢僣,贫者单财,法令不能禁,礼义不能止,仓卒乃知其咎。其布告天下,令知忠臣、孝子、慈兄、悌弟薄葬送终之义。” 二月戊戌,帝崩于南宫前殿,年六十二,在位三十三年,遗诏曰:“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刺史、二千石长吏皆无离城郭,无遣吏及因邮奏。” 初,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儆急,未尝复言军旅。皇太子尝问攻战之事,帝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不对,此非尔所及。”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虽身济大业,兢兢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 ——节选自《后汉书卷一》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养于叔父良 故燕王欲结于君 B.贫者单财 今者项庄拔剑舞 C.仓卒乃知其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且知天下疲耗 无不活,且硕茂 三、专题过关 检测题1: 【2010嘉定一模】 墨 翁 传 高启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四方乎 ”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其可乎 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客闻之曰:“吾侪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 ”叹息而去。 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 )(2分) A.① 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 ② 叹息而去 B.① 苟作以眩俗 ② 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 C.① 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 ② 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D.①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 ② 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 检测题2: 【2013浙江高考】 送丁琰序 (宋)曾巩 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 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之。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岂今之去古也远,治天下卒无术哉!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有有司之论,而赏罚之始于乡,属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则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质,则皆可为材且良,故古之贤也多。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咸宜焉,独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路焉。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故今之贤也少。贤之少,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常不足其人焉,独守令哉?是以其求之无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以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噫!奚重而不更也?   姑苏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我。”又知其邑人,邑人无不乐道之者。予既患今之士,而常慕古之人,每观良吏一传,则反覆爱之。如丁君之信于其邑,予于旁近邑之所未见,故爱之特深。今为令于淮阴,上之人知其材而举用之也。于令也,得人矣。使丁君一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于彼哉! 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与也。独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乐道其所尝论者以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为吏者也。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皆可为材且良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吸相吹也 C.人愚也,则愚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拒而莫之与也/恐年岁之不吾与 检测题3: 【2013嘉定区一模】 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①,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②乎 ”苏子曰:“不闻。”曰:“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 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 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 ’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子曰:“善。请重公于齐。” 乃西说秦王曰:“甘茂,贤人,非恒士也。其居秦,累世重矣,自崤塞、纑谷,地形险易尽知之。彼若以齐约韩、魏,反以谋秦,是非秦之利也。”秦王曰:“然则奈何 ”苏代曰:“不如重其贽,厚其禄以迎之。彼来则置之槐谷,终身勿出,天下何从图秦。”秦王曰:“善。”与之上卿,以相迎之齐。甘茂辞不往。 苏秦伪谓王曰:“甘茂,贤人也。今秦与之上卿,以相迎之,茂德王之赐,故不往,愿为王臣。今王何以礼之 王若不留,必不德王。彼以甘茂之贤,得擅用强秦之众,则难图也!”齐王曰:“善。”赐之上卿,命而处之。 【注】①苏子:即苏代,苏秦的弟弟。②处女:古时指未出嫁的女子。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甘茂亡秦且之齐 儿之成,则可待乎(《项脊轩志》) B. 厚其禄以迎之 思试之斗以觇之(《促织》) C. 弃逐于秦而出关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旁宫赋》) D. 甘茂,贤人,非恒士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一、专题知识梳理 知识点1:“焉”的用法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 (《论语》)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 (《劝学》)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在这件事情上) (《五人墓碑记》) 2、相当于“于何”,可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 “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五人墓碑记》) 2、哪里,怎么。 “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齐桓晋文之事》)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了”、“啊”、“呢”。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 “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齐桓晋文之事》)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师说》)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赤壁赋》)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的”。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阿房宫赋》)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石钟山记》) 知识点2:“何”的用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句子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赤壁之战》)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 “啊” 。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孔雀东南飞》) (四)通 “呵” ,喝问。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喝问他是谁。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五)“何”组成的双音节词 1.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 “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季氏将伐颛臾》) 2.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 3.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 (《促织》) 4. 【何乃】译为 “怎能”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 (《孔雀东南飞》) 二、专题精讲 例题1: 【2013奉贤一模】 范滂传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藩乃谢焉。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1仲博:范滂之弟 2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龙舒,汉代侯国名。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藩乃谢焉 击之,必大捷焉 B、犹以利刃齿腐朽 以逞寡君之志 C、滂死则祸塞 轻则寡谋 D、再拜而辞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例题2: 【2013闵行二模】 重修盘门①双忠祠记 余观建炎②之事,宋之不亡者幸耳。方金兵破扬州,于时,高宗驻平江③,去敌尚远,平江固可守也。蹙蹙焉去之临安,而越④,而明⑤,不暇一夕息。己而敌破建康,道广德,趋临安,由越入明,纵掠海上而归。使其时平江诸将帅,以劲旅遏其冲,俾只轮不反⑥无难者,奈何兵不战而溃,城不攻而下,坐使五十万人并命于锋刃而莫之救。   相传金兵自盘门入。有二士者拒战于门外,一死于阵,一死于水,而盘门破矣。呜呼!彼守城者,或则侍郎,或则宣扶使,非不显且要也,委而去之,若弃唾涕,而独遗二士者以殉国之烈,此不可为发愤而深痛者哉!   然自二士之死,里人神而祀之,迄今六百余年,而灵爽⑦益著。二士俱汴人,从高宗南渡守平江。其一刘姓鼐名,盖死于阵者也;其一张姓鰲名,盖死于水者也。祠有明永乐⑧中俞祯碑,以鼐为顺国明王,职天坛传奏司;以鰲为顺济龙王,职盘溪守御司。其封爵莫知何昉⑨,要其来也则远矣。近者祠久不修,里人聚金千两,新其宇。既成,属予记。祠在盘门外灵岩乡,俗名双土地祠。余更之曰双忠。夫其忠也,乃其所以自神也。遂书而记之。 【注】盘门:江苏吴县城南门。建炎:宋高宗年号。建炎三年,金军连陷南京、临安,帝航海走。平江:江苏吴县。越:今浙江绍兴。明:今浙江宁波。俾:使;只轮不反:反,同返。灵爽:指神灵精气。永乐:明成祖年号。昉:曙光初见,引申为开始。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蹙蹙焉去之临安 B. 纵掠海上而归 盘盘焉,囷囷焉《阿房宫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C. 而独遗二士者,以殉国之烈 D. 此不可为发愤而深痛者哉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三、专题过关 检测题1: 【2012普陀一模】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①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垄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②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公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日:‘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贞祐丙子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释】①乾没氏:指投机牟利的人。 下列各句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君其以我故为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能定能应,不为物诱。/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C.固古人所以隐也,子何疑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D.乃叹曰:“我本逃名,……”/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检测题2: 【2012杨浦二模】 汉武帝末年,盗贼滋起,大群至数千人,小群以百数。上使使者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余级。于是作“沈命法”,曰:“群盗起不发觉,觉而弗捕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其后小吏畏诛,虽有盗,弗敢发,恐不能得,坐课累府,府亦使不言。故盗贼寝多,上下相为匿,以避文法焉。光武时,群盗处处并起。遣使者下郡国,听群盗自相纠擿,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吏虽逗留回避故纵者,皆勿问,听以禽讨为效。其牧守令长坐界内有盗贼而不收捕者,及以畏愞捐城委守者,皆不以为负,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唯蔽匿者乃罪之。于是更相追捕,贼并解散。此二事均为治( ),而武帝之严,不若光武之( ),其效可睹也。 下列划线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及以畏愞捐城委守者 赵王岂以一壁之故欺秦邪? B. 以避文法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唯蔽匿者乃罪之 而武帝之严 D. 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 此二事均为治盗 检测题3: 【2012浦东新区二模】 孙奇逢,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 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名士多附焉。天启初,逆阉魏忠贤得政,秽者争出其门,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由是杨涟、左光斗等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而奇逢与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其后畿内盗贼数骇,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入国朝①,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趣,卒固辞。二奇逢与人无町畦②,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 (节选自方苞《孙征君传》) 【注释】①国朝:指清朝。②无町畦:无隔阂,这里指不摆架子。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而不可强以仕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苏武传》) B.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 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指南录>后序》) C.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诸子喻山水》) D.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 吾又何能为哉(《种树郭橐驼传》) 课后作业 作业1: 阿寄传 钱塘田豫阳汝成有《阿寄传》。阿寄者,淳安徐氏仆也。徐氏昆弟别产而居:伯得一马,仲得一牛,季寡妇得寄。寄年五十余矣,寡妇泣曰:“马则乘,牛则耕,踉跄老仆,乃费吾藜羹!”阿寄叹曰:“噫!主渭我力不牛马若耶!”乃画策营生,示可用状,寡妇悉簪珥之属,得金一十二两畀寄,寄则入山贩漆,期年而三其息,谓寡妇曰:“主无忧,富可立至矣。” 又二十年而致产数万金,为寡妇嫁三女,婚两郎,赍聘皆千金。又延师教两郎,皆输粟入大学,而寡妇阜然财雄一邑矣。顷之,阿寄病且革,谓寡妇曰:“老奴马牛之报尽矣。”出枕中二楮,则家计巨细悉均分之,曰:“以此遗两郎君!”言讫而终。徐氏诸孙或疑寄私蓄者,窃启其箧,无寸丝粒粟之储焉。一妪一儿,仅敝缊掩体而已。 余盖闻之俞鸣和。又曰:“阿寄老矣,见徐氏之族,虽幼必拜,骑而遇诸途,必控勒将数百武以为常。见主母不睇视,女虽幼,必传言,不离立也。”若然,则缙绅读书明礼义者,何以加诸?以此心也,奉君亲,虽谓之大忠纯孝可也。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季寡妇得寄( ) (2)寡妇悉簪珥之属( ) (3)又延师教两郎( ) (4)以此遗两郎君( ) 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1)别产而居 (2)言讫而终 B.(1)顷之 (2)则家计巨细悉均分之 C.(1)而寡妇阜然财雄一邑矣 (2)若然 D.(1)必控勒将数百武以为常 (2)何以加诸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主谓我力不牛马若耶! (2)寄则入山贩漆,期年而三其息。 20.选文用阿寄 一事表现其“忠”。(2分) 21.作者评价阿寄为“大忠纯孝”。你怎样看这个评价?(3分) 作业2: 【2010浦东新区二模】 齐宣王见颜斶① 齐宣王见颜斶,曰:“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日‘王前’,可乎 ”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 士贵乎 ”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 ”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②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日:“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斶辞日:“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③”则再拜而辞去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颜斶(chù):齐国隐士。②柳下季:即柳下惠,姓展名禽字季,鲁国贤人,居于柳下。垄:坟墓。③虞:通“娱”,欢乐。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清静贞正以自虞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则再拜而辞去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C.王者贵乎 叫嚣乎东西 D.王前为趋士 若属皆且为所虏 【参考答案】 C专题文言虚词(之、乎) 二、专题精讲 例题1:B 【解析】虚词“之”的用法。除了常见的代词,偶尔为之的动词,其余为助词。 例题2:B 三、专题过关 检测题1: C 检测题2:D 检测题3:C C专题文言虚词(者、也) 二、专题精讲 例题1:C 【解析】考点没有多大变化 。题属于上海高考的常规题目,要求考生对高中阶段的18个文言文虚词全部了如指掌,且对课内出现这些虚词的语句要有深刻的印象。 A.前者为介词,跟。后者为动词,跟随 ;B.前者为动词,作为;后者为介词,替,给。C.两者均为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D.前者为代词,……人。后者为代词,……的东西(籍账)。 例题2:D 【解析】D均为连词,“而且”。A 均为介词,前者是“被”,后者是“同”B 均为助词,前者是“ 的人”,后者表句中停顿; C 均为副词,前者是“才”,后者是“竟然,却”) 【译文】 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刘邦第九代孙。光武九岁丧父,被叔父刘良抚养。 建武六年春正月辛酉日,帝下诏令说:“往年水、旱、蝗灾,谷价暴涨,百姓贫困。我念及百姓不能养活自己,心里难过怜悯他们。命令存有谷物的郡国,赈济老人、鳏夫、寡妇、孤儿、老而无子、病重困苦以及无家可归无法自立的人,一切遵照《汉律》的规定。” 七年春正月丙申日,又下诏令说:“世人都把厚葬作为美德,鄙视那些从俭办丧事的做法;以致富人奢侈无度,穷人耗尽家财,法令禁不住,礼仪止不了,要等到遇到非常事变(厚葬的墓穴被盗)才认识到错误。现在布告天下,希望大家明白做忠臣、孝子、仁兄、贤弟为死去的人薄葬送终,才是合乎道义的行为。” 中元二年二月戊戌日,光武帝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留下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丧事)务必从简。刺史及郡守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到京城奔丧,不要派官员或因此上书吊唁。” 当初,光武帝长年驰骋沙场,对打仗十分厌倦,并且深知百姓疲于战事,国家不堪损耗,都向往和平安定的日子。皇太子曾向他请教打仗的事,光武帝说:“过去卫灵公向孔子咨询布阵用兵的事,孔子并不回答。这不是你所要考虑的。”每天早晨上朝办公,直到太阳西斜才退朝。屡屡召集公卿、郎和将领们议论经典义理,半夜才睡。皇太子见皇上勤劳不知疲倦,趁空隙劝谏道:“皇上有夏禹、商汤的英明,却没有黄帝、老子所倡导的修身养性之福,但愿您保养爱护精神体力,求得自身悠闲安宁。”光武帝说:“我乐于这样,不觉得疲倦。”帝虽然成就了光复汉朝的大业,却始终兢兢业业,唯恐自己做得不够,所以能明智谨慎地处理政务,总揽朝政大权,审时度势,决策没有什么失误。不用功臣而重用文官,收藏起刀剑,遣散战马,虽治国方略不能与古代圣贤相媲美,却也践行了“止戈为武”的武德精髓了。 三、专题过关 检测题1:B 检测题2: B 【解析】A.前一个连词“而且”,后一个是副词,将要。 B.都是表判断 C. 都是连词 却前一个是就,那么;后一个“却 ” D. 前一个是代词,后一个是主语和谓语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借助句法的结构,看看两句中该词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检测题3: B C专题文言虚词(焉、何) 二、专题精讲 例题1:C 【译文】 范流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有廉洁的节操、高尚的品质,被州里的人所佩服,连续被举荐为孝廉、光禄。、 (后来)升迁为光禄勋主事。入这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拿着大家的意见去拜访陈蕃,陈蕃却不接见他。范滂心中觉得很遗憾,打算弃官而去。郭林宗听说后,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用一般的礼节来要求他吗?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岂不是自己选择了没有用优礼相待人才的非议吗?陈蕃于是向范滂道歉。 太守宗资先听说范滂美好的名声,请求朝廷任命范汾为功曹,并处理政事。范滂上任后,痛恨那些坏人坏事。那些在行为上不孝顺长辈、不尊敬兄长,不遵循仁义的礼制要求的人,都不与他们交往。推荐品德特别高尚的人,使他们能够显贵,提拔贫寒之士,使他们能够身居高位。范涤的外甥是西平的李颂,是达官贵友的子弟,被同乡的人所不齿。中常侍唐衡因为.李颂的缘故向宗资先请求,宗资先任命他做了小官,范滂却、为外甥李颂不是好人,就把这件事压下来不办理。宗资先十分生气,把怒气转嫁到书童朱零的身上,鞭打朱零。朱零仰起头说:“范滂是一个清廉公正,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去锯断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汾是无法改变他的想法的。”宗资先只好不了了之。郡中中等富裕的人,没有一个不把怨恨的矛头指向范汾的,他们竟然都指责范汾所任用的人,认为他们都是范房的同党。 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匀党之人。诏书下来后,立即逮捕范汾等人。督邮吴道到了县里后,抱着诏书,自己关在旅馆中,伏在床上哭泣。范房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于是自己立刻赶到监狱。县令郭揖十分吃惊,拿出官印,想要拉着范汾和他一起死。郭揖说:“天下这么大,你何必还要在这里不走呢?”范汾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事连累你们呢,又使得我的老母亲流离他乡!”他的母亲走近他和他分别,范汾告诉母亲说:“弟弟仲博是一个孝敬的人,他完全可以赡养你们,我跟随先父去了,是死得其所的。只是希望母亲大人要割舍这难以割舍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伤了。”他的母亲说:“你现在可以和前辈李杜齐名了,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既然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好事是很难兼得的!' ’范汾跪下来接受母亲的教侮,再三拜别而去、他回头对儿子说:“我想要让你成为坏人,但是恶事不可以做。让你成为好人,但是我没有做不好的事。”经过的人听见了,没有人不感动的流下眼泪,这一年范汾三十三岁。 例题2:A 三、专题过关 检测题1:A 【译文】 我一个姓李的朋友对我说过:“我游历长安,住在娄先生家。娄先生,是个隐士,住在长安的市区三十年了。他家有个小书斋,叫做‘市隐斋’。来往的官员大多都为它写过赋、传,我想请你也为娄先生写一篇,你就看我的面子写一篇吧。” 我说:“你知道什么是隐吗?隐,就是自闭的意思。古代的人隐于农、隐于工、隐于商、隐于医生、算命、隐于屠户、钓鱼,至于赌徒、卖粥的、看门的、酒保,无处不在,并非只有在深山之中,茅屋之下,才叫做隐居。前人有大隐、小隐的区别,说初步懂得大道的人,对自己的信仰还不是很彻底,为了不接触贪欲,使自己的心不乱,所以隐居到山林,这是小隐;能够心平气静,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到哪里都一样,言行一致,对喧嚣或寂静的环境都视而不见,所以隐居在城市的叫做大隐。以我来看,在山林隐居的人或许称得上小隐,但在朝廷市肆隐居的人,未必都能称得上大隐。自隐居的人索要自己作品高价之后,欺骗松桂、云壑的人(治假隐士)多了,更何况隐居在朝廷市肆的呢?如今侥幸取利的人,缩敛肩膀(形容取媚于别人的样子)来到市肆,翘着脚来控制行市,利嘴、长爪,争相买卖,和奴仆、贩夫拿着刀子血战,挂羊头,卖狗肉,嘴里说伯夷(商周时期的贤人)的话去干盗跖(春秋末期的大盗)一样的行为,说‘我是隐士’,能行吗?敢问娄先生为什么隐居,你知道吗?”   朋友说:“卖字换吃的,只够自己用的就行了,不妨碍他的清廉;凭借诗酒在达官贵人间周旋,求得一团和气而已,不妨碍他的清高。清廉和清高,本来就是古人隐居所追求的,你怀疑什么呢?” 我说:“我明白了,我替你写篇记。就算如此,我依然有点不相信,请让我用东汉末年韩康(字伯休)的事请来作为结尾。韩伯休在都市卖药,绝不让人还价,一个女子来买药,韩康依然坚持不还价。女子大怒说:‘你难道是韩伯休啊,竟然不让还价?’韩康于是叹息说:‘我本来就是为了躲避名利,今天竟然连小女子都知道了我的名字!’扔掉了草药径直走了,终身都没有回来。娄先生固然是个隐士,但是自闭的本意,不是和韩康不同了吗?言辞是人们用来修饰外表行动举止的文饰之物,身将隐居,而求文以显耀自身,这种相抵牾的作法又是为了什么呢?我认为官人们喜欢和他交往,是强加给他了名声,并不是娄先生的本意。你回去后,试着替我问问娄先生。”   贞佑丙子(金宣宗贞佑四年)十二月某日,河东(指山西境内黄河以东地区。作者故乡忻州在河东,故自称河东元某)元某题写此篇。 本文选自《遗山先生文集》卷三十三。记,是古代记事文体的一种,本篇则别具一格。题为记市隐斋,却不对斋的本身作记述描画,而是从题外作淋漓民挥,以对话的形式,深刻地揭露了那些名为隐士而实为热中于利禄之徒的丑恶面目。先从“夫隐,自闭之义也”说起,以古这隐士的高尚行为与今之“乾没氏”钻营牟利的卑劣行径作对照,鞭笞、痛骂了现实中那班追名逐利之徒。篇末,则借韩伯休的故事,对娄公求文以显名的所谓隐士行径予以巧妙的讽刺和委婉的劝戒。行文如剥荀抽茧,层层深入展开,文风纡徐委曲,平易自然。 检测题2:A 检测题3:C 课后作业 作业1: 17.(1)(排行)老三 (2)类 (3)请 (4)赠送 18.A 【解析】A都是连词。 B、(1)音节助词(2)代词。 C、(1)助词,(2)代词。 D、(1)“以为”表示认为(2)介词 19.(1)女主人认为我力气比不上牛马呀! (2)阿寄就进山贩卖漆,一整年就得到三倍利钱。 20.毫无私心地为主人画策营生(毫无保留地让主人发财致富)。 21.可以对阿寄的言行或作者的观点表示赞同或异议,言之有理即可。 作业2: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一墨小精灵文化大讲堂
07语文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年 级:高三 课 时 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语文 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 C文言虚词(之、乎) C文言文虚词(者、也) C文言虚词(焉、何)
授课日期及时段 ××年××月××日 ××:××——××:××
教学内容
一、专题知识梳理 知识点1:“之”的用法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2、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4、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5、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不需翻译。如:   “顷之,烟炎张天。” (《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毛遂自荐》) (三)用做动词,表示“去”“到”。 【特别提醒】这是“之”用做实词的用法,考试中也会涉及,所以在这里一并介绍。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鸿门宴》)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知识点2:“乎”的用法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鸿门宴》)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那齐国也就差不多治理好了吧”)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本句倒装, “应该啊,百姓认为我很吝啬”)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于是乎书以记之。”(《戴公重修水利记》)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 (乎:于)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乎:在)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1、在;2、比。) 4、“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 (乎:对)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 (乎:对) 6、“亦无怪乎其私之也。”(《原君》) (乎:对于) 7、“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 (乎:比) 8、“以吾一日长乎尔。”(《论语》) (乎 : 比) (三)可作词尾,译为 “…… 的样子 ”“…… 地 ”。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庖丁解牛》) 二、专题精讲 例题1: 【上海春考卷】 樟树滩违衢州二十里,岸有大樟树,故以名滩。余以二月初十晚泊滩上,欲登岸往观之,会天雨,道湿不可行。已而雨歇,月朦胧欲出,轻云蔽之,余与同舟六七人,呼从者秉炬上。居人燎其干以垣,枝叶皆扶疏垂垣外。余辈先入门视其干,高数丈,分数枝,四面横斜而下,余辈手相牵环抱之,凡六人乃周,更上一二尺则更大矣。其枝干披离甚古,往往出人意外。顶甚平,可列坐十余人,非梯不能上也。秉炬照之,但见纠结轮囷,蜿蜒攫拿,若群龙相斗。枝之出于垣外者皆成干,屈曲下属地。其北一枝尤奇,直入土中,大数十围,类自为一树,不属于干者。然其文理皆成龙形,腾挪宛转,若龙之升于天。自垣内视之,则系干之别枝若虹之垂地,首尾无端不可测。居人以为神,祠而祀之。 呜呼!樟乃名材。而其托本也大,其植基也固,含日月之精,受雨露之润,多历年所,遂魁然独出其奇于人间。而彼榆栎之属,拳曲臃肿,无故而离立于其旁,何为也哉! 下列加点词与“若虹之垂地”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则系干之别枝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耳得之而为声 例题2: 【闵行一模】 彭渊材初见范文正公①画像,惊喜再拜。前磬折②称:“新昌布衣彭几,幸获拜谒。”既罢,熟视曰:“有奇德者,必有奇形。”乃引镜自照,又捋其须曰:“大略似之矣,但只无耳毫数茎耳。年大,当十相具足也!”又至庐山太平观,见狄梁公③像,眉目入鬓,又前再拜,赞曰:“有宋进士彭几谨拜谒。”又熟视久之,呼刀镊者,使剃其眉毛,令做卓枝入鬓之状。 家人辈望见惊笑。渊材怒曰:“何笑!吾前见范文正公,恨无耳毫;今见狄梁公,不敢不剃眉。何笑之乎?耳毫未至,天也。剃眉,人也。君子修人事以应天,奈何儿女子以为笑乎?吾每欲行古道,而不见知于人。所谓伤古人之不见,嗟吾道之难行也。” 【注】 ①范文正公:即范仲淹。② 磬折:形容毕恭毕敬。③狄梁公:即狄仁杰。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有奇德者 B.君子修人事以应天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C.而不见知于人 D.所谓伤古人之不见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三、专题过关 检测题1: 【奉贤区二模】 庄宗刘皇后,魏州成安人,家世寒微。太祖攻魏州,取成安,得后,时年五六岁。归晋阳宫,为太后侍者,教吹笙。及笄,姿色绝众,声伎亦所长。太后赐庄宗,为韩国夫人①侍者。后诞皇子继岌,宠待日隆。他日,成安人刘叟诣邺宫见上,称夫人之父。有内臣刘建丰认之,即昔日黄须丈人,后之父也。刘氏方与嫡夫人争宠,皆以门族夸尚,刘氏耻为寒家,白庄宗曰:“妾去乡之时,妾父死于乱兵,是时环尸而哭。妾固无父,是何田舍翁诈伪及此!”乃于宫门笞之,其实后即叟之长女也。庄宗好俳优,宫中暇日,自负蓍囊药箧,令继岌相随,以后父刘叟以医卜为业也。后方昼眠,及造其卧内,自称刘叟访女,后大恚,笞继岌。然为太后不礼,复以韩夫人居正,无以发明。大臣希旨,请册刘氏为皇后,议者以后出于寒贱,好兴利聚财,初在邺都,令人设法稗贩,所鬻樵苏果茹亦以皇后为名。正位之后,凡贡奉先入后宫,惟写佛经施尼师,他无所赐,阙下诸军困乏,以至妻子饥殍,宰相请出内库表给,后将出妆具银盆两口、皇子满喜等三人,令鬻以赡军。一旦作乱,亡国灭族,与夫褒姒、妲己无异也。 【注】①韩国夫人:当时庄宗妻子的封号。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太后侍者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B.称夫人之父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 C.皆以门族夸尚 以资政殿学士行 D.其实后即叟之长女也 其孰能讥之乎 检测题2: 【静安区一模】 先母行略 方苞 吾母姓吴氏,先世莆田人,后迁京师。外祖讳勉,为名诸生,贡成均,知同、光二州,同知绍兴府事。以直节忤其地权贵人,罢官,流转江、淮间。于吾宗老涂山所,见先君子诗,因女焉。 吾母生而静正,诚意盎然,终身无疾言遽色。五六岁时,外祖每曰:“吾宗衰,此女乃不为男儿。”遇经史中女事,必为讲说。及归先君子,不及事姑,或语及先王母,辄哽咽欲泪。前母姚孺人遗女二。次姊少桀傲,母呴濡①久而悔悟勉为孝敬。 先君子中岁尤穷空,母生苞兄弟及女兄弟凡六人。一婢老不任事。缝纴、浣濯、洒扫、炊汲,皆身执之。方冬时,仅敝絮一衾,有覆而无荐。旬月中,不再食者屡焉。而先君子喜交游,江介耆旧过从无虚日,必具肴蔬,淹留竟日。母尝疽发于背,犹勉强供事,十余年,无晷刻休暇。而先君子性严毅,丝粟不治,客退,必诘责不少宽假。母益笃谨,无几微见于颜面。及先君子将终,恻然曰:“与若共事五十年。若于我,毫发无愧也。” 母性孝慈,而外祖父母及舅氏皆客死,继而吾弟早夭,兄及姊适冯氏者复中道夭。默默衔悲忧,遂成心疾。六十后患此几二十年。每作,昼夜语不休,然皆幼所闻古嘉言懿行,及侍父母时事,无涉鄙倍者。卧疾逾年,转侧痛苦,见者心恻,而母恬然。时微呻,未尝呼天及父母。既弥留,苞及小妹在侧,无戚容悲言,恐伤不肖子之心也。生平未尝一语詈仆婢,而能使爱畏,不敢设欺诳。卒之后,内御者老幼悲啼,过于子姓,不可曲止焉。男苞泣血述。【注释】①呴濡:喻慰藉,救助。 下列各组中划线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为名诸生 必为讲说 B.无几微见于颜面 若于我 C.皆身执之 恐伤不肖子之心也 D.有覆而无荐 而先君子喜交游 检测题3: 【卢湾区一模】 王 珪 王珪,宇叔玠。性沉澹,为人雅正,时大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珪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珪推诚进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他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曰:“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 ”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 非邪 ”帝曰:“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 ”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 ’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 ’父老曰:‘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此其所以亡也。’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嗟美其言。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 ”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 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帝谓曰:“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 ”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征。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帝称善。 下列各组划线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臣闻齐桓公之郭 B.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夷以近,则游者众 C.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 D.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 乃不知有汉无论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一、专题知识梳理 知识点1:“者”的用法 (一)表示“……的”,它可以把方位词、形容词、动词以及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名物化,相当于“……的(人、事、物)” “……的样子”(“……似的”)等等。这种情况下的“者”,一般称之为代词,也有人称之为助词。 1、“……的(人、事、物)” “古之学者必有师。” (《劝学》)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醉翁亭记》) 2、“……的样子”(“……似的”)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黔之驴》) “言之,貌若甚戚者。” (《捕蛇者说》) 3、“……的”,后置定语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 (《聊斋志异·促织》) 4、“……的”,语气助词“的”,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这样的“者”,也会有指代的含义,但主要是表达语气。 “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石钟山记》)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庄子·庖丁解牛》) (二)表提示、停顿 1、“者”放在主语后,在句中构成“者……也”结构,这是文言文中典型的判断句式。其中包括“一般判断句”和“因果判断句”。 在一般判断句中,“者”起着提示、停顿、引出下文的作用。 “陈胜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因果判断句”中,“者”相当于“……的原因(是)”。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2、在假设复句中,“者”相当于“……的”“……的话”,也有提示、停顿、引出下文的作用,句尾一般不用“也”呼应。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 “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游褒禅山记》)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资治通鉴》) (三)其他 1、用在时间词后面,表示“……的时候”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明夷待访录》)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鸿门宴》) 2、用在数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事物。相当于“件、条、种、样”之类。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岳阳楼记》)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赤壁之战》) 知识点2:“也”的用法 “也”是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1.表示判断语气的,如:    “死生,昼夜事也。” (《〈指南录〉》后序》)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左忠毅公逸事》)   2.表示肯定语气的,如: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指南录〉后序》)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左忠毅公逸事》)   3.表示疑问语气的,如: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庄暴见孟子》)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4.表示感叹语气的,“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般要用疑问代词。如:    “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庄暴见孟子》)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5.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送东阳马生序》)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 二、专题精讲 例题1:【上海高考】 卜式传 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 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 “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选自《汉书》,有删改)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臣生与人无争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B.以田畜为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布衣草履而牧羊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 例题2:【徐汇二模】 光武帝纪 范晔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 六年春正月辛酉,诏曰:“往岁水、旱、蝗虫为灾,谷价腾跃,人用困乏。朕惟百姓无以自赡,恻然愍之。其命郡国有谷者,给禀《说文》:“禀,赐谷也。”音笔锦反。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 七年春正月丙申,又诏曰:“世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至于富者奢僣,贫者单财,法令不能禁,礼义不能止,仓卒乃知其咎。其布告天下,令知忠臣、孝子、慈兄、悌弟薄葬送终之义。” 二月戊戌,帝崩于南宫前殿,年六十二,在位三十三年,遗诏曰:“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刺史、二千石长吏皆无离城郭,无遣吏及因邮奏。” 初,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儆急,未尝复言军旅。皇太子尝问攻战之事,帝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不对,此非尔所及。”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虽身济大业,兢兢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 ——节选自《后汉书卷一》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养于叔父良 故燕王欲结于君 B.贫者单财 今者项庄拔剑舞 C.仓卒乃知其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且知天下疲耗 无不活,且硕茂 三、专题过关 检测题1:【嘉定一模】 墨 翁 传 高启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四方乎 ”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其可乎 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客闻之曰:“吾侪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 ”叹息而去。 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 )(2分) A.① 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 ② 叹息而去 B.① 苟作以眩俗 ② 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 C.① 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 ② 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D.①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 ② 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 检测题2:【浙江高考】 送丁琰序 (宋)曾巩 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 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之。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岂今之去古也远,治天下卒无术哉!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有有司之论,而赏罚之始于乡,属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则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质,则皆可为材且良,故古之贤也多。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咸宜焉,独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路焉。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故今之贤也少。贤之少,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常不足其人焉,独守令哉?是以其求之无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以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噫!奚重而不更也?   姑苏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我。”又知其邑人,邑人无不乐道之者。予既患今之士,而常慕古之人,每观良吏一传,则反覆爱之。如丁君之信于其邑,予于旁近邑之所未见,故爱之特深。今为令于淮阴,上之人知其材而举用之也。于令也,得人矣。使丁君一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于彼哉! 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与也。独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乐道其所尝论者以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为吏者也。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皆可为材且良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吸相吹也 C.人愚也,则愚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拒而莫之与也/恐年岁之不吾与 检测题3:【嘉定区一模】 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①,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②乎 ”苏子曰:“不闻。”曰:“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 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 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 ’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子曰:“善。请重公于齐。” 乃西说秦王曰:“甘茂,贤人,非恒士也。其居秦,累世重矣,自崤塞、纑谷,地形险易尽知之。彼若以齐约韩、魏,反以谋秦,是非秦之利也。”秦王曰:“然则奈何 ”苏代曰:“不如重其贽,厚其禄以迎之。彼来则置之槐谷,终身勿出,天下何从图秦。”秦王曰:“善。”与之上卿,以相迎之齐。甘茂辞不往。 苏秦伪谓王曰:“甘茂,贤人也。今秦与之上卿,以相迎之,茂德王之赐,故不往,愿为王臣。今王何以礼之 王若不留,必不德王。彼以甘茂之贤,得擅用强秦之众,则难图也!”齐王曰:“善。”赐之上卿,命而处之。 【注】①苏子:即苏代,苏秦的弟弟。②处女:古时指未出嫁的女子。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甘茂亡秦且之齐 儿之成,则可待乎(《项脊轩志》) B. 厚其禄以迎之 思试之斗以觇之(《促织》) C. 弃逐于秦而出关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旁宫赋》) D. 甘茂,贤人,非恒士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一、专题知识梳理 知识点1:“焉”的用法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 (《论语》)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 (《劝学》)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在这件事情上) (《五人墓碑记》) 2、相当于“于何”,可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 “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五人墓碑记》) 2、哪里,怎么。 “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齐桓晋文之事》)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了”、“啊”、“呢”。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 “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齐桓晋文之事》)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师说》)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赤壁赋》)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的”。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阿房宫赋》)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石钟山记》) 知识点2:“何”的用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句子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赤壁之战》)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 “啊” 。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孔雀东南飞》) (四)通 “呵” ,喝问。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喝问他是谁。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五)“何”组成的双音节词 1.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 “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季氏将伐颛臾》) 2.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 3.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 (《促织》) 4. 【何乃】译为 “怎能”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 (《孔雀东南飞》) 二、专题精讲 例题1:【奉贤一模】 范滂传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藩乃谢焉。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1仲博:范滂之弟 2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龙舒,汉代侯国名。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藩乃谢焉 击之,必大捷焉 B、犹以利刃齿腐朽 以逞寡君之志 C、滂死则祸塞 轻则寡谋 D、再拜而辞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例题2:【闵行二模】 重修盘门①双忠祠记 余观建炎②之事,宋之不亡者幸耳。方金兵破扬州,于时,高宗驻平江③,去敌尚远,平江固可守也。蹙蹙焉去之临安,而越④,而明⑤,不暇一夕息。己而敌破建康,道广德,趋临安,由越入明,纵掠海上而归。使其时平江诸将帅,以劲旅遏其冲,俾只轮不反⑥无难者,奈何兵不战而溃,城不攻而下,坐使五十万人并命于锋刃而莫之救。   相传金兵自盘门入。有二士者拒战于门外,一死于阵,一死于水,而盘门破矣。呜呼!彼守城者,或则侍郎,或则宣扶使,非不显且要也,委而去之,若弃唾涕,而独遗二士者以殉国之烈,此不可为发愤而深痛者哉!   然自二士之死,里人神而祀之,迄今六百余年,而灵爽⑦益著。二士俱汴人,从高宗南渡守平江。其一刘姓鼐名,盖死于阵者也;其一张姓鰲名,盖死于水者也。祠有明永乐⑧中俞祯碑,以鼐为顺国明王,职天坛传奏司;以鰲为顺济龙王,职盘溪守御司。其封爵莫知何昉⑨,要其来也则远矣。近者祠久不修,里人聚金千两,新其宇。既成,属予记。祠在盘门外灵岩乡,俗名双土地祠。余更之曰双忠。夫其忠也,乃其所以自神也。遂书而记之。 【注】盘门:江苏吴县城南门。建炎:宋高宗年号。建炎三年,金军连陷南京、临安,帝航海走。平江:江苏吴县。越:今浙江绍兴。明:今浙江宁波。俾:使;只轮不反:反,同返。灵爽:指神灵精气。永乐:明成祖年号。昉:曙光初见,引申为开始。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蹙蹙焉去之临安 B. 纵掠海上而归 盘盘焉,囷囷焉《阿房宫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C. 而独遗二士者,以殉国之烈 D. 此不可为发愤而深痛者哉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三、专题过关 检测题1:【普陀一模】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①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垄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②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公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日:‘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贞祐丙子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释】①乾没氏:指投机牟利的人。 下列各句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君其以我故为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能定能应,不为物诱。/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C.固古人所以隐也,子何疑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D.乃叹曰:“我本逃名,……”/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检测题2:【杨浦二模】 汉武帝末年,盗贼滋起,大群至数千人,小群以百数。上使使者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余级。于是作“沈命法”,曰:“群盗起不发觉,觉而弗捕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其后小吏畏诛,虽有盗,弗敢发,恐不能得,坐课累府,府亦使不言。故盗贼寝多,上下相为匿,以避文法焉。光武时,群盗处处并起。遣使者下郡国,听群盗自相纠擿,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吏虽逗留回避故纵者,皆勿问,听以禽讨为效。其牧守令长坐界内有盗贼而不收捕者,及以畏愞捐城委守者,皆不以为负,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唯蔽匿者乃罪之。于是更相追捕,贼并解散。此二事均为治( ),而武帝之严,不若光武之( ),其效可睹也。 下列划线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及以畏愞捐城委守者 赵王岂以一壁之故欺秦邪? B. 以避文法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唯蔽匿者乃罪之 而武帝之严 D. 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 此二事均为治盗 检测题3: 【浦东新区二模】 孙奇逢,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 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名士多附焉。天启初,逆阉魏忠贤得政,秽者争出其门,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由是杨涟、左光斗等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而奇逢与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其后畿内盗贼数骇,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入国朝①,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趣,卒固辞。二奇逢与人无町畦②,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 (节选自方苞《孙征君传》) 【注释】①国朝:指清朝。②无町畦:无隔阂,这里指不摆架子。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而不可强以仕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苏武传》) B.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 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指南录>后序》) C.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诸子喻山水》) D.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 吾又何能为哉(《种树郭橐驼传》) 课后作业 作业1: 阿寄传 钱塘田豫阳汝成有《阿寄传》。阿寄者,淳安徐氏仆也。徐氏昆弟别产而居:伯得一马,仲得一牛,季寡妇得寄。寄年五十余矣,寡妇泣曰:“马则乘,牛则耕,踉跄老仆,乃费吾藜羹!”阿寄叹曰:“噫!主渭我力不牛马若耶!”乃画策营生,示可用状,寡妇悉簪珥之属,得金一十二两畀寄,寄则入山贩漆,期年而三其息,谓寡妇曰:“主无忧,富可立至矣。” 又二十年而致产数万金,为寡妇嫁三女,婚两郎,赍聘皆千金。又延师教两郎,皆输粟入大学,而寡妇阜然财雄一邑矣。顷之,阿寄病且革,谓寡妇曰:“老奴马牛之报尽矣。”出枕中二楮,则家计巨细悉均分之,曰:“以此遗两郎君!”言讫而终。徐氏诸孙或疑寄私蓄者,窃启其箧,无寸丝粒粟之储焉。一妪一儿,仅敝缊掩体而已。 余盖闻之俞鸣和。又曰:“阿寄老矣,见徐氏之族,虽幼必拜,骑而遇诸途,必控勒将数百武以为常。见主母不睇视,女虽幼,必传言,不离立也。”若然,则缙绅读书明礼义者,何以加诸?以此心也,奉君亲,虽谓之大忠纯孝可也。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季寡妇得寄( ) (2)寡妇悉簪珥之属( ) (3)又延师教两郎( ) (4)以此遗两郎君( ) 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1)别产而居 (2)言讫而终 B.(1)顷之 (2)则家计巨细悉均分之 C.(1)而寡妇阜然财雄一邑矣 (2)若然 D.(1)必控勒将数百武以为常 (2)何以加诸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主谓我力不牛马若耶! (2)寄则入山贩漆,期年而三其息。 20.选文用阿寄 一事表现其“忠”。(2分) 21.作者评价阿寄为“大忠纯孝”。你怎样看这个评价?(3分) 作业2: 【2010浦东新区二模】 齐宣王见颜斶① 齐宣王见颜斶,曰:“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日‘王前’,可乎 ”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 士贵乎 ”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 ”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②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日:“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斶辞日:“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③”则再拜而辞去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颜斶(chù):齐国隐士。②柳下季:即柳下惠,姓展名禽字季,鲁国贤人,居于柳下。垄:坟墓。③虞:通“娱”,欢乐。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清静贞正以自虞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则再拜而辞去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C.王者贵乎 叫嚣乎东西 D.王前为趋士 若属皆且为所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